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者的四年级科学教案蚂蚁精编8篇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教育工作者的四年级科学教案蚂蚁精编8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教育工作者的四年级科学教案蚂蚁【第一篇】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卵的形状和颜色。
2、能够通过图画和文字表达,交流关于蚁蚕的观察结果。
3、能提出关于蚕的问题,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边养蚕边研究。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卵是蚕生命的开始。
2、知道蚕卵能孵出蚁蚕。
3、能用放大镜观察卵和蚁蚕的外形特征,并把它画下来。
4、知道蚁蚕需要食物、空气、空间等生活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1、愿意和同伴合作与交流。
2、珍爱小动物,主动接近小动物,不伤害小动物。
3、充分体验养蚕所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用放大镜观察卵和蚁蚕的外形特征。
教学难点:描述和记录卵的形状和颜色,讨论蚁蚕的生活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教学准备:蚕卵、蚁蚕、放大镜、干毛笔、纸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出示一块丝绸,给学生看一看、摸一摸)?
2、那你们知道知道织丝绸的丝是怎么来的吗?
3、蚕是怎样一种小动物,它又是怎样吐丝的?想不想亲自看一看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养蚕,亲自体验一下养蚕的乐趣。
二、讨论“关于养蚕我们知道些什么”、“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
1、关于养蚕你们都知道些什么?
2、小组讨论。
3、汇报讨论结果。
5、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一起讨论解决办法。
三、观察蚕卵。
1、要养蚕首先要了解蚕卵是什么样的。你知道蚕卵长什么样的?
2、下面我们来观察蚕卵(出示蚕卵并分发给各组)。
4、汇报:说一说蚕卵是什么样的?
5、关于蚕卵你还有什么问题提出?
6、师生讨论解决办法。
四、观察蚁蚕。
2、学生给刚出生的蚕宝宝起名字。
3、告诉学生刚出生的蚕的名字,让学生比较一下自己取的名字和大人们取的名字有什么不同。
4、仔细观察蚁蚕,用尺子测量它的长度并做记录(可以写,也可以画下来)。
5、说一说蚁蚕是什么样的。
教育工作者的四年级科学教案蚂蚁【第二篇】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影响小车在斜面上、平面上运动的因素作出假设;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4.能够测量小车通过给定距离所需的时间;
5.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科学知识:
1.知道小车从斜坡上滑下,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
2.知道小车行驶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3.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准备:
1.小车、各种木板(有长短不一的,有表面光滑程度不一的,有相同的)、尺子(或皮卷尺)、垫木块等。
2.小车、尺子、垫圈若干、计时器。
教学活动:
一、复习导入。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的运动方式,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了哪些运动方式?(学生自由说)。
2.教师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让学生观察,问:小车的运动方式是什么?
(教师引导:车轮和车厢的运动是什么方式?)。
二、观察并提出假设。
1.师做小车从斜坡滚动实验,让学生观察。
2.师质疑:小车从斜坡上冲下来,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
学生作假设,教师适当板书:
(1)与坡度有关,坡度越大,冲出去越远;
(2)与斜坡长短有关,斜坡越长,冲出去越远;
(3)与坡面有关,坡面越光滑,冲出去越远;
(4)与车子重量有关,车子越重,冲出去越远;
(5)与车型有关……。
(6)与轮胎有关……。
(注意:此处让学生自行假设,学生假设的内容可能会很多,教师要注意选择所作的假设,要尽量适合所准备的材料能够操作验证)。
三、实验验证假设。
1.师: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假设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学生讨论交流)。
2.集体交流,教师指导。
(注意:教师要根据所准备好的材料让学生讨论交流在课堂上可以实验验证的假设,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加以方法上的正确指导,尤其要让学生知道每种实验哪些是要变化的,哪些应该不变?教师可以利用课本第37页下图所提供的实验报告记录让学生逐一讨论各种实验时应保持不变和需要改变的条件。)。
3.学生分组进行不同实验,领取相应材料,并完成实验报告,师巡回指导。
(教师要指导学生多做几次,以防数据出现的偶然性,数据测量时要做到认真、准确、记录真实)。
4.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结果,让全体学生弄清小车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
5.布置课后任务:同学们,我们刚才做了一些实验去验证了我们的假设,但还有一些假设我们还没验证,课后同学们如果有兴趣,可以选择一些假设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并做好记录。(教师课后可作适当指导)。
四、研究影响载重汽车行驶快慢的因素。
2.学生作假设,教师适当板书:
与动力有关,动力越大,走得越快;
与路况有关,路况越好,走得越快;
与货重有关,货物越轻,走得越快;
3.实验验证:
(1)师:我们采用什么方法验证我们的假设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学生讨论交流)。
(2)集体交流实验方法,教师指导。
(提醒学生汽车的动力可用加垫圈的方法,如课本第39页上图所示,定好起点和终点,确定好行驶距离,指导学生使用计时器,用好计时器。)。
(3)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师巡回指导。
(4)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结果。
4.布置课后任务: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假设,但有些假设我们还没去验证,课后也请同学们选择一些假设去做实验验证,并做好记录。
五、总结:
今天我们做了两大项的研究:一、研究了小车从斜坡上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二、研究了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什么有关。通过学习我们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更学会了从提出问题到作出假设,再设计实验验证,并总结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希望我们同学能在以后的科学学习中不断运用这种方法来研究,以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科学认识和科学研究能力。
教育工作者的四年级科学教案蚂蚁【第三篇】
教学目标:
基本知识:在自主计算的过程中,通过体验,感悟,能归纳总结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
基本技能:能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理解算理。
基本思想: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尝试计算小数加、减法,并和整数加减法进行比较,渗透迁移类推思想和比较归纳的数学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在竖式计算的过程中积累思考的经验和探究的经验。能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渗透应用意识。
四能目标:引导学生读懂情境,从问题入手,经历计算过程,理解算理,并尝试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
情感与态度: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认真、刻苦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课前放松,活跃气氛。
(播放游乐场过山车游玩视频)。
师:视频里这是玩的什么游乐项目啊?大家看完这段小视频有什么感受啊?
生:过山车。我觉得很刺激,害怕,激动、、、、、、(找2-3人)。
生:海盗船,激流勇进(找3-4人)。
师: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游乐项目吗?
师:好玩吗?听着就觉得很刺激!
师:哇,通过你的介绍我觉得真的很好玩。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揭示任务。
生:碰碰车,旋转木马,旋转秋千,水上滚筒,跳床、、、、、、(找2-3人)。
师:听着大家说的就觉得有趣,在出发之前,你想为游玩准备些什么东西呢?
生:巧克力,伞,照相机,帐篷,水,零食等。(找3-4人)。
师:大家想的真周到!我想带一些食品是必须的。老师为大家在超市里选出了一些食品,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出示课件:薯片、火腿肠、面包、水和巧克力(一起出)。
师:这么多食品,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图上有哪些数学信息,看谁发现的信息最全。
生:我发现每袋薯片元,每个面包元,一袋火腿肠元,一袋巧克力元,一瓶矿泉水元。。。。。。(找2个学生来说,一定引导孩子说完整话,因为图中的信息多,老师最后在带领学生梳理一遍)。
生:能。
师:那同学们根据其中的两个数学信息自己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着在练习本上用竖式进行解答。
(指名两名学生板书解答过程一个加法问题一个减法问题)。
师:解答完后小组交流一下,你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并且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开始!(孩子交流时,老师参与其中,心中有数)。
设计意图:两位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掌握了简单的一位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学生利用迁移思想尝试解决问题,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放手放学生去尝试。
二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归纳交流。
师:请大家坐好,刚才大家交流的都很认真,我们先来看看黑板上的这道题,你给大家说一说你提出的是什么问题,是怎样解答的?其他同学要认真听,看他的想法对不对。(学生到讲台给大家边说边讲)。
生:我提的问题是一袋薯片和一个面包一共多少元?
师:你是怎样列式的?
生:+=。
师:大家看看这样列式对不对?
生:4和6都要写在个位上,4和2写在十分位上,5和9写在百分位上。
生:相同数位对齐。
生:找2-3人。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难点就是理解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在第一个孩子表达列竖式方法的时候,老师引导孩子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述,同时面向全体学生,强化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师:请你接着说各个数位上的数怎样相加的`?
生:百分位9+5满十向前进一得14,十分位2+4+1得7,个位4+6满十向前进一得10,小数点对齐,最后就是。
。
+。
-------------------------------。
。
师:说的非常好,谁还提出了加法的问题,到前面跟大家交流一下。
生2:我的问题是一袋薯片和一袋火腿肠一共多少元?列式是+。
师:这样列式对不对?竖式是+,大家听他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竖式?
师:你能说说理由吗?为什么写,去掉末尾的0?
生:根据小数的性质末尾的零可以省掉。
师:非常好,根据小数的性质,写横式时末尾的零可以省略不写。
设计意图:对于小数的性质这一所学习过的知识活学活用,使孩子能够注意到问题并能自己解决问题。
师:谁还提出了加法的问题?
生3:我的问题是一瓶水和一袋巧克力一共多少钱?列式是+。
写竖式时相同的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8+9满十向前进一得17,十分位5+3+1得9,个位2+14满十向前进一得得16,最后得
生:要注意小数点对齐,满十向前一位进一。(找2人说一说)。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小数加法列竖式时要做到相同的数位对齐,(板书: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为对齐)计算时满十向前一位进一,不要忘了加小数点。
设计意图:引导孩子自主概括总结的能力,同时为计算小数减法做基础。
师:看来两位小数的加法大家会做了,我们再来看看黑板上这道减法题是怎么做的。刚才这位同学,你说说你提的什么问题?(学生到讲台给大家边说边讲)。
生1:我的问题是一袋面包比一袋薯片贵多少元?
列式。
师:大家来看看他的式子写得对不对?
生:对。
师:同学们认真听他说说,为什么这样列竖式。
生:我把相同数位对齐。
师:你能具体的说一说,相同数位怎么对齐吗?
生:也就是个位和个位对齐,十分位和十分位对齐,百分位和百分位对齐。
师:这样对齐也就表示什么对齐?
生:相同数位对齐。
师:好,下面是怎么计算的?
生:从百分位算起,5-9不够减,向前借一得6,十分位4变成3减2得1,个位6减4得2,结果是
师:你做的非常好,谁还提出了减法的问题?
生2:我的问题是一袋巧克力比一袋火腿肠贵多少元?列式。
。
我把相同数位对齐,百分位9-4得5,十分位3-6不够减,向前借一得7,个位14变成13-9得4,结果是(学生说完后教师评价)。
师:好,谁还提的是减法的问题,也想给大家展示一下。
生7:我的问题是一袋巧克力比一袋面包贵多少钱?列式。
我把相同数位对齐,百分位9-5得4,十分位3-4不够减,向前借一得9,个位14变成13-6得7,结果是(学生说完后教师评价)。
师:解答这道题你有什么要提醒给大家的吗?
生:列竖式时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计算时不够减要向前一位借一。
师:谁再说说,计算小数减法应该注意些什么?(找两人说)。
师:的确小数减法和小数加法一样,列竖式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计算时不够减要向前一位借一。
设计意图:及时小结并强调计算小数减法和小数加法一样,都要做到相同数位对齐,突出重点。
生1: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再相加。
生2:也可以用和减其中一个加数验算。
师:那小数减法呢?
生1:减数加差。
生2:被减数减差。
师:说的非常好,请同学们把你刚才解决的问题在选择一种方法演算一遍,看你算得对不对。(找两个学生验算黑板上的两个问题)。
(学生做完后看黑板订正黑板上的验算)。
设计意图:计算小数加减法不仅考察学生的仔细认真的计算能力,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师:看来同学们都算对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同学们,老师这收集了几位同学的作业,大家看看他们做的对不对。(出示投影)。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一出示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
———————————————————————。
。
(逐一看说理由)。
师:大家来看看这几道题,自己先思考一下每道题有没有什么问题,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大家的眼力真好,发现了同学的问题,还帮助他们改正了过来,老师相信大家在计算时肯定不会出现这些错误,我们做几道题试试。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做题积极性,并能发现计算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同时也是提醒学生不要犯同样的错误,提高计算正确率。
二计算下面各题。
+++。
。
师:一共六道题,分成三组。
师:独立列式解答,并展示学生答案,师生共同分析对错,强调需要注意问题。
师:全做对的同学举手,大家真棒。同学们,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方说,去超市买东西,评比体育测试的成绩,比较人的身高体重,都会用到我们今天学习的小数加减法,希望你们能够用这节课的收获去解决更多的生活问题。
师:刚才咱们只做了其中的两道题,剩下四道计算题还有这道图形题是我们书上做一做的题,我们留作课下练习。好,同学们,下课。
教育工作者的四年级科学教案蚂蚁【第四篇】
科学概念: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一些气体也容易溶解于水。
过程与方法: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溶解实验中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分组实验:装30毫升水的烧杯2、筷子1、小勺2、食盐20克、苏打20克、汽水1、开瓶器1、注射器1。
一、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学生观察:打开桌上的纸包,说说知道里面是什么吗?
3.引导实验设计:怎样进行这个对比实验比较公平?
4.组织学生实验: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5.汇报交流:
二、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教师出示汽水一瓶,摇一摇请学生观察液体中出现的气泡。
3.学生实验:观察溶解在汽水里的二氧化碳。
4.介绍操作步骤: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5.提问: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6.整理本节课的认识记录到科学笔记本上。
教育工作者的四年级科学教案蚂蚁【第五篇】
《种子长出了根》是《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的第3课。
教科书中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提出本课的研究任务:植物根的生长变化、类型和作用。书中安排了大量的主题研究活动:1.研究植物根的生长。这是一个交流活动,交流的内容是观察前一课中已经种下的种子的变化,因此前一节课的课后延伸与本节课的课前作业是一致的,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凤仙花根的发展变化的过程。2.分析归纳根的类型。师生共同收集一些带根的植物,让学生全面观察,利用简单的表格对根进行记录、分析、归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3.研究根的作用。我们从教科书中遴选部分资源,再结合本地植物根的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了解植物不同的根以及根的作用。
学生分析。
本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学习了《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种植凤仙花》两课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单元教学中承上启下的一课,承上是需要用到前两节课学生种植后对植物的观察记录,启下是为后面能够有序地研究茎和叶的变化及作用做好铺垫。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身边的植物并不陌生,也积累了一些观察经验,已经初步领悟到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是会发生变化的,但存在对植物观察、描述不够具体的现象,因此在教学前,教师要让学生聚焦观察植物的根部变化,从根的生长、类型和作用三方面进行观察与思考,引发学生对植物根的生长变化的研究。
教学目标。
种子可以萌发成幼苗。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根总是向下生长。
根能够吸收水分、矿物质以及固定植物,维持植物生存。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植物根的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
能够基于观察描述种子的萌发过程。
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根吸收水分的实验现象。
能以实验现象和生活现象为依据说明根的作用。
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调整自己的观点。
乐于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根的作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知道环境影响植物生存,具有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并做好记录,知道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难点:通过实验验证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前一节课的课后观察记录表,凤仙花种子发芽实验观察杯,一些带根的植物。
教师准备:种在玻璃杯中的凤仙花的种子,一些带根的植物。
教学过程。
一、聚焦观察、寻找规律。
1.谈话:通过精心培育,我们播下的凤仙花种子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我们交流一下凤仙花种子萌发的情况。(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1)通过交流学生总结种子萌发的过程。
种子先长小芽,这个小芽逐渐长大就会变成根,凤仙花的根就是由这个小芽长大形成的。
(2)大家能不能给这个小芽起个名字呢?
学生:对,这个小芽叫根芽!
教师:你知道根芽是种子里的哪部分变成的吗?(胚根)。
2.上节课,大家观察了不用种子也能发芽的植物。现在,我们来交流讨论一下自己的发现。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总结出,根生长的方向有什么特点?
我们发现,根都是向下生长的`。也就是说,不管我们种的时候怎么放种子,它的根永远是向下生长的。同时我们还发现,根的生长速度比较快,几天时间就长出来了。
二、针对问题、分析归纳。
1.说一说,除了刚才观察的凤仙花的根,你还见过哪些植物的根?(学生回答)。
2.老师课前让大家带一些比较完整的植物的根,大家带了哪些呢?
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葱、菠菜、香菜、狗尾草、胡萝卜、甘薯等常见植物的根。
3.观察植物的根,填写实验观察表。
植物名称。
根的形态特点。
4.先根据植物根的形态特点进行分类,再找出它们的共同点起个名字。
5.根据学生的交流,归纳出直根系、须根系、变态根这三种根的类型。
6.留心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植物的根,它们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根。
三、实验总结、发展思维。
1.同学们想想,植物为什么能固定在土壤中?它的什么部分起了关键的作用?
2.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作为证据证明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3.指导学生看教科书第8页右下图,种子萌发先长出了根,推测根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5.小结: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的作用。
四、拓展应用、实践体验。
1.课后了解植物根的有关知识。
2.制作不同植物根的标本。
3.不同植物的根,形态特征不同。可以让学生收集更多根的图片并分类,说说根在维持植物生长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4.继续观察实验瓶里植物吸水的实验,想想植物的根吸收的水分到哪里去了,再把它画出来。
板书设计。
种子长出了根。
胚根—根芽—根。
生长变化根向下生长。
速度比较快。
直根系。
植物的根类型须根系。
变态根。
固定植物。
作用。
吸收水分。
教育工作者的四年级科学教案蚂蚁【第六篇】
1、让学生亲身实践“鉴别各种物体是否能溶解在水中”,知道什么是“溶解”,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2、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通过探究使学生感受“溶解”的几个特点。
1、9种可溶解或不溶解于水的物质。(生活中常见的)。
2.实验必备仪器。(烧杯、玻璃棒、聚气瓶、勺子、滤纸、漏斗、铁架台)。
3.探究用的`表格,1张。
1、老师讲一个关于溶解的小故事,激起学生的兴趣。
2、学生谈谈对溶解的认识。
1、认识实验仪器。
课件展示实验仪器烧杯、聚气瓶、玻璃棒、勺子,了解这几种仪器的作用。
2、师演示实验。
第一步:在烧杯内装一定量的水;
第二步:把盐加入水中;
第三步: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第四步:做好实验记录,汇报实验情况。
1、小组分工合作。
将全班同学分成8组,每组4人,根据各自的特长,组内分好工。
2、学生实验。
学生按步骤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实验的安全性。
3、小组讨论汇报。
各小组在实验的基础上,分析讨论所做实验是“溶解”实验还是“不溶解”实验,说说依据。
1、认识实验仪器。
课件展示实验仪器漏斗、滤纸、铁架台、了解这几种仪器的作用。
2、课件演示实验步骤。
第二步:放滤红:把滤纸小心地放入漏斗内,滤纸要比漏斗低一些,用一点水把滤纸湿润,使滤纸与漏斗紧贴。
第四步;引流,把玻璃棒的末端轻轻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将烧杯斜靠在玻璃棒上,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流进漏斗,不能漫过滤纸。
来自
3、学生实验。
学生按步骤实验,做好实验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实验结果。
哪些物质和水混合后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1、解释溶解。
观察实验表格,了解溶解的特点,知道溶解是指:物质放入水中后,变成肉眼看不见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沉降或过滤的方法分离的一种现象。
2、布置课外作业,
学生课后研究如何帮冬冬把盐找回来。
教育工作者的四年级科学教案蚂蚁【第七篇】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种子的结构特征。
2.指导种子的萌发条件,了解阳光、空气、水分、温度、肥料等对植物的影响。
3.了解种子的萌发过程。
过程与方法:
1.搜集并认识种子一些常见的种子。
2.能够认真观察、记录种子的结构及种子的萌发过程。
3.能够利用对比试验,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了解阳光、空气、水、温度、肥料等对植物的影响。
4.能够正确播种,是自己的种子顺利萌发。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生命世界的神奇与伟大,体验种植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教学准备:
蚕豆、黄豆等植物的种子、图片、卡片、培养皿等。教学过程:
活动一:搜集并认识种子。
1.搜集各种各样方的种子,认识种子的多样性2.认识种子的共同特征。
1)向学生展示一颗解剖过后的种子,注意提醒学生要观察的是一颗具有完整胚的种子以及正确的观察方法。
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连接根和茎。
子叶为胚的发育提供营养物质种皮保护种植的内部结构。
3)观察其他植物的种子:
其他种子的结构相同吗?观察后总结种子里面都具有胚。
活动二: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学生猜想种子萌发的条件?
1.教师按照p3准备研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
2.学生自己阅读实验后教师进行讲解,明白整个实验是采用了对比的方法,两两对比可以总结出种子萌发的条件。
3.向学生展示教师事先做好的关于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
4.最后组织学生总结种子萌发的条件:需要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合适的温度等等,然后试着填写p4的表格.
第2课时。
活动一:播种。
1.思考:如果是你你会如何播一颗种子?请学生起来回答。
2.学生观察书上的播种方法,将自己刚才描述的方法与书上的方法对比,发现有何不同?
3.教师提出书上播种方法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活动二:观察种子破土而出。
4.特别提醒:杯子小营养不够,植物很难正常开花结果,因此当种子萌发之后教师要提醒同学们,应该把已经萌发的幼苗移植到花盆里。
第2课小苗快快长、开花结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小苗的生长数据发现小苗的生长规律。
2.通过观察花朵和果实的数量统计图,发现同一株植物花和果实数量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自己能管理好自己种的植物,让其健康成长、开花结果。
2.植物生长过程中,随时观察记录生长数据。
3.学会用绘制曲线图的方法整理数据,同样用于花朵的数目以及果实数目的统计。
4.能够利用多种方法、工具搜集有关植物趣闻得资料。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感受生命世界的神奇与伟大,体验种植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动手探究,知道植物生长的过程。
教学准备:
一棵全株植物、直尺、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课堂上指导观察活动。
测量植物的高度。
数叶子的数量测量叶子的大小测量茎的粗细。
观察植物的颜色变化。
2.从第一朵花开始,记录一共开了多少朵花?是不是凡是开花都能结出果实?从而引申到结实率,到杂交水稻。
二、教师展示各种植物开花结果的照片,激发学生自己种植植物的兴趣,能够将自己的植物照顾好。
三、布置学生回家种植观察的任务。
活动三:一段时间后,整理植物种植记录。
趣闻:给同学们介绍一些植物的趣闻,引起学生对植物奥秘探索的兴趣,鼓励学生自己回家查找一些植物趣闻,下节课进行成果交流。
第二单元生生不息――繁殖的奥秘。
第1课时花开花落为哪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花的各部分名称:花瓣、花萼、雄蕊、雌蕊等等。
2.了解完全花的结构特点。
3.知道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之一、开花之后花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4.知道什么叫传粉以及花的几种传粉的形式。
过程与方法:
1.会借助工具观察花。
2.从解剖的角度细致有序的观察花的结构。
3.能用文字或图画的方法表述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在观察花的过程中亲近大自然,了解植物的多样性。
2.激发学生观察花变化的兴趣。
3.培养学生爱护花草、珍惜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认识花的构造。
教学准备:
各种花的图片、花的实物、放大镜、植物传粉受精的图片。
教学过程:
课题引入:
这一节课我们开始学习第二个单元,生生不息。从这个单元题目上我们可以知道我们这一个单元只要就是来看看动物、植物到底是怎么样繁衍生息的?第一课“花开花落为哪般”从课题上我们就知道这一课我们的学习内容与花有关。呢?生活中我们看到过很多很多种花,玫瑰、向日葵、牡丹、荷花、杜鹃等等,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学习花。首先我们就要从花的最基本的结构说起。
活动一:观察花蕾,主要是观察花的萼片。
1.指导学生认识油菜花或者豌豆花或桃花(因为春天就是这些花的开花的季节)的构造。
我们首先来认识油菜花,请同学们看油菜花,请大家从整体上仔细观察一下,做好12页的观察记录。
q:油菜花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学生认真观察、交流。
让学生说说油菜花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有花瓣,花芯、小叶。)教师引导讲解:像小叶的这部分,它的科学名字叫做萼片,它是花的最外一层。还有花瓣,花芯的科学名称叫做花蕊。花蕊有两种,一种是雄蕊,一种是雌蕊,数目较多的这部分是油菜花的雄蕊,花中心的这一部分是油菜花的雌蕊。
通过观察,同学们知道了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构成的。接下来由教师解剖一朵油菜花。(解剖白菜花时要用到小镊子,镊子的使用方法是用右手拿住它,用大拇指和食指来控制镊子的松紧,老师边讲解边示范)。
(1)老师用左手捏住花梗,右手拿镊子夹住被撕部分的基部,也就是下部;。
(3)注意不要损坏花的每一部分,然后同学们自己按照老师的方法操作,看哪位同学解剖得最认真、最仔细。解剖之后,各小组填写第14页的表格。(学生解剖白菜花,教师巡视指导。)。
片、花瓣、雄蕊、雌蕊的数量各是多少个?(油菜花有4个萼片、4个花瓣、6个雄蕊、1个雌蕊。)。
2.以桃花为例认识完全花。(用黑板上画桃花的结构图做讲解)。
同学们比较一下,油菜花和桃花在构造上有什么相同点?(它们都有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像油菜花、桃花这样,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齐全的花叫做完全花。
q1:谁能说说完全花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学生回答)。
q2:哪位同学能用完整的话再说一说什么叫做完全花?(像油菜花、桃花这样,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齐全的花叫做完全花)3.认识不完全花。
课前教师为各组学生准备了构造不同的花如百合花、杨兰花。学生解剖进一步认识不完全花,(注意:用解剖油菜花那样的方法,注意按照从外向里的顺序解剖)。
总结不完全花:对于这些缺少其中一部分、两部分或者三部分的花,我们就称为不完全花。
活动二:花的传粉。
传粉的概念:雄蕊顶端有花药,花要里的花粉成熟后会通过各种媒介传到雌蕊的顶端,这个过程叫做传粉。
思考:花经过传粉之后花瓣回脱落吗?之后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展示授粉之后的变化。
第2课时无心插柳柳成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3.扦插嫁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在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过程与方法:能明白扦插、嫁接等食物繁殖的方式是什么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了解植物繁殖方式的多样性。
植物是可以通过身上其他的一些器官繁殖后代的,如:红苕(块茎)、厚脸皮(落叶生根)、甘薯(根繁殖)。
二、探究活动――植物的分身术(植物是怎样运用这些器官来分身的?)。
1、出示柳树图片,认识植物用茎如何繁殖后代。
引入:柳枝是柳树身体的哪一部分?我们把柳枝插在土壤中,柳枝能发育成新的柳树吗?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扦插?请学生起来描述。
对比一下你的方法和书上扦插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请一位同学起来精确地描述扦插的过程:
步骤:
(1)要选择粗壮的柳枝;(2)柳枝上只留几片叶子;(3)将枝条下端剪成斜口;(4)挖一个小坑,把枝条插进去;(5)注意:记得每天给柳枝浇水。
教育工作者的四年级科学教案蚂蚁【第八篇】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4.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天气情况千差万别。教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使用教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学校的观测气象站,为学生的观察活动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四、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
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
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气象学家是研究、观察和记录关于天气信息以及应用这些信息预报天气的科学家;。
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过程与方法:
用感官观察天气;。
讨论和记录关于天气特征的信息;。
观察各种云的不同,并能给它们分类;。
能对天气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增强天气意识,提高观察和研究天气的兴趣;。
意识到天气如何影响每天的生活的;。
意识到测量和长期的记录有助于我们学习更多的关于天气的知识。
1-1我们关心天气。
探究活动分析: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来帮助学生明确常见的天气现象。图上用各种天气符号和表示温度的数字,反映这一天全国各个地区的天气情况。学生通过对这张图的观察,可以对常见的天气现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图上的表示天气现象的符号可采用粘贴的形式,在符号下面应写上符号的名称,便于学生认识这些天气现象。
3.提问学生还知道那些天气现象,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天气现象。
4.为每一组准备一套天气符号,让学生尝试着给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室外)观察、描述今天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
6.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回到教室后,将学生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
7.引导学生思考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或提问学生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使学生意识到天气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8.在学生的科学记录本上,描述今天的天气时,可能只是一些毫无联系的几个简单的词语或句子。提示部分对学生描述天气的方法的指导--将天气特征与生活建立联系,提高学生对天气的认识水平。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提示,并应用提示的方法对自己的记录进行改进,并把改进后的描述和同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