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数学课教案看图列算式含反思专业精彩20篇
通过观察图画,引导幼儿理解数量关系,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培养逻辑思维与计算能力,反思教学效果与幼儿参与度。以下是阿拉网友为您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数学课教案看图列算式含反思专业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教案看图列算式含反思 篇1
1.探索勾股定理(第1课时)。
一、学生起点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归纳、探索和推理的能力.在小学,他们已学习了一些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包括割补法),但运用面积法和割补思想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还远远不够.部分学生听说过“勾三股四弦五”,但并没有真正认识什么是“勾股定理”.此外,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较高,探究意识较强,课堂活动参与较主动,但合作交流能力和探究能力有待加强.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一章《勾股定理》第一节第1课时.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一种美妙关系,将形与数密切联系起来,在数学的发展和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作用.本节是直角三角形相关知识的延续,同时也是学生认识无理数的基础,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承前启后的紧密相关性、连续性.此外,历勾股定理的发现反映了人类杰出的智慧,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科学与人文价值.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用数格子(或割、补、拼等)的办法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并理解勾股定理反映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会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运用.
2.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想,并体会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推理的意识及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4.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通过介绍勾股定理在中国古代的研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历史,激励学生发奋学习.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第二环节:探索发现勾股定理;第三环节: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第四环节:课堂小结;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内容:世界数学家大会在我国北京召开,投影显示本届世界数学家大会的会标:
会标中央的图案是一个与“勾股定理”有关的图形,数学家曾建议用“勾股定理”的图来作为与“外星人”联系的信号.今天我们就来一同探索勾股定理.(板书课题)。
意图:紧扣课题,自然引入,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效果: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爱国热情.
第二环节:探索发现勾股定理。
1.探究活动一。
内容:投影显示如下地板砖示意图,引导学生从面积角度观察图形:
问:你能发现各图中三个正方形的面积之间有何关系吗?
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发现:
结论1以等腰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
意图:从观察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地板砖入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对特殊情形的探究得到结论1,为探究活动二作铺垫.
效果:1.探究活动一让学生独立观察,自主探究,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2.通过探索发现,让学生得到成功体验,激发进一步探究的热情和愿望.
2.探究活动二。
内容:由结论1我们自然产生联想: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具有该性质呢?
(1)观察下面两幅图:
(2)填表:
a的面积。
(单位面积)b的面积。
(单位面积)c的面积。
(单位面积)。
左图。
右图。
(3)你是怎样得到正方形c的面积的?与同伴交流.(学生可能会做出多种方法,教师应给予充分肯定.)。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
方法一:
如图1,将正方形c分割为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
方法二:
如图2,在正方形c外补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形成大正方形,用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方法三:
如图3,正方形c中除去中间5个小正方形外,将周围部分适当拼接可成为正方形,如图3中两块红色(或两块绿色)部分可拼成一个小正方形,按此拼法,.
(4)分析填表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通过分析数据,归纳出:
结论2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
意图:探究活动二意在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探讨、归纳进一步发现一般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由于正方形c的面积计算是一个难点,为此设计了一个交流环节.
效果:学生通过充分讨论探究,在突破正方形c的面积计算这一难点后得出结论2.
3.议一议。
内容:(1)你能用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来表示上图中正方形的面积吗?
(2)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吗?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用,,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那么.
数学小史:勾股定理是我国最早发现的,中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勾股定理”因此而得名.(在西方文献中又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
意图:议一议意在让学生在结论2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得到勾股定理.
效果:1.让学生归纳表述结论,可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2.通过作图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第三环节: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
内容:
(教师板演解题过程)。
练习:
1.基础巩固练习:
求下列图形中未知正方形的面积或未知边的长度(口答):
2.生活中的应用:
意图:练习第1题是勾股定理的直接运用,意在巩固基础知识.
效果:例题和练习第2题是实际应用问题,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意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内容:
教师提问:
1.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知识和思想方法?
2.对这些内容你有什么体会?与同伴进行交流.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
1.知识: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用,,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那么.
2.方法:(1)观察—探索—猜想—验证—归纳—应用;。
(2)“割、补、拼、接”法.
3.思想:(1)特殊—一般—特殊;。
(2)数形结合思想.
意图: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发言,可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效果:通过畅谈收获和体会,意在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增强不断反思总结的意识.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内容:布置作业:1.教科书习题
2.观察下图,探究图中三角形的三边长是否满足?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教案看图列算式含反思 篇2
1.学习按一定特征给物体多次分类并统计、记录。
2.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分类的方法和结果。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两种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树叶模切卡片每人一套,分类记录卡。
2.音乐《找朋友》。
3.幼儿学习资源3第20页。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讨论确定分类标准。
幼儿操作模切卡片,将树叶抠下,仔细观察,讨论这些树叶的大小、颜色、形状有什么不同,如果把这些树叶分成两组,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2.清幼儿给树叶分类,并记录分类结果。
3.汇报交流,分享成果。
(1)请2~3名幼儿给大家讲讲是怎么分类的,分的结果如何。鼓励幼儿大胆连贯讲述,并进行集体验证。
(2)引导幼儿知道同样的树叶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4.请幼儿阅读幼儿学习资源3第20页,分类并记录,相互交流分类的方法及结果。
5.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2)游戏可进行3次,教师提醒幼儿按衣着、性别、头发等特征来找好朋友。
活动延伸。
1.关注生活中的分类现象,如家庭中橱柜的物品、超市中各种物品的摆放等。
2.活动结束时,请幼儿分类收整玩具和材料。
活动反思。
小百科:树叶是树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叶子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大小、颜色和质感。叶子可以聚成一簇,也可以遍地散落。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教案看图列算式含反思 篇3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感知许多物体(图形)可以分成相同的二分,并知道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
2、尝试用目测,把实物分成一样多的两份,并在活动中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1、教师示范用的蛋糕一只及幼儿操作材料图形一套。
2、人手一分不同颜色的各种图形。
3、操作材料:红枣、豆子、橡皮泥。
1、以两只“小松鼠分蛋糕”的故事,激发幼儿学习二等份的兴趣。
3、幼儿演示分法,教师帮忙。
5、幼儿动手操作,老师巡回指导,引导小朋友们相互讨论。
师:小朋友在操作的时候。可以相互讨论一下,应该怎样分?
6、幼儿反馈尝试的结果。
(2)请几个有不同分法的小朋友讲述,并用老师的操作卡演示给小朋友们看。
在活动中通过操作、探索、观察、比较,掌握二等分的方法,在学习和探索中引导幼儿由浅入深,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的开始部分,是以故事《松鼠分蛋糕》导入,一下子吸引住了孩子,把孩子带进如何公平的分饼的情景中,使孩子们的兴趣很自然的被调动起来。
在学习活动中,我本着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活动一开始,我就为幼儿提供可操作材料,每人一个圆圆的饼(圆形卡片),让幼儿亲自动手去操作、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问题,老师在操作活动中充当好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孩子们通过操作和探索,自己找出了圆形二等分的分法,建立等分的概念。接下来,对幼儿掌握的知识进行提升,探索、操作各种图形二等分的方法,对二等分的概念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活动的结束部分,老师为孩子提供了许多可操作实物:如饮料,让幼儿知道生活中,许多东西都可以二等分,把学过的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进行生活中的实际操作,幼儿通过切食物、分饮料等实践,拓展二等分的知识,同时激发了幼儿对等分的兴趣,在操作中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幼儿操作探索图形等分的这个环节中,我应该只跟孩子说对折,而剪的过程我应该在课前剪好,到这个环节直接演示就得了,把剪的过程放进来既浪费时间了,又没有把重点突出来,这一点我觉得不够完满。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教案看图列算式含反思 篇4
1。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在对称图形身上找出对称轴。
2。通过操作,创作表现对称美,在操作中探索发现。
3。感受周围事物的对称美,提高审美意识、体验创造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图片:蝴蝶24,剪刀。
2。长方形,正方形纸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蝴蝶,感知理解对称。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图片给小朋友看,你们想看吗?
你觉得这些图片好看吗?你发现这些图片奇妙的地方了吗?
(幼儿互相议论。)。
2。教师小结:原来,这些图案的左边和右边都是一模一样的,像这种左右两边形状、大小、颜色都一样的,我们就叫它“对称”。
3。教师出示一张图片,演示图形对折。
(2)重合后,我们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线,它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对称轴”
4。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图片,感受对称美。
(1)出示蝴蝶风筝、、面具(脸谱)、飞机等感知对称,寻找对称轴。
提问:它们对称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们是对称的?对称轴在哪里?)。
(2)为什么人们要把这些东西造成是对称的呢?看起来对称的东西怎么样?
(平衡感、整齐、美观)。
1。出示实物若干(望远镜、梳子、衣服、镜子等)。
提要求:选一件对称的物品。
2。幼儿介绍自己的物品,说说为什么自己觉得它是对称的?
对称轴在哪里?
(引导幼儿发现对折后能重合,即是对称)。
1。出示作品(眼镜)。
教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它对称吗?
你们知道还有什么是对称的吗?
2。幼儿操作,探索用纸片折叠对称图形。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教案看图列算式含反思 篇5
1、学习按图意编题列出算式。
2、复习6的组成,学习运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加法运算。
3、在活动中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图片一副、算式卡片、幼儿人手一份练习纸、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6的组成。
游戏:对数。
二、学习6的加法。
1、出示一幅图,引导幼儿观察图上内容。
2、根据图上动物的颜色、大小、位置的`不同列出算式。
师:我们先根据鸭子的大小来编一道题。
1+5=65+1=6。
3、启发幼儿说出算式及表示的含义。
请幼儿说出1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比较两个。算式有什么不一样。启发幼儿说出“+”前后两个数位置调换,得数是一样的。
师:你怎么知道1+5=65+1=6引导幼儿运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加法运算。
4、师编题请幼儿列式与运算、幼儿编题请同伴列式。
三、幼儿操作活动,提供作业纸人手一张。
1、出示作业纸讲解操作方法。
2、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
3、师幼共同验证作业情况。(幼儿教育)。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让孩子们学会了很多,在快乐的心情中讲述,幼儿也很快乐的学习,而且6的加法算式他们全都学会了。最重要的是快乐,孩子们快乐,作为老师的我也很快乐。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教案看图列算式含反思 篇6
1、尝试运用数的分解与组合经验解决游戏情景中问题,体验5以内数的多种分合方法。
2、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1、花生和小圈若干、花生地(9格卡纸底座4个)、骰子(点子)2只。
2、磁性板、录纸、红色点子。
活动过程。
一、体验“种花生”游戏。
交代玩法与规则――引发猜测:你觉得该怎么种花生呢?
――交代玩法:
请小朋友掷骰子并根据骰子上点子的.数量取花生种花生。每块地里只能播种4颗花生,满4颗花生后,用圈把花生围起来表示完成播种;如果花生数量超过4颗,必须重新播种。
――宣布规则:
根据骰子上点子数量取花生种花生,每小块地里只能播种4颗花生;满4颗花生后用圈围起来表示播种成功,超过4颗花生必须重新播种。
幼儿尝试播种。
――幼儿轮流掷骰子种花生;
――教师记录幼儿种花生的不同方法。
归纳:原来种花生的办法很多。可以将花生全部种在一块地里,也可以将花生分一分播种到2块、3块地里,这样就能很快完成播种任务。(比如:5颗花生可以……)。
二、比比哪队花生种得快。
幼儿分两组玩种花生的游戏;(出示2片花生地)。
――玩法:
幼儿分成红黄两队,一个接一个掷骰子并根据骰子上的点字数量取花生种花生;
――最后看那一队先将花生地种满为胜。
――规则:同第一次。
三、活动延伸(出示已有部分花生的土地)思考:
1、你觉得取几颗花生,能一下子种满2块地?
2、同样取这几颗花生,能不能种满3块或更多块花生地呢?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教案看图列算式含反思 篇7
1、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四份。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对等分的兴趣。
3、发展观察能力、比较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课件、剪刀、图形纸(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重点:学习二等分和四等分难点:通过操作引导幼儿探索等分的方法
一、复习图形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图形,我们小朋友看看都有什么?
二、幼儿学习二等分(幼儿演示操作)1、启发幼儿想办法将圆形的纸片进行二等分并验证分出的两份一样大,理解分出的每一份是原来的一半。
教师小结:分出的每一份是原来的一半。二等分就是把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二份。把分开的两份合起来会变成原来的图形。
教师小结课件演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叫二等分。
2、幼儿尝试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进行二等分。
三、幼儿学习将图形进行四等分一个图形不仅可以进行二等分,还可以进行四等分,就是是一个图形分成一样大的四份,小朋友拿一个圆形试一试1、幼儿动手操作,老师巡回指导,引导小朋友们相互讨论。
四、活动结束师:小朋友们今天很厉害,学会了二等分和四等分,我们以后还可以进行更难的等分活动。
理解二等分,四等分的概念,真正做到了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不经意地学到了知识,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教案看图列算式含反思 篇8
活动名称:看图列算式大班数学。
活动目标:
1、幼儿会根据实物图片用三句话讲出图意。
2、幼儿会根据各种实物图片的内容列出算式。
3、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活动准备:实物图片若干张;分组活动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复习顺数,按要求数数。(从4―13、17―29、56―65)。
2、碰球游戏,复习9的分解组成。
二、基本部分:
2、请幼儿列出算式,并把算式读两遍。
3、分组活动:第一组:看花瓣颜色记录。第二组、第五组:看算式写答案。第三组:圆点涂色记录。第六组:看图编应用题。
三、结束部分:活动评价。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教案看图列算式含反思 篇9
活动目标:
1、感知轻重,知道要有两个或者几个物体才可以比较重量。
2、学习用自然测量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用工具测量来比较三个物体的重量,并做好记录。
3、体验合作带来的乐趣与成功感。
活动准备:
1、学具筐:面霜瓶、积木、天平8个。
2、皮球、桶、纸盒、水瓶、铅笔盒、杯子、积木、瓶子各两个。
活动过程:
一、提出概念。
1、请一名幼儿上来。
(2)今天老师带来了跷跷板,看看谁重一点?我给重一点那边贴上箭头向下的标记。
(3)小结:原来比重量要两个或者几个物品才可以比较,一个物体不能自己跟自己比重量。
二、感知重量。
1、幼儿探索。
(1)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两样物品,老师请你们来给他们比一比轻重。
(2)我请两个孩子一组,站在桌子旁边去找两样物品比轻重,给重的那样东西贴上朝下的箭头。
2、小结:原来我们用我们的小手掂一掂可以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三、工具测量。
1、出示三样物品。(三个玩具)。
(2)那到底谁排的对呢?我也不知道。当我们用手也没办法分出轻重的时候,那我们就需要一个准确的测量工具。他就是天平。
(3)我们先将两个物品进行比较,把轻的那个拿下来,重的那个不动。然后再把第三个物品拿来进行比较。那这个比其他两个都重,所以他是最重的,那c就是最轻的,中间这个叫什么呢?他叫不轻也不重。
(4)因为他最重的要轻,比最轻的要重,所以他叫不轻也不重。一起来说说看。(贴上箭头)。
(5)教师示范记录表。
2、幼儿操作。
(1)请小朋友两人一组不拿凳子到桌子旁边,合作一人记录,一人测量,给三样物品比轻重。
(2)教师检验:将幼儿的记录表贴在黑板上。
(3)找出不一样的检测一次。
(4)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东西可以比较轻重,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舟山海娃幼儿园虞益。
设计意图: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以往幼儿学习时,经常会出现机械记忆的情况,有些虽然开始关注孩子的操作但是多以“就事论事”地摆弄桌面材料为主,比较单一、乏味。新《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而保龄球就是孩子们生活中常玩的一个合作体育游戏,整个活动以保龄球馆为游戏情节线索,以儿童思维发展的理论为依据,设计了三部曲:操作体验——归纳提升——迁移运用,让幼儿在操作中体验快乐,积累经验;在交流、归纳、提升中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在迁移运用中提升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将数字10分成两个部分时,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并能分出10的所有组数。
2、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多组分和记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能用符号表示,体验互换、互补关系。
3、在游戏活动中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保龄球若干记录表皮球投影仪奖品抽奖箱。
活动过程:
一、幼儿游戏,记录结果。
2、介绍规则:等会三个小朋友一组,请你们商量一下谁先玩,谁记录,谁捡球,商量好了到老师地方领一张记录表,请你看清楚记录表的左上角是数字几,就到几号保龄球馆玩。
3、游戏与记录。
二、交流结果,梳理经验。
1、交流结果。
师:你是怎么记录的?
2、引导梳理。
教师提升:10个保龄球可以分成3个站着的和7个倒的。3和7合起来是10。
3、探索互换规律。
4、用已知规律整理记录表。
师:现在请你们三个人一组将记录表用自己的方法整理一下,让它有次序、很整齐、也记得牢、不会漏掉、也不会重复。
三、颁奖活动,迁移经验。
1、交待规则。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抽奖箱)抽奖时间到了!每个小朋友可以到抽奖箱里摸一张奖券,请你们看清楚是几元的奖券,每张奖券只能领两种奖品,两种奖品合起来的价格刚好是奖券的面额。
2、领取奖品。
3、交流分享。
师:你拿的是几元的奖券?你用这奖券领了哪两样奖品?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教案看图列算式含反思 篇10
活动目标:
1、学习根据两张点子图的变化列出加减算式。
2、复习7―8的分合、加减。
3、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学会用语言描述游戏、讨论的'结果。
活动准备:
点图、数卡、作业纸、蚕豆。
活动过程:
一、复习7、8的组成。
1、玩“碰球”的游戏(碰7球)。
老师和小朋友集体碰球、老师和个别幼儿碰球。
2、玩“对数”游戏(和为8)。
老师和小朋友集体对数、老师和小组接龙对数。
1、游戏“超级变变变”
(2)请1、3、5组的小朋友拿出8粒蚕豆,和对面的小朋友玩游戏,等会儿交换玩。
(3)幼儿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1)师:蚕豆可以变,圆点也可以变。小朋友看这里有几个圆点?变变变,变成了几个?(图1)8个变成3个(边说边画一),变多了还是变少了?变少了用了什么方法?(减法)8个圆点拿走几个变成了3个?我们可以用8―(5)=3来表示。注意:后面的点卡是等号后面的数,也就是得数。
(2)我们看下面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图3)用什么算式来表示?7个圆点拿走了几个变成了5个,7―(2)=5小朋友有没有不同的方法呢?(可让幼儿来辨别)。
(1)师:这两幅图什么意思?(图3)1只小鸭变成7只小鸭,是变多了还是变少了?怎么列算式?请同一张桌子的小朋友来商量一下,然后桌长把它列出来。
(2)讲评:我们一起看一下大家的答案,说说列的算式什么意思?
1+(6)=71+7=8。
讨论:哪一种算式符合题目的意思?
(3)(图4)这幅图是几个圆点变成几个圆点?怎么列算式呢?
4+=7。
小结、巩固:今天我们学习了看点图列算式的又一种形式,圆点变少了就用减法,变多了就用加法。注意:不能把两边的点数直接相加或者相减,后面卡片上的数就是得数。
现在老师来看看哪些小朋友本领学得最好(出示4张点卡,复习所学内容)。
三、幼儿操作练习。
(1)师:下面请大家一起来做操作题,要先看清楚图表示的意思,再列算式。比一比,要看谁做得又快又对!
(2)幼儿练习,教师指导。
(3)做好的幼儿送给教师批改,然后出去休息。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教案看图列算式含反思 篇11
为了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幼儿积极操作探索“2个、3个、4个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方法和记录方法,并能用数的组成式记录。
1、知道2、3、4的分解、组成,认识分解和符号。
2、能积极操作探索“2个、3个、4个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方法和记录方法,并能用数的组成式记录。
3、激发对数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1、重点:知道2、3、4的分解、组成,认识分解和符号。
2、难点:能积极操作探索“2个、3个、4个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方法和记录方法,并能用数的组成式记录。
1、演示教具:雪花片操作教具一套、数字和分合号卡片一套、黑板一块。
2、幼儿人手一套雪花片操作图、雪花片若干、数字卡片和分合号卡片一套。
一、开始部分
1 教师:“小朋友们好!今天呀老师带来了几个数字宝宝,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教师出示数字卡片2、3、4。)
2、 幼儿答。2、3、4、
3、提问:那小朋友们想一想,在生活中2、3、4这三个数字宝宝可以表示什么呢?
4、幼儿回答。
二、基本部分
1、教师:那今天呀徐老师不仅给小朋友带来了三个数字宝宝,而且徐老师还要请小朋友来玩一个游戏,名字叫:我会分。在玩游戏前,我们先来认识下游戏要用到的操作图,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教师出示雪花片操作图。
3、提问: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图片上有什么?它表示什么?
4、幼儿答。
三、学习分合式
1、提问:“刚才小朋友一眼就看出了图片上有雪花片之外,还有两个小盘子,那小朋友有没有看到上面有个符号?”
2、教师告诉幼儿这个符号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分成号,带领幼儿用手做出分解符号的样子。
3、提问:“这每一副图上要我们小朋友做什么呢?”
4、师幼集体讨论。
6、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7、请个别幼儿上黑板分。
8、师幼集体验证。
10、请个别幼儿上黑板操作。
11、教师总结。
四、游戏:智慧大考验。
五、活动结束。
大班数学《我会分》活动是让幼儿区分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数学对幼儿来说,是较抽象的思维概念,为了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我把双数比成都找到了好朋友的数字,单数比作需要找朋友的数字,将抽象的概念生活化,具体化,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活动中适当的给予引导,将游戏的方式交给幼儿,由幼儿自己理解并完成,每一操作过程结束小结,留意到每位幼儿的学习情况,而不仅仅只是作为一个游戏简单的一带而过,当幼儿出现错误时,及时的帮助其修正,在幼儿的操作过程中,出现一些不规范的操作,如个别幼儿将双数和单数区分不清楚时候,不能忽略这些现象,在后面的环节中,要给予弥补,结合《幼儿用书》的实际生活经验看一看糖葫芦哪些是双数的,哪些是单数的,加入了迁移生活经验的活动,体现了数学活动的生活化。
《我会分》活动提倡的是操作性和游戏性,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受益,真正体验到操作游戏的快乐,这也是《我会分》活动的主要目的,整个活动条理清楚,结合幼儿日常生活经验来学习单双数。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讨论操作结果,达到了帮助幼儿整理经验,明确概念的目的。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活动中,在操作中,幼儿能自己开动脑筋探索知识,获得经验,并运用各种感官参与,使得多种智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怎样才能让每一个幼儿熟练掌握任意数是单数还是双数?这是我下一步应该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总之整个活动在动静交替中进行,且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单双数的概念,活动的教学效果较好。
小百科:分,汉语词汇,汉字“分”有两个读音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教案看图列算式含反思 篇12
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2、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跳绳计数,学习正确计数。
3、能与同伴分享合作,协商解决遇到的问题。
1、材料准备:来自幼儿真实生活的录像片段——"跳绳比赛争执瞬间",记录纸和笔。
2、经验准备:活动前请幼儿和家长一起搜集有关体育比赛的资料,观察了解各种比赛的过程和名次确定的方法;幼儿已有跳绳和跳绳计数的经验。
1、重点:通过实践,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跳绳计数,在不断增强计数兴趣的过程中学习正确计数。准备运用实践体验法、讨论法与游戏法突破这一重点。
2、难点:能够发现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准备运用启发提问法、活动延伸法突破。
1、导入活动:观看录像,进行讨论。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段录像,请你们看一看,录像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看完录像后提问:
(1)录像中的小朋友因为什么事情发生了争执?
(2)为什么会出现跳绳计数不清的'问题?
2、第二遍录像(慢速播放),便于幼儿观察跳绳速度与计数速度的对应关系,分析现场计数时出现的问题。
提问:
(1)为什么会出现跳绳计数不清?问题出在哪儿?
(2)如果是你,会怎样为跳绳计数?
3、小组实践,集体分享:如何使跳绳计数更准确。
(1)幼儿分组活动,每组取一根跳绳。幼儿可以边实践,边商讨计数方法,并通过图画标记等形式记录跳绳计数的方法。
(2)集体分享。
a、分享探索过程,如:
开始计数时你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你们是怎样想出解决办法的?
b、分享计数方法,如:
看跳绳小朋友跳动的脚计数;
看跳绳小朋友起伏的头计数;
看跳绳小朋友抡绳的双臂计数。
这几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c、讨论计数注意事项,如:
跳与数要对应上;
踩绳或一脚跳过另一脚没跳过,不能计数;
记清楚小朋友跳过的数,再往下接着数,并说出最后计数结果。
4、分组学习跳绳计数,请小朋友根据自己的意愿尝试跳绳记录方法,还可以探索和发现新的方法。
5、讨论:还有哪些运动项目是通过当场计数来统计结果的?
如:幼儿的拍球、投球、捉尾巴游戏;体育项目中的足球、排球比赛等。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继续运用计数方法解决体育比赛及生活中的问题,如值日生发碗筷、取午点等,并用绘画、拍照等方式把自己的做法记录下来,张贴到主题墙上,和同伴分享、交流。
首先,本次活动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真实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突出科学领域学习"情景化、过程化、活动化、经验化"的特点。通过探索"跳绳计数方法"的活动,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幼儿从研究现实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从而体会数学的真正价值及数学学习的无穷乐趣。
其次,活动过程符合《纲要》和《指南》的要求,即幼儿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中,有利于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品质。
第三,活动过程体现了《纲要》和《指南》倡导的以幼儿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而教师也更多地成为幼儿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作用由"教授"转变为"支持"和"引导"。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教案看图列算式含反思 篇13
设计思路:
幼儿园数学教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利用幼儿平常接触到的、熟悉的事物并以情境讲述的方式来设计数学活动,更容易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我们投放幼儿熟悉的材料,创设情景,让幼儿去操作、思考、探索。通过第一环节学习排序,第二环节幼儿操作,第三环节抢答题,三个层层递进的环节,感知物体大小、数量与形状等排列的一种互逆关系。本次活动,发展了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了幼儿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形状、大小、数量排列顺序。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幻灯。
2、幼儿操作:每幼儿1张长条纸,大小雪花片若干,木珠若干,糖、花生、红枣若干,几何图形(圆形、三角形、梯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找出排列的规律,学习排序。
瞧瞧第3列火车又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种类的不同排列)小结:原来按照物体的大小、数量、种类等排列顺序,我们叫排序。
2、幼儿操作活动唐老鸭火车长还带来了好多的礼物,但他们都乱七八糟的,我们来帮助一下他怎么样?这些礼物里都有一些已经是在这样的纸上摆好的,请你找出前面的规律,继续将这张纸排满。然后我来帮你们送给唐老鸭?(请每5人一组分在各队里)第一组幼儿按照食物的种类进行排列。糖、花生、红枣・・・・・・第二组幼儿按照几何图形的形状和数量间隔排列如:
小朋友送给唐老鸭的礼物都是根据大小、颜色、形状、种类进行排序的,唐老鸭看了真高兴,他还给我们带来了问题要考考小朋友,老师先把小朋友分成三队:苹果队、香蕉队、草莓队。瞧,问题来了,请听题。
(三)结束部分。
唐老鸭今天跟小朋友玩的.真开心,现在他要回家了。小朋友再见。
课前反思:
本次活动我以情境讲述的形式贯穿于整节课,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索操作活动的兴趣。
通过第一环节的学习(排序),幼儿此时有一点的疲倦,学习兴趣也从高涨的状态,逐渐转向低谷状态。因此,在幼儿给唐老鸭送礼物的操作活动中,既起到巩固作用,又起到引新作用。但是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幼儿探索一下可以按颜色、形状等的不同方法来排序,我设计地半成品操作内容对于大班的幼儿过于简单,最好是让幼儿自己按这些物品来排序,然后让他们相互检查,这样会比较好。最后一个环节我用抢答来再次激起幼儿的兴趣,也再次突出了本次活动的重点。整个活动我是根据幼儿的学习规律、有浅入深、循序渐进,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培养幼儿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发现,去探索掌握知识的能力。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教案看图列算式含反思 篇14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1。引导学生观察图,提出问题。
2、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元?怎样列式?
16×4=。
b)板书课题:多位数乘一位数。
二、探索算法。
1。摆小棒,探索算理。
2。回报摆的.结果。
3。试着算一算。
4。讨论计算方法。
a)口算:
16×4=。
先用10×4=40,再用6×4=24,最后用40+24=64。
b)竖式计算:
16×4=64(元。
16。
×24。
64。
答:需要64元。
引导学生明确“哪一位上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进上来的数可以不写。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如果我们班同学去游乐场,可以玩什么游戏,需要多少元?
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出来。
2、完成试一试。
3、讨论练一练第3题。
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方法:
18×2+1818×3。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教案看图列算式含反思 篇15
1、学习看图描述情节,数量关系及得数,初步掌握应用。
2、通过学习能根据画面内容,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
3、培养幼儿乐意探索数学活动,以及认真观察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小鸭子、兔妈妈、兔宝宝、小狗、农家小院的卡通图片。
2、加法题卡,苹果、星星、皮球、花、蝴蝶、蜻蜓图片。
4、flash课件、《智慧树去郊游》歌曲的视频以及《宝贝宝贝》歌曲视频。
【活动过程】。
一、儿歌律动《智慧树去郊游》。
二、复习。
去郊游,家小院图片都看到了什么?(小鸭、小猫、鹅、兔子)考一考小朋友们。
10+20=12+7=14+5=12+23=9+9=……。
三、新课。
例题一:课件小鸭子图片。
我们去郊游,看一看我们来到了哪里(池塘边),认真观察图片你看。
到了什么?(鸭子、大树、荷花)说说鸭子在干什么?(在池塘边趴着、在池塘里游泳)。
师:池塘里有几只鸭子?(9只)。
师:池塘边有几只鸭子?(2只)。
现在根据这幅图片谁能告诉老师,池塘里和塘边一共有多少只鸭子?
师:请幼儿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池塘里和池塘边一共有11只鸭子?
生:点数的方法,池塘里和池塘边一共有11只鸭子。
生:列算式的方法9+2=112+9=11。
师小结:两个加数调换位置,和不变。
例题二:出示课件小兔图片。
我们继续往前走,小朋友看一看我们来到了哪里?(森林)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兔妈妈)兔妈妈在干什么?(采蘑菇)这时候兔宝宝也来采蘑菇。
师:兔妈妈采多少个蘑菇?(15个)。
师:兔宝宝采多少个蘑菇?(4个)。
现在根据这幅图片谁能告诉老师,兔妈妈和兔宝宝一共采了多少个蘑菇?
生:列算式的方法15+4=194+15=19。
例题三:出示课件小狗的图片。
我们继续往前走,小朋友看一看我们来到了哪里?(草地上),你们看到了什么?(两只小狗在跳绳比赛)。
师:穿粉色衣服的小狗跳了多少下?(8下)。
师:穿蓝色衣服的小狗跳了多少下?(9下)。
现在根据这幅图片谁能告诉老师,两只小狗一共跳了多少下?
生:列算式的`方法9+8=178+9=17。
分别出示课件图片绿苹果10个,红苹果8个,蓝星星8颗,紫星星7颗,左边皮球9个,右边皮球6个,请幼儿看图直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黑板出示花园图片,有粉花3朵,红花有9朵,蝴蝶6只,蜻蜓有7只,请幼儿看图直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四、活动延伸《做卷子》。
小朋友每个人的板凳下都有一张小卷子,请你把它拿出来,小朋友试着做一下。做完之后请你举起来,老师看一下。然后在放在你的板凳下面。
五、活动结束。
小朋友们今天和老师一起学习了看图列加法算式,小朋友们表现的都很好,学的也都很开心,小朋友我们也该到回家的时候了,让我们跳个舞蹈回家吧。儿歌《宝贝宝贝》。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教案看图列算式含反思 篇16
1、能根据画面内容列出相应的算式,感知加减法算式表达的数量关系,并能大胆讲述。
2、乐意探索数学活动,懂得关爱他人。
学习重点: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实际意义。
学习难点:练习用3个数字来编算术题。
【活动准备】三幅背景图、折、剪好的房子、小花和树若干、固体胶、幼儿分三组,
第一组:色纸折的房子(蓝、黄两色)若干。
第二组:色纸折的房子(粉红、黄两色)若干。
第三组:色纸折的房子(蓝、咖啡两色)若干。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重建家园:
汶川大地震把四川人民的房子都震塌了,他们没有房子可以住只能住帐篷了,我们来帮助他们重建新家,请你们做工程师帮他们设计制造漂亮又牢固的房子。
每组幼儿将用色纸折好的房子放到对应小组的背景图上。
房子造好了,再种些绿化,把小区打扮得漂亮些。
请你们将篮子里的花和树种到小区里去。
2、情境感知——看图编8的`加减法。
小区造好了,我们去参观一下每个小区都有几幢房子、几棵树和几朵花。
(1)幼儿第一次探索操作——看图讲述。
我们先到1号小区去参观,1号小区有几幢房子?(6幢蓝色的房子,2幢黄色的房子,一共有8幢房子)。
花有多少?(5朵红花,3朵紫花)树呢?(4棵大树4棵小树)。
(2)幼儿第二次探索操作——边讲述边列出算式。
现在请你们每个小区的朋友们根据刚才讲的事情分别用算式题把它记录下来。
提问:可以用一道什么方法的算式记录下来?为什么用加法算式?请一位小朋友上来边讲边记这道加法算式。(6+2=8或2+6=8)。
这两道题用到了几个数字?(三个)除了加法题,还可以用这3个数字列出其它题目吗?得出:8-2=6、8-6=2。
3、体验理解——互换规律。
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题,他们有个小秘密?看谁先能找出秘密来。
小结:2+6=8、6+1=8数字相同,位置不同。所以看到2+6=8,马上就想到6+2=8,我们把它称做为朋友题。同样看到8-2=6,马上就想到8-6=2,我们也把他们称为朋友题。
小朋友真能干,帮灾区的人们建造了这么漂亮的小区,使他们能够有房子住,真是太好了,谢谢你们。
活动延伸:我们再去多设计一些房子,可以让更多的人住进去。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教案看图列算式含反思 篇17
1、通过活动激发幼儿探究身边常见事物的兴趣,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帽子的特征。
2、学习将活动过程用简便的方式记录下来,并和同伴进行交流。
1、不同款式、颜色、质地、用途的帽子若干顶。
2、4张桌子,4张盖布,4块黑板,笔、纸若干。
1、学习分类记录的方法。
(1)以游戏的方式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2)请4个具有不同特征的小朋友上台,并请幼儿说说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这里有几位小朋友?”“他们什么地方不一样?”
(3)教师引导幼儿记录分类结果。“我们要把这里有4个小朋友的事记下来,可以怎么记呢?”(教师引导幼儿用数字“4”表示人数,用娃娃头表示小朋友)“谁能把有相同之处的小朋友排在一起?”“他们是怎么排的,他们哪里一样?”(这两个是男孩,这两个是女孩)“这又该怎么记呢?”(教师引导幼儿用数字和简单的标记来记录)“除了这种排队的方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教师在幼儿分类的基础上再次引导他们用简单的标记来记录)。
(1)引导幼儿观察帽子的不同之处。
(2)启发幼儿说出帽子的各种用途。
(3)提出分类的要求。“原来帽子的用处这么大,我们大家都需要它。今天我们这里有这么多帽子,那我们就来开一个帽子商店吧。想一想开商店我们要先做什么准备工作呢?”(引导幼儿先从整理帽子开始)“我们可不能把帽子放得乱七八糟的,你们说可以怎么摆放呢?”(引导幼儿说出将帽子按同一特征摆放)。
(1)提出记录的方法。“今天,我们请4组小朋友来整理一个柜台。首先,请上来的小朋友数数柜台上有几顶帽子,用数字和标记把它们记下来;然后,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把有相同特征的帽子摆在一起并数数每种有几顶;最后,小组成员一起商量看看该怎么记录。如果你们还有别的分法,就再分一次,分好后再数数每种有几顶,想一想该怎么记录。记住每分一次,就记录一次。”
(2)幼儿操作,教师引导幼儿在分类时要按同一标准全部分完后,才能按别的标准再次进行分类。
(3)引导幼儿多角度地思考分类的标准。
(4)观察幼儿的不同记录方法。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教案看图列算式含反思 篇18
1、初步理解用一样大小的物体来间接测量比较面积的方法。
2、感受为故事情节中的公主挑选物品的快乐。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公主来了》;。
2、幼儿人手操作材料一份(磁性板一块——正反面分别贴有地毯图片和记录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磁片若干;记号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比较床的大小。
1、操作课件,讲述故事的`第一部分:公主要来村子里游玩并要住一晚,村长号召大家把家里最大、最好的东西拿出来给公主用。我们一起去帮村长把最大的东西挑出来吧。
二、比较镜子的大小。
三、比较地毯的大小。
活动反思:
有了“找路”的经验,再让孩子来表演、体验就轻易多了,也有了表演的激情。更让我感受到了表演是需要建立在孩子的已有经验上的,是孩子的一种内在需要。在这样的基础上,边理解故事边表演,孩子们很快就知道了问路的方法及问路时需要注重的礼貌等。最后的讨论也是一种延伸,孩子们可以继续多途径地寻找答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教案看图列算式含反思 篇19
活动目标:
1、学会有表情地朗诵儿歌,感受诗歌中描写的意境。
2、了解月亮从初一到十五的变化。
活动准备:
1、六张月亮圆缺不同的图片。
2、课前请幼儿对月亮进行观察。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课题。
有时落在山腰,又是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想把镰刀。(谜底;月亮)。
二、谈话活动;“你知道的月亮”。
调动幼儿已有经验,结合自己的观察记录,说一说自己以前见过的月亮是么样子的。
教师;
(1)你在哪里见过月亮?
(2)你见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3)将月亮进行分类,按月量的变化进行排序。
三、欣赏儿歌《看月亮》。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儿歌。
2、谈话:儿歌里的月亮是什么样的?你从哪里听出来的?
把你的发现和感受跟周围的同伴说一说。
四、学习儿歌《看月亮》。
1、幼儿看图片有表情的朗诵儿歌。
2、请幼儿闭上眼睛再次欣赏儿歌,充分想象有月亮的夜晚。
3、鼓励幼儿和同伴之间相互交流自己的'想象和感受。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儿歌中的内容。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教案看图列算式含反思 篇20
1、幼儿通过合作交流学习7的分解与组成,感知数的分和的有序性。
2、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共同学习、发展,充分体验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快乐。
1、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西瓜、桃子的图片若干,不同种类的拼插玩具和废旧材料。
2、音乐磁带:《我的朋友在哪里》。
3、颜色或图案不同的数字1-6的卡片。
4、7的分和式记录表。
师:嗨嗨,我的1球碰几球?
幼儿:嗨嗨,你的1球碰5球。
2、每组组长自报家门,教师为每组贴上相应的羊羊贴画。
3、师:我们每只羊羊队的小朋友都很好,今天老师还特别为你们请来了一个朋友(出示数字7),让数字7作裁判,评判出究竟是哪只羊羊队取得最后的胜利。
(2)分完后要把你分的结果填写到记录表上。
2、幼儿分组合作进行分解、记录,教师巡视并作个别指导。
喜羊羊队材料:桃子图片;美羊羊队材料:西瓜图片;沸羊羊队材料:金鱼图片;懒羊羊队材料:拼插玩具;暖羊羊队材料:奶盒和奶瓶;慢羊羊队材料:各种纸盒(牙膏盒、药盒、烟盒)。等等3、幼儿汇报美羊羊队:老师,我们组按西瓜的大小把7分成了1和6.
喜羊羊队:我们组按桃子的种类把7分成了2和5.
暖羊羊队:我门组的材料都是关于奶的饮料,按盒子的和瓶子的把7分成了3和4;4、教师小结。
引导幼儿归纳7的分解方法有多少种。
5、数字7裁判评出优胜奖,给予鼓励。
2、找朋友。
音乐《我的朋友在哪里》,幼儿手拿数字卡片边唱边找自己的好朋友。
3、幼儿互相检查,找到的朋友对不对。
4、汇报。
我是草莓3,我是草莓4,我们合起来是数字7,我们俩是好朋友。(俩个好朋友互相抱抱)四、延伸我们学习了数字2-7的分解,也知道他们的分解方法有多种,请幼儿回家自己探索8的分解方法有多少种,你能找到怎样的规律。
上一篇:初三英语公开课教案【最新21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