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教案精编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滕王阁序教案精编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滕王阁序教案1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及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

2. .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3掌握“故”、“尽”、“属”、“即”等实词,体会“且”、“矣”等虚词的用法

4. 训练学生能将名句改写成优美片段散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总结归纳法

2、读注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

3、 利用句式特点理解实词的义项及虚词的作用。

情感与价值观: 1 、是学生体味山川美景,欣赏千古名句,感受音韵美感,领受美的熏陶。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情怀

3、“居卑位而有为”的蓬勃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 1、理解本文用富丽的词藻称道洪州,记述盛宴,描写滕王阁的壮丽以及寥

廓壮美的山川秋景,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

2、辩析“故、尽、属、即”等多义词的词义。

教学难点

1、学习文章事、景、情融于一体的写作技巧。

2、指导学生背诵2——5段。四、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语设计:

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地上,积淀了五千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亭台楼阁比比皆是。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含义。“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黄鹤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

二、解读《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译文:高高的滕王阁正对着江心小洲,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阁内画栋珠帘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悠闲的白云,深潭(指江)的影子,不知经过了多少春秋。滕王死去了,可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

三、解题

1.介绍“序”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2.介绍“骈文”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3、王勃及文章写作背景  王勃(649——675),字子安,降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才华早露,六岁即善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援朝散郎。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侍读,两年后因1篇《檄英王鸡》的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后因擅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公元675),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径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阎某在滕王客上欢宴群僚和宾客。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了这篇的《滕王客序》。两个月后,王勃渡海溺水,英年早逝。

四、诵读课文

1.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定7名学生朗读课文(每人一段),注意把握句子的节奏。

明确:①四字句的读法有 “二二式”。

②六字句的读法大致有五种: “三三式”; “一四式”; “二二二式”; “二四式”; “一二三式”。

③七字句大致有四种读法:“三四式”; “二一四式”; “二三二式”;

“二二三式”。

五、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集体朗读课文一遍。

2.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字句。

3.思考:从内容上看,文章可分为几部分?

明确:

第一部分(1):扣“洪府”,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第二部分(2~3):扣“秋日登阁”,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4~5):扣“饯”,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

第四部分(6~7):扣“别”,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布置作业

1.反复诵读,并试背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三、四两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文

本文全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此序当为赠序而非书序。聚散之因缘,登高之见闻,贤主嘉宾之寒暄,旧识新交之志趣等都是赠序之应有之义。如何立意寓旨,如何取舍结构,则颇见为文之功底。王勃天生才智,宛如妙手偶得。统观全文,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步步递进,紧扣题意。文因饯别而作,但对于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这就脱去了一般饯别文章颂扬、应酬的窠臼,辟出了自家新径。结构图:

二、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概写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突出人杰地灵。扣“洪府”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由古及今,历史久远。(时)

星分地接,襟带控引――由天及地,宏伟辽阔。(空) 地 灵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由物及人,资源宝贵。(物) 人 杰

主宾尊贵,俊采星驰——由文及武,盛会空前。(人)

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

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既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也紧扣照应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第二部分(2——3):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扣“秋日”

(一)本部分是的写景段落,历来脍炙人口。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晚秋暮色图”的意境描述出来。

1.色彩变化之美——文章不惜笔墨,浓墨重彩,极写景物的色彩变化。

如 “流丹”, “耸翠”, “青雀”“黄龙”无不色彩缤纷,摇曳生辉。

“潦水尽寒潭清,烟光凝暮山紫”一句,不囿于静止画面色彩,着力表现水光山色之变化,上句朴素淡雅,下句设色凝重, “写尽九月之景”。

这句是因果性的推论。作者抓住了“秋水”和“秋色”两个有代表性的特征来写秋天,写水写山,动静结合,如诗如画。

2.远近变化之美——作者用电影手法,由近及远,构成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全景图。体现了作者立体化的审美观,把作者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江南胜境,读者和景物融为一体,人在景中,景中有人。

“鹤汀凫渚”四句写阁四周景物, 近景

“山原旷其盈视”二句写山峦、平原和河流、湖泽,是 中景

“虹销雨霁”以下则是水田浩淼的 远景

3.上下浑成之美。

“层峦耸翠”四句,借视角变化,使上下相映成趣,天上地下,城里城外,相与为一,不可分离,体现了作者整齐划一的审美观。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评析:这一句更是写景名句,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该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潦水”对“寒潭”,“烟光”对“暮山”, “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落霞自天而下,孤鹜自下而上,故曰齐飞;秋水碧而连天,长天空而映水,故曰一色。千古绝唱。

4.虚实相衬之美。

“渔舟唱晚”四句,写的是生活之乐和自然之乐。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实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使读者开阔眼界,视通万里。实写虚写,相互谐调,相互映衬,极尽铺叙写景之能事。

(二)两段秋景的描述与传统中描写秋景的意境有什么不同?

一反传统中“悲秋”的习惯写法,为秋景注入了超逸豪迈的情致。

(三)部分是怎样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的?

〓“潦水尽…”,清澈的潭水给人清爽的感觉。

〓高耸入云,溢彩流丹的滕王阁令人叹为观止。

〓“落霞…”的朦胧秋景,“闾阎扑地…青雀黄龙之舳”的富庶祥和都洋溢着作者无比愉悦的心情。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两个短句,点明了时令,格调高亢嘹亮,领起下面对秋景的描绘。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两个四六句,“四字”托出叙述主体,“六字”作描绘、渲染,意在指出阁在山水形胜之地

〓“绣闼”,是由外至里;“俯雕甍”是由上视下。用三字句,加快节奏。仅用六个字,就极简练概括地写出登阁的情景,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两句,写登高望远所见山川之美。

〓阎扑地”“舸舰弥津”两个四六句,极写人烟之盛,“舸舰”之多,渲染出一片富庶祥和气象。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又变而为四字句,转写自然景物,绘出雨后天晴的景色,由此引发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绝唱,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

〓舟唱晚”,写生活之乐;“雁阵惊寒”,写候鸟之歌。社会与自然各具情趣,又融为一体

作者写自己的喜悦心情毫不张扬,而是寓情于事于景,含蓄婉转地表达出来的,给人天衣无缝、妙合无垠之感。

小 结:

写滕王阁构筑之宏,眺望之广,周围秋景之美。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二句为描写秋景名句,展示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秋之图景。

第三课时

一、课文分析

第三部分(4~~5):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扣“宴会”

1.典故鉴赏。

〓“长安”“帝阍”“宣室”→报国无门,济世无路

〓“冯唐”“李广”∕“贾谊”“梁鸿”→慨年时易往,功业难成,流露出嗟卑叹老的伤感和见机知命的消极心理(明用)

〓“马援”(穷…老…)→不因年逝、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

〓“贪泉”“涸辙”→身处逆境,犹乐观开怀(暗用)

〓“北海”“东隅”→不甘沉沦

〓“孟尝”∕“阮籍”→反衬自己坚定意志(正用∕反用)

〓“终军”→表示请缨无路

〓“班超”“宗悫”→表投笔从戎、乘风破浪的志向

〓杨意”“凌云”∕“钟期”“流水”→感怀才难用、知己难遇

明确:典故使课文内容充实,联想丰富,语言含蓄、典雅而又精练,加强了文章表达效果。

2、句子鉴赏

〓畅”和“遄飞”,都表明兴致高昂,情绪激动。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用清新自然的描述写管弦之盛,歌声之美。

〓四美具,二难并”三字短句变换节奏,心绪也为之—转,由喜悦渐生悲慨。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放开一笔,视野又扩展到宴会之外,感情亦随之升华,为下面的抒情张本。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两句是虚写,表面上是“望”“看”,实际上是在想。这里用了双关的手法,十分巧妙:由日落而想到西北的长安,由云海而想到东北的吴会,日下即长安,云间即吴会的意思又暗含其中。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两句,通过进一步玄想宇宙的广漠洪荒,来衬人生的渺小,从而引发下面的感慨,即:“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这两个四六句,一问一答,答非所问,流露出怀才不遇的心绪,充满了自我悲伤的情调。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两句,更是直抒胸臆,坦言心怀,写自己报国无路,济世无门,言辞哀婉。情意绵绵。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表达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后的深沉的悲哀和孤独,也反映了“失路之人”共有的悲哀和孤独。。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这是比较现实的认识,将人生的穷通得失看作常态;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则是从历史中撷取的两个实例,以此来宽慰包括自己在内的失意之人。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言之凿凿;“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反问有力。“非无”“岂乏”,一个否定判断,一个反诘论述,行文摇曳生姿。然后以“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作结,总束上文,开启下文。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评析:这是全文中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历来有志之士对自己的理想总是能尽量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地追求,即算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强调“失路之人”不要因年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王勃此时怀才不遇,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句中“老当益壮”“白首之心”“穷且益坚”“青云之志”现均可作成语使用。

——作者将“老”和“壮”,“穷”和“坚”从相反相成中统一起来,突出了“贫贱不能移”的美好节操。一种理想的人格境界,表明了作者高尚的人生观。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作进一步的补充,同时也表现了乐观开朗的情怀。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以超越空间为喻,“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以追赶时间为喻,都表现出了不甘沉沦的豪情壮志。

〓“孟尝高洁”“阮籍猖狂”两个四六句,微讥孟尝,非议阮籍,来反衬自己坚定的意志。

第四部分(67):述自己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扣“饯别” 1鉴赏〓“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是自谦之词,如此简单地给自己定位,其复杂心情一言难尽。

〓“等终军之弱冠”两个四六句,又避开了正面表白,仍借古写怀。先以终军自比,表示请缨无路;再以班超、宗悫自许,表示投笔从戎、乘风破浪的志向。这两句,都暗示了自己不甘做“一介书生”的决心。

〓“路出名区”的四个六字句,以平稳的语气,含蓄地叙述了自己弃官事父,得以结识各位嘉宾的人生际遇。

然后以四字短句,表示明日接受父亲的教诲和今日拜谒阎公,都是值得高兴的事。

〓“杨意”“钟期”两个四六句,援引古人事例,再次感叹怀才难用和知己难遇。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寥寥数语,写尽古今盛会曲终人散、无迹可寻的凄凉。

〓“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归结到写诗做序的本事上来,从对宇宙人生的无限感慨中回到现实情境。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是说自己不避浅近,先写了序和诗;

〓“请洒潘江,各倾陆海”是期望在坐的嘉宾各展文才,各赋所怀。全文在这种礼让中结束,不失分寸,非常得体。

2小结

第六段在继续慨叹人世不平的同时,又有峰回路转之笔,抒发了作者运舛志

不衰,、正视现实、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第七段除继续抒发自己抑郁情感、表明自己的远大志向外,以谦恭的笔调,表明了自己对知音的渴望和仰慕。

二、何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着意铺叙美景之后,以腾挪跌宕的笔势,由逸游的豪兴,陡然引出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表白了报国无门却壮志不坠的执着态度。“望长安于日下”四句抒写了远离京城,失意流落之情,接着从关山难越,念及英雄失路,连用屈原、贾谊、冯唐、李广四人的典故借怀才不遇的人物表达自己有志难伸的悲愤。至“所赖”一提,振起全篇。“老当益壮”几句,勉励同仁不要因因年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为全篇警策。接着又以“大鹏”作比,表明凌云之志,又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成句,表明自己信心未泯。同时,又反用“贫泉”“涸辙”、阮籍之典,说明处困顿而清操不移,逆境中壮志弥坚。作者就是如此展示了其抑扬升沉的情感发展轨迹,披露了交织于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情感。

话 题: 失 意 者 的 悲 歌

1、之辞是本文的一个幌子

刚才我们已经说到王勃并非完全不通人情世故,在那样的场合,王勃是不可能提起笔来就大发其牢骚的,既有失身份,也不得众宾爱悦。“人情练达即文章”,王勃的前半篇文章主要目的是为了应景,说白一点,就是让大家高兴。阎某人重修滕王阁,至少是为了说明当时的洪州物阜民丰、太平乐业的政治,而集会群英,自然是一种标榜。王勃清楚地了解这种心理,就在文章中大下溢美之辞。

板书:“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

-----人烟繁盛,祥和富庶的景象映入我们的眼帘。

“人杰地灵”、“胜友如云”、“高朋满座”、“雄州雾列”、“俊采星驰”、“腾蛟起凤”

-----面对人才辈出,贤士如云的洪州,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百姓乐业,天清气净的风俗画卷。

2、失意人生的悲叹是文章的本质

正像《岳阳楼记》一样,文章本来就是思想和情感的载体。范仲淹说“前人之述备矣”,那是为了直接进行体物写志,王勃要对滕王阁进行一番描写,那是因为具体环境的要求,文章的原题就是《秋日登洪州府滕王阁饯别序》,所以,王勃在自己的锦绣文章的关键之处马上用“遥襟甫畅,逸兴遄飞”(板书)一语转入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描绘中来。且看王勃的内心世界。

A宇宙没有穷尽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据说,王勃曾撰《周易发挥》五卷,对推步历算尤其精通,曾作《大唐千岁历》。中国古代的术数之学,强调天地万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定数,人的命运也是自己无法控制的,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观。王勃的这两个句子表明他深受术数之学的影响,从而造成他内心的悲凉的根本。

B人生难免失意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嗟乎,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孤独无依中的悲凉心境彻底透露出来。举目无亲,没有人理解,这种感受岂止一天两天?

C壮志难酬的痛苦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有怀投笔”却“无路请缨”,

-----两句话说尽了壮志难酬的痛苦。所以,他一方面只能为冯唐、李广、贾谊、梁鸿等人的不得志而叹息,另一方面,又只能以孟尝、阮籍自慰,或者把自己比作涸辙之鱼以强作乐观开朗,或者以“酌贪泉”而仍然能够保持纯正本色来自勉。这是多么无奈和痛苦的强颜欢笑啊!

不仅如此,他还要把自己的痛苦隐得更深,带着满脸欢笑说自己“喜托龙门”,说阎某人是自己的知音,“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王勃作序,可谓曲尽衷肠。

三、写作特点分析

1.句式错落,节奏分明

全文以四六句为主,杂以*句,七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三字句,二字句,乃至一字句。这些句式,根据表意的需要而交错运用,使节奏分明,内容启承转合。一般来说,二字句用于抒情(文中有两处:“嗟乎”“呜呼”),三字句、四字句用于一个话题的开始或转折。六字句或七字句连用,为平实的叙述;四六句或*句连用,为叙述或抒情的展开部分。仅有一个一字句“勃”,是自指兼表提顿。这样,全篇的行文。既起伏跌宕,又自然流转。

2.骈俪藻饰,辞采华美

骈是“两马并驾”的意思,俪是“男女成对”之意,骈俪就是使用对偶句,是骈文的共同特点,但这篇序文尤为突出。全篇采用对偶句,不但字面相对,而且音韵大体相对。即一句之中,平节和仄节交替;上下联之间,平节与仄节相对。前面分析了四字句对偶的情况,下面举几个别的句式。如“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为:平平仄仄,仄仄仄(之)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之)仄仄。“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为:“仄仄仄(于)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于)仄仄,仄仄平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为:平仄仄(于)平平,仄平平(于)仄仄。(以上“觉”“识”“屈”“曲”“乏”“落”“一”“色”“极”“日”为人声字,算仄声;“共”古代为平声字,“暇”古代为去声字。)如此讲求音律,又不影响意义表达,写出来的句子当然抑扬顿挫,富于乐感,富于诗意。

藻饰是指运用色彩浓艳、华丽典雅的词语,来装饰文句。这篇序文,如“物华天宝”“俊采星驰”“紫电清霜”“钟鸣鼎食”“青雀黄龙”“睢园绿竹”“邺水朱华”等,都是讲求辞采的典型例子。这样,使文章辞采华美,赏心悦目。

3.运用典故,简练含蓄 用典除了有加强论证的作用外,还能以古比今、借古写怀,可以使文章内容充实,联想丰富。语言简练,风格典雅。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而运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是明用,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有的是暗用,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有的是正用,如“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有的是反用,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典故的运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四、文言字词归类

(一)、重点字词

1地接衡庐 接:接壤

2襟三江而带五湖 襟、带:名词用作动词,连接、环绕的意思。

3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雾、星: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4宾主尽东南之美 尽:全都是,形容词作动词。美:形容词作名词,俊杰。

5千里逢迎 千里: 数量词作名词,远道而来的客人。

6高朋满座 高:尊贵、

7青雀黄龙之轴 青雀黄龙:名词作动词,雕有青雀黄龙头形

8彻区明 彻:普照

9惊寒 惊:被……惊扰

10维九月,序属三秋 序:时间。属:是。维:介词,在

11水尽而寒潭清 而:因而。尽:干涸。寒:寒冷。清:澄清

12光凝而暮山紫 烟光:山岚。紫:呈现紫色。

13冈峦之体势 即:依附。体势:态势,形势。

14四美具 具:具有,都有。

15二难并 并:会聚一起。

16穷睇眄于中天 穷:望尽。中:处。

17圾娱游于暇日 极:尽情。娱游:欢乐。

18屈贾宜于长沙 屈:被……贬谪。

19所赖君子见机 赖:依赖。

20穷且益坚:且:反而。

21不坠青云之志 坠:抛弃。

22一个书生 介:个

23等终军之弱冠 等:等同。弱冠:指二十岁,古代以二十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24有怀投笔 怀:心思。

25奉晨昏于万里 奉:侍奉。

26接孟氏之芳邻 接:结交。

27胜地不常,盛宴难再 胜:美好。再:第二次。

28兰亭已矣 已:过去。

29幸承恩于伟饯 于:在。

30是所望于群公 是:这。于:对。

31敢竭鄙怀 竭:使动用法,使……完全表露出来。

32:台隍枕夷夏之交(动词,倚,据)

33:俨骖騑于上路(形,高)

34:声断衡阳之浦(名词,水滨)

35:遥襟甫畅(副词,刚,顿时)

36:气凌彭泽之樽(动词,超过)

37:天高地迥(形容词,远)

38: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

39:命途多舛(形容词,乖违,不顺)

40、引:恭疏短引(书写,撰写;序)

41:一言均赋(动词,铺陈)

(二)、一词多义

1、故:

①豫章故郡,洪者新府(形容词,旧)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连词,所以)

③桓侯故使人问之(副词,特意)

④既克,公问其故(名词,原因)

2、尽:

①宾主尽东南之美(副词,全,都)

②潦水尽而寒潭清(动词,没,干涸)

③则智者尽其谋(动词,全部用出)

④聊乘化以归尽(动词,完,尽头)

3、属:

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动词,是,属于)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名词,类)

③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动词,在,掌管)

4、即:

①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动词,依附)

②胡天八月即飞雪(副词,就)

③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连词,则,就)

5、引:

①控蛮荆而引瓯越(动词,连接)

②恭疏短引(名词,序)

③司马懿引二十万军(动词,带领)

④引次江北(动词,后退,退却)

6、穷:

①穷岛屿之萦回(动词,穷尽)

②穷且益坚(名词,困厄,处境困难)

③日暮途穷(动词,阻塞不通)

④不忍穷竟其事(动词,穷究,追究到底)

7、数:

①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shù

②一曲红绡不知数(名词,数量)shù

③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名词,技术)shù

④吕师孟叔侄为逆(动词,数落,列举罪状)shǔ

⑤公子亲数存之(副词,屡次)

8、趋:

①他日趋庭(动词,快走)

②入而徐趋(动词,小步快走,表示尊敬)

③今背本而趋末(动词,趋向,奔向)

④使者驰传督趋(动词,通“促”,催促)

⑤趋令销印(副词,通“促”,赶快)

9、且: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连词,可是)

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副词,姑且,暂且)

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连词,尚且)

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

10、矣:

①兰亭已矣,梓泽丘墟(语气词,相当于“了”)

②前人之述备矣(语气词,相当于“了”)

③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语气词,表示疑问)

(三)词类活用

1、襟、带: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2、下:徐孺下陈蕃之榻(使动用法,使……放下来)

3、腾、起:腾蛟起凤(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

4、屈:屈贾谊于长沙(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5、窜:窜梁鸿于海曲(使动用法,使……出走)

6、星: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作状,像流星一样)

7、目: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名作动,看,望)

8、尽:宾主尽东南之美(副作动,都包括)

9、美:宾主尽东南之美(形作名,才俊)

(四)句式

1、物(有)华天(有)宝(省略句)

2、十旬休假,胜友如云(聚集)省略句)

3、渔舟唱(于)晚,响穷彭蠡之滨(省略句)

4、所赖君子安(于)贫(省略句)

5、童子何知(宾语前置) 6、纤歌凝而白云遏(被动句)

7、怀帝阍而不见(被动句) 8、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介词结构后置)

9、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介宾结构后置)

(五)成语

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萍水相逢 兴尽悲来 高朋满座

命运多舛 达人知命 天高地迥 人杰地灵 老当益壮

布置作业:背诵诗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这5篇滕王阁序教案是来自于山草香的滕王阁序教案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

《滕王阁序》教案2

关键词:《滕王阁序》;文言文教学;方法

笔者在对传统篇章的教学中,通过一系列的语文活动,激活原本枯燥的文言文课堂,让课堂教学趣味化,让知识运用生活化,让学生在课堂上直观感受传统篇章学习与生活运用对接的相辅相成关系。

这里,就以骈体文《滕王阁序》的教学流程为例作以介绍:

一、导入新课·解说词和导游词

这是1篇美得让读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好骈文。笔者在进行教学时先展示自己亲临“现代”滕王阁的照片,并适当加以解说,让学生猜测自己登楼的感受——与作者不尽相同。然后出示网上下载的滕王阁旧照片,回归滕王阁的本真,让学生对比,并配以自己事先准备好的导游词:

夕阳西下,我踩着先人的脚印拾级而上,“披绣闼”“闾阎扑地”“舸舰弥津”,尽收眼底,不禁让人“遥襟甫畅,逸兴遄飞”。层峦迷蒙在现代高耸的建筑群中,不再耸翠,剥蚀的飞阁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孤鹜一去不复返,秋水千载空自流。“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恍惚间有一位天涯游子与我萍水相逢,分明听到他“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铿锵誓言。今天,很荣幸成为同学们的导游,得以再一次瞻仰这座江南名楼,再一次触摸王子安那意气风发、援笔成文的英姿。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的“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去找寻因王子安流淌的文字而名传千古的滕王阁!

教师利用“说”导游词这一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把学生当作游客这一现实性很强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听词看图中,入情入境,在学习课文的第一时间感受到名胜滕王阁浓浓的文化气息,从而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成语和对联

在学生蹁跹遥想之时,教师又一语戛然而止——那工整的对联,那被岁月剥蚀的琉璃,那从远方传来的汽笛声,让我不禁悔恨自己不能全篇背诵那来自初唐的华章,只能吟诵几个流传四海牌匾上的成语及被抄誊在八方楼宇柱子上的几副楹联。接下来,就请你把我当时想起的成语或对联在文章中画出来。

学生迫不及待地在阅读中圈点勾画,于是整理出——

1.成语

人杰地灵高朋满座物华天宝渔舟唱晚雁阵惊寒天高地迥

钟鸣鼎食萍水相逢命途多舛老当益壮穷且益坚腾蛟起凤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2.对联

(1)文章中的对联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塌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2)历代名人题在滕王阁上的对联

孤鹜飞秋水

长天落晚霞

帝子长洲仙人旧馆

将军武库学士词宗

飞阁流丹雄州雾立

高朋满座俊彩星驰

(3)学生炼句

一介书生叹微命

千秋旧馆惊落霞

盈虚悠悠阁中帝子今何在

宇宙茫茫宴上书生身所归

萍水相逢子安歌他乡客

关山难越游子悲失路人

以成语和对联为这一教学环节的主线,将通假字、一词多义等疏通文意的教学要点贯串其间,于无声处听惊雷。学生在找寻过程中自然会去疏通文意,一改过去依文讲解翻译让学生乏味的做法。教师一声令下,教得轻松,学生圈圈点点也学得有味。

三、研读课文·典故和歇后语

本课共1045个字,用典却近50处之多,又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在研读课文时,以分组讲故事形式,明确文中的故事及在文中的作用。在作者创作思路及文章结构层次的概括上,充分利用学生手头上每生一册的资料,让学生以歇后语的形式概括改写“行文脉

络”表。

1.学生整理的典故

龙光射牛斗之墟、徐孺下陈蕃之榻、东南之美、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帝子长洲、天人旧馆、闾阎扑地、落霞孤鹜、白云遏、睢园绿竹、彭泽之樽、邺水朱华、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天高地迥、长安日下、吴会云间、南溟、天柱、帝阍、宣室、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长沙贾谊、海曲梁鸿、君子见机、老当益壮、青云之志、贪泉、涸辙、扶摇北海、东隅桑榆、孟尝高洁、阮籍猖狂、终军请缨、投笔、晨昏万里、谢家宝树、孟氏芳邻、鲤对、龙门、杨意、凌云、钟期流水、兰亭、潘江陆海、宗悫长风

2.学生改写后的歇后语

洪都口碑——人杰地灵

洪府盛宴——高朋满座

滕王阁美景——水天一色

……

在师生活动交流中,教师注意关注每一位学生,学生个个积极参与讨论,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协作和分享。教师将课前备课知识点,在“该出手时才出手”,水到渠成地完成,整个课堂在轻松愉悦中进行。

四、课堂延伸·短信息和颁奖词

“教材是一个例子”,作为四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无疑是中华名胜的一个标本,学生若能通过本文学习,触类旁通,将自己所看到、所了解的名胜或家乡景点作一番梳理,这就充分体现了课文的例子性,也能体现教学的现实性与生活性。为此我设计了下列两个题目供学生合作完成。

1.说名胜

请你就到过的一处名胜或家乡一个旅游景点,用编短信息的形式发给你远方的朋友。学生说家乡景点,作品一例:

天鹅洞——宁化天鹅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四周植被繁茂,绿树成阴,山内洞中有洞,洞洞相连,又有地下暗河潺潺流过,是你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2.评作者

人说楼以文传,我说人亦以文传,因《滕王阁序》出名,作者被入选“感动文坛”人物,请你为他写一则颁奖词。学生作品一例:“命途多舛”,也掩不住你“老当益壮”的雄心,千载光阴似流水,磨不去你华美篇章的光辉,虽历战火,滕王阁依然耸立;虽经风霜,你的形象仍旧是那么洒脱。我们向你致敬!

五、作业布置·广告语和诗词

灵活地利用课文,能打开学生的思路,充分调动学生读写的兴趣和积极性,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精心设计了这样一道作业题:滕王阁成了全国十大名片之一,请你为这张名片写一则广告或选一首诗词,评审组将把你的广告或小诗打印在名片中,如果你将来亲临滕王阁,别忘了将你的作品打印在你的照片里。学生广告作品及推荐小诗各一例:

广告——滕王阁逢迎千里天下客,王子安挥毫一笔古今情

小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滕王阁诗》

这种短小的作业,学生易于接受,落实的可能性大,也能以读导写、以读促读、以写促读,让阅读与写作并行,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审美评价能力,更有助于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创作过程的快乐。

总之,传统篇章届届教,教材相同,可学生不同了,常常让老教师发现新问题:并不是一石在什么水面都能击起千层浪。教师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寻找教学新出路,才能适应学生,才能踩准新课程的节拍。对于那些时代久远的传统篇章,教学时可将它分割成主课与辅课,主课立足走进学生生活,将课堂生活化,辅课立足文言文教学重难点(文言现象),作一练习式设计。课堂生活化了,趣味化了,学生诵读自然有了兴趣,自然会去主动探究。

《滕王阁序》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2、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

3、了解相关文言知识及文学典故。

4、积累“故”、“尽”、“属”、“即”等实词义项,“且”、“矣”等虚词的用法。

5、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法,理解作者复杂的感情。

教学重点

1、通读全文,疏通文意。

2、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3、体会作者复杂的感情。

教学难点

文中的语言和大量的典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陆上,积淀了五千年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楼阁庙宇,比比皆是。在这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为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意义,名扬天下。它们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鸛鹊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黄鹤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王勃的《滕王阁序》。

二、关于文体

骈文,是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文多以四、六字句为主,兼以杂言,所以后来也称骈文为“四六文”。

骈文讲究排比、对偶,注重藻饰和用典,讲究运用平仄,声韵要求严格。一般说来,骈文多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自无可取,但如果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性。

三、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关于作者: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今山西河津县),初唐文学家。

王勃少有才名,以五言律诗和绝句成就较大。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的诗歌从内容到形式都突破了齐梁香艳诗的框框,为初唐诗风的转变和近体格律诗的成熟做了贡献。《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后人传诵的名句。《滕王阁序》是他的著名文章,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也因其开阔的意境,宏大的气势,而成为千古绝唱。

2、关于本文写作背景:

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1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

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南昌故都,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唐才子传》则记道:“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四、通读全文

1、通读全文,解决生字注音。

2、对照书下注释,粗通文意,划下不理解的语句。

3、分段请同学在全班诵读,教师纠正字音,明确停顿。

五、作业

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分组分段朗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进入文章情境。

二、课文分析

1、第1段

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起笔先介绍滕王阁的所在地,“豫章故郡,洪州新府”,由古及今。接着由天及地,写天地的广大,写滕王阁的具体地理位置,其中“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一句,更写出了滕王阁的宏大气势。

如此灵秀美丽的工地,一定也会产生杰出的人物吧。“雄州物列,俊采星驰”一句由陈述地理位置转而对人进行描写。在盛赞了宾主之后,又盛赞了这次盛会,最后,又谦逊委婉地介绍了自己参加这次盛会的原因。

2、第2段,第3段。

先点明时间,深秋季节,骤雨初歇,山峦景物全都笼罩在一片暮霭之中,从楼上向下眺望,绣闼,雕甍,山原川泽,闾阎扑地,舸舰弥津,再衬以水面上传来的缕缕鱼歌以及穿空飞过的大雁的啼叫,有声有色,亦动亦静,引人入胜。

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千古传诵。青天碧水,天水相接,浑然一色,可算是全诗意境之眼。

作者一反传统悲秋的习惯,将眼前的秋景注入了心中的豪迈,使景物描写平添了一份洒脱之气。

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当堂背诵,背诵时抓住景物描写的特点及重点句。

教师可请一两位同学当堂示范,但一定要把握好时间,不同层次的学生不要强求。

3、第4、5段。

写宴会盛况,并抒发人生感慨。

第4段作者紧承上文景物之美的描写,说到美丽的景色使自己情绪激动。极写管弦之感,歌声之美,铺陈宴会宾主欢饮娱乐的场面,多次使用典故,简练、含蓄的表现宴会的豪华。但一想到“四美具,二难并”,心绪一转,不由得“兴尽悲来”,由喜悦渐生愤慨。接下来的几句,一方面体悟天地之大,一方面感叹人生无常,感情基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此看出,“兴尽悲来”才是全文情感的主脉。

“兴尽悲来”,而想到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空有绝世才华、却远离都城,无可施展;心怀君主,却不知何年何日才能被召见,不由得让人感慨“时运不齐,命运多舛,”大有生不逢时之感。然而作者并没因此而消沉,反而因之以自劢,在文中明确地表达了自己乐观向上,不懈追求的决心和勇气。其中的“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最高思想意义的警句,表明了克服一切困难执着追求自己的理想,就算身处逆境也不轻言放弃的积极、乐观、坚定的品质。“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郝援引于此,表明了他不放弃自己理想,高尚的人生观。

学生熟读,背诵2—5自然段。

4、第6、7自然段

述说自己的身世以及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知己难遇。

三、作业

1、背诵课文2—5段。

2、完成课后练习二、三、四题。

第三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完成课后练习二、三、四题的检查。

三、总结骈文特点。

可采用学生自己归纳,汇总后老师指导方法。

由此文可看出骈文要求通篇文章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语对偶。讲求平仄,用韵严格,注意藻饰和用典。

四、课上练习

1、填空。

①中国江南三大名楼指_______________。

②“初唐四杰”指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王勃,字_________,绎州龙门人,初唐文学家。

2、《滕王阁序》中出现的成语有哪些?

3下面是一副名胜古迹的对联,阅读后回答问题。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请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①“一楼何奇”中的“楼”指。

②“两字关情”中的“两字”指。

参考答案:

1、①滕王阁,岳阳楼,鹤雀楼,黄鹤楼。

②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③子字。

2、物华天宝,老当益壮,钟鸣鼎食,人杰地灵,高朋满座,萍水相逢,一介书生,高山流水,俊采星驰,穷且益坚,青云之志。

3、①岳阳楼②“忧”和“乐”

《滕王阁序》教案4

第一课时

学习目的:

1、通过反复朗读,领略骈文的神韵之美。

2、了解本文写作背景

学习重点:

1、不同形式对偶句的朗读,特别是句读的切分。

2、认真朗读,弄清典故,把握文意。

学习难点:

弄清典故,把握文意。

学习方法:

朗读法,讲解法

教具学具:

Ic课件

讲课前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课文,通读课下注释并思考下列问题。

1、叙事是哪一段?概括大意。

2、写景是哪几段?概括大意。

3、抒情是哪几段?抒发了什么感情?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联赞曰:“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

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二、学习新课。

1、作者简介:王勃,字子安。初唐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称“初唐四杰”,王勃的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为名作,名句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境开阔,甚相慰勉。《滕王阁序》在唐代已脍炙人口,传为佳话。

唐高宗在位期间,为王勃之才一叹二叹,乃至于三叹,在初唐时即被传为佳话。王勃十四岁不到就去应幽素举。应试之日,到禁卫禁场的考场,用眼四观,见全是年长的公子、束发秀才、白首童生,唯独自己还是一个孩童。当主考官点名点到王勃时,见其长衫拖地,乳臭未干,一脸稚气,心中颇有几分不快。王勃非常聪明,见状,连忙上前叩拜施礼,说:“宗师爷在上,学生龙门王勃前来参拜领教。”这几句话听者颇觉顺耳。主考官这时突生奚落之念,出口道:“蓝衫拖地,怪貌谁能认!”王勃仗胆反讥:“紫冠冲天,奇才人不识。”主考官笑,再戏谑道:“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王勃趣答:“今朝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主考官窃喜,拊掌道:“神童,神童,果然是龙门神童,准考。”

王勃赴考高中后,授朝散郎,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嗣后,才思泉涌,笔端升花,撰《宸游东岳颂》《乾元殿颂》,文章绮丽,惊动圣听。高宗见此两篇颂词,歌功颂德,词美义壮,乃是未及弱冠的神童所为,惊叹不已:“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王勃的文名也为之大振,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并推为首位。

2、 写作背景:读注释,了解本文成篇背景。

《新唐书·文艺传》记滕王阁诗会为:“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可见当时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语惊四座的情景。

3、骈文的特点。课后短文级投影总结。

4、教师朗读课文。(注意字音)

三、巩固新课。

齐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二。

板书设计:

滕王阁序

王勃

字音:

翼轸 瓯越 棨戟 襜帏 潦水 骖騑 绣闼 甍 纡 睇眄 帝阍

宗悫 叨陪

教学后记:

①《唐摭言》卷五载:“王勃著《膝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

而周公意属于婿盂学土者为之,已宿构矣。乃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沈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②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膝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将令其婿作记,以夸盛事。勃至入谒,帅知其才,因请为之。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酒酣,辞别,帅赠百缯。

——《中国文学家大辞典》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词义和一些文言虚词的用法。

2、理清全文的思路,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词义和一些文言虚词的用法。

教学难点:

文章思路。

教学方法:

点拨法。

教具学具:

Ic课件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文。

二、理顺文章思路。

1、第一段。

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先写历史悠久,再写地域广阔,写地理位置的重要,由“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引出参加宴会的众多杰出人物,还有一个“童子无知”的“我”。

此段为叙事。

2、第二段。

前往滕王阁处观景及登临时见到的自然景观。

3、第三段。

在滕王阁上俯视所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4、小结二、三段。

这两段为写景。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并阅读前三段,巩固字词及句式。

5、后四段作者抒情,作者抒发了什么感情。怀才不遇。

第四段,状宴会之盛况——述“兴悲”之情怀

第五段,写作者的人生看法和人生态度。

第六、七段,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6、阅读后四段,积累字词,掌握典故。

三、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四、布置作业。

背诵二三段。

板书设计:

滕王阁序

王勃

1、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2、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3、状宴会之盛况——述“兴悲”之情怀。

4、写作者的人生看法和人生态度。

5、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教学后记:

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着意铺叙美景之后,以腾挪跌宕的笔势,由逸游的豪兴,陡然引出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表白了报国无门却壮志不坠的执着态度。“望长安于日下”四句抒写了远离京城,失意流落之情,接着从关山难越,念及英雄失路,连用屈原、贾谊、冯唐、李广四人的典故借怀才不遇的人物表达自己有志难伸的悲愤。至“所赖”一提,振起全篇。“老当益壮”几句,勉励同仁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为全篇警策。接着又以“大鹏”作比,表明凌云之志,又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成句,表明自己信心未泯。同时,又反用“贫泉”“涸辙”、阮籍之典,说明处困顿而清操不移,逆境中壮志弥坚。

作者就是如此展示了其抑扬升沉的情感发展轨迹,披露了交织于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情感。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滕王阁》诗。

2、准确记住名句,切实理解成语典故。

3、用典的作用。

教学重点:

用典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滕王阁》诗。

教学方法:

点拨法。

教具学具:

IC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检查背诵二、三段。

二、学习新知识。

1、阅读《滕王阁诗》,背诵《滕王阁诗》。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弟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高高的滕王阁靠着江边,佩玉、鸾铃鸣响的豪华歌舞已经停止了。早上,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黄昏,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闲云的影子映在潭中,时日悠悠不尽,事物变换,星座移动,渡过几个春秋。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在哪里呢?只有那栏杆外的长江空自流淌。

(1)对这首诗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A

A、第一句点出滕王阁的形势:高阁临江;第二句写出滕王阁的现状,依然歌舞不休。

B、三四两句中的“朝”“暮”和“云”“雨”是从宋玉的《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化用而来,这两句写出了阁之高之静。

C、第五句写阁外景象,天空中自由自在的白云倒影在潭水中,天天悠然漂浮。

D、最后三句的意思是说:物象更换,斗转星移,如今阁在而滕王不在,只有长江空自奔流。

(2)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一二两句总起,三到六句对滕王阁分层描述,最后一句

以议论作结。

B.第二联对仗极为工稳自然,毫无斧凿之痕。

C.最后一句以写景作结,与李白敌视“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诗的基调抑郁但不消沉。

2、本课应掌握的成语。

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 钟鸣鼎食

高朋满座 龙飞凤舞 逸兴遄飞

萍水相逢 投笔从戎 长风破浪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注意:龙飞凤舞

3、用典的作用。

加强论证 抒情含蓄(以古比今、借古写怀) 内容充实 联想丰富 语言简练 风格典雅。

三、课堂练习。

1、对对联:冯唐白首 老当益壮 司马青衫 穷且益坚

俨骖騑蟾宫折桂 御舸舰蓬莱访仙

2、用一副对联概括课文内容(可以选择某一方面)

四、布置作业。

练习册课内练习。

板书设计:

滕王阁序

1、《滕王阁》

2、成语

3、用典的作用

教学后记:

1、作者的人生道路与文章主旨有密切关系,“知人论世”对理解作品内容不无益处。除课文注释外,补充介绍下列知识:王勃14岁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曾为沛王府修撰,为沛王李贤侍读时因撰《檄英王鸡》文而被逐,入蜀后补虢州参军时又因擅杀官奴曹达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作者经历的介绍有助于提高自读效率,帮助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典故及作者的“牢骚”。

2、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请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滕王阁序优秀教案5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及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

2. 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3.掌握“故”、“尽”、“属”、“即”等实词,体会“且”、“矣”等虚词的用法

4. 训练学生能将名句改写成优美片段散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总结归纳法

2、读注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

3、 利用句式特点理解实词的义项及虚词的作用。

情感与价值观:

1 、是学生体味山川美景,欣赏千古名句,感受音韵美感,领受美的熏陶。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情怀

3、“居卑位而有为”的蓬勃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

1、理解本文用富丽的词藻称道洪州,记述盛宴,描写滕王阁的壮丽以及寥

廓壮美的山川秋景,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

2、辩析“故、尽、属、即”等多义词的词义。

教学难点:

1、学习文章事、景、情融于一体的写作技巧。

2、指导学生背诵2——5段。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地上,积淀了五千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亭台楼阁比比皆是。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含义。“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黄鹤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

二、解读《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译文:高高的滕王阁正对着江心小洲,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阁内画栋珠帘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悠闲的白云,深潭(指江)的影子,不知经过了多少春秋。滕王死去了,可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

三、解题

1.介绍“序”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2.介绍“骈文”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3、王勃及文章写作背景

王勃(649——675),字子安,降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才华早露,六岁即善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援朝散郎。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侍读,两年后因1篇《檄英王鸡》的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后因擅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公元675),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径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阎某在滕王客上欢宴群僚和宾客。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了这篇著名的《滕王客序》。两个月后,王勃渡海溺水,英年早逝。

四、诵读课文

1.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定7名学生朗读课文(每人一段),注意把握句子的节奏。

明确:

①四字句的读法有 “二二式”。

②六字句的读法大致有五种: “三三式”; “一四式”; “二二二式”; “二四式”; “一二三式”。

③七字句大致有四种读法:“三四式”; “二一四式”; “二三二式”;

“二二三式”。

五、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集体朗读课文一遍。

2.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字句。

3.思考:从内容上看,文章可分为几部分?

明确:

第一部分(1):扣“洪府”,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第二部分(2~3):扣“秋日登阁”,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4~5):扣“饯”,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

第四部分(6~7):扣“别”,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布置作业

1.反复诵读,并试背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三、四两题。

20 803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