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精选5篇
【导言】此例“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精选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
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
来计算?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练习三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三第6题:写出除法算式。
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对照算式画图。
四、课堂总结。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1、通过买鲜花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练习。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出既有除法又有减法的'算式。
教学重点:
掌握除加混合运算中的顺序。
教学难点: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谁是你们最亲最爱的人?(妈妈)每当我们伤心难过的时候,妈妈总会陪伴在我们身旁,妈妈那如花的笑脸就会浮现在我们眼前。三八妇女节刚刚过,你们有没有送礼物给妈妈啊?(没有)让我们也去花店配一束美丽的鲜花送给妈妈,好吗?
设计意图:用诗意的语言轻轻拨动学生的心弦,让浓浓的母爱缓缓地流入学生的心田。带着对母亲的爱,在身心愉快的情境中探究新知,相信学生会更主动。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观察情境图,说说图画上给了我们哪些信息?
教师放手,学生先独立解答,在小组合作交流,最后指名板书汇报。
引导学生观察综合算式,你是怎么计算的,有什么规律?
同桌互相说说: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引导边看图边思考,为什么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减法?(因为必须先算1支康乃馨多少元,算24÷8=3,才能算出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2。小组合作用不同算式列式解答:1枝康乃馨比一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提示:一支康乃馨的价格该怎么算?
3。指明让学生扮演:
24÷8=3(元)5—3=2(元)
5—24÷8
=5—3
=2(元)
4。说一说有减法又有除法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三、巩固练习
让我们再看看其它花的价格吧!
指明读题(2):买一枝菊花和一枝百合花共多少元钱?
四、课堂总结
思考回报:
1。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该怎么解决
2。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五、布置作业
练一练的第1题和第2题
板书设计:
买鲜花
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多少钱?
24÷8=3(元)5—3=2(元)
5—24÷8
=5—3
=2(元)
答: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1元。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三篇】
教学内容:
课本p90、91例1、例2及练习二十三1、2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钟面时间,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1. 通过1分1分数的方法,准确读出某一时间。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手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引入。 “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的不停的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这是什么?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你能说出你自已的一些作息时间吗?(教师板书) 师:看来同学们都能用我们学过的。整时或用几时半表示时间,还有些同学能用8:10的形式来表示时间。 师:同学们,你们又知道现在是几时吗?(出示现在的时间钟面),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时间。(板书课题)
2、认识钟面。观察钟面,通过上学期的学习, 我们知道钟面上有些什么?大家交流交流,说一说。
二、直观演示,自主探究新知。
1、认识时间:分
(1)、引导学生观察分针。(演示分针走1小格)
师: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
(2)、一边演示,一边提问:
A、分针指着1是几分?为什么?(一个大格有5小格,所以是5分。)
B、分针指着4是几分?为什么?
C、分针指着7是几分?为什么?
D、分针指着12,正好走了一圈,走了几分呢?为什么?这里刚好是经过了几个时呢?
2、认识时。
钟面演示:移动时针,让学生说出走到几时了,要注意引导。得出结论: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1时。 认识:1时=60分。
3、认识时间。
(1)教学例1第一个钟面。(两种表示方法在上学期已学过,写9时25分时,9:25)
(2)看钟面写时间。(在此让学生注意在写9时25分时,要在两点后面加一个“0”写作:“3:05”)。
三、动的手实践、巩固新知。
1、教师拔钟,学生说时间。
2、两个同学为()一小组,一个同学拔钟,另一个同 学说时间。
3、教师说时间,学生拔钟。
四、教学效果测评
1、写出钟面上的时间;
2、连一连
3、完成练习二十三1、2
小学二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第四篇】
教学内容:
教材第61、62页的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提示: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混合运算已有初步的认识,在学习用小括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困难不是很大。关键是让学生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掌握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购物”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小括号的作用,掌握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能按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算本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口算,说说运算的顺序。
课件出示课堂活动:64÷8+32 80-5×9
说说这两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小明是个粗心的孩子,他在计算15-6×2时,得到的结果是18,你知道他在计算时犯了什么错误?
让学生讨论,指名回答:运算顺序是错的,他先算减法,再算乘法。
追问:对于15-6×2,如果要先算减法,有办法?(添上小括号)
3.揭题: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提出问题,引出本课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题:说说图上所能看到的数学信息?
生:阿姨买了一件成人衣服和3件同样的儿童衣服一共用了207元,成人衣服一件120元。一件儿童衣服多少钱?
师:先列分步算式,再列综合算式。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购物的情景,让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为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2、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3、全班交流。
(1)指名说分布算式,教师板书
207-120=87(元)
87÷3=29(元)
(2)师:每步算式求出的是什么?这道题先进行什么计算,再进行什么计算?
生:第一步求出的是3件儿童衣服的钱,第二步求的是1件儿童衣服的钱。
生:先算减法,再算除法。
(3)让学生汇报自己列出的综合算式,教师板书
207-120÷3 (207—120)÷3
师问:要求一件儿童衣服多少钱,必须先求什么?(小组讨论)
生:必须先求3件儿童衣服的钱。
师:207—120÷3 这样列式能先算出3件儿童衣服的钱吗?要求3件儿童衣服的钱应先算哪一步?
生:不对。
师:怎样才能先算207—120?这里要先算减法,列综合算式时必须在减法这部分添上小括号,因为数学上有个规定:算式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所以(207—120)÷3是对的。
师:这个括号起着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4、完成试一试教材61页。学生独立计算,指定两人板演。
提问:这两道算式里都有括号,都要先算哪一步?
小结:在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探索新知,发现矛盾,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形式解决矛盾从而得出正确结论。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巩固练习
1、说说运算顺序。(80-25)×8
2、第62页课堂活动2题。
3、计算:(34+22)÷7 25×(34-26)
四、达标反馈
1、比一比,看谁算的对。
35÷(21-14) (51-43)×7
2、找朋友,连一连。
3、一袋开心果有60颗,要想分给7个人,每人分9颗,还差多少颗?
五、课堂小结
师:说一说,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生: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小括号外的。
师:要是没有小括号呢?
生: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师:计算时要先理清顺序,再仔细计算。
六、布置作业
1、把下面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
51-43=8 8×7=56
2、第62页练习十五1—3题。
3、三年级有男生27人,女生21人,如果每排坐8人能坐几排?
板书设计:
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分步:207-120=87(元)
87÷3=29(元)
综合算式:(207-120)÷3………………必须加小括号
=87÷3
=29(元)
答:一件儿童衣服29元。
(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五篇】
一、本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②使学生初步学会画角,在制作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初步感知角有大有小。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会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目标:
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数学交流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本单元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探索、观察,学会比较角的大小。
三、本单元评价要点
1、能正确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角
2、能正确画出一个角
3、能辩认不同方向的直角
四、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2节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计划
课时
授课
日期
角的初步认识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
2、认识常见的各种角,学会画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直角的初步认识
1、初步认识直角。
2、会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渗透“数学从生活中来,数学服务于生活”的观点。
1单元测试及分析
检测本单元的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查漏补缺
1合计
上一篇: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