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教案汇总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教案“《角的度量》教案汇总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角的度量》教案【第一篇】

一、教学内容

1.认识线段、直线、射线。

2.角的度量。

二、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4点)

三、具体内容

1.线段、直线、射线。

有的教材是先讲直线、再讲线段和射线,这里的编排是从学生已有的关于线段的认知经验出发,先讲线段,在认识线段的基础上,再认识直线和射线。关于线段的编排,先直观呈现拉直的线、绷紧的弦等,再语言描述、最后给出符号表示。虽然直线和射线的概念比较抽象,还是结合了一些学生生活中的事例来体会“无限”“延伸”等特点。如手电光、汽车灯光、探照灯光等,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最后,教材提示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直线、射线与线段的区别。清楚地呈现了比较的3个维度。

2.角

教材从学生直观认识锐角、直角、钝角出发,结合刚刚所学射线特征说明角的含义,既是“角”的概念归纳,又是角的特征的进一步认识。

3.角的度量。

角的度量编排的重点是引出角的单位,因为量角的本质就是要找出一个角里包含了多少个角的单位。也就是角的单位的产生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给出了1°的概念,也就是角的单位,利用角的单位就介绍了量角的工具——量角器,从而也说明了量角器的制作原理,为学生在使用量角器量角时,更好掌握操作方法提供了帮助。

4.量角。

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教材不但给出了量角的直观图,而且还强调对操作步骤的梳理。后面“做一做”第1题两个角的开口方向不同,需要依据起始边认读角的度数,是正确读出角的度数的技能训练;第2题则意在引导学生深化认识“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的道理,强化对角的特征的理解。

5.角的分类。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认识了直角,通过测量,让学生发现直角等于90°。关于“平角”和“周角”的认识,从角的动态定义引出的,有两个优势,一是通过动态的角度就容易看出它们的形成过程,平角的两条边在同一直线上,而周角的两条边重合了,让学生理解“平角”和“周角”的概念;二是可以更清楚地看出它们的度数,也与角的单位是把一个圆周平均分成360份这一定义相呼应。与此同时,对锐角、钝角的认识,同样需要从角的单位出发,利用度数范围来重新定义这两种角。

后面的例5则教学5种角之间的关系。这里的核心是从度数出发,从大小排序和倍数这两个角度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6.画角。

与量角一样,教材仍然关注画角的步骤的整理,分三步:第一步,定线;第二步,定点;第三步,连线。并且,图示与文字对应,有利于学生较快地掌握画角技能。

四、课后练习

五、 教学建议

1.准确把握学习起点,恰当定位教学目标。

二年级上册已经涉及到“角的认识”的一些基本内容,已经知道的直角、钝角、锐角的大小关系,如关于“线段”的认识,以此为基础,进行直线、射线的特征认识教学。只有恰当定位教学目标,才能引导学生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有新的收获。

2.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关注方法的适度提炼。

本单元内容的一大特点是操作活动多,也可先让学生尝试,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直观经验之后,再引导学生对操作过程进行归纳,提炼出一般的操作要点,形成一定的操作程序。

3.结合相关知识的学习,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如在理解直线、射线的特性时,“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等,便隐含了极限的思想。

4.强调基本内容的掌握,适度拓展提升。

比如在“画指定度数的角”的学习中,除了引导学生掌握用量角器画出指定度数的角(这是画角的一般方法)之外,可适时引导学生用三角尺画一些特定度数的角,比如画30°、45°、60°、90°、120°等。这样处理已不仅仅停留在画角的层面上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体验特殊三角形间角的关系。此外,还可引导学生量一些超过180°的角的度数,拓展对“角”的认识(例如教材第46页第14题)。

角的度量教案【第二篇】

布置家庭作业,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环节、巧妙的作业布置,对于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起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多样的形式、现实有趣的内容、富于思考性和探究性、紧密结合学习目标和学生特点的数学家庭作业,愈来愈受到学生的欢迎、如何使布置的数学家庭作业优质高效,笔者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探索,收到了好的效果、

一、“导学”——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依托导学案,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导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依据学案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案、导学案是教师提前精心编制、复印好的一般是提前一天把导学案发给学生、每天的家庭作业中,有一项是完成导学案、如:“量角”的前置性学习导航、

学习目标

1.要学会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正确量出角的度数,并会比较角的大小、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1、关于角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2、说一说一副三角板各个角的度数、

3、任意画两个角,比一比哪个角大、想知道大多少,要怎么办?

(二)快乐探究

1、请同学们拿出量角器,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什么?

2、在量角器上找一找10度、30度、45度、60度、90度、120度的角,说一说你是怎么找到的

3、小组讨论:怎样测量角的度数?

我知道这样量角的: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重合;

第二步,使量角器的()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即:“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刻度看另边,内外要分辨、 ”

4、思考:量角器上的内外刻度一样吗?什么情况下看内刻度?什么情况下看外刻度?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积极思考,认真完成导学案中的回顾、快乐探究环节、同时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有待课堂上解决、课堂学习中学生带着问题有备而来,知晓度、参与度大大提高、

这样做,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终身受益、例如:通过预习,我们班学生总结出了新授课的预习方法:“看图文、找信息;看算式、想道理;有想法、记一记;见空白,填上去、 ”

二、“说讲”——培养学生的复习习惯

以聊天的形式向同伴或家长说一说今天的数学课学习了什么,自己参与的最具诱惑力的学习过程是什么,老师讲的重点是什么,自己的收获是什么、每天的“自家讲坛”还可以说“题”,即说当天所学的例题、重点习题等、说题目的结构、知识点——知表知里;说解题方法、解答步骤、格式、其他解法——步步为盈;说检查方法——保驾护航;说变式或引申——引向深入;说总结、解题思想——提炼升华、

这样既训练了学生有序表达思维的能力,又为学生以后学习应用题奠定了基础、

三、“做做”——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针对学生当天或近阶段学习的知识,分别布置与之匹配的巩固性作业、拓展性作业或应用性作业,使学生系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品质、如:

富于“生活性”、返璞归真的现实性作业,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的应用意识在萌动、例如:

(1)圣诞节“百货商场”搞促销,一双160元的鞋子降价了20%销售、这双鞋子现价多少元?

(2)李叔叔做生意真有意思:他先用12万元买了一套房子,以14万元卖出、又以16万元买了股票,18万元卖出、你觉得李叔叔做这两笔生意是赚了还是赔了?赚或赔了多少元?

(3)小明一家每天早上起来都喝鲜牛奶,他需要做两件事:一是热牛奶,二是洗4个杯子、已知热牛奶需要10分钟,洗一个杯子需要2分钟,小明一家喝到牛奶最快需要多少分钟?

2、巧置“趣味性”、呈现新意的实践性作业,使学生新奇中带着探究的愿望,拓展了视野、例如:

(1)“苹果核里有角吗?”请你找一找、

(2)“猫胡子也能当尺子吗?”请你查一查、

(3)1升水是多少千克?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一测、

3、折射“价值性”,引领应用的应用性作业,让应用意识贯穿于作业之中。例如:

(1)“果汁含量不达10%不能叫果汁饮料”你知道什么意思吗?

(2)一个钥匙开一把锁,现在学校报刊箱的8把钥匙和8把锁被搞乱了,要把它们重新配对,最多试()次,最少试()次

角的度量教案【第三篇】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六单元“角的度量”,它是本册教学几何初步知识的第二节课。教学几何初步知识,不单纯是使学生获得有关图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前几册教学几何初步知识时,已经注意通过一些操作和作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但是限于学生的接受能力,操作和作图都比较简单,在本册适当提高一些要求,通过教学角的度量、角的分类等知识,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以及操作和作图的技能。在备课时,我曾经想过把角的度量和角的分类的知识安排在一个课时内完成,但发现课堂容量非常大,学生学得不扎实。在本次教学中,我把教学内容适当进行了调整,在一节课内集中教学角的度量,使学生在牢固掌握了角的度量方法后再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根据以上分析以及课标要求,我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操作探索中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懂得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无关,而与角的两条边*开的大小有关。

2、能力目标:进行观察对比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认真细致有序操作的良好习惯。

3、情感目标: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形成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

三、教法与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要达到目标,形成能力,就必须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让课堂焕发生命的力量,教师要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法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

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我将教学思路拟订为“激趣导入——自主探究——巩固内化——拓展延伸”,努力构建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这节课的知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直线,线段和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使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最基本概念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本节课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直观演示,旧知过度,设疑引入,感受新知。教学角的概念.通过师生的操作,利用动态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引出比较两个角的大小,通过直接的比较,学生初步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开的程度有关,为引入角的度量进行间接比较角的大小作了铺垫。

第二部分,认识量角器,让学生观察,初步认识量角器上的各部分名称及作用,建立角的计量单位度和符号“°”。

第三部分,教学角的度量.在学生认识度量工具——量角器,及其单位、符号的基础上,再介绍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最后通过实际测量说明: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开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本节课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如口答,判断选择,实际操作等),围绕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重点,达到巩固和运用概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角的度量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结构,能按不同向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排列顺序,知道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度”认识的角的大小。

●使学生初步掌握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

1、认识量角器,学会使用量角器量角。

2、知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开叉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所画的长短无关。

教学准备:

教师:投影仪,教学量角器,三角板,大小相等小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角的组成)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那么你知道角是由什么组成的吗?

生: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师:嗯,说的真好,那么你会判断下面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吗?

生:能。

师:那么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角啊?

生:第二个,第四个和第六个是角。

师:同意吗?

生们:同意。

师:那么哪些不是角呢?

生:第一个,第三个和第五个。

师:哦,这些都不是角。所以我们在判断图形是不是角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看清楚它有没有顶点,有没有两条直直的边。好,那么,请同学们继续看,这也是一个?

生:角。

师:好,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角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变小了。

师:那么这时候呢?

生:变大了。

师:那么,同学们,这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啊?

生:两条边岔开的角度有关系。

师:对,一个角的大小跟这个角两条边岔开的角度有关系。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一些角的知识,今天这节课呢,我们一起来继续研究角的知识好不好?

生:好。(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如何能够精确的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这两个角,请你告诉我,这两个角哪个大?

生:角1那个大(角2那个大;一样大)也可能回答的一样,都是角2那个大,这时候问他,大多少呢?

师:哦,同学们通过肉眼观察,这两个角,觉得角1这个大一点,又好像角2那个大一点。到底哪一个大呢。我们有没有什么方法来比较比较呢?

生:重合。(用量角器,师:哦,你知道用量角器来量,很好,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1) 引入第一种方法:活动角(能够比较出大小,但不精确)

师:老师这儿呢,有一些材料可以帮助我们一下,请同学们看一看。这是一个活动角。这个活动角可以帮助我们找出那个比较大的角,怎么找呢?请一位同学上来尝试一下。 生上台尝试。得出角2大。

2)引入第二种方法:小角拼凑法(能够较为精确的比较出大小,大多少)

师:恩,有了活动角的帮助,我们很容易就判断出了角2大,老师这儿还有一些工具,是一些小角,有没有哪个孩子想到办法用这些小角来量出这两个角哪个大呢?我请三个孩子共同上来完成这个过程。

生上台演示。

师:同学们,你们同意他们的摆法吗?

生:同意。

师:那么,同学们在摆的过程中有没有要注意的地方啊?

生:小角的顶点要对其大角的顶点。最下面的小角的边要对其大角的边。

师:恩,很好,通过这个方式我们也得出了哪个角大?

生:角2大。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角1用了三个小角,角2用了四个小角。

师:角2比角1?

生:多了一个角。

师:通过用小角我们不仅比出了大小,而且我们比的更精确了,知道了大多少。

生:对。

师:哦,这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那么我们再用这些小角来试一试好不好,谢老师随便画一个角。

3)给出任意角,发现小角的方式的局限,引入量角器

师在黑板上作图,随意画一个角。

师:好,现在我想知道这个角和角2哪个大?你们能不能用小角来尝试一下?

请三个同学上台演示一下。

师:好,结果出来了吗?

生:出来了。

师:哪个大啊?

生:角3

师:那么谢老师要问了,大多少呢?

生:大一点点。

师:大一个小角?

生:不是。

师:那怎么办啊?好像我们的小角太大了。怎么办呢?怎样我们才能精确的量出大多少呢?

生:那我们就把角做得再小一点。

4)介绍量角器(中心点,外圈刻度,外圈零刻度线,内圈刻度,内圈零刻度线)以及角的计量单位,角度的读法及写法。

师:为了要把角量得更精确,古人就发明了一种使用起来非常方便的工具,那就是量角器。这个量角器,同学们看,这个量角器是个什么形状的啊?

生:半圆形的。

师:对,古人把这半圆形平均分成了180份,每份都是一个很小的角,所以量角器其实就是由一个一个很小的角组成的,每一个小角的度数是:1度。记作:1。计量角的单位叫做:度,用一个小圆圈表示。我们一起来用手比画一下1度。那么十个一度的小角组成的就是多少?

生:10度。10度应该怎么写呢?先写一个?

生:十。再在右上角上画一个小圈。

师:请同学们尝试比画一下,请注意小圆圈要画在右上角。那么60个这样一度的小角组成的就是?

生:60度。

师:在作业本上写一写。90个一度的小角组成的就是?

生:90度。

师:好,我们继续观察所有的小角的顶点都汇集在一点上,这儿叫做量角器的中心。再仔细观察一下,还有什么特点?这个量角器有两圈?

生:数字。

师:是两圈刻度。这两圈刻度有什么特点呢?

生:外圈刻度是从左往右按顺时针方向从0~180°内圈刻度从右往左按逆时针方向从0~180。

师:外圈的零度在哪儿?

生:这儿。

师:很好,这个零度所在的这条线叫外圈零刻度线。那么根据这个外圈零刻度线,那么内圈零度所在的线叫什么呢?

生:内圈零刻度线。

师:内圈零刻度线在哪儿呢?你能在你的量角器上找到吗?

生:能。

师:好,请你找一找。然后指给我看一看。很好,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关于量角器的知识,你能不能指着自己的量角器告诉你的同桌量角器上的每一部分呢?

生与同桌交流。

4)引导学生看书并勾出重点。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开,翻到第37页,在37页的中间有一段话很重要,请同学们用笔把这段话勾起来,“角的计量单位是~”

5)量角器的使用

师:很好,我们认识了度量角的工具,那么我们要怎么样应用这个量角器来量角呢?首先请同学们拿出量角器,跟着老师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首先,将量角器的中心对准角的顶点,角的一边对准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仔细看,我们要数它的度数,应该从180度数起还是从0度数起?

生:0度。

师:好,这里的零度在外圈上还是在内圈上?

生:内圈上。

师:那么我们就要沿着内圈数。10度,20度,30度~另一条边落在了哪一条刻度线上了呢?

生:60度。

师:所以这个角的度数就是?

生:60度。

师:很好,我们再来回忆并尝试一下这个过程,首先将~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步骤很重要?

生:中心点对顶点。一条边要对齐零刻度线。看准0度在哪儿。

3、生尝试应用量角器并总结

师:很好,那么孩子们想不想自己试试呢?

生:想。

师:好,就请同学们同桌一起尝试一下角2的度量,开始。

生同桌尝试。

师:好,量出来了吗?

生:量出来了。

师:你是怎么量的?老师想请一对同桌上讲台上来试一试,请一个同学做,一个同学说。

生:我们是这样量的~

师:同意他们的做法吗?

生:同意。

师:还有没有想上来尝试一下的呢?

生同桌2上台尝试。

生:我们是这样量的~

师:他们量的好不好啊。

生:好。

师:你们是这样量的吗?

生:是的。

师:很好。谢老师总结了一下这个步骤,其实呀,就六个字:两重合,一看准。什么两重合呢,就是量角器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一看准就是看角的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六个字。

生们:两重合,一看准。

师:请你告诉你的同桌,这两重合,一看准是什么意思。

生同桌互相解释。

4、生实践应用量角器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用我们刚才学习的知识尝试量一量38页“做一做”的第二题,请你们量出,角1,角2,角3,角4,角5的度数分别是多少?

生尝试。

板书设计:

(略)

教学反思:

如何使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以及测量的步骤是这节课的重点。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测量角的步骤和方法,通过对角的测量,同时总结出角的大小的规律,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岔开的大小,岔开的越大,角就越大,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20 19169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