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 数学教案精编5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分数的意义》 数学教案精编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分数的意义,能对具体情景中分数的意义作出解释,能有条理地运用分数知识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掌握分数单位的特点。
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是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对把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的理解。
教具准备:
米尺,挂图,几张长方形、正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测量。
师生合作测量黑板的长是多少米?观察用米尺量了几次后还剩下一段,不够一米,还能否用整数表示?(不能)
2、计算。
老师把一个西红柿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分得的西红柿的个数怎样表示?(1/2)
3、讲述。
在人们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类在进行测量、分物和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新的数—分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的意义”。
二、教学实施
1、认识单位“1”。
(1)动手操作。
老师:如果用图表示,可能你们每人会有不同的表示方法,现在请你动手折一折或画一画来表示。
学生展示成果。
(2)老师投影出示图片。
老师:投影片上的这些图,你能在每一幅图上表示出它的吗?学生先小组内交流,再集体反馈。
学生甲:我把4根香蕉看作一个整体,一根香蕉是这个整体的。
学生乙:把8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两个苹果是这个整体的。
学生丙:我把12个△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3个△是这个整体的。
学生丁:我把1米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1米的。
(3)概括总结。
老师:刚才同学们在表示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甲:都是把物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一份。
学生乙:我发现有的是把1个图形平均分,有的是把8个苹果、12个△平均分,还有的是把1米平均分。
老师:一个图形,一个实物比较好理解,我们把它称为一个物体,那么8个苹果、12个△是由许多单个物体组成的,我们称作一个整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4)举例。
老师:对于这个整体,你还能想出其他的例子吗?
学生:这个整体还可以是一筐茄子、一车煤、一个年级的人数、全中国人口等。
2、概括分数。
老师: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对于单位“1”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整体“1”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
刚才同学们举了很多分数的例子,那到底什么是分数,你能尝试用文字描述一下吗?
先引导学生交流:把“谁”平均分?它表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呢?
学生相互交流补充。
明确: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板书)
老师强调必须是平均分。
三、巩固练习
1、说说下面分数表示什么意义?每天睡眠时间占全天时间的1/3
头的长度占身高的1/8
2、说一说下图中的阴影部分占整个图的几分之几。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师生共同回忆总结。
分数的意义2
课题一:(一)
教学要求 ①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认识分数的分母、分子,认识分数单位的特点,能正确读、写分数。②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③感受“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
教学用具 教材第84~85页有关的投影片、线段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提问:①把6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3个)②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每人分得这个苹果的 )。
2.指定一名学生用1米长的直尺量一量黑板的长度是多少米。(比3米长,比4米短)。
3.揭示课题
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在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分数。究竟什么叫分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二、探索研究
1.学生回忆:我们已经学过,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算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例如:
(1)出示月饼图。提问学生:把一块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
(2)出示正方形图。提问:把这张正方形纸怎样分?分成了几份?1份是它的几分之几?这样的3份呢?( 、 )
(3)出示线段图提问: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这样的1份是这条线段的几分之几?这样的4份呢?
如果把1分米的长度平均分成10份,这样的1份是它的几分之几?7份呢? 表示什么?
2、进一步认识单位“1”。
以上都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看作一个整体,我们也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如4个苹果、一批玩具、一个班的学生等。例如:
(1)出示课本第86页的苹果图。提问: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一个苹果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2)出示熊猫图。提问:把6只熊猫玩具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一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表示什么?
(3)练习:说出下图中涂色的部分各占整体的几分之几。
● ●
●○○○○○ ● ●
●○○○○○ ● ●
● ○
● ○
● ○
3.揭示。
(1)观察以上教学过程 所形成的板书。
一个物体
计量单位 单位“1”
一些物体 ★★★★
告诉学生:像这样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
(2)反馈。①在以上各图中,分别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② 、 、 各表示什么意义?③议一议:什么叫做分数?
(3)概括并板书。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练习。练习十八第1、2、3题。
5.教学分数各部分名称、分数单位。分数的读、写法。
(1)教师任意写出几个分数,让学生说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阅读课本第85页最后一段并思考:一个分数中的分母、分子各表示什么?
(3)认识分数单位,初步了解分数单位的特点。
练习:① 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 。
② 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 。
③( )个 是( )。
④ 是( )个 。
(4)想一想:读、写分数的方法是怎样的?
读作 ,表示 个 。
读作 ,表示有 个 。
三、课堂实践
1. 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的数。
2. 读作( ),分数单位是( ),再添上( )个这样的单位是整数1。
四、课堂小结
1、什么叫做分数?如何理解单位“1”?
2、什么是分数单位?分数单位有什么特点?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八第5、6题。
课题二:(二)
教学要求 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及分数单位,并能正确地应用。学会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能联系,正确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③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1.用分数表示图中阴影部分。
▲▲ ▲▲
△△ ▲▲
2.口答:什么是分数?如何理解单位“1”?
3.填空。
是( )个 。 的分数单位是( )
7个 是( )。 的分数单位是( )
二、揭示课题
出示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板书课题:。
三、探索研究
1.认识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
分数也是一个数,也可以用直线(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1)认识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的方法。
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画出等长的距离表示0、1、2。
②根据分母来分线段,如果分母是4,就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如: 、 :
0 1 2
(2)提问:如果要在直线上表示 ,该怎样画?启发点拨。
①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②应把0~1这一段平均分成几份?如果分母是8呢?分母是10呢?
③ 应用直线上的哪一个点来表示?
(3)如果要在这条直线上表示分母是10的分数,该怎么办?
这条直线上0~1之间的第七个点表示的分数是多少?
2.练习。
(1)教材第87页下面“做一做”的第2题。
(2)用直线上的点表示 、 、 、 。
3.教学例1。
(1)指名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出示讨论题,同桌讨论。
①这题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
②1人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③5人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3)汇报讨论结果,板书答语。
(4)小结分析思路。口答这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题目时,一般要根据先找单位“1”是几,就是分母平均分成几份,其中1份是分数单位,再看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几。
4、练习。教材第88页的“做一做”。
四、课堂实践
1.教材第87页的“做一做”。
2.用直线上的点表示 下面的分数: 、 、 、 、 。
3.食堂有一批面粉,吃了45袋,还剩28袋,吃了的和剩下的各占这批面粉的几分之几?
五、课堂小结
1.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的方法是怎样的?
2.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依据是什么?解题时应该怎样思考?
六、课堂作业
练习十八第4、7、8题。
课题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要求 ①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②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③渗透辩证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用具 投影片(教材第89页的饼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填空。
(1) 表示( )。
(2) 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计算。(1)5÷8 (2)4÷9
二、揭示课题
我们知道,在计算整数除法时经常遇到除不尽或得不到整数商,有了分数,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板书课题)
三、探索研究
1.教学例2
(1)读题后,指导学生根据整数除法的意义列出算式。板书:
1÷3=
(2)讨论:1 除以3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3)教师画出线段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1米
?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把1米平均分成3份,其中一份应是1米的 ,就是 米。
(3)写出答语。
2.教学例3。
(1)读题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4。
(2)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拿出三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把它看作3块饼,用剪刀把它们分成同样大小的4份。
(3)请几名学生口述分法及每份分得的结果,教师总结几种不同的分法。
(4)归纳。从上面的操作可以知道,把3块饼平均分成4份,无论怎样分,每一份都是3块饼的 ,即3个 块,把3个 块拼合起来就是1个饼的 ,即 块。因此,
3÷4=(块)。
由此可见, 不仅可以理解为把1块饼(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的数,也可以看作把3块饼组成的整体(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
3、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引导学生观察1÷3=、3÷4=这两道算式,想一想:
①两个自然数相除,在不能得到整数商的情况下,还可以用什么数表示?
②用分数表示商时,除式里的被除数、除数分别是分数里的什么?
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怎样的?
(2)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归纳出以下三点:
①分数可以表示整数除法的商;
②在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要用除数作分母、被除数作分子;
③除法里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里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里的分母。(强调“相当于”一词)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表示成下面的形式:
板书:被除数÷除数=
(3)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那么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发怎样表示?
板书:a÷b=(b≠0)
(4)想一想:这里的b能为0吗?为什么?
启发学生说出在整数除法里,除数不能是零,在分数中分母也不能是零,所以这里b≠0。
(5)再想一想:分数与除法有区别吗?区别在哪里?
着重强调:分数是一种数,但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除法是一种运算。
4、学生阅读教材,质疑问难。
四、课堂实践
教材第91页中间的“做一做”。
五、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全课,说说学到了什么,自我总结,教师作补充。
六、课堂作业 。练习十九第1~3题。
课题四: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应用
教学要求 ①进一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能运用这一关系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②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③知道“事物间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口答:30分米=( )米 180分=( )时
练习后引导学生回顾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名数的方法。
2.说一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用分数表示下面各算式的商。
(1)7÷9(2)4÷7(3)8÷15(4)5吨÷8吨
二、揭示课题
这节课学习“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应用”。(板书课题)
三、探索研究
1.出示例4。
(1)出示例4并审题。
(2)提问:根据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名数的方法,这两题该怎样计算?当两数相除得不到整数商时,商应该如何表示?
让全体学生尝试练习。
(3)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4)比较例4与复习题第1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重点说明当两数相除得不到整数商时,其结果可以用分数表示。
2.练习教材第91页下面的“做一做”。
3.教学例5 。
(1)出示教材第92页复习题,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集体订正时启发学生分析:这道题把谁与谁比,求鸡的只数是鸭的几倍,把什么看作标准,用什么方法计算?算式怎样列?
板书:30÷10=3
答:鸡的只数是鸭的3倍。
(2)出示例5并读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并组织学生讨论解题方法。
讨论后师生共同评价,主要有两种方法:
①从分数意义入手。求养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也就是求7只是10只的几分之几。把10只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每份1只,7只就是这个整体的 。
②从倍数关系入手。求养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是以鸭的只数作标准,可以用除法计算,列式为:7÷10=。
(3)比较复习题与例5异同点。
通过比较使学生看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都用除法计算,都拿作标准的数作除数,得出的商都表示两个数的关系,都不能注单位名称。所不同的是,前面的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得到的商是大于1的数,后面的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得到的商是小于1的数。
4、练习。教材第92页“做一做”第1、2题。
四、课堂实践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8厘米=( )米 146千克=( )吨 23时=( )日
41平方分米=( )平方米 67平方米=( )公顷 37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2.五(1)班有女生25人,比男生多4人。
(1)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2)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3)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五、课堂小结
1、把低级单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名数当得不到整数商时,该如何表示?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是什么?
六、课堂作业
练习十九第4~7题。
七、思考题。
练习十九第8题及思考题。
课题五:分数大小的比较
教学要求 ①使学生掌握分母或分子相同的几个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并能正确比较分数的大小。②应用观察图示边比较边归纳的方法,渗透化归、分类等思想。③培养学生口述算理及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用具 投影片(教材例6、例7直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材第93页复习题,请一名学生口答。
2.看图写分数,并比较分数的大小。
0 1
二、揭示课题
以前我们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初步学会了最简单的两个分数大小的比较,这节课就来进一步探究“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板书课题)
三、探索研究
1.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1)比较 和 的大小。
出示例6左图,引导学生观察后提问: 和 相比,哪个分数大,哪个分数小?(板书: > )
如果没有直观图,该怎样比较 与 的大小呢?
因为 和 的分母是相同的,它们的分数单位都是 , 是2个 , 是1个 ,2个 比1个 多,所以 > 。
(2)用类似的方法引导学生比较 和 的大小。
(3)观察例6这两组分数,找出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该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请一名学生口答)
板书: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2.练习:教材第93页“做一做”。
3.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
(1)比较 和 的大小。
①出示直观图,使学生从图上看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所以 大于 。
② 和 的分子相同,表示所取的份数一样多,它们的大小是由分数单位决定的。分母小的分数表示分的份数少,每一份就大,也就是分数单位大;分母大的分数表示分的份数多,每一份就小,也就是分数单位小。所以 大于 。
(2)比较 和 的大小。
用类似的方法进行比较并得出结论: < 。
(3)想一想:上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怎样比较大小?
板书: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
4、练习:教材第95页的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首先要看清是分母相同还是分子相同。如果分母相同,关键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如果分子相同,关键看分母,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
五、课堂实践
1.练习二十第1题。
2.练习二十第3题。
六、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第2、4题。
七、思考练习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 ) < < > >
《分数的意义》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分母、分子的含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通过层层设疑,不断强化学生的质疑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
课前准备:通过各种途径去查找、了解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课前让同学通过各种途径去查找、了解分数是怎样产生的,有哪些同学已经查找到了相关的信息,能与大家交流吗?
再请同学们看两个例子。
1、出示2个实例(课件)
(1)这些饼,我们可以用3个来表示,而这些呢可以用4个来表示,再请大家看这半个饼还能用整数来表示吗?
(2)用米尺来测量木板的长度,能用整米数来表示吗?
许多例子都可以告诉我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有时我们通过计算或是测量都是不能得到整数结果的,为了适应客观实际的需要,而产生了新的数——也就是分数(出示)。开始,人们只认识一些简单的分数,如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经过很长时间后,才产生像现在这样完善的分数的知识。同学们知道吗?我国还是世界上发明和使用分数比较早的国家之一。
其实分数对于同学们来说不会太陌生,我们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
2、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在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探究分数的意义。
二、互动探究
(一)复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1.用课件展示。(3个例子)
(1)把一块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2)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4份。
(3)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
2.小结:以前我们学习了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二)学习把一个整体平均分
1.想一想:
在现实生活中是不是只能把一个物体进行平均分?请举例。
师小结:在现实生活中不仅能把一个物体进行平均分,还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来平均分。
2.思考:
这里有一堆苹果,你能拿出它的1/4吗?你是怎样想的?
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怎么分的?能完整的叙述一下吗?
把这些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的一个苹果就是这些苹果的1/4。
3.讨论:
把6只熊猫平均分,有几种分法?每份用什么分数表示?
(1)汇报分的情况。
(2)说说你们是怎样想的?注意叙述完整。
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怎么分的?
把六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6份,每份的一只熊猫就是这个整体的1/6。要表示这个整体的2份呢?3份?5份?
还可以怎样分呢?
《分数的意义》教案4
教学目的:
1、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让学生通过到图书馆查资料,初步了解分数产生的条件、背景和发展史。
2、让学生在玩学具的过程中理解单位"1",感受什么是分数,归纳出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抽象概括能力。
3、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和愉悦,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单位和分数的意义的教学。
教学难点:
突破一个整体的教学。
教具、学具:
苹果、一分米、方块、小棒、小旗、小刀、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介绍分数的产生
师:课前,老师让大家回去查阅资料,谁能结合你的资料来说说分数是怎样产生的事?(学生举手)
师:(指手里拿着一本书的女生)你来说说。
(女生拿着自己查的资料走到讲台前,把自己的资料放在实物投影下)
生说:我是从《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上查到的。分数起源于分。在原始社会,人们集体劳动要平均分配果实和猎物,逐渐有了分数的概念。以后在土地计算、土木建筑、水利工程等测量过程中,当所用的长度单位不能量尽所量线段时,便产生了分数。
师:您查的挺好的。通过她查的资料我们可以知道分数起源于分。
师:(看到有学生举手,指其中一男生)你来说说。
男生:(拿着资料来到讲台上的实物投影前,指着资料书)我是从《新编小学生数学词典》上查到的。人类在生产劳动的长期实践活动中产生了分数,起初是使用具体的分数,如二分之一用"一半"来表示,四分之一是用"一半的一半"来表示,经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才出现了诸如二分之一、三分之二等分数。
师:嗯,好,请回。通过他查的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最初的分数表现形式和现在的表现形式一样吗?(学生齐说不一样)1/2是用"一半"来表示1/4是用"一半的一半"来表示,那么,照此推算1/8就是(学生齐说一半的一半的一半。)
师:看来同学们是真理解了,那谁还有别的资料吗?
(学生举手)
师:(指一女生)好,你来。
女生:(拿着资料走到实物投影前展示)我是从资料书上查到的,我把它摘抄到我的笔记本上。分数在我们中国很早就有了,最初分数的表现形式跟现在不一样。后来,印度出现了和我国相似的分数表示法。再往后,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分数的表示法就成为现在这样了。
师:很好,看来,同学们的资料查的不错。今天我们就不一一交流了,建议课后大家再把查到的资料互相交流一下。通过这几个同学查的资料,我们可以知道分数实际上是由人们的生产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
二、探索分数的意义
1、小组探究,共同参与。
师:我们三年级时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你能说出几个具体的分数吗?
(学生举手)
甲生:3/4,1/2,1/20,88/100
师:嗯,说的还挺多。
乙生:1/10,1/100,1/50,1/60
师:你也知道很多分数。
丙生:2/4、2/8、5/10、20/100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很多的分数,那要是给大家几种材料,你们能动手分一分,并且用分数来表示吗?
(学生说能)好,拿出老师给大家准备的材料,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五分钟左右。教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了解情况。)
2、汇报交流,力求创新。
师:大家得到分数了吗?哪个小组来说你们是怎样得到的?
(学生举手)
师:(指甲组)你们来说说。
(一个学生代表甲组,拿着一个苹果走到实物投影前)
甲组:我先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了两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二分之一。
(教师板书:平均分分数1/2)
甲组:我又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了四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教师板书:1/4)
甲组:我又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了八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八分之一。
(教师板书:1/8)
甲组:这样,依次类推,可以分成许多份,得到许多分数。
师:行不行啊,老师感觉他里面有句话说的非常好,谁来说说。
生说:依次类推。
师:那你明白依次类推是什么,意思吗?
生说:懂,就是一个一个往下类推。
师:也就是说还可以再接着分,看来这个小组已经想的很透彻了,谁还有别的材料需要展示的吗?
(学生举手)
师:(指乙组)你们来说说。
(一学生代表乙组,拿着一分米的纸上来展示)
乙组:我们小组是把一分米平均分成了10份,其中的1份就是十分之→。如果把;2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二分之一。如果把它平均分成5份F飞其中的一份就是五分之一c
(教师板书:1分米1/10)
师:他刚才说了很多分数。咱就按照这个同学刚才说的,把1分米平均分成10份,除了十分之一,我们还能得到别的分数吗
一生:把这1分米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份,就是十分之一取其中的两份,就是十分之二,取其中的三份就是十分之三,这样,依次推下来,就可以得到十分之几。
师:也就是表示其中几份就是它的十分之几,你们同意吗?
(学生齐说:同意)
师:谁还有别的材料需要展示吗?
(学生举手)
师:(指丙组)你们来说说。
(两个学生代表丙组,拿着八个方块到前面来展示)
丙组:我们把八个方块平均分成两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二分之
(教师板书:八个1/2)
丙组:把八个方块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两份就是四分之二,三份就是四分之三。
(教师板书:1/4、2/4、3/4)
(教师看到下面同学有很多急着举手的)
师:你们有问题吗?
一女生:他把它平均分成4份,一份是两个方块,他为什么说是四分之一呢?展示的丙组男生回答:把这八个方块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女生质疑:这其中的一份是两个方块,为什么说是1/4,我还不明白。
丙组男生:因为这两个方块组成一份。
师:你满意吗?
女生:不满意。师:不算很满意,那你们能再来解释解释吗?
丙组女生很急切的解释:因为它要分成4份的话,这两个方块,并不是论块,而是论份,这两个方块组成了一份,是四份中的一份,所以是四分之一。
师:你说的很有特点,看来这是一个难点。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很有价值,我们要想得到一个分数,必须要把八个方块看成一个整体,这两个方块或者四个方块只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我们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师:那谁还有别的材料需要展示。
(学生举手)
师:(指丁组)你们来说说
(一生代表了组,拿着10根小棒走到前面展示)
丁组:我这里有10根小棒,我把它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这一份,就是十分之一,然后,再把它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五分之一。再把它平均份成两分,其中的一份就是二分之一。
(教师板书:10根小棒1/10、1/5、1/2)
师:我想问你一个问题,我把10根小棒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二分之一,那这一份是几根小棒?
生:是5根小棒。师:很好,请回,(指举手的同学)你想展示?
生:我这有6面红旗,我首先平均拿走一面红旗就是六分之一。拿掉两面红旗就是六分之二,依次类推,把六个红旗都拿完了,就是六分之六。
师:平均拿走一面红旗是什么意思?
生补充:我想换一种说法,就是把这六面红旗平均分成六份,拿走其中的一份就是六分之一。
师:你说的真好。我们要想得到几分之几时,必须要先把它平均分成几份。
(教师板书:6面小旗1/6)
3、抽象概括,构建新知。
师:我们刚才得到了很多的分数,(指黑板)以前我们研究过了分一个物体,(板书:一个物体)分一个计量单位。(板书:一个计量单位)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了分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板书:一个整体)这些我们通常都可以把它们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
师:除了这些你还能再举几个单位"1"的例子吗?
生:一个西瓜。
生:一个蛋糕。
生:一个苹果。
师:刚才同学都举的是一个物体的,还能举一些别的吗?
生:10个人。
生:10本书。
生:8个铅笔盒。
生:5瓶啤酒。
生:3块橡皮。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理解了单位"1"。那你能结合刚才的这些例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分数吗?小组先讨论讨论。
(小组讨论一分钟左右)
师:谁来说说。
甲生: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
乙生: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
师:刚才都是说分一个物体,还有没有别的啦?
丙生:把几个同样的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
师:通过你们说的,教师知道你们已经明白了,那么到底数学家是怎样归纳的呢,请同学们看屏幕。
屏幕展示:把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找生读,学生质疑。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分数的意义。
(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
师:那你能通过3/10,说说分数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
生:分数线、分子、分母组成。
师:分母、分子各表示什么意思?
生:分母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分子表示取了其中的几份。
师:这一物体也就是单位。
三、巩固练习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
2、填空;
(1)把一堆苹果平均分成5份,一份是这堆苹果的()两份是这堆苹果的()。
(2)把今天来上课的同学平均分成()组,一个组的人数是全()班人数的(),二个组的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3、糖块游戏。
拿走9块糖的1/3,拿走几块?为什么?再拿走剩下的1/3,拿走几块?为什么?再拿剩下糖的1/4,拿走几块?
四、总结(略)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5
一、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新课程要求下,数学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 学生在观察、操作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本节课我在学生对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观察、操作、口头表达等能力得以培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开发与增强。
二、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在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四年级已经认识了分数,对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已经了解,并且知道分数是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进行平均分。在以往有关分数的教学中,感觉同学们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不是很清楚。学生也觉得分数这个东西很抽象,存在理解的误区。学生对于分数的感知很少,好多就是靠背下来的,没有亲身体会过分数的真正含义。由于分数与“除法”、“比”都有着直接的联系,意义不理解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
四、设计思路: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智慧的生成需要一个理想的“融炉”,而这个融炉就是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具有挑战新问题情境的结合体。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五、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单位“1”及分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经历分数形成的过程,探索分数的意义,充分感知体验分数概念中的各要素,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现在天气越来越热了,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西瓜图)现在要把这个西瓜合理的分给每一个同学,应该怎样做?(平均分)每位同学得到多少?()
对于这个分数你有哪些认识?(关于这个分数,我已经知道了)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导入,引发学生对旧知的回顾,明确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二)、理解分数的意义。
1、认识单位“1”
(1)、举例平均分
师:刚才我们是把一个西瓜进行了平均分,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把什么进行平均分?(学生举例)
估计学生会举出:把一个物体进行平均分
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如果学生没有说到一些物体的平均分,教师直接引导:我这里有一些笔,你能把它们平均分给两个同学吗?)
抓住学生中所说的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事例问:他把什么进行了平均分?和前面几个同学说的有什么不一样?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2)师小结揭示单位“1”:刚才大家所说的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这些个整体,我们在数学中,我们称它为“1”。
举例单位“1”
(3)举例单位“1”
师:谁能说说我们还可以把哪些想成一个单位1。
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句子,读读看,它们各把什么看作单位“1”。
书上练习:上半月完成全月计划的
男工人数占全厂工人总数的
一条路,已修好全长的
小丽看了一本书的
(4)总结单位“1”
刚才我们列举了这么多的单位“1”,老师这里用一首儿歌概括了,读读看:
一条道路一个梨……
一吨稻谷一克米……
一片树林一群鸡……
都可看做单位“1”。
自己读读看。看懂了吗。这里的指的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
(5)单位“1”与数字1的比较
师:刚才我们说了那么多的单位1,那么单位“1”和以前所学的数字1有什么区别。
设计意图:通过大量的举例,理解单位“1”,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单位“1”有更深更广的认识。
2、揭示分数的意义
(1)集体演示分数
老师这里有一些笔,想把它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到多少?
如果我想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该怎样做呢?(指生来做)
其中的一份就是,两份呢?
(2)学生独立动手操作得到分数
利用手中的材料,你有多少种不同的平均分的方法?可以得到哪些分数?
把找到的分数和小组同学进行交流,说清你是怎样找到分数的?
活动材料:6只小狗8只梅花鹿10只蝴蝶4块橡皮
(3)汇报
学生汇报:
渗透分数单位明确分数单位
同一个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不同可以得到不同的分数
同样的分数,由于单位“1”的不同,每份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了解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同一个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不同可以得到不同的分数,同样的分数,由于单位“1”的不同,每份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4)具体环境中理解
老师这里有一句话,一起来看一看:中桥小学五一班共有学生20人,其中男生13人,男生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几分之几?你是怎样想的?
(5)揭示意义
师小结:我们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就叫分数。这就是分数的意义。一起读一读。(板书)(如果开始学生说不出,在这里揭示:分母表示什么?分子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由具体的事物抽象出语言形式,是思维的一个提升、概括。
(三)、生活中的分数:
1、用线段上的点表示分数
2、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读读看。学生在自由读题后指生回答。
果品生产是平谷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致富的主要来源,平谷建成了大桃、板栗、红杏、苹果等8大果品基地,年总产量亿公斤,约占北京市总产量的1/4,连续12年居北京市首位,是全国果品百强区之一。表示把北京市果品总量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4份,平谷的果品总量占其中的1份。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到分数不止在数学课堂中体现,在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从而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四)、数学小知识
分数在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并且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我国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年~前476年)的《左传》中,规定了诸侯的都城大小:最大不可超过周文王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可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可超过九分之一。中国使用分数比其他国家要早出一千多年。所以说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设计意图:数学小知识的介绍,不仅让学生了解数学的文化发展,更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五)、看书:这节课我们所学的内容是75页到77页,完成练习十二的1、2、4、5、8题。
(六)、游戏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