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教案文案实用优质8篇
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互动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掌握基础概念和技能,增强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团队合作与交流。以下是阿拉网友为您整理的初一数学教案文案实用优质8篇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初一数学教案文案【第一篇】
1.重点:
(1)了解多边形及其有关概念,理解正多边形及其有关概念.
(2)区别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
2.难点:
多边形定义的准确理解.
一、新课讲授
投影:图形见课本p84图7.3一l.
你能从投影里找出几个由一些线段围成的图形吗?
上面三图中让同学边看、边议.
在同学议论的基础上,老师给以总结,这些线段围成的图形有何特性?
(1)它们在同一平面内.
(2)它们是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几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
这些图形中有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那么什么叫做多边形呢?
提问:三角形的定义.
你能仿照三角形的定义给多边形定义吗?
1.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位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如果一个多边形由n条线段组成,那么这个多边形叫做n边形.(一个多边形由几条线段组成,就叫做几边形.)
2.多边形的边、顶点、内角和外角.
3.多边形的对角线
连接多边形的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让学生画出五边形的所有对角线.
4.凸多边形与凹多边形
看投影:图形见课本p85.7.3―6.
5.正多边形
由正方形的特征出发,得出正多边形的概念.
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二、课堂练习
课本p86练习1.2.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相关概念.
四、课后作业
课本p90第1题.
备用题:
一、判断题.
1.由四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四边形.()
2.由不在一直线上四条线段首尾次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四边形.()
3.由不在一直线上四条线段首尾顺次接组成的图形,且其中任何一条线段所在的直线、使整个图形都在这直线的同一侧,叫做四边形.()
4.在同一平面内,四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组成的图形叫四边形.()
二、填空题.
1.连接多边形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2.多边形的任何整个多边形都在这条直线的,这样的多边形叫凸多边形.
3.各个角,各条边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三、解答题.
1.画出图(1)中的六边形abcdef的所有对角线.
初一数学教案文案【第二篇】
初一年级的学生,从思想还是行为上都已经开始走向成熟且有所叛逆的阶段,抓好这个年龄的工作,就必须要有很好的耐心和很正确的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学期,我还将担任初一(5)班班主任,全班41人。我的班主任工作力求从小事入手,从细小处要成绩,从细微处教做人,我的初一班主任工作计划有以下几项:
一、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发挥班级干部的作用,用制度说话,为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而努力。
1、实行奖罚制度,加强纪律约束。
对迟到、上课纪律不好的学生,因其不能保证正常的上课秩序,实行义务打扫教室卫生,同时对月全勤,学期全勤同学予以奖励。
2、保证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由班长到值周班干到普通学生,及时反馈班级纪律情况,保证自习课的正常进行。
3、保证提供一个清洁整齐的生活环境。
由值周班干,带领本组值日生,责任到人进行每天的值日工作,对不负责的值日生,罚重新值日。
二、学习生活中,保持昂扬向上的心态。
1、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向。
人有智力高潮低潮时,情绪也同样,所以要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对出现消极悲观的思想学生及时做工作,始终保持乐观进取的心态,对班级整体出现思想波动现象,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做好心理调整工作。
2、确立目标。
了解学生的阶段学习情况,同时让学生确立下次的目标,通过实现目标,完成目标情况与未完成情况比较,找差距、找原因,以取得进步。
三、注重养成教育,尽力帮助解决学生实际困难。
1、做到生活有节奏,有规律。
督促学生做好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处理好闲暇时间,并且形成生活规律,跟上节奏,不要过快,也不要过慢,在一张一弛中调整状态,以最佳的身心投入学习生活。
2、加强家庭与学校的沟通,了解学生生活实际。
了解学生生活实际,学习环境好坏,有无生活困难,适时帮他们解除后顾之忧,全心投入学习生活当中。
初一数学教案文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公式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对简单公式的导出方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会解简单的方程及会利用简易方程解实际问题;
3、初步了解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知识讲解。
下面讲述这几点的主要内容:
1、公式。
用字母表示数的一类重要应用就是公式,在小学,我们已经学过许多公式。
如:(1)s=vt(路程公式),(速度公式),(时间公式)。
(2)梯形面积公式:
(3)圆的面积公式:
(4)s圆环=。
2、方程中的.有关概念。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
(3)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
3、解方程的依据。
(1)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适当的数。
(2)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适当的数。
例1、图示是一个扇环,外圆半径是r,内圆半径是r,扇环的圆心角为n,写出扇环的面积公式,并计算当r=8cm,r=4cm,n=60°时的扇环面积(取,结果取一位小数)。
分析:扇环面积可以看作是环形面积的一部分,因为环形的圆心角是360°,所以圆心角是n的扇环面积是环形面积的。
解:当r=8cmr=4cmn=60°时,
答:扇环的面积约是。
说明:(1)公式计算时单位要一致,计算过程中一般不写单位,最后结果才写出单位,并用括号将单位括起来。
(2)上面所用的求扇环面积的方法体现了数学上的转化思想。一般在计算比较复杂的图形的面积时,都有采用此法,即将复杂的图形转化为几个简单图形的面积的和或差。
例2、一根钢管它的截面是一个圆环,圆环的外圆半径是r=10cm,内圆半径r=8cm,钢管长l=100cm。
初一数学教案文案【第四篇】
掌握去分母解方程的方法,体会到转化的思想。对于求解较复杂的方程,注意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的'过程和自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的良好习惯。
1、重点:掌握去分母解方程的方法。
2、难点:求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去分母时,有时要添括号。
一、复习提问。
1.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
2.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二、新授。
例1:解方程(见课本)。
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骤?
一般要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等步骤,把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转化”成x=a的形式。解题时,要灵活运用这些步骤。
补充例:解方程(x+15)=-(x-7)。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0页,练习1、2。
四、小结。
1.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骤?
2.掌握移项要变号,去分母时,方程两边每一项都要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切勿漏乘不含有分母的项,另外分数线有两层意义,一方面它是除号,另一方面它又代表着括号,所以在去分母时,应该将分子用括号括上。
五、作业。
教科书第13页习题,2第2题。
初一数学教案文案【第五篇】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利用公式(x+a)(x+b)=x2+(a+b)x+ab熟练地计算.难点是理解并掌握公式.本节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乘法公式及后续知识的基础.
然后再次运用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得到:
3.在进行两个多项式相乘、直接写出结果时,注意不要“漏项”.检查的办法是:两个多项式相乘,在没有合并同类项之前,积的项数应是这两个多基同甘共苦的积.如积的项数应是,即六项:
当然,如有同类项则应合并,得出最简结果.
4.运用多项式乘法法则时,必须做到不重不漏,为此,相乘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例如,,可先用第一个多项式中的第一项“”分别与第二个多项式的每一项相乘,再用第一个多项式中的第二项“”分别与第二个多项式的每一项相乘,然后把所得的积相加,即.
5.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仍得多项式.在合并同类项之前,积的项数应该等于两个多项式的项数之积.
6.注意确定积中每一项的符号,多项式中每一项都包含它前面的符号,“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积的项数应是,即四项当然,如有同类项,则应合并同类项,得出最简结果.
(2)要不失时机地指出:多项式是单项式的和,每一项都包括前面的符号,在计算时一定要注意确定积中各项的符号.
(3)例2的第(1)小题是乘法的平方差公式,例2的第(2)小题是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实际上任何乘法公式都是直接用多项式乘法计算出来的.然后,我们把这种特殊形式的乘法连同它的结果作为公式.这里只是为后面学习乘法公式作准备,不必提它们是乘法公式,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当然,在讲解这个1题时,要讲清它们在合并同类项前的项数.
(4)例3是另一种形式的多项式的乘法,要讲清楚两个因式的特点,积与两个因式的关系.总之,要讲清楚这种特殊形式的两个多项式相乘的规律,使学生在计算这种类型的题目时,能够迅速地求得结果.如对于练习第1题中的等等,能够直接写出结果.
初一数学教案文案【第六篇】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掌握公式的结构特征及正确运用公式.难点是公式推导的理解及字母的广泛含义.平方差公式是进一步学习完全平方公式、进行相关代数运算与变形的重要知识基础.
1.平方差公式是由多项式乘法直接计算得出的:
与一般式多项式的乘法一样,积的项数是多项式项数的积,即四项.合并同类项后仅得两项.
2.这一公式的结构特征: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相乘,这两个二项式中有一项完全相同,另一项互为相反数;右边是乘式中两项的平方差,即相同项的平方与相反项的平方差.公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具体的数(正数和负数),也可以表示单项式或多项式等代数式.
只要符合公式的结构特征,就可运用这一公式.例如。
在运用公式的过程中,有时需要变形,例如,变形为,两个数就可以看清楚了.
3.关于平方差公式的特征,在学习时应注意:
(1)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相乘,并且这两上二项式中有一项完全相同,另一项互为相反数.
(2)右边是乘式中两项的平方差(相同项的平方减去相反项的平方).
(3)公式中的和可以是具体数,也可以是单项式或多项式.
(4)对于形如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相乘,就可以运用上述公式来计算.
1.可以将“两个二项式相乘,积可能有几项”的问题作为课题引入,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两个二项式相乘其积可能为四项、三项、两项中找出积为两项的特征,上升到一定的理论认识,加以实践检验,从而培养学生观察、概括的能力.
(a+b)(a-b)=a2+ab-ab-b2=a2-b2.
这样得出平方差公式,并且把这类乘法的实质讲清楚了.
(1+2x)(1-2x)=12-(2x)2=1-4x2。
(a+b)(a-b)=a2-b2.
这样,学生就能正确应用公式进行计算,不容易出差错.
另外,在计算中不一定用一种模式刻板地应用公式,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运算法则,经过变形后灵活应用公式,培养学生解题的灵活性.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平方差公式,并会用公式进行计算;。
2.注意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以及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平方差公式的应用.
难点:用公式的结构特征判断题目能否使用公式.
一、师生共同研究平方差公式。
我们已经学过了多项式的乘法,两个二项式相乘,在合并同类项前应该有几项?合并同类项以后,积可能会是三项吗?积可能是二项吗?请举出例子.
让学生动脑、动笔进行探讨,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当乘式是两个数之和以及这两个数之差相乘时,积是二项式.这是因为具备这样特点的两个二项式相乘,积的四项中,会出现互为相反数的两项,合并这两项的结果为零,于是就剩下两项了.而它们的积等于乘式中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继而指出,在多项式的乘法中,对于某些特殊形式的多项式相乘,我们把它写成公式,并加以熟记,以便遇到类似形式的多项式相乘时就可以直接运用公式进行计算.以后经常遇到(a+b)(a-b)这种乘法,所以把(a+b)(a-b)=a2-b2作为公式,叫做乘法的平方差公式.
初一数学教案文案【第七篇】
1.理解垂线、垂线段的概念,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2.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3.掌握垂线的性质,并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垂线的定义及性质。
2.教学难点:垂线的画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提问:
1、叙述邻补角及对顶角的定义。
2、对顶角有怎样的性质。
二.新课:
引言:
前面我们复习了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特殊角直角时,这两条直线有怎样特殊的位置关系呢?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这方面的实例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一)垂线的定义。
当两条直线相交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是互相垂直的,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如图,直线ab、cd互相垂直,记作,垂足为o。
请同学举出日常生活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实例。
注意:
1、如遇到线段与线段、线段与射线、射线与射线、线段或射线与直线垂直,特指它们所在的直线互相垂直。
2、掌握如下的推理过程:(如上图)。
反之,
(二)垂线的画法。
探究:
1、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2、经过直线l上一点a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3、经过直线l外一点b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画法:
让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沿直线左右移动三角板,使其另一条直角边经过已知点,沿此直角边画直线,则这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注意:如过一点画射线或线段的垂线,是指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垂足有时在延长线上。
(三)垂线的性质。
经过一点(已知直线上或直线外),能画出已知直线的一条垂线,并且只能画出一条垂线,即: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练习:教材第7页。
探究:
如图,连接直线l外一点p与直线l上各点o,
a,b,c,……,其中(我们称po为点p到直线。
l的垂线段)。比较线段po、pa、pb、pc……的长短,这些线段中,哪一条最短?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四)点到直线的距离。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如上图,po的长度叫做点p到直线l的距离。
初一数学教案文案【第八篇】
一、学习与导学目标:
情感态度:通过师生、生生合作学习,促进交流,激发兴趣。
二、学程与导程活动:
a、准备活动:
1、师生游戏“唱反调”:我们知道在小学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就是负数。现在我说一个正数,你们给它添上“-”号说出来,我如果说一个负数,你们反过来说出对应的正数。+3、+1、-1/2、-、,学生很快说出-3、-1、1/2、、-。
2、上述“唱反调”的两个数3与-3,1与-1,-1/2与1/2……,在数轴上对应的点的位置如何?可建议生择两组在数轴上表示以后作答(在原点两侧到原点的`距离相等,真可谓从原点背道而驰“唱反调”)。
提问:数轴上与原点距离是4的点有几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多少?
归纳:设a是一个正数,数轴上与原点距离是a的点有两个,分别在原点左右表示-a和a,我们说这两点关于原点对称。
b、学习概念:
1、像3和-3,1和-1,-1/2和1/2这样,只有负号不同的两个数给它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名称合适呢?生:互为相反数,师:很好,我们把上述只有负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oppositenumber)。也就是说3的相反数是-3,-3的相反数是3。可见: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不能单独存在。
一般地,a和-a互为相反数。“-a”可读成“a的相反数”。
2、在数轴上看,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和原点有什么关系?(关于原点对称)。
3、从上述意义上看,你看如何规定0的相反数更为合理?
商讨得:0的相反数仍是0,即0的相反数等于它本身。
c、应用举例:
1、两人一组,一人任说一个有理数,请同伴说出它的相反数。
2、如果a=-a,那么表示数a的点在数轴上的什么位置?a=?(a=0)。
3、在正数前面添上“-”号,就得到这个数的相反数,同样地,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新的数就表示原数的相反数,如:-(+5)=-5,-(-5)=5,-0=0。
4、化简下列各数p124练习,你愿意继续尝试化简下列各式吗?
+(-2/3),-(-2/3),-(+2/3),+(+2/3)。
你能试着总结规律吗?(括号内外同号结果为正,括号内外异号结果为负)。
5、若a=-5,则-a=;若-x=7,则x=。
三、笔记与板书提纲:
课题应用举例中的2。
活动引例应用举例中的4(学生练习)。
概念。
四、练习与拓展选题:
1、教科书p18/3;。
2、如图是正方形纸盒的侧面展示图,请你在正方形内分别填上6个不同的数,使折成正方体后相对的面上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写出满足条件的一种情形即可)。
上一篇: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艾滋病小斗士》教案(10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