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花教学设计 养花 教案(精彩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养花教学设计 养花 教案(精彩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养花教学设计【第一篇】

教学目标:

1、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2、练习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学习生字。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齐背最后一段。

3、检查生字读音。

4、指导识记字形。

二、再读课文,概括中心。

1、提出要求:

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部分写了“喜”“笑”?哪些地方写了养花的“忧”“泪”?哪些地方写了养花的'“须劳动”“长见识”?

2、自由读课文,讨论。

3、讨论交流。

4、概括中心思想。

三、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1、自由读课文。

想一想作者怎样安排材料的?

2、讨论交流。

(1)文章题目:养花

(2)文章中心:作者通过自己的养花实践切身体会到了养花的种种乐趣。

(3)材料安排:

a、把养花当作一种乐趣。

b、具体讲养花的乐趣。

c、总结养花的乐趣。

四、指导“置之不理”造句。

五、指导朗读、背诵。

1、范读。

2、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3、练习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六、作业:

1、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2、练习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二册《养花》教学设计【第二篇】

★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既…..又….. 尽管……还是…….”两个关联词语造句。

3.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完成随堂小练笔。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第5至第7自然段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表达的方法。

★ 教学准备:

1.搜集资料:老舍、写花的诗句、花的图片。

2.自制课件。

★ 课时安排:两课时

★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课前交流 诗情话花

课前出示下面写“花”的诗句,师生互动谈感受。

“千朵万朵压枝低”让人感觉花( )

“日出江花红胜火”让人感觉花开得很( )

“一枝红杏出墙来”让人感觉花有挡不住的(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让人感觉花开得很( )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让人感觉花丛中很( )

二、导入新课 简介作者

1.谈话:

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感觉到,花儿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缤纷的色彩,给了我们丰富而敏锐的感受。自古以来,诗人作家写花的很多,不同的诗人和作家对花的感觉不一样。我们已经读过《养花》这篇课文了,知道作家老舍正因为爱花,所以才养花。今天,我们来深入学习《养花》一文,一起来感觉老舍养花的乐趣?(板书)

2.简介作者:

(1)名字的由来:因为老舍生于阴历年底,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舒庆春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庆春,“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2)老舍的一生,总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他自己说:“我终年是在拼命地写,发表也好,不发表也好,我要天天摸一摸笔。”正因为如此,他勤奋笔耕,创作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二马》《龙须沟》等大量文学作品,赢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崇高赞誉。

三、检查预习 初步感知

1.出示本课重点的生字,指导学生认读。

如此循环 好种易活 自己奋斗 自生自灭 一来二去 三年五载 有益身心 秉烛夜游 置之不理 昙花一现 赠人玫瑰 手留余香

2.选择上面的一个词,说说相关的课文内容,从而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

3.质疑问易

(1)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从而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顺序。

老舍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老舍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花草。

老舍在养花中增长了见识。

老舍在养花中调节身心。

老舍在养活中分享快乐。

老舍在养花中的伤心事。

(2)你在预习中还有哪些问题。

四、读悟结合 重点深究

1.老舍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那么,养花究竟给作者带来了哪些乐趣呢,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一下。

出示中心句:“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2.用对这句话的理解来组织教学。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能说明这句话的内容,引领学生读悟体会“乐趣”。可以按学生回答的先后顺序来进行。

(1) 学习课文第一段,理解内容及这一段在全篇课文中的作用。

①(齐读第一句话——“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作者因为爱花,也爱上了养花。读读课文,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作者爱养花?

②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作为这段的段意。

(我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2)学习课文第二段,理解课文内容。

①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概括这一段的内容。

(这一段作者告诉我们他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花)

②作者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花,这些花自然很普通,作者那么喜爱养花,为什么不养些奇花异草呢?

(因为奇花异草不易活,作者不忍心看着花草死去;另外,北京的气候也不太适宜养花。)

③作者养的花,不仅好种易活,而且还要自己会奋斗,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好种易活是说花的品种普通,没有奇花异草那样娇贵。会奋斗是指花草有顽强的生命力,能在北京这种不适合养花的气候中生存下来。)

(3)学习课文第三段,理解课文内容。

①花草自己要奋斗,也要靠养花人的精心照管。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第三段,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照管花草的,从中又得到了什么乐趣?

(作者天天照管花草,像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作者从中摸着了一些门道,学到了知识)  ②“置之不理”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造个句子吗?

(别人有了困难,我们要热情帮助,不能置之不理。)

③你有好朋友吗?平时你是怎么和他相处的?作者像好朋友似的关切花草,使你想到些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花的喜爱之真、之深。把花草当作自己的好朋友一般,认真仔细地照管它们,为它们的茁壮成长而高兴,为它们的不幸夭亡而难过,养花已经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

每日精心的照管,换来了花草丰硕的回报,使作者享受到了养花的乐趣。你能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一个词来概括一下作者所得到的乐趣吗?(长见识)

看着满院自己亲手栽种的花草开花结果,作者心中涌起怎样的情感?你能把表达作者这种心情的句子读一读吗?

(自豪,骄傲。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多得些知识决不是坏事。)

(4)学习课文第四段,理解课文内容。

①四个人一小组讨论学习:这一段讲了养花带来了什么乐趣,你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到这种乐趣,用最后一段中的一个词语概括出来。

(养花要付出劳动,在劳动中得到乐趣——须劳动。)

学生结合课文谈作者从劳动中得到的乐趣,相互启发,教师予以点拨。

(浇水、搬盆的劳动使作者的脑力劳动得到调节,长期坚持,对身体和精神都有好处,这是乐趣;天气突变时抢救几百盆花,紧张的劳动虽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但看到花儿安然无恙,心里自是高兴万分,苦中有乐,这也是乐趣;天气好转,搬花出屋,让好朋友们返回家园,这还是乐趣。)

②作者在劳动中体会到一条真理,他是怎么说的?(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作者采用了什么句式,表达了什么感情?

(5)学生自学五六自然段。

只要体会出“在养花中分享快乐”和“伤心事”就够了,这两段可以不去教学。

★板书设计

老舍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老舍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花草。

老舍在养花中增长了见识。

养花的乐趣

老舍在养花中调节身心。

老舍在养活中分享快乐。

老舍在养花中的伤心事。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1.背诵中心句,解释中心句的意思。

2.课文讲了关于养花的几个方面,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让学生来复述。

3.什么是“乐趣”?找生用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

4.养花的乐趣在于学生齐读最后一句话。那么作者是怎样把这一特有的乐趣写出来的呢?

二、体会表达方法

1.让学生再次通读课文,抓住中心句,分别找出“喜与忧”“笑与泪”“香与色”的内容,体会这一写作方法。

(1)五、六两段作者采用的怎样的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一喜一忧,有笑有泪,使感情更加强烈,给读者的印象更加深刻)

男女生分别读,进一步体会有喜有忧,有笑有泪的情趣及写作手法上的妙处。

(2)从“喜\笑”中你再次体会到了什么?(分享的快乐,给予的美好)

从“忧\泪”中你又一次感受到了?(老舍对花的喜爱)

(3)文中还写了一处“苦与乐”“得与失”“劳与逸”你能找到吗?

搬花的苦与劳动的乐 写作的忙与赏花的闲 脑力与体力的调节等方面,通过让学生充分读书,体会出“对比”写的好处。

2.再读开头结尾,体会前后照应,开头点题,结尾扣题的方法

(1)我们已经知道养花给作者带来了那么多的乐趣,而作者在总结时只用了二十四个字就将养花的乐趣概括得全面而且确切,使我们再次感受到作者写作的精练简洁。

(2)学生进行朗读体会末段表达的思想感情。

(3)除了精练简洁,这段总结还有一个特点,你发现了吗?

(用辩证的方法进行总结。“喜”与“忧”“笑”与“泪”,“劳动”与“见识”)

作者对养花乐趣的总结是辩证的,养花既能让人喜悦欢笑,也会让人伤心流泪;既让人有“香、色、花、果”带来的感观上的享受,又有看到自己的成功而自豪,欣慰的心理感受;既有体力上的付出,也有精神上的收获。这样的总结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耐人寻味,养花确有乐趣啊!

3.再读开头,点题“养花是乐趣”与结尾“乐趣在哪里”前后呼应,首尾连贯。

三、感情朗读  深化情感

1.选择你喜欢的一部分内容,自由练习有感情的读,找生课堂展示。

2.指导感情读的技巧:如女同学读到“胜于吃药”读慢一点,读出轻松悠闲的感觉来,男同学读抢救花草,可稍快一点,读出紧张剌激的感觉来,读出作者的感受来。

3.老舍爱爱养猫和养花,我们在课文中已经学习过。我有一个学生也爱养小动物、爱养花草,可是他的爸爸却认为会“玩物丧志”,学了《养花》之后,你能帮小明说明他爸爸吗?

四、联系生活  发现乐趣。

1、读——找到老舍的《劳动最有滋味》和《劳动的开端》认真读一读。

2、写——老舍在养花时用心感受,发现了很多乐趣,真是个生活的有心人。你能像老舍一样,用一颗敏锐的“心眼”去感觉、去发现生活中平凡小事中的无限乐趣吗?请你像老舍一样围绕“乐趣”有顺序地、自然地、具体地把它写下来。

人教第十册《养花》教学设计【第三篇】

《养花》评课稿

与张敏老师同在一个备课组几年,从她身上感受到她是一个工作非常认真、教学能力强的优秀青年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她不怕吃苦,敢于吃苦,勤于思考,善于钻研,激情演绎出一堂堂精彩的课堂教学,给我们听课老师一次又一次难忘的视听大餐。在这春暖花开的日子里,聆听张老师上的《养花》一文,再次深刻地感受到她的教学魅力: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流程清晰,训练内容丰富,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巧妙突破,课堂教学真实、朴实、扎实。我认为是一堂好的本色语文课。

一、抓住中心,统领全文

教学中她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 “多有意思啊!”(这就是课文的中心——养花的乐趣)展开教学。上课伊始,出示课件“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有意思啊!”指名学生读,特意强调多音字“载”的读法,理解“三年五载”、“老”的意思,教学生学会抓重点词句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体会到了老舍爷爷开心、激动、自豪等感情,在边体会情感边指导多种形式朗读这句话中,让听课老师感受张老师不仅在教读书方法,而且已巧妙地引领学生走进了作者的心灵。随后张老师要求学生照此学习方法,仔细读文章的4-6自然段,找出含有“多有意思啊”的语句,分别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有意思”又指的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学生认真的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中找到了答案:第四段是因为养花可以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有益身心,胜于吃药,所以作者觉着有意思。第五段是从夸花、赏花、赠花中感到有意思,第六段从伤心的经历中体会到有意思(人生百味)。然后总结这些正是养花给作者带来的乐趣所在。最后拓展练习,让学生说说读书的乐趣、生活的乐趣。

整堂课围绕中心,思路清晰,有层次、有梯度的训练,教师的导——扶——放的作用发挥得游刃有余。

二、角色体验,搭建与文本对话的桥梁

我们虽然经常说“昙花一现”一词,但真正见到昙花的很少,因而对作者文人之流秉烛夜游赏昙花那份美妙、优雅、浪漫、惬意之感也就体会不到。教学中张老师步步引导:①理解“放蕊”的意思。②说说学生所知道的昙花的资料。③老师补充资料,描绘昙花开放的美景。④播放昙花开放图片。⑤学生解释“秉烛夜游”的意思。⑥老师描绘场景,引导学生想象并说说此时此刻老舍和他的朋友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⑦练笔:秉烛夜游1、烛光点点,老舍和友人们(          );2、月光如水,老舍和友人们(          );3、一杯清茶,老舍和友人们(          )。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张老师准确的把握住了难点,运用“角色体验”的方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这样的设计,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其将自己想象其中的一个角色,置身于昙花开放的现场,写下了自己的想法。从交流的效果来看,学生已经感受到了赏昙花那份闲情逸致,那种美妙、优雅、浪漫、惬意的情怀。这样的设计不仅落实的难点的教学,还做到了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这是《课标》提出的一种理念,张老师就是通过“角色体验”的方法,搭建了学生与文本交流的平台,引领学生主动参与,用心去感受,获得了独特的体验工具与人文的同根共长。

三、顺学而导,巧妙突破重难点。

在教学“结合课文谈对‘这多么有意思啊!’这句话的理解,体会第四段养花给作者带来的乐趣”这一教学环节时,当学生感悟到劳动有意思时,老师用反诘法进行导学,如:“抢救花草,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这么累,有意思吗?实话实说”

教师的质疑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通过深入的对话交流,学生不再简单地、模糊地认为劳动就是乐趣,而是清晰地认识到老舍先生通过自己的劳动,使所养的花草免受风雨之灾,并开花结果,这才是养花的乐趣。

文章中还有一处是学生不好理解的,就是课文的第6自然段,写花死了,作者很伤心。既然伤心,怎么还能说是养花的乐趣呢?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张老师在学生读完本段后,故意加了一句:“这多么有意思啊!”惹得学生窃窃笑,趁此机会,老师追问:你为什么笑?这与养花的乐趣有什么关系?那作者为什么还写进去呢?组织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交流后再让学生在文章后面添上一些话,让它合乎情理。在交流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就能够联系上下文,有的学生能够联系以往读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有的学生能够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及生活态度,理解到“人生百味”,人的一生要经历很多,养花就要经历这些,这是很正常的。但是,作者的乐观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听了学生的回答,我知道他们是真正读懂了课文。

这一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是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结构的重新构建的过程。教师的顺学而导,解决了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在品味养花中得到了的乐趣与老舍先生的感受相靠拢,让孩子与作者产生共鸣。

四、训练内容丰富,工具与人文同根共长

教学中,张老师有从词语的品味到课文的理解;有揣摩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反复、反衬、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的作用;有对画面的想象到动笔写话的积累运用;有用先总后分、先分后总的方式对课文主要内容进行概括的能力训练;有学生自己与老舍养花总结语言的对比,体验大师的凝练、简洁朴实的语言魅力;有对比和迁移的课后练习,将把自己的读书、生活乐趣同老舍先生的养花生活进行对比,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总之,张老师在教材的理解上下了功夫,尝试运用了多种可行的教学方法,丰富了自己的课堂教学,并且做到了工具与人文的同根共长,如最后的总结:“同学们,生活中的乐趣无处不在,我们应该像老舍先生那样在生活中发现和培养生活的乐趣,我们将会受益匪浅。让我们热爱生活吧!”

《养花》评课

y老师执教的老舍《养花》一课,是六年级下册综合复习中的第一课。y老师设计了一课时完成本课教学,我觉得作为六年级的学生,要理解这篇文章,难度不大,又因为是综合复习中的课文,更注重学生自学的能力和效果,所以是可行的。

课堂教学中,y老师通过抓住文中最后一个总结段辐射全文进行学习,教学设计有主问题。即抓住中心词“喜和笑,忧和泪,须劳动又长见识”去找到相关语段,有所侧重地进行句段的读悟,即‘体会乐趣’在课堂中是重点部分。学完全文后,教师让学生体会了分总段式后进行了练笔的拓展,呈现结尾有……有…… ,这就是养蚕的乐趣。综观这堂课,执教老师教态自然,导入新课时的语言清晰明了,教学中注重了字词的理解,如给“门道”找近义词理解,找文章中具体说明 “如此循环”的句子等,词语的积累,能引领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感受。课堂中也体现了执教者读写结合、从读到写的思想。

现就本堂听课就以下两点再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说说老师的引导语和评价语。

课堂上,老师试图注意学生的自读自悟,让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从句子入手,谈感受,再从理解入手,感情朗读。但在课堂上,老师在具体学习课文中引导得不够精炼,个别问题的指向性不很明晰。如……教师的提问,宜粗不宜细,宜发放不宜收,设问要一线串珠,解决教学目标,粗要统领性,放要有发散性。 教师不能过强的介入教学过程。有老师曾提及恰到好处的引导,好似学生画龙,老师点睛。课堂教学预设不能过重,教师不请君入瓮。

二、说说课堂朗读的指导问题。

少一些内容的问答,多一些方法的指导和情感的体会。教师不能代替学生的体验。无体会的朗读是读不出味道的。语文课要让学生有所得。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仅引导学生体验文本的情感,还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的生活,引导自己的情感,将自己放到文本中。语文教学,选择切入文本的角度,找到合适的教学设计是有效性教学的关键所在,使课堂教学想对集中,相对有效。

一位专家说,大气的课是底气和灵气的结合,借此,与大家共勉。

养花优秀教学设计【第四篇】

一。教材分析

《养花》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册第四组中的1篇课文。本组课文虽然描写了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景,写出了对生活不同的感受,却都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本文是老舍在写作空隙时写的1篇关于养花的'生活随笔,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写了自己为什么养花,养了些什么样的花,怎样养花,在养花时付出的劳动,在养花时得到的喜悦和感伤。字里行间饱含着对花草的喜爱,对劳动的赞美,对劳动成果的珍惜。正如文章末尾所写: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需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作者这些体会实在而又深刻。本文内容通俗易懂,是可以让学生细细品味,感悟生活的好材料。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借助词典完全可以自行阅读,并初步感知课文大意,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理念

1.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使学生形成刻板的思维模式。我校的花池养了很多花,但作为学生,有的爱花,有的不注意花,他们的家庭也未必都在养花,所以要让学生发挥他们独特的见解,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2.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刻苦钻研的学习习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转变学生语文学习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所以本课除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一般能力外,把重点放在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为学生持续发展和终生发展做准备。

3.关注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本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比较容易,但是如何在了解作者内心世界的基础上,获得属于自己的良好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取向,是一个难点。需要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趣、较、昙、秉、载、置等字的音、形、义。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

2.过程与方法

(1)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学生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积累词语。

(2)使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感悟中培养学生探究语言文字的能力。

(3)使学生能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探究文本,同时对老舍养花提出一些疑问,或者提出自己对养花的看法。

(4)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养花的兴趣,并将这种兴趣从课内转化向课外。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知道在生活中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乐趣及怎样追求,渗透正确的幸福观。

四。教学思路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课主要采取以生活为基础,以朗读为方法,以思考为核心,以情感为灵魂的教学策略。

五。课时安排

本文教学拟用两课时。

第一课时:结合学生生活体验激情导入,指导学生自学本课生字、新词,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第二课时: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养花的乐趣。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明确作者获得乐趣的原因,进而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六。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指导预习

(1)让学生提前观察学校和周围居民养花的情况,并和养花者进行沟通交流,对养花目的和方法有初步的感知。

(2)老舍是中国文人的代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了解他的生平思想,有助于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和课文内涵的把握。介绍老舍,可提前指导学生主动搜集整理信息,并合作交流信息。

(3)提前指导学生自读课文,发现生字、新词,查阅工具书,并和同学讨论交流,明确音形义。

(4)搜集一些和花有关的诗句,交流并积累,初步感知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形象。

(5)发放一些统一的白纸,邀请部分同学利用课外时间描摹一些花的图画,并标明花的名称。

因为课前需要学生准备的内容较多,如面面俱到难度过大。所以,本着学生自愿和教师统筹的原则,将学生划分为五个学习小组,每组侧重准备一个方面,并将预习成果形成文字材料。教师提出要求,每组的预习成果须向全班同学展示,一、二两小组的展示时间各不超过2分钟,第三小组的展示时间不超过5分钟,可以利用提前准备好的小黑板。四、五两个小组则可根据学生实际,不做量的要求。当然,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探索更多的课题。

2.谈话导入,展现成果

首先和学生平等对话,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表示信任和期待,邀请第一学习小组推选一位代表介绍养花的感受。结合学生所谈的内容,教师导入《养花》一课,板书课题。

邀请第二学习小组推选代表给大家简介作者老舍,教师简要强调或补充。

邀请第三学习小组推选代表给大家归纳生字新词,要求学生即刻在田字格上书写一遍,加强感知。

每一小组代表展示完毕,指导代表大方得体退场,指导其余学生掌声鼓励,教师也需注意用眼神、掌声、语言来鼓励。当然,学生的上台展示和掌声鼓励应让学生养成习惯,一切自然而然,不能只依靠教师的要求。

预习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或条件充分发挥潜能,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书写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探索意识,合作精神等方面都会有较大提高。对学生展示的成果教师须充分肯定,不足之处也不能妄加指责,需和学生平等对话,探讨如何改进方法,让学生期待着下一次会表现更出色。

3.指导朗读,初步感知

和学生探讨以怎样的形式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明白不同的文章可以选择不同的朗读方法,有的适合齐读,有的适合分角色朗读,有的适合单人读。就本文而言,单人朗读比较适合。接下来征询学生意见,哪些同学来读,按什么顺序读,在本座位读还是上讲台读。

这一环节,教师须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放而有度,不能任由学生争论无法实施,也避免强人所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朗读能力需要教师长期的培养,临时提出要求,难免会出现冷场。

当学生朗读完毕后,请朗读者说说在朗读方法上的体会,也请其他同学进行一些点评。点评可以谈优点,也可指出不足之处。如同学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可询问朗读者有无接受批评的勇气,对提批评者可于课下提醒注意自己的方式。在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中,教师要起到调控作用,在让学生感知朗读方法的同时,学会欣赏,学会鼓励。当朗读者回位时,应给以热烈的掌声。

在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互相讨论一下,作者为什么养花,养什么样的花,在养花过程中作者付出了什么,得到了什么,你觉得作者对养花是什么态度。

4.合作探究,理解课文

学生经听读自读讨论,完全可以在课文中找到和上述问题相关的语句。学生了解作者在养花中得到了乐趣不难,可为什么会得到乐趣,需要进一步去探讨。这时,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需将学生从表层的阅读引向深层的思索。教师可引导质疑,作者养花,卖花人也养花,他们有何不同?恰巧我们洪圩小学近年购买了许多花卉装点校园,学生对卖花人也有一定的了解,这也提示教师要善于开发利用教学资源。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不难发现作者养花是把它当成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而卖花人却把它当成牟取利润的手段。由此,学生也会理解作者为什么不养奇花异草,为什么不在乎花开得大小。

理解作者养花缘自爱花之后,便引导学生谈谈养花之乐。到此时,学生对课文已比较熟悉,结合课文不难发现欣赏花会带来乐趣,养花时的劳动过程会带来乐趣,亲手劳动取得的成果会带来乐趣,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也会带来乐趣。

5.学生质疑,主题深化

总是让学生的思维按照教师预先设计的道路走,表面上教学目标圆满完成,却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主体意识。所以,教师在教学时须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学生也许提不出来独特的看法,也许提出的看法荒谬或价值不大,教师须合理面对。不能嘲笑讽刺,也不能茫然无措。以鼓励为主,适合当堂解决的当堂解决,不适合的留于课后探讨。

就本文而言,学生质疑养花有时也会带来伤心,为什么还爱花养花很有可能,学生不疑,教师也该引导学生提出来。因为养花主要是带来乐趣,伤心是有,但是是次要的。再说,正是可能会有伤心,才让我们更加珍惜欢乐。理解这一点,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也许会有学生提出自己并不爱花,不觉得养花有什么乐趣;或者养花没用,还不如种点经济作物能卖;或者养花太累人烦人,不愿自己养等等。那么教师就需要指导学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6.练习巩固,课外延伸

关于作业设计,立足于以读到写,以写到用。首先组织学生采取多种形式朗读,学生默读,选择感兴趣的段落背诵。在深入把握课文的基础上,布置学生以正确的书写方法抄抄课文,选择抄写工整的进行张贴展示。再设计一些题目,加强语言的积累与应用。

第四学习小组所搜集的诗句和第五学习小组所绘制的图画合并制作成为手抄报,于教室进行展示,引导学生继续探寻生活之美,同时体会劳动成果带来的喜悦。

附1.作业设计

1.填空:有()有(),有()有(),有()有(),既()又(),这就是()。

2.写出九个含有数字的成语。

3.将下列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2)不加强环保,人类就无法生存,这难道不是事实吗?

4.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草写1篇短文,要写出这种花草的特点和你为什么喜欢它。如果实在不喜欢花草,也可选择你喜欢的其它一种事物。

附2.板书设计

13养花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情趣)

养花---乐趣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成果)热爱劳动热爱生活

即须劳动又长见识(意义)

七。设计总结

总之,本课的设计主要针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设计体现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对话关系,将教室还给了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并尝试将语文学科的学习空间突破教室,将学习的时间突破40分钟,让学生在发现自身潜能的基础上,发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为终生发展打好基础。本设计也是我对课程改革的一点探索,希望各位专家领导批评指正。

20 24191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