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样板设计通用8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实用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样板设计通用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样板设计【第一篇】
有两只小蟋蟀,一只叫青头,另一只叫红头。它们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天,吃过早饭,青头对红头说:“咱们玩捉迷藏吧!”
“那我先藏,你来找。”红头说。
“好吧!”青头说完,转过身子闭上了眼。
红头四面看了看,悄悄地躲在一个草堆里不做声了。
“红头,藏好了吗?”青头大声问。
红头不说话,只露出两只眼睛偷偷地看。它心想,我要是一答应;就会被青头发现。
正在这时,一只大黄牛从红头后面慢慢走过来。红头做梦也没有想到,大黄牛突然低下头来吃草。可怜的红头还没有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吃到嘴里了。
“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
“你在哪儿?”青头急忙问。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呀,救命呀?”
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只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摔在地上了。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从来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那我马上就会死掉!”红头哭起来。它和草已经一起进了牛的肚子。
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
“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谢谢你!”红头的声音小的几乎听不见了。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
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运动着。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终于,红头又看见了光亮。可是它已经一动也不能动了。
这时,青头爬到了牛鼻子上,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
“阿嚏!”牛打了一个喷嚏。红头随着一团草一下子给喷了出来……。
红头看见自己的朋友,高兴地流下了眼泪:“谢谢你……”
青头笑眯眯地说:“不要哭,就算你在牛肚子里做了一次旅行吧!”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样板设计【第二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谈话导入。
利用自己寻找到的资料,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爸爸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小珍。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挑三四个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
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样板设计【第三篇】
教材:
1、投掷:持轻物掷远。
2、游戏:换物接力赛。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持轻物掷远与换物接力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投掷和奔跑能力。
2、培养学生机智勇敢的意志品质,团结协作的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尝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要求及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教学内容:
1、讲解游戏方法与规则。
2、听音乐师生共同游戏。
练习队形:
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投掷器械,请学生演示,引入投掷动作,结伴分组学习掷轻物的动作,教师巡视指导,分组交流学习不同器械的掷远动作,教师巡视指导,进行掷轻物比远。
1、猜拳取物。
2、制作器械。
3、分组学习持一种器械掷远。
4、分组交流学习持其他器械掷远的方法。
5、分组比赛:看谁投得远。
讲解游戏方法、规则,并请一组同学演示,进行教学比赛,逐步增加游戏难度,继续进行比赛。
1、放物赛跑。
2、换物赛跑。
3、取物赛跑。
听音乐师生共练
器械:绳弹12个,纸飞机12个,硬纸片12张,铅画纸12张,报纸12张,录音机、磁带等。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样板设计【第四篇】
学习目标:
1、认识“乞、霄”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古典音乐。
2、搜集诗人林杰的资料。
3、了解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教师讲述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2、刚才老师讲的故事与我国一个传统节日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家知道是什么节日吗?(乞巧)。
3、板书:乞巧,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1、认记“乞”字。
对于“乞”字,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区分“乞”与“气”)再读课题。
2、理解“乞巧”
你知道“乞巧”是什么意思吗?快打开书看看注释吧。
3、除了题目,你还能在哪儿找到“乞巧”这个词呢?(在诗句的第三行)第二个“乞巧”与题目的“乞巧”意思一样吗?我们先打上问号,等一下再来理解。
4、认识诗人。
有谁知道诗人林杰是怎样一位诗人呢?介绍一些大家想知道的内容。教师针对学生的介绍,相机补充。
5、初读古诗。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2)朗读要求: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学习古诗中的生字,并把古诗读通顺。
6、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朗读,学生评价。
正音:(宵————霄)(“宵”是宝盖头,“霄”是雨字头)(宵————晚上,霄————天空)。
7、书写“霄”
教师示范书写,学生看后练习。
8、再读古诗。
再读古诗,边读边思考: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有读不懂的地方请作好标记。读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三、品读鉴赏,积累内化。
(一)学习第一、二行诗。
1、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碧霄)(板书:看碧霄)。
师:你能想象出“碧霄”的样子吗?(学生说)。
出示课件:夜空图。学生欣赏并朗读诗句。
师:七夕这天看到这样的“碧霄”你想到了什么呢?(引导学生回答:牛郎织女在这天晚上渡河桥相聚。)(板书:渡河桥)。
2、牛郎和织女见面了以后,你仿佛听到他们在说什么呀?
师:多么幸福的场面啊!(板书:幸福)。
3、师:我觉得他们一年才相聚一次实在是太少了,如果你是王母,你会怎样做呢?(指名回答)。
当时的人们也想让他们幸福地过日子,所以,在七夕的晚上,人们看着天空就会想起(读诗句:“牵牛织女渡河桥”)。
(二)学习第三、四行诗。
1、生自由读三、四行诗。
2、汇报。
师:人们是怎样向织女学习的呢?在第三行诗中有个词告诉了我们。(乞巧)。
师:这“乞巧”又是什么意思呢?(结合课后资料袋回答)原来这就是乞取智巧的意思,那^少。女们是怎样乞巧的呀?(穿红丝)来,读读诗句吧。(生读第四行诗)。
a、读了诗句,你有什么想问的呢?根据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理解“尽”以及人们对“巧手”的追求。
b、同学们,每家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巧,她们有的在……有的在……有的在……(引导学生说出可能出现的地方)。
c、有这么多地方呀,那当时的场面就……(热闹了),这两句诗该用什么语气读好呢?(指名读、齐读)。
教师小结:就因为这样,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
四、体验升华,熟读成诵。
1、诗人林杰写下《乞巧》,来表达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大家能读好古诗吗?(指名读、齐读、合作读)。
2、有的同学在这么多次的读书中,已经能把古诗背诵了,能一起背吗?(学生齐背)。
五、拓展。
1、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首和中国传统节日————乞巧节有关的古诗。其实,古时候很多文人墨客在七夕这天,都留下了许多诗篇,老师也搜集了和七夕有关的古诗,请你自由读读吧。(古诗《秋夕》)。
2、可以读给大家听听吗?(指名读,读后区分两首诗的异同,老师对诗作介绍)。
3、积累。
学习古诗,光会读会背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把学习的古诗积累下来,希望同学们课后把古诗抄在积累本上。
六、总结。
通过古诗的学习,我们充分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其实,不光在课内,在课外我们也可以去朗读更多的古诗,了解更多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样板设计【第五篇】
2、游戏:越野赛器。
材金牌20枚,海绵垫4张,体操凳4张,篮球15个,跨栏4个,投板4个。羽毛球3副。
教学目标1、在练习中学生初步掌握蹲踞式。
的技术动作,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上肢力量和身体协调性。
2、学生通过游戏、比赛体会并发现蹲踞式起跑动作的要领,提高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公平竞争精神。
学习目标1、主动参与蹲踞式起跑动作的学习,培养自学能力,初步掌握该技术动作,并能运用它提高技术。
2、能主动观察和评价同伴的.动作,并能和他人合作完成体育活动任务。
教学组织要求。
一、师生问好,宣布课的内容。
(四2班课室)1`。
二、利用课件让学生了解蹲踞式起跑的技术动作5`。
三、自学蹲踞式起跑技术:
重点:五点支撑;
难点:臀部抬起时重心前移,注。
意力集中。
易犯错误:
肩颈部紧张,臀部抬的过低,蹬地不充分,重心没有前移。
a:绕场慢跑一圈。
b:小游戏:网鱼3`。
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探讨。
教法:1.教师交代蹲踞式起跑的作用。
2.分步让学生自学蹲踞式起跑的每个动作要求。
要求:遵规守纪,积极思考。
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要求。
2、蹲踞式起跑练习。
教法:通过课件启发学生联想推理,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正确的技术概念,使学生理解蹲踞式起跑姿势。
要求:动作规范;
动作自然放松;
注意力集中;
蹬地迅速有力。
改正:语言提示,利用观摩。
教学法使学生认识错。
误,从而改正错误。
组织:分4组到各地方自行练习。
教法:口令:各就位―预备。
―“跑”
要求:注意力集中,身体放。
松自然,蹬地有力。
组织:四列横队,体操队形。
要求:坚持完成,动作到位。
组织:
要求:用心听用脑记。
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要求。
3、谁是金牌得主5`。
教法:体育委员法令,学生公平比赛,教师做裁判,看那一组派出的代表得金牌最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6、游戏:越野赛。
教法:通过游戏发展学生多方面能力,让学生感受运动的快乐。
6、集中做放松运动。
7、小结本节课。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样板设计【第六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姑娘把杂志当作朋友,对朋友的错误“及时帮助他改正”的真诚态度。
2、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
3、根据段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摘录描写人物神态的句子。
2教时。
一、审题。
1、板书课题。
2、小读者是谁?课文写了这位小读者的意见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
1、运用已学的方法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1、在这两段中“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2、什么是“良师益友”?这段话中“他们”是指谁?“我们”又指谁?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1、从哪些地方可看出小姑娘是“我”的良师益友?
2、小姑娘为什么敢于向编辑提意见?
3、感情朗读第二段。
4、归纳第二段段意。
五、归纳主要内容。
1、回忆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课题扩展法;抓重点段的方法;段意归并法。
2、确定归纳方法,并说明理由。
3、归纳主要内容。
六、摘录描写人物神态的句子。
提意见。
小读者编辑。
良师益友。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样板设计【第七篇】
这是1篇精读课文,写小星和同学们到植物园参观,农艺师李叔叔向同学们介绍了几种奇异的植物的事。通过本课的学习,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
设计理念。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教学目标。
1、认识“嚼、醉、蚌”等生字,会写“园、导”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明白不同的植物奇异的地方各在哪里。
重点难点。
1、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这几种植物奇异的地方是什么。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引出新课。
师: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同学们知道的奇异的东西有哪些呢?(学生自由说说)。今天,我们请农艺师李叔叔当向导,去植物园参观一下,看看那里有什么有趣的、奇异的东西。
二、提出学习要求。
1、自由组合学习小组。
2、初步认识本课生字。
3、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音,读通顺。
2、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从文中画出“会认字”和“会写字”。
3、同桌互读课文,结合课文插图,想想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种植物。
4、小组合作,自主识字。
5、教师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卡片认读)。
6、指导写好生字。
(1)观察田字格上的范字,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写?难在什么地方?怎样才能写好?
(2)学生写字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互相评价。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找出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2、参观完植物园后,能不能说说你的感想?
3、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的?小组合作解疑。
五、课后交流,拓展延伸。
课后搜集有关奇异的植物的图片、资料。
第二课时。
一、小组合作,交流评价。
把你搜集到的奇异的植物的图片、资料在小组内展示,互相交流,选出的向全班展示。
二、自主学习,读中感悟。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介绍了哪几种奇异的植物。
2、从文中找出这几种植物,理解“奇异”的意思。
3、小组学习,思考:这几种植物奇异的地方分别是什么?在文中画出来。
(1)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练说,选出说得的学生向全班同学介绍。
(2)师小结。
4、引导学生理解:同学们见到这些植物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做的?体会这些植物的“奇异”。
5、学生再自由读课文,思考:同学们按照什么路线去参观的。
6、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7、课堂拓展。
课文是按同学们参观植物园时行走路线的顺序来写的。在习作中,同学们应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来描写事物。
三、指导朗读,积累词汇。
1、过渡:同学们见到不同的植物时感受是不一样的,课文分别用了什么词来描写的,请在文中找一找。
2、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的意思,并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如理解“奇怪”“惊叫”“好奇”等词的意思以及语气的变化。
3、自由说说你喜欢哪些词语,并记住了哪些词语。
4、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1、参观完奇异的植物园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在小组交流。
2、自然界还有很多奥秘等着我们去了解,去探索。还有些什么呢?同学们可以课后找找课外读物,认真读一读,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3、你还知道哪些奇异的植物?说给大家听。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样板设计【第八篇】
1、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体会石榴的美及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2、体会用拟人的写法能把石榴写得更生动形象。
3、品尝一种水果,并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体会用拟人的写法能把石榴写得更生动形象,指导用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难点。
指导用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石榴》这篇课文,请打开课本85页,我们把课题读一次。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什么?(石榴在春天长叶,夏天开花,秋天结果。)。
3、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是按照石榴的生长顺序来写的,我们在写有关植物的文章时,也应该按照植物的生长顺序来写。
二、研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满了一个个小石榴。那么,小石榴是怎样一天天长大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写石榴一天天长大的句子。
1、师相机出示句子:“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
(1)你们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石榴是慢慢长大,慢慢成熟的。)。
(2)全班齐读。
2、那么,哪一句写了石榴果的变化。师相机出示句子:“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1)再请一个同学把这一句话读一次,其它同学找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先是逐渐最后)我们把这些词读一次。
把这整句话读一读。
(2)出示课件体会石榴颜色的变化:同学们看,这就是石榴果颜色变化的图,它的外皮先是,逐渐变得、,最后变成。
(3)你们看老师能不能把“黄中带红”和“青绿色”换个位置呢?(不能)为什么?(因为植物的生长是有顺序的,说明作者写文章之前是经过认真细致的观察的,所以作者用上了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这也说明了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当。)。
(4)你们看,石榴果的颜色在变化的过程中,美不美?我们能不能美的把这一句话读一读。齐读。
3、学习两个拟人句。
过渡:熟透的石榴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看一看,师出示课件: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1)老师这里有两句话都是写熟透了的石榴的,你们读一读,并说说哪一句话好,为什么?出示句子:
熟透了的石榴裂了,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从黄绿色的叶子中露出来。
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黄绿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2)为什么说第二句好呢?(第二句把石榴当成人来写)把事物当成人来写,这种写法叫拟人。
(3)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把石榴当成人来写?(笑得咧开了嘴急切地扒开张望报告喜讯)。
(4)齐读这些词语。
(5)请四个学生上台做下列词语的动作,其它学生跟着做。
笑得咧开了嘴急切地扒开张望报告喜讯。
(6)刚才同学们做这些动作时,老师觉得你们非常的活泼可爱,可想而知,作者把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加到石榴身上,我们自然而然就觉得石榴是那么的……(活泼可爱)所以把石榴当成人来写,就把石榴写得……(更生动形象,有趣活泼,我们不由得对石榴产生了喜爱之情。)。
(7)现在,谁来说说为什么第二句好?
(8)小结:所以,我们平时写作文时,多用些拟人的句子,就能把意思表达得更生动形象。
(9)喜欢石榴吗?谁来读读这两句,读出石榴的活泼可爱。
(10)让我们配上音乐,美美的把这段读一读,好吗?
三、研读第四自然段。
过度:同学们看,老师这里带来了一个石榴,我把它的外皮剥开,你们看看里面是什么呢?(板书:看)。
1、你看到了什么?(石榴子儿)那么书上是怎样写石榴子儿的呢?请读第四自然段,找出描写石榴子儿的句子。
2、师相机出示句子::“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生齐读。
(1)找出描写石榴子儿的词语,把它画出来。(玛瑙般的子儿紧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2)出示石榴子儿的课件,理解这些词,你觉得石榴子儿怎样?(很美)。
(3)从这些词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抓住了石榴子儿的什么来写呢?(师板书:形状和颜色)。
(4)你们看,石榴子儿美不美?谁能把这个句子美美地读一读。
3、这么美的石榴子儿,想吃吗?请两个同学上来尝一尝。(板书:尝)并说一说是什么味道的。(板书:味道)。
(1)作者是怎样写石榴子儿的味道的?请读读课文中的句子,出示句子::“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2)谁来说说石榴子儿是什么味道的?(酸溜溜、甜津津的)。
(3)作者的感觉怎样?(板书:感觉)(清爽无比)清爽无比又是什么感觉?(凉快、口感好)。
(4)你们喜欢吃吗?谁能美美的读读这句话?
把整段话读一读。
四、小结写法,读写结合。
1、师小结写法:作者写石榴子儿时,先观察它的形状和颜色,再品尝它的味道,最后写自己的感觉,我们品尝一种水果时,可以按照作者的这种写作方法来写。
2、课后练习的第五题要求我们品尝一种水果,并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下面是老师仿照第四自然段写了一段品尝香蕉的话,请读一读。
我拿出一个弯弯的黄色的香蕉,掰开薄薄的外皮,就露出米白色的果肉,我闻了闻,好香啊!我轻轻咬了一口,软绵绵,甜滋滋的,真是越吃越想吃。
3、徐老师除了按照作者的写法外,还多加了一项——闻气味,你们写的时候也可以加上这一项。
4、现在正是橘子上市的季节,街上的水果摊上的橘子堆成了小山的,现在请同学们把你带来的橘子拿出来先观察再品尝,然后按照第自然段的写法,把你品尝的经过说一说。
5、交流:请一两个学生上台说,师生按照写法评议。
6、学生动手写话,教师巡视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