林黛玉进贾府教案【推荐5篇】
【导言】此例“林黛玉进贾府教案【推荐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高一语文林黛玉进贾府【第一篇】
课题
一哭一笑皆文章——《林黛玉进贾府》细节描写拾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比较人物不同的“哭”与“笑”,体会“哭”与“笑”背后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品读课文选段的细节描写,体会调动多种形式与手法写人生百态的妙处。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培养细心阅读的习惯,从小说等文学艺术形式中发现生活的真谛。教学重点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小说,对主要人物的表情进行对比欣赏,挖掘人物各自的性格特征。教学难点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教师手记(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学生可能行为预见及对策等)一,导入新课《红楼梦》的精彩在于它把一个封建社会浓缩在一个贾府。《红楼梦》是一部可以让人读一生的书,更是一部可以让整个世界读不完的书。整部书可圈可点之处太多太多,我们且从这恒河沙粒中拾取小小的一粒沙——在《石头记》第一回中,作者有这样一首诗: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而高鄂续写的最后一回(第一百二十回)也有一首诗,诗云: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
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从这两首诗我们可以悟出很多内容,我觉得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两个字:哭、笑。“荒唐言”引人而笑,但“辛酸泪”自是一哭,红楼之中确是有人哭,有人笑,我们今天就来研究一下选段中有关哭和笑的细节描写,让我们在这“哭”与“笑”中慢慢走进这个精彩而又让后人叹惋的浮华世界——二,探究研读——鉴赏人物的哭、笑师:中国有句古话“笑比哭好”,那我们就先来研究“笑”。请大家浏览选文,阅读时注意思考这样的问题:文中共多少处直接写笑,哪些人物笑了?他们为什么要笑?要求:在文中将涉及的语句画下来,并作批注。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情节和主旨有特殊作用的细微环节,包括:动作、肖像、神情、物件、景色、服饰、语言等“细枝末节”。提示:节选部分共有25处直接写笑。这些人物是:林黛玉、贾母、王夫人、邢夫人、王熙凤、贾宝玉、探春、丫鬟。※林黛玉出于礼貌,不得不笑。尽管她笑得最多,但她的笑是装出来的,是她待人处世“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具体体现。※贾母在贾府位居至尊,是喜悦而满足的笑。但她悲后又笑,也不无虚伪成分。※王夫人满意王熙凤做事周到而笑,对黛玉爱怜而笑。说明她心存仁慈,为人宽厚、随和。※邢夫人回复贾母而笑,对黛玉爱怜而笑。她是以笑为交际手段,是为了处理好与长辈、晚辈的关系。※王熙凤纯粹是为了巴结逢迎贾母,装腔作势而笑。通过笑可看出她见风使舵;未见其人,先闻其笑,又可看出她在贾府的特殊地位。※贾宝玉是发自肺腑、出于自然的笑。这反映了他性格上的不受拘束。※探春是在宝玉杜撰后会意而笑,说明她性格直率。※丫鬟们身份低下必须陪笑。师(小结):作者抓住不同人物的笑这人细节,反映了不同的性格,使我们产生了一个总印象——贾府是礼仪之家;但人物的笑太多不是出自内心的笑,透过这些笑,我们又看到了贾府的另一面——贾府是虚伪之家。在这些笑的背后,隐藏着太多太多令人笑不起来的、悲哀的内容,这表面的繁荣和一团和气的背后,正预示着贾府以后不可避免的衰落,其中的人物命运也是不可捉摸的红楼一梦。那再来解读文中的“哭”。探究:文中几次写到哭?是哪些人在哭?从哭中塑造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提示:文中总共写了36次哭,出场的主要人物都哭了。师:那请小组选择其中关键几处来谈谈具体哭表明了什么内容?※黛玉与贾母见面时共4次写到哭。贾母见外孙女时“大哭”,一方面是对外孙女的疼爱和怜惜,另一方面也是为“先舍我而去,连面也不能一见”的女儿之死而伤心,表现母亲对女儿的亲情和怀念,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发自肺腑的伤感。※黛玉在拜见外祖母时也哭个“不停”。她是因见到外祖母,想到自己幼年丧母,孤苦伶仃,不得不寄居他处的悲苦身世而哭。这哭体现了她多愁善感的性格。※王熙凤出场后也为黛玉的不幸而哭。但她的哭是装腔作势,是想投贾母所好。当贾母说休再提前话时,她马上转悲为喜,由此可看出王熙凤的善于逢迎,长于随机应变的性格。※宝、黛初会,一见倾心,但当他知道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玉时,便满脸泪痕,体现了他向往平等,这是感情真实的流露。本鉴赏点意在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小说。表情是人物内心的反映,对主要人物的表情进行对比欣赏,挖掘人物各自的性格特征,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解说:小说通过人物的哭、笑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同时,通过笑还可使我们产生贾府既是个礼仪之家,又是个虚伪之家的印象。分析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信息积极思维,启发他们对作品某一共同特点加以对比,在对比中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最后不可逆转的悲剧结局)总结:选文六次写到“哭”,与“笑”一样,这些细节同样刻画了人物性格。而且,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发现与第四段中黛玉口述癞头和尚的话有照应。和尚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而黛玉初进贾府就见了六次哭,可见这预示着她的病一生也不能好了。“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现在,进了贾府,见到的都是外姓亲友,唯独见不到自己的亲人;寄人篱下,她的一生能平安吗?通过这个照应,像一个预言,预示着黛玉的悲惨命运,预示着进贾府正是她悲剧生活的开始,既刻画了人物性格,又是情节发展的必要照应。师:全文有二十多处直接写到人物的笑和哭。仔细品味一下,不难发现,这些“笑”和“哭”是有差别的,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笑和哭,不同的笑和哭的背后隐藏着人物不同的内心世界,反映着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同时,通过笑还可使我们产生贾府既是个礼仪之家,又是个虚伪之家的印象,我们要在对比中清楚地了解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所反映的人间世态,正是所谓“大家庭,小社会”。
三,拓展探究
师:《红楼梦》的细节描写比比皆是,林林总总的细节描写构成了红楼艺术的“大观园”,除了我们探究过的“哭”与“笑”之外,本文还有多处细节描写,请试从文中找出一例进行探究——㈠一餐之中有学问师:林黛玉进贾府在观察了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王熙凤之后,迎来了她进贾府的第一顿饭。这一顿饭可不是简单的饭,而是黛玉人生的重要课程。为什么这样说呢?
曹雪芹只用了两百个字写这顿饭,但这里面却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封建贵族家族的章法。初进贾府的林黛玉能应对得了吗?
先看贾母的晚饭如何开场。当林黛玉在王夫人房间说话时,有丫鬟来报告:“老太太那里传晚饭了。”王夫人忙携林黛玉赶过去。请注意这个“忙”字,王夫人这个人经常做事慢腾腾的,这会儿却急急忙忙,为什么?她不敢怠慢,否则她就失职失礼了。在封建家庭特别是贵族家庭里,儿媳妇是要伺候婆婆用餐的,这是金科玉律。王夫人和林黛玉进入贾母的后门,已有许多人在等候。等什么?就是等王夫人来伺候贾母吃饭。(按说也应该等邢夫人。但前文交待邢夫人要带黛玉去拜见贾赦时,贾母已经发话“你也去吧,不必过来了。”)大儿媳让贾母给放了假,晚饭就必须得二儿媳来开。这是封建家庭的规矩。所以伺候贾母的人看到王夫人来了,才安设桌椅。
然后“李纨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这似乎很奇怪,有那么多丫鬟、仆妇在,为什么要三位贵夫人干这些粗活?这也是规矩:孙媳妇和儿媳妇要亲手伺候老祖宗,哪怕像走过场一样。要不过去都说“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再有能耐的媳妇也必须尽服侍婆母的义务!
饭摆好了,筷子摆好了,汤摆好了。吃饭的人怎么入座?贾母正面榻上独座,两边四张空椅。“熙凤拉林黛玉坐左边第一张椅子,黛玉十分推让”。这里注意两个词语,一个是“拉”,一个是“十分推让”,说明黛玉坚决不坐第一张椅子,在坐哪张椅子的问题上,林黛玉有自己的考虑:
第一张椅子肯定是重要的位置,有王夫人和两位长嫂在,她怎么能坐,所以“十分推让”,“拉”也不去!直到贾母解释“你舅母和你嫂子们是不在这里吃饭的,你是客,原该如此坐”,林黛玉方告了座。从这一细节可以看出,林黛玉是一个很懂礼数的女孩子。
林黛玉坐下来了,跟她同辈的贾府三个小姐是不是可以马上坐下了呢?不行,得贾母命王夫人坐了之后,三姐妹才能告座。“迎春坐右边第一,探春左边第二,惜春右边第二。”王夫人是长辈,得她这位长辈坐下之后,晚辈才能坐下,这叫长幼有序。那么,林黛玉先于王夫人坐下岂不是无礼了?又不能算无礼,因为是贾母下令让黛玉先坐的,贾母的话是法令。
这样一来,林黛玉和贾府三姐妹陪贾母吃饭时是成了这样一种情势:王夫人坐在一边不吃,陪着,也监视服侍贾母的人是否周到;李纨和凤姐两人站在桌旁布让;旁边丫鬟执着拂尘,端着漱盂,拿着巾帕随时侍候;外间伺候之媳妇丫鬟虽多,却连一声咳嗽不闻。什么叫大户人家?什么叫大户人家的礼数?这一顿饭,体现得活灵活现。
吃过饭后,小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黛玉还以为是喝的茶,在苏州家里,她受的教育是惜福养身,饭后片时再喝茶,“因见这里许多规矩不似家中,也只得随和些”。如果此时是刘姥姥恐怕一口就把水喝了,但林黛玉毕竟不是刘姥姥,她要等等看。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扮演者,已故演员陈晓旭在表演这一细节时,用眼往两边瞟了一下。应该说,她这一动作对人物的心理把握是非常到位的。果然,一会“又有人捧过漱盂来,林黛玉才发现不是让她喝茶,而是先用茶水漱口!然后才捧上茶来。——这方是吃的茶。”这点点滴滴,林黛玉都做得恰到好处。
贾母这一顿饭,是林黛玉进贾府上的重要一课。贾母地位至高无上,林黛玉马上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才有了下面关于读书的一段对话。
㈡看关于“读书”的一段对话。
师:吃过饭后,贾母便和黛玉聊天。贾母问黛玉念什么书,黛玉道:“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什么书,不过认几个字罢了!”后来,宝黛相见,宝玉问的第一个问题是:“妹妹可曾读书?”黛玉的回答是“不曾读书,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这就有意思了,为什么同一个问题,黛玉前后回答不一致呢?提示:这是因为黛玉对别人说的每一句话都非常留心。林黛玉从贾母的话中肯定听出了贾母对女孩儿读书的看法,古代传统观念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并不主张女孩子读很多书。例如富贵如金陵王家,不会是供不起孩子读书,但王熙凤就并没有读过什么书。所以后面宝玉问起黛玉可曾读书时,黛玉的回答是“不曾读书”,紧接着一句“些须认得几个字”,完全是贾母说法的翻版,是刚学来的乖巧话。黛玉果真“不曾读书”吗?从后文黛玉写的诗词歌赋来看,绝不是“些须认得几个字”的水平。黛玉之所以如此回答,是把自己摆在了同三个姐妹同一位置上。既然贾府的姐妹们只不过认得几个字的水平(当然也不止是认几个字的水平),黛玉自己怎么好说“念了《四书》”呢?小结:生动的细节描写言简意赅、以一当十,常常使描写对象性格鲜明、形神毕肖、呼之欲出。因此,鉴赏小说时,应巧妙运用细节描写这把“钥匙”,来认识、感知艺术形象,洞察、品味小说内在精髓,以便更好地进行审美愉悦。四:课文总结师:《林黛玉进贾府》是小说《红楼梦》的第一次总亮相,不仅重要人物纷纷亮相,贾府也是第一次亮相。因此本文运用详略得当的环境描写、人物肖像描写以及匠心独运的人物出场来展现这一切。旨在揭示一个封建大家族的繁荣鼎盛。即它的富贵尊荣,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礼教的。黛玉的一双眼睛把贾府由幕后推到了台前,而贾府透示给黛玉的是骨子里的至尊至贵,是封建大家庭的一个样板,是封建上层统治者的生活写照,是封建时代的缩影。透过这个缩影,曹公让我们窥视了封建社会的最终命运。五,作业⒈选取一个角度写1篇关于《红楼梦》的赏析文。 ⒉替林黛玉写一则进贾府的日记提示:如果你是林黛玉,你第一次进贾府目睹耳闻了些什么?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的内心又怎样的感受?要求不必面面俱到,巨细必录,突出印象、感受最深的一个方面即可。⒊《红楼梦》中有四百多个人物,每位同学写1篇有关《红楼梦》人物赏析的文章。除了上课分析的三人外,其他都可以写,上至主人,下至丫鬟。即使写同一个人,我们写的也不一样,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写出你自己喜欢的、值得写的人物。 (设计意图:学生替林黛玉写日记的体会,评价交流日记,话题涉及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人物描写的方法、环境描写的作用以及课文的整体意义等等。通过这一整合,同学们对课文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了理性,完成了解读课文的全程。)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 学 问 题 集 锦
解 决 问 题 措 施 及 实 践 结 果
问 题 原 因 分 析
林黛玉进贾府【第二篇】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篇】
[目的]
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作用在于,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第一次向读者展现小说中众多人物所活动的典型环境——贾府。这对学生了解《红楼梦》全书有着非凡的意义。那么,教学本文的重点自然是对贾府这一环境的分析。本设计拟着重从贾府的“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来分析,充分认识“与别家不同”的贾府的特点。
[总体思路]
本教案由三部分组成,即:1、“硬件”;2、“软件”;3、解题。这三部分均围绕同一个教学目标。
[实施步骤]
一、贾府的“硬件”
提问:
课文交代,未进府之前,“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这“不同”就是通过林黛玉的一双慧眼一层层铺陈开来。首先请大家想想,这贾府的硬件措施是怎样的?
(学生读书讨论)
明确: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宏伟的外观。处于繁华街市、阜盛人烟之中的贾府建筑,在黛玉的眼中,仅就外观,就突出地感觉到它“大”:门前蹲着两个大狮子;门是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书写着五个大字。三个“大”字不但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外观,而且也暗示了贾府显豁高贵的社会地位。
二、讲究的布局。比如贾母的正房大院,就设置了一个垂花门、两边抄手游廊和一个安放着大理石插屏的穿堂做掩映,既庄严肃穆,又表现出豪门贵族气派。就贾赦住处,虽不似贾母的正房那样,却也有仪门和厢庑游廊。至于“荣禧堂”的五间大正房,被仪门、耳房、穿堂、甬道簇拥着,更是轩昂壮丽。
三、华贵的陈设。就“荣禧堂”而言,先以特写镜头详细介绍了堂屋中的匾额,无论是匾的质地花纹,匾上大字的规格,还是匾上的题字与印玺,都显示着主人的社会地位;室内陈设的大紫檀雕螭案、青绿古铜鼎、待漏随朝墨龙大画、楠木交椅、玻璃盒等,都说明了主人的富贵豪华。就是耳房内的陈设和器物也颇为华贵:靠背、引枕、条褥,都饰以龙蟒;小几、香盒、酒槲、茗碗乃至痰盒都各具特色。
说明:
此问重在训练学生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贾府硬件的信息,课文中都有直接表现的文字,学生只要认真读书,不难筛选出的。通过此问的探讨,学生能够从“硬件”设施上,一下子从感性上把握到贾府的环境特点。
二、贾府的“软件”
提问:
贾府庭院的的气势之宏、布局之妙、陈设之精,充分显示了高门大第的威严、显豁,社会地位的尊崇、高贵。但,这只是“硬件”。,她所感的,还有贾府里处处透露着的一种逼人的神魄,可谓“软件”。请说说贾府“软件”的特点。
(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非凡的服饰。如王熙凤的衣饰打扮“彩绣辉煌”,贾宝玉、王夫人等乃至仆妇下人,“包装”都是很“精良”。
二、骄矜的气质。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三春等人,身上都有一种骄矜之气。
三、更重要的,贾府有着一套繁文缛节。如用饭时,“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十分讲位次;丫鬟旁边执着拂尘,李纨、熙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寂然”吃饭,吃过了漱口洗手,之后吃茶。一套仪节,均不得乱来。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贾府的富贵尊荣,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礼教的;不仅写出了富贵尊荣,也写出了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
说明:
此问重在训练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一般说来,认识一个环境,往往只把握“硬件”上的特点,而忽视“软件”上的观察和研究。本问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体味出贾府的精神内涵实质。
三、解题
提问:
至此,我们已经认识了贾府这一环境。我们接下来看看课文的题目。注解中指出,题目是编者所加。现在我想将这个题目改成“贾府迎黛玉”或“林黛玉住姥姥家”,你们看可以吗?
(学生讨论)
明确:
不可以。“贾府迎黛玉”这个题目显得过于隆重,抬高了黛玉在小说中的地位,不像原来题目那样充分显示贾府的威严。“林黛玉住姥姥家”这个题目虽说通俗,贴近生活,给人一种亲切感;但是,贾府不是一般的姥姥家,而是一个声势赫赫的豪门贵族。因此这个题目将一个“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环境温暖化了,不好。
说明:
此问意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的特点。
[总结]
向我们第一次展现了贾府。贾府的环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透过院落建筑的“硬件”和服饰仪节的“软件”,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贾府的特点。像贾母在贾府至高无上一样,贾府透示给黛玉的是骨子里的至尊至贵。它是封建大家庭的一个样板,是封建上层统治者的生活写照。最后,我们要感谢“导游小姐”林黛玉,她让我们得以领略这种无从亲临参观的“历史风景”。当然,最终功劳还是曹雪琴的,是他一手“策划”了我们这次穿越“时间隧道”的“故国神游”。
[板书]
教案点评:
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作用在于,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第一次向读者展现小说中众多人物所活动的典型环境——贾府。这对学生了解《红楼梦》全书有着非凡的意义。那么,教学本文的重点自然是对贾府这一环境的分析。本设计拟着重从贾府的“硬件”(贾府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和“软件”(贾府人非凡的服饰、骄矜的气质和贾府的繁文缛节)两个方面分析,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封建大家庭的样板、封建上层统治者生活写照的贾府的特点:富贵尊荣、威严袭人
第 1 2 页
林黛玉进贾府【第四篇】
林黛玉进贾府[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学习鉴赏小说、戏剧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小说、戏剧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戏剧作品,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学写小说、戏剧评论,力求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中国古代小说“明镜照物,妍媸毕露”,写人重人物出场、重细节描写,情景安排重跌宕起伏、出人意料。《红楼梦》在我国古典小说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它以丰富的的社会内容、深刻的思想意义以及高超的艺术成就被推为我国古典小说创作的顶峰。本文是《红楼梦》的第三回,通过林黛玉一天的所见所闻,以她为聚焦,展示了贾府的众多人物和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所以要侧重把握小说中的环境和人物,其中尤以人物出场描写最为精彩。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鉴赏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这三个人物形象,通过鉴赏,学习运用出场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赏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典型性格,提高学生鉴赏古代小说的能力。(2)学习《红楼梦》描写人物的方法。(3)以课堂教学为基础,指导学生阅读原著,开阔视野,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你又看到了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追随林黛玉的脚步走进贾府,走近“红楼”中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
二、整体感知,搭建平台
1 、调查学生对《红楼梦》的了解情况,让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搜集整理有关《红楼梦》和曹雪芹的相关知识。
2 、多媒体展示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学生抢答判词所对应的人物。
(以上教学环节设计在于提高学生对《红楼梦》的阅读兴趣和增强对《红楼梦》的了解,在学习课文前建立起全局观念,搭建阅读赏析的平台。)
3 、学生自读课文,在下列三道研究性题目中任选一题,四人一组合作完成。
a 、画出林黛玉进贾府的路线图。
b 、画出贾府的人物关系图。
c 、以导游的身份,介绍林黛玉一天的行程。
(阅读能力的基础性要求,就是“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此教学环节在于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小说情节。)
三、鉴赏研究,感悟艺术特性
1 、在黛玉的“耳目”中鉴赏
《林黛玉进贾府》中,由于作者巧妙地选择了叙述角度(从林黛玉的角度),而将纷繁的头绪、众多的人物、复杂的环境,表述的井井有条,眉目清楚,繁简得当,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效果。
(1)林黛玉作为文中的聚焦者,她用的聚焦方式是“听”和“见”。我们就一起通过林黛玉的耳朵和眼睛,读一读文章,在她聚焦的范围内,她是如何“见”贾府的?她“见”到的贾府环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点拨:a通过人物聚焦来展示贾府环境,很讲究分寸,这分寸就是对贾府环境不在一次写尽,而是一点点补充完整。所以林黛玉眼睛“见到”的贾府环境一次主要有荣府、宁府、从荣府角门到贾母居处、贾赦居处、贾政居处等。b荣府宁府大门显现了贾府建筑宏伟的外观,也暗示了贾府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贾母和贾赦居处讲究的布局,“荣禧堂”华贵的陈设都显示着主人的富贵豪华。贾府中不光主子们打扮得彩绣辉煌,贾政居处的丫环们装饰衣裙、举止行动、吃穿用度也是不凡,都显示了贾府豪华的气派。甚至用饭也有一套繁文缛节,显示了这个封建大家庭的森严等级。)
(2)同是借黛玉得“耳目”出场的小说主要人物,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出场有什么不同?作者介绍这两个人物用了什么艺术表现手法?(分小组讨论研究)
参考意见:
两人的出场都借林黛玉的“目”对人物的衣饰进行了精雕细刻,以突出两人在贾府的独特地位。
不同之处在于王熙凤采用了先声夺人的表现手法。“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她一出场就引起林黛玉的特殊感觉:“这些人个个敛声屏气,公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荡无礼?”显示了王熙凤在贾府中深受老祖宗宠爱的特殊身份及其泼辣、张扬的个性。
而贾宝玉出场之前,通过林黛玉的“耳”所听进行大量笔墨渲染铺垫(侧面描写)。王夫人:“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黛玉之母:“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两位长辈的评语不仅引起了黛玉的好奇“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更是吊足了读者的胃口。正当黛玉心中想着“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时,那宝玉就出场了。
讨论:王熙凤和贾宝玉出场可谓各有特色,那其他人又是怎样安排出场的呢?
参考意见:作者有详写,有略写,有实写,有虚写,有单独写,有集体介绍。作者写每个人物的出场都是匠心独运。
(一颗宝石,从不同的角度去端详,就会呈现不同的光彩;一个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去叙述,就会有不同的效果。合适的视角就是恰当的切入点,能使小说的内容表达得深入透彻,形式上达到自然完美。此教学环节紧紧抓住本文特殊的叙事角度,从林黛玉的“耳目”中自然带出环境描写,并且鉴赏学习小说精彩的出场描写。)
2 、“机关算尽太聪明”的荣府管家——王熙凤
播放电视《红楼梦》王熙凤出场的片段,留心观察王熙凤的言谈举止。
教师指导学生从王熙凤的出场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中分析王熙凤的人物形象。(给予学生充分地时间分组讨论,鼓励学生从课外找出例证来佐证自己的分析结论)
参考意见:
出场描写:个性的张狂、泼辣,深受贾母宠爱,地位特殊。浓妆艳抹遍体锦绣的服饰打扮显示出了她的贪婪、俗气、奢侈。丹凤三角眼、柳叶吊梢眉表现了王熙凤美丽外表下隐藏着刁钻和狡黠,威不露笑先闻可见其面善心狠。王熙凤见黛玉和回王夫人的举止言谈充分展示了她的机变逢迎、八面玲珑和作为管家媳妇的果断能干。(例证:毒设相思局、计逼尤二姐、铁槛寺弄权等等)
3 、“无材可去补苍天”的荣府继承人——贾宝玉
播放电视《红楼梦》宝黛初会的片段,留心观察宝玉初见黛玉时的视线。
(1)分组操作。a组找肖像、出场;b组找语言描写、出场前的侧面勾勒;cd组分析《西江月》二词。
(2)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提问:为什么别人眼中的宝玉顽劣异常?黛玉眼中的宝玉又是什么形象?如何评判《西江月》二词?
(3)教师小结:贾宝玉是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他具有反对封建束缚、追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反映了她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反抗。《西江月》二词似贬实褒,表面上用世俗的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
(语文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在人物分析环节我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影视引入学习过程,有利于体会、领会和品味,希望学生能够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
四、拓展延伸,走近黛玉
1 、“世外仙姝寂寞林”的寄居篱下者——林黛玉
(1)他人眼中的黛玉
林黛玉进贾府,当她在用眼观察各色人等时,别人也以审视的目光去看她,找出描写他人眼中黛玉形象的文字?
(方法指导:作者用不同人物的眼光,很有层次地刻画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使黛玉形象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把众人眼中的黛玉、熙凤眼中的黛玉、宝玉眼中的黛玉,三处描写放在一起,加以比较。)
众人眼中的黛玉:“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有不足之症。”教师点评:只作初步勾画,言谈不俗、体质病弱。
熙凤眼中的黛玉:“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教师点评:描写进了一层,突出黛玉容貌的标致和气派的不凡。凤姐见多识广,“‘真有这样的人物’出自凤口,黛玉风姿可见,宜作史笔看”(脂砚斋批语)。
宝玉眼中的黛玉:“厮见毕归坐……病如西子胜三分。”教师点评:经过两处铺垫,第三处借宝玉之眼浓墨重彩地描写黛玉。五个对偶句抓住黛玉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工笔细描,细致地表现了黛玉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绘出了一幅精美的风流俊逸的病美人图。
小结:三处描写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写意和工笔两种手法交替使用,既有朦胧的美感,又有清晰的美感。
(2)黛玉的心态
林黛玉进贾府时抱着何种心态走进贾家的大门的?(心里提醒自己“处处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
由此可推断出林黛玉具有什么性格特点? (表现了一个寄居者的敏感、脆弱的内心世界,由此表现出的外部性格特征是谨小慎微。)
具体表现在哪些言谈举止上?(婉拒吃饭、讲究座次、吃茶时小心留意、细心应对贾母和宝玉“刚念了《四书》,些须认得几个字”)
(3)学生归结林黛玉的形象特点:敏感多思、言谈不俗、气质超凡、聪颖灵秀。
2 、拓展练习
一个人的性格是多方面的。通过《林黛玉进贾府》我们初识黛玉,但要真正走近黛玉恐怕还有赖于同学们自己去阅读原著,品味鉴赏。下面是我从《红楼梦》中截选的几段描写林黛玉的文字,读一读,议一议,林黛玉还有哪些性格特点?
a.(黛玉)因问宝玉:“打哪里来?”宝玉便说:“打宝姐姐那里来。”……黛玉赌气回房了。……没两盏茶时,宝玉仍来了。……只听黛玉先说道:“你又来作什么?死活凭我去罢了!横竖如今有人和你玩。比我又会念,又会作,又会写,又会说会笑,又怕你生气,拉了你去哄着你。你又来作什么呢?”
b.黛玉听说,回手向书架上把个玻璃绣球灯拿下来,命点一支小蜡儿来,递与宝玉,道:“这个比那个亮,正是雨里点的。”宝玉道:“我也有这么一个,怕他们失脚滑倒了打破了,所以没点来。”黛玉道:“跌了灯值钱呢,是跌了人值钱?……怎么忽然又变出这剖腹藏珠的脾气来?”
c.一日,黛玉方梳洗完了,只见香菱笑吟吟地送了书来,又要换杜律。黛玉笑道:“共记得多少首?”香菱笑道:“凡红圈选的我尽读了。”黛玉道:“可领略了写滋味没有?”香菱笑道:“领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说与你听听。”黛玉笑道:“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你且说来我听。”
点拨:a则材料显示了黛玉的敏感多疑甚至有些尖刻的特点。b则材料显示了黛玉的体贴入微、温柔贤惠的特点。c则材料显示了黛玉热情诚恳、助人为乐的特点。
(此处拓展练习的设计一方面引导学生阅读原著,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黛玉的人物形象;另一方面在于锻炼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3 、课外练笔
(1)替林黛玉写一则进贾府的日记
提示:如果你是林黛玉,你第一次进贾府目睹耳闻了些什么?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的内心又怎样的感受?要求不必面面俱到,巨细必录,突出印象、感受最深的一个方面即可。
(设计意图:学生替林黛玉写日记的体会,评价交流日记,话题涉及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人物描写的方法、环境描写的作用以及课文的整体意义等等。通过这一整合,同学们对课文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了理性,完成了解读课文的全程。)
(2)《红楼梦》中有四百多个人物,每位同学写1篇有关《红楼梦》人物赏析的文章。除了上课分析的三人外,其他都可以写,上至主人,下至丫鬟。即使写同一个人,我们写的也不一样,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写出你自己喜欢的、值得写的人物。
[评析 ]
以上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两方面的特色:
1、引导多元解读,领悟鉴赏的方法。文学作品本是具有很多“不定点”和“意义空白”的召唤结构,开放性、模糊型是其特征,对文学作品意蕴的把握,就应允许多种视角,正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目标第3条所提出的“要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戏剧作品”。以往语文教学中惯用社会历史视角审视文本,本教学设计尝试着引导学生从叙事方式和人物形象两个角度去赏析文章。视角的转换,往往可以发现作品的新意蕴。“在黛玉‘耳目’中鉴赏”和课外练笔中的“替林黛玉写一则进贾府的日记”两个环节的设计皆源于叙事角度。而对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的赏析,则采用了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并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态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拓展阅读视野。立足于阅读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内,应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只有依靠大量阅读,没有捷径可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目标第10条提出“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本教学设计非常鲜明的一个特色就是培养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例如让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搜集整理有关《红楼梦》和曹雪芹的相关知识;分析王熙凤的人物形象,鼓励学生从课外找出例证来佐证自己的分析;拓展练习的设计;以及课外练笔中写1篇有关《红楼梦》人物赏析的文章等几个环节的设计都在引导学生去阅读《红楼梦》,引导他们真正走向课外阅读。
林黛玉进贾府【第五篇】
(课前准备)
学生自读课文,了解《红楼梦》前两回中林黛玉的身世,列出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及其关系,画一幅林黛玉进贾府所走过的路线图;教师制作好本课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师:中国古典文学的园地中涌现了许多美丽的女性形象,如:敢于为自己的爱情和幸福而斗争的崔莺莺,对爱情忠贞不渝而又保持自尊的刘兰芝等。而曹雪芹面对封建眼光中的“贱人”、“第二等人”,却说道:“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我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大无可如何之如也。”(屏幕打出这些字)而“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的林黛玉更是曹雪芹塑造的众多女性形象中的典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多比干一窍、胜西子三分的女性形象。
下面先请一位同学以第一人称的身份来介绍前两回中林黛玉的身世。
生1:我林黛玉,姑苏人氏。父亲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现为巡盐御史。母亲贾敏,是京城豪门贾府的女儿。我还有一个弟弟。我家虽系钟鼎之家,却也是书香之族,所以从小读书写字。可惜家门不幸,弟弟和母亲相继过世。外婆怜爱孤苦的我,执意叫我到她那儿去,因而我在我老师贾雨村上的陪同下到京城去投靠外婆。
师:很好。听了这位同学的介绍,我们了解了林黛玉的身世及进贾府的缘由。下面,我们再请一位同学介绍林黛玉与贾府中的主要人物(师边说边依次打出字:贾母、贾赦、贾政、贾宝玉、王熙凤)的关系。
生2:(拿出人物关系图并展示在实物展示台上)我是林黛玉。贾母是我的外婆,贾赦是我的大舅,贾政是我的二舅,贾宝玉是我二舅的儿子,是我的表哥,王熙凤是我大舅的儿子贾琏的媳妇,是我的表嫂。
师:好。可能有些同学对林黛玉与贾府中众多人物之间的关系还不是很明确。我也制作了一张《红楼梦》主要人物的关系图。(教师把电脑切换到人物关系图。图分为五层,按次序先后出现)同学们看了以后先修正自己列出的人物关系表并明确人物之间的关系。
(生边看边在自己图上修改)
师:现在,我们再来请一位同学到大屏幕前来介绍我(林黛玉)进贾府所走过的路线。(电脑切换到贾府建筑分布图)
生3:(边说边指着林黛玉进贾府的路线)我到了贾府以后先去看望了外婆,路过了这么几个地方:西角门、垂花门、穿堂和正房大院。然后又去拜访了大舅贾赦:送至穿堂、出了西角门、过荣府正门、入一黑油大门、至仪门、入院中、见正房。最后又去拜见了二舅贾政:送至仪门、进了荣府、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五间大正房(荣禧堂)、正室东边的三间耳房。
师:很好。刚才我们跟着这位“林黛玉”浏览了一下贾府。大家想想:林黛玉经过这番拜访,对贾府会产生怎样的印象?
生4:贾府规模宏伟、布局轩昂、“与别家不同”。
生5:从拜访的顺序上,可以感觉到贾府很强调尊卑、长幼之序。
师:对。那就更使她认识到:在贾府的确需要……
生:“时时留心,处处在意。”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林黛玉进贾府见到了比较多的人,我们重点看看引起她注意的或者说对她有影响的主要是哪些人?
生:(齐声)贾宝玉、王熙凤
师:林黛玉眼中的王熙凤是怎样的?文章主要在5、6段中有描写。
我们先朗读这两段。朗读时注意林黛玉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观察王熙凤的?
(一起朗读课文5、6段)
生7:先观察了王熙凤的外貌和衣着。“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师:想想看,王熙凤给林黛玉的印象是怎样的?
生8:姿容俏丽、穿着豪华、威严虚假。
师:(笑着)这也有你的感觉吧?(生点头)
生9:从王熙凤的言行上,留给林黛玉的印象应该是:放诞无礼,备受贾母宠爱;忽喜忽悲的变化之快,表现她的机变聪明、长于奉承。
生10:她回王夫人话的细节,表现了她做事干练。
师:好,说得很好。下面我们欣赏一段录像。(播放电视剧《红楼梦》王熙凤出出场的镜头)
(学生看着,不时传出笑声)
师:林黛玉心中“放诞无礼”的王熙凤可是个“男人万不及其一”的女强人,冷子兴说“上下无一人不称颂”。据说XX年度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长虹公司总裁倪润峰在回答王小丫的提问时就曾说到王熙凤是个管理人才,要求长虹公司的职员看《红楼梦》,向王熙凤学习管理知识。(众笑)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林黛玉的眼中贾宝玉又是怎样的?
生12:“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系着一块美玉。”
生13:“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生14:林黛玉还听到贾宝玉讲这样的话:“除了〈四书〉之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还看到贾宝玉怒摔命根子“通灵”宝玉。
师:通过这些耳闻目睹,贾宝玉给林黛玉的印象是怎样的?
生15:衣着考究,眉清目秀,很帅!
生16:多情——这是最主要的,也是林黛玉最欣赏铁的地方。
生17:直率纯真,鄙视权贵。
师:好。下面再看一段宝玉出场的录象。(播放贾宝玉的镜头)
(生仔细看着)
师:以上我们是从林黛玉的角度进贾府,看贾府。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贾府众人眼中的林黛玉是怎样的人。作者用不同人的眼光,很有层次地刻画出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使林黛玉的形象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先看在众人眼中的林黛玉——
生17:“黛玉年貌虽小,……便知她有不足之症。”
师:这里只做初步勾画。可见,众人关心的是她的身体:体质病弱和不足。
王熙凤的眼中是——
生18:“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师“描写进了一层,突出她容貌的标致和气质的不俗。当然这样说的目的是——
生:( 齐声)——迎合贾母。
师:那,在贾宝玉的眼中呢?
生19:是“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厌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师:经过前面两处的铺垫,第三处借贾宝玉之眼浓墨重彩地描写黛玉。五个对偶句抓住她的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工笔细描,细致地表现了黛玉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绘出了一幅精美的风流俊逸的病美人图。而这一形象只有宝玉的眼睛能看出来,其他任何人都是无法发现的。
总之,这三处从不同的角度、很有层次的描写,使林黛玉既有朦胧的美感,又有清晰的美感。
(在电脑上播放林黛玉的几个镜头)
师:有人说:林黛玉的美应该这样来表现,由奥黛丽•赫本来演黛玉的“纯”,林青霞演黛玉的“靓”,张曼玉演她内心的复杂。(众笑)如果说在众人眼中林黛玉是“纯”和“靓”,那么我们注意文章的一些细节,看哪些地方还表现了她内心的复杂。
生21:12段中吃饭的时候,林黛玉就对座位进行了推让。
师:为什么要推让?
生22:古时候吃饭的座位都是很讲究的,不是随便哪个座位都可以坐的。
生23:文章在12 段中还讲到:贾母问黛玉念何书,黛玉说是只念了〈四书〉。而碰到贾宝玉以后就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许认得几个字。
师:林黛玉讲到读书时为什么前后不一?
生24:因为贾母曾在黛玉问姊妹们读何书时说到: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所以林黛玉在后面就显得比较谦虚谨慎。
师:以上我们了解了贾府的人对林黛玉的看法。下面,我想以“我看林黛玉”(板书)为题,说说你眼中的林黛玉或者用比较的手法,说说你喜欢林黛玉呢,还是王熙凤,或者薛宝钗。
我曾看到一家杂志社发起一次“假作真时真亦假”的调查——“红楼诸佳丽,你娶谁为妻?”结果以温婉稳重著称的薛宝钗以5679票名列榜首,精明强干的王熙凤以2839票屈居第二,而我们“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只得了五票!初见此结果时我大为惊讶。现代人为什么不喜欢林黛玉?
生25:可能是认为她有病,伺候她太麻烦;她太爱吃醋,影响自己的人身自由;她还太酸,动不动吟个诗、作段赋,使得一般的男人根本不是她的对手;她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影响自己升官发财。(笑)
生26:再说王熙凤多好,她有胆有识,敢作敢为,胆识和魄力在当今女流中也不多见,完全拥有一个领导者必备的素质。(笑)
师:我也曾在网上看到1篇文章,题目是〈找个王熙凤做老婆〉。并列举了这么几个优点:1、美丽漂亮,风情万种2、开朗大方,风趣幽默3、敢想敢干,胆略大魄力强(众笑)那么我们大家到底是喜欢林黛玉还是王熙凤?
生27:说不清楚,可能还是王熙凤,她比较现实。
生28:我还是喜欢林黛玉,她是那么的漂亮,那么的聪明,那么的细心懂事。她是完美的。虽然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林黛玉式的人物,但是她是美的象征。
师:当然林黛玉这个形象在本文中表现得还很不够。如果我们读了〈红楼梦〉全文后就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印象。现今人们不喜欢林黛玉可能是因为她的清高自许、目下无尘,不现实,也不会做人,人家一俗你就不理人家。但请试想自己俗难道就不允许人家清高?林黛玉才华横溢,出口成章,魁夺菊花诗,技压柳絮词;忠诚专一,惟情至上,为了心爱的人可以连命都豁上;从不懂勾心斗角,永远倾心相待;绝不会逼着你起觅什么金封什么侯,只要两情相悦、心新相印就足够了。这样的女性是“水做的”,是我们所无法企及的。“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打出字幕)这是她自己的真实写照。有人还把林黛玉与〈红楼梦〉中众多的女性进行了比较:宝钗有其艳而不能得其娇,探春有其香而不能得其清,湘云有其俊而不能得其韵,宝琴有其美而不能得其幽,可卿有其媚而不能得其秀,香菱有其幽而不能得其文,凤姐有其丽而不能得其雅。她是美丽的象征,她是智慧的化身,她是一株绛珠仙草。这,就是老师眼中的林黛玉。
(简评)
从课文题目入手,主要人物自然是林黛玉,所以课堂设计就以其作为这节课的“主人公”,用“一株绛珠仙草”作为主题,将课文内外的林黛玉连接起来,使学生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
首先,联系课文未选的前三回中对林黛玉的介绍,了解其身世来历即“进贾府”的原因;接下来明确“进贾府”后,拜见了哪些人,看到了贾府的哪些物、事,产生了怎样的心理,以熟悉情节、熟悉人物。
然后,再倒过来,林黛玉进贾府后,贾府中的人看林黛玉。一是众人眼中的林黛玉;二是宝玉眼中的林黛玉——看到的是她的长相,看到的是她的性格。再扩展到后世人看(评说)林黛玉,当代人看(评说)林黛玉,学生看(评说)林黛玉,最后一段老师眼中的林黛玉作为结束。
下一篇: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