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的眼睛》教学教案【推荐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永生的眼睛》教学教案【推荐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永生的眼睛》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从文中进一步感悟生命的美好,体会人性的真善美,树立对器官捐献的正确观念。
2.学生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其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3.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书,触动心灵,升华情感。
教学重点抓住父亲的语言来理解一家人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看法的转变。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快乐和骄傲。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情感。
(配乐朗诵)“我的眼睛,像远方淡蓝的大海;那永恒的痛苦,像尘埃,隐没在我的眼中。我曾经是一位远离光明的人,当我在黑暗中倍受煎熬痛苦徘徊的时候,我多么想去看看身边的亲人朋友,去看看初生的旭日,去看看心中渴望的一切。我是幸运的,因为我接受了温迪捐献的角膜。是她给了我第二次光明,第二次生命。此时我的眼睛,宛如水底的珍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我要去寻找那位光明的使者,温迪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师:这是一位接受角膜移植手术重见天日的人的呼声,他要呼唤、感谢的是谁?(温迪)对,是金发碧眼的温迪!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温迪一家人捐献眼角膜的感人故事。(板书:永生的眼睛)
二、熟读精思,探究文本
(一)读中品味、初悟情感。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你感受最深的字、词、句画批出来,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来学习。
2、同桌互相交流感受最深的地方。(抓住重要词语,联系上下文谈感受,与同学交流批注笔记。)
3、读书画批之后,你觉得温迪一家是怎样的一家人?
(二)、母亲捐献角膜,初步体会“有意义”的含义。
1、读了母亲捐献角膜的部分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2、琳达知道要把母亲的眼睛角膜捐献给别人时是怎样的反应?(你从哭喊中体会到什么?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看出作者很气愤?)(板书:母亲)
3、你能用愤怒、悲伤的语气读一读琳达的语言吗?
4、创情境指导读:如果你就是当年年仅14岁的琳达,突然失去挚爱的母亲,在最痛苦的时候又要容忍母亲的不完整之痛。你能理解她此时的心情吗?你能用朗读表达你这种感受吗?
5、父亲面对我的愤怒和悲伤是怎样的态度,找一找有关父亲的语句,谈谈你的感受。(板书:父亲)
6、出示琳达父亲第一次说的话:父亲平静地搂着我:“你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的死亡之躯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1).平静—我的强烈反映和父亲平静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反差,说明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而父亲却有着现代的思想意识,父亲把捐赠器官给别人带来健康看成平常事,有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2).自身:自己的身体,血肉之躯
3). 死亡之躯:人死之后,身体会埋在地下腐烂,或者烧成灰烬。身体的各完好器官也会不符存在。
4)健康:从残缺变得完整
5)有意义:有价值,值得的。
7、再读父亲的话,谈谈对“最珍贵”的理解,为什么说我们的死是有意义的?
8、。(①身体比任何金钱、地位等都更重要,因为一旦给予了他人,自己将不再有了;②对人来说死亡就是走向终结,然而生命却能够在别人身上得到延续,使他们能够重获新生,.能给别人带来幸福,死也是有意义的。更多地为社会作出贡献这就是有意义③对于一个盲人,一个尿毒症患者,一个白血病人,他们最想得到的礼物是什么?什么样的礼物最珍贵?(对于因角膜病致盲的人,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可使其复明。通过肾脏移植(换肾)可治愈尿毒症。在配型成功的前提下,移植骨髓可以治愈白血病。所以对上述三种病人来说,“最珍贵的礼物”是角膜、肾、骨髓。)
9、父亲是怎样一个人?(关爱他人无私奉献)
10、指导朗读:把你的理解通过读表达出来。(平静的)
11、指导朗读:请一位同学读琳达的语句(愤怒、悲伤),一位同学读父亲的话(深沉、坚定、平静)。我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琳达失去母亲的无限痛苦,以及父亲无私的奉献精神)
(三)父亲捐献角膜,深层次体会“有意义”的含义。
1、“父亲的话语给我上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这些话语确实值得人敬佩。还有哪些地方感受深?
2、1986年父亲病重时,说他死后要捐献所有完好的器官。能谈谈你对父亲此时说的话谈谈感受吗?
3、如果你把父亲的两处话连起来读,你会更加理解和敬佩琳达的父亲的。再来谈谈你们有什么新的感受。
1)琳达父亲在说这些话时心情如何?(愉快——虽然身患重病,却为能帮助别人而发自内心的高兴。)再读这段话,体会父亲的心情,体会父亲的伟大。
2)父亲在病重的情况下想到的是谁?(盲童、盲童的父母、自己的亲人——关爱他人)
指导朗读:那个盲童将多么快乐,多么幸福,带给人多少美好的憧憬啊!能读出你的感受吗?如果你就是父亲,会用怎样的神态和语气说出这些话呢?
3)我们把琳达父亲两次说的话连起来了读,男生读第一次,女生读第二次,父亲在病危时,一想到能为别人带来幸福和快乐仍然觉得人的死是有意义的。(琳达父亲第二次说的话具体说明了怎样“有意义”。)
4、这年的一天,父亲与世长辞了,我们遵从他的遗愿,捐献了他的眼睛。温迪告诉我(学生接读6自然段)
5、父亲的一番话曾给琳达上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此时此刻,女儿说了什么,会给我怎样的触动呢?“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痛苦吗!温迪在设身处地为温迪着想。(出示句式小练笔:他们听得见海浪拍击岩石的声音,看不见广阔无垠的大海,他们摸得着娇艳的花朵,却看不见他们缤纷的色彩。他们……我死后,也学外公将眼睛送给失明的人。(那时候,他们看得见……看得见……)”背诵《语言的魅力》里描写春天的一段话。(那时候,他们看得见生机勃勃的春天,看得见那蓝天白云,绿树红花,看得见那莺歌燕语,那流水人家)。
※6、女儿还说了什么?你有什么想法?
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温迪得知捐献角膜后,不但没有“痛苦难忍”,反倒为自己亲人帮助他人而感到自豪。从温迪的言语,表明她对器官捐献的正确认识,闪耀着她思想的光芒。)
7、这就是父亲所说的“有意义”,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父亲第一次说的话,体会他博大的爱
8、女儿的话给琳达怎样的触动?
①读句子:我领悟到父亲献出的远非一副角膜,他所遗留的是辉映在我女儿的眼睛里的一种骄傲!
②我领悟到父亲献出的远非一副角膜,他所遗留的是辉映在我女儿的眼睛里——(一种骄傲!、)
③他留下的远远不只是角膜,他留下了什么(给盲人带来光明、给痛苦的家庭带来了欢乐,他以自己的言行影响了两代人。给自己的家人带了自豪和骄傲。)(板书:光明、欢乐)
④遗留在我女儿的眼睛里的是一种怎样的骄傲!(温迪的骄傲来自于外公的无私捐赠,来自于母亲为外公所作的一切,� 我想这个“有意义”一词的内涵,远远大于使盲人重见光明。他还包含了什么?(包含了对待他人的爱心,无私奉献的精神。)(板书:)
(四)、温迪捐献角膜,验证父亲所说的“有意义”。
1、还有哪些地方感受深?
2、年幼时失去了母亲,中年时失去了父亲,两周后又失去了可爱的小女儿。女儿,这是妈妈唯一的希望呀!琳达再也看不见女儿那碧蓝的大眼睛了,再也看不见她那栩栩如生的画了。这岂是一般的人所能承受得了的呀!而琳达却承受住了,她是怎么做的?请一位同学读读7自然段(配乐)。
3、让我们怀着感激之情给琳达读一封来自远方的信,指名读,说感受。(琳达是多么无私的骄傲,多么的骄傲伟大呀!)
4、祖孙两代人对角膜捐献的支持,使“我”在失去了可爱的小温迪后主动捐献了女儿的角膜,“我”再也看不到女儿那栩栩如生的画儿,但“我”却仿佛看到了(生接最后一自然段)
(投影:“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生命的延续、人已去世,精神永存)(板书:与世长存)
5、指导朗读:是呀,可爱的金发的小温迪无时无刻不活在每一个人心中,她手中的画笔—
6、永生的仅仅是他们的角膜吗?(不是,是他们为别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
7、课文为什么以“永生的眼睛”为题?
(因为文章以“永生的眼睛”为题富有深意,“永生”生命的延续弘扬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必将世代相传,永不泯灭。)
8、我们了解了琳达一家人的故事,你有了什么新的体会吗?(角膜捐献真是太重要了,人们应该觉悟,主动捐献角膜;一家人很无私,它们的生命在别人身上得到了延续,获得了永生……)
三、回归主题,升华情感
1.让我们用心记住这段触动我们心灵的话语,再读父亲的话。
2.温迪的一家只是许许多多捐赠者中的一部分,我们的国家也有许多的人也为器官捐献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你能说说吗?(课下时交流)
3展示资料:下面请大家看1篇报道,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可以是一段心灵感悟,也可以是一首小诗。
天使留下眼睛飞走了
吴翼飞今年22岁,是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大三学生。在大家眼里,他是一个阳光、善良的大男孩。他的脑部发现了一个肿瘤。吴翼飞的母亲吴少慧,曾和儿子参加过一个叫《美丽的世界》的诗歌朗诵会,几个天真的盲童尽情地歌颂着美好的家园,可他们却什么也看不见。那时的吴翼飞说:“妈妈,如果有一天我的生命结束了,我就把我的眼角膜,捐献给渴望光明的人。”
从吴翼飞决定捐献眼角膜的那刻起,眼角膜就成了他的心肝宝贝。他的病情越发严重了,呼吸很困难,甚至每咳嗽一声,都会引起他的头炸裂式的剧痛。可为了尽可能保护好眼角膜,他在疼得无法入睡时,疼得在床上翻滚时,也坚持不用止痛药,咬牙坚强地忍受着,冷汗满面……令在场的每一位医生、护士禁不住流下了泪。
吴妈妈颤抖的手为儿子填写了《眼角膜捐献同意书》,泪水和墨水一起流下,几乎打湿整页纸。
吴翼飞角膜分别移植给了一位16岁的少年和一位52岁的台湾同胞及其他两位盲人,使四位盲人重见天日。
4、结语:生命因短暂和仅有一次而显得极为宝贵。然而,遗体捐献志愿者战胜了短暂,生命的价值得以升华,获得了永恒。这是爱的永生,是奉献精神的永生。他们这样做有助于别人,有助于人类,有助于世界。这是多么令人骄傲呀!相信你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生命的感悟一定会更深、更透彻。世界上还有各种各样的人需要我们的帮助。让我们伸出友爱之手吧!让我们人与人之间因真情而温暖吧!让他人因有我们的存在而骄傲吧!
四、作业:
必做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永生的眼睛》给家长听,让他们和我们一起感动。
选作作业:
1、围绕《天使留下眼睛飞走了》从重见光明人的角度写一首赞美诗。
2、写一封倡议信,倡议大家在生命结束后捐出我们尚完好的器官。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第二篇】
教材分析
这是1篇感人至深的故事。琳达一家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自愿把眼角膜捐赠出来,他们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人敬佩,让人感动,也教育了周围的人,所以说他们的这种精神是永不磨灭的。
这篇课文语言美,情感美,人物形象鲜明,作者刻画了两个让人终身难忘的形象:善良,乐于助人的父亲和可爱、才华横溢的女儿。他们热爱生活、关爱别人,让人尊敬,让人怀念。
文中的父亲用耐人寻味的话语教育了“我”,影响了小温迪,使小温迪为妈妈和外公感到骄傲,“我”也为小温迪从小就具有爱心而感到骄傲。教学时,以“情”为主题组织教学,采用倒叙的方法,从故事的结尾出发,抓住“骄傲”一词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理解父亲话语的意思和“我”态度的变化,深入体会“永生”的含义,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学过的一些读书方法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生动细致的描写人物语言,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悟父亲捐献角膜这一举动的深远意义,培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2、教学难点:
抓住父亲的语言来理解一家人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看法的转变。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及相关事例。
教学过程
一、阅读资料,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
《触摸春天》中盲女孩安静是那样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她多么盼望也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呀!她的愿望能实现吗?根据你课前收集的资料说说你的看法。
2、补充资料: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下面的资料:
(投影出示)
资料一:
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资料二:
目前美国有超过84000多名患者登记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钟就会有一个新的登记等待患者。2004年仅有30%的等待者获得了器官移植,而剩余的70%的等待者必须继续等待他们迫切需要的移植器官。不幸的是,每天有16个人
3、看了这两段资料,你想说什么吗?
二、揭示课题,初步感知
1、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篇有关角膜捐献的感人的文章《永生的眼睛》。(板书课题)看了这个题目,你想说什么?
2、检查预习情况:
指名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3、自由读课文,然后说说文中哪些语句让你感动?
三、熟读精思,探究文本
1、文中有两处地方都出现了“骄傲”这个词,请找出这两句话,读一读。
2、出示这两句话:
“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
说说谁为谁感到骄傲?为什么感到骄傲?
3、“我”一开始对捐献眼角膜这件事是怎样的态度?
阅读第四自然段,重点感受琳达那痛苦、难以接受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
4、是什么使我改变了态度?
学习父亲教育“我”的两段话:
投影出示:
⑴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⑵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你可以给予他人哪些东西?为什么说给予别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最珍贵的?这两段话之间有什么关系?
把父亲的这两段耐人寻味的话连起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悟。
5、温迪为妈妈和外公能捐赠眼角膜感到骄傲,实际上也是为他们的什么感到骄傲?有感情读读温迪说的这句话。
6、“我”为 阅读原文结尾:(出示)
没有想到,仅仅是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我的可爱的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当我签字时,她的话儿萦绕在我耳际:“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
失去温迪二周后,我收到一封来自俄勒冈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写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盲人已重见天日。他
五、感情朗读,深化主题
1、同学们,读了琳达一家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2、带着你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人物的语言。
六、课外拓展,实践活动
1、向你身边的人讲述这个故事,并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向他们宣传器官捐献的意义。
2、写一封倡议书,号召你的小伙伴参与到器官捐献的事业中来。
《永生的眼睛》教案设计【第三篇】
永生的眼睛教学反思本篇课文讲述了一家三代人已经和准备为盲人捐献眼角膜的动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课文种的"我"由当年对父亲捐献母亲角膜的不理解,到程年后亲自捐献父亲的角膜,这是多么巨大的转变!这种转变展现了"我"思想认识升华的轨迹。当年的14岁的"我"和现在的14岁的女儿,对亲人捐献角膜的两种不同的态度,又是多么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也反应了前辈的耳传身授对后辈所产生的巨大的影响。文章以"永生的眼睛"为题,富有深意。"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生"弘扬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必将世代相传,永不泯灭。在学习《永生的眼睛》一课时,出现了几处亮点。
教学中,我让学生找出最受感动的人物,学生首先找到了作者的女儿,从文中找到小女孩的精神境界要更高,和作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让我感到学生读书的细致。同时,也让我感受到同龄人之间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在教学中,学生对父亲、母亲进行了分析,感到他们是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人。同时都能深入地有感情地去读这些人物的对话。学生对人物的理解很透彻,好不牵强,回答积极主动。这主要原因是我没有用更多的问题限定他们,使他们自由感悟,有感而发,谈得开心,悟得深刻。而与我讲《自然之道》却是两种效果。
在理解课文后,我引导学生回到课文的主题,"永生的眼睛"指什么呢?一个学生说:因为是外公捐献了眼角膜,虽然他死了,但眼角膜还在,就好像他还没离开家人一样,还活着。而在这个学生回答的同时,又有几个同学急着答到:这永生的眼睛指的就是永生的品质。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生字10个。
2、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捐献器官,帮助他人,并为此感到高兴和骄傲的高尚情操。
3、对自愿死后捐献器官的高尚行为产生敬佩之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理解作者一家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的高尚情操。
教学过程:
一、活动体验,交流资料。
1、请学生都蒙上眼睛,把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进书包。边做边想:假如你的眼睛失去了光明,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学生体验,纷纷说。)
2、结合“初显身手”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3、师补充资料:
资料1、长期以来,许多中国人具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传统观念。因此对于死后捐献器官,大多数人不能接受。一方面需要移植角膜的患者多,而另一方面损献出来的角膜少,因此患者重见光明的可能性小。
资料2、张英瑜幼小的生命来到世界仅仅116天,而她的角膜却给三位受捐者带去长久的光明。
资料3、捐肾救母,孝道感天下的孝子田世国,在20xx年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
资料4、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能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4、交流了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5、揭示课题。从题目中,你能提出一些什么问题?(什么是永生?为什么要说“永生”?谁的眼睛是永生的?)
6、默读课文,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大多数学生根据课前的资料收集、调查和课上的交流、感知,会说爸爸和温迪很高尚。)
二、自主学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2、为什么爸爸和温迪很高尚呢?
再次默读课文,独立完成课后的表格练习,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合作交流,深化理解
1、4人小组交流自学情况,互相质疑。
2、全班交流。
3、引导学生抓住人物语言来品读课文。
(1)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2)替每个人物说明他的观点,说一说,为什么这么做?
①琳达不愿意捐献母亲的角膜,课文哪些地方表现了她的这种心情?
②学生找出“我惊呆了――完整地离去”,指导朗读琳达强烈的痛苦和难以接受的感情。
[加深情感体验,和后面的自觉捐献形成对比,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琳达转变的过程。]
③琳达一开始极力反对,她的看法改变了吗?简单说一说。(生说,师板书:)
(捐献角膜)母亲父亲女儿
(“我”的态度)不理解理解主动
[突出重点,对父亲的话进一步深刻理解。]
(3)重点理解爸爸的话;“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那么我们的死也是有意义的。”从爸爸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弄懂父亲很有爱心,他给失明者带来了重见光明的希望,而正是这种爱心、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教育感染了周围的人,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一队伍中来。]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5、课文的最后一段连续用到了“骄傲”这个词,每个“骄傲”都是什么意思?让我们把带有“骄傲”一词的句子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能从作者一家愿意给失明者捐献角膜,并为能够帮助别人而感到自豪,学习他们那富有爱心的高尚品德。]
6、父亲离去了,他的爱心离去了吗?在哪里得到了体现?
7、学生找出有关语句“温迪说,她也要学外公将眼睛角膜捐给失明的。人,让他们重见天日。这一刻,妈妈紧紧搂住温迪,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妈妈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
8、课文到这里戛然而止,但故事本身并没能结束,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故事原文的结尾,读后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话想说。
“那天我紧紧搂着温迪时,没能想到的是,仅仅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我的可爱的小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当我签字时,她的话儿萦绕在耳际:你想过如果什么也看不见会多么痛苦吗?
温迪去世三周后,我们收到了一封来自奥列根勇敢者角膜银行的一封信。
亲爱的里弗斯先生和太太:
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的盲人已重见天日,他
如果哪位受捐赠者有机会到我们的家乡游玩,并且爱上了马,坐下描绘它们,我想我知道那慷慨的‘施主’是谁。金发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停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帮助学生体会带爱心是不会停止的,是永生的,进一步理解“永生的眼睛”。]
9、这是文章真正的结尾,读了以后有什么新的感受?
10、将想说的话写下来,用心写!
[帮助学生体会带爱心是不会停止的,是永生的,从而真正理解“永生的眼睛”。]
四、回读课文,课外延伸。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学习了这篇文章,有哪些收获?
2、师生共议:我们能不能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唤醒人们的捐献意识做些什么?
(1)将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或身边的人听。
(2)替重见光明的角膜受捐者写一封感谢信。
(3)利用收集和调查到的资料,办一份手抄报。
(4)写一封捐献器官倡议书。
上一篇:《画风》教案设计【热选4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