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教案设计17篇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设计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动手实践。以下是阿拉网友为您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教案设计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设计 篇1
1、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能根据提供的素材,估计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通过对100以内的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认识100以内的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数感。
100以内数的“拐弯数”。
小棒、方块、回形针、珠子。
一、故事导入--骄傲的青蛙。
1、老师讲故事。
2、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谁能从0数到20?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数数。老师准备了一些物品,谁来说说你们组都有什么?(小棒、方块、回形针、珠子)。
2、数出物体的个数,思考:“怎样摆放,才容易看清楚?”
3、汇报,交流数数的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出“先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10,在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100”
4、帮小猪数泡泡。
5、动手摆一摆。
同桌合作要求:随意抓一把物品,数一数有多少个?
三、巩固练习。
1、说明游戏玩法。
教师:下面我们做个游戏。(教师抓一把糖,放在实物投影下。)请学生先估一估,然后数一数,看谁估得准数得对。
2、学生同桌做游戏。
3、发展游戏。
四、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设计 篇2
本次活动的活动目标是练习原地纵跳触物,获得一定的纵跳能力。并且学习分工合作,积极参与创作游戏场景工作。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体验合作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是幼儿能在摘果子的过程中感受纵跳的动作技能,了解助跑起跳的基本动作。学会下蹲摆臂起跳来摘果子。
本次活动我为幼儿准备了磁性“水果”若干,障碍物若干,保护垫一块。结合实际活动,进行如下反思。
一、活动准备。
1、提前准备活动材料,并摆放在合适位置。
2、结合实际,选择适宜的活动环境。
活动前考虑到幼儿需要助跑纵身起跳摘物,结合本园实际情况,决定在隔壁空教室进行本次活动。将磁性“水果”置于黑板上,黑板前方放一块保护垫,防止幼儿摘物时与墙面发生正面碰撞。
二、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应充分有效,有一定趣味性。
结合活动内容纵跳,主要发展腿部力量。所以在热身活动时我着重腿部热身,用车轮跑、深蹲起跳等方式进行热身,在达到热身目的的同时提高了幼儿运动的热情。
2、尊重循序渐进原则,由易到难的原则。
通过设置障碍物、提高“水果”高度来体现活动的层次性。
3、注重课堂常规的培养。
体育活动中幼儿非常容易兴奋,从而出现在活动中不能很好地听从教师的命令。教师在活动中应时刻抓好常规这一环节,引导幼儿遵守课堂纪律,才能使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4、安全前提下的动作发展。
在活动中,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在安全范围内充分发挥幼儿的兴趣及信心,带领他们完成动作,学习完整的动作技能。强调纵跳动作的深蹲和摆臂。
5、师幼互动,共同领会动作技能。
教师让幼儿自己讲述动作技能,及时提醒并帮助其改正。利用示范法和分解法帮助幼儿理解动作,共同努力达到学习技能的目标。
6、重视放松活动。
放松活动是体育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应该重视每一次的放松活动。本次活动最后让幼儿品尝自己摘下的果子,在放松的同时得到满足感。
三、个人评析和收获 。
幼儿对体育活动非常感兴趣,教师应该投其所好,在注重习惯和常规培养的同时,把握好核心技能,分层次地锻炼幼儿的技能,这样,幼儿就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体育活动的魅力,从而全身心得到满足。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发展学生的数感。
2、情感、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勇于发表意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渗透估计的思想,发展估计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含义;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铺堑导入。
二、引导交流,理解新知。
(一)观察。师:这就是动物王国里的养殖场,多美丽呀!大家仔细瞧瞧,图上有什么?跟同桌的同学说一说。
(二)反馈。学生自由发言,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并板书:
鸡85只鸭42只鹅34只。
(三)说一说。师:请你们用刚才的“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在小组里说一说,谁多谁少?(师巡视指导,帮助个别学习困难的小组。)。
(四)想一想。课件师:请大家打开课本观察“想一想”的内容,羊可能有多少只?通过看图,你还知道了什么?(由学生自由回答,师再板书,读题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反馈交流时,让学生自我评价或评价他人。)。
三、练习巩固,扎实新知。
师:小朋友!闯关游戏开始了,今天要闯三关,大家可要努力哦,比一比,看谁得的红旗多!
1、p31第1题。引导学生看清题意,再让生独立解答,最后集中交流,进行评价。
2、p31第2题。帮助理解题意,让生认真思考后做答,交流评价。
3、p31第3题。指名生说明题意,再独立思考做答。(反馈时,可能会出现两个答案,只要理由正确,可以加以肯定。)。
4、游戏。
(1)师:恭喜小朋友闯完这三关,现在我们来玩个数学游戏,好不好呀?嗯,请大家注意了:
老师在纸上写了一个两位数,你们猜一猜,是多少?(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用“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加以提示。)。
(2)30页,兔子有多少只?
三、总结。
师:今天玩得开心吗?你学会了什么?
调查家里成员的年龄,并用“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说一说。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设计 篇4
做个加法表。
1、知识与技能: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加法表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加法表中,能够发现加法表中的简单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加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10以内加法算式的卡片。
们自己整理我们学过的所有加法算式。你们有信心吗?
1、整理加法表。
讨论写卡片。
定一个标准,按什么分类整理呢?
学生可能会说:
找出得数是3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找出得数是10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有些加法算式里面都有4
这个加法表还不完整,老师已经摆了一些加法算式卡片,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会发现:第一列两个数相加都是10。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对,想一想第二列往下写哪个算式呢?
学生可能猜测:第二列两个数相加都是9。往下写9+0,8+1……
师:按课前划分的小组,每个小组在一起仿照这个开始整理,完成这个表格吧!
流展示各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
2、探索规律。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加法表(出示加法表),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可能发现:
横着看第一排算式都是加0,第二排都是加1,第三排都是加2……
竖着看第一列算式得数是10,第二列算式的得数是9,第三列算式的得数是8……
从右上到左下斜着看,每个算式的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算式多1,得数比前一个算式多1。
每一个算式的前一个数减少1,后一个数就增加1,算式的得数相等。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的表现很出色,学会了整理加法算式的方法,下一节课我们将用同样的方法来整理减法算式,好好想想该怎么做。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设计 篇5
2、会在数射线上标数。
3、会在数射线上比大小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结合生活实际来探求数射线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初步认识数射线及其特点(方向,起点,单位长度)
在数射线上标数、比较数的大小
实物投影仪。
1.两幅树图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小树。你喜欢哪副图?
师:为什么你们觉得他排的整齐呢?
师:我们都喜欢排列的整齐的事物,所以我们小朋友在排队的时候也要像他们一样排在一条直线上。
(多媒体)出示2副树的图
2.生活中的队列
1.初探数射线的特点(起点,单位长度,方向)
师:你们觉得谁应该排在第一个呢?
(板书:0是起点)
师:0排好了,那接下去的就应该是几?
师:接下去就应该是2了,你们来说说2排在这里好不好?(不好)
师:那你认为应该排在哪里?上来指一指?
师:你能告诉下面的小朋友为什么要排在这里吗?
师:把2放在这里,看看从0-1,再从1-2,他们每格一样长吗?
师:原来每格应该一样长,
(板书:每格一样)
师:现在数宝宝都整整齐齐的排好了。看,谁来了?(11)
师:11说,我也想加入他们的队伍,你们觉得应该把它放在哪里?
师:好的,我把这根线延长,把11放在10的后面。这样行吗?
师:这里我告诉大家一个符号,用箭头来表示,这个箭头就表示往右还有好多数宝宝。而且你们仔细观察,这条直线上,起点是0,从0往右数,越数越大。
师: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就叫做数射线。
生齐读数射线。
(板书:数射线)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数射线,谁能说说看它有什么特点吗?(同桌讨论各自观点)
同桌讨论,交流汇报
师小结,齐读板书
2.巩固练习判断,哪些是完整的数射线?用手势表示。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2)0 1 2 3 4 5 6 7 8
(3)1 2 3 4 5 6 7 8 9 10
(4)0 2 4 6 8 10
小结: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数射线上每一个间隔都是相等的,数射线上不但要
有起点“0”,还要有正方向(用箭头表示)。
学会标数
送数宝宝回家
师:这些数宝宝都迷路了,他们找不到家了,你们能不能帮忙找找看啊?
找邻居
师:看着这条数射线,你能知道他们的左右邻居是谁吗?
(练习:___, 6 , ___ ___ , 3 , ___ 4 , ___ , ___ ___ , ___ , 2 想一想,看一看,用数射线来验证)
动物跳远比赛
1、小熊在数射线上是怎么跳的.?
(小熊猫从起点起向前跳,一格一跳,跳三下,成绩是3)
2、小兔在数射线上是怎么跳的?
(小兔从起点起向前跳,2格一跳,跳4次,成绩是8)
3、小袋鼠在数射线上是怎么跳的?
(小袋鼠也是从起点起向前跳,3格一跳,跳3次,成绩是9)
学会比大小
起点相同,比较大小
比一比,谁跳得最远。
(1)小兔:0 1 2 3 4 5 6 7 8 9 10
小老鼠:0 1 2 3 4 5 6 7 8 9 10
小袋鼠:0 1 2 3 4 5 6 7 8 9 10 ()跳得最远
小结:本题在比较时,要注意小动物们的起跳点不同,所以不能光从跳到哪一点
来判断。可以通过数格数的方法进行比较。
看数射线比较图形大小
(师小结:数射线越往右,数越大,越往左数越小。)
巩固练习
看数射线,比7小的数有哪些?比2大的数有哪些?
小朋友,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同步导学第22页
数射线
0是起点
每格一样
是正方向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设计 篇6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
纸制的方向盘4个、车站牌5个、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老师请5名学生上讲台排成队列(5名学生排成队列,其余学生描述其中一位学生的位置)。
2、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按要求调换位置(把原来排在第二位的同学,依次往后进行调换,换三次,最后一次换到了队伍的末尾。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引导学生()同学在()同学前面,在()同学后面,()在最前面等较规范的语言来描述。
二、观察讨论、学习新知。
1、(有了前面的情境设计做铺垫,学生已初步体验到了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因此新课知识,应由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讨论来掌握。)。
2、老师出示电脑:小动物赛跑电脑演示:小鹿、小狐狸、小白兔,小蜗牛参加赛跑,起跑后不久,他们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学生看电脑观察小动物的位置变化)(暂停演示)。
问:如果比赛继续进行,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
(目的:启发学生的法语异思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再次体验到前后顺序具有相对性)。
3、看书:第2页上面的图。
让学生看图答三、练习巩固、启发思维。
1、说一说。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目的: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前后意义和相对性)。
(2)你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你是排在第几位?(使学生学会从前面数或者从后面数,得到不同的答案)。
2、第2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然后全班集体订正。
3、游戏。
(1)请一名学生扮演司机,老师扮演售票员,5名学生扮演站牌(手持站牌站在教室5个不同的地方),其余学生扮演等车的乘客(可任意选择站起来牌),在教室里进行坐车游戏。师出示其中一个站牌,请学生说说站起来牌的意义。
师:各位乘客,欢迎您坐我们的公共汽车,本车的起点站起来是火车站,终点站是动物园,有上车的乘客请上车。
师:你想到什么地方去?到你要去的地方,有多少站?每到一站,老师都报出站不同,学生自由地上下车,但要求说出自己坐多少站?(答案不唯一)。
(2)请同学们看,现在老师是前面朝你们站着,那么黑板在老师的哪一面?老师在黑板的哪一面?你们在老师的哪一面?(与一名学生合作),他在我的哪一面?(前面)。
换位置后再问:现在呢?(后面)师生同时向左转后再问:现在呢?(后面)。
师:对,请同学们记住:面朝的方向就是。
生:前。
师:背对的方向则是。
生:后。
师:前与后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四、家庭游戏、知识巩固。
(2)向家长说说,做课间操时,排在前面和后而的分别是谁?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设计 篇7
1、通过练习,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数感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优良品质。
3、通过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同时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
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
一、基本练习。
1、视算。
13-917-912-9。
18-914-915-9。
谁能说一说:18-9=?你是怎么想的?
把你的想法用小棒摆一摆,并与你的同桌说一说(边摆边说)。
指名学生说自己的算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用你最喜欢的算法再把18-9等于几说给你的小伙伴听。
2、看图写算式。
板书:9+6=15。
6+9=15。
15-6=9。
15-9=6。
3、练习二第1、2题。
4、算一算。
练习二第5题。
要求:先同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然后再列出算式。
最后集体订正,对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二、变式练习。
1、练习二第3题。
2、第4题。
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口答教师拿出准备的数学抽拉卡片或数字转盘,随意抽拉或转动,让学生口答出得数。
三、应用练习。
出示课件(练习二第6题和第8题)。
要求:
1)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
2)再列式计算,并与同桌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四、巩固拓展练习。
完成书中第7题。
回家写一个十几减九的算式,给妈妈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能说出几种方法就说几种,比一比,看谁说的方法又多又好。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设计 篇8
《快乐的家园》是北师大一年级上册数与代数的内容,这节通过观察小明的家园,要让学生了解到“1可以表示单个的大的物体或小的物体,还可以表示个体或者是一个整体”。儿童的注意力由于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不能持久同时容易分散,如何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学习任务,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我参考了一些教案设计,都是从谈话引入,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我认为,本课教学的难点是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新授知识之间的矛盾,孩子的生活中大多是用1来表示个体的经历,这种经历对于要让学生理解“1可以表示一个整体”这种体验有一定的负影响。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既然有矛盾冲突,那我就将这种矛盾冲突激化,然后通过解决矛盾,学生的理解是深刻而独特的。我首先给学生出示了一个苹果,问“有几个苹果?”,生答“1个苹果”;然后出示一筐苹果,但是不能看出有多少个,问“有几筐苹果?”生开始的时候都没有回答,我继续问,连续问了三次,学生终于听明白了,于是孩子回答说“1筐苹果”,最后全班都回答说“1筐苹果”,学生的回答虽然有点迟,不像有的时候即问即答,但是,很明显学生的回答是经过了他们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活动,他们没有马上回答出来,就是说明他们正在经历激烈的思维斗争对比分析的过程,他们在理解“个”与“筐”的区别,“个”是个体的单位,“筐”是整体的单位。然后,我又让孩子们结合生活经验列举这样的例子,孩子们居然说出了“一摞书、一袋苹果、一车人、一包糖等”用一来表示整体的例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设计 篇9
《数学乐园》是一节实践活动课,它是在教学0―10的认知后进行的综合运用,并含有统计思想的渗透。由于本节课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给了人以全新的感觉。因此,本着《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在教法设计和课堂呈现方式上都作了大胆尝试,变传统的“复习旧知、练习巩固”为让学生离开课桌,走进教师为他们设计的游戏活动中,把学习内容设计为四个游戏,让学生自主选择玩的活动,以流动的场面达到动与静的最佳结合。本堂课重在学生参与,使学生们在有趣的活动中学数学、用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82―83页。
教学片段。
(片段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们喜欢去吗?在我们数学王国里有一个数学乐园,章老师想带你们去玩一玩,你们想去吗?那我们坐上小汽车一起去吧!(揭示课题:数学乐园)。
(片段二):活动。
迷宫游戏。
师:“我们到了数学乐园,看谁来欢迎我们了?”(课件出示1-10)。
师:“听数娃娃要告诉我们什么?”(课件出示数娃娃)。
数娃娃:“小朋友们欢迎你们到数学乐园来做客,要进入数学乐园就要通过数字迷宫,走数字迷宫要按照1、2、3、4、5、6、7、8、9的顺序,就能走出来。”
学生在地上画好的`图上走迷宫。
小鸟回家。
看,我们的加油声把小鸟都吸引来了。小鸟请小朋友和它们一起跳舞一起飞翔。(音乐响起做小鸟飞的动作)看我们来到了小鸟的家。(出示树)。小鸟累了想请同学们把它们送回家。每棵树上的鸟窝上都有一个数字,这是小鸟家的门牌号码。小鸟身上的算式的得数是几,小鸟就住在那个鸟窝里,请你们把小鸟送回家吧。
学生活动。
小鸟回家了,我们也该回家了。我们坐上小汽车回家吧。
教学反思: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精彩的课堂开端,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及年龄特征,上课一开始就给学生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使之产生好奇心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上课一我开始就问“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们喜欢去吗?在我们数学王国里有一个数学乐园,章老师想带你们去玩一玩,你们想去吗?那我们坐上小汽车一起去吧!”接着出现了美丽的画面,这时学生非常的高兴,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让学生在良好的心态下开始了学习。“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这是人教版一年级实验教材的一个特点。例如:在走迷宫游戏中,我不是以教师的身份说教般的告诉学生你应该这样走迷宫,我将要求通过学生喜欢的数娃娃告诉学生,让学生不觉得是任务,而是游戏。师“我们到了数学乐园,看谁来欢迎我们了?”(课件出示1-10)。
师:“听数娃娃要告诉我们什么?”(课件出示数娃娃)。
数娃娃:“小朋友们欢迎你们到数学乐园来做客,要进入数学乐园就要通过数字迷宫,走数字迷宫要按照1、2、3、4、5、6、7、8、9的顺序,就能走出来。”再我将书本上的迷宫“搬”了下来,将它画到了教室的地上,更加生动、直观,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看到地上的迷宫,都跃跃欲试希望快点上去试一试、走一走。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具准备:
计数器1个小棒100根铅笔24枝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个一。
(2)()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5)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教师报数,学生摆小棒。
16,25,50,68。
二、新授。
(1)出示计数器。
教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并在计数器上分别贴上“十位”、“个位”。
(2)教师出示2捆铅笔和4枝铅笔。
这里共有几枝铅笔?(有24枝),有几个十枝和几个一枝。(2个十枝和4个一枝)。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别把2捆铅笔和4枝铅笔分别挂在十位和个位上,接着问:“计数器上应该怎样表示呢?”
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上是几,就写几,这个数写作“24”。
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这个数读作二十四,学生跟读两遍。
1.教学例3。
(1)第一行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读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行第1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十位上有4十珠子。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试问;这个数该怎么写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这个数十位上是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因此写作:“40”读作“四十”。
(3)第二行第2、3题让学生尝试,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2.教学例4。
(1)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
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
教师把10拥小棒捆成一大捆,挂在百位上边。
问一百该怎么写呢?
引导学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l”,十位与个位上都写“0”这个数写作“100”读作“一百”。
(2)教师告诉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
3.小结。
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0”占位。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2题(课本第37页)。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同学:该如何写数,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2.做游戏:接通电话。
四、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大部分学生都掌握的很好只有个别学生老是在读数写的时候把汉字写成数字。还需加强辅导。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能正确熟练在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正确熟练的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的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比100多1的数是99。()。
53和35一样大。()。
97前面的数是98,后面的数是96。()。
99大于100。()。
和70相邻的数是71和72。()。
从61到73中间有12个数。()。
一个数个位上是5,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51。()。
78个是由7个一和8个十组成的。()。
39和41的中间是40。()。
40+5比50+4小。()。
二、创设情景。
今天是小兔子的生日,她想请你们参加她的生日宴会。你们愿意参加吗?(板书课题:小兔请客)。
三、探究新知。
(1)同桌说一说。(2)指名交流。
2.光会提问题还不行,你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1)先想一想,再用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拨一拨。
(2)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3)指名说算法和算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20+30=50。30+20=50。
3.小结:在加法算式里“+”前面和后面的数都叫加数,“=”后面的数叫和。
5.你们能用上面的方法自己解决吗?并说出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小组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
6.请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
四、巩固提高。
1.刚才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好,小白兔决定带大家玩一个小游戏。(玩开火车游戏)出示课本练一练第3题,快速口答。
2.三只母鸡找不到自己的孩子了,请你快速的找出每个小鸡的妈妈是谁?
3.出示果园图,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教师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目标〗1.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4.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一)学前准备。
2.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看看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谁?(出示一个青蛙手偶)我们来听听青蛙说什么?(让青蛙做个自我介绍。)。
师:小青蛙对人类是有益的,以后我们不但自己不要去伤害它们,而且还要阻止别人去伤害它们,做一个保护有益动物的好孩子,你们愿意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青蛙吃害虫。(揭题板书)。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利用主题图(课件)自编一个青蛙妈妈带小青蛙捉害虫的故事情境。
师: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你们打算怎样列式呢?生:56+30。
师:56+30=?该怎样计算呢?
(三)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探究56+30的计算方法师:四人一组合作利用桌上的学具,来摆一摆、拨一拨,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2.小组汇报交流。
生1:摆小棒:5捆加3捆是8捆,再加上6根,合起来是86根。生2:从计数器上拨珠,56里有5个十和6个一,再加3个十,合起来是8个十6个一,就是86。(师边听边整理计算过程。)。
生3:把56分成50和6,先用50+30=80,再用80+6=86。……。
3.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学生四人一组讨论。(2)汇报交流。(3)师强调: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
4.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害虫?怎样列式?
(四)实践运用,内化新知。
1.趣味游戏,练一练第3题。
2.同学们,刚刚在做游戏的时候,小青蛙好像又有什么新的发现了,是怎么回事?大家瞧!(出示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适时告诉学生啄木鸟也是益鸟,我们应该保护它。)。
3.练一练第2题。
师:同学们,青蛙妈妈和小青蛙忙碌了一天,青蛙爸爸为慰劳它们,特意为它们举行了一场跳水比赛。看,多热闹呀!(课件)。
师:大家从图中能获得什么信息?生:有38只青蛙。
师:忙了一天,青蛙该回家了,看荷叶上最后还剩下几只青蛙?(5只)那么谁知道跳下去几只青蛙?比比看谁最先算出来。(算式不要求统一。)。
(五)总结评价,知识延伸。
师:今天大家都学会了哪些数学知识呢?我们和青蛙一块度过了愉快的40分,对它也有了一些了解,对它有兴趣的,回家查一查:一只青蛙一年大约可以吃掉多少只害虫呢?现在请听一首关于青蛙的儿歌(在欢快的音乐中结束新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今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准备带我们去参观数学王国中的图形城堡,想不想去呢?淘气有个要求,这节课你必须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做到了吗?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淘气告诉我们一个小秘密,他说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你桌上的物体其中一个面,并说一说你摸的感觉。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小组合作讨论方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
(2)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纸张,下面就请大家动手选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把这些平平的面请下来吧。
(3)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3、小结。
像这样把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表示成一个平平的图形,这些图形就叫做平面图形。
4、大家真了不起,老师也将这些平平的面请到了电脑上,仔细观察会发生什么变化。
(课件演示,出示图形名称,板书。)。
5、想一想,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你想怎么记住这四位新朋友呢?
6、仔细观察哪两个图形长的比较像呀。怎么区分它们呢?(课件演示)。
7、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图形,下面就用小棒来摆一摆,看一看你能摆出哪些图形。(学生动手操作,演示)。
师:有没有摆出圆的?现在能不能快速的将这些图形分一分呢?
8、间休:幸福拍手歌。
小结:正是这些交通标志牌无时无刻都在提醒着我们注意交通安全。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猜一猜。
2、完成练习一1、2题。
3、欣赏图形。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设计 篇11
课本62--63面。
1、加强“前后、上下、左右”的方位训练。
2、使学生能按一定顺序叙述教室的摆设。
3、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我们的教室真漂亮,今天我们就一看、说说我们的教室。(板书:教室)
1、引导学生认读“教室”。
2、放足时间让学生观察、同桌互相说说。
3、让学生自由发言,把自己人看到的说出来。
4、师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叙述教室里的摆设。
5、先让学生想一想自己家里的摆设,再同桌互相说说。
6、生发言说说自己家里物品的摆设。
师: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表达清楚。
1、练习1。
生:自己指着文具盒说一说,再同桌互说、互评。
师:要求个别学生边指边说,其他同学评一评谁指得好、说
得好。
2、画箭头,并说一说。
师把题意告诉学生。
生:动手在书上画出路线。
生:把自己画的路线告诉大家。
师:引导画错的学生改正。
3、看图回答问题。
师:把题意告诉学生。
生:观察并说给同桌听听。
生:发言说说淘气的前、后、左、右各有什么。
其他同学评一评说得好不好。
师:引导学生帮助说错的同学再次观察。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设计 篇12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猜测、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以及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合作精神。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的美,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意识。
寻找规律,体验生活中的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课件、正方形、三角形、圆形若干。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六一”儿童节到了,为了庆祝自己的节日,小朋友们把自己的教室打扮得可漂亮了,你们想看看吗?(课件展示88页主题图)。
问: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这些灯笼、小旗、小花摆得很漂亮,它们不是乱摆乱放的,而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摆的,你们知道什么叫“规律”吗?今天我们就要把这些规律找出来。(出示课题:找规律)。
二、引导探索、寻找规律。
2、寻找小花的规律。
出示小花图问:最后一朵小花的颜色是什么?你是什么知道的?把你的秘密小声告诉同桌。
3、灯笼、小朋友、又有什么规律呢?后面一个是什么?通过让学生独立观察,讨论交流,发现图中灯笼、小朋友的队伍是有规律排列的。
4、小结:像彩旗、灯笼等这样按一定的顺序重复排列下去,我们就说它们的排列有规律。有规律的事物多美呀!
三、参与活动、创造规律。
1、摆一摆。
课件出示88页例2(图略)让学生试着摆,并说规律。
2、排练节目。
(2)师生共唱一首歌,并有规律地拍手。问:谁能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是有规律的,有什么规律?让学生体会到音乐中的节奏也是有规律的。
3、教学例3。
课件展示p89例3.(图略)。
涂一涂,下一个是谁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并说为什么这样涂.
4、猜规律.
出示练习题1:猜猜星星盖住的是谁?指名说想法..
5、小小设计师.
(1)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各种颜色的图案,请大家来当设计师,创造出最美的规律,你们有信心吗?(4人合作)。
(2)展示作品。
先请排列规律不同的几个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图形排列的规律.问;还有谁想展示自己的作品?请把作品贴到黑板上.
四、走进生活、寻找规律。
1.欣赏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很多有规律的事物总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2.找找身边、生活中有规律的美,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规律。
五、全课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是通过什么来找规律的?
2、规律无处不在,只要小朋友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多思考,一定会创造出更美的规律丰富我们的生活!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设计 篇13
二、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律动,能按音乐节奏协调地做动作。
2.加深对秋天的认识,体验水果丰收的喜悦。
三、教学准备:
秋天丰收的图片、录音机、磁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按音乐节奏协调地做动作。
难点:创编动作。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解示范法、图示法等。
教师活动幼儿活动设计意图一、出示图片。
图片上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看出来?认真的欣赏图片,说说自己的理解。引导幼儿感受图片,并能将自己的观察发现表达出来。二、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1.教师:请你们听一听,听到这段音乐,你们有什么样的感觉?
2.教师:那么你们听到这段音乐想做些什么事情呢?认真的倾听音乐,说说自己的理解。引导幼儿感受音乐,并能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三、引导幼儿理解音乐。
教师:那么你们听了这段音乐,你是怎么摘果子的呢?
2.因为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果子都成熟了,叔叔阿姨们来不及摘果子,想请你们来帮忙摘果子,听摘果子的音乐响起来啦,你们想不想一起和老师来边听音乐边摘果子?先猜测一下为什么老师听了这段音乐会很开心。通过猜测活动以及老师讲述自己的感受,引导孩子更好的理解音乐。四、听音乐学习律动。
1.教师示范、讲解动作要领,如:手腕的转动、踵趾步等。
2.鼓励幼儿创编动作,表现果园丰收景象。(幼儿随音乐在座位旁边练习踵趾小跑步,教师适时地给予语言提示。)幼儿随音乐练习摘果子的动作。
能手脚协调地随音乐做动作。尝试创编动作。采用教师讲解、示范的方法让幼儿学习摘果子动作,并鼓励幼儿自己创编。五、结束活动。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设计 篇14
教学内容:
课本第2、3、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使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具准备:
1-10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师生相互介绍
2、老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打开第1页,读“编者的话”。
二、数一数
1、激发观察兴趣,(教科书第2-3页挂图)
先给学生一定时间让学生随意观察,同桌互相说。然后指定内容请学生说一说。学生每说完一种,教师要反复提问:还有什么?教师要对积极发言的学生及时表扬。
2、数图中的数量
师:我们在数图中这些人或者物体的个数时,先数比较少的,再数比较多的,也就是说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
(1)数出数量是1的。
(2)数出数量是2的。
(3)依次数出其它数量的事物。
三、实践活动:寻找生活中的数。
1、寻找身体上的数。
(1)寻找身体上的数。
(2)集体反馈交流。
2、寻找教室里的数。
(1)学生独立观察,寻找各数。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
3、寻找校园里的数
四、总结
第二课时:比一比
教学内容:
课本第5、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长短、大小及多少并能判断长短、大小、多少、轻重。
2、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准备:五星、铅笔两枝、球两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二、新授
1、教学轻重
(1)创设情景。
(2)探究比轻重的方法。
2、比长短
(1)引导生观察
(2)你发现了什么?
(3)引导得出:物体有长、有短。
(4)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3、比大小。
讨论比较物体的大小及方法。
4、比多少。
(1)观察第6页图,你发现了什么?
(2)摆一摆,说一说。(同样多,多些,少些)
三、完成课堂活动。
四、总结
一、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认识每个数所表示的实际数量、顺序,正确规范地书写数字,正确迅速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
2、难点:认识0;正确地书写各数;1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3、关键: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及计算的意义;计算过程中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第1课时:1-5各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7、8页的例1、例2、例3;课堂活动中的第1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具准备:
1-5的数字卡片
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数一数,说一说。
教师出示例1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做什么?
2、认读1-5各数
出示1-5的数字卡片,板书课题
3、反馈实践
师: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
(教师说数,学生根据数摆小棒,同桌互相查看。)
师: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师出示实物,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和老师同样多的数。
二、感知数的顺序
1、边摆边数,逐次感知1-5的顺序。
2、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打乱顺序的点子图、排队。
学生小组讨论后,请一组同学上台摆一摆,并说说理由。
(2)摆好后提问:5的前一个数是几?3的前面一个数和后面一个数各是几?
(3)让学生从1数到5,再倒着数一遍。
三、开放性活动
1、引导看书第8页的例3。
例3中告诉我们“2”可以表示什么?
2、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3、猜数游戏
(1)师生互动
如:师:这个数在2的后面,可能是几呢?
生:可能是3,也可能是4或5。(有的生可能会说出比5大的数,教师要加以肯定鼓励。)
(2)小组互动
4、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学生心中的美丽世界。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先与同桌互相说,再告诉老师和大家。
第2课时:1-5各数的写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8页例4,以及第9页课堂活动的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比、划等活动,使学生感知1-5各数的联系,体会这五个数的数序排列。
2、使学生在数数的基础上会读、会写1-5各数。
3、通过课堂活动中的数、写、圈、摆,加深学生对数的认识,并体验合与分。
4、培养学生认真、规范的书写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数字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数
二、新课教学
1、教写“1”。
师:你能用手指表示1吗?引导学生伸出一个手指。
师:如果用划o来表示1的话,要划去几个圈?(要划去1个圆。)
指导学生看例4,出示数字1。
老师拿出画好的田字格卡片,边写边指导:把1写在田字格的左半部,从右上方的线上起笔,向左下画一笔到左下方停笔,稍微倾斜,笔道要直。
然后先让学生用食指在桌面上书写1,再让学生在书上写。
2、教写“2”。
(1)学生演示2的手势。
(2)学生独立画圆。
(3)出示数字2,2字像鸭子。
(4)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写2,学生伸出手指跟着老师书写。
3、教写“3”。
(1)学生独立作业。
(2)学生反馈。
师:请小朋友按照比、划、读、写的学习顺序展示一下你自己的学习成果。
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对于3的写法要求,可以引导学生相互补充。
4、教写“4”和“5”。
(1)小组合作学习。
(2)小组代表反馈。
(3)师小结。
5、放手让学生独立写1-5各数。
三、课堂活动
1、说一说,1——5还可以表示什么?
2、圈一圈,写一写。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设计 篇15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20以内数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
2、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重点:
20以内数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
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同学们一定学到了许多知识,在数学方面,你都有哪些收获?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一下吧。
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交流。其他学生补充。
板书课题:雪山乐园。
——总复习。
二、回顾整理。
1、归类、综合。
引导学生对于所学内容归类。
大约可以划分为4个板块的内容。2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分类、比较与位置;图形与位置;统计初步知识。
2、欣赏雪山乐园。
3、提出数学问题。
在雪山乐园里,你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小组同学商量一下,你们最想提出那方面的问题?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中交流。
4、复习20以内数的认识。
(1)出示雪山乐园情境图,提问:如果你到雪山乐园,最喜欢干什么?谈各自喜欢什么,交流汇报。
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样数的?
学生谈谈自己是怎样数的。
(可以按顺序一个一个地数或两个两个地数或一组一组地数,还有其他方法。)。
(3)师:你还想数什么?
自己一边数,一边作记录。
想一想:怎样数能做到:既不漏数,也不重复数。
(4)师:我们今天来了11个同学滑雪。关于11,你都了解哪些知识?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
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交流。
数的顺序:11的前面是10,后面是12。
数的组成: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
数位:11的十位是1,个位是1。
数的大小:11比10大,比12小。
计数器:在计数器上表示11。
说两个第一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汇报交流。
三、深化练习。
1、第1题,,教师出示1-20的卡片,让学生说一说数的组成、数位,还可进行数的排序、大小比较等方面的巩固活动。
学生说一说数的组成、数位,行数的排序、大小比较。
2、第2题,先让学生数一数花生的个数,完成连一连。“涂一涂”,再让学生观察8个花生的颜色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然后自己设计排列规律,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涂完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数一数花生的个数,完成连一连。
观察8个花生的颜色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然后自己设计排列规律,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涂完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第3题是一道找规律的开放性练习题。练习时,可让学生先观察两组数中所圈数的规律,然后把剩余部分圈完。还可让学生按自己想得规律换颜色圈一圈,并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四、完善小结。
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收获?你表现怎样?
自组评价谈收获及表现。
板书设计:
雪山乐园——20以内数的认识。
数的顺序。
11的前面是10,后面是12。
数的组成。
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
数位:11的十位是1,个位是1。
数的大小:11比10大,比12小。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设计 篇16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主动迁移已有的知识与做法解决新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我探索,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主动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理解每一步的算理。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朋友,你一定去过游乐场吧,你都玩过哪些项目今天淘气和笑笑他们高兴地来到了游乐场,咱们一起走进游乐场,我们继续学习笔算乘法吧。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我们先来计算5人做太空船,需要多少无。
引导学生审题列出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仔细思考,利用以前所学的知识,能解决这道题吗。
3、小组合作学习,自己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方法带到小组交流中。
(4)小组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尽可能让每一名学生都说一说,并把方法进行归纲整合。
(5)小组汇报中。
请学生到黑板前板演竖式,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教师小结,无论是12x5还是5x12,用竖式计算时,通常为了计算方便,一般把较大数作为第一个乘数。计算时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5先与2相乘,二五一十,满十要向十位上进1,在个位上写0,注意要把进位的1写在十位的下面,要写得小一些。
2、13个人要坐电动火车,需要多少元呢。
(1)独立思考列出算式:6x13。
(2)拿出练习本试着来独立尝试笔算,算好了吗。
(3)要是有14人,15人,16人坐电动火车要花多少钱呢。
请你在练习本上列一个算式,自己算一算吧。
汇报时还是让学生说一说算法,老师问算理,这次你算对了吗同桌。
之间把自己的算法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算一算,完成书55页第1题。
学生完成后要和同桌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2、完成书55页每2题竖式计算,一边做一边在心里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做完后教师把学生出现的错误展示出来,提醒学生注意,这样更有针对性。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请大家一起来总结。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设计 篇17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2、难点: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3、关键: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观察、多操作、多实践,熟记“1元=10角、1角=10分”的进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认识人币。
简单的计算。
认识人民币。
教学内容:义务教材第46页的第例1——————例2(认识人民币)。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懂得1元=10角、1角=10分,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功用。
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4、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cai课件一套常用的面额的人民币(不同版本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我为你们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cai演示:点击出现蓝猫图像)你们认识它们吗?今天是蓝猫文具店开业的日子,它邀请我们全班去参观文具店,你们想去吗?一起来吧!
二、探究新知。
1、参观文具店回答问题(cai演示)。
(1)师:谁能说说文具店有什么文具?价钱是多少?(学生回答)。
(2)师:你们喜欢这些文具吗?可是用什么买呢?(学生回答)。
2、认识人民币。
(1)师:中国的钱币叫人民币,你们认识人民币吗?
(2)操作初认人民币。
师:将桌面上的人民币拿出,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誰认得多(学生活动)。
汇报认识情况(学生回答,师板贴人民币:硬、纸币)。
问:观察这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纸做的钱币是纸币,金属做的人民币叫硬币。
(3)再认人民币。
师:(指纸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的纸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活动后,汇报识别方法)。
师:像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在读时有一个相同处是什么?所以它们的单位是元,那你能说说看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单位是什么?(学生口答)。
师: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纸币我们会认了,那么硬币你会辨认吗?
师: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而且是中国制造的,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上面乱写乱画。
(4)元、角、分的关系。
师:蓝猫想让大家看一个小片段,看完后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观看cai课件:元、角、分之间的兑换关系)。
师:看完了这个片段,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元=10角1角=10分)。
问:你知道1元=()分吗?
(可以小组讨论后再回答)。
3、分类:按单位分:元、角、分。
按质地分:纸币、硬币。
看书上人民币与平时所见到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有红色斜线,这样叫样币。
三、换线游戏:
(1)我指人民币,你举起与我相同的人民币。
(2)我说面值,你举起起相应的面值。
(3)我说颜色,你来回答。
(4)一张2角可以换()个1角。
一张5角可以换()个1角。
小朋友动手换一换。
四、活动。
1、拿一件玩具,这件玩具是1元1角,有几种付钱方法,找出哪种方法最简单。
2、选四名售货员,开始下位购买。
五、小结: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学会了很多知识,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认识人民币。
分类:按单位分:元、角、分。
按质地分:纸币、硬币。
1元=10角。
上一篇:小学四年级教案【参考14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