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精选5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精选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实案【第一篇】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
《李时珍夜宿古寺》记叙的是我国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寺、啃干粮,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在教学时我分两大块进行:
学生们在初读课文时一下就能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到古寺的破败,从他人的朗读中,感受古寺的阴暗、潮湿、危险和荒凉等破败的场景。教学到这时,我感觉对于四年级这样的课文深层的理解,孩子们已经开始慢慢走上了轨道。
处理第二段时,我提出一个问题:自学课文5—12自然段,去看看李时珍在古寺中做了什么,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感受。我在教学这一环节时,立足文本,努力挖掘文本,引导学生体味条件的艰苦和李时珍师徒不怕吃苦,为民造福,以及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课文第7自然段中有两个对比:住在破庙和住在家里,万民得福和自己吃苦。强调出自己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对比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李时珍在寒冬和酷暑出外查访药材分别会遇到哪些危险。孩子们在短时间中想象说话,能把话说完整,言之有理,想象丰富合理。通过生活场景的再现加深对其理解,就避免了学生左猜右想,却答不到要点的困难处境。课文12自然段应抓住“端详”这一关键词来体会李时珍工作的严谨和一丝不苟。而“端详”体现在“扯一点嚼嚼”这是有着极大风险的,使学生加深对“吃点苦也是值得的”这一中心的理解。
另外,在对文章中多处景色描写在教学中显现的略轻些,如在处理时13节时,可引导学生对这处描写在文中起到的作用加以引导、探究。这样教学过程不留遗憾,却又理解了文本。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1篇人物故事,课文写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修订好《本草》,带着弟子外出察访药材,深入山林错过了客店,在古寺住宿的经历,表现了李时珍为修好《本草》不怕吃苦、一心为民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文章的中心,我反复地研究教材,发现文章的第七节,也就是李时珍夜宿古时所说的一段话,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因此,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一、紧扣“苦”字,对课文进行有效地整合。通读课文,我们不难发现,文章写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白天一直在察访药材,错过了客店;写古寺非常破败;写李时珍在古寺里吃得差;写李时珍在月光下认真地记录,亲自尝试药性,都突出了一个“苦”,体现了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这个中心。这几个部分是形散而神不散的。因此,我在教学时,首先出示了课文的第七节,让学生朗读体会李时珍所说的苦,再引导他们到课文中去找找描写“苦”的段落或句子,反复朗读感悟。最后,又回到第七节,使学生体会到李时珍吃这么多苦是为了万民得福。这种教学,打乱了原来的课文顺序,对课文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把重点的、有语文价值的归纳出来讲,其余的不多讲,有效地节省了时间,学生学起来主动性很高,实现了有效教学。
二、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四处内容:1、师徒俩长年累月在外奔波;2、古寺的破败景象;3、李时珍亲自尝草药;4、李时珍的话。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不怕危险、一心为民的精神境界。在学习这几部分时,我让学生自己读,大胆地交流各自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句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加深感悟。例如:抓住“端详、扯下、嚼嚼”让学生先表演再朗读,使感情与之产生共鸣,感悟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惜拿自己作试验的献身精神,以及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三、结合本土特色,有效地设计课后作业。
课后我布置学生去当地名人的感人故事,不仅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阅读名人故事的兴趣,更能让他们了解家乡的名人,增强自豪感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
《李时珍夜宿古寺》描写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修订好《本草》,带着弟子外出察访药材,深入山林错过了客店,在古寺住宿的经历,表现了李时珍为修好《本草》不怕吃苦、一心为民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文章的中心,我引导学生从第七自然段入手学习课文,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一、紧扣“苦”字,对课文进行有效地整合。通读课文,我们不难发现,文章写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白天一直在察访药材,错过了客店;写古寺非常破败;写李时珍在古寺里吃得差;写李时珍在月光下认真地记录,亲自尝试药性,都突出了一个“苦”,体现了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这个中心。这几个部分是形散而神不散的。因此,我在教学时,首先出示了课文的第七节,让学生朗读体会李时珍所说的苦,再引导他们到课文中去找找描写“苦”的段落或句子,反复朗读感悟。最后,又回到第七节,使学生体会到李时珍吃这么多苦是为了万民得福。这种教学,打乱了原来的课文顺序,对课文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把重点的、有语文价值的归纳出来讲,其余的不多讲,有效地节省了时间,学生学起来主动性很高,实现了有效教学。
二、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四处内容:1、师徒俩长年累月在外奔波;2、古寺的破败景象;3、李时珍亲自尝草药;4、李时珍的话。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不怕危险、一心为民的精神境界。在学习这几部分时,我让学生自己读,大胆地交流各自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句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加深感悟。例如:抓住“端详、扯下、嚼嚼”让学生先表演再朗读,使感情与之产生共鸣,感悟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惜拿自己作试验的献身精神,以及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实案【第二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看老师写一个人的名字(板书:李时珍)李时珍,何许人也?(生交流)师小结: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编写成功了世界著名的药学书籍《本草纲目》。为编写《本草纲目》,他走遍各地去察访药材,历尽了千难万险,吃遍了千辛万苦。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他察访药材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的故事(板书完整课题:夜宿古寺),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两遍。
二、检查预习:
1、课前布置大家进行了预习,现在请拿出“我的预习卡”,把生字词再小声认读一遍,有不会的赶快问问别人。(生个人小声认读)
2、(课件出示生字词)请每组的3号同学起立,每人一行开火车认读。(生按要求认读)师小结:同学们读得既准确又响亮,字词预习的很成功。请大家齐读这些字词。(生齐读)
3、现在看看大家课文预习的如何?继续看到“我的预习卡”,谁来完成一下关于课文内容的填空。(指生交流)小结:通过以上检查,老师认为大家的预习都很成功,看来同学们的自学本领越来越大了。
三、理解课文:
过渡: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看一下李时珍在察访药材的过程中吃了哪些苦?他是个怎样的人?
课件出示“思考”及“方法”,指生读“方法”,全班明确。
(一)生按要求去做,教师巡视。
(二)汇报交流(出示课件“汇报交流”):按生交流的顺序点击课件,随机出示重点语句,进行理解、感情朗读及体会。
1、生交流:读“李时珍轻轻推开门——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这里让你体会到什么?(李时珍住的地方很苦)从哪些具体的词语中体会到的?(点击课件,重点词语变红,理解“断垣残壁”)李时珍晚上就住在这样一个破败不堪、人迹罕至的寺庙里,的确很艰苦,你能把这种苦读出来吗?(生练读,指生读,齐读)住在这样艰苦的地方,你觉得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随机板书:不怕吃苦)
2、生继续交流:读“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
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行路的艰苦)从哪些词语中知道的?(点击课件,重点词语“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变红,理解词语意思)李时珍这样一路走来,有飞机可坐吗?有马车可乘吗?他走遍了好几个省,靠的是徒步行走。渴了就喝点,饿了就吃点,一早就出发,很晚才睡下。这一走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好几个月,这样做苦不苦?谁能把这种苦读出来?指生感情朗读,齐读。此刻,你觉得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不怕吃苦)
3、继续交流:生读“鸡肠草……庞宪,——生嚼无涎……”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有的药材味道很苦,李时珍亲自品尝,不怕苦)同学们,你们可知道,有的药材不仅味道苦而且有毒性,甚至毒性很大,尝一口就会危及生命,而李时珍为了获得准确的资料,甘冒这些危险,亲自品尝,这说明他还是一个认真严谨的人。(随机板书:认真严谨)
四、感悟人物精神:
过渡:李时珍为了编写《本草纲目》吃尽千辛万苦,课文所描写的只不过是其中一个小小的片段,而他不怕吃苦察访药材,从他与徒弟的一番对话中我们就能体会到。(课件出示对话,指生分角色朗读)李时珍吃尽千辛万苦是为了什么?(生交流,随机板书:编写本草,万民得福)请看,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课件出示图片及文字,师朗读)此时此刻(点击课件出示李时珍塑像及《本草纲目》图片)面对李时珍的塑像和他
的著作《本草纲目》,你想说些什么?(说话练习,情感升华)
五、拓展阅读:(点击课件,照读)
1、学生阅读。
2、全班交流。
六、课堂练习或课下作业:
完成“我的积累卡”。
板书设计:
不怕吃苦
李时珍 认真严谨 万民得福
夜 编写本草
宿
古
寺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为万民造福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为万民造福的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我的预习卡”、“我的积累卡”
教学时间:1课时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实案【第三篇】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略)
(一)激趣引入,读题质疑。
(二)学习生字,理解新词。
(三)读通读顺课文。
(四)自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理清文章脉络。
(五)认真书写生字,学理清课文脉络,学会概括课文段落大意及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温故引新。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6课,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生齐读课题。
1、课件出示词语: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断垣残壁长年累月
边忆边写若有所悟修好《本草》万民得福
指名读词语。
2、你能选用其中的几个词语,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
你觉得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
3、过渡:李时珍是明朝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他用毕生的精力编写了药物史上一部巨著《本草纲目》。(出示图片)本课讲的是他在编写《本草纲目》近三十年,一万多个日日夜夜中极普通的一夜。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这发生在古寺中的一夜。
(评析:温故而知新。从词语的朗读引入到课文的内容,再到人物的品质,教师就像高明的导游,渐次打开了学生记忆仓库的风景。学生感觉不到词句训练的单调,通过诉说所感,反而对李时珍逐渐产生一种“尊敬感”,自主地感受到人物的高大形象。)
(二)、走近古寺,感受生活之苦。
1、在这座古寺里,李时珍和弟子庞宪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1---7自然段,用一个词概括一下他们的生活。(学生读书,交流:苦)
2、师:他们的生活究竟苦在哪里呢?请同学们合作学习课文1---7自然段。
要求:先读读课文1---7自然段,再找出课文中描写他们吃苦的语句,找到了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对感受深的地方还可以做做批注。最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3、交流:
①吃得苦:他们喝的是泉水,啃的是干粮,这就是“饥餐渴饮”。重点抓住“啃”字。
②行得苦: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出示词语“晓行夜宿”,齐读词语。
③住得苦:那时一座破败的古寺,到处是灰尘:脏;断垣残壁:危险;长满了青苔:
阴暗潮湿;厚厚的蜘蛛网:久无人居,荒凉。
这样的环境,你敢住吗?
师:这古寺实在是破败、荒凉、危险,让我们一起跟着李时珍进去看看吧。
(生齐读第四小节。)
4、在我们看来,李时珍的生活够苦了,但他觉得苦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从中你能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出示第7小节内容。
“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5、师:在李时珍二十几岁的时候,由于医术精湛,被推荐到太医院当御医。同学们想象一下,当时他过的可能是怎样的生活?
是啊,现在的生活和太医院的生活比起来,真是天壤之别,可李时珍却不以为苦。因为他觉得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李时珍说的这段话,感受他为了百姓,甘愿吃苦的精神。
生读第七小节。
(评析:引导品读文字,体会李时珍的“苦”。想象练习让学生感受到李时珍一心为百姓着想的品质,冲击学生的思维,掀起情感的波澜,使学生人文视野拓宽,跳出教材看教材,理解呈现多元,丰富了人物形象。)
(三)、再入古寺,感受工作之勤。
过渡:为了编写《本草纲目》,李时珍不仅饱尝着生活之苦,还经历着更为繁重复杂的编写之苦。
1、请同学们自学8---12自然段,去看看李时珍在古寺中做了些什么?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感受。
2、生读书,教师巡视。
3、交流:
①“趁着大好月色,我们把今天寻访所得记下来吧!”(在每天辛苦的奔波后,还要及时记录下来,说明李时珍工作的认真。)
②“边忆边写”。
李时珍在“忆”什么?(白天寻访药材的经历。)
猜猜他都到哪些地方去寻访了?(可联系上文。)
③“几块砖垒成桌子”。
④从他记录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认真。
⑤“端详了一阵”。
“端详”是怎样地在看?(鼓励学生多说些词语,诸如“认真、细致、聚精会神”……)
为什么要“端详”,随便写写不行吗?(“端详”是仔细地看,因为鸡肠草和鹅肠草样子相似,李时珍为了辨别它们,所以看得非常仔细。)
⑥“嚼嚼”。(为了区别它们,他把两种草药扯下一点来放在嘴里嚼嚼。可见他的工作多么认真细致。)
4、师:是不是所有的草药都可以随便放在嘴里?
师:同学们,如果是你,你愿不愿意这么做?为什么?
(给予学生一定时间进行讨论,不管是何种答案,都予以积极的评价)
5、师述《李时珍尝曼陀罗》的小故事。
今天,庞宪看到李时珍又把药草往嘴里塞了,假如你是庞宪,你会对李时珍说些什么呢?(学生交流)
面对弟子的劝告,李时珍会怎样回答呢?
如果说前面他们所受的的是生活上的苦的话,那么试尝草药是在冒生命危险啊,李时珍这么的奋不顾身为的是什么呀?一起说——万民得福。
让我们再来读读他那句简单却不平凡的话。出示:
“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评析:品草药的小故事把李时珍的品质和形象进一步放大,也放大了学生的情感,学生自主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与李时珍一起感受“苦”,体会那份“值得”,情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6、仅仅是分辨两种药材,工作就这么繁琐,这么危险。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本草纲目》一书中共记载了1892种药材,书中附方一万一千余个,药物图片一千一百余幅,这又得付出多大的艰辛啊!
让我们一起用朗读表现出他工作的辛劳。生齐读12自然段。
7、师述:此时,埋头工作的李时珍已经完全忘记了白天的疲劳,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听,寺外——(引读最后一自然段)
让我们闭起眼睛,静静地想象(语速渐缓)——
音乐响起——教师深情朗诵:夜深了,荒凉的破庙里,灯光微弱,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专心地记着药材。他似乎忘记了拄着拐杖蹒跚地登山,忘记了渴了喝泉水、饿了啃干粮,忘记了掉下悬崖险些被摔得粉身碎骨,忘记了品尝毒草时失去了知觉,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修好《本草》,万民得福。
(评析:缓缓流淌的音乐声中,李时珍采药的情景一幕幕地浮现——“白发苍苍”“蹒跚登山”“喝泉水、啃干粮”“掉下悬崖”“品尝毒草”,这样可亲可敬的老人怎能教人不动情?学生的情感在声音与音乐的交融中喷涌而出,得以升华。)
(四)总结全文,升华人物形象。
1、将近三十年的艰苦生活,将近三十年的辛勤工作,化成了一本书《本草纲目》。
出示课件:《本草纲目》图片及介绍。
李时珍倾注毕生的精力和心血,从生气勃勃的青年到白发苍苍的老人,终于完成了《本草纲目》。这部书近200万字,共52卷。里面详细地记载了各种中药的名称、用法和作用。李时珍为后人留下了这样宝贵的经典著作,后人永远记得他。李约瑟博士在评价《本草纲目》时写道:“毫无疑问,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李时珍那部在本草书中登峰造极的著作《本草纲目》。
2、小练笔:看着这本巨著,你想对李时珍说些什么吗?请把话写在书上李时珍的画像旁。(配乐)
学生交流。(必要时可结合板书提示引导。)
3、总结: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的药物学家——李时珍,记住编写《本草纲目》这本百科全书的伟大作家——李时珍。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只是李时珍修《本草纲目》漫漫长途中的一个小故事,同学们课后可以上网搜索一下李时珍的资料,相信大家对他一定会有更深的认识。
(评析:学生用饱含情感的小练笔倾泻心中的情感,而教师的总结话语充满情感的力量。这个环节实则上也完成对课文的整体回顾和把握。)
课后作业
1、复述课文。
2、课本p90第三题。
3、搜集有关中药或中成药(包装盒或说明书),了解药效。
4、课外搜集并阅读有关李时珍的故事或像李时珍一样的科学家的故事,举行一次故事会。
(评析:语文学习注重积累与阅读,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故事,举行故事会,此举不仅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了学生的积累,还能培养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的口语表达也得到了锻炼,可谓一举多得。)
板书设计
李时珍夜宿古寺
不怕吃苦严谨认真一心为民
《本草纲目》
万民得福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会运用一定的阅读方法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析赏读,感悟课文内容。
3、体会李时珍为编写好《本草纲目》不怕吃苦、严谨认真的作风和造福人民的可贵精神。
学习重点:品读重点语句,感悟李时珍的“苦”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学习难点:整体把握课文,深入体验李时珍一心为民的情感。
教学准备1、课前组织学生搜集李时珍的相关资料。2、多媒体课件制作。
教学反思
(一)、扣“苦”字,巧整合。
通读课文,我们不难发现,文章写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白天一直在察访药材,错过了客店;写古寺非常破败;写李时珍在古寺里吃得差;写李时珍在月光下认真地记录,亲自尝试药性,都突出了一个“苦”,体现了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这个中心。这几个部分是形散而神不散的。因此,我在教学时,先学习课文的前七小节,让学生朗读体会李时珍的生活,概括成“苦”,再引导他们到课文中去找具体描写“苦”的段落或句子,反复朗读感悟。最后又回到第七节,使学生体会到李时珍吃这么多苦是为了万民得福。这种教学,打乱了原来的课文顺序,对课文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把重点的、有语文价值的归纳出来讲,其余的不多讲,有效地节省了时间,学生学起来主动性很高,实现了有效教学。
(二)、小故事,大背景。
课文只是一个简单的小故事,要想让学生深入地感受李时珍的甘于吃苦、一心为民的品质和形象,就必须拓宽学生的视野。用什么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呢?我发现小小的故事里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有了这些小故事,使得教材由原来的单一变得丰富起来。在这些小故事的支撑下,再来品味文中的情节,学生的体验真实而强烈,人物的形象一下子高大丰满,情感丰富起来。同时,小故事也开发了课程资源,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了他们一些学习的方法,如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等等。看来,小故事里不仅有大背景,还有大文章。
(三)、突重点,读中悟。
本文的教学,我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修订《本草》时历经的千难万险,以及他们面对艰辛时所表现的态度。主要采取找重点句,抓关键词,感情朗读等方法来引导感悟。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三处内容:1、古寺的破败景象;2、李时珍亲自尝草药;3、李时珍师徒的对话。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李时珍的不怕困难、不怕危险的精神境界。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再谈谈各自的理解,互相交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好这几处内容,学生通过对这几处重点内容的精读,体会到李时珍修《本草》时的艰辛与危险,在朗读中的体验逐渐加深,感情变得丰富起来,对人物及情感的把握越来越准确,从而在心目中树立起李时珍的高大形象。
(四)、精练习,强感悟。
寻找课文中练习的结合点,这是本课的又一个训练点。课中,我预设学生说和写的训练,让他们展开想象,自由生成,绝不要所谓的标准答案。如让学生写自己的感受,三五句即可,体裁不限。有了很好的课文解读,学生有话可说。这样的练习虽简短,但是效果较好,既达到了训练的效果,又升华了学生的情感,让他们的理解更加深刻。让学生多感悟也很重要。在教学中,我主要是通过讲故事和品读文字加深学生的体验感悟,尤其是在课文结尾处安排一段声情并茂的朗诵,音乐与声音的交融中画面一幕幕浮现,学生在体验的生成和感悟的撞击中不断升华感情,对人物品质的感受又更进了一步。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四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7课。首先来复习几个词语。
出示: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断垣残壁
长年累月 修好《本草》 万民得福
2、指名读。你能选用其中的几个词语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通过这个故事,让我们认识到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不怕苦不怕累,心中装着百姓,为编《本草纲目》不辞辛苦……)?
二、精读课文。
(一)、直奔不怕苦——课文重点句子。扫读课文:课文中的哪句话,最能够让我们感受到李时珍是个不怕吃苦的人?画下来。集体交流。(出示)
“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是值得的。”
(二)、读文寻“苦”。
文中介绍了他吃了哪些苦?自由朗读,画出表现他吃苦的句子。
交流:
1、行之苦: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好几个月,靠的是什么?(双脚)导读:读出行路的辛苦。
2、住之苦:
(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儿住一夜吧!”
(1)从这简简单单的33个字,你怎么看出李时珍和弟子住的苦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理解:“破败”(残破、荒凉)。“破”就是-------,那为什么不说破的古寺,而说是破败的古寺,究竟“破败”在哪儿呢?
△“到处是灰尘”
说明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人来居住了),这是一座荒凉的古寺。还“败”在哪儿?
△“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墙壁已经倒塌,说不定地上还有残砖剩瓦,仅剩的墙壁也摇摇欲坠,很危险,而这残留的墙壁上竟然长满了青苔!青苔一般长在哪里?(背阴潮湿的地方)这是一座阴暗潮湿的古寺!还“败”在哪里?
△“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不是一点点,而是厚厚的蜘蛛网!古寺的环境是多么恶劣!读出寺庙环境的恶劣。
(2)“破败”不仅在这里体现,下面还有地方得到印证,能找到吗?其实,课文中还有语句也能够看出寺庙环境的恶劣。你注意了吗?(“露天的屋顶”、“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 )由此我们可以想象:这里没有桌凳、没有灯照明、没有床铺睡觉……
齐读古寺的破败。
3、吃之苦:“两人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
追问:饥餐渴饮:“餐”的是什么?“饮”的是什么?联系生活:你啃过干粮吗?啃过冷馒头吗?一顿饭,让你喝点白开水啃点冷馒头你愿意吗?这样的饮食是一天吗? 读好师徒两人的对话。
师:李时珍和弟子靠双脚晓行夜宿,跋山涉水;夜幕降临时投宿在灰尘遍布、断壁残垣、蛛网厚厚的破败古寺中,喝白开水、肯冰凉的干粮。苦不苦?苦!真苦!太艰苦了!
4、这样的生活仅仅是一天吗?一月吗?一年吗?不!是“长年累月”过这样的生活!
(师补充:李时珍从35岁开始编写《本草纲目》,在编写的过程中,他脚穿草鞋,身背药蒌,带着徒弟,翻山越岭,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访医采药,到现在已经快50岁了,这样长期在外奔波的日子已经快15年了!可是李时珍却说-------
5、辨析:李时珍认为苦吗?学生回答。(苦——你怎么知道?不苦——读李时珍的话)这是什么样的苦?“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是值得的。”
(生再读:“恩,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了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6、学生自由读李时珍的话思考。交流。(在我们看来,这是一晚就比在家中苦若干倍的苦、这是奔波之苦、这是长年累月的苦、这是一位五六十岁的老人的常年累月的奔波之苦……)
7、质疑:李时珍为什么要这样长年累月地奔波?(要修订好《本草纲目》,既然是修订,则说明此书经完稿。“那为什么要吃这么大的苦去修订呢?“李时珍担心书中的药方有误,万一病人吃错了,怎么办?所以还需要继续察访。” “还有一些好的药方,书中没有记载,他不满足自己的成绩。” “有的药方记载不够详细,李时珍还要将它补充完整。”默读李时珍的话。
“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是值得的。”(板书:吃点苦)
师:为什么吃那么多、吃那么大的苦李时珍认为只是“吃点苦”呢?学生读李时珍的话。(板书:修订《本草》、万民得福)
“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这就是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原因,
为了“修订好《本草纲目》”,让“万民得福”的崇高理想,李时珍觉得晓行夜宿——是值得的;住宿破败的古寺——是值得的;喝点白开水和啃点干粮当做晚饭——是值得的。正因为有万民得福,自己吃苦也值这不屈的信念,李时珍才能够如此风餐露宿,如此别家离子,在荒山野岭间奔波。
6、齐读李时珍的话。追问:为这段话加上提示语读一读?学生创造性地读。
(三)月下记录,感悟科学严谨的作风。
1、师:赶了一天的路,翻山越岭,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落脚的地方,本该好好休息才是,他们休息了吗?做了什么?(记录寻访所得)
2、他们在这个月明这夜,李时珍开始记录自己的寻访所得。默读8-12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他们又知道了一些新的药草、了解了一些药草的药效、特点)
4、在8-12节中,哪一幕最让你感动?重点引导学生探究第12小节的细节描写。
(1)自由轻声读第12小节,李时珍在无法识别“鸡肠草”与“鹅肠草”的时候他怎么做的?(放在嘴里嚼嚼)
同学们,品尝草药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很多植物是有毒的,李时珍作为医生不懂吗?那他为什么还要亲自去品尝草药?(说明他做事非常的认真负责,丝毫不敢马虎,一丝不苟,我们也可以把这种作风成为 板书:严谨)
(3)补充:李时珍不仅品尝鸡肠草,鹅肠草,还长期吃生姜为的是检验长食生姜是否有损视力。有一次,李时珍为了试一试曼佗罗的药性,因为麻醉性太强,几天昏迷不醒,家人焦急万分。他曾经这样对儿子说:“不通过亲自尝试,怎么能验证药性?你爹冒了一回险,就可以免去许多病人再冒一回险。”听到这儿,你对李时珍又有哪些新的认识?(这就是李时珍,为了万民得福,吃苦受罪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品尝草药,他的心中只装着天下百姓,惟独没有他自己!)
(4)这一切的研究与揣摩,这一切的危险与担心,写在纸上就变成14个字。(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指导朗读。(每一笔记录都是李时珍心血的凝聚。)
5、此时,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夜已经很深了,李时珍还在干什么?文章的结尾不是写寺内的人,而是写寺外的风嘨鹰叫,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环境描写,起到衬托的作用,说明当时古寺外面的环境恶劣,山风呼啸,猫头鹰尖叫,有些恐怖。而这时,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说明夜已深。而这时,李时珍师徒还在整理白天的寻访所得,忘我的精神可见一斑。
(四)畅说:正因为李时珍怀着修订好《百草纲目》,让万民得福的理想、情怀、与信念,靠着不辞辛苦的精神,严谨认真的态度,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永远记着他的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要永远记着他的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出示图片),这是一部怎样的医学巨著?(投示:)《本草纲目》全书共计190万字,分为五十二卷,共收录了1892种药物,收集医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l111幅精美的插图,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李约瑟博士在评价《本草纲目》时写道:“毫无疑问,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李时珍那部在本草书中登峰造极的著作《本草纲目》。”
三、总结课文
1、让我们永远记着这位为了人民,行程一万余里,倾注毕生心血和精力,足迹踏遍大江南北,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完成医学著作《本草纲目》的李时珍(齐读)!
2、了解了李时珍,我们再次饱含激情的读一读课文,看谁读的最棒。
板书设计:
17、李时珍夜宿古寺
(晓行夜宿、破败的古寺、喝水吃干粮、以砖为椅、深夜记录)
吃点苦
万民得福
四、练习
1、比一比,组成词语。
尘( )详( )者( )徒( )
尖( )祥( )煮( )走( )
2.看拼音写词。
yè sù yào cái shī tú huī chén zhǔ fèi
( ) ( ) ( ) ( ) ( )
sì mìao xīu ding zhuān tóu xiáng xì chě xià
( ) ( ) ( ) ( ) ( )
3.理解词语:
若有所悟:
端详:
教学要点:
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进行艰苦的调查访问的过程,感受李时珍不畏艰险、克服困难、坚持不懈,一心为病人着想的精神。
2、感情朗读课文,指导学生复述课文。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五篇】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16课《李时珍夜宿古寺》。本文讲述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订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用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法学法
一、处理好“小故事”与“大背景”的联系。
“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件事,相对于李时珍修订《本草》来说,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故事。可是就是在这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到一个为了实现人生目标,造福人民的高大形象。所以,在处理教材时,我决定把这个“小故事”与修《本草》这个“大背景”紧密结合来进行教学。
二、突出重点、读中感悟。
本文的教学,我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修订《本草》时,历经的千难万险,以及他们面对艰辛时所表现的乐观态度。主要采取找重点句,抓关键词,感情朗读等方法来引导感悟。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三处内容:1、古寺的破败景象;2、李时珍师徒的对话。3、李时珍亲自尝草药;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李时珍的不怕困难、不怕危险的精神境界。
三、抓住环境描写以及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
其实这也是写人的文章的基本方法。我们学习语文的目的之一是习得方法。把学到的写作方法及时地迁移运用到自己的语言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得到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发展。
根据教材特点,我结合学生的特点,将本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生字,简介李时珍,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接下来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设计。
教学过程如下:
一、复习导入,作好铺垫
课的一开始出示一组词语,引导学生重温李时珍修订《本草》的艰辛,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接着引读课题紧扣课题中的“古寺”质疑“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直奔文章重点段落。
二、通过阅读环境描写的句段,感悟李时珍察访药材中生活的“苦”
在这里重点指导朗读描写古寺的词和句,如“破败 ”“到处是灰尘” “断垣残壁等词语,体会环境的恶劣。
之后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其他描写环境恶劣的句子,让学生从我的导读转为自学体悟。
三、通过阅读文中的人物对话描写,感受李时珍的“不怕苦”“甘于吃苦”。
出示对话,引导学生自读,交流感受最深的一句话,重点指导第二个重点句: “恩,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了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先让学生谈谈读后的体会。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长年累月”“苦多了”等词适当补充资料,引导重点理解这句话。
四、品读12自然段,结合动作描写,感悟李时珍亲身品尝草药的严谨作风由问题“当李时珍在无法识别‘鸡肠草’与‘鹅肠草’的时候他又是怎么做的”,指导学生抓住 “端详”“扯”“放在嘴里嚼嚼”等词体会李时珍做事非常的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再通过想像如果吃到的是有毒的草药会怎么样,感悟他的甘于奉献的精神。
五、总结升华,感悟李时珍的高贵品质
生读最后一节,师补充:山风透过露天的屋顶吹起了他花白的头发,夜越来越深了,李时珍浑然不觉,依然在观察着、研究着、记载着,他的脸上带着喜悦和满足的笑容……
李时珍就是以这种不畏艰辛,严谨踏实的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才发现了很多有用的中药, 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
板书:李时珍夜宿古寺
不怕吃苦
严谨认真
上一篇:环境教育教案【优质5篇】
下一篇:初中英语教案评语优质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