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教案精编5篇

荣誉 分享 时间:

生物课教案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活动及评估方式,旨在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观察与实验能力,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生物课教案相关内容,供您学习参考!

生物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标本,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能力目标:

1、学会制作临时装片

2、进一步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仔细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

情感目标:

学生合作完成临时装片的制作及绘图。

二、教学重点

学会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的制作。

三、教学难点

学会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制作的基本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四、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回忆显微镜使用的基本步骤。(请同学回答,并进行实际操作)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如何计算的?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有什么特点?如何移动玻片标本?

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X物镜;

②显微镜下观察的物像成倒立的像;

③学会移动玻片标本是为了辨别玻片上有无污点的存在和玻片标本在不在显微镜观察的视野中。

情景导入:

亲爱的同学们当我们学会使用显微镜之后,一定想看看真实的细胞。我们把一个叶片放到显微镜下是看不到里面的细胞的。我们使用的显微镜是光学显微镜,只有将生物实验材料处理的薄而透明,让光线透过,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二)玻片标本的分类

自主学习:这一环节由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并简单归纳得出:

1、材料的处理:薄而透明

2、根据材料取得方法不同,玻片标本的分类:

切片: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

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起的少量材料制成;有的生物非常微小,可以直接制成装片。

3、根据保存的时间长短,玻片标本的分类:

临时的标本和永久的标本

(三)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的制作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生阅读教材:

1、实验的目的:

教师简要介绍实验桌上的有关实验材料

洋葱鳞片叶、新鲜的黄瓜、清水、稀碘液、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2、以多媒体的展示,示范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并作简要说明。(学生动手环节,需巡视观察并及时进行知道纠正)

3、由小组合作完成,结合导学案,并把观察到的植物细胞绘图。(强调绘图步骤)

4、小组完成后,请同学总结回答。

5、学生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并绘制简图(展示)。

6、学生整理实验桌和收好显微镜。

(四)课堂总结

学生整理实验桌以及清洁收显微镜;

学生完成技能训练中的测量与计算;

(五)课堂练习

(六)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

高中生物教案大全2

关注癌症

一、细胞癌变原因:

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变异

物理致癌因子

外因:致癌因子 化学致癌因子

病毒致癌因子

二、癌细胞的特征:

(1)无限增殖

(2)没有接触抑制。癌细胞并 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的减少

(4)能够逃避免疫监视

三、我国的肿瘤防治

生物关注癌症知识点1、肿瘤的“三级预防”策略

一级预防:防止和消除环境污染

二级预防:防止致癌物影响

三级预防:高危人群早期检出

2、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放射治疗(简称放疗)

化学治疗(简称化疗)

手术切除

生物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概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水循环的作用。

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实验等观察,培养学生观察、综合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初步形成节约用水、保护森林、爱护植物的意识,从而培养一种“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校园风气。

[教学重难点]

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初步形成节约用水、保护森林、爱护植物的意识,从而培养一种“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校园风气。

[教学方法]

以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各种图例现象,引导小组合作学习,分析、讨论,从现象归纳出本质结论,并表达交流。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2、演示蒸腾作用的盆栽植物;3、染红的瓶装水;4、6号针筒和滴液管;5、接水盘。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利用“雨林谷”等图片引入植物体内的水分来源于土壤中。进而导出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二、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观察:多媒体展示水分运输演示实验。

思考:1.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结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方向是怎样的?

三、植物的蒸腾作用

1.蒸腾作用的概念

观察植物蒸腾作用的演示实验,概述出蒸腾作用的概念。

思考问题:植物吸收的水分,通过蒸腾作用大量地散失掉了,这对植物来说是一种浪费吗?

2.看图说话,归纳蒸腾作用的自身意义。

图1为何刚游完泳上岸的人会觉得冷?

图2为何大树底下好乘凉?

图3为何植物内的水是往高处流的?

四、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1.观察思考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过程是如何进行的。

设问:

①不同环境(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中水之间是如何转换运动的?

②如果没有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还能进行吗?

③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有什么作用?

④为什么说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绿色水库?

2.(根据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想一想我们应该怎么做?

引导谈谈自己的感受,懂得爱护植物,保护森林,也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

家园。所以我们应该多植树造林,还应该多节约用水等。

五、课堂小结:说说你的收获!

六、课外作业

1.学习指导2.课外实践调查:当地水资源状况、农田灌溉方式及建议。

[板书设计]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一、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运输结构 导管 (无机盐)

运输方向 由下往上↑

二、植物的蒸腾作用

1.概念

2.意义

降温

拉力

三、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生物教学教案4

目标要求

1、学习目标

⑴。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⑵。知道人体内血管的分布。

⑶。描述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

2、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的教学。

预习导学

1、血液循环系统由、和组成,主要是运输人体内的各种、和尿素等废物。

2、二千年前,我国最早用“切脉”诊病的医学家是。

3、人体有3种血管:、和。

4、识图:右图a、b、c分别是哪种血管?有脉搏现象的是哪一个?

5、动脉粥样硬化症是由于脂类物质过多的堆积在血管壁上引起的。

问题探究

1、感受血管跳动

⑴找一找:自己的脉搏

①对照图14-1,在自己身体上寻找血管跳动的部位。

②再看手背上的“青筋”,它是什么?它能跳动吗?

⑵测量脉搏

①同桌同学配合测量,并将结果记录在下表

脉搏(次/min)测量1脉搏量2脉搏测量3平均值

你本人

你的同桌

②统计男、女生脉搏的次数,并结合小资料的内容讨论:男女生的脉搏有什么不同?体质的强弱与脉搏有什么关系?

2、观察血管的类型

仔细观察三种血管图片(图14-3),并结合动画和书本内容,尝试完成下列问题:

⑴设计一个表格,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填入表中。

⑵总结出三种血管的概念和区分它们的方法?

⑶列举毛细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特点?

目标检测

1、在人体中,哪种血管最细最多()

a.动脉血管b.毛细血管c.静脉血管d.前三者都是

2、下列有关动脉血管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脉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b.在体表的个别部位也能摸到动脉,如桡动脉

c.动脉血管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d.手臂上的一条条“青筋”就是动脉

3、医生给病人验血时,用针把手指戳破,挤出血来,再用吸管吸取。这种血来自于()

a.动脉b.静脉c.毛细血管d.以上三种血管都可以

4、下列有关静脉血管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将血液从全身各部位送回到心脏的血管b.手臂上的一条条“青筋”就是静脉c.管壁薄,管腔大d.血细胞在管腔内单行通过

5、毛细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特点是( )

a.管壁薄,血流最慢,分布广b.管壁厚,管腔细,分布广

c.管壁薄,血流速度快,分布浅d.管壁厚,管腔大,分布较深

6、某人创伤后出血,根据受伤后血流和血液情况,判断受伤血管:

受伤后血流和血液情况受伤的血管

1血液少量渗出,不久即自行凝固

2血液喷射而出,颜色鲜红

3血液产断缓慢流出,血液暗红色

课后训练

归纳三种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填写下表:

血管种类功能分布管壁管腔血流速度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质疑反思

有关生物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3、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4、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2.光合作用的条件。

教学难点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设计及操作。

2、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讲解实验过程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得出的产物是?那如果没有了阳光,植物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吗?还能生成有机物吗?我们进行就通过实验验证一下。

提前布置了学生把纸片遮住叶子的`一部分,但很多学生并不了解为什么这样做,所以实验开始让学生回忆实验过程,并根据自己的知识来解释为什么这样设计实验。

1、把植物放在黑夜中处理一个晚上。( (为什么)

3、摘叶去纸放于酒精中加热,使叶绿素溶解。(为什么是酒精而不是水?)

4、清水漂洗,把叶片放在培养皿中,滴碘液,观察现象。绿叶,阳光,水,二氧化碳

氧气和有机物

学生提前把纸片放在叶子上,上课时把叶子拿回实验室继续实验。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分析实验结果叶子中有黑纸遮盖过的地方没有蓝色出现,而没有被遮盖过的地方,变成蓝色。

经验证明,淀粉遇碘后会变成蓝色,那么你们根据这个实验的结果,得出什么结论?

1、不遮出处变蓝色,证明叶内有淀粉生成

2、遮光处没有变蓝色,证明叶内没有淀粉生成

得出结论:光合作用需要光的参与才能制造出有机物。

得出结论:叶子需要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光是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总结光合作用的定义?书本P121

注意: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不仅是绿叶,凡是植物的绿色部分都可以。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于有机物中

光合作用不只是产生了有机物书本P128

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解释各实验步骤的原因1、蜡烛和兔子都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过多。

2、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并且放出氧气供蜡烛。

3、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并且放出氧气供兔子。

20 34414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