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跳水》教案(精彩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课文《跳水》教案(精彩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跳水》教案【第一篇】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师:这一天风和日丽,大海上风平浪静,一艘轮船正在大海上航行。突然,轮船的甲板上传来焦灼的大声喊叫:“跳到水里,赶快跳到水里,不跳我就开枪了!”只见一个人举着一杆枪,瞄准桅杆上端的一个小孩。“跳到水里,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只听见“砰”的一声……同学们想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吗?
生齐:想!
师:俄国著名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所写的《跳水》一文将会告诉我们答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跳水》。
师板书课题,强调“跳”的笔顺。
生齐读课题。
师过渡语:这是个精彩的故事,大家一定迫不及待地想要去读一读,要将1篇文章读正确、读流利,先要掌握好生字词。
二、自主阅读,掌握生字词。
1、师:请大家独立默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重点掌握字词的音和形,对于意义暂不作要求,在分析课文时再重点来理解。
学生自学生字词。(师巡视时有学生问“唬”单独时读第三声,为什么课文中没标声调,引导小组内自主解决。)
2、师:接下来,请同桌之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互相检查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同桌之间互查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老师检查全班同学字词的掌握情况。
师:课文中大多数生字词很简单,老师充分相信大家有能力掌握好,接下来我们一起巩固一下较难的字词。
ppt出示:
①你能读准下列词语吗?
一艘船撕开龇牙咧嘴吓唬桅杆
``` ``` ``` ``` ```
指名读。
师:这五位同学读得很正确,请注意“艘”“撕”“龇”都是平舌音,“吓唬”是轻声音节,“桅杆”不要读成“危杆”。请大家每个词语齐读两遍。
学生齐读词语两遍。
②你能写好“艘”和“龇”吗?(先一起书空,学生的笔顺不正确,老师板书后再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写,其他同学练习各写三个。学生评价两位上黑板所写的,师强调“艘”中一竖要连着“又”,“龇”左右要写紧凑。)
③比一比,再口头组词。
艘()撕()瞄()桅()
搜()嘶()描()脆()
开火车组词,很正确,师小结:形旁可以帮助理解字义。
4、小结识记生字的好办法。
师:同学们对本课生字掌握得比较好,有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分享你记生字的好办法吗?
生:危险的木杆就是桅杆。
师相机桅杆图片,“你们知道桅杆在哪吗?”让学生初步感受桅杆的高度。
生:我记“龇”时,“齿”表示意义,“此”表音。
师: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记,不错!
生:用眼睛来瞄准,所以“瞄”有目字旁。
生:一只老虎张开口“吓唬“人。
师:相信用上这些记字方法,大家可以学得更轻松,记得更牢固。
过渡语:初读课文,我们掌握了生字词,一定能将课文读得正确而流利,怎样读得有感情呢?那就需要更透彻地理解课文,接下来让我们更深入地走进课文。
三、朗读课文,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自由朗读课文两遍,提出在读课文中遇到的问题。
师:首先,让我们沉下心来自由地朗读课文两遍,并针对课文内容大胆提出问题,记得,不动笔墨不读书,希望大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问题处做好批注。
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
2、师:接下来,请各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互相讨论各组员提出的问题,组内不能解决或存有争议的问题,请各组长整理好并作好笔记。
3、小组长汇报各组没有解决的问题,大家共同探讨。
①师:在朗读课文时能提出问题,是种收获;各个学习小组共同探讨、解决问题,也是种收获;总结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同样也是大家的收获。接下来,我们一起分享各个小组有待解决的问题吧!
注:各小组汇报时,教师可以分类简单板书,并说明:有些问题没有记录是因为老师认为有些问题可以归属为某个大问题,如果这堂课中� )
生:孩子为什么要一味地追那顶帽子呢?(没板书,估计可以归属为某个问题。)
②共同解决问题。
a 、理解“放肆”,复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师:六个学习小组都没有不能理解的词语吗?那老师考考大家,“放肆”怎样解?
生:放纵
师:找个近义词来理解,这方法不错。
生:“放肆”就是随随便便的意思。
师:能放入课文中去理解吗?
生:是猴子取下了孩子的帽子。
师: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本文指猴子因知道水手们拿它取乐,因而言行变得毫无顾忌,更为大胆,取下了孩子的帽子。这就是放入课文中去理解。
可以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用近义词替换、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
b、学生探究第一个问题。
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是全班加老师同行,集大家的智慧,这些问题一定能够解决。你能解决哪个问题?
生:我解答第一个问题,桅杆很高,跳下水以后可能很难马上浮起来,孩子很危险。
生:我认为海水的浮力很大,孩子没有太大危险。
师:跳水肯定不会是百分之百的安全,那�
师:有时间吗?
生:在甲板上垫些软垫子也行。
生:我认为这不好,甲板很硬,也许垫子不够厚,还是很危险。
师:时间允许我们去找垫子吗?
生:我看父亲大喊让孩子暂时抱住横木等待救援。
师:看来,大家还没有体会到孩子此时的处境,孩子在哪?
生齐答:横木上。
c、教师相机引导孩子感受孩子的危险处境。
ppt出示孩子危险处境的一段文字。
师范读。问:孩子此时处境怎样?
生:危险。
师:你从哪儿感受到了?
生:“只要……就…… ”“即使……也……”这两对关联词。
师:你读读这一句,好吗?
你们从这感受到了什么?
生:孩子极度危险。
生:孩子进退两难。
师:这个词运用十分准确,不管怎样,孩子都是十分危险的。
齐读这一句,把你们感受到的危险表达出来。
生齐读关联词一句。
师:你还从哪感受到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生:“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发抖使得他有可能摔下来,很危险!
师:那这个孩子为
生:我
师:尊严诚可贵,生命价更高啊!
你们还从哪感受到了孩子的危险处境?
生:“水手们全都吓呆了”,这些水手们可是环游过世界的啊,应该很有经验,他们吓呆了说明孩子真的很危险。
师:你很细心,抓住了侧面描写也就是水手们的反应来感受此时的危险。
通过孩子的动作、水手的反应还有两组关联词,我们感受到了孩子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让我们静下心来想象画面,把你们所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学生齐读整段。
d、引导孩子回到第一个问题
师:孩子随时都可能失足而粉身碎骨,还有时间找救生工具吗?你们想的办法可行吗?
学生明白跳水是唯一可行的办法。
师:那这位父亲为什么选择用枪呢?
生:枪有威慑力,能吓得孩子赶紧跳水,不会犹豫。
生:枪有杀伤力。
师:父亲难道真的要朝儿子开枪,“杀伤力”这个词不恰当。
生:枪有威慑力,能使孩子不惧怕高度立刻跳水。
师:是啊,在横木上多呆一秒就多一些危险啊!联系上文来看,父亲为什么用枪?
生:这位父亲本来拿枪打海鸥的,看到儿子在横木上所以决定用枪。
师:哪个词语反映出船长作出这个决定的'速度非常快?
生:“就立刻瞄准儿子”,“立刻”一词。
师:与其他水手的惊慌失措相比,船长身上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生:镇定。
生:临危不惧。
师:父亲有危险吗?(没有,他的儿子有危险。)
临危不惧是指自己面对危险不害怕,用在这不太合适,可以换个词。
生:冷静。
生:急中生智。
师:这是位沉着冷静,果断机智的父亲。(板书)
师:尽管跳水有一定危险,但想比其他办法,危险系数更小一些,船长也很有经验,他估计到水手一定会以最快的速度跳下水救孩子,哪个词证实船长的的估计没错?
生:“水手们已经跳进了大海”,“已经”一词。
e、借助想像,补充情节。
这两个问题在质疑部分被提出,那就顺其自然地引导孩子们解决,并肯定:能抓住课文的空白处提问真不错!
1、书中写的故事是节选,还有个结尾。那就是对船长看到孩子跳水后的描写。可惜老师查找了很久的资料也没有查到。那么,请同学们根据课文,想一想,当船长看到孩子跳到水里后,他有怎样的神态、动作和语言?
生:我想象动作,孩子救上来以后,全身湿淋淋的,父亲拿出准备好的毛巾一把裹住孩子。
师:你的想象与老师的一样,船长还是那样沉着冷静,水手跳下水时,他已经冲进船舱拿出了毛巾。
生:我想象他的语言,他会对孩子说:“对不起,刚才用枪我是迫不得已!”
生:我想象他的神态,刚开始他是眉头紧锁,孩子被救上甲板后他才长舒了一口气。
师:想象合乎现实,这毕竟是他的儿子啊,人之常情。
2、当孩子听到父亲让他跳到水里的命令时,并没有领会父亲的命令,而父亲此时已数出了“三”,想一想,他会开枪吗?
生:我认为船长会朝别处开枪,通过枪声逼迫孩子跳水。
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根据。
生:不会开,第五自然段说:刚喊出“三”,孩子往下一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父亲喊出“三”,但没有开枪。
师:任何事情都是发展变化的,在危机时刻任何意想不到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保持清醒的头脑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老师相信不管出现什么情况那位沉着冷静的船长一定能作出正确选择。
f解决为什么以“跳水”为题?
生:“跳水”是课文最精彩的部分。
生:“跳水”是课文的高潮部分。
生:“跳水”能体现父亲对孩子的爱。
师:“跳水”使故事化险为夷,凝结了父亲对孩子的爱,这种命题方式是抓住关键情节、关键内容命题。
当然,这个题目是编者后面加上去的,我们也可以从其他角度试着拟题啊!
四、默读课文,复述故事。
过渡语:这么1篇名家之作,不说全文背诵,至少要能够复述吧?
快速浏览全文,完成课后练习,理清故事脉络。
1、师:首先请大家快速默读全文,完成课后练习,理清故事脉络。故事是在人与物的相互联系中发生发展的,你能理清本文人与物的关系吗?
(取乐)(捉弄)(威逼跳水)
(水手)→(猴子)(孩子)←(船长)
(追赶)
师生共同完成表格,教师简单概况起因、发展、高潮、结尾,说明孩子横木遇险、船长威逼孩子跳水是复述的重点。
1、再次默读课文,尝试复述故事,自己讲过自己听。
2、请同学复述。
第一位同学漏掉了水手拿猴子取乐的情节,教师引导:这是故事的起因,能漏掉吗?
另一位同学复述脉络清楚,但没有把握重点。
第三位同学复述较精彩。
五、再次默读课文,交流对课文的感受和认识。
1、师:1篇课文对我们的启迪是多方面的,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与小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与认识。(从船长、水手、孩子等角度谈)
2、有哪位同学愿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
生:我很佩服船长处乱不惊,急中生智救了儿子。
生:我想对水手们说:开玩笑要适可而止,要懂得保护孩子们的自尊心。
生:这个孩子经历这样一场生死考验未必是坏事,他以后会更加懂得生命的宝贵。
……
老师的感受:同学们,生活中有许多事情会在意想不到的情境中突然发生,处理突发事情,应对紧急事件的能力是我们在社会上生存的必备能力。这些能力不是在课堂上能够学到的,它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观察生活的点点滴滴,并将这些经验储存在我们的大脑中,到用时我们才能急中生智、应对自如。老师希望大家永远是平平安安的。
六、课后作业:
写写对《跳水》一文的感受和认识,或者想像课文空白处,补充情节(孩子被救上甲板后船长的神态、动作和语言;假若数到“三”,孩子没跳水,船长会开枪吗?为什么?)并写下来,将文中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抄写下来。
《跳水》教学设计【第二篇】
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情急中果断处理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2、学习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本科生字、新词,联系用模仿、风平浪静造句。
4、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船上人与猴子的联系,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返航是风平浪静预估似的发生、发胀和结果的关系。
教具学具
自制幻灯片鹏博士教育软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新课:
1、从《蛇与庄稼》这一刻,你知道了那些联系?学习课文懂得了什么道理?
2、今天我们来学习《跳水》一课,看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和什么之间的联系?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读音微机出示生字开火车读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提问:跳水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主要写了谁与谁之间的联系?
出示《资料》部分,了解作者
三、再度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
1、出示幻灯片自学提纲
①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
②课文有机个自然段?每段写的是谁与谁之间的联系?
③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2、学生按要求预习
3、讨论以上问题
四、细读课文,抓住联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导读第一段
找出写故事起因的句子
理解词语:取乐 显然 因而 放肆
(显然写出了猴子放肆的原因,因而写出了人们拿猴子取乐的原因)。
2、指导学习-3自然段
①默读思考:孩子为什么要去追猴子?从那些词语看出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②讨论回答
3、讲读第4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思考: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遇到危险?
微机出示插图:指导看图看最高的横木与甲板的距离、横木的宽度,理解孩子的危险境地难以转身
甲板上的水手怎样?
4、讲读5-6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
讨论思考题:船长看到危险情况是怎么做的?
大家为什么觉得40秒太长了?
五、总结全文
六、作业 :
1、朗读课文弄清各段之间的联系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朗读全文
1、按学习小组朗读
2、总结提问:
①课文主要写谁与谁之间的联系?这些联系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②孩子遇险是由那些原因形成的?
③孩子得救是由于哪几方面的原因?
④这一天风平浪静预估似的发生发展有什么关系?
⑤读了这篇课文逆向到了什么?
二、联系用模仿风平浪静造句
1、找出稳重的句子读一读
2、指名口头造句并订正
3、学生书面造句
三、作业
1、抄写生词
2、预习《威尼斯的小艇》
板书设计 :
6 跳水
逗 拿 命令
水手------→猴子------→孩子←------船长
←------ ←------ ←------
放肆 追 救 ↖ 跳水
水手
教学札记:
本文所列人物众多,关系也比较复杂,应引导学生理解各人物之间的关系,并知道高潮的出现是由于众多关系综合影响的结果,并非单是猴子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跳水》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学内容
课本42~45页
教学目标
1、能够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并学会解答方法。
2、能够正确地口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式题。
3、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及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对连加、连减的意义的初步理解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小圆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小猴子摘桃子,结果在捉青蛙的时候把桃子都丢掉了。这节课小朋友们又来到了小河边,他们看到了一幅更有趣的画面,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那我们就去小河边看看吧。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出示情境图,提问:图上画的都是谁?他们在做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一)连加
1、师引导:有4个同学在聚餐,有3个同学在看小猴跳水,远处 又跑来2个同学,河边一共有几个同学?
2、指生列式解答,引导学生用“先算……再算……”的方式说清 运算顺序。4+3+2=9(个) 2+3+4=9(个)
7 5
3、观察今天学的加法算式与以前学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教师小结:像这样3个数相加叫做连加。
4、你能提出类似的数学问题吗?准备怎样列式解答?小组讨论。
5、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归纳:
①小河里有2条粉红色的鱼,2条红色的鱼,3条黄色的鱼,小河里一共有多少条鱼? 2+2+3=7(条)
4
②石头上有2只青蛙,河里有3只青蛙,岸上有1只青蛙,一共有多少只青蛙? 2+3+1=6(只)
5
③草地上有5朵黄花,3朵红花,2朵紫花,一共有多少朵花? 5+3+2=10(朵)
8
(二)、课间休息:拍手游戏
(三)、连减
1、引导:树上原来有5只猴子,跳进水里1只,又有2只猴子向 水里跳,树上还剩几只猴子?
2、指生列式解答,引导学生用“先算……再算……”的方式说清 运算顺序。 5-1-2=2(只)
4
3、观察今天学的减法算式与以前学的减法算式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师小结:像这样从一个数中连续减去2个数叫做连减。
4、你能提出类似的数学问题吗?准备怎样列式解答?小组讨论。
5、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归纳:
①石头上原来有6只青蛙,跳到水里3只,跳到岸上1只,石头上还剩几只青蛙? 6-3-1=2(只)
3
②原来有7条鱼,被小猴吓跑了3条,跳起了2条,还剩几条?
7-3-2=2(条)
4
三、自主练习,拓展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能提出连加、连减的数学问题吗?
附板书:连加、连减
4+3+2=9(个) 5-2-1=2(只)
7 3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练习:师出示卡片,学生接力比赛。
2、出示连加、连减题,学生说计算过程。(43页第1题)
二、实物投影出示44页2,学生观察。
小组讨论: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解答?
全班交流,归纳概括:
①一共剪了多少朵花?
②一共用了多少张纸?
三、实物投影出示45页5图,学生观察,指名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
1、提问:一共有多少只猫?怎样列式解答?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全班交流,归纳概括:
①一共有多少朵花?
②一共有多少只蜻蜓?
四、操作:剪纸44页第3题,学生根据操作列式解答
五、自主练习4:
先数一数西红柿、青椒、茄子各有多少个?
然后独立列式解答
附板书:
连加、连减
2+2+1=5 10-4-2=4
4 6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跳水》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3.熟读课文,能初步体会课文情感的变化,并做简单批注。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起因课文第2自然的归属问题有争议,把它归为起因是因为猴子放肆起来的具体表现就是第2自然段讲的摘去了孩子的帽子,因而引发了后面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跳水》这篇课文里,作者给我们讲了一个十分惊险的故事,谁说说这个故事大致是怎样的?(指名简要说一说初读后的感知。)
(二)交流预习,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读一读,再组成本课的词语,读一读。
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写错的字。
吓唬应读 xià hu 龇的读音 zī
猴书写时不要多写一竖。
3.解释词语,(互相提问,互相解答)
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桅杆:船上挂帆的杆子。
醒悟:认识由模糊而变得清楚,由错误而正确。课文中指明白。悟,理解,明白。
失足:没有把握住。走路不小心而摔倒。
(三)学生投入地读书,理解文章的结构。
1.轻声读课文,想想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是怎样引起的,经过如何,结果怎样。
2.快速浏览课文,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文章分段。然后交流。
板书:
起因(12)水手取笑猴子,猴子摘走孩子的帽子爬上桅杆。
经过(34)孩子追猴子,他不顾一切,陷入绝境。
结果(56)船长逼孩子跳水,得救。
3.认真默读课文,把描写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画下来,并做简单的批注。
①自读,批注。
②在组内交流,互相补充。
③在全班朗读句子,然后进行评读。
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第二部分事情的发展过程,感受心情的变化担心、紧张。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3.形容处境危险或情况紧急,可以用哪些词语?把你知道的写下来。
附:板书设计
跳水
起因(12)水手取笑猴子,猴子摘走孩子的帽子爬上桅杆。
经过(34)孩子追猴子,他不顾一切,陷入绝境。
结果(56)船长逼孩子跳水,得救。
上一篇: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教案【参考8篇】
下一篇:《三角形的面积》教案优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