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课本同步授课教案(17篇)
设计三年级语文课本同步授课教案,结合课文内容,注重学生参与,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激发学习兴趣。以下是阿拉网友为您整理的三年级语文课本同步授课教案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三年级语文课本同步授课教案 篇1
1、认识“希、痒”等8个生字,会写“继续、秘密”等词语。
2、感知课文内容,提取情节信息,感受作者大胆而神奇的想象。
3、学会并运用“连续性想象”,大胆想象故事情节。
ppt、板贴。
一、复现“发散性想象”策略,导入课题。
(课前板书课题。)。
1、我们刚学过小真的长头发,你瞧,她用发散性的想象把长头,拿来做了那么多有意思的事情。(板书想象)。
2、今天,我们又要来认识一位小姑娘,她叫英英,她有一个奇妙的想法,她想变成——(出示课题)。齐读。
【设计理念】旧知导新课,激起学文兴趣,强化想象概念。
二、初读感知,教授概括方法。
1、英英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呢?
自由朗读课文,想想“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用上文中的话说一说。
2、字词反馈,相机正音。
小老师带读、男女生对读、齐读。
3、回顾问题:“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
(预设: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这样旧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
请生读,给予评价,读出渴望。指导全班朗读。
4、师生问答,教授“直圈”概括法。
英英心里这么渴望着,这么想着,就觉得——。
【生:身上痒痒的。】(关注痒痒的轻声)低头一看,呀,发生了什么神奇的事情?
【生:我变成了一棵树】(板书画一半树干)。
瞧,我用笔在文中直接圈出了概括神奇事件的内容,这种概括的方法,叫做直圈法。
5、这棵树有什么特别的呢?
简单的说就是树上长满各种鸟窝。(板贴:长满各种鸟窝),当词语不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可以跳着圈一圈,这种概括内容的方法我们叫做跳圈法。
三、概括故事情节,提炼“连续性想象”策略。
2、请生交流,老师帮助概括,打乱顺序随机板贴。
3、谁来帮老师摆一摆?(请生上台摆放)。
4、为什么这么摆放?(预设:故事情节有一定顺序)。
5、肯定学生答案,并为事件加上箭头。
6、我想请一排的同学简单说说这个有趣的故事。(小组按顺序一个接一个复述。)。
7、总结:你们看,想象可真有意思,不仅可以像小真一样发散思维,还可以像英英这样由一件事情,想到另一件事情,再引出新的事情,这样一步一步,一环扣一环地进行连续性的想象把她的神奇变身之旅写的生动又有趣。(板书:连续性)。
8、在这么多有意思的事件里,你觉得最有意思的事哪一部分?
9、(关注嘴巴流出水珠片段,出示课堂作业本。)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觉得嘴巴里流出水珠很有意思,我们看看小动物们是怎么想的吧。请四个同学分别读读小动物的对话,老师来读旁白。
10、小动物们的讨论可真有意思,如果你也在场,你觉得水珠还可能是什么?把你的想法写到作业本上,完成后请生答。
11、你们的想象让这个故事变得更有趣了。
12、再来看,(指板书)在英英的这段变身之旅中,变成了一棵树是故事的开始,中间是故事的经过,最后妈妈发现了秘密是故事的结尾,英英就这样用了连续性的想象把这个故事说完整了。
四、实践“连续性想象”策略,展开神奇变身之旅。
1、老师有个大胆的想法,我也想变成一棵树(板书绘画另一半树干),可是我不想长鸟窝,我想长满各种水果(板贴:长满水果)。你觉得可能有哪些水果呢?(板贴各种水果图片)。
2、我这棵长满了各种水果的树,又可能引来谁,又会有什么神奇事件发生呢?
3、学习活动二:小组续编。
注意分工一定要明确,第一个人先想一个事件,第二个人顺着他的事件,继续往下想,就这样连续地想象,讨论完了,再按顺序写在各自的纸条上。一个奇妙事件一颗星,两个奇妙事件两颗星,以此类推。
4、小组集体上台展示,其余学生评价。
老师给予肯定性评价:瞧,他们小组,用了连续性地想象把故事编的这么有趣。
5、老师想把魔力传给你们,如果你们也能变,你想变成什么?请生答。
6、如果变成你们所说的,又会有什么神奇事件发生呢?在你们手中都有一张学习单,赶快用上连续性的想象展开一段奇妙变身之旅吧。写出一个奇妙事件一颗星,接着写出第二个奇妙事件两颗星,看谁能拿到最多的星星。
7、请生上台展示。相机评价。
五、指导书写,小结课堂。”
1、同学们的分享有意思极了,连续性的想象是帮助我们写好故事的小秘密。
2、指导书写“秘密”二字。
仔细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之处?(预设:都有“必”)有什么想提醒大家?
师总结:秘密两兄弟,必须要牢记,老一的在禾旁,老二的在山上。
3、学生练写。
4、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用连续性的想象把故事情节说完整了,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英英是怎样把故事讲的丰满又充满魔力的。
作业设计:
课后和家人朋友交流自己的想象内容。
三年级语文课本同步授课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以读为本,以读为纲,以读为法,在尊重学生感悟个性的基础上,进行情感性阅读。
2、通过听、说、读、议、想、写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和质疑能力,拓展学生想象、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读通、读顺、读好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2、了解蚂蚁是怎么漂流靠岸的,并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感悟语言的基础上,感受蚂蚁的团结与牺牲精神,懂得团结就是生命,只要团结协作,就能克服困难和灾难。
2、大胆地交流和表情朗读课文,展开丰富想象,体验语言文字的优美。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了解蚂蚁是怎样漂流靠岸的。
2、难点:深入蚁球的内部,感受蚂蚁的形象,体会他们的团结和勇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出示漂流图片,问:知道这是在干什么吗、哪些同学有过漂流的经历、说说你的感受。(板书漂流)。
2、揭题,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25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3、蚁球是什么样的、它是怎样漂流的、让我们来看课文。
1、生自由读文。找出老人解释“蚁球漂流”的段落。
2、划出老人的话中直接说明蚁球漂流的句子。从老人的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3、过渡。
4、指导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洪水像猛兽撕开了江堤,垸内一片汪洋”的意思。
1、引出重点段的学习: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蚁球是怎么漂流的呢、(课件演示)。
2、谈感受。同学们你看了这个画面有什么想说的吗、
3、指名读课文第七自然段。那么课文是怎样描写的呢、你找了吗、
4、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七自然段,把让你印象深刻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次。
5、重点指导。
这时,人们看清了,那是一个足球大的`蚁球,黑乎乎的蚂蚁,密匝匝地紧紧抱在一起。
引导感悟:
1、比较、质疑;小小的蚂蚁为什么会形成足球大的蚁球、
2、感悟:在这里,你感受最深的是蚂蚁的什么、(相机板书:紧紧抱)。
风吹浪打,蚁球在波峰上跳着,在波谷里滚着。
引导感悟:
1、理解波峰波谷:波浪起伏的时候,就像是一座座山峰。(板画:波峰波谷)。
2、感受洪水如猛兽:洪水到底有多大呢、你能在课文中找个句子读一读吗、(课件演示如猛兽般的洪水)。
3、在这里你感受到了蚂蚁的什么呢、
不时,还有小团蚂蚁被浪头打开,像铁器上的油漆片儿剥离开去。
引导感悟:
1、蚁团如铁器上的油漆片剥离开去的景象。(课件演示)。
2、剥离意味着什么、他们的牺牲换来的是什么、
此时此刻,岸上的人们看得什么呀、——惊心动魄(是什么意思)谁来读出这种感觉、在狂暴的洪水面前,小小的蚂蚁是弱小的,所以不时会有小团的蚂蚁被浪头从整个蚁球上打落,成为英勇的牺牲者,但还有更多的蚂蚁依然紧紧地抱在一起,向着胜利的彼岸、生存的希望冲去。让我们一起再一次感受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吧!齐读第七自然段。
1、弱小的蚂蚁与狂暴的洪水进行了顽强的斗争,结果怎样呢、请一位同学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当灾难中的蚂蚁到达安全地带时,他们又是怎样表现的、找出相关的句子。
2、想一想,当同伴用自己的身躯换来了我们的生命的时候,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3、就带着这新的感受,齐读这个自然段。(相机板书:冲仍然紧紧抱)。
1、引出观看者:看到这一幕,岸上的人们又会受到怎样的震感呢、请大家找到描写受灾人的句子。
2、出示句子:清晨,受灾的人们三三两两聚在堤上,凝望着水中的家园。
3、这是一群怎样的人们呢、
5、总结板书。
没错,只要大家团结协作,就没有战胜不了的灾难。团结就是力量。在生命旅途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挫折,遇到困难,但面对危难时,我们可以团结一致,集合大家的力量,共同克服困难,永不放弃。
说一说你身边能体现团结精神的事例。
三年级语文课本同步授课教案 篇3
一、谈话,揭题:
同学们,你们平时是怎么上学的?想了解山沟里的孩子,他们是怎么上学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山沟里的孩子》一课,去看看山里的孩子他们是怎么上学的。
二、初读课文,认识文中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用喜欢的识字方法认识它。
2、指名读课文,检测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大家先自己小声的读读课文,然后把自然段的序号标好。
2、谁想给大家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在他读的时候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课文讲的是山沟里的孩子决心从书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刻苦学习的经过,他们要起早贪黑地走山路,到学校读书。)。
3、师:说的好,哪些自然段写了孩子们为了上学克服重重困难的呢?(1--5自然段)。
4、6-7自然段又讲了什么?
(孩子愿意克服重重困难,找到金钥匙改变穷山沟的美好愿望。)。
四、齐读课文,全面感受课文内容。
五、布置作业。(日积月累b组的词语,要求会读、会写。)。
三年级语文课本同步授课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会在默读中思考,在朗读中理解小男孩买黑色气球的心理活动,理解卖气球老人那段话的含义。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认识到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自信。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在默读中思考。
教学难点:
从老人与小孩的对话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领会老人那番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卡、灯片。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交流,导入课题。
1、高老师用和“我”约定的秘密,让“我”找到自信,并“照亮我快乐的童年”,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今天老师和大家再来学一个关于自信的故事。板书课题:自信。
2、齐读课题。
二、指导初读,感知课文。
1、读好一文章有什么要求?(正确、流利。)怎样才能读得正确、流利?(眼到、口到、心到。)哪些地方反复读?(难读的字音、读不通的句子。)。
2、学生按要求自读、教师巡视。
3、表扬读书认真的学生,出词卡投影,指定三个学生读,准备后齐读。特别注意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的读音。
a组:
肤色关键货车是否基础惊讶。
b组:
著名一窝蜂一件事兴高采烈。
色彩艳丽肤色拖惊讶。
4、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观察b组中带点的生字,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如与熟字比较,记字形:蜂——峰:“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
加一加:“月”加“夫”,肤色的“肤”。
5.指导写字。
a:让学生观察8个会写字的笔画、偏旁、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b:说说哪些是上下结构,哪些是左右结构,哪些是左中右结构。
c:小老师讲经验:各类字该怎么写。
d: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e:巩固检查,适当展示习字作业,点评进步学生。
三、检查朗读。
1、同桌互查,每人一小节轮读(快的两遍交换)。
2、指名6人分自然段朗读,随机正音,面向慢生(朗读稍吃力的学生)。
3、师点评。
4、解词体会。
(1)联系上下文多想想有助于理解词语意思,不信试试。
(2)不理解的词画下来,默读,用上法与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四、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
2、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写在“采蜜本”上。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小组之间比赛,认读生字(要求:读准音、声音亮)。
我们就一起来理解课文,把课文都读得有感情。
二、读文感悟。
1、默读课文2、3段。(提出默读的要领:心读,既不能读出声,也不能动嘴唇。)。
(1)思考:
a:肤色很黑的小男孩为什么偏要买黑色气球?(自卑)。
b:你从哪里看出他内心的自卑?(相机指导朗读“公园的角落里……羡慕……不敢……”。)。
c:他为什么会自卑呢?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词语。(“肤色很黑”“拖着残疾的腿”)。
(2)相机介绍:在当时的美国,存在肤色歧视即种族歧视。
(3)你在生活中有自卑的时候吗?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设想你就是这个黑人小朋友,你会怎么想?指导朗读。
2、朗读感悟,重点突破,学习4、5、6自然段。
(1)出示小黑板:
“记住,气球能升起,不是因为它的颜色和形状,而是因为气球内充满了氢气。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不在他的外表,而是要看他的心中有没有自信。”
a:指名朗读。这话是谁的话?(卖气球的老人说的。)。
b:你知道卖气球的老人为什么要说这些话吗?(他看出了这个小男孩的自卑。)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到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老人惊讶地看了看小孩”;联系到前文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追逐着这些色彩艳丽的气球”。)。
(2)分角色朗读老人的话和小男孩的对话。(注意读出小男孩的“怯生生”“略带恳求”的语气、老人的“慈祥的目光”“温和”“惊讶”的语气。在朗读中再次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a:指名读,并点评:谁能胜过他?
b:个读,自由读,体会小孩自卑胆怯的心理。
c:分组朗读4、5自然段。
(3)再读老人的话。
a:找出老人说这段话的态度。(老人一边眯着眼睛看着气球上升,一边用手轻轻地摸了摸小孩的头。)。
b:老人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感悟出老人是在鼓励小男孩。)。
c:边读边悟:读老人的话,你明白了什么?(前一句,揭示了气球升起的原因是“气球内充满了氢气”而不在于它的颜色和形状。这里隐含着一个道理:外表是次要的。后面一句,老人推论出“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不在他的外表,而是要看他的心中有没有自信。”)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如果人是气球的话,那么升起来是成功,而自信就像氢气一样,是成功的关键。)。
板书:气球——人升起——成功氢气——自信。
d:指名读,齐读。
3、默读最后一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对比体会。
讨论:作者对老人的话为什么会“至今难忘”?(不仅因为老人的比喻生动、准确、深刻,更重要的是作者的经历证实了老人的话是正确的——从一个有残疾的自卑的小男孩成长为著名的心理学博士。)。
4、谈谈你读了这个故事的感受。
三、实践拓展。
小组合作: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演出。
在编演时,教师提示:剧中人物除了小男孩和老人外,还有一群活泼的无忧无虑的孩子们玩色彩艳丽的气球。他们要在小男孩面前炫耀,甚至还有对小男孩的轻视。在表演中,再次体会感悟理解课文。
四、作业设计。
1、采访你的家人、老师或有成就的人,请他们谈谈自信在人生经历中的作用,并以此为主题编出一份手抄报。
2、将你自己学习经历中印证自信与成功关系的事例,讲给家人或同学听。
3、阅读《尼克松败于不自信的故事》《小泽征尔胜于自信的故事》。
三年级语文课本同步授课教案 篇5
1.会认15个生字,学会其中13个。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心意”、“急匆匆”、“和蔼可亲”、“顺从”、“尊敬”、“深情”等词语;学会用“首先……然后……最后”写句子。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老师工作的辛苦,体会师生间的深厚情谊。
4.培养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事物的能力。
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生词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有人问你们尊敬、爱戴哪些人时,你们肯定会说—父母、老师。老师像父母、似朋友,在细心呵护我们成长,倾心培养我们成材。他们的无私赢得了学生衷心的爱戴。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故事,再一次感受师生之间的浓浓情谊。
板书课题:师生情。
二、引导看图,感知图意。
1、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2、看图时,你还注意到什么?
指导学生看图时,一要有序(可以按照先人后物的观察次序),二要有重点(着眼于人)。(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图上主要画了什么)。
三、自主读书,读通课文。
1、范读,边欣赏边画出生字。
2、自由练读,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做好学习笔记(圈画关键词句,在课文空白处写上读书感受),为交流做准备。
(1)分辨清楚课文哪些是图上画的内容,哪些是写作者观察图画后联想到的内容。
(2)通过自读,你明白了什么?
自读自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4、填空练习,了解句式。
用“首先……然后……最后”造句子。
四、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卡片,对学生拼读不准确的生字要正音。
2、指导书写要求学会的字,要细心观察,认真书写。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一、检查读书。
学生自由读,自主选读。教师应鼓励不敢表现自己的或读书不够好的学生朗读。
二、图文对照,读懂内容。
1、自由练读,说说课文的哪些内容最让你感动?
2、对照插图,默读第四自然段,划出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说说原因,并引导学生体会理解词语的方法。
3、小组探究,怎样读好第四自然段。
4、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通过文字想象画面。
5、感情朗读。
三、深入探究,体会感情。
思考以下问题,学生任选一题讨论交流:
(1)文中的“心意”指什么?
(2)“她们还是深情地看着,等着,心里默默地祝愿着。”说说她们在祝愿什么?
学生自读自悟,并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一起讨论,然后推选代表汇报。
四、拓展活动。
教师节到了,给老师写几句心里话,以表达对老师的热爱感激之情。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首先……然后……最后”写一句话。
教后小结:
在让孩子们用“首先……然后……最后”说话时,我发现两个问题:
一、意思过于简单。如:“我先放下书包,然后拿出书、文具盒,最后出去玩。”三年级了,说话意思应该更充分一些。于是,我问:“什么时候,你这样做的?”
学生继而改进:“来到教室,我先放下书包,然后拿出书、文具盒,最后出去玩。”这就好多了。就这样,学生逐渐把意思说充分了。
二、思路较窄。大多数学生只是说在学校、回到家,内容极其相似,不能在更广泛的生活领域运用这样的词来表达。于是,我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能不能用上这些词说说怎样浇花?你还能用它说做哪些事?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
我想:课堂上,教师有时就是一把钥匙。
三年级语文课本同步授课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8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新词。
2、正确朗读课文,流利、有感情到朗读1、2自然段。
3、了解1、2自然段中所描写的景物与老渔翁垂钓的经过。
4、理解古诗内容。对古诗能熟读成诵。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充分朗读1、2自然段,感受江景的诗意,再来学习古诗,以读促讲,做到水到渠成。诗文对照,感受诗歌的精炼与绝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诗文对照,想象秋江独钓图的美景,体会纪晓岚的机智。
教学重点:学习1、2自然段,诗文对照,想象“秋江独钓图”的情景。
教学难点:读文品境,体会1、2自然段描写的意境:体会古诗语言凝练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生词、课文1、2自然段、古诗、音乐《春江花月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从题入手,解题质疑:
1、师板书“纪晓岚”:知道纪晓岚吗?
师介绍人物资料。(清四大才子,乾隆的宠臣,才华横溢……)。
2、师:有关他的故事民间流传了许多,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其中之一。
师补充课题:“吟诗”。
3、指生读题。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纪晓岚做诗,不是念诗、诵诗)。
4、读出题意。指读、齐读。
5、读了课题,还想知道什么?
6、师相机归纳板书: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7、小结:这就是一件事情的六要素。了解清楚了六要素,可以帮我们很好的了解课文内容。翻书,让我们从书本中去寻求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答疑解惑:
1、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
生读书。
2、读词。(课件1)。
纪晓岚光芒乾隆皇帝江畔。
老渔翁垂钓重复一遍。
悠然一篙一橹嵌入沉静。
(注意读音:畔、翁、沉、嵌,反复读)。
3、开火车读课文段落。
师评:声音洪亮、字音准确、句子通顺……。
4、解疑:这六要素你解决了哪几个?生说,互相补充。
5、师教方法:把他们连起来说就是主要内容。指生说。
6、师教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弄清事情的六要素,把它们连起来说一说,就是事情的主要内容。
三、以读促讲,感受诗意:
(一)第一自然段:
1、乾隆皇帝看到了怎样的情景觉得有诗意呢?(师板:诗意)。
2、练读第一自然段,看看秋日的江畔有哪些景物?想象这些景物构成的画面。哪些景物给你印象深刻?把喜欢的句子多读一读。
3、生说江畔的景物。
(师板:落日、波浪、芦花、水鸭、钟声)。
4、把你喜欢的句子会说的说一说,想读的读一读。
5、指生读。
师引导:
问:“红红的落日,洒下金色的光芒。”为什么重读“红红”、“金色”?
评:抓重点词语想象画面,再把感受读出来。真是好方法。
6、师小结:亮丽的色彩,活泼的动态,在古庙的钟声里构成了一幅江畔落日图。难怪乾隆皇帝会觉得有诗意。指读,齐读。(课件2:第一自然段)。
(二)第2自然段。
1、一位老渔翁正独览这一江美景,静静地垂钓呢!(师板:老渔翁垂钓)。
把描写老渔翁的句子勾画下来,再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2、生练读,指读。看谁脑海中想象的画面更生动更丰富。
3、指两生分读老渔翁钓到鱼前的部分和钓到鱼时的部分。
要求:要读出老渔翁的变化。(课件3:第二自然段)。
听出了什么变化?(老渔翁动作的变化,老渔翁心情的变化)。
4、师评:通过轻重、快慢、高低的不同,把老渔翁由静到动,由平静到愉悦的变化读了出来。
5、指生富于变化的读一读。男女生分读。
6、可这江景中的主人翁不是老渔翁吗?为什么最后要写水鸟呢?
7、小结:老渔翁置身于夕阳的金色光芒之中,心情愉快地钓鱼,这情景真是富有诗意呀!让我们一起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感受这优美的意境吧!配乐朗读1、2自然段。
四、诗文对照,体会精妙:
1、过渡:看了这样的情景,难怪乾隆皇帝想听纪晓岚吟诗,也难怪纪晓岚会吟出这么美妙的诗句。(课件4:古诗《秋江独钓》)。
2、指生读古诗。
3、这首诗有什么特点?(七言绝句,嵌入十个一)。
4、你能把它读准确吗?指读,要求:能读出诗意来吗?能读出老渔翁的变化来吗?
5、将景色与诗句联系起来想一想,1、2自然段哪些景象正是诗中所写的呀?与同座交流。
6、生交流。
7、反馈:文中哪些景象被聪明的纪晓岚写入诗中的呢?生说。(分别读句子,或是说出第二自然段都可以。)。
8、“一人独占一江秋”理解。
“一人”指谁?(老渔翁)。
“占”呢?(占领、占据……)再点拨:联系1、2自然段,他独览一江美景心情愉快地钓鱼,这可真是一种——“享受”啊!
9、理解第四行诗。对应了哪部分内容?(1、2两个自然段)。
10、小结:纪晓岚仅仅用了28个字,可谓字字精妙,字字都是他渊博学识的沉淀与迸发。让我们在音乐声中,用优美的朗读把诗中的意境表现出来吧!
11、配乐齐读。(课件5:音乐《春江花月夜》)。
五、小结所学,铺垫下文:
纪晓岚不愧为一代文学泰斗,真是才华横溢,机智过人啊!乾隆皇帝对他和他的诗作出了怎样的评价呢?下节课接着学习。
六、自设练习,巩固拓展:
又到了“我的练习我设计”的时间:
你打算针对这首古诗和1、2两个自然段设计哪些精彩的作业呢?
三年级语文课本同步授课教案 篇7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二、过程与方法:
1.自读,自由选择读的方式。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2.布置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引导读课后资料袋,了解常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启发生活中的细心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养成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2.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在玩中获得的乐趣或收获资料。
2.了解显微镜的知识,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
3.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结构。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质疑导入。
1.同学们,你们爱玩吗?都玩什么?玩耍可使我们得到许多快乐;玩耍常常被有些大人认为是浪费时间,不物正业的事,然而在科学史上有很多伟大的发现都是在玩耍中发现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玩出了名堂》。
2.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师边听边板书、归类。
二、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学们都很会思考,相信通过深入的学习课文,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决。接下来要先请同学们自学课文,小黑板出示自学要求。
2.刚才大家自学得很认真,这些词语,你们会读吗?(出示课件:要认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词语读得真不错,这篇课文当中还藏着几个多音字呢,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把这些多音字找出来,(出示课件:看、磨、待、调)。
4.这两个多音字都在课文里,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读的时候要注意把这几个多音字读准。
三、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由读文,注意正确、通顺。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2.我想知道文中所说的放大镜和显微镜是什么?
3.放大镜和显微镜的作用就是将物体放大,放大镜能将物体放大,显微镜能将物体放得更大。
4.接下来让我们再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看看这一次是否能把课文读得流利。
5.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6.那么老师就请五位同学来轮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
7.他们读得怎么样?
8.老师发现第三自然段有一个句子特别难读。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老师先给大家读一读,请大家认真听。(出示课件:第三段的最后的一句话)。
9.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去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吗?
10.刚刚开始,有些同学对课题提出一些问题,我们共同来解决,逐个提出并自由举手发言。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说什么?(列文胡克通过玩放大镜发明了显微镜,并且发现了微生物。)。
11.交流各自收集到的资料。
12.你读课文非常仔细,同学们,列文胡克是怎么玩出名堂的?为什么说他玩出的名堂是大名堂呢?让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去研究吧。
四、写字指导。
1.我们首先要解决写字的问题,小黑板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堂、镜、闲”等字。
2.交流如何识记这些字。
3.非常好,强调“腿、镜、待、调、访、闲”等字结构。让我们把这些生字再来读一读,注意要把生字的音读正确。
4.同学们,你们觉得要写好这些生字应特别注意些什么?接下来我们来写字吧。(先把每个生字在田字格里写两遍,再把词语表中的词语抄写一遍。)。
五、课堂小结,引伸。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列文胡克是怎么玩出名堂的吗,为什么说他玩出的名堂是大名堂呢?让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去学习课文吧。
六、作业:生字组词;抄写多音字。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
2.引导从具体的语句中体会列文虎克认真观察、勇于创新的精神。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2.听写本课词语。
二、品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齐读。
2.议论一下,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3.学习2~4自然段。边读边找出具体描写列文胡克是怎么玩的句子,把它画下来。
4.谁来说说列文胡克开始是怎么玩的?
5.原来一开始列文胡克是把厚玻璃磨成放大镜,这个内容是由课文的哪一段来写的呀?(出示课件:第三自然段。)。
6.那么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列文胡克是怎么做放大镜的?
7.那后来他又是怎么玩的呢?(出示课件:后来,他突然想到,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他一试,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
8.这句话中的“突然想到”,说明了些什么呢?(说明列文胡克虽然在玩,但他同时也是在思考的。)。
9.看来列文胡克是一边玩一边还在思考,这就是我们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话吧。
10.列文胡克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出示课件:列文胡克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呢?)(出示课件:他越玩越带劲,就把一片放大镜固定,另一片放大镜可以随意调节,这样,就做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通过显微镜,他看见水里有许多小生命在挤来挤去;他看见了牙齿里从未看见过的小东西;他还看到了一个小人国,一个平时我们看不见的世界)。
11.列文胡克有了新的发现以后,他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他一定特别激动,因为他有了新的发现。)。
12.那么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激动的、新奇的心情再来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吧。
13.大家读得可真有感情呀!的确读出了列文胡克当时激动的心情。
14.大家看看文中为啥要加这么多的引号?(出示课件:为什么这里的“小人国”,“居民”都打了引号呢?谁能帮帮老师?)(出示课件:小人国是指列文胡克在显微镜里看到的另一个世界,而小人国中的居民就是指微生物。并不是指我们现在的人类,所以要加上引号。)。
15.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其实已经告诉我们了,小人国里的居民其实就是指微生物。现在我们一起来看资料袋(出示课件:资料袋)。
16.同学们,课文中写道:列文胡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出示课件:为什么说列文胡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呢?)请同学们读读三到五自然段,再好好想一想吧。
17.读到这,你有什么体会?
(出示课件:列文胡克通过玩放大镜,发明了显微镜,而且通过显微镜,他最早发现了微生物,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所以说他玩出了大名堂。)。
18.又想对列文胡克说些什么呢?
19.看得出来,同学们都很佩服列文胡克。列文胡克受到了英国皇家学会的尊重,连英国女王和俄国沙皇也去拜访他,欣赏他的玩具,就让我们带着对列文胡克的敬佩之情来读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吧!
三、拓展。
1.现在,你们对玩又有新的看法了吗?
2.在中外历史上,有许多科学家正是因为具备了这些可贵的品质,最终也取得了大名堂。你知道还有谁吗?(出示课件:爱迪生发明电灯、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等。)。
四、课堂总结。
看一看,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但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是在玩耍中产生的。我们要玩,在玩中也要去思考,去观察,这样你可能就会有新的发现。
五、作业:那么在课后,就请同学们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吧。
【板书设计】。
15.玩出了名堂。
看想收获。
玩镜片——做放大镜——玩放大镜——做显微镜——发现微生物。
(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教学反思】。
对于三年级的小孩子们,这是1篇较结近他们生活实际的课文。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做成放大镜玩,接着又做成简单的显微镜,进而发现了微生物世界。全文紧扣题贯穿一个“玩”字,启发孩子们学习列文虎克的这种在平时的玩耍、游戏中细心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
我在实际教学中,先让孩子们了解有关显微镜的知识,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然后以课题入手让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走进教学。
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注意培养孩子们独立识字的能力,用自主识字的方式进行,重点提醒多音字、形近字、同音字等。
放手让孩子们自由选择读的方式,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学文时我主要让学生在理解中注意一下几点:
教学中,我注意引导课文以“玩”为线索,每段都是写“玩”,并且提醒孩子们与“名堂”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以“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作为贯穿全文的一个问题。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阅读。
另外在教学中,我注意了重点研读课文的重点:三、四自然段,从三个方面写列文虎克是怎样玩出了名堂的:边看门,边磨镜片,玩出放大镜,发明显微镜,发现微生物。
教学中,我知道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受到启发,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本课的重中之重。我引导孩子们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开拓思路,及时延伸、交流,进而趁热打铁让孩子们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鼓励自由选择写的形式,写出自己的乐趣和收获。
课堂教学中,我力求结合这段时间里在“国标学习”中的所学所得,时时用“大语文”观,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我的语文教学,以提高孩子们的整体语文素养为目的去对待我的语文教学,对待我的学生们。
总之我们要努力地成为学生欢迎的老师,就一定要有一定的专业修养,也要有一定的积极心态。专业素养的提高,需要我们认真地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让知识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让理论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此文来自)实践,也才可以使学生获取更多有趣、有效、有用的知识,从而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也力求能学以致用,让“国标学习”进驻我的语文教学,扎根我的语文教学。
三年级语文课本同步授课教案 篇8
(第一课时)。
一.三维目标:
1、训练学生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4、品味文章细节。
二.知识积累。
1、字音积累。
钝()响寒暄()朱拓()间()或悚()然踌蹰()()不更()事谬()种淡()然俨()然雪褥()瑟()瑟有声尘芥()堆形骸()脸颊()沸反盈()天贺家墺()荸荠()()絮絮()呜咽()驯()熟桌帏()讪讪()咀嚼()()赏鉴渣滓()()瞥()拗()不过蹙()缩门槛()窈()陷惴惴()歆享()()牲醴()()蹒跚()()。
2、字形积累。
寒暄(喧哗)烟霭(和蔼)走投无路(回头)形骸(惊骇弹劾)。
惴惴(揣摩湍急)。
3、字义识记。
俨然:讪讪:。
怔怔:怨府:。
沸反盈天:。
三、文学常识:
1、《祝福》选自《》,作者是,他的另两部小说集是《》和《》,散文集是《》,散文诗集是《》,还有杂文集17本。
2、“四书”指《》、《》、《》、《》,“五经”指《》、《》、《》、《》、《》五部经典著作。
四、文本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1.这篇小说所写的人物有几个,请大致给他们分类。
2.小说采用什么记叙顺序。
3.小说中哪一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显示由倒叙转为顺叙的?
4.作者在结构上采取倒叙的手法有什么作用?
5.本文以祥林嫂的悲剧一生为主线安排的,请列出小说情节结构。
情节内容顺序。
6.本文什么地方给你感受最深?说一点理由。
四、合作探究:
1.小说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描写主人公的,文中有几处突出的肖象描写,写出她什么性格特点,请找出并分析。
3、祥林嫂悲惨的一生就是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辛酸生活的缩影,请速读课文,从课文中整理出祥林嫂的生平事迹,为祥林嫂写篇小传。
祥林嫂小传。
五.布置作业:
1、以“___________的她(他)”为题,填上恰当的词语,写一段描写人物肖像的文字,要抓住人物某一典型特征,通过其前后的变化,反映主题。字数200字左右。
(第二课时)。
一.研习文本。
1.细读并画出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思考它有哪些作用?试分条论述。
2.研究祥林嫂几次不幸遭遇发生的时间:以“春天”为突破口,以“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为话题分析课文:
(1)春天是什么?
(2)为什么说祥林嫂没有“春天”?
(3)谁剥夺了祥林嫂的春天?
二.合作讨论:
1.鲁四老爷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柳妈是一个怎样的人,她是不是杀死祥林嫂的凶手之一?
3.“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我”在作品中有什么作用?
4.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而不以祥林嫂为题?
三.语言品鉴。
1、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的头发,即今已经[]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不堪,黄中[],而且[]了先前悲哀的[],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是一个乞丐了。
3、头上扎着[]头绳,[]裙,[]夹袄,[]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但两颊却还是[]的。卫老婆子叫她祥林嫂,说是自己母家的邻舍,死了当家人,所以出来做工了。
4、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她[]满足,[]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了。
四、相关链接。
封建思想的几个主要组成部分。
(1)秩序。
封建思想的核心是维护封建秩序,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父为妻纲”,不能破坏封建。
社会的尊卑秩序,在鲁四老爷这样的理学拥护者看来,像康有为那样的改良,都是洪水猛兽,更不要说是变革了。祥林嫂的再嫁,破坏了封建夫权秩序,鲁四老爷自然是无比仇恨,斥为“谬种”。
(2)妇女的“三从”
封建秩序对妇女的压迫尤为深重,妇女没有人身权利,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违背这一秩序的妇女,都被视为“罪人”。
五、作业。
1、课文中作者没有写出鲁四老爷的肖像,请你通过想象,选择一个场景,刻画鲁四老爷的肖像,特别是眼睛。字数为200字左右。
三年级语文课本同步授课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精卫填海》这个故事。
3.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过程与方法】。
1.范读教学法:短文生动活波,想象丰富,意蕴深刻,宜于诵读体味。
2.设疑引导法:通过设疑引导,鼓励学生多角度探究短文的寓意。
诵读法:短文生动活波,想象丰富,意蕴深刻,宜于诵读体味。
讨论法:针对教师提问展开讨论。
讲述法:通过讲故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这则神话赞美了精卫鸟坚韧不拔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按照文言文的节奏正确朗读,并读出韵味。
难点:用自己的话说说《精卫填海》这个神话故事。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阅读精卫与《山海经》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走近《山海经》。
1.同学们,你都读了哪些神话故事?生说。
你们知道的神话故事真多呀!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一个个精彩而有趣的故事出自哪部书吗?(课件出示:《山海经》)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就直接告诉他们。
2.简介《山海经》。
《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民族等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
3.联系自己读的神话故事,说说神话的特点。
大家回忆一下自己读过的神话故事,你觉得它与我们身边发生的故事有什么不同?生说,教师引导。(出示课件:让我告诉你)。
小结: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山海经》,读一读几千年前的神话故事,感受故事语言的韵味。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读准确。
(1)打开课本,借助文中注音自由读一读这段话,把句子读通顺,感觉难读的地方就反复多读几遍。生自由朗读,老师巡视的时候,一定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解决生僻字的读音。
(2)同学们,读完了吗?这些文字都是几千年前的语言,那时的语言显然不同于现在,谁来说说你在读这段文字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生硬,难读,生字多)。
(3)我们都感到了它的生硬、艰涩,难读,这么难读的古文,谁来试一试?
指名读,引导大家注意倾听并纠正读音。
2.教读难读的句子。
同学们,老师发现读这些句子时我们应该适当停顿,读出节奏。下面,老师读一遍,大家感受一下。
师配乐范读,生注意倾听。教师领读两遍。
3.借助停顿,读出节奏感。
同学们,现在,你可以学着老师的样子读一读,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和节奏,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出古文的韵味。
学生自由练习,评价鼓励。
4.借助注释,了解故事内容。
对照文中的注释,粗知这段话的大意,再去读的时候,就会能读出古文的意思了。同学们借助注释,默读思考:本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炎帝的小女儿,在东海游玩时被淹死了,化为精卫鸟,立志要将大海填平)。
三、研读课文,理解感悟。
1.了解故事的内容,复述故事。
(1)再读课文,借助注释或字典,在小组里逐句说说这则故事的意思,可以适当的加上一些词语使句子更通顺。
(2)分句出示课文,交流句子的意思。
(3)同桌轮流逐句讲译文与古文。指名互讲。
(4)朗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
2.感受精卫坚韧不拔的精神。
(1)出示句子: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2)指名读,齐读。(板书:溺而不返堙于东海)。
出示:大海奔腾着,咆哮着,嘲笑她:____________________。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____________________。
(4)教师小结:不管春夏秋冬,酷夏严寒,刮风下雨,精卫鸟每天都衔西山的小树枝、小石块,丢到大海里。一只小鸟想用这种办法填平大海。真是谈何容易!不过它有这样的决心和毅力,却是难能可贵的。它坚韧不拔的精神让人敬佩。(板书:坚韧不拔)。
(5)感情朗读句子。
3.齐读全文。
四、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精卫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人可敬可叹。中国的神话故事富有浓浓的人情味,表达了古代人民的理想和愿望,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2.中国神话传说浩如烟海,除了《精卫填海》,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交流自己读过的神话故事。
3.除了中国古代神话,还有许多国家和地区也有神话故事,如希腊神话,北欧神话等,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阅读有关的书籍。
三年级语文课本同步授课教案 篇10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谈话,揭示课题。
1、同学们,把你的手伸到你的`口袋里,告诉大家你的口袋里装了什么?
2、出示课题。
3、学生质疑,板书同学们的问题。
二、学生自读,整体感知。
1、生自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
2、找一找刚才提的问题的答案。
3、汇报。
三、自学生字词。
1、提示学习任务。
2、采取小组合作加自学的方法自学本课生字。
3、出示本课生字词,检查同学们的自学情况。
四、读课文。
1、提示学习任务。
2、采取不同的方法读课文,师指导同学们的朗读情况。
五、小结。
小结同学们本节课的表现。
三年级语文课本同步授课教案 篇11
文本细读:这是1篇略读课文,主要向人们介绍了坐落在奥登赛的安徒生公园的情况。向人们介绍了童话之外的相关知识。内容的安排,意在引导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安徒生的童话作品之后,借助网络、书籍等查找、搜集资料,进一步全面了解安徒生,认识安徒生。教材的文本只是提供的一方面或几方面的点,教学时应大量的补充。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阅读,搜集整理材料使学生进一步的了解安徒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查找资料使学生深入了解安徒生这个人。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学生准备:查找的资料,自学生字遇到不懂的记下来。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打开书142页。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白桦”、“毛茸茸”、“铜雕”等词语可以利用图片进行理解。
如:“疏疏落落”、“幻想”、“描绘”、“请悠”、等词语可以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对于其他词语可以师生共同解决。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印象或看法。
3、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
a:你认为欧登塞美吗?从文中的语句中找出来?
(引导学生用美的感情读出来)。
b:小公园里有那些事物与安徒生有联系?从文中的语句去找,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小组交流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
c:读完文本的最后一段谈谈你的感想?学生交流。
4、整体回顾全文,美读中品位始终所蕴涵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资料整理。
板块一:安徒生的剪纸:出示《丰富人生》的剪纸画面。引导学生根据每幅剪纸画面,进行童话想象或命题,让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进行补充,并进行讨论研究。
板块二:学生根据资料,总结、展示安徒生的长篇小说、诗歌。
板块三:学生根据资料,总结、展示安徒生的长篇游记。
最后谈谈写一写《我心中的安徒生》《我最崇敬的人》。
回家以后给父母讲一讲安徒生的故事。
三年级语文课本同步授课教案 篇12
1、会认本课“剃、执”等10个字,会写“表?胆”等12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和感受。
1、学生反复诵读,通过品读,抓住重点词句,用多种方法来理解句子,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分析总结“我”和老剃头师傅剃头的不同之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我”给小沙剃头的内心感受。
1、抓住重点词句,用多种方法来理解句子,体验情感。
2、分析总结“剃头大师”指的是谁。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剃、执”等10个字,会写“表、胆”等12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认识“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和感受。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出示理发图片。
2、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理发吗?今天,我们来见识一位“剃头大师”,看看他是怎么给别人理发的。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剃头大师)。
3、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答案:
(1)为什么以“剃头大师”为题目?
(2)“剃头大师”剃出的头很好看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标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听范读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3、试着读课文。
(课件出示)展示阅读要求和提示:
(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借助汉语拼音品读,并反复多读几遍,课文中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到正确朗读课文。
学生按照要求朗读课文。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在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课件出示)。
剃头执木尺否则骂人仇人习惯受刑厘米摸耳朵。
指名读这些词语,注意读准:翘舌音“受、仇、执”,前鼻音“惯”。
5、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表胆鬼理夺骂仇差付倍虽件。
自由读,指名读,师生纠正读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虽”,翘舌音“差、仇”,前鼻音“胆、件”。
(2)学生写生字。
a、识记生字。
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
(1)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胆理骂仇倍。
(2)熟字比较。如:麦一表兔一鬼奇一夺着一差。
(3)组词扩展:虽然一件文件付钱付出。
b、链接前置性学习,反馈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小组内评价书写。
c、小组长汇报本组内写的错别字或不规范的字。
d、依据小组长的汇报,重点对以下几个字进行范写指导。
“表”——上面的竖压住竖中线,下面别漏掉一撇。
“鬼”——第六笔的撇从口中而出,第七笔是竖折弯勾,第八笔是撇折。
“虽”的第八笔是提。
e、学生针对易错的生字再次练写。
f、展示学生作品。
6、同桌互相听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的认识。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轻声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用生字卡片检查)(课件出示)。
噩梦:做内容恐怖的梦,并引起焦虑恐惧为主要表现的睡眠障碍。
监督:察看并加以管理。
发誓:庄严地说出表示决心的话。
冤家:一般指仇人,或者死对头的意思。
耿耿于怀:有心事的.样子。不能忘怀,牵萦于心。
时髦:新颖符合时势潮流。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并思考每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课件出示)。
第一部分(1自然段)表弟小沙胆小,什么都怕,尤其是怕剃头。
第二部分(2~6自然段)老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的情况。
第三部分(7~18自然段)“我”给小沙剃头的经过。
(板书:小沙怕剃头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过程“我”给小沙剃头的经过)。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10个会认的字,会写了12个字,了解了“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生反复诵读,通过品读,抓住重点词句,用多种方法来理解句子,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分析总结“我”和老剃头师傅剃头的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课件出示)。
剃头执木尺否则骂人仇人习惯受刑厘米。
摸耳朵表弟胆小鬼理发眼神差付钱双倍虽然一件。
2、谈话导入: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给小沙剃头的事情,现在,我们继续探究“我”是怎么当“剃头大师”的。
二、朗读课文,重点感悟。
1、自由读文,看看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从文中找出来,和同学交流。
(1)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的过程:(课件出示)。
“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这还不算,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跟受刑一样。”
老师傅剃头,小沙的感受是?(跟受刑一样。)为什么会这样?
预设:因为老师傅的老掉牙的推剪,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
预设: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板书:害人精:小沙吃尽苦头受刑一样)。
(2)“我”是怎样给小沙剃头的?(课件出示)。
“我先把姑父的大睡衣给他围上,再摆出剃头师傅的架势,嚓嚓两剪刀,就剪下一堆头发。”
“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真比那剃头老师傅还熟练。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我这样随意乱剪,头发长长短短,这儿翘起,那儿短的只剩下一厘米。”
“我剪掉几根翘起的长发,又把头发修了修,可惜,越修越糟,一些头发越剪越短,甚至露出了头皮。一眼望去,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
2、“我”和剃头师傅谁剃得好?
预设:当然剃头师傅剃得好,因为“姑父还要付双倍的钱”。
预设:而我剃完头发之后,小沙“一照镜子,大叫一声,像见了鬼一样。”
(板书:剃头大师:熟练随意乱剪见了鬼)。
3、“剃头大师”和“害人精”分别指谁?为什么这样称呼他们?
预设:在小沙的嘴里,“害人精”是剃头的师傅,因为小沙害怕理发,他们给他理发,弄疼他,让他很不舒服。
预设:“剃头大师”是我对自己的称呼,以为自己能理发,特像“剃头大师”的架势。
4、其实谁才是真正的“剃头大师”,谁才是个“害人精”?
(老剃头师傅是“剃头大师”,“我”不会乱剪才是“害人精”。)。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自由读文,读出感情。
2、题目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为题目?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预设:这里有些自嘲的成分,嘲笑自己不懂装懂,硬冒充“剃头大师”,结果把小沙的头发剪得不成样子。
预设:通过这件事,是在回忆童年的趣事,表达对童年的怀念。
三年级语文课本同步授课教案 篇13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聋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课文。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联系。
三学习准备:学生可搜集一些名画,如郑板桥的竹,齐白石的虾等,体会画家技法的娴熟。
四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炼研读专题。
1(板题:鱼游到了纸上)大胆推测“游”字的含义。使学生体会到是对作者的赞叹,赞叹其画技高超,把鱼画得栩栩如生。
2那么让鱼游到纸上的画家又是谁呢?这句话又是谁说的呢?请带着问题自由读书,并尽量读正确、读流利。
二自主读书。
1学生自主读书、识字和写字。可点拨学生充分自读自识,在读中批注,并做到读而有疑,然后再找伙伴交流互助。
2检查认读情况,指导写字。注意笔画较多的字:港澈壶缸徽聋。
3尝试朗读。面向全体,自由选择段落朗读。发现问题,并进行评价和助读。特别注意生字生词和长句子的朗读。
4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看鱼、画鱼)。
5说说对“鱼游到了纸上”的初步理解。
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习。
1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2上节课我们有什么问题没解决?
指名(师板书)。
二读书讨论,解决疑问。
1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并勾画。
2四人小组交流。
三重点研读。
1读5------7自然段,说说“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聋哑青年画技高超,画出的鱼活灵活现,如同真的金鱼游到了纸上一般,这是对他的称赞)。
2反复朗读,说说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的。
(1)用小女孩的话直接赞叹。
(2)细致的动作描写也是在赞叹他。
(3)写围观人物的赞叹和议论。
3学习作者所用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1)观察方法:认真看,仔细听。
(2)描写方法:语言、动作描写和侧面烘托。
4出示插图:作者略写了围观人们的赞叹和议论,如果让你具体描写,来表现青年画技高超,你想怎么写?(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后,从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说一说)。
四研读“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1默读课文,体会“游到了心里”是什么意思。
2快速浏览,找到相关段落,说说聋哑青年是怎样使金鱼游到心里去的。(结合“爱鱼到忘我的境界”,出神地观察,,刻苦地练习,进而体会到聋哑青年的勤奋与执着)。
3再次研讨作者所用的观察方法和描写方法。
(1)长期仔细观察,并进行笔谈。
(2)举止和神态描写。
4有感情地朗读你认为描写精彩的段落。
五讨论“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三年级语文课本同步授课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夸父的执著、奉献精神。
3.会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神话故事的含义及夸父形象。
课前准备:
将学生的座位按学习小组排列成“马蹄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遥远的古代,有这么一个人,他为了让光明永远普照大地,于是他拿起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他能追上太阳吗?他给我们留下一个怎样神奇的故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夸父追日》。
二、自主读书,感知大意。
1.自主试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
2.自主练读: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并想一想喜欢的原因。
3.默读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合作读书,感情朗读,复述课文。
1.小组内轮读,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小组内评读喜欢的段落,交流读书感受。
3.小组内练习讲这个故事,可以自己讲,可以合作讲。
四、全班交流,评价补充。
1.随机抽查每组一至两名同学朗读喜欢的段落,交流喜欢的原因,其他同学评价补充。
2.各组推选代表或合作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五、课外拓展。
1.绘制一幅夸父变成大山、手杖变成桃林的图画。
2.继续收集神话传说故事。
三年级语文课本同步授课教案 篇15
1、认识“俱、纠”等5个生字。会写“俱、众”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检阅、议论”等21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儿童队员的团队精神,博莱克的勇敢参与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儿童队员的团队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14课,齐读课题。读了以后,你想到了什么?你们预习了课文,你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说一说每一个自然段的段意。
3、概括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4、齐读课文。
三、学习我会认的字。
1、勾出我会认的字,同桌自学。
2、同桌互相考一考。
3、指名读,齐读。
4、开火车检测。
四、学习我会写的字。
1、指名教读我会写的字。
2、齐读生字。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生字,同桌交流。
4、指名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5、四人小组讨论用生字组词。
6、说说哪些字最容易写错,需要提醒大家。
7、作业:练习写字。
三年级语文课本同步授课教案 篇16
1、认识本课的确良1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确良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火烧云、喂猪、笑盈盈、高寿、百合色、茄子紫、跪着、模糊、”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4、学习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事物,运用丰富想象描绘景物变化的方法。
教学准备:鼓励学生观察朝霞、晚霞或云彩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并根据云彩的形状给它们起个好听的名字。自读课文,每人画一副火烧云的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课前谈观察感受,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1、第一遍读,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1)通过多种形式检查学生是否能把生字的字音读准确。
(2)引导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并把自己的记字方法和同学们交流。
(3)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学生自己读生字,观察每个字的字形结构提出自己认为比较难写的生字。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难写的字做重点指导。练写生字。
2、第二遍读,要求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想办法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解决。
三、学习写“霞光”的部分(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对不明白的或认为写得特别美的地方多读几遍,然后和同学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或自己认为哪些句子写得特别美,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2、师生读议解疑,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或多媒体的展示明确霞光和火烧云的关系。
3、指导朗读。
4、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背诵第一自然段。
二、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学习课文第二至第六自然段。
1、自读课文,找出第二至第六自然段中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再读一读。
2、和小组同学交流这些句子美有哪里。
3、全班交流:自己认为哪些句子写得美为什么?小组同学或其他同学可以互相补充。
(2)抓住学生认为写得美的句子或段落指导朗读,让学生边想边读,把火烧云颜色多、变化快而又十分有趣的样子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学生拿出自己课前画的火烧云的画,仿照课文第三至第六自然段中画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先自己练习说,再找同学或朋友互相交流。
(4)拓展练习。学生结合自己课前观察到的云彩变化和颜色的变化,想象火烧云还会变成什么颜色和形状?然后根据“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样的顺序,展开丰富的想象,用其他的动物、植物或建筑物等来形容火烧云的形状。要求先和同桌或好朋友交流讨论,再在全班交流。
三、学习最后一自段。
重点体会火烧云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特点。
四、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1、练习背诵课文。老师可以适当指导一些背诵方法,但不要强求学生一定要用这样的方法,应鼓励学生采用更适合自己的背诵方法。
2、摘抄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读一读,也可以和同学交流。
3、互相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描写云霞的好词佳句。
三年级语文课本同步授课教案 篇17
2.有位小朋友她的宝贝可多了,你想不想看看是些什么?就让我们大家把课文打开,看看都有什么。
1.学生自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
2.教师抽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卡片。
礼物发芽懂得一套书。
精彩寄托果断滋润。
(2)理解词语。
渐渐指针精美。
期盼幼小博大。
1.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出长短句的停顿。教师重点指导第三节。
3.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小节。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小节?
4.组织学生讨论诗歌描述的画面、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我收到了哪些礼物?
我从一粒种子生根发芽,读懂了哪些自然?(种子在春天会生根发芽,生长时需要阳光,水。植物给大地带来了绿色,可以吸收有害气体,释放出氧气。)。
看到小鸡渐渐长大,我心里是怎么想的?(小鸡是那么可爱,只要对它们好,它们也会对你友好。它们和人一样,都是有感情的。生命是可贵的,动物长大是多么不容易呀,我们要保护动物。)。
看着手表的指针不停的跳动,我懂得了什么?(时间就这样不停歇,当你玩的时候,它就从你的身边悄悄溜走了。我们要珍惜时间。)。
为什么说世界是博大和精彩的?能把你知道的精彩的事讲给大家听吗?
为什么说小小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你收到过亲人什么礼物?
5.仿照课文前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上一篇:初中体育课教案整理精编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