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的二年级语文教案指导样本(优推10篇)
二年级语文教案指导样本结合课程标准,注重学生语言能力培养,采用多样化教学活动,鼓励阅读与表达,促进思维发展,增强语文综合素养。以下是阿拉网友为您整理的语文苏教版的二年级语文教案指导样本(优推10篇)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语文苏教版的二年级语文教案指导样本【第一篇】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7个一类生字,会读11个二类生字,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故事的大概内容。
2、引导学生学会用部件组合法学习“店、钱、哨、刻、若、视、最”。
3、通过学习这篇小故事,让学生懂得每一样生物都有它自身的价值,我们应该为每一个需要者送上我们的关怀和爱心。
教学重点、难点:
1、会读会写一类生字。
2、能够感悟课文大意。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头饰、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时数: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熟读课文,感悟大意。
2、认读一、二类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去过宠物店吗?(出示词卡:宠物店)在那里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宠物店里的故事》,看一看在那里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一起来读一下题目(学生齐读)。
二、学习课文,感悟课文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注意课文中生字的读音。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也可以问同桌,还可以请教字典老师。
3、一名同学试着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自己读不准生字的读音,同时数一数文章一共有几个自然段。(9个)。
4、谁来读一下文章的第一自然段。(2人)“询问”就是打听的意思,谁能把小男孩询问的话再读一遍,他是怎样打听的?(引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
5、店主是如何回答的呢?谁来读第二自然段。
6、接下来故事又是怎样发展的呢?小男孩有钱买小狗吗?请同学们齐读第三自然段。
8、店主要把小狗送给他,他却一定要付钱,店主是怎么想的?他又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自由读8、9自然段。
9、店主听了小男孩的话,他会想些什么?说什么?
10、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1、出示课件,大屏幕显示无音动画,学生为动画配音。
三、认读一、二类生字。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课文中认读一、二类生字。
3、读字卡(先按顺序读一遍,再打乱顺序读一遍,最后学生指名读卡片。)。
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检查一、二类字的认读情况。
2、检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一类生字。
教学过程:
一、生字卡片开火车读一、二类生字。
二、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注意:在进行以上两组复习时,不要只是提问举手的同学,应该多关注一下那些学习方面有些吃力的学生,给他们更多的机会,教师也能很好的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具体掌卧情况,因为如果他们能够掌握,其他学生也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
三、学习一类生字。
店:半包围结构,广字旁。
书店、客店、住店、分店、黑店、鸡毛店、
店东、店家、店面、店小二、店员。
钱:左右结构,金字旁。
本钱、定钱、工钱、现钱、小钱、洋钱、有钱、找钱、纸钱、钱包、钱串子、铜钱、车钱。
哨:左右结构,口字旁。
放哨、呼哨、花哨、花里胡哨、前哨、口。
哨、哨兵、哨卡、哨所、哨子、哨探、唿哨。
刻:左右结构,立刀旁。
即刻、尖刻、立刻、千斤一刻、刻本、刻。
刀、刻苦、刻写、刻石、刻意、刻字、刻舟求剑、刻图章、深刻、顷刻、刻薄、苟刻。
若:上下结构,草字头。
多音字:又读r?(般若,佛教用语智慧的意思)。
莫若、如若、自若、若非、若干、若明若。
暗、若是、若无其事、若有所失、若有所思。
视:左右结构,示字旁。
电视、忽视、近视、注视、正视、无视、
小视、自视、坐视、影视、视点、视而不见、视力、视角、视听、视同路人、一视同仁。
最:上下结构,日字头。
最初、、最多、、最后、最坏、
最近中华之最世界之最。
四、多种方法复习巩固生字词。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指导书写一类字。
2、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重点指导“钱、哨、刻、视、最”的书写。
视:注意示字旁不要写成衣字旁。
钱:右半部分前两笔是横,第四笔是撇。
哨:注意笔顺,第4笔和第7笔都是竖。
刻:注意左半部分的笔顺和位置关系。
最:注意笔顺,第5笔是长横,第十笔是提。
二、做课后练习。
1、读一读,会写的写下来。
要求学生认识这7个词语,会写并记住。
2、读一读,说一说。
要求学生读下面的对话,在读句子的时候体会小男孩的心情,并能根据对话讲讲这个事。
3、课本剧表演。
学生们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戴上头饰,利用大屏幕的提示进行课本剧表演。
三、作业设计:
你养过小宠物吗?讲一讲你和它之间的故事,好吗?
语文苏教版的二年级语文教案指导样本【第二篇】
1.会读“区、尤、其”等14个生字,会写“尤、其、区”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黄山奇石的独特和美丽。
3.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石的栩栩如生,感受拟人、比喻的描写手法。
4.通过反复阅读、分析、理解课文,结合图片想象其他奇石的形貌,并且培养对黄山的向往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石的栩栩如生,感受拟人、比喻的描写手法。
教学难点:通过反复阅读、分析、理解课文,结合图片想象其他奇石的形貌,并且培养对黄山的向往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朗读指导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法:想象感悟法、圈点批注法、读写结合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准备有关黄山的视频介绍、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黄山奇石的照片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激情生趣,初始黄山。
1.教师播放有关黄山介绍的视频。(其中有黄山奇石)。
2.学生观看视频,并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说说感受。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课前通过大家搜集的资料,我们已经知道黄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现在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的脚步,去看看黄山的奇石。
二.揭示课题。
1.师生一起板书。
2.全班美美地读读课题。
3.释义“奇”:这里的“奇”是什么意思?(奇特、奇怪、神奇)。
三.教师小结。
一个课题就吸引了我们全班的眼神,那么课文又介绍了哪些奇石呢?哪些奇石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赶紧去文中看看吧!
初读课文,感知黄山。
一.初读要求。
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度的字词可以多读几遍。
2.用“______”划出文中写了几种黄山奇石。
二.生字学习。
出示生词:
1.齐读,教师相机正音。
2.教师打乱生字卡片,小火车读。
3.巧记生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加点的字?
1.自由读。
2.小老师领读,教师相机正音。
3.巧记生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加点字的?
4.读读原句:你能找出原文中的句子读读吗?
语文苏教版的二年级语文教案指导样本【第三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基本功训练点(锻炼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根据学生朗读基础较差的情况,把指导自能读书作为重点。
难点是背诵,要指导学生掌握按条理背诵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师:
我们已经学习了一组描绘美丽秋天的词语。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秋天,品尝收获的喜悦。
二、看图说话,教给学生看图方法。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范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幅图画的,体会怎样说话才能最生动。
2.鼓励学生自己读一读,解决不认识的生字。
3.检查自学情况。读词语、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开火车读词语;从词中抽出生字读一读。用多种方式记生字。
4.练习朗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丽和课文语言的准确。
1.师生接读课文,体会这段话的条理。
师: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梨树()学生读出(挂起金黄的灯笼)作者把金黄的梨子比作?依次读出苹果、稻海、高粱,体会作者语言的形象。
2.大雁为什么这么说呢?它在夸奖勤劳的人们。
板书:收获的季节!点处有播种才有收获的喜悦!
3.美读,背诵课文。
五、拓展练习:
1.画一画秋天的美景或者读一读描绘秋天的诗歌。
提供给学生材料《秋阿姨》看图说话,按顺序从上到下,从右到左。
听老师读课文,整体感知秋天的美丽。
2.读课文,学词语。
认读词语:
图画、梨树、灯笼、波浪、高粱、燃烧、勤劳。
3.说说怎么记生字:
图、梨、灯、波、浪、粱、燃、烧、勤、劳。
跟老师一起读课文,
4.用接读的方式理解课文。
谈自己的理解,体会秋天的美和劳动的关系。在老师指导下学习理解背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语文苏教版的二年级语文教案指导样本【第四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课后练习中的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展开想象,感受湖光山色的美丽。
3、能背诵课文,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4、拓展知识,多了解一些湖的名字。
教学重点:
重点是认识并书写课后生字。
教学难点:
难点是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意境之美,并理解课文中的词。
教学准备:
1、学生回家收集有关湖的资料。
2、老师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孩子们,你们知道哪些湖?(生列举)老师今天带来一些美丽的湖的图片,你们想看吗?(课件展示湖的图片。)。
你们发现这些湖美在哪里?(学生讲,诸如水、花木、倒影、动物等。)。
今天,老师要向你们介绍一池美丽的湖水。它哪点美呢?学了课文的第一课你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欣赏这首诗歌——湖。(板书课文题目并齐读。)。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师:现在请你们读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分别勾画出生字和生词,并多读几遍。(师板书:1、读文;2、用不同的符号分别勾画出生字和生词;3、读字词。)。
(2)(卡片)抽一组开小火车检查读生字。
(3)(卡片)再抽一组开小火车,前一个学生读字,后一个说出生词。(生词读准了,师翻过背面的生词来,全班跟读两遍。并把生字卡片用磁石贴到黑板上。)读到“翡翠”时让生看实物来理解词,并教会再解词的方法。“纹”和“假”要求学生扩词。
(4)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记生字,师相机指导学生上台在黑板上把生字分类。(“蟋、蟀”是虫字旁;“嘟、啄、咯”是口字旁;剩的字用特殊方法记,如编儿歌,加一加,减一减等。)。
三、理解大意——想象情境说话——美读课文。
(1)让学生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边读边想:你喜欢这个地方吗?为什么?(生说到景色美,或是动物唱歌,或是好玩,师相机问问是从第几节知道的,并板书。)。
(2)选自己喜欢的一节读读。
(3)抽生来读自己喜欢的一节。师相机就引导全班同学读那一节。
第一节。
(1)生自己读第一节,师提要求:勾画出喜欢的句子,并把句子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2)抽生说说自己勾画的句子,师引导朗读。
(3)在“亮得像面镜子,绿得像块翡翠”一句中,为什么说“湖”像镜子和翡翠?引导学生观看大屏幕“美丽的湖水”,理解打比方的句子,引导学生说说想到的画面。
(4)抽一个学生来读整节诗,其他同学评一评,再读。(相机引导理解“大唱片”。)。
(5)完整地美美地读读整节诗。
第二节。
(1)抽生读。师提要求:其他学生边听边想小动物们奏乐时的样子。
(2)演一演:这四种小动物是怎么奏乐的?(师相机播放动物声音,让生边学动作边发声。)。
(3)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读读,其他学生做动作,学动物的声音。
(4)自己边美读边做动作。(试着背背这一节。)。
(5)全班边做动作边美美地背背这一节。
(6)让生想象还有哪些动物会来表演什么节目,并布置课后作业:将自己的想象画下来。
第三节。
动物们的音乐很美,风景很美,我们的小朋友也玩得很高兴。
(1)抽喜欢第三节的孩子站起来读读。
(2)师问:想一想,假如你来到湖边,你最想做什么?
(3)引导生用“一面……一面”造句,说说自己想做的事。
(4)引导学生感受在湖边游玩的感觉,抽生美美地读本节诗。
通读全诗:喜欢哪一节的就站起来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诗歌描绘的图景。
四、写字。
1、学生看要求写的字,让学生自己读读。
2、师引导:写字三步骤——先要观察结构,并描红。然后再照着写。让生同桌讨论:有哪几种结构的字。
3、师抽问,引导学生分析字的结构特点,怎么写。
4、师问:你认为有什么字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5、师相机提出难字:“旋”和“假”注意右边的笔画笔顺,指导写。可自评、互评写字要领。
6、剩下的字,学生当堂自己写。
五、作业,选做一题(课件)。
1、背一背:美美地背诗歌。
2、画一画:根据诗的第二节,加上自己的想象,画一幅画。
3、写一写:把你想写的词语或句子写一写,并完成课后填空题。
语文苏教版的二年级语文教案指导样本【第五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生字卡。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组词、说话、扩词。
课外:抄字词,听写生字词。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齐背练习1中的小诗《秋天到》,并说说这首诗歌里主要讲的是什么?
2.过渡:秋天这么好,你们都想出去玩玩吗?
二.板书课题,解题。
“秋游“是秋天出去游玩的意思。
秋天到哪儿去游玩?看些什么,玩些什么,看看图,读读课文就知道了。(出示投影)。
三.指导看图。
1.秋天的天空怎么样?你们看白云像什么?
2.秋天农田里哪些庄稼成熟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草地上小小朋友怎么玩?(出示小黑板:小朋友有的(),有的(),有的()。要求学生用“有的“组成句式说话)。
四.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
(3).识记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重点领会“郊外、追逐、打滚儿“的意思。
(2).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3.各自轻声读课文。
4.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5.理清脉络,出示思考题:课文四个自然段的意思分别写在了下面,对照课文想一想,在前面的括号里填上序号。
()同学们玩得很高兴。
()同学们跟老师到郊外游玩。
()天空美。
()农田美。
指名到前面填写。
6.齐读课文。
五.读抄词语(课后第三题)。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训练。
1.指名读。
2.分自然段讲读。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3)比较加了“渐渐”有什么不同。
(4)第二句说了什么?为什么秋游要到郊外呢?
(5)过渡:同学们去郊外游玩,看到些什美丽的景象呢》请读第二段。
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谁来读读写秋天天空景象的句子。
(3).你觉得秋天的天空的景象怎么样?
(4).有感情地朗读。
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说的是秋天哪里的景象?秋天农田的景象怎么样?
(3)比较:a.稻子黄,高粱红,棉花白。
b.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
这两句话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
(4)齐读第三段。
第四自然段。
(1).老师范读。
(3).第二句说了什么?“奔跑”和“追逐”两个词语完全相同吗?
(4).这一段第一句用“有的……有的……”,第二句用“大家”,想想有什么不同?
(5).“多开心呀”表示什么样的语气?学生练读。
(6).齐读第四段。
3.总结。
4.齐读课文。
三.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朗读指导。
1.指名读课文。
2.这篇课文里哪一句表达了人们欢乐的心情?所以整个课文都要用欢乐喜悦的语气读。
3.第一自然段用陈述口吻,要读得平缓。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4.第二自然段的“蓝蓝”、“白”、要重读;“一望无边”、“有时像”要读得慢;“几朵白云”、“一群白兔”、“几只绵羊”要读得轻快,流露出喜悦心情。
5.第三段的“黄了”、“红了”、“白了”要重读。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6.第四段中三个“有的”,声音要逐步提高,语速加快;“大家”、“多开心”要重音读,读得缓慢。
7.个人练读。
8.指名读。
9.齐读。
二.写字指导。
三.作业。
1.描红练习。
2.比一比,再组词。
交()兔()家()喊()。
郊()晚()逐()城()。
3.根据提供的句式说话。
在操场上,小朋友们有的(),有的(),有的()。大家(),多开心呀!
语文苏教版的二年级语文教案指导样本【第六篇】
知识目标:认识15个生字(其中10个要求会写)1个偏旁和理解课文内容。
语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所描写的意境,进而感受夕阳的美。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口、动手能力和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能力。
品德目标: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2、感受夕阳之美,进而入情入境地朗读,真正达到学生与文本,与编者的交流,从而达到熟读成诵。
教法、学法运用。
教法:一堂成功优秀的课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我采用以自主学习法为主线,结合情境法、探究法、赏读法……使学生轻轻松松学知识,扎扎实实积累语言,快快乐乐悟真理。
学法:学生以“质疑——解疑——伸移”为主线,结合学习迁移法,使自己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乐学,会学。
教学过程整理。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关注学生体验。
师板书(夕阳)让学生认读后说说你见过的夕阳是什么样的?在学生畅所欲言之后点出夕阳景色十分迷人,绝美无伦,随后再板书(真美)。
(课伊始,通过师生交谈,拉近师生的距离,调动了学生已有知识的相关体验。在此基础上开始设计学生学习的环节,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就会易学、会学。)。
二、课题质疑,制定目标,培养探究能力。
读好课题后,请学生谈谈读后你想知道些什么?随即板书有关问题。
(在这环节中鼓励学生多提问,对于能紧扣题目提问的学生应给予充分的表扬,以作为石生学习课文的目标之一,相信长此以往,学生探究的意识、能力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过度:小朋友们提出了那么多有价值的问题,真了不起,相信大家一定有能力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既而让学生打开书本,在书中寻找答案。为了使大家能正确地找到答案先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读课文,读准文中的每个字音,读完后请坐好。
(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读一读,学生兴味盎然,顺利地扫除了认读生字枯燥乏味这一难点。)。
2、读课文,读通、读顺课文中的每一句话。
a自读课文b挑一段自己喜欢的读给其他小评委听。
(注重学生读、听有利于培养良好的习惯,提高课堂效益。)。
3、说说通过刚才的朗读,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这一环节意在对课文作一个整体回归,进一步激发情趣后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轻轻松松学,不懂就问,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细读课文,积累巩固,培养创新能力。
过渡:看小朋友多了不起,刚才有些问题自己提出来,又自己解决了,那剩下的问题大家一定能来一起解决。
(一)出示第一小节傍晚,爷爷和奶奶带着我去看日落,齐读,你读懂了些什么,引导说出时间,人物,事情。
(二)过渡,他们初见的日落,是什么样的呢?请读第二个小节。读了这小节,你了解些什么?引导说出时间:西斜。
景色:天空……十分壮丽。
理解:连绵起伏,教师随机做手势,让学生上黑板画出山的连绵起伏,引导学生读好连绵起伏,读出意境,。此时,老师引读西山(披着夕阳的余晖)。
过渡:刚才小朋友们读得入情入境,让老师也看到了夕阳西斜的美景,那谁能告诉大家你读好的小秘密。
学法:1、边读边想。
2、读好关键字,再读句。
(出示第三小节)学生自度自悟。
讨论交流:我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读好夕阳的可爱,如:脸涨红了。
夕阳的五彩,如:染成了黄色、红色……。
(四)共同赏读,自探自悟。
(出示第四小节)1、学生练读。2、指名读。3、请其他学生说说听懂了什么,是从什么地方听懂的?引导读好“灿烂”、“轻轻地”、“遥远”一词。
五、画面欣赏,感情升华,培养审美情趣。
播放一组夕阳的景色,说说你的感受,用词来赞一赞。看看书中是怎样来赞美夕阳的?齐读“夕阳真美啊!”
六、利用板书,指导背诵,内化语言。
七、学写生字。重点学好“将字旁”
八、布置课后作业。画一画心中的夕阳西下美景图并用上一两句话赞一赞。
附:板书。
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
夕阳真美下沉涨红、染成。
落山走向、遥远。
语文苏教版的二年级语文教案指导样本【第七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品读优美语句,激发积累好词佳句的兴趣,丰富语言。
3,感受秋天的美丽,懂得勤劳创造美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品读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难点。
仿写,描写秋天景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检查读书情况。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秋天的图画》,先跟我们的老朋友打声招呼吧,
(课件出示词语:图画、梨树、波浪、燃烧、勤劳、灯笼、高粱)。
2,师:谁先来?他读对了,其他同学跟读。(听“灯笼、高粱”轻声是否准确相机正音)。
3,师:一起读两遍。
4,师:整篇课文会读吗?(指名读课文,相机正音,评议是否正确、流利)。
二、图文并茂感受美.
1,看图说美景。
(1)师:今天,老师给分享的“语文苏教版的二年级语文教案指导样本(优推10篇)”,也可以按照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的顺序说说。
(2)学习第一句: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
师:这是一幅什么季节的图画?你怎么知道的?
师:是呀,秋姑娘已经不知不觉地来到我们的身边,她还给我们带来一个好消息。
呢!(课件出示句子: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
师:谁愿意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指名读,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
师:一起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全校的同学吧。(齐读)。
2,品佳句、析好词。
(1)师:我们的课文里就有一句话写出了图上的美丽景色,快到课文中找找一边读,一边用铅笔把它划出来。
(2)学生读找到的句子,课件出示第2句: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3)师:这句话里写了哪些景物,请读一读,想一想。
(4)师:这些景物是怎样的呢?这些句子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初步感受比喻句,颜色的词语的作用,相机理解“稻海”,借助插图认识“高粱”)。
(5)去掉颜色词语对比,深入感受色彩的美丽。课件出示“梨树挂起灯笼,苹果露出脸颊,稻海翻起波浪,高粱举起火把。”
师:读读这句话,你发现和文中有什么区别?加上表示颜色的词语好还是不加好?为什么?
(6)师:有了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把景物染上了丰富的颜色,图画更美了,句子也更美了,我们该带着什么样的心情来赞美这美丽的秋天呢?(有感情朗读)。
(7)课件出示:“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师:红色的词有什么共同特点?那就让我加上动作再读一读吧。
师:谁愿意一个人来读读这句话,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8)指导背诵。
师:多么美的图画呀!让这么美的景色,这么美的句子牢牢地留在我们脑海里吧。老师想了两个办法来帮助大家:
方法一:课件出示我会填:
梨树()金黄的灯笼,苹果()红红的脸颊,
稻海()金色的波浪,高粱()燃烧的火把。
说说填进去的都是什么词。
方法二:课件出示我会填:
梨树挂起()灯笼,苹果露出()脸颊,
稻海翻起()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说说填进去的都是什么词。
师:你会背了吗?比比谁是背书大王。
3.悟情感。
师:真是好一幅秋收的美丽画卷,是谁使秋天这样美丽呢?大雁会告诉你们答案的。读课文找出答案吧。
师:为什么说是勤劳的人们画出这美丽的图画呢?
师:秋天里还有哪些美丽的图画是勤劳的人们画出来的呢?你想对勤劳的人们说些什么?
三、小练笔,仿写。
师:勤劳的人们画出的图画还有许多许多,老师就拍下了几张,让大家欣赏一下。
1.说图。
(1)课件出示苹果树图,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怎样的苹果?
(2)课件出示桂花图,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怎样的桂花?
2.练写。
出示水稻图、菊花图。
师:请你也来写一写秋天图画,可以写屏幕上出现的景物,也可以写自己看到的喜欢的景物。
3.教师巡视指导,读优秀作品。
板书设计:秋天的图画。
梨树。
创造苹果。
语文苏教版的二年级语文教案指导样本【第八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和认读生字,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通过朗读课文、在角色体验中学习,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章内涵,明白道理。(以上两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3、知道爱因斯坦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索、研究,后来成为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激发学生观察、思考的兴趣。(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体现如下理念:
1、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开展探究的学习方式。
2、体验式学习,在角色的转变中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3、以读为本。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感受、理解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为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展示实物,给学生时间动手摆弄小罗盘,进而提问,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玩意儿?因为不同于学生平时的玩具,学生可能会说有意思的、好玩的、新奇的。抓住学生答案,引出课题,探讨小罗盘的特点。
在初读课文时,请学生找到有关“奇”的词,奇怪、好奇、新奇、神奇,面对四个近义词,让学生再读文,体会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发现新奇、神奇是在描写小罗盘,奇怪、好奇是描写爱因斯坦感受的。根据板书让学生质疑,小罗盘为什么由新奇转变为神奇?小爱因斯坦为什么会对小罗盘产生好奇心?以“奇”为线,进而体会他喜欢观察、思考和探索的特点。
先请学生找到描写小罗盘新奇(即小罗盘的样子)的句子,指导学生读出新奇的特点。再请三名学生上台模仿爱因斯坦的三次不同动,抓住描写动作的关键词:转一个方向,捧在胸前,身体扭过去,再拉回来,变化各种方式,同时体会小罗盘的变化:红色指针仍旧指向北方;红色指针还是只向北方,那根针始终不肯改变方向。教师课件出现这三句话。使学生通过动作演示体验式学习,句式的对比,体会出仍旧、还是、始终的含义,并训练三次读的感情,体验三次读的层次,训练朗读,体验感情。使学生觉得小罗盘真的神奇。
最后根据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揭示小罗盘的奥秘,引导学生说说面对神奇的小罗盘,自己和爱因斯坦一起从疑问、探究、揭开奥秘的过程体会到了什么,进一步激发学生观察、思考的兴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语文苏教版的二年级语文教案指导样本【第九篇】
复习生字词了解课本内容。
1、你能用其中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吗?老师先说一个:古时候,有两个学生跟秋学棋。
2、专心致志能手用因为……所以把这两个词连起来说一句话。
3、指名读,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可以做动作来解释给大家看。什么时候会走神,因为他走神了,所以老师――提醒他要注意听讲。
二、学习第一段。
1、(直接出示内容)指名读。
2、第一段的内容老师觉得太长了,哪位聪明的小朋友帮一帮老师,用一句话把这一段的意思说出来。(用因为……所以……复述内容)。
出示:因为秋______,所以有两个学生______。多指名说。
3、过渡:说得真是太棒了!不知道你们的眼睛亮不亮?
看图:两个学生开始学下围棋,你觉得他们学得怎样?看看哪位同学的眼睛最亮。自主看图。
三、学习第二段。
2、轻声读第二段,用你聪明的脑袋,灵巧的小手,找出你认为能反映他们学习情况的地方(先找出表现那个学习特别认真的学生的词语)。
专心致志一边一边问上几句(学问学问,要学要问,眼到耳到心到)。
(1)谁能读出一个学生学棋的认真劲儿,指名读,师生评价。
哪儿读得好,哪个词,你认为还有哪些地方要注意,再读,品读,齐读。
走了神想拉弓射箭只听了一会儿(三心二意、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又去想别的事了。
指名说为什么。
(2)能不能读出另一个学生走神的感觉,如果你愿意可以在需要的地方,加上一些动作,因为是走神嘛,动来动去是正常的。同桌练一练,一人读,一人演,看谁练得最像那个走神的学生。
指名练,(脱离书本)评价眼神、动作、表情。
3、轻声连起来自读,老师巡视。
4、小结。
农民伯伯有一句老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付出了汗水,就会有丰收的喜悦,你心不在焉、上课走神,不付出努力当然什么都得不到。现在,老师请你猜一下,这两个学生最后会是怎样的呢?指名说(说出理由)。
三、学习第三段。
同学们明白了这个道理,当然一下子就猜到了他们的结局,果然如此(出示)齐读。
四、总结课文。
出示:一个学生因为___,所以后来成了(出色,了不起、独一无二)____的棋手,而另一个学生因为___,所以棋艺_____。看来,学习、读书时都要___,不能____。指名说(还有不一样的吗?)。
语文苏教版的二年级语文教案指导样本【第十篇】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的要求,并在教学建议中再一次重申了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的观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了使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落到实处,把语文学习必备的好习惯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编入了教材,并形成了一套自成体系的序列。笔者就此结合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习惯篇的教学说说个人想法。
何谓习惯呢?从字面上讲,所谓习惯就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见《现代汉语词典》第1348页)就个人而言,习惯乃是一个人长期养成的思想行为模式的固化。
哲学家认为:人的最基本的活动有两种,一是外显的实践活动,二是内隐的认知活动,这二者辩证统一。因此,习惯应包括可闻、可见的外在行为,以及指导和支配行为的相对不变的内在的思维模式。一个人在遇到问题时,自然要调用自己的已有的与问题具有相似性的知识和经验(即相似块),然后再通过具体有序的操作来解决。所以,好的习惯实质上是一个人在符合客观规律的思维模式的指导和支配下,经过反复历练而逐渐固定下来的操作技能的自动再现。这其中,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以及定型的操作技能内外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所以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应当从这两个方面的建构入手。
先说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的建构问题。列宁说过:规律就是联系,就是本质的关系或本质间的关系。如何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的联系呢?张光鉴先生认为:思维规律是每个人根据自己在社会中获得的直接实践经验与间接经验,在大脑中建构、储存起来的相似块,去对所要认识的事物或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推理、判断和问题求解的。人总是先从事物的形式相似入手,然后才去认识事物运动的相似、结构的相似、联系的相似,才能认识到事物千变万化中那些相对不变的本质,从而达到对事物规律的认识。《相似论》曾明确指出:一般说来,应从事物的两个主要关系去认识和掌握它的本质:一个是从静态到动态相似过程去认识它;一个是从宏观相似现象与微观结构相似关系来认识它。(以上请参阅张光鉴等著《相似论》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版第30页和第21页)总之,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的建构要从研究存在与思维之间的相似性入手,要符合自然之道。
接下来说说操作技能的建构问题。脑科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已经证明:一个人有意识的行为通常是由外界信息刺激和神经冲动引发的,是一种通过大脑的高级神经控制和运动神经支配若干肌群协调收缩而进行的有目的、合乎内外要求、有正常次序的运动,是一种思维模式支配下的生理反应。张光鉴先生在提交给思维科学第111次北京香山会议的报告中指出:人对不熟悉和没有养成习惯的事物进行再认识的反应时间约为2~3秒,最快也不少于1秒,但只要经过几天的连续强化训练,养成了初步的习惯,反应的时间就能缩短到1000微秒左右,就能使反应速度提高100倍以上。由此可见,人们对事物愈是熟悉、习惯的程度越高,反应速度或解决问题就越快,动作就越准确。这也就是钢琴家、舞蹈家、运动员为什么要对弹奏的乐曲、舞蹈动作、运动项目中的各种动作要进行日复一日的相似练习,以求获得快速反应的能力的重要原因。关于此,科学家、文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也不会例外,他们都需要从小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阅读、检索文献资料的能力。没有熟怎能生巧呢?没有长期艰苦的锻炼,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要培养非凡的直觉顿悟能力,要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那只能是纸上谈兵了。因此我们认为,语文学习习惯的形成同样是一个由外显转化为内隐的过程。在外显认知阶段,人们为了认识和解决新的问题,必然要从自己的记忆仓库中调用大量的相似块来跟问题的解决方向、目标、环节,进行相似激活、相似选择、相似匹配、相似创造。在最初阶段,由于需要调用的信息量比较大,处理的时间长,必然会导致反应的速度相对较慢。但经过了无数次的相似重复,大脑就会产生易化和募集效应,就会使外显认知操作转化为内隐认知,形成快速反应通道,使反应的过程定型化、自动化、快捷化。章太炎先生说:学患其不习,既习矣患其不博,既博矣患其不精。偶有所得不可以为智,犹要自视若愚,愚三次,智三次,学始有成。章太炎先生在这里所说的习和愚三次,智三次都是在强调习惯养成的过程,而学始有成则是说习惯养成后的结果。可以设想:当诸多好的快速反应通道集于一身的时候,此人也就学始有成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了。
明白了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原理之后,随之而来的便是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问题了。现代教育理论和长期的实践告诉我们,习惯具有非常鲜明的特征,我们在教学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第一,要充分认识习惯培养的长期性,持之以恒。
笔者一直认为:习惯的养成最为重要的是坚持不懈。从知识到智慧,由技能到习惯,绝非一日之功。许多人之所以能够在说话时出口成章,滔滔不绝,并不是他们认真、仔细地考虑了如何组织主、谓、宾语的结果;演奏家之所以能够用乐器奏出优美的旋律,也未必想到了怎样运用指法的;驾驶员在处理道理上的偶发事件时,头脑里不一定想到了该怎样刹车他们所依靠的都是快速反应的直觉。这种高度自动化的习惯反应是长期实践、多次相似重复运动的必然。所以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反复抓,抓反复,一丝不苟,持之以恒。许多语文学习的操作并不是什么难事,但要养成习惯却绝非易事。稍有懈怠,便会走样,甚至是半途而废。
第二,要充分认识习惯形成的两重性,扬善弃恶。
任何事物都具有二重性,习惯也不例外,既有使人受益终身的好习惯,也有遗误终身的坏习惯。因此,我们要在积极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随时注意抵制不良习惯的滋生。好习惯如不能长期坚持,势必会由坏的习惯来取代。勤勉的习惯不能养成,必然归于懒散;工细的习惯不能形成,必将变得粗疏。其实,人人都有本能的嗜欲和惰性,而许多有害身心、遗患无穷的事恰恰能够满足人一时的嗜欲,迎合人的惰性。所以人们常会明知不对和无益,却硬是要身不由己地去做,久而久之,不良习惯就自然形成了。相反,许多可以受用终身,影响人的前途和命运的良好习惯,既不能满足人的一时嗜欲,更不能迎合人的惰性,不可能自然形成,往往需要下决心禁绝或限制某些本能的嗜欲,克服、战胜天生的惰性,自觉接受一定规矩的约束,愉快地投入某些带有强制性的训练,甚至要长期坚持与自己过不去。我们说,人既有个体的本性(个性),又有类的本性(社会性)。一般人都有从众的心理倾向。一种习惯如果已成为众多人的群体意识,那就会成为一种风气、习俗。家有家风,族有族风,班有班风,校有校风,风气一旦形成,就会反过来影响个人的成长。这就是环境对人的影响。我们不能总是消极地去逃避不良环境,而应当一起努力,从我做起,扫歪风,树正气,营造一个有助于养成好习惯的外部环境。
第三,要充分认识习惯培养的微观性,固本培元。
习惯的培养是具体的、微观的,是一点一滴的积累。我们必须做个有心人,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我们所说的从大处着眼,就是要从习惯对人格塑造和终身发展的影响考虑。王尔德指出: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所谓从小处着手,就是从不起眼的小事抓起,以小见大。对此,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主编张庆先生发表了很好的见解。他说:
语文教学的出路何在?我看还是要眼睛向下,固本培元。起点不妨低些,但训练一定要扎实,要求一定要严格。要把着力点放在加强识字、写字、朗读、背诵、作文等训练上,放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素质上。要使过去被视为软的东西真正地硬起来。
这些看起来似乎是属于微观范畴的小事,殊不知宏观目标恰是通过这些属于微观范畴的小事来实现的,不去抓这些小事,素质教育只能是一句空话。(请参见张庆著《我的小学语文观》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2000年版第103页)
最后,我们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为例,具体说说如何操作的问题。
这一册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是勤;第二是主动识字。前者侧重于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后者则侧重思想意识的强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对于侧重操作层面的内容,除了要注意具体方法的指导之外,也要重视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的建构,而对侧重思想意识培养的内容,除了要充分重视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的建构之外,同样要注意操作技能方面的指导和练习。
比如勤一项,我们首先要带领学生读懂字典,明确字典的编写者是如何按照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编写的。你看,不论是什么样的字典,也不管是使用什么样的检字法,它首先是将数以万计的字(现象)按照一定的规格(或按照偏旁部首、或按照音序、或按笔画数量、或按照字形特征)进行分类;其次是从微观结构上对每一个字进行单元或层次(比如字形、注音、释义等)的分析;最后是以举例的方式,在分类分析之后,将其进行综合优化,以便于使用者迁移运用,解决问题。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读懂字典的过程是一个领悟编写者如何按照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编写的过程。教学的第二步是要解决怎样查,即形成操作技能的问题。关于这一步的教学,特别需要我们关注以下几点:第一,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教学中,我们不妨创设一个与实际的阅读高度相似的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字典这位不开口老师的功能和魅力,让学生从心里明白为什么要学会的道理。第二,要通过实际的翻检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了解查找、检索的步骤、方法。正如陆放翁所说的那样: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许多方法是在实践中掌握的,光说不练那是假把式。第三,要在日常的学习或生活之中,采取不同的方式,不断强化字典随身,只要是遇到了不认识或不理解(包括拿不准的)字,一定要动手翻一翻的意识。坚持这样做,久而久之,勤的习惯就一定能够养成。至于其他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大同而小异,我们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有的东西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它却一辈子有用;有的东西一时有用,但它却一辈子无用。诸如勤、主动识字之类的习惯大概都属于前者。
上一篇:初中历史教案优秀8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