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实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第2课《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实用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第一篇】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戴望舒及其诗歌创作。感情背诵本诗。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品味诗歌语言,深层体会变幻多姿的抒情风格。

4.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诵读法、联想想象欣赏法、研讨点拨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学习重难点:

重点:感情诵读,把握全诗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

难点: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诗人的情感。

2.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学习过程:

第二课时

一、精彩赏析,理解艺术形象

1.学生诵读全诗.合作研讨。小组独立完成,相互交流,明确主旨:

(1)注意诗中起修饰作用的相关词语,两种不同的色调给读者以强烈刺激。请画出文中起标示作用的修饰语,体会其表达效果。(更好地表达内心深处的爱与恨。)

(2)这首诗描写的对象很多,而读起来却不觉芜杂,这是为什么?

(3)诗歌两部分的写法各异,试作简要分析。

2.学生熟读背诵全诗,深层领会诗中艺术形象的内涵。

以“我最喜欢——————句诗,因为————”的句式,品味含义。

3.拓展延伸。

诗人往往把情感寄寓在具体的形象上,使抽象的心绪具有可感性。借鉴这种写法.联系生活体验,写几句富有诗意的话,抒写自己的一种感情(如“思念”“悲伤”“欢欣”等)。

先在小组内交流、修改,然后请学生有感情诵读自己所写的优美语句,教师点评归纳。

二、课堂练习比较阅读,提升能力

阅读闻一多的《发现》,回答问题。

发现闻一多

我来了,我喊一声,进着血泪,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

注:罡(gāng)风:道家语,高空的风。又作“刚风”。

1.诗歌中的“发现”有什么含义?诗人“发现”了什么?

2.诗人说:“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又说:“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据此说说这个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来了,我喊一声,进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诗人怀着美好的希望自美国返回,但看到的`却不是理想中的祖国,因此“进着血泪”,痛心到了极点。

B.“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前一句表达了诗人听到祖国召唤,要为建设祖国而奋斗的感情,“时间的罡风”“火”都比喻返回祖国的急切心情。

C.“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追问”的内容是祖国为什么会变得如此黑暗,“逼

迫”表达诗人急于知道这原因的心情。

D.“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和把祖国建设得美好的希

望的赤胆忠心。

4.这首诗在形式上有哪些特点?“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一句为何要加括号?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在抗日战争中觉醒和振奋起来的戴望舒,“用残损的手掌”摸索广大的土地,是他在困苦抑郁中爱国精神的升华。恰是这一片丹心,撑托起了民族的脊梁。吟咏诗歌,我们在感念中生发的是对祖国母亲的一份深情、一份责任。“祖国在我心中”,让我们在雄壮激昂的《国歌》声中唱响心曲。学生联系以往有关抗日的故事谈感受。

参考答案:

1.揭示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中国的黑暗。

2.表达了诗人悲痛欲绝的感情。

3.B(“火”喻指诗人对祖国火一般的热情)

4.每行11字,两句一韵,句式整齐匀称。这句话是“问”时表情动作,不加括号,容易被误认为是“问”的内容。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第二篇】

〖创意说明〗

从语言的角度学习诗歌,不仅能从一个别致的角度领略到诗的美,而且有助于培养语感,提升语言鉴赏力。

〖教学步骤〗

一、自主发现

1、要求学生从语言的角度阅读课文、发现课文。

2、教师示范:从词语的搭配来看,作者很善于用修饰语来表达情感,如用“残损、冷、彻骨、寂寞、憔悴、阴暗”来写沦陷区,传达出一种忧愤悲苦之情。

3、学生交流:从动词的选用来看,作者用语富于变化,如“触到”“滑出”“蘸着”“沾”“轻抚”“贴”等词紧紧扣住“摸索”二字,文章思路清晰明了。

从形容词的使用来看,因为作者的主观情感蕴含其间,所以既形象又含蓄。如“残损”一词来修饰手掌,既是写实,点明作者在狱中遭受了非人的折磨;又如一面旗帜,宣告着诗人的坚贞不屈。

从比喻句来看,既新颖贴切,又启人联想。如“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掌中乳”,通过人类共通的情感经验调动读者的联想,形象感受到对如恋人般美好、如母亲般亲切的解放区的向往之情。又如“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亦是如此。

从句式来看,作者在写解放区时多用短句,活泼、跳跃,以表现解放区的生机和活力、明朗和幸福,如“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从韵脚来看,有时是四行押一个韵,有时是两行押一个韵,既和全诗的情绪流变一致,又使全诗有着相对协调的节奏。

二、一点聚焦

1、确定品析重点:诗歌中的修饰语。

2、学生自选一句,品析诗中修饰语。

3、学生交流,内容可以如下: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嶂,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一句,用“锦嶂”来比喻百花争艳的美景,用“奇异”来形容柳枝的芳香,洋溢着喜爱、赞美之情,反衬出对祖国遭受到灾难的哀痛之情。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拟人手法,用“寂寞”来表现祖国遭受日寇蹂躏后荒凉衰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一句,描写诗人轻抚解放区时的内心感受,诗人用了两个比喻。“恋人”“柔”,传达出一种纯净而美好情愫;“婴孩”“手中”写出了解放区的亲切和令人依恋的,十分贴切地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依恋和挚爱之情。

4、教师小结:

诗中的修饰语给诗歌涂上了“冷”和“暖”两种色调,形成了对比,很好地表现了诗人的情感。

三、理解背诵

根据诗人情感的流动,边想像边背诵,力争最短时间内背下来。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第三篇】

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欣赏凝练的诗歌语言。

学习目标2:诗中洋溢着一股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洪流,其中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祖国大地苦难的哀痛,对解放区热情的赞颂都溢于言表,深切动人,要引导学生体会并激发其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1、反复诵读文章,直至背诵。体味诗人变化起伏的情感。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欣赏凝练的诗歌语言。

学习过程设计(学案)

教学过程设计(教案)

同学们:只有用心读书,勤于思考,才能真正读懂1篇文章,请看下面的内容,预习时你做到了吗?

1、反复诵读文章,读出情感,读出韵味,直至背诵。体味诗人变化起伏的情感。

2、课前查阅戴望舒生平及其佳作,并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赏析,写下简短的感悟。

3、诗中诗人是通过哪些具体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人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形象来表情达意。

第一课时(预习指导课)

指导学生诵读文章,收集戴望舒有关资料及其佳作,作一些简单的分析和初步的兴趣式赏析。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写下对戴望舒这位诗人或者他的某首作品的感悟片段。

第二课时(展示课)

一、预习展示

(课间播放优美的诗歌朗诵录音,使教室里充满文学的韵味,营造一种诗意的学习氛围。)

1、自主交流有关作者与作品的知识。

2、进行小组有感情的诵读比赛。

要求:细心体会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祖国土地时的种种说说诗人内心深处情感的变化起伏。

二、合作交流

1、诗中诗人是通过哪些具体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人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形象来表情达意。

2、诗人是怎样利用语言技巧来抒发情感的。

要求:诵读是贯穿其中,力图通过品读诗歌使自己的诵读更有节奏感,更富有感情。学生以读带讲,对作品中感人的形象谈出自己的体验,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此时诵读的要求是读出情感,熟读成诵。

三、我的收获

学生总结自己在这一课的学习中有什么收获或不足。

四、课后作业

自主选择作业

1.积累:爱国诗歌大串联,不少于5首。

2.背诵并默写课文。

3.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具体的形象上,使抽象的心绪具有可感性。借鉴这种写法,联系你的生活体验,写一段富有诗意的话或者几句诗,抒发一种感情(如思念、悲伤、欢欣等)。

我的成功之处:

诗歌的艺术,一切的活动均围绕“读”来展开,在多次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一次又一次与作者进行无声的交流,用朗读不同的语调与表情诠释这首诗。

九年级下册语文《我用这残损的手掌》教案【第四篇】

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龙口这片英雄的土地上,有一位赫赫有名的抗日英雄——任常伦(屏显图片)。当日寇的铁蹄,给五千年的文明古国,烙上了灾难和耻辱的印痕,无数中华儿女奋起抗争!其中有任常伦这样拿起枪杆子的抗争,也有拿笔杆子的抗争。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一颗倔强抗争的灵魂,走近身陷日寇囹圄的戴望舒。看文弱的他,怎样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听诗人的他,怎样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一曲——游子吟。(屏显:听游子吟)

一、听游子吟

1、首先,请允许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朗读这首诗,也请同学们用心倾听诗人蕴含的情感。(在音乐声中范读。)

2、(谢谢同学们鼓励的掌声。)对老师的朗读,请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下面,请同学们激情地,大声朗读一遍这首诗。注意,自己读自己的。请珍视你的朗读体验。开始!

3、同学们读得很投入,很有激情。老师要补充一点戴望舒的资料:戴望舒,民国四大才子之一,被称为“抒情才子”。(屏显:戴望舒,民国四大才子之一,抒情才子,《民国四才子》张红萍著)

下面,我们就要品一品这位“抒情才子”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也要学一学这位“抒情才子”怎样来抒情。

(屏显:品才子情)

二、品才子情

(一)我们从字面可以看出,诗人摸索到的内容有这些:

(板书:摸索 屏显:摸索 这一角 那一角 家乡 长白山 黄河 江南 岭南 南海;那辽远的一角)

老师想知道:红色字体的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从北到南)

你能看出什么呢?(中国大部分国土沦陷。)

(二)老师还想知道:通过这些内容,透过诗的字里行间,你看出诗人还摸索到了什么呢?(板书:摸索)

让我们再次和这首诗的语言亲密接触,轻轻地读一读,细细地品一品。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分享,最后请每个小组将你们小组的一个答案派一位代表写在黑板上“摸索”二字的周围。老师讲清楚了吗?开始!

(预计答案:悲伤、悲愤、耻辱、希望、信心。)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第五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一找这首诗描写了哪些具体形象?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归纳点拨:

形象:“残损的手掌”“广大的土地”“长白山的雪峰”“黄河的水”“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花”等。

感情:诗人以“残损的手掌‘抚过祖国大地形象化思绪,在想象中再现了他的家乡、长白山、黄河、江南、岭南以及未曾亲身体验过的解放区的景象,以手掌的感觉展示了他内心情感的变化。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而热切期盼,对解放区寄予了民族复兴的希望。

2、作者感情的。变化,具体体现在诗中一些起修饰作用的词语上,这些词语有些是消极、冷色调的,有些是积极、暖色调的,请同学们找出这些词语,并说说诗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点拨归纳:

积极暖色调词;新生、辽远、温暖、明亮、坚固、蓬勃、永恒……

消极冷色调词:残损、冷、彻骨、寂寞、憔悴、阴暗……

表达效果:通过对比更好地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爱与憎。

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四人一组合作,找到诗中有哪些具体形象,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在师的点拨下,理解诗中具体形象中蕴含的感情。

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学生仔细读诗,边读边画出起修饰作用的词语,并区别哪些是冷色调,哪些是暖色调,进而分析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在师的点拨下,生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理解、欣赏这首诗。

20 18985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