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精编5篇
【导言】此例“《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精编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能量守恒定律说课稿1
第3节 能量守恒定律
说课稿
沈天留
本节课的设计,教材继续沿用了前几节的课程模式,先由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研究问题,然后用实验加以证实,让学生接受这个物理事实。接着再从理论上推导、证明,从而得出结论。这节课教材是从生活中骑自行车上坡的实例入手,引出动能和重力势能在此过程中是在相互转化的。接着通过实验来证实这个转化过程中的守恒结论。最后提出了自然界中最普遍、最基本的规律之一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一个特例,要使学生对定律的得出、含义、适用条件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是能够用该定律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各种不同形式的能相互转化和守恒的规律,贯穿在整个物理学中,是物理学的基本规律之一。能量守恒定律是学习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转化规律的起点,也是运动学和动力学知识的进一步综合和展开的重要基础。所以这一节知识是本章重要的一节。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物体系统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能够正确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尤其是分析、判断物体所具有的重力势能,是本节学习的难点之一。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认识到,物体重力势能大小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零势面)有关;而重力势能的变化量是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无关的。在讨论物体系统的机械能时,应先确定参考平面。教学重点1.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2.在具体的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3.理解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教学难点1.从能的转化和功能关系出发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2.能正确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教具准备自制投影片、cai课件、重物、电磁打点计时器以及纸带、复写纸片、低压电源及两根导线、铁架台和铁夹、刻度尺、小夹子。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3.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式;
4.理解能量守恒定律,能列举、分析生活中能量转化和守恒的例子。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解释现象、分析问题;
2.通过用纸带与打点计时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体验验证过程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能量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实验验证,体会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亲身实践,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实验演示]
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1:如下图,用细线、小球、带有标尺的铁架台等做实验。把一个小球用细线悬挂起来,把小球拉到一定高度的a点,然后放开,小球在摆动过程中,重力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我们看到,小球可以摆到跟a点等高的c点,如图甲。如果用尺子在某一点挡住细线,小球虽然不能摆到c点,但摆到另一侧时,也能达到跟a点相同的高度,如图乙。问题:这个小实验中,小球的受力情况如何?各个力的做功情况如何?这个小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活动:观察演示实验,思考问题,选出代表发表见解。小球在摆动过程中受重力和绳的拉力作用。拉力和速度方向总垂直,对小球不做功。
二、能源和能量耗散:
1、内容:
2、节约能源的重要意义: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2
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河北省的物理教师,很荣幸有机会参加这次大赛。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机械能守恒定律”。
我们河北省是从20xx年才开始实施新课程标准教学的,所选用的教材为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教材。教材分为必修和选修。必修两册,包含力与运动,万有引力,机械能守恒等高中物理最基础与核心的知识,供所有学生学习。选修分三个系列,各有侧重,一系列以物理核心内容:电磁学,热学,能量等为基础,侧重物理学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作用,突出物理学的人文特色,强调物理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二系列以电路电工,电磁与信息技术,力与机械,热与热机,光学仪器,原子与核技术为主修内容,突出技术应用角度上对物理学的展示,侧重应用性,实践性特点。三系列比较全面系统的呈现了物理学的基础内容,使学生学习理论物理力、热、电磁、光与原子物理的理论知识,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
我这次说课的内容来自必修二的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我认为,课程标准、三维目标、教材与教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就像是一棵树。课标是这棵树生长的土壤,三维目标是树的主干,教材是枝干,教法是树叶,只有各方面都和谐发展,才能使这棵教育之树茁壮成长,开花结果。下面,我就逐一进行阐述。
一、三维目标
新科标带来的第一个变化就是三维目标的提出。本套教材的主编张维善先生说过,物理学本身就是科学知识、科学过程和科学文化的统一,三维目标的制定,是物理学本质特征在物理教育中的反映。所以,作为教育执行者的教师,首先要理解三维目标的理念。就高中物理而言,老式的教育模式只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忽略对学生其他方面的要求,这样的教育模式,使得学生失去了对科学的兴趣,没有了创造的热情与能力,变成只会做题考试的机械人。新课标三维目标的提出,从根本上改变了这样的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的教学目标,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学什么,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意识()到为什么学,怎么去学。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了解科学发展的过程,体会科学带来的乐趣,激发学习科学的热情。这才是教育的根本。机械能这一章也是围绕着三维目标的实现而展开教学的。
二、教材与教法
高中物理必修二模块是共同必修模块。在本模块中,学生将通过机械能、曲线运动的规律和万有引力等内容的学习,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体会高中物理课的特点和学习方法,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为后续模块的选择做准备。
能量这一部分知识,不仅是本册书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物理的重点知识。
大家请看,高中物理学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五大部分,在对这些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每一部分都有能量的知识出现,由此可见,能量及其守恒定律,是一个贯穿整个高中物理的重要概念,不仅如此,能量守恒定律也是自然界最基本的定律之一,它的提出,使各种不同的物理学内容和谐统一,正如在本章章首所引用的德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劳厄所言:物理学的任务是发现普遍的自然规律。因为这样的规律的最简单的形式之一表现为某种物理量的不变性,所以对守恒量的追求不仅是合理的,而且也是极为重要的研究方向。这一段话,足见能量守恒定律在科学中的重要地位。本章知识的学习,不仅在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知与掌握,更重要的是,它为学生推开了物理学的一扇大门,用守恒的思想去思考问题,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还会遇到如电荷量守恒,动量守恒等等知识,有了这一章的铺垫,学生在学习上述相关知识的时候,就可以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来分析问题,思考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进入这一章,课程标准对本章的内容标准做了如图所示的要求,分析后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一章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诸如恒力做功的计算,动能与重力势能,动能定理及机械能守恒定律,还要使学生通过实验与探究深入理解这些知识,并能用这些知识分析生活中遇到的实际情况,而且,还要通过本章的学习,是学生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意义,认识利用能源与节约能源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依据这些,教材对本章做了如下的安排。通过对新旧教材在这一章的章节设置,我们不难发现变化,新课标教材在这一章多了四节内容,其中不包括第九节,不仅又增加,同时也有删节,原教材中的《功和能》,《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被删减,这样的编写,目的何在呢?我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对这一章的内容,我们可以分两部分看,一部分是“功”另一部分是“能”。功的内容包括第二节《功》,和第三节《功率》在第二节中,学生将在初中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深入学习恒力做功的计算,了解功的正负,第三节学生会学习功率的计算,并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是描述做功快慢。“能”包含三节,分别是第四节《重力势能》,第七节《动能和动能定理》,第八节《机械能守恒定律》。在这三节中,学生将了解重力势能和动能的表达式,学习用动能定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如果只看这些内容,新教材和旧教材似乎没什么变化,其实不然。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为什么将原本旧教材中的第三节《功和能》删掉。在以前的教学中,讲完功和功率,出现的就是第三节,在这一节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只会强调一个点,即“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以往看来,这一节放在这里是理所当然的,有了这一节,就可以把前后两部分知识顺畅的联系起来,为学生理解后面的一些知识铺平了道路。但是,其实不然,我觉得旧教材这样的安排利大于弊:直接把功能关系告诉学生,使学生失去了对这一重要知识的探究机会,只是被动地接受。这一过程的缺失,使教师失去了一个很好的教育教学机会,不利于学生科学精神的发展和科学态度的形成。所以在新教材中,没有明确指出功能的关系,但是,却在之后的各节做了渗透:讲重力势能时讲到的重力做功,动能定理中的合力做功,机械能守恒定律中对条件“只有重力做功”。在这些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探究自己得到这一结论,这不仅使学生通过自己掌握到知识,更能为后面的学习,比如分子力做功对应分子势能变化;电场力做功对应电势能变化;安培力做功对应电能变化,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实现这一过程,本章安排了第五节《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第六节《功与速度变变化的关系》,第九节《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以实验的形式,使学生主动的学习,理解功能的关系,这正是新课标三维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体现。
第二,我们来看一下新增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这两节都是就教材中没有的,我校有些教师在拿到新教材时对这两节有很多的争论,尤其是第一节,放在这样的位置,安排这样的内容让一下教师不知所云。我觉得,这一首一尾两节内容还是很精彩的,首先,从物理学的发展来看,能量的概念,是与力的概念同一时期提出的,在第一节安排了《追寻守恒量》的内容,尤其是对伽利略实验的还原,将历史上对功能概念的认知顺序做了还原,强调了“守恒”这一重要理念,从一个更高的角度给学生提供了这一观点。而后续的章节,也是对这一内容的剥茧抽丝,使学生通过对能量守恒定律的特,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学习,逐渐认识能量守恒定律,并在最后用一节作为收尾,提升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教学建议
下面我说一下这一章的教学建议。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和教法是最核心的四个发面。只有把其中的关系处理好,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在旧的教育体制下,教学过程是单方向的,教师理解教材,决定教法,再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这样的教学过程,虽然有一定的效率,但却取得不了好的效果的。在新课标下,就必须打破这样的格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其主动的学习。
对于本章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建议。首先要注意物理和实际的联系。在教材中,也有这样的体现,各位可以看到这几张截图,都是学生生活中的例子。通过对这样一些例子的分析,不仅是学生更清晰的理解知识,也会拉近物理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觉得物理有用,有趣。第二,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本章在各节都可以看到一些小栏目,如“做一做”,“说一说”,“思考与讨论”,这些内容,教师可以完全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研习,合作探究来解决。第
三、重视实验的作用,物理学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验证学习的知识(如机械能守恒),更可以通过探究性实验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我们学校一直很重视学生实验,不仅会按教材安排相关的实验课,还会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创新性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评价建议
评价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在旧的教学体制下,评价观并不科学,大家可以看一下我总结的这张表,比较之下,性课程的评价理念更加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
五、课程资源的开发对于课程资源
首先要说的是教材,这是我们教学的根本,教师要吃透教材,用好教材,但是却不能依赖教材,简单的讲,我们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所以,在用好教材的同时,也要开发相应的课程资源。在这里,我说一下我们学校的资源开发,第一,要用好网络资源,获取最新最丰富的内容;第二,学校中的教师也是一个重要的资源,我们经常会请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展开学术论坛,提高学生的水平;第三,要用好实验室资源,开放实验室,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掌握知识,体会过程;第四,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这两张图,一副是我校的机器人制作活动,一副是我们都宣工车间实际了解机械的相关问题的活动;第五,在用好国家教材的同时,针对我们自身的发展,编写校本教材,比如在本章之后教材安排的课题研究:潮汐现象,我们宣化地处内陆,虽然老师们觉得这一个研究活动对学生认识自然,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包括对本章知识中的能源问题都有很大的帮助,但开展活动难度较大,所以我们就从校本教材中选择了一个类似的课题:“张家口风力资源与风力发电”提供给学生,效果非常好。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内容,由于我们学校刚刚进入新课标教学,说课标、说教材的活动也是初涉,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评委老师指正。谢谢大家,最后,祝各位老师生活幸福,工作顺利!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机械能守恒定律》,下面我从教材的特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的设计、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物理》第一册第七章第六节的内容,机械能守恒定律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守恒定律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这是我们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重要性。
课程教授对象:县城普通高中高中一年级学生,学生总体思维能力、基础知识较薄弱。为此,我设定了以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2)了解机械能守恒时能量是如何进行转化的
(3)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二)过程方法与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会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协调合作能力,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与任务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与自信心。
重点、难点分析 解决对策
1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 任务对比法、实例演示法
2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的推导 任务对比法、实例推导
二、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任务驱动”和“实例分析”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分小组进行教学,中间采用小游戏来攻克重点、难点。
教学媒体设计:
1.演示法——多媒体演示身边实例,如蹦极、坐滑梯、铅球运动等。
2.任务驱动——通过任务表格,明确知识方向,引导学生去探索。
三、说学法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并通过完成一系列的表格任务来完成学习任务。整个过程以任务表格为基础,采用以下的学习方法:
1.学生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攻克重点。
2.学生自主学习-检验所学成效,得出经验。
3.师生合作学习-师生共同分析实例,共同攻克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45分钟/课)
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及多媒本应用
(一)导入部分
1.根据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教学要创造最近发展区,因此首先进行
[知识回顾] 回顾本章第三节功能关系的内容。
2.[多媒体演示] 用课件演示一些生活中有关机械能守恒的实例。(如蹦极、平抛运动等)
3.[提出问题] 以上实例中能量的转化关系如何?
使前后知识形成连贯,不脱节。
演示,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从而引出新课。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4
概述:本节课时物理规律的教学,新教学大纲指出:要重视物理概念的和规律的教学,同时还要加`强能力的培养。因此这节课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规律,还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但也要注意防止把方法和能力当成新的知识向学生灌输。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从前后联系来看,这节课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对功能关系的进一步认识;在理论推导的过程中,有利于强化学生对动能订立的理解;从思维方式上分析,有利于学生建立守恒的观念,为今后学习动量守恒、电荷守恒等守恒定律打下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这样的安排,较好的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使学生明白,物理规律不仅可以直接由实验得到,也可以用已知规律从理论上导出。
2、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在具体问题中能判断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在归纳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使用条件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信心以及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点
通过严密的理论推导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理性认识,正确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以及定律是否成立的判定条件。
4、教学难点
学生抽象思维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功、能等物理量理解不够深刻,要从功能转化关系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有一定难度。
二、说教法
本节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师生一起探索得出物理规律及适用条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三、说方法
1、为适应高一学生的认识和思维发展水平,根据新课内容要求,创设“自由落体、平抛、沿斜面下滑”三个物理情境作为铺垫,由易到难,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完成认识上的飞跃。
2、通过设疑,启发学生思考
在归纳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使用条件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能加以评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物理学习的自信心。
四、教学程序
分为引入、新课、联系巩固、作业四个步骤。
以生活中常见情境为例,让学生分析动能、势能的相互转化,提出机械能如何变化的问题,顺势引入新课;
创设三个不同情境(同前),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在师生共同探讨下得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以三个情境为例,让学生自由讨论定律成立的条件,教师进行适当引导,最后共同得到适用条件。
然后通过适当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对新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理解。
五、研究性课题的提出
通过以下实例让学生课后去进行探讨
让A球拉到相同高度,分析A到达右侧所能到达的高度。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5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我说课的内容包括四部分: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设计与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第七章第九节。本节内容安排在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之后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理论上对机械能守恒定律有所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测量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对机械能守恒定律及条件有深刻的认识。
学情分析
知识层面:学生已经掌握了动能、重力势能等概念以及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定理、定律;知道功是能量转换的量度以及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能力层面: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打点计时器以及直尺等实验仪器。具备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
二、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会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
2、掌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
过程与方法:1、经历实验设计的过程体会所采用的科学方法;
2、通过分组实验,提高动手能力、协作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2、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具有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
3、体会守恒思想的重要意义。
重点:1.理解实验原理、实验方案以及设计思路
2.操作实验以及记录和处理数据
难点:1.实验设计的思路2.实验误差的分析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探究法、讨论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法
学法:互动交流、讨论归纳法、合作试验
四、教学设计与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包括引入、实验教学、总结、反馈与检测四部分
引入:十米跳台跳水是种技术性较强的运动,如果不计空气阻力,思考:机械能是否守恒?怎样验证?
实验教学: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
数据处理、误差分析
总结:本节主要学习了:
1.实验目的:用自由落体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
2.纸带的选取及重物速度的测量方法。
3.实验的误差来源及注意事项。
反馈与检测
为进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有下列器材可供选用:铁架台,打点计时器,复写纸,纸带,秒表,低压直流电源,导线,电键,天平。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有:_____;缺少的器材是_____。
板书设计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实验方法:比较mgh与mv2/2的大小关系
二、速度测量: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这一段的平均速度大小
三、注意事项:
1.实验结果受阻力的影响
2.重物的质量可以不必测量
3.多做几次实验,反复测量
上一篇:《黄山奇石》教案(精编5篇)
下一篇:快递阅读题答案(精编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