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西师版教案及反思专业优秀1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四年级语文教案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阅读理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思中需关注课堂互动与学生参与度。以下是阿拉网友为您整理的四年级语文西师版教案及反思专业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四年级语文西师版教案及反思专业

四年级语文西师版教案及反思 篇1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中,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早已颁布实施,它改变了过去语文课堂只注重教师的教的片面性,更加注重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更加注重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诸此改变,无疑会对学生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使所谓的自主、探究、合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进入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看到了一个可喜的现象:广大教师已逐步认识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们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但我们也同时看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彻底的解决,将会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要将学习交给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愿意采取的方式去获得所要掌握的知识。这无疑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但我们遗憾地看到,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大都还滞留于表面。比如,有些小学语文课堂上,所谓的学生自主学习仅仅是将课文泛泛地读一遍,找出课文中的几个生字词,查一查字典;还有的课堂上,学生刚刚进入到自主学习的情境中教师就又开始进行教学,使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深入分析课文,对课文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自然就会比较肤浅。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呢?其实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教师这一因素来讲,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教师的忧虑。

有些教师担心如果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会影响教学的进度,使教学任务不能顺利地完成。比如,有的教师说:课堂上,我也想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但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我担心学生的自主学习占用了过多的时间,会影响教学进度,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这种说法代表了很多语文教师以及其它学科教师的普遍看法。教师存在着这种思想,必定会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流于形式,浅尝辄止,仅仅成为课堂的一种装饰。

(二)教师理解的偏颇。

有些教师认为,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要将课堂彻底交给学生,教师的干扰越少越好。于是,当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这些教师往往无所事事,甚至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

试想,小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如果没有适当的引导,他们的自主活动是否始终围绕着教学任务进行?这些教师没有考虑到小学生心理的特点和小学语文学科的实际,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自主学习活动浮于表面,学习效果不佳。

如何改变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不佳的现状,让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断走向深入,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针对上述原因,笔者认为应切实做到以下两点:

(一)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充分地思考、探究、理解,让学生充分体会课文,万不可让自主学习流于形式。那种担心自主学习占用过多的时间,会影响教学进度,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会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同时,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对学习的效果也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

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它并没有否定教师的主导地位。所谓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为了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我们必须使这两个过程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否则教学必将失败。

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因为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做到收放自如,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自己的引导下进行。教师要做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速度。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就会始终围绕教学目标,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同时教学效果亦会非常不错。

合作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另一种学习方式。当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已经意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能够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但囿于理论上的研究和实践上的探索还不够深入,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大多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合作学习的任务不明确,学生在开展合作学习时很盲目;合作学习的任务不适宜,缺乏合作学习的价值,为合作而合作;学生的合作学习缺乏教师的指导,学生无法有效、真正地合作,合作学习放任自流。

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到的知识,取长补短,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学习能力的提高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如果学生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一方面它背离了课程改革语文教学倡导合作学习的本意,另一方面也白白浪费了学生许多宝贵的学习时间。笔者认为,为了使学生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真正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学习任务。

要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有效地进行,我们必须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同时,合作学习的任务应当具有一定的难度,具有进行合作学习的价值。一般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有困难的任务课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小组通过相互配合、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容易使学习任务更好地完成。如果学习的任务比较简单,或者学习的任务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就完全没有必要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二)适时进行。

一般来说可以在以下几种情况开展合作学习: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愿望;2.部分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凭借个人能力无法解决;3.需要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时;4.学生的思路不开阔,需要相互启发时;5.学生的意见分歧较大,需要共同探究的时候;6.学习任务较大,凭借个人能力无法完成。

(三)加强指导和监控。

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我们教师应该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小组中去,指导、监控学生的合作学习。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知道如何进行合作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把握学生学习的方向,不至于偏离教学内容,同时也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有一个明晰的了解,对学生理解较为困难得问题可以予以适时的指导。这一点对小学生来说更为重要。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局限于所教学科,要有充分的跨学科的知识储备。这一要求的目的就是要改变过去那种封闭、死板的课堂,而走向开放式课堂,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但有一部分教师没有真正领悟《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理念,片面追求跨学科的学习,片面追求愉快教学,片面追求活跃的教学气氛,从而导致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了非语文活动过多的现象。例如,有的教师使语文课变成了游戏课;有的教师使语文课变成了美术课;等等。这些活动是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但这种生机与活力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效果与效率并无太大的作用,甚至使学生的注意力过于分散,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我们不能否认,为了使语文的教学顺利有效地进行,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开展各种活动。但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不能认为没有活动就不是课改。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不是学生的动手、绘画能力。

活动是需要的,但这些活动必须以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为此,我们在语文课上开展活动要明确一下两点:

(一)活动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服务于语文教学的目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各种活动对于促进学生跨学科的学习,促进语文课程走向开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绝不能因此而丧失语文学科的特点,不能迷失预期的目标。我们开展各种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语文教学,使语文教学的目标更好地达成。那种为游戏而游戏,为表演而表演,追求课堂表面上的生机与活力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二)活动要适可而止。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研究发现,活动就像在教学内容外面裹了一层糖衣,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往往会被糖衣所迷惑。他说:如果注意力不曾直接作用于实际的材料,那么这些材料就不能为儿童所领悟,更不能在儿童的心目中起什么作用了。这一点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如果我们的活动不能适可而止,就很容易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各种活动,而不是所学内容。

参考文献。

[1]陈家麟.学校心理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1。

[2]徐世贵.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开明出版社,20xx.11。

[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7。

四年级语文西师版教案及反思 篇2

1.让学生尝试收集,调动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进行课外学习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用较恰当的语言描叙自己的见闻、表达自己的情感。

3.通过活动,加深学生对大自然的了解,激发学生关心、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课前播放音乐。

师:同学们,随着美妙的音乐,我们进入了这节课的学习。老师对同学们提一个要求:请同学们在这节课上认真地听,大胆地说。

师:上星期我们学完了第六单元,第六单元一共有几篇课文?大家回忆一下。(课件出示5篇课文的题目)《浪花》《大自然的语言》《要下雨了》《红领巾真好》《小狐狸卖空气》。

1.你最喜欢哪篇课文?把你最喜欢的部分大声地背给大家听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部分。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想不想对大自然有更多的了解呢?

那我们就一起走进大自然吧!(课件出示课题。)。

(一)说说你所了解的大自然是什么样的。

课件出示两扇大门,一扇大门上写着美丽的大自然,另一扇大门上写着神秘的大自然。

师:同学们,大自然既神奇,又美丽,你们是想先欣赏大自然的美丽,还是探索大自然的神奇呢?(学生用鼠标点开大门。)。

(二)欣赏大自然的美丽(课件出示大自然风景图)。

1.看了这些美丽的图片请你说说大自然中什么最美?

2.面对美丽的大自然你最想说什么?

3.游览祖国秀丽的自然风景区。(课件出示祖国自然景区图,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三)探索大自然的神奇。

播放录音:大自然的语言啊,

真是妙不可言。

不爱学习的人总也看不懂。

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1.将你们组收集到的大自然的语言,用你们组喜欢的方式告诉大家。(学生分组讨论。有的组画画,有的组编儿歌,有的组写句子。)。

2.分组汇报,组长代表本组展示收集的内容。教师点评。

面对如此美丽,如此神奇的大自然,我们应该怎么做?

请你学习《红领巾》一课,为这些地方写警示牌:(课件出示草坪、森林、花园、动物)。

美丽神奇的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是我们生存的环境,我们只有爱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大自然才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才能带给我们更舒适的环境。

【评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搜集信息能力、互相合作能力等。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创造了一种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状态之中,用口头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查找资料,并用各种形式汇报查找的结果,在丰富多采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四年级语文西师版教案及反思 篇3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读通诗歌,读懂诗歌,激发其热爱祖国的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利用多媒体出示诗歌《七子之歌——香港》。

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

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2.教师范读该诗。

3.你听到了什么?(听到了一位在外受到蹂躏的孩子呼唤母亲的声音。)这个可怜的孩子就是香港。他自从1898年被英国强占、夺走之后,历经了99年的飘泊和欺凌。听,是什么声音?(利用多媒体播放钟声)这是1997年7月1日的钟声,这是中华儿女期盼了99年的钟声。

今天,让我们再一次重温1997年7月1日,中国历史博物馆门前的香港回归倒计时牌上那大大的“零”字出现的一刻,中国人民喷涌而出的爱国激情吧!(板书课题)你想带着怎样的感情读课题?(自豪、兴奋、喜悦。)。

二、初读诗歌,读通诗歌。

1.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首诗,做到通顺、流畅。

2.教师范读。

3.你能像老师一样有节奏地朗读吗?

三、再读诗歌,读懂诗歌。

1.这首诗一共分为了几节?每一节主要讲了什么?(全诗共分4节。)。

2.读读第一节,你读懂了什么?(通过多读,体会作者以及全中国的人在香港即将回归的那一刻的渴盼而激动的心情。)。

3.利用反复诵读的方法,小组讨论交流对第二至四节的理解。

4.全班交流。

(1)第二小节表达了人们眼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时,无比激动与自豪的心情。这种情感,作者是通过一些特写镜头的描述来真切表现的,例如,“旗帜”、“旗杆”、“寂静”的场面、“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等。

(2)第三小节主要是讲作者联想到了香港的屈辱历史,联想到了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表达了如今扬眉吐气的欢欣鼓舞。

(3)第四小节是说香港从此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表达了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情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

四、诵读诗歌,读美诗歌。

1.香港在历经了99年的漂泊后今日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请你用朗诵来表达这最后一分钟的激动与喜悦吧!

2.学生朗诵,互相评议。

3.全班同学集体朗诵。

五、作业。

准备一次诗歌朗诵会。(可以是搜集的诗歌,也可以是自己创作的诗歌。)。

六、板书设计。

最后一分钟。

自豪情祝福情。

四年级语文西师版教案及反思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香港及香港回归的资料如:“香港被割让的历史”、“香港回归历程”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我首先用风雨归程这个词语作为切入点,接着抓两个重点句的理解,然后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诵读诗歌,达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同时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永远盛开的紫荆花)孩子们,你们知道这尊雕塑的名称吗?这又是哪里的标志呢?那你们知不知道香港是哪一年回归的呢?(学生回答)。

师:当1997年6月30日11时59分,当第一朵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紫荆花即将深深的扎根在祖国大地上的时候,所有中国人的心沸腾了,你们想知道这激动人心的时候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香港回归的最后一分钟,一起来感受那万众欢腾的《最后一分钟》。(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文本,感知全诗。

师:大家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知道这是一首诗歌。也知道了这首诗歌一共有几节?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诗歌并听清老师的要求。

1、自由朗读,思考。

香港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他经历了一段坎坷的路程,文中有一个词语最能概括,请把它找出来。

2、读“风雨归程”

师:课文读好了,并找到了概括香港回归历程词语的同学请举手,好,这位同学你来说说。

师:这位同学找到了“风雨归程”。这真是一位会读书的孩子,他找得非常准确,就是“风雨归程”。(板书:风雨归程。)请同学们大声地读一读这个词。

3、理解“风雨归程”

师:孩子们,你们课前收集了香港回归的资料,刚刚又初读了诗歌,谈一谈你对风雨归程的理解。(请两名学生谈)。

三、品读文本,感悟诗歌。

(一)直奔第三节,感受香港百年的耻辱。

1、指名读第三节。

师:你真是个眼明手快的孩子,就请你把第三节读给大家听听吧!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2、思考:在这一节中你认为哪些词句最让你有一种痛心的感觉,请把它找出来。

师:划好的同学请举手,请你来说一说。是啊,那深入骨髓的伤痕多么令人痛心呀。

3、课件出示“那深入骨髓的伤痕——灵魂。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4、请两三位学生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读出来。

师:说得真好,一百多年的伤,一百多年的痛,我们怎能忘记,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那一段历史。(播放课件)。

师:孩子们,当你们看完了这段资料,你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指名说)。

师:是啊!我们愤怒、伤心、难过。孩子们,这就是我们香港在这一百多年所承载的屈辱的历史。(板书:屈辱的历史)这百年的屈辱怎能不让人痛心和愤恨?读(学生起读)。

5、谈为什么是“铸进”我们的灵魂?

师:是啊!“放进”、“走进”时间长了我们会淡忘,可“铸进”是永远地留在我们心里,跟我们的身体和灵魂融为一体了。所以诗人说这铸进灵魂的伤痕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伤痕,是一种刻骨铭心的伤痕,让我们带着这样的体会再来读一读这句话。(生齐读)。

6、齐读第三节。

师: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当虎门硝烟的残梦已醒,当百年的耻辱终于得雪,所有的中国人怎能不热血沸腾,让我们带着愤慨、酸楚、激动和自豪来齐读第三节。(学生齐读)。

(二)学习第一节,聚焦香港回归前急切的等待。

师:1997提6月30日的午夜,世界的目光聚集香港,无数颗心都在期待着那最后一分钟的到来。(师读第一节)请你们也像老师一样深情地读一读。(学生自读)孩子们,你们能想象一下所有的中国人在等待这最后一分钟到来时的心情吗?指名说一说。

师:是啊!所有的中国人都迫切的等待这最后一分钟的到来。(板书:迫切的等待)。

(三)学习第二节,感受香港回归时的神圣时刻。

1、自读第二节,读完用一个词来概括你此刻的心情。

师:孩子们,这全国人民迫切期待的,翘首期盼的、激动人心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来到了,请自由地读第二节诗歌,读完用一个词来概括你此刻的心情。指名说一说。

2、理解“是万众欢腾——嘴唇”的意思。

师:是啊,激动,自豪,喜悦,孩子们,离开祖国母亲怀抱一百多年的游子终于回来了!我们怎能不喜悦呢?所有的中国人怎能不激动呢?请你们在本节中找到描写所有中国人激动和喜悦的句子,并读一读这句话。

师:谁来把你找到的句子说一说。

课件(:是万——唇)请你看着大屏幕把这个句子读一读。

a、为什么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请学生谈理解)。

b、从这微微颤抖的嘴唇中,他们想说些什么呢?

师:是啊!望着那冉冉起的国旗,回想香港回归所走的坎坷的路程,我们所有的中国人想了许许多多,他们在寂静中思考,他们用那颤抖的嘴唇在说呀!孩子们,想一想:那微微颤抖的嘴唇在说些什么呢?请把它写下来。(学生书写)。

c、请两三个学生读自己写的话。

d、指名读第二节。

师:是啊,这千言万语最后都汇成了这样一个感人的场景!哪位同学激情并茂地把第二节给读出来。

3、小结。

师:这百年的屈辱终于被洗刷,中国人从此挺直了——(脊梁)。这令人激动而又感人的场面将永远定格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也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庄严而又神圣的时刻吧!(板书:神圣的时刻)。

(四)学习第四节,祝福香港美好的未来。

1、“午夜”和“清晨”仅仅指时间吗?

2、指名回答。

师:是啊,在这里不仅仅指时间,也是香港一个多世纪耻辱结束的宣告,更是香港崭新未来开始的宣言!是全中国儿女对香港美好未来的祝福!(板书:美好的祝福)。

3、读最后一句话。

师:让我们一起祝愿香港的明天更美好吧!读(课件出示“然后去奔跑——”)。

4、课件展示今天的香港。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吗?1995年,美国《财富》杂志曾刊登题为《香港之死》的封面文章,断言:“香港回归经济会逐渐衰败。”你们信吗?(学生说:不信)。

师:说得对,今天的香港不仅没有“衰败”而且更富活力!

师:请看今天的香港。(课件)。

师:看了这些,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香港?(两三位学生回答)。

师:对,我们看到了一个繁荣富强,飞速发展的香港,孩子们,事实证明香港这朵紫荆花,只有深深扎根在祖国的大地上才会开得更加鲜艳、更加芬芳。

四、情感升华,总结全诗。

1、齐读整首诗。

师:百年的沧桑,百年的思念,经过多少代的奋斗,终于盼来了这最后一分钟。孩子们,捧起你们的课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歌。“最后一分钟”,读(配上音乐)。

2、主题升华。

师: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吧!(出示课件)。

师:不忘屈辱恨这是扬眉吐气的——(学生读:最后一分钟);满怀激动心这是期盼已久的——(学生读:最后一分钟)饱含欣喜泪这是无比幸福的——(学生读:最后一分钟)放飞祝福情这是无限美好的——(学生读:最后一分钟)。所有的痛苦,所有的欢乐,所有的愤恨,所有的激动,在些时此刻都化为一股浓浓的爱国情。(板书:爱国情)(请全体起立)。

3、总结。

师:我们永远也忘不了那百年的耻辱,永远也忘不了那刻骨铭心的最后一分钟,让我们大声地对自己说: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课件出示)。

板书:

屈辱的历史。

风雨归程。

爱国情。

迫切的等待。

神圣的时刻。

美好的祝福。

四年级语文西师版教案及反思 篇5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课堂上让孩子玩一玩,有时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上《金色的草地》一课时,孩子们在课堂上玩得很开心,学得很扎实,当然课文的朗读也有声有色,入情入境。课堂上,我和孩子们一起自由地交流着:

师:我和弟弟是怎么玩耍的呢?请小朋友们轻声地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学生自由读)。

师:你知道他们怎么玩了吗?

生1:我在弟弟后面,假装叫他一声(学生复述课文中相关内容)。

师:哦,是这样玩的吗?你们听清楚xx说的玩法了吗?谁再来说一遍给大家听?(一生站起来,用自己的话表述课文中相关内容。)。

师:听起来可真有意思!

师:哎,你们会象他们一样玩吗?

生:会!

师:那就试一试,好吗?

生:好!

师:(指名一学生上台,并从粉笔盒里挑出一支粉笔,郑重地传到孩子手中)给,这是蒲公英,你玩吧!

师:(转向全体学生)谁来当他的弟弟呢?

师:(指名一位学生上台)你叫什么名字?

生2:xx。

师:哦,现在你可是他的弟弟,你应该叫什么呢?

生:谢廖沙!

师:(转向这一学生)是呀,现在你的名字叫。

生2:谢廖沙。

师:很好。

师:(又从粉笔盒中取出一支粉笔,交给孩子)给,谢廖沙,这是你的蒲公英。

师:(拍拍刚才的学生)来,玩吧,跟弟弟一起玩玩。

两个孩子立即反应过来,进入了角色,一前一后按着书本的意思玩起了蒲公英。

师:你们觉得他俩刚才的表演怎么样?和课文中描述的一样吗?

生3:我觉得xx表演得挺好的,他的脸上看起来挺严肃的,不嬉皮笑脸的。

师:为什么你觉得他应该表现出严肃的样子呢?

生3:因为咱们课文中讲他是要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

师:噢,是这样。

生4:我觉得xx表演的时候不够自然。

生5:我觉得xx表演吹蒲公英的时候还要用力一些,因为他是使劲吹的。

生6:我觉得xx这个假装打哈欠演得挺象的。

接着,我又让孩子们同桌学着玩玩这游戏,再想想还可以怎么玩。就这样,在有趣的玩耍中,在自由的谈论中,孩子们感受着玩蒲公英的快乐。再让孩子带着这份快乐去读课文,不仅读得有声有色,也读得趣味盎然。

反思:新课程理念下,常常提及兴趣,把激发孩子的兴趣摆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做好一件事的前提条件。事实确实如此。课程改革两年来,我也在自己的课堂上不断地摸索着、尝试着。我常常会捧着教材思索着,怎样才能让孩子更加喜欢学这篇课文?怎样的处理才能使孩子学得更快乐、更轻松?怎样才能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懂得道理?低段的孩子生性好动,很难在课堂四十分里做到始终如一地专心听讲。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有更多的方法去吸引孩子,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在平和、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故意在课堂上创设一个玩的时机,给孩子一次玩的机会,也不失为一项好的举措。当然,我们教师要把握好分寸,要让孩子玩得其所,玩得有价值。

四年级语文西师版教案及反思 篇6

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即将结束。回顾一个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总的感觉还比较满意,几个曾经学习上无所谓的孩子对语文感兴趣了,对于语文学科来讲,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大部分同学进步很快,让我感到自己平时的工作已经得到了回报。总结自己的教学工作,我觉得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不错。

一、以赏识的教育唤醒孩子的自信心。

有了兴趣,没有信心也不能在学习上有大的突破。一些孩子之所以成绩差,因为其在学习上没有成功的信心。因为很多老师课堂的目光多停留在优生身上,提问时不注意,好不容易给个机会学困生生,可能是道难题,只会让其丢脸,没有成功怎会开心?我提问会根据难度来,简单的让学困生回答,正确率自然高,赞美的语言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常常喝一肚子蜜,精神爽,信心自然上去,他不会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脑子不如人。即使答错了,也要找个理由夸一夸。我就是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眼里,大家都一样,只是态度不同造成成绩的差异。态度改变,成绩一定进步。

二、夯实基础知识,抓实基本技能。

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夯实基础,学生的语文成绩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虽然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依旧不能忽视。这个学期,我要求学生从把字写认真、清楚开始做起,明确了学生学习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平时加强了生字和新词的听写,从源头上堵住了出错的概率。其次,分阶段、分内容注重了对语文基础的回顾和复习,如:结构相同找词语,修辞手法、改病句、缩句的操练,名言警句的积累、重点句的理解、把握课内外阅读、加强了写日记和即席作文等。此外,对于语文的作业,要求上课专心,不懂多问,力求掌握于课内。在充分了解、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因材施教,精讲精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抓好各单元的过关,从字词、段落到篇章,要求学生逐个过关。

三、重视学法指导,注重积累,提高学习效率。

语文学科尤其重视知识的积累,我曾多次告诉学生,语文课上,老师讲了再多的方法,如果自己不去记忆,课外不去大量阅读,积累好词佳句,是无法写出的好的文章来的。优生为什么经常有玩的时间,可成绩却不错,这是为什么呢?我想:学习最重要的莫过于是学习方法了。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老师重视了学法指导,学习效率将会大面积提高。首先,我要求优生小结一下自己的学习方法,在班队课中介绍给大家,其次,学生要做好课前预习,专心听课,及时作业,认真复习,平时要学会思考找规律学习。最后临睡前好好回顾当天所学,到双休日再重新温固知识。要求背诵的课文,诗词,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的成语,都必须熟练背诵,当然,如果不愿意背诵,还可以选择反复地抄写。背诵或抄写,可以自己选择,目的只有一个,牢记于心。数学老师常说举一反三,语文一科中有些题同样如此,同一知识的测试,有很多种方式,老师平时加以训练,学困生才不会再考试中束手无策。如把转述的话变成引用的话,那么又怎么把引用的话变成转述的话呢?人称代词怎么变化,意思才不会变化,练习多了,学生自然就有感悟了。

语文教学因为其学科的特殊性,涉及的知识面很广,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一桶水。因为工作量大,我感觉自己的阅读还不够,特别是理论书,下学期还要在这方面下功夫。只有在理论的指导下教学,才能成为一个学者型的教师,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四年级语文西师版教案及反思 篇7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14个生字,认识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4.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学习有详有略的习作方法。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体会他们的精神。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抗日战争年代,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八年中,中国大地上出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涌现了千千万万民族英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发生在河北省保定地区狼牙山的一个真实故事。(板书课题:狼牙山五壮士,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自然段小组轮流读课文,互相指导,评价。

2.开火车读生词。

3.再一次自读课文,做到通顺、流利。

4.说一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讲了一件什么事?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

(课文记叙了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主力部队,把敌人引上绝路,最后英勇跳下山崖的事。)。

5.你能独立的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吗?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峰顶歼敌跳下悬崖)。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再读课文,在你感动的地方,写一写你想说的话,还可以和同学交流交流。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

小组研究完成课后第4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一节课我们已经理清了《狼牙山五壮士》这1篇课文的提纲,谁还记得?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峰顶歼敌跳下悬崖。

2.那么哪些情节是作为重点来写的呢?让我们再读课题——狼牙山五壮士。

二、学习课文“第一次掩护”的情形,体会感情。

1.读了课题,你认为题目中的哪个词能体现出狼牙山五壮士的精神?(壮士。)。

2.什么人能称得上“壮士”?(学生自由谈论。)。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五位战士究竟能不能佩得上“壮士”的称号。你从文章中哪些地方能看出“壮士”这一特点来。

3.指导学习。

(1)自读此部分。

(2)勾画出你认为能体现五位战士为“壮士”的语句。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

(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

(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3)从每个战士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对敌人的仇恨,也可看出战士们的英勇。(出示学法:体会感情。)。

(4)能读出战士们的这种英勇和仇恨的感情来吗?(出示学法:表达感情。)指导朗读,同学间互作评价。

三、学习课文“第二次掩护”的情形。

1.第一次掩护任务完成了,按理说五位战士应该赶快去追赶自己的主力部队,然而此时,他们是怎样做的?(毅然的选择了走一条绝路。)为什么要做这样的选择?做出这样的决定以后大家的心情怎样?(热血沸腾。)你能体会到五壮士怎样的精神?(视死如归。)。

让我们继续读课文。

2.选择学习方法,自主读书。建议采取“品析词句——体会感情——领悟表达”的顺序来学习。

3.小组自学,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研读重点句子。

(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哩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_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在对以上段落中的句子理解时,要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例如,抓住五壮士的神态、动作、语言进行体会。同时,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所理解的感情,例如,对着烈士说几句话,为烈士写一句诗,最简单的就是饱含感情地把课文的语句读出来,读出那种仇恨,读出那种欣慰。

5.五位壮士毅然地跳下山崖,主力部队顺利地完成了转移,此刻,你想对五位壮士说点什么吗?是什么力量让五位壮士能毅然地跳下悬崖?再读五壮士最后豪迈的口号:“_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6.为什么说:“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7.让我们再一次饱含深情地读一读课文。

四、资料收集交流。

我相信,读过了这篇课文,大家一定非常的希望五壮士都能奇迹般的活下来,但奇迹毕竟是少数。不过,令我们欣慰的是在跳下山崖之后,虽然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光荣牺牲,但是葛振林、宋学义被挂在树上,幸运的活了下来,被战友们救护归队。他们的事迹传遍全军全国,被誉为“狼牙山五壮士”,像狼牙山一样,永远巍然耸立!

五、作业。

1.摘录描写英雄人物的词语。

2.课外阅读我国的英雄人物的故事。

四年级语文西师版教案及反思 篇8

四年级上册语文《小木偶的故事》是1篇童话故事,这篇童话故事趣味性强,学生理解课文并不难。因此在教这课时,采用了以下教学流程: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读课文,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积累词语,丰富语言——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其中,感觉最有特色的地方是:“积累词语”这一环节。因为这课表情的词特别多,所以安排了让学生划词、读词、理解词、运用词达到积累运用的目的。把“板着脸、笑嘻嘻、愤怒、亲热、温柔、痛苦、伤心、着急、委屈、生气、龇牙咧嘴、嘟嘟囔囔、可怜巴巴、放声大哭”板书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读词,以边读边做表情动作来理解词,最后以选词说话达到运用的目的。

这环节的设计感觉很好,学生因为有着忽喜忽怒忽悲忽怨各的表情演示,兴致高涨,也能比较直观形象的理解词语的意思,个别学生对某些词理解就犹豫着知道如何做表情动作,这时他们会左右观看,从同学的表情理解自己感到疑惑的词语。这样的教学中,既轻松又收效好,老师的解释已显得多余。

这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过,连自己也被他们丰富多彩的表情所感染,如果每节语文课都能这样轻松愉悦,又何愁学生不爱学语文呢?这就有效教学吧,能让学生轻松的课堂中学到各种语文知识,让学生深深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四年级语文西师版教案及反思 篇9

教学的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喜欢秋天,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字卡、词卡、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一、导入:

昨天我们学的识字(一)是讲述了秋天的知识,今天让我们继续认识秋天吧。

二、揭题。

1、板书课题,齐读,思:读后想知道什么?

(1)秋天是怎样一幅图画?(秋天的图画里有些什么景物?)。

(2)它的色彩是怎样的?

2、翻书,自读课文。

3、思考:课文共有几句话?(4句)。

4、指名分句朗读,读后评议。

(注意轻声音节:灯笼高粱)。

5、小组合作读,好的帮助差的,读正确,读流利。

三、认读生字。

1、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重点字音:梨笼颊浪勤劳。

四、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在朗读中表达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3、小组内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4、小组内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为甚么喜欢。

5、比赛读,看谁读得美。

6、寻找自己喜欢的学习小伙伴,读喜欢的句子。

7、看着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再试着背诵。

五、扩展活动。

六、作业。

1、小黑板出示“我会读”中的句子,读熟至背。

2、练习背诵。

四年级语文西师版教案及反思 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识记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以“是”为比喻词的比喻句,并能仿写。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个性化识字,鼓励交流学习经验,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2)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文章的内容。

(3)学习做批注笔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文中对“手”的比喻,从而感知“手”也能传递人们美好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相信你们都拥有一双不平凡的手,你们都用手做了些什么呢?”(绘画,跳舞,弹琴……)。

“看来同学们有的拥有灵巧的手,有的拥有能干的手,有的拥有智慧的手。不过我们的手还有神通广大的本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的手》。”(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我们的手是怎样的?我们的手有什么神奇的功能?……)。

“好,同学们真爱动脑筋,相信你们学了课文会有更大的发现。”

(在导入课文学习中,我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巧设疑问,“用手做些什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来激发学生想像探究的_)。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由于学生的识字量是有差距的,识字能力也存在差别。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同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且注意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用自己认为最有效的方法进行自学生字,与同学合作学习、交流学习经验。)。

2、请同学们再发出声认真自由读课文,并在书上做简单的批注。

(第八册的阅读目标中提出:学生要学会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能够做简单的批注。所以在阅读中,我常引导学生做简单的批注。它的方法可以是提出不懂的问题,可以是注明理解的含义,还可以是勾画感触最深的句子……)。

3、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新词。

(2)抽读诗歌。

(识字过程中应本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识字与阅读紧密结合,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学词,学句才会激起学生的识字兴趣,收到好的效果,)。

(3)同学间交流批注情况后汇报,师小结并板书。

电线。

我们的手是船。

小鸟。

(在此环节中,不仅要板书学生理解的内容,还要小结学生不理解的问题,以便后文的教学)。

三、细读理解。

1、(由板书导入)齐读黑板的板书。

思:句中的“是”字能换成什么字,使句子的意思不变?(像)由此看来这四句也是比喻句。(出示课后的金钥匙)。

师:谁也来模仿说一句带“是”的比喻句。

(此时,让学生造几个类似的句子,能加强对带“是”比喻句的理解和运用。如:“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师:书中是怎样描写这些比喻句的?(师引读板书的内容,生接读相应课文。)。

2、(由学生不理解的内容引入)学习诗歌。

(1)学习第一节。

师:为什么说我们的手是电线?

个别同学读第一节的内容,其他同学思考后,小组讨论汇报。(学生的理解只要言之有理,思想健康即可。)。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引导感情朗读)。

(2)学习第二、三、四节。

指名读。思:为什么把我们的手比喻成“桥”、“船”、“小鸟”?

学生发表个性化见解,并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师适当地指导朗读。)。

(“顺着学情,因势利导”是我的教学特色。本课中,我让学生在思考讨论后,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悟。)。

四、品读感悟。

1、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我们的手是电线、桥、船、小鸟,那么我们的“手”神通广大的本领到底是什么?(传递美好的感情)。

(此问题,先让学生充分讨论后,再采取多种朗读方试,如:赛读、表演读以体会文章的内涵。)。

2、师生接读。

3、分组对读。

4、引导学生背诵。

师:“同学们,伸出你们不平凡的双手,看看象什么?”(枫叶、海星、如来佛的五指山……)。

师:“我们还可以用手来表示什么不同的含义呢?”(再见、抱歉、ok等)。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相信你们也能模仿课文写一节诗。”(生仿写,再选择优秀的句子补充板书。)。

(学生能够读懂课文,也就有了仿写的基础,但还必须有仿写的内容,即有东西可写。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毕竟生活是创做的源泉。让学生在这些个人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以及自然生活中观察、分析、体悟,学会用鲜活的语言表达自己独特的生活感受,使之“仿”、“创”结合,写出新意。尝到“用我眼看世界,用我手写我心”的甜头和乐趣。此时,教师再挑选精美的句子填入板书的括号内,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这样的练习既是对课文理解的延伸,又是对学生情感的熏陶,也是对语言、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总结回顾。

同学们真不愧是小诗人。只要人们心手相连,就会使整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愿我们能将人们美好的感情传递下去。

六、布置作业。

1、写好生字新词。

2、手还会是什么?仿照课文写几节诗。

3、摘录描写“手”的词语或句子。

(“下要保底,上不封顶”。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的不同,进行不同层次的训练。)。

四年级语文西师版教案及反思 篇11

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读通全诗,了解诗的内容,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了解暗喻词和暗喻句,并能仿写暗喻,仿写一段诗。

(3)在读中做批注,提高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在默读中批注,在放声读中想象画面,在诵读中积累语言,在情感朗读中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通过仿写,进一步认识暗喻句,提高仿写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诗中所表达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幸福、友好、真诚、快乐等人性中美好的情感传递给热爱生活的人们。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伸出你的手,看看你的手像什么?

生1:枫叶。

生2:海星……。

师:那你用你的手做些什么?

生1:剪纸。

生2:画画。

生3:写字……。

师:看来同学们有的拥有灵巧的手,有的拥有能干的手,有的拥有智慧的手。不过,我们的手还有神通广大的本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的手》,看看作者还发现了手的哪些功能。(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1:想知道我们的手还有哪些功能.?

生2:想知道手的本领到底有多大?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书上做出简单的批注,记下你的疑惑和感想。

出示自学提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看看你读懂了哪些,在书上作出简单的批注,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自读检测,质疑。

生读后说:我们的手是电线、桥、船、小鸟。(师随机板书)。

师:遇到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你们的办法都不错!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相信通过你们的努力,大家的相互合作,一定能解决这些问题。

四、合作探究(细读课文,加深理解)。

上面的两个问题。

师:课堂因交流而精彩,

生自渎课文。

学生汇报:自己读懂的的那一小节。

生:我们认为我们的手是电线,电线能传递光,我们的手能传递幸福。和爸爸妈妈手拉手我们感觉我很幸福。

师:你们的理解的真好,(出示第一句)“我们的手,是电线。

师: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谁能把加点的字换掉,使句子意思不变?(像)由此看来,这也是比喻句。把我们的手比作电线,电线传递光,传递着温暖。

那么说,我们的手在父母之间不光传递光,还传递着什么呀?

生:幸福、温暖、爱……。

师:是啊,这真是一双神奇的手。

师:谁还能说个这样的句子?(生用“是”练习说话)。

学生举例说生活中幸福的生活场景,师适时引导有感情朗读。

师:谁还读懂了哪小节?

生汇报并读自己读懂的小节。

师适时引导:桥的功能是连接陆地,使没有路的地方有了路,给人带来方便,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伸出友爱的手,也会给人带来方便,所以作者说我们的手是桥,传递着问候。

师:那么既然我们的手传递的是问候,请你用你的手对你的好朋友问候一下。

生用肢体语言对好友表示问候。

师:你们还从哪儿看见手传递问候?

生:我们组明白了为什么说手是船。把手比作船,写出了人们之间真诚交流。

师:谈谈你们的理解。

生举例谈。希望工程,生活中的小事。

师:我们的手是船,在心灵与心灵之间传递着真诚。

师:电视上我们看见国家主席_接见外国友人,亲切握手,传递着友好、和平,我们的手是桥,生接读………..

我们还看看到,在希望工程捐助仪式上,一颗颗爱心,一双双援助之手,圆了多少贫困地区孩子的求学梦,我们的手是船,生接读……..

生接读二三小节。

师:我们的手,是小鸟,哪一组愿把你们的理解体会读给大家。

生:用欢乐的、飞翔的语气。

师:我听出来你们很欢快。谁还想飞翔?让我们一起来飞翔好吗?加上你的动作来读读。(体会小鸟自由的欢乐)。

生加动作齐读,一起来体会飞翔的快乐。

(五)、感悟内涵,拓展延伸。

(1)指名有感情的朗读。

师总结:我们的手是电线、桥、船、小鸟,他带给人们不同的情感,分别是:(板书:幸福友好真诚快乐)我们的手神通广大的本领其实就是(板书:传递美好的情感)。

(2)师生互动:师生接读全诗。

师:我们的手还会是什么?(老师走下讲台,握住学生的手)今天你感冒了,还坚持在教室里认真地听课,老师握住你的手,你知道老师向你传递的是什么吗?(教师随机设计不同的场景,传递不同的信息)。

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说,补充说。抓住两个学生的手,让他们握一握。

师:说说你们的手传递的是什么?

生:充分说。

同学们说的真好,请同学们根据你的体会,结合刚才同学们说的仿照课文写首小诗。

(3)、仿写课文小练笔。

学生仿写。

师巡回指导。

生读自己的创作,点评。

(六)、整体回顾,总结全文。

同学们说得好极了。最美好的时刻,是心贴心的时刻,是手拉手的时刻。人们心手相连,会使整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愿我们能将人们美好的感情传递下去。

板书设计。

电线-----幸福。

桥-----友谊。

我们的手传递美好情感。

船------真诚。

小鸟----快乐。

四年级语文西师版教案及反思 篇12

课文《沿着红军走过的路》最后一段话中有这么一句话:就这样,他们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机警地躲过了野兽的袭击,顽强地战胜了病痛的折磨,历时3个月,行程1000多米,终于赶上了红军大部队。当讲到历时3个月,行程1000多米时,学生兴致盎然地计算起了儿童团员每天大约要走多少路,结果也很快出来了,每天大约走10千米。接着学生的计算,有了下面的对话:

生(脱口而出):很容易的。

生(马上接着前面同学的话):是的,我可以现在就到操场上去试试。

此时的我心里有些反感,心里在说:你倒给我去试试。不累死你们才怪?可我也不能在脸上表现出来,得让他们心服口服才行。

那几个调皮鬼也没什么话了。

学生低头无语。

思考:

四年级语文西师版教案及反思 篇13

走,我们去植树》这不是1篇假诗,不是一首想像诗,而是一首实践加思考的诗,是一首通过实践来说理的一首诗。植树是为自己、为他人、为人类、为社会、为今天、为未来创造,我们应该让学生拥有这种创造。作者用自己的智慧头脑展示了孩子们的希望,展示了人类需要的环境。这一句句创造之语,很容易感动四年级的学生,但感动归感动,让他们真的行动起来,那是难的,特别现在城市的小孩真的很难有这种体验,城市的植树往往是由专门的劳动者来做,而农村的孩子这种体验还是有的,因为大多数的农村每一年都有着植树的活动,他们摸一摸,看一看,也会有着灵动。但不管是有,还是没有,但能以诗的方式主动表白自己的感动的学生却是很少的,所以在一课上,特别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也应该引导他们学着用诗的方式记下自己。

20 37463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