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14篇)
通过有趣的游戏与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基本数学概念,培养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如何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呢?以下是阿拉网友分享的“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供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大家吧!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10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回忆整理,让学生体验分类总结,归纳整理的方法。
2.学生巩固整理信息,分析问题的方法。并能用不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生动有趣的“森林游园会”的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培养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对10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回忆整理,让学生体验分类总结,归纳整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巩固整理信息,分析问题的方法。并能用不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复习
师:同学们,今天森林里举行游园会,张老师得到了一张邀请卡,你们想跟着我一起去看看吗?那我们就一起出发吧!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整理复习100以内加、减法。《算一算 分一分》
1、出示题目,学生计算
师:看看,狐狸兄妹来迎接我们了,答对了题,才能进入数学王国参加游园会哟!下面请四人小组合作,把出现的'数学题解答在你面前的答题卡上,比一比看哪个组最先答出。做好准备了吗?(请最快的一组来回答。)
2、请你认真观察这些题目,可以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把它们分一分类吗?谁愿意来试一试?
问:你为什么这样分?
师: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找出了这么多种分法。
3.问:那计算上面算式时要注意什么?(谁来说一说)
总结:要注意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要注意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
(二)整理复习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我最棒》
1.出示“小兔摘萝卜图”。
(1)仔细看图,了解图意。(指名说一说)
(2)你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①独立尝试提问并解答
②小组讨论,教师参与。
③全班交流,介绍思路。
小结:解决问题要先看数学信息,再根据问题选择相关条件,最后检查结果。
三、 重点练习,强化提高《练一练 想一想》
1、出示“小猴子摘桃子图”
(1)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2)你能帮助小猴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回答)
(3)这道题中有什么数量关系?
2、出示“动物图书室图”
(1)仔细看图,这幅图给了我们什么数学信息?
(2)问题是什么?你能列式计算吗?(学生解答)
(3)在做这种题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3、出示“纪念品物品价格图”
师:我们要回去了,一起去看看纪念品馆吧,但是每人只有一张100元的购物券,算算你够买哪些你喜欢的物品,再算一算用去了多少钱。
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自由提问)
四、总结归纳,结束活动
师:这节课在同学们的合作下,我们跟着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共同归纳和整理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在以后的复习中,大家可以应用今天学的方法自己整理。我们下节课再见吧!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情境图了解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在掌握十几减9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迁移,探究学习十几减8的多种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其中的算法和算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利用旧知迁移,直观操作、独立思考,自我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在十几减8的多种方法中选择最喜欢的计算方法,并且在多种题型中,能够较熟练计算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整理的能力,能够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破十法”,加强“想加算减法”这两种常用计算方法和算理。
考点分析:正确计算十几减8, 用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工具
主题图、课件、实物图片;学具:圆片或小棒。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复习十几减9的口算题。
复习8的加法口算题。
探索新知 十几减八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例2主题图。
教师:这是游园会的上大熊猫在卖风车,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完整的回答,板书出:一共有12个风车,小朋友要买8个。还剩几个?
二、自主探究,内化算法
(一)列出算式,大胆猜测
教师:要求“还剩多少个”怎样列式?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12-8= 比较算式,引入课题并板书。
教师追问:你觉得会剩下几个风车?
课件出示12个风车图:
(二)动手操作 验证结果
学生活动,同伴交流。教师观察巡视。
(三)过程表征 内化算理
课件预设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数一数:数出来的方法。让学生边说边演示:用小棒(圆片)摆出12根,拿走8个,还剩4个。
“平十法连减”:从12(圆片)小棒先去掉2个再去掉6个,还剩4根,根据学生操作过程,教师列出算式,把8分成2和6,12-2-6=4。
摆一摆:“破十法”。把12分成2和10,10去掉8个,剩下2个与2合起来是4个。
想一想:想加算减法。要计算12-8=□,可以这样想,我知道“8+□=12,根据进位加法,8+4=12,那么4就是12-8的差,所以还剩4个”。
思考过程课件逐步演示,加深学生对操作过程中分解各步的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对旧知十几减9计算方法的回忆,和复习题2的练习对结果进行猜测,再通过学具操作、过程归纳、算式演示,逐一将思考过程表征出来,体会算法多样化。】
(四)直观演示,重点理解“想加算减法”和熟练掌握“破十法”的算法和算理
1.借助操作,分析“想加算减法”思考过程
因为8+4=12,所以12-8=4。
2.演示“破十法”思考过程
(1)摆出12个风车,分成左边10个,右边2个。
插入图片,课件出示
(2)把左边10个中圈出8个,还剩2个。
(3)让学生利用手中学具试着摆一摆,边摆边说出整个过程。
(4)结合学生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师板书:10-8=2 2+2=4 12-8=4
3.用“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计算
16-8= 17-8= 13-8=
【设计意图:借助操作,诱发学生思考,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语言表征、符号体现、直观演示,来深入体会“破十法”的算理过程,体现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三、深层次理解十几减8的
算法和算理,巩固应用。(出示小号图片)
例2:
1.看图,提出问题(出示课件)
师: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并提出问题。
根据学生完整的回答,板书出:一共有15把小号,拿起了8把。还剩多少把?
教师:要求“还剩多少把”怎样列式?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15-8=
2.解决问题,理解“想加算减法”和熟练掌握“破十法”的算法和算理
借助操作,分析“想加算减法”思考过程
因为8+7=15,所以15-8=7。
演示“破十法”思考过程
(1)摆出15个小棒或圆点,分成左边10个,右边5个。
插入图片,课件出示
(2)把左边10个中圈出8个,还剩2个。
(3)让学生利用手中学具试着摆一摆,边摆边说出整个过程。
(4)结合学生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师板书。
10-2=8 2+5=7 15-8=7
3.练一练。
仔细看图,用简捷方法计算。
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
1.圈一圈,算一算。(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1题。)
2.计算。( 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自主练习,全班交流,请学生说说自己思考过程。
3.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3题。)
教师: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师生小结:引导学生从算法上比较:如果用“破十法”计算,都是先算10-8=2,十几减8,就再算2加几;如果用“想加算减法”计算,被减数增加几(或减少几),减数不变,差也随着增加几(或减少几)。
结合算式中具体的数字来说明这样变化规律,纯数字概念对一年级来说较抽象难以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3个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两种常用方法,其中第3题以题组的`形式出现,便于学生比较,感悟方法的本质,发现计算的规律,渗透函数思想。】
课后小结
十几减8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十几减9的基础上进行的。同学们已经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初步掌握了“破十法”,在计算时能够理解运用。本课是上节课的一次练习和延伸,我们提倡算法多样化,同学们在众多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去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3
设计说明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以下三点:
1.根据主题图创设教学情境,使计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创设图书室进新书的情境,把枯燥的计算置入情境中,不仅能使计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还能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学生进入情境后,从中发现问题,进而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思考、交流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多种计算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和指导,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思考、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
3.练习设计有梯度,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练习题的设计,由易到难,注重层次性,避免了重复练习,做到了真正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教材出发,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练习题的作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小棒 计数器 3摞书(每摞10本)
学生准备 小棒 计数器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喜欢)那么你们喜欢到图书室看书吗?(喜欢)为了让同学们有更多的书可以看,最近我们学校的图书室购买了一些新书,你们期待吗?(期待)今天老师把其中的一些书带到了我们的课堂上,想让同学们帮老师数一数,算一算老师这里有多少本书。但是在拿出这些新书之前我要看看你们的计算能力怎么样,能不能帮老师数清楚,要是数错了就糟糕了。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1.课件出示口算题。
5-4= 6+3= 3+4=
9-5= 8-3= 7+2=
(学生回答,教师要强调计数单位)
2.课件出示口答题。
5个十是( )。
8个十是( )。
40里面有( )个十。
70里面有( )个十。
师:同学们真棒,都答对了。像50、80、40、70……这样的数我们叫什么数。(整十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整十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设计意图:学生对图书室很好奇、很感兴趣,用图书室进新书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思考的兴趣。这样既为学生学习新知在情绪、知识等方面作了良好的铺垫,又导入了新课,同时培养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及乐于助人的精神。
⊙探究新知
1.探究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1)在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并列出算式。
①进入情境。
师:同学们,看来大家的计算能力都很好。快来帮老师看看这里一共有多少本书。(教师拿出3摞书)
②观察情境,收集数学信息。
师:我请一名坐得最端正的同学上来数数科技书有多少本。(10本)
师:我再请一名同学数数童话书有多少本。(20本)
③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根据情境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预设
生:一共有多少本书?
师:你的问题提得很好。老师整理这些书就是需要知道这里一共有多少本书。那么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④尝试列出算式。
(学生思考后回答:10+20)
设计意图:借助现实生活情境,在自主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及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4
教学设想:
按照新的教学理念,数学学习是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的一种自我的、能动的、有意义的建构,动手操作、自我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材的呈现方式应该适应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时,首先创设了情境,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以有的加法概念,让学生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再主动探索计算方法。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选择各自的计算方法,创造了学生算法多样化的氛围与环境,在互评、互补的活动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选择一种喜欢的方法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活用知识于生活实际中。
教学重点、难点:
探索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忆交流,激情引趣
1、这两天我们又认识什么数?你能说出几个整十数吗?观察50、60、90这几个数有什么特点。(个位上都是0且都是两位数把这样的数叫整十数)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整十数相关的一些计算。
3、谈话:星期天到了,松鼠和小熊到街上去玩。街上的人很多,卖东西的也很多。小朋友们看!松鼠和小熊他们买了什么?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理解题意,提问。
①松鼠和小熊各拿了几个糖葫芦?怎样知道的?提问:看着这些糖球,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一共有几串糖葫芦?一共有多少个糖球?松鼠比小熊多多少个?小熊比松鼠少多少个?)
师说:松鼠比小熊多多少个?小熊比松鼠少多少个?我们以后学。
②要求计算出松鼠和小熊一共有多少个糖葫芦怎样列式?
(板书:30十20=)
(2)计算“30+20”
①30+20怎样算呢?请小朋友自己想办法算一算。
②组织学生交流算法,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0+20=?
谈话:你想怎样算?可以用学具摆一摆,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想一想,也可以和同座的同学讨论,然后全班同学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十个十个地数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3+2=5
30,40,50。是50。 30+20=50
③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30+20”并说给同桌同学听听。
2、教学“试一试”。
板书;50—20=
提问:这一题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学生可能会说因为5=2=3
所以50—20=30还能说5个十减2个十个,就是30)
3、观察这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那你能用这三个数再说一些算式吗?从这四个算式中你能概括一下今天我们学的是什么样的计算吗?(小结板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4、像这样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式你能出几道让大家试试吗?(从中选几道让学生说算理)
四、练习巩固,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继续用你们观察发现的小眼睛来完成第一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说说每道算式的意思以及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2、口算3+2 4+5 6—4 7—3
30+20 40+50 60—40 70—30
(打乱顺序出示学生口算,口算后问你能将这些算式分分类吗?(按加数的位数分、按得数特点分、按加减法分)谈话:刚才小朋友们算得好说的更好,你们不仅会算更能从简单的问题中去发现去分析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3、下面让我们动笔来算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完成第5题(学生做完后同座互改)
4、发展应用
(看来小朋友掌握的.还不错,继续带上我们发现的小眼睛到生活中去看看。)
出示信息玩具店部分玩具价格:皮球10元、洋娃娃30元、遥控赛车60元、书包30元,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能用今天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吗?
4、机动:100—()=30 20○40○30=30()○()=40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思考,并与小伙伴讨论,学到了很多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28页。
教后反思: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属于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计算的兴趣,我们采用了说一说、算一算、填一填、画一画、找一找多种形式进行练习。
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中,为了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我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这是由传统数学教学上的缺陷造成的。所以,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具体的情境,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与习惯,从而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我创设了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3、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习。而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练习更适合低年级孩子。问题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开始情境的观察提问、口算后的分类、再到生活情境的提问交流。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5
一、捆小棒
通过自己捆小棒来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并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和在计数器上拨一拨以及边拨边说等环节来让学生理解11~20各数的含义,并通过对口令和快速拨数等活动来进一步使学生掌握11~20各数。通过填写和读尺子上的数以及引导学生提问等使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最后设计了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11~20各数这一环节,密切数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二、搭积木
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含义,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采用多种表示数的方法(如:图形、小木棒等),让学生任意选择,以达到理解和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含义为目的,打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发展了思维、培养了创新意识。教学中以联系生活实际入手,结合学过的知识,学以致用,把数学知识中数学问题以问题情境的方式呈现,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以及发展数学知识,培养各种能力,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有几瓶牛奶
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数学教学要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要给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并在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培养自主探索、猜测验证的学习习惯,并引导学生与他人进行积极有效的合作交流。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应表现为:创设情境——建立模型(探索交流)——解释应用。本节课通过创设小动物采摘水果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适时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理解凑十法的意义,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最后,创设了购买肯德基食品的生活情境,学生通过自己选套餐的`数学游戏活动,实践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的习惯。从而达到使学生学习有价值数学的目的。
四、有几棵树
本节课创设了故事情境,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掌握了多种算法,并知道哪种算法最简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了知识。教学中应注意练习的形式应多样化,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五、买铅笔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为学生提供观察和实践的机会,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本课通过创设“过生日”的问题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老师巧妙地设疑,把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转化为数学中的加减法,帮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
2、体现算法多样化。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民主自由,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经验大胆思维,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课堂气愤宽松、活跃。在计算过程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培养了创新思维。
六、跳伞表演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获取学习资源。
入课时,通过观察空中飞行表演,让学生大胆猜想、想象。提出一些现实问题,并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列出相关算式。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同时用事实印证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体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
2、探索解答策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及推理能力。
小学数学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本节课在解决11减几的问题上,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平台,准备了图片、小棒等等。为学生提供了宽泛的学习材料和充裕的学习时间。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通过画一画、摆一摆以及逻辑推理,从不同角度通过多种方法解决了问题。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3、注重整理归纳,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通过让学生整理11减几的算式,并讨论从中发现了什么。既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的好习惯,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4、变“书本”中的作业为“情境”中的作业,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兴趣是的老师,喜欢数学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作为一名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在设计一节课时,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实践证明:情境教学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图文并茂、富有趣味性的故事情节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注重情境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课伊始,以精彩的飞行表演入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结尾,变“书本中”的作业为“情境中”的作业,使学生兴趣浓厚,乐于探究。
七、美丽的田园
数学来源于生活,认识到这点,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帮助我们学习数学,更重要的是在联系生活、理解数学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生不断寻找数学问题,不断求异创新,不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一入课时,我就鼓励孩子去发现、解决数学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光看一张图提问题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更何况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地集中在一起,因此,我将一张图变成了动画,由智慧老人前后贯穿,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很乐意接受这种形式的教学,往往通过小动物的言语几多媒体的运用给学生一个推动力,吸引他的目光,同时也抓住学生乐于追求刺激,勇于挑战的心理,能让每个孩子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上,一点走神的机会都不给他。使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这堂课充满神秘感,接下来的学习会是非常有意思的。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加减法练习题一
6—4= 17—7= 9+10 4—4+7= 2+8—4= 5+0+7=
2+8= 12—10= 10+9= 10—6—3= 3+6+1= 18—10+4=
8—4= 15—5= 19—10= 12—2—6= 1+1+8= 0+9+6=
5+5= 19—9= 19—9= 6—3—3= 4—1—2= 7—0+6=
8—6= 19—10= 7+10= 18—10—5= 5+2—5= 19—9—3=
3+6= 20—10= 10+7= 2+8+5= 8+2—6= 8+6+2=
2+6= 12—2= 13—10= 14—10+2= 3+4+3= 4+5+8=
9—4= 20—0= 16—10= 8—6—1= 10—6—4= 18—10+7=
10—9= 10—9= 6+10= 6—2+3= 9—4—4= 8—8+7=
6+2= 10—4= 10+5= 7—1—5= 1+7—6= 12—10+8=
8—2= 10—6= 12—10= 3+5+1= 9+1—7= 3+9—2=
6+9= 9+4= 5+9= 8+6= 7+9= 5+9=
6+6= 6+8= 3+9= 8+5= 9+7= 9+9=
8+8= 2+9= 9+8= 4+8= 7+6= 4+7=
3+9= 4+9= 4+8= 6+6= 9+6= 6+4=
7+8= 5+8= 6+9= 8+6= 4+8= 9—2=
4+8= 6+7= 9+4= 8+5= 5+6= 8—4=
4+6= 3+9= 5+8= 4+8= 6+8= 9+3=
5+4= 5+6= 6+6= 8+9= 5+8= 8+9=
5+7= 6+9= 9+1= 4+9= 7+8= 6+0=
6+8= 3+8= 7+8= 6+8= 6+5= 2+9=
3+9= 9+2= 10+7= 2+9= 9+4= 8+3=
9+9= 8+8= 9+4= 9+2= 9+5= 7+4=
2+7= 5+6= 5+7= 7+3= 8+8= 6+6=
7+6= 7+5= 8+6= 6+5= 7+7= 6—6=
9+5= 3+10= 9+7= 4+5= 8+7= 8+2=
4+7= 4+8= 5+6= 9+9= 9+2= 5+7=
8+5= 5+7= 4+7= 6+4= 6+4= 9+2=
9+8= 5+9= 8+5= 3+8= 6+7= 7+8=
6+5= 6+6= 6+7= 9+7= 7+8= 6+7=
9+4= 4+7= 3+8= 2+8= 8+6= 8—5=
9—5= 10—5= 10+8= 10—3—6= 1+6—4= 9+4—3=
8—6= 10—8= 11—1= 4+4—3= 4—4+3= 9—5—2=
5—1= 9—4= 3+10= 10—5—2= 4—3+6= 8+8—8=
5+4= 9—6= 17—10= 8—6+1= 7—5—1= 6+7—10
9—6= 8—8= 17—7= 3+3+4= 5—5+6= 9+7—6=
6+3= 8—3= 15—5= 8+1—4= 10—10+2= 13—3—5=
9—6= 6—2= 15—10= 4+1+5= 10—4—3= 16—10+8
7—7= 5—3= 15—15= 3+5—7= 9—2+1= 20—10+0=
3+7= 10—1= 8—8= 3—1+7= 2+5—3= 8+7—10=
3+2+4= 2+2+3= 1+6+4= 5+4+1= 2+4+0=
`5—5+2= 7—2—2= 4—3+8= 6—3+7= 8—5+5=
3+6—2= 10—5—3= 1+7—5= 3+7—4= 9—6—2=
2+7+3= 10—4—1= 5—4+8= 6+3+7= 7—7+5=
3+3+4= 6+2+3= 1+5+4= 7+4+1= 6+4+0=
`9—5+2= 8—2—4= 7—3+8= 6—5+7= 8—3+7=
5+6—2= 10—6—3= 8+7—5= 8+7—4= 9—6—2=
2+6+3= 10—5—1= 8—4+8= 5+3+7= 8—7+5=
3+3+4= 2+5+3= 4+6+4= 5+4+7= 5+4+7=
`7—5+2= 5—2—2= 5—3+8= 7—3+7= 8—5+1=
5+5—2= 10—5—3= 7+7—4= 4+7—1= 9—2—2=
4+7+3= 10—2—1= 5—2+8= 4+3+7= 9—7—5=
3+3+4= 2+6+3= 4+6+4= 5+5+1= 7+4+0=
8—5+2= 7—5—2= 7—3+8= 6—1+7= 7—5+6=
4+6—2= 10—3—1= 5+6—1= 4+9—3= 9—4—2=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加减法练习题一
7+8= 13-9= 11-9= 7+4= 14-9=
17-9= 10-9= 3+8= 7+9= 15-9=
12-9= 8+6= 18-9= 7+7= 16-9=
12-2= 10-9= 17-9= 8+4= 11-9=
15-9= 18-9= 9+3= 7+7= 14-9=
16-9= 13-9= 19-9= 2+9= 6+7=
8+9= 8+5= 8+6= 8+3= 8+4=
17-8= 13-8= 14-8= 11-8= 12-8=
7+5= 7+9= 7+4= 7+6= 7+8=
12-7= 16-7= 11-7= 13-7= 15-7=
6+7= 11-8= 15-8= 14-8= 11-9=
17-7= 13-7= 14-7= 13-9= 16-7=
16-9= 12-4= 13-5= 13-4= 7+8=
12-7= 13-6= 12-9= 15-7= 15-6=
15-6= 16-8= 11-3= 13-4= 7+6=
12-3= 15-8= 10-8= 13-6= 11-7=
14-7= 17-8= 13-7= 11-6= 12-8=
16-7= 11-8= 17-7= 7+8= 12-7=
12-9= 18-9= 13-9= 10-5= 14-8=
13-7= 17-9= 17-8= 8+6= 12-5=
11-7= 11-4= 15-8= 5+8= 5+8=
5+7= 18-9= 16-7= 14-6= 12-8=
16-9= 13-5= 12-7= 13-9= 13-4=
17-9= 11-3= 17-9= 13-6= 15-7=
13-6= 11-3= 3+9= 14-6= 15-8=
13-5= 10+9= 4+8= 12-3= 12-6=
11-4= 14-5= 12-5= 16-9= 3+8=
5+30= 49-9= 50-30= 12-2= 3+60=
37-7= 16-8= 40+40= 26-6= 75-70=
85-5= 4+50= 67-60= 89-9= 20+80=
59-50= 23-3= 35-30= 4+60= 86-6=
28-20= 55-50= 91-1= 74-70= 8+40=
6+60= 28―20= 40+60= 60-60= 16―8=
90―70= 83―3= 99―9= 100-50= 14―5=
85-5= 92-90= 32-2= 45-40= 65-5=
80+20= 100-60= 67-60= 84-80= 54-4=
63-3= 75-70= 48-8= 79-9= 90-20=
6+8―5= 4+5+8= 20+40―30= 62-2+40=
14-7+8= 10-8+8= 10-8+90= 44―4―10=
14-7+6= 16-7-6= 3+8-7= 9+6-7=
12-4+9= 11-5+7= 2+3+7= 14-5-6=
16-8+7= 14-6+9= 17-9+5= 13-5+3=
6+9-7= 11-6+8= 10-1+7= 15—7—2=
9+3-6= 8+8-7= 15-9+5= 5+9-7=
4+5+9= 9+3-6= 16-9+7= 15—7—8=
7+5-4= 11-8+9= 14—4—7= 8+5-6=
11—2—5= 13—8+7= 17—9+6= 2+6+8=
12-3+6= 13-5+2= 7+9-8= 2+9-5=
5+7-4= 13-7+3= 12-6-6= 5+10-6=
7+4-5= 11-5+7= 4+8-7= 16-8+9=
12-5-6= 5+8-9= 11-2+3= 5+6-8=
12-7+4= 5+7-8= 6+8-7= 14-8+6=
5+8-9= 15-7-6= 4+7-8= 12-9-3=
12-9+8= 16-9+5= 6+8-9= 7+8-5=
15-9+7= 5+8-9= 8+8-9= 4+7-9=
2+4+9= 18-9+4= 14-9+6= 13-9+8=
6+6-9= 5+4-9= 11-9+8= 18-9-5=
9+8-9= 10-1+7= 15-9+7= 6+7-9=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深化两位数减法的整理分类和归纳,熟练两位数减法的各种算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整理、分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算法思维,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分类、整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逻辑性和严谨性。
教学重点:
熟练两位数减法的各种算法
教学难点:
两位数减法的.整理分类和归纳
教学准备:
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把两位数加法进行了分类和整理,今天就让我们和小亚、乐乐一起来把这些减法题目来整理一下,分分类。 出示8个减法算式。 同学们讨论进行分类,是怎样分的。
2. 学生分类后进行汇报:
(1)按照两位数减两位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来分:
两位数减两位数:46-23,73-56,97-86,67-38
两位数减一位数:27-6,41-5,20-9,89-4
(2)按照退位和不退位来分:
不退位:27-6,89-4,46-23,97-86
退位:41-5,20-9,73-56,67-38
3.师:大家真行,很快就把这些算式进行了分类,并且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和加法一样,现在老师把你们的两种不同要求合并在一起,组成了一张表格,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问:(第一格)你知道这一格应该填什么算式吗? 看看上面和左面有什么要求?(生答)
师:让我们找一找既符合两位数减一位数又符合不退位要求的算式是哪些? (27-6、89-4)
(2)问:73-56你觉得应该把它放入哪一格?为什么? (生说理由)
(3)剩下的几个算式,请同学们自己动手练一练。 (完成书上第一大题)
4. 小结:你们真了不起,不仅会把两位数减法进行整理分类,而且还会把算式根据要求归纳到表格里。
二、探究
算法大讨论:
1. 不退位:46-23= 问:你们能算出等于几吗?互相说一说你的算法。 (全班交流、归纳)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第四种: 46-20=26 46-3=43 40-20=20 46-30=16 26-3=23 43-20=23 6-3=3 16+7=23 20+3=23
师:一道减法题可以有好几种不同的算法,我们要善于动脑筋,掌握规律,这样才会想出不同种的方法。
问: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呢?为什么?(学生说理由) 做书上三题,挑自己喜欢用的方法。
2. 退位:73-56 问:你们能算出等于几吗?互相说一说,比比谁的算法多。 (全班交流) 做书上的三题,用你喜欢的方法,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核对)
三、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发展提供能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引导学生参与活动,经历退位减法算法的探索。
3、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阅览室去看一看,就在阅览室里来学习借书的数学题,(出示第75页例题)图上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1、根据统计表里的内容,谁能提出数学问题?
(生答)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
2、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
小组讨论:看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又多又好。(可以借助小棒动手摆一摆、口算、拨珠、画一画、笔算等方法。)30—7=?
二、引导交流,总结
1、汇报。
(1)用小棒或计算器来边演示边说。(指名在黑板上演示,进行演示,易于突破重难点)
(2)挑你最喜欢的一种口算方法练习讲讲。
(3)因为10—7=3所以30—7=27。
(4)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知识:
先请同学们自己总结,指名找几位同学说说自己的解释,后老师补充。
(其实,这道题和前面的加法一样,也可以竖式求结果,你能运用加法的书写方法,结合减法的口算方法自己列竖式做做吗?边写边想:个位不够减,该怎么办?)
指名在黑板上演示,回答问题。
2、总结:个位不够减,从十位借1,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10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
3、故事书还剩多少本?自己尝试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答,先自己独立完成,在同伴间交流。
4、连环画还剩多少本?尝试着用竖式解答,和同伴说说自己的算法。
三、知识拓展、加深理解
(数学书76页)试一试:
自己观察图弄懂题意,说说你的解题方法。
35—8=为什么用减法?
35表示:
8表示:
怎样计算:
①订正竖式计算,为什么个位结果是7不是3。
②再依据数线分析,体会减相当于倒着数。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呢?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例1~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自主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并能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颜色、摆学具等活动,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在经历寻找规律过程中,体验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能用较清楚、完整的语言表述找出的规律
教具学具
准备好5支彩笔放在桌面上:大红色、粉红色、天蓝色、草绿色、淡黄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师:刚才在上课之前播放的那首歌小朋友们熟悉吗?是哪一部动画片啊?对,是《喜羊羊与灰太狼》,今天它们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睁大眼睛看,谁来了。(大屏幕出示:喜羊羊)小朋友鼓掌欢迎它。第二个会是谁呢?(大屏幕出示:灰太狼)
2、第三个又会是谁呢,陈老师请小朋友猜一猜……(大屏幕又出示:喜羊羊)是谁呀,又是喜羊羊,请小朋友继续猜,第四个是谁,你猜…… 你为什么猜是灰太狼呢?(大屏幕又出示:灰太狼)又是灰太狼。
3、现在,谁能一口气猜出第五个?第六个呢?你能确定吗?为什么这么肯定?说说理由。
4、师:像这样一只羊、一只狼;又一只羊、又一只狼;再一只羊、再一只狼,它们排列时的顺序是重复出现的,在数学上我们把像这样的排列叫作——规律(板书:规律),今天这节课咱们就和喜羊羊一块儿来——找——规律,(板书:找)。
5、激趣:请看大屏幕,小羊还给每个小朋友带来了3颗星星:懒羊羊带来的是发言星,送给大声发言的宝贝;喜羊羊带来的是智慧星,送给爱动脑筋的宝贝;美羊羊带来的是快乐星,咱们来比比看,哪个小朋友从老师手上摘走的星星最多。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师:请看大屏幕,(出示主题图)再过10天小朋友最喜欢的节日就要到了,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六一儿童节)你看,图上的小朋友们可高兴了,他们把教室布置的.多么漂亮啊,仔细观察,图上的小朋友是用什么来布置教室的?谁会说完整话?再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2、图中有规律?有些什么规律?谁能够用上“又、再”来具体说说图中的排列规律。
3、想一想:这最后一面彩旗应该选什么颜色的?小朋友观察的很仔细,说的也很棒,下面请大家翻开数学书第88页,找到大屏幕上的例题1,铅笔握在手,按照自己发现的规律在书上选一选,圈一圈。
4、指名订正并说一说:最后一朵彩花你选什么颜色的?灯笼呢,小朋友呢?
5、想一想:这些小朋友为什么要这样有规律的挂彩花、灯笼和彩旗呢?
6、小结:有规律的排列不但能让我们猜出下一个是什么,还能给我们带来一种美的享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一)涂一涂。
1、喜羊羊问小朋友:你们能用手中的彩笔按照规律涂颜色吗?仔细观察数学书第89页的例题3和“做一做”。,每一行图形是按什么规律涂的颜色,并按照这样的规律接着往下涂一涂吗。
2、学生自主涂一涂。
3、指名订正。如果从右往左观察第5行图形,你会发现规律……变了。
2、小结:看来啊,同一行图形,如果观察的角度不同,找到的规律也会不同
(二)摆一摆。
1、小朋友两人合作,先用这些学具在桌面上摆出有规律的图形,再按照你们设计的规律把摆好的图形一个一个的粘上去,完成任务后把你们的作品拿到黑板前展示出来。比比看,哪两个同学最有创意,摆出来的规律与众不同!
2、同桌合作用学具来摆一摆并粘贴在卡纸上。
3、学生展示作品。
4、老师随机选取作品评价。
(三)比一比。
1、灰太狼挑战小朋友,请看大屏幕:仔细看,下一个是谁?
2、每次请一个小朋友来答题,其他的同学来当评委,用yes或no表示意见。答对一个一颗星,答对两个两颗星,答对三个三颗星。要说完整话。
3、学生抢答,师随机介绍圆形和方形排列的规律。
(四)笑一笑。
1、师:我们胜利了,灰太狼被打败罗,它现在是什么心情呢,我们一起去看看:灰太狼,唉。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心情呢,大声说出来。
2、想一想:你们能用有规律的笑声或动作来表示一下开心的心情吗?哪个宝贝最有创意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欣赏规律的美:条纹衣服,床上用品、、橱柜、花瓶、连续纹样等。(和前后左右的同学指一指,说一说规律在哪里?规律美不美?)
2、课堂小结。小朋友,规律美吧,今天你学会找规律的本领之后,你就多了一双会找规律的眼睛。陈老师相信,只要你认真观察,你一定能从生活中找到更多美的规律。
3、请小朋友拿出3颗小星星,想一想,这节课你说了吗?你会了吗?你开心吗?你做到几样就摘下几颗星贴在数学书上。
4、学生诚实评价自己。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教学难点:
从立体图形中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看大屏幕上这张图片,你能想起来咱们学过的1篇语文课文吗?
学生:能。《雪地里的小画家》。
老师:是呀,他们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可不就是小画家吗?看!小鸡画的是什么?(竹叶)小狗画的是什么?(梅花)咦?它们画的`画为什么不一样呢?
学生A:因为他们脚的形状不一样。
教师:你真是一双火眼金睛呀!那除了这些小动物朋友们,咱们之前学的立体图形它们也能在雪地中印出不同的花型,这就是今天咱们学习的内容。(教师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
老师展示长方体、正方体、三棱柱和圆柱几个立体图形,复习之前学过的知识。
2.
引导学生从立体图形中分离出平面图形。并且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立体图形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3.
引导学生观察几个平面图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加深学生们对这几个图形的认识。教师并进行总结:长方形对应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三角形三条边三个顶点;圆形是曲线无角。
三、巩固。
1.
呈现一张布满各种图形的果树,让学生摘果子,把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的分别分开。
2.
每个人发一张用今天所学图形拼接成的轮船和火箭图形,规定好什么形状的子图形涂什么颜色,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涂完。
3.
让孩子们做小小设计师。利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组合,设计出一幅美丽的作品(电脑演示:情景激发)。用课前准备好的彩色圆形和三角形教会学生拼接成各种各样的图画并让学生到讲台前面亲子操作,丰富学生的课堂活动,激发他们的兴趣。
四、布置作业。
用今天学习的几个平面图形拼接成不同的图画送给每天为自己辛苦付出的爸爸妈妈。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初步感知数位、数序及数量多少的含义。
2、经历运用数的知识进行达和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
3、初步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合作探索的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估计豆子的数量。
教学难点:
1、数位、基数、序数概念的渗透。
2、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活动一:数出规定数目的豆子,初步体验估数。
(给每组发一袋豆子)今天的数学课就是在数豆子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看谁会观察、会思考。在数豆子的时候,同学之是要互相合作,互相谦让,还要小心,千万不要让豆子掉在地上。数出30粒豆子。活动规则:
①请你数出30粒豆子,你打算怎么数?
②把这30粒豆子放在手中,感觉一下,然后轻轻地放在盒子的右边。
③用刚才的感觉再抓一把豆子,如果你觉得抓得多了或者是少了,可以重新抓一把,然后放在盒子的中间,看看和右边的豆子是不是差不多,再数一数是多少粒豆子。
④再用刚才的.感觉重新抓一把豆子,放在盒子的左边,看一看三堆豆子是不是差不多。教师小评。刚才大家在数豆子的时候,都数得非常开心,同学之间合作的非常愉快,而且大家还记得我们的活动规则,非常好!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心中有了一杆秤,像那样抓的一把豆子大约是30粒,你们可要记住了。
二、师生互动。
活动二:在师生互动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估数。
(1)师生互动。你们数得真开心,老师也想抓一把豆子(教师顺手在一个小组内抓了一把豆子)。怎样才能知道这一把豆子大约多少粒?(可以数一数有多少粒豆子)这是个办法,还有别的方法吗?。
(2)教师给每个小组都抓了同样多的豆子,要求学生选用刚才的方法或者是其他的方法来进行估数。教师巡视,学生小组活动。
(3)在计数器上拨数并写数。请在计数器上拨出你们小组数出的数,拨好后小组间互相看看拨得是否一样,各小组的组长进行监督,不一样的就调整一下。学生在计数器上拨数,教师在小组中间活动,指导个别小组拨数。怎么写这个数呢?请你试着写一写。学生在纸上写数,教师巡视,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在黑板上写数。教师给予评价。练习拨数、写数。我们一起来看22这个数,谁来拨出这个数?谁来试着解释一下这个数?学生汇报:左边的2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右边的2在个位上,表示2个一。写一写“22”。问:计数器上右边起第三位是什么位?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27页的“练一练”。
(1)做一做,填一填。
(“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2)根据计数器写数。
(“练一练”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想一想,试一试。
(“练一练”第4题)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集体交流。
(4)找找生活中的100。(“练一练”第5题)指名学生说一说。
四、小结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11
教学内容:
1、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2、统计的知识和人民币的使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整
学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熟练的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100以内的加减法。
1、看图说一说:小熊举的是什么类型的题?(两位数加两位数)
提问:我们在做题时应注意什么?
25+2125+27说一说计算过程。
小猴举的题:65-2265-29
2、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内容。
出示图片: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计算。
买羽毛球拍和排球公用多少元,应找回多少元?
15+12=27(元)30元5角–27元=3元5角
买足球和乒乓球拍还差多少钱?
30+10=40(元)40元-30元5角=9元5角
篮球、足球和排球一共要用多少钱?
50+30+15=95(元)
二、课题作业
计算下面各题:
59+827+2599-3831-24
63-938+4650-2377+23
88-5543-3412+963+36
三、观察与测量。
1、谁离大树最近。
房屋
5厘米
3厘米
蚂蚁大树
4厘米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12
教学内容:
十几减几(第15页 例2)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三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并且正确率高
教具准备:照例2制作的“小猫钓鱼”动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沟通联系
电脑出示口算:
8+5 7+8 7+6 6+8 5+7
5+9 13-9 16-9 18-9 15-9
17-9 14-9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多媒体出示“鱼缸内金鱼游动,鱼缸外两只小猫走动观看金鱼”的画面。首先请学生说明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描述这一生动景象,调动学生的兴趣。
2、多媒体发出声音,同时在左边小猫嘴边出现“13条金鱼,花的`8条,黑的有几条?”的文字。稍停一会儿,多媒体再次发出声音,同时右边小猫嘴边出现“13条金鱼,黑的5条,花的有几条?”的文字。
3、引导学生讲述两只小猫对话的意思,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4、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想想自己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
5、组织小组讨论,广泛发表自己意见
6、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对各种方法进行评议。
在各组讨论的基础上,广泛反映出各种方法。教师要表扬同学想的方法多,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请同学们就出自己在解决问题时喜欢哪种方法,并说明理由。
7、有导向性的小结
教师以参与者的语言,表明自己根据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乐意运用“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也要肯定“破十减”等方法的合理性。
三、巩固计算方法
1、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一题,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他同学。一方面扩大练习的量,另一方面提高兴趣。
2、为变化方式,可把“做一帮”第2题做成卡片,以二人“找朋友”的方式,先说加法题后说减法题,互相练习,活跃气氛,提高练习速度。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练习三第1、2题完全放给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分别说说解题时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分小组,由组长组织同学们交流,交流时要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特别是差一点的同学。教师老师应加强巡视,主动参与一些小组的交流,了解情况,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13
设计说明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人民币,所以对人民币并不陌生。在教学时,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让学生尝试把人民币进行分类,在这一过程中明确人民币可以分为纸币和硬币两种,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然后根据教材提供的关系图,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兑换。
2.在教学时,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新课,让学生初步意识到人民币的作用,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就是爱护我们国家的教育,让学生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从小养成存款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艰苦朴素的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1元及1元以下面值的人民币(教材使用)
学生准备 1元及1元以下面值的人民币若干(教材使用)
教学过程
⊙出示情境,导入新课
1.铺垫。
课件出示教材52页4幅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幅图,说说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购买文具、买票、买报纸和存零钱)他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都用到了什么?(人民币)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都要用到人民币。人民币是我们国家的象征,爱护人民币也就是爱护我们的国家。同时我们也要合理使用人民币,养成存钱的好习惯。
2.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看看它在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主题图,列举出使用人民币的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人民币在商品流通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对学生进行理财教育,让学生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
⊙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
(课件出示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包括纸币和硬币)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人民币,你们能认出几种?是怎样识别的?
学生说出这些人民币的名称和识别的依据。
(根据人民币上的数字、汉字、颜色、图案等可以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对人民币进行分类,深化认识。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几种面值的人民币,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能否对它们进行分类。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分类,汇报交流。
预设
生1:按质地分,可以分为硬币和纸币两种。
生2:元的是一类,角的是一类,分的是一类。
生3:还可以按上面写的年份分类。
……
学生汇报完毕后教师小结:用纸张做的钱币叫做纸币,用金属做的钱币叫做硬币。(板书:纸币、硬币)按照人民币的单位分类可以把钱币分为三类,即分别以元、角、分为单位的人民币。(板书:元、角、分)同一种面值的'纸币和硬币是等值的,如1元纸币和1元硬币是等值的,1角和5角的纸币和硬币也是如此。
3.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1)认识元和角之间的进率。
师:同学们对人民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在老师要和同学们做一个“换钱”的游戏。
师(出示一张5角纸币):如果你用1角纸币来换老师的5角纸币,你应该用几张?(5张)
师(出示一张1元纸币):如果你用1角硬币来换老师的1元纸币,你应该给老师几枚1角硬币?(板书:1元=10角)
师:还是换老师的1元纸币,请你选任意面值的人民币来换,并分别摆一摆,看用几张纸币或几枚硬币。
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摆出几种情况之后,教师小结:不管用哪种面值的人民币来换,所换的人民币的总数都是10角,也就是1元。(出示教材例2中的左图)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14
教学内容:第10--12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构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2、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
3、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
教学重点:
探究算法,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学具小棒、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度过愉快的春节,春节期间你们都参加过哪些活动呢?
学生很高兴的谈自己节日期间的活动。
出示课本p10—11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中小朋友们都在做哪些活动?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简短的语言导入新课:数学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活动中有许多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其中的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解决“卖气球”问题。
让学生观察“卖气球”画面:有15个气球,卖了9个。
1、请同学们根据情节图提出问题:“还剩几个气球?”
学生汇报算式:15-9
2、学生独立思考,结合自己的实际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需要动手操作的.同学可以用小棒摆一摆。
3、在两人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
4、小组之间进行交流。
5、小结计算方法。
方法一:点数法1、2、3……6,还有6个。
方法二:想加算减9+6=15,15-9=6.
方法三:破十减15 - 9 = 6
方法四:连续减15-5=10
10-4=6
(二)解决“套圈游戏图”中的问题。
方法同上,让学生自主探究算法。
(三)解决“卖风车图”、“猜字谜图”中的问题。
学生任意选择一个画面,独立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订正。
(四)小结计算方法,在体验中选取自己喜欢的简便的算法。
(五)独立完成例1:12-9=
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简便的算法进行汇报
质疑问难:你对这些方法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基本练习:完成课本p12做一做1—3题。
2、游戏:小鸟找房子
①出示小鸟卡片和有号码的房子,要求学生计算卡片上的算式,然后再与房子上的号码对应。
②问题:有一只小鸟没有房子,请同学们帮它建造一座。
3、应用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问题,然后再解决问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2、这些算式都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
3、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下一篇:音乐一年级教案(优质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