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教学计划实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财务会计教学计划实用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会计教学范文1

我们应该给予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足够的重视。由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所引起的事件数不胜数。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当前的会计犯罪主要呈现高学历、青年化趋势。众所周知,会计行业是市场经济体系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行业,它主要是向经营者、投资者、社会大众提供统计分析数据信息,其信息质量将对社会利益以及政府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由此可见,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一项重大课题。

2.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高校会计教学环节中的必要性

会计职业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公共道德在会计这个行业中的具体投射,它在引导和制约会计行为,协调会计从业人员与不同的利益集团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说,会计职业道德是一种职业特征、是一种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会计职业道德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有以下几点:热爱自己的岗位;依照法律法规办事;清明廉洁,不;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水平;具有创新意识;恪尽职守;公平公正。对于会计人员,会计职业道德是其内在的素质要求;对于会计的项目实体,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目标实现的前提;对于社会法律制度,会计职业道德是其在社会领域的扩展和延伸。

3.当下的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具体情况

学校缺乏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认识,教师的主动道德教育意识薄弱在我国,会计教师主要是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师,严重缺乏针对职业道德专门讲授的教师。这就造成我国会计专业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接收和职业道德观念树立之间的严重失衡。学生难以理解会计职业道德观念在该行业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内容干瘪,方法缺乏多样性从整个会计教学系统上观察,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教材严重匮乏,从而导致会计道德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方面存在巨大缺陷。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所修的行业规范和国家法律法规较少涉及会计法,学生严重缺乏行业法规知识。单一无味的教学方式也使得学生丧失掉了学习兴趣,从而从根本上弱化了学员的自主的职业道德意识。

4.对我国高校会计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改进的建议和意见

可以发现,我国高等院校在会计专业的教学中过分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严重忽视职业道德的培养和教育。对于以上具体问题,作者认为,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还必须得从教学根源着手,通过在学校的严格教育指导使学生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具备和自身技能水平相协调的道德素质。

会计知识技能教育与职业道德培养并重建议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相关联的课程《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法》提上议程并作为重点学习课程,将技能学习和道德教育的不平衡状况扭转回来。教师应该找准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的交接点,在教学实例中发掘更多的道德内涵。例如:在基础理论教授过程中,要提醒同学们以后在职业生活中所肩负的职业使命,激发同学们对会计职业的追求与喜爱,培养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理念。

选择正确的职业道德教育手段具有较高的技能水平,树立职业道德修养,全方位的进取发展,才能与道德素质并重是我国高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训练的主要目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所以学校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引导学生把所学过的知识体系建设性的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并且积极的开展校内实训教学。实训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转变学生所扮演的角色,以方便学生了解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具体业务和工作内容是什么,认识岗位所赋予他们的职能和使命,了解到各个工作环节紧密联系的重要性,此外还要注意职业道德相关的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尽量使教材具有较多的实例,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接收道德意识的能动性。

充分利用互联网,搭建起职业道德教育的网络平台,扩展网络手段如今网络已经走入千家万户,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成为吸引年轻人的重要区域。微信、微博等社交新闻平台不仅是交友平台更是重要的知识传播途径,是重要的知识传播媒介。这无疑为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了更具多样性和时效性的平台,使得各个学校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更加高效。通过网络途径收集到学生学习后的感官和体会将会使职业道德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然后有目的的将职业道德观念与当今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念相接洽,给同学以无形的教育影响。

5.结束语

会计教学范文2

关键词联结学习论;认知学习论;课堂讲授法;结构教学法;先行组织者

一、《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目的

《会计学原理》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是研究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通过《会计学原理》这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通晓会计学的基本原理、掌握会计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和会计信息的生成机制,形成初步的会计理念,为专业课的学习和社会实践奠定扎实的基础。《会计学原理》的授课对象是一年级新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一年级新生的特点,《会计学原理》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了课堂讲授教学模式教学法。

二、学生由联结学习向认知学习的转变

联结学习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直接建立联结的过程。强化在S-R之间起着重要作用。在S-R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或类似的刺激情景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而大多数学生都是联结学习论的直接受影响者,高中阶段他们通过每天做大量的练习题来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习惯了上课认真听老师讲,总怕漏下一句话;一本一本地记笔记,总怕落下一个字;题目一遍一编地做,总怕少做了一种题型。结果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在学习上普遍缺乏主动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自学能力较差。而大学生在学习解决问题时,并不是简单地通过练习与机械记忆,在问题情景与解决问题的手段之间建立直接联系,而是需要对整个问题情景进行知觉与理解,领悟其中的各种条件之间的关系以及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方能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面临新的学习环境,学生感到不适应。他们需要接受认知学习的训练。认知学习论认为,学习并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S-R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成认知结构;学习并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个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从记忆中抽取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景,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

三、《会计学原理》课程的课堂讲授教学法

课堂讲授法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在课堂讲授法教学中,教师的职能是详细规定学习的内容,向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并力图这些材料在速度和内容上适合于每一个学生。同时,教师还要负责诊断学习者的困难,为他们提供适当的补救。课堂讲授法的优点:一是教师直接向学生呈现学科内容,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控制教学进度;二是课堂讲授法有助于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以他渊博的知识、清晰的思路、流畅的语言、感染学生,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三是课堂讲授法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指导,比较适合于刚入校的学生。关于课堂讲授法的缺点,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会逐渐下降。对课堂讲授法最多的指责,是说它导致了学生机械、被动地学习,是“填鸭式”教学。其实,无论是学生注意力下降,还是学生机械、被动地学习,都不是课堂讲授法本身的过错,是教师没能够正确运用这一教学方法。解决的方法是在运用课堂讲授法的同时,注意结合下列方法。

四、《会计学原理》课程的结构教学法的应用

布鲁纳(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的结构教学观,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他所谓的学科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态度和方法。而所谓“掌握事物的结构,就是允许许多别的东西与它有意义地联系起来的方式去理解它。”当学生掌握和理解了一门学科的结构,他们就会把该学科看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容易掌握整个学科的具体内容,就容易记忆学科知识,促进学习迁移,促进其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并可以提高学习兴趣。《会计学原理》课程的基本结构整理如下:

(一)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

会计对象是企业本身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会计科目是按照交易或事项的内容和管理的要求对会计要素所作分类的项目。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之间的关系可用图表1表示。(二)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会计等式)、设置账户、复式记账

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是会计的基本理论,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在组织该部分教学内容时,围绕“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表”的填列来完成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的教学内容。通过分析经济业务或事项,帮助学生得出下列结论:“每一项交易或事项都会引起会计要素中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的增、减变动”、“理论上,每一项交易或事项引起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及变化以后的结果,可以在这张表格中完成,实际工作中显然有其局限性。”这样,很自然地引出了如何反映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及变化以后的结果——“设置账户”的问题。即给每一个会计科目设置一定的结构,来反映每一项交易或事项引起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及变化以后的结果。这个结构首先要反映“期初数、增加数、减少数、期末数”。每一项交易或事项都会引起会计要素中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的增、减变动,这就要求对每一项交易或事项进行“复式记账”。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表如图表2所示。

(三)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

会计核算的各种专门方法相互配合、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交易或事项发生后,经办人员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经会计人员审核整理后,按照设置的会计科目,运用复式记账法编制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记账簿,对于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成本计算,最终计算企业的经营成果。通过财产清查对账簿记录加以核实,在保证账实相符的基础上,定期编制会计报表。在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中,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是三个主要环节。体现了会计信息的生成机制。教学过程中通过图表3作好理论与实际操作的衔接工作。

这三条主线基本上概括出《会计学原理》的主要结构。值得说明的是,由于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通过幻灯片之间的超级连接,使得教学内容之间衔接自如。这样,课程学习结束时,学生自然形成了《会计学原理》课程的结构。

五、《会计学原理》课程的“先行组织者”教学法的应用

奥苏伯尔(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曾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所谓有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奥苏伯尔认为,接受学习适合于年龄较大、有较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他认为,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准备“先行组织者”。

(一)介绍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时,先引用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鲁滨逊记账的一段话:

“……这位从破船上抢救出表、账簿、墨水和笔的鲁滨逊,马上就作为一个地道的英国人开始记起账来。他的账本上记载着他所有的各种使用物品、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各种活动,最后还记载着他制造这种一定量的产品平均耗费的劳动时间。”

教学内容就自然归结到会计起源于社会生产实践。人们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逐渐认识到在进行生产的同时,有必要把生产活动的过程记录下来,并对生产活动的数量方面进行计算。

(二)介绍借贷记账法时,引用葛家澍《财务会计理论研究》一书中关于“复式记账”的描述。

“比较公认的复式簿记是1949年意大利的一位修道士,同时也是一位教授、学者,卢卡·巴其阿勒(LucaPacioli)在他的专著《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SummadeAithmaticaGemetria,ProportionetProportionalita》)第二章“计算与记录详论”(deComputisetScriptuis)中系统描述并总结了流行于意大利沿海城市威尼斯一带商人所用的复式簿记法(威尼斯簿记法)。这书明确指出“所有的分录……都是复式的。若你记录了贷方,就必须同时记录了借方”。商人“应建立备查簿和分类簿两种账簿”,“无论现金收付、货币种类,还是变换的价值都应记录”,特别是对那些持续经营的企业,他同时要求每年计算一次利润并进行结账,这对于保持合伙的友谊与合作是必要的。该书指出:“(如果)将你财产目录的第一项即你所拥有的货币数量登记到日记账中去,为了理解财产目录的内容记入日记账和分类账,你必须学会另外两个术语,一个称为‘现金’,另一个称为‘资本’。……在日记账和分类账启用时,资本总是作为贷方登记而现金则作为借方登记,购买商品也是如此,借记‘蔗糖’账,贷记‘现金’账”。500年前,LucaPacioli传授人们的记账技术,居然今天仍然为现代企业会计所运用,而基本上没有改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德国伟大的文学家、诗人、哲学家歌德(Goethe)赞扬复式簿记是“人类智慧的绝妙创造”。

这是对复式记账法的一般性描述,为教师介绍借贷记账法的内容作好了铺垫。例如: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以“借”表示资产的增加,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以“贷”表示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资产的减少。这一做法沿袭了“威尼斯簿记法”中的做法:“所有的分录……都是复式的。若你记录了贷方,就必须同时记录了借方”。“在日记账和分类账启用时,资本总是作为贷方登记而现金则作为借方登记,购买商品也是如此,借记‘蔗糖’账,贷记‘现金’账”。显然,“威尼斯簿记法”中以“借”表示资产增加,以“贷”表示资本增加;以“借”表示资本的减少,以“贷”表示资产的减少。最后,教师可以根据经济业务的类型(图表4)来说明这一结论。

六、创设问题情景,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问题的答案可能是本节内容的总结。比如,讲授完总分类账户的试算平衡后,提出问题:“总分类账户的试算平衡后,说明总分类账户的登记结果绝对无误吗”?学生通过思考,很快能得出结论:通过试算平衡可以检查总分类账户登记结果基本正确,但不能检查出诸如重复登记、漏记、科目错误等错误,因此,试算平衡不是万能的。问题的答案可能是与前面章节内容的比较。比如,讲授完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学生编制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结果对照表,来检查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结果的正确性,为了与试算平衡表进行区别,提出问题,试算平衡表与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结果对照表的区别是什么?学生通过思考,很快能得出结论:试算平衡表是检查总分类账户登记结果的正确性,而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结果对照表是检查某一个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登记结果的正确性。问题的答案可能是对下一章节内容的引入。在讲授完会计账簿一章后,提出问题,假设账簿记录正确无误,是否说明账实相符,是否存在某中客观原因导致账实不符?如果账实不符,根据账存数编制会计报表?还是根据实存数编制会计报表?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财产清查的内容。采用启发式教学,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一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被动接受转为积极思考,增强学习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二是在讲授和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找出不同知识以及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整合和优化。

七、开场白和结束语

“一个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万事开头难……”都说明了上好第一堂课的重要性。一个完美的开场白不仅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充分信任,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一堂课,教师应谈及下列问题:介绍自己的学习背景、研究方向、关注的会计实务问题,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教师,还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产生信任感。同时,学生的信任对教师也是一种鞭策,促使教师精心备课,潜心科研,努力让每一堂课都精彩;介绍《会计学原理》课程,如《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任务,《会计学原理》教材的结构,《会计学原理》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参考书目;介绍《会计学原理》这门课程的学习方法,如听课为主,笔记为辅,课后阅读补充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介绍学校图书馆,高校学生提倡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研究学习,图书馆便是良好的阅读、学习的场所。

学期结束,除了对本课程进行归纳、总结。更重要的是介绍下一门与之衔接的专业课《财务会计》,介绍《会计学原理》与《财务会计》之间的联系。

参考文献

[1]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2]谢安邦。高等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会计教案范文3

当前的成本会计考核一般都是采用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而其考察内容基本上都是来自书本的知识。学生的学习如果只是为了单纯地应付期末考试,只需死记硬背课本公式和理论即可,这种考核方式存在明显的弊端。首先单一的闭卷考试方式无法体现学生的实际应变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一定偶然性。其次仅仅建立在笔试基础上的考核,往往会导致学生对实践技能的忽视,从而无法学以致用。

二、成本会计教学创新方案

(一)教学一体化,学以致用

针对成本会计课程的特殊性,让教学将理论与实际融为一体,让理论服务于实际生产和生活需要,才是该课程的最终目的。所以在教学中,针对该课程的内容繁杂、实践性强等特点,综合学以致用、学做一体的教学原则,实现成本会计教学的一体化教学。首先,以课程的实际运用为导向,以计算方法和考试要求,重新整合成本会计的教学板块,并适当整改教学内容。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始终遵循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训项目,把实践任务划分成不同模块让学生分组完成。旨在培养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将理论学习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密联系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也更容易适应未来工作需要。

(二)根据课程环节优化教学内容

成本会计是一门综合性和系统性很强的课程,所以有必要根据课程的不同环节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开展教学。成本会计中常用的成本计算方法大致有三种: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所以在教学中可根据这三种计算方法设置相应的情境。根据每种方法的特点、难易程度,分层次、有步骤、有条理地逐步完成每一种方法的教学。这些方法和情景看似互相独立,但实际上作为常用的计算方法又是相互渗透、密不可分的。此外,完整的成本计算过程可按计算成本、账务处理、分析成本几个部分进行,唯有每一次计算都遵循完整的成本计算步骤完成,才能将知识体系系统化、全面化地展现出来。

(三)分阶段进行实践教学

实训学习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按照一定程序分阶段进行,成本计算本身最终是为社会需要和企业发展而生的,所以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根据这一原则,实训可按以下几步开展:1、单项实践根据课程的每个独立的环节,安排学生完成与之相关的单项实践。2、综合实践就是在完成各个单项实践之后,将课程的每一模块串为一体,明确每一环节的核心内容并环环相扣,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明确化。3、仿真实践这一环节可在财会实训室开展,模拟财务办公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进行感受和学习,有利于营造有利的学习氛围,在提高自身技能的同时又培养出一定的工作责任意识。

(四)完善考核体系

成本会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所以考核方式应由单一的闭卷考试变为以笔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考核方式。考核内容也应由单一的课本知识延伸至与实际财会案例相关的分析和计算能力的考察,并将平时实训成绩纳入期末考核标准中去。通过完善考核方式和丰富考核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更注重自身技能的提高。

会计课程教学设计4

1.成本会计学课程设计思路

成本会计学课程实践性、技术性较强,对学生的要求是掌握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其中成本核算是成本控制和成本http://分析基础,计算出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是成本核算的最终目标。

利用项目导向将成本核算一般过程进行任务分解,核算内容化整为零,就形成了若干个知识点,而后各具体环节有机组合,形成多种不同的基本方法。

教材应选择知名高校的教材及教学辅导书,使学生能从理论框架上有清晰的理解;课程定位方面,专业核心课的地位,以便让学生能有更充裕的时间去掌握专业知识;课程重视程度上,积极地为本门课程配备相应的资源,不仅进行理论授课,还要安排上机或手工操作的实验,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科技竞赛以作为教学辅助手段,更好地检验理论知识的应用;师资配备层面,要保证教学梯队的层次性与合理性,适当安排企业中的兼职教师为学生传授成本核算与管理的真实经验。

2.成本会计学课程反馈信息分析

成本会计学课程在大学第四学期开设,2008级和2009级平均每届学生300人左右。为了检验本门课程的授课效果及学生反映情况,笔者设计了问卷,利用课余时间对两个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20人份,收回284人份,回收率%,回收问卷全部有效,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成本会计学课程问卷调查统计(n=284)

从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效果调查统计结果可知:大多数学生对本门课程较为重视,学习效果较好,能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部分学生还能根据课程内容的延伸,积极去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和课外竞赛,有一定的成绩;少数学生学习效果令人堪忧。

进行合理的课程设计,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及职业素养。教授本门课程存在一定难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关键,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培训需要搭配好才能相得益彰。

3.由教学效果折射的课程设计存在问题及分析

成本会计学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教学内容组织系统性差。教师对整体成本会计学学内容把握不够精准,重局部轻整体,重点不明确,内容组织不合理。许多学生对于本门课程的印象是大量的计算,易形成条块分割,比如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与品种法,很多同学会误以为是两种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而不知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手段不够先进。受客观条件所限,很多高校成本会计学学课程教学手段多局限于课堂传授或制作较为简单的多媒体课件,效果不甚理想。

实践教学的缺乏影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发展。虽然也有对应的实验,但校内实验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的成本核算相去甚远。一直在学校的环境中按老师的思路去处理业务,对于将来工作中的实务操作缺少实质性的帮助。

原因分析

学生学习成本会计学课程动力不足。成本会计学本身内容相对于其他课程有些枯燥,许多学生潜意识里不太愿意去长期记忆与之相关的专业内容,这与原本的教学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学生对于很多课程的学习目的在于通过期末考试,所以考试过后关于成本会计学知识的记忆所剩无几。

教学改革力度不够。所谓“名师出高徒,高徒出名师”,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许多高校教师缺乏整体课程建设的思路,而且,授课教师需要集百家之长为己用,缺少外出交流学习和校外实践的机会,也对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形成一定的障碍。

高校配套设施不完善。大部分高校首先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这些主干课程作为会计学专业的重点建设课程,成本会计学学虽也是专业必修课,但重要性次之,这样导致成本会计学学课程各方面的资源配置可能受限。

4.完善课程设计进而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建议

重视实践环节

校外企业何时便于让学生去实习时间视自身情况而定,生产旺季往往是专注于经营,无暇顾及其他,而淡季又不能反映生产经营的全貌;在校生有固定的课时安排,如何与校外实习时间搭配合理是需要在每一开课学期初始就与合作企业协调好的问题。

教学方法改革

利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程内容,基本方法侧重于将各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核算得准确,辅助方法中核算与管理并重,而成本控制则重在控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解释清楚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引导学生采用倒推思维模式进行思考,在本门课程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成本还原,对各种核算及分析方法进行对比和联系。

利用多种教学手段

网络课程建设也是不能被忽略的环节。在现有的成本会计学学课程网站上,有相关的教案、课件、实验资料等,但往往一年之中只登陆几次去调整课程内容,应做到随时更新。

考核方式的创新

20 12244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