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二年级数学教学的案例分析【推荐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二年级数学教学的案例分析【推荐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快乐的动物》教学案例【第一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等分活动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感知、发展、分析和解决除法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倍”的含义,知道求1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教学难点:知道“倍”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听算

2、看算式编题

3×8=24 28÷4=7

二、学习新知

1、摆小棒认识倍

第一行摆:2根

第二行摆:3个2根。

我们就说第二行小棒的数目是第一行的3倍。

第一行摆:4个圆

第二行摆:8个圆

8里面有(2)个4,

第二行的圆片数目是第一行的圆片数目的(2)倍。

8÷4=2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什么法?(除法)为什么?

一倍数就是每份有几个,倍数就是就是有几个这样的一倍数。也就是平均分,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

三、练习(46页情景图)

1、鹅( )只 松鼠( )只 孔雀( ) 小猴( )小鸟( ) 小鸡( )

2、摆一摆,圈一圈,再填一填。

1)鹅是松鼠的几倍?

就是问6是3的几倍。谁是一倍数?松鼠的数量是一倍数。即把6平均分,每3个1份,可以分成几份。还可以说成6里面有几个3?

2)小鸡的数是松鼠的几倍?

谁是一倍数?求12里面有几个2?

3、说一说。每一题找出总数、一倍数。列式。说明算式的含义。

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找准一倍数,就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

四、巩固练习

1、老鼠是猫的几倍?(猫是一倍数,就是求8里面有几个4 ,用除法计算。)

蜻蜓是蝴蝶的几倍?(蝴蝶是一倍数,就是求30里面有几个6,用除法计算)

2、淘气的身高是机灵够的身高的几倍?

机灵狗的身高是一倍数,就是求9里面有几个3.用除法计算。

3、天气调查。

晴天的天数是雨天的几倍?(雨天的天数是一倍数。求12里面有几个3)

二年级数学教案案例【第二篇】

教学目标:

1、结合“动物聚会”的具体情境,能够说出相同数连加与乘法之间的关系。

2、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说出一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体会到同一个乘法算式在不同的情境中所表示的意义有所不同。

评价方案设计:

1、目标1达成的评价方案

通过学生对“想一想,连一连”的做题情况进行评价。

2、目标2达成的评价方案

通过学生对“3×6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的回答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表示意义,能够列出乘法版式进行计算,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

体验、比较和区分似“3个6”和“6个3”的不同含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教师边叙述美丽的童话故事边出示主题图:秋天到了,勤劳的小动物们都带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庆祝共同的丰收,它们喜气洋洋地欢聚在一起。(板书:动物聚会)

二、问题探究

1、教师启发:你能提出什么乘法问题?

要求

A、独立观察主题图,思考问题;

B、小组内交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解释算式的意义。

2、小组汇报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3×3=9(只)

表示:每根树枝上有3只小鸟,3根树枝上有3个3只。

要求

A、求加数相同的和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

B、明确乘法算式中4和2的含义:2表示每架飞机上有2个人,4表示有四架飞机;

C、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数、乘数和积。会读、写乘法算式;

D、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调换位置,积不变。

活动(一):火车上坐了多少人?

4+4+4+4+4+4=24(人)

4×6=24(人)或6×4=24(人)

要求:(与活动一相同)

活动(二):划船的有多少人?

3+3+3=9(人)

3×3=9(人)或3×3=9(人)

要求:(与活动一相同)

活动(三):坐在椅子上的有多少人?

1+2+3=6(人)

质疑:

A、上面的求和算式能用乘法表示吗?为什么?(加数不同,不能用乘法表示)

B、怎么调位置坐,才能用乘法表示?

3+3=6(人)

3×2=6(人)或2×3=6(人)[空一张椅子,每张椅子坐3人]

2+2+2=6(人)

2×3=6(人)或3×2=6(人)[每张椅子坐2人]

三、巩固应用

完成“试一试”中的第1、2题。

要求

1、独立读题、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每个乘法算式中各个乘数的意义;

3、汇报,订正答案。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结题:知道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用乘法表示比用加法表示更简;学会了乘法算式的读写法。认识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快乐的动物》教学案例【第三篇】

《快乐的动物》是北师大版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是一节抽象的概念“倍”的认识。它是在学生认识平均分与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学习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体会倍的含义。倍是生活中常用的一个概念,可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有困难的,“倍的认识”是小学低年级数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我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教学时做了如下设计:结合“快乐的动物”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在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等操作活动中体会倍的含义,既学会了画图表征,又学会了用算式解决问题,有意识的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我以故事引入,创设了在一片绿色的森林里,有一座美丽的动物学校,学校里的小动物正在快乐的学习,这时学生都被吸引,带着兴趣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通过这样的情景创设,遵循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的特点,使学生对于和快乐的动物中进行学中玩、玩中学的学习充满了期待,学习兴趣也油然而生。

2.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课时中,“倍”这个概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显得比较抽象。那么如何突破这个教学上的重难点呢?

在教学时,让学生用圆片摆一摆小鸭和小猴的只数,认真观察,看有什么发现?接着引导学生把3只小猴看作1份,小鸭就有这样的几份,表示出两份(圈一圈),圈完后说6里面有( )个3,也就是说6是3的2倍,小鸭的只数是小猴的2倍,最后列出算式计算。再通过几个层次的摆、画和说,让学生感知和理解“倍”的含义。整个操作过程层次分明,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圈一圈、画一画、算一算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从而参与学习过程,不是为操作而操作,而是把操作、理解概念、表述数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看自己摆的图来说数理,降低了数理表述的难度。通过操作,让学生既学得高兴又充分理解知识,形象直观地建立了“倍数”概念,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还提倡: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从而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有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观察主题图时,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从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用学过的方法会解决的数学问题并解决,接着,在教学完倍的知识后,让学生再看图画,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有关倍数的数学问题,既巩固了新知,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思考的空间,又促使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

4.注重教学练习的设计

学生对倍的意义的理解本身是很枯燥的,为了不使孩子失去兴趣,我在练习题的设计上巧下了一番功夫,如第一题,帮动物王国里的小猫蜻蜓等动物来解决数学问题,第二题先猜一猜淘气的身高是机灵狗的几倍,再运用所学的知识算一算。接着又做拍手游戏,并设计猜一猜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学问题的游戏环节。最后给出12÷3=4这个式子,让学生自己编和倍有关的故事。

当然,这节课中,由于本人经验不足,对教案中的设计没有落实到位。如。

1、倍的概念教学层次性不够分明,应从动手操作------过渡思维(想甲里有几个乙)----数学计算(如甲/乙)三个层次展开

2、标准量强调不够

例:甲是乙的几倍≠甲是丙的几倍

3、在摆一摆的活动中,在引导学生圈一圈方面做得还不够,没能达到加强学生对倍的意义的理解。

4、虽有较强的引导意识,但给学生的要求和引导还不够明确。

5、小组合作提问问题还可以拓宽些,课堂提问的语句还可以再精炼些,语速还要再慢些。

以上这些,不仅是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更是我今后努力改进的方向,我一定会好好总结这节课给我带来的思考,争取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更大提高,我将不断努力学习,不断完善自己。

二年级数学《小熊请客》课堂教学设计案例【第四篇】

二年级数学《小熊请客(4的乘法口诀)》课堂教学设计案例课题名称小熊请客(4的乘法口诀)学科数学授课班级二(2)授课时数1设计者所属学校建设中心小学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第二单元地位作用:《小熊请客》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第二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是结合乘法口诀出现的,在这之前已经学习了2、3、5的乘法口诀,可以说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编口诀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讲对于4乘法口诀的编制应该不会太困难。教材用小熊串红果准备请客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自觉经历用4的连加的过程,为编口诀作准备,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生动有趣的资源,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本节(课)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让学生经历编制4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运用口诀的优越性。 2、掌握4的乘法口诀,会用4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和方法:1.初步能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2.能够尝试解决不同情境的生活问题,体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情境,鼓励学生探索、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2.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学习者特征分析一般特征: 学生对认识生活中的乘法兴趣较浓厚;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初始能力:在这之前已经学习了2、3、5的乘法口诀,可以说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编口诀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讲对于4乘法口诀的编制应该不会太困难。学生有良好的与他人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端正。信息素养:学生能够通过自学了解所学知识,能主动收集相关学习资料,大部分学生能通过多种途径查找有关资料。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知识点编 号学习目标具 体 描 述 语 句—1认识能结合具体生活内容认识4的乘法口诀。—2计算 会比较熟练地用4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口算。—3应用 经历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了解每句口诀的意义。—4 体验 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体会到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的思考方法。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5 解决 能够尝试解决不同情境的生活问题,体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 激发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情境,鼓励学生探索、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教学重点和难点项 目内 容解 决 措 施教学重点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1、探究、交流、演示、概括;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验证;3、自学实践、小组讨论。教学难点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观察、思考,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他人合作交流,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环境要求在多媒体教室, 创设“小熊请客”的具体情境,多媒体出示画面:依次出现红果的串数与红果的个数。将全班学生分成每8人为一小组,创设和谐、宽松、快乐的学习氛围。教学媒体(资源)选择知识点编 号学习目标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 得 结 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1创设情境动画图片演示“小熊请客”的具体情境课件be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课题。2分钟自制—2探究新知文本演示红果串数与红果个数的对应关系图和表格ec编制4的乘法口诀。12分钟自制—3综合运用图片出示桌子与桌腿(每张桌子4条腿)hh巩固4的乘法口诀。3分钟自制—4巩固练习文本有关4的乘法计算题和实际问题je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以致用。4分钟自制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板书设计小熊请客(4的乘法口决)1×4=4 4×1=4 一四得四2×4=8 4×2=8 二四得八3×4=12 4×3=12 三四十二4×4=16 四四十六5×4=20 4×5=20 四五二十6×4=24 4×6=24 四六二十四7×4=28 4×7=28 四七二十八8×4=32 4×8=32 四八三十二9×4=36 4×9=36 四九三十六教学策略阐述(1)创设情境:使学生充分感受乘法在生活中运用广泛,激发学习兴趣。(2)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引发学生对“4的乘法口诀”这一新知识的探讨。(3)自主学习:在提出问题后,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为了如何去解决“9串需要多少个红果”这一问题展开探索、交流来共同编制4的乘法口诀。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本栏为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应详细阐述并绘出流程图)教学环节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教学媒体(资源)设计意图、依据课前准备1、认真学习钻研教材深入学习《课程标准》把握好教学目标;2、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充分的预设。1、学会4个4个跳着数。2、较熟练运用2、3、5的乘法口诀。3、寻找生活中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通过收集学习资料感受所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1、演示“小熊请客”的具体情境课件。2、揭示课题。1、明确学习内容。2、4个4个跳着数红果的个数 动画图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探究新知,联系生活1、引导学生初步感知4的乘法2、结合表格让学生理解4的乘法口诀及所表示的实际意义;3、引导学生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编制4的乘法口诀。4、指导看书。1、 拿出手中的学具(小棒)和同桌共同合作来完成书本的表格。2、 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联系2、3、5的口诀的编制过程来编制出4的乘法口诀。3、 交流,寻找记忆口诀的方法。探索口诀的意义。 文本1、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同时也发散了他们的思维。 2、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在师生交流中能正确编制4的乘法口诀,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2、让学生感受确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体验学习有用的数学;综合运用巩固练习:组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1、在数桌腿的过程中巩固4的乘法口诀,用所学知识完成相应的练习;2、学生通过参与游戏活动,将所学知识的系统化和数学化。文本图片 1、培养学生养成倾听他人发言、善于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促进学生的发展;2、有效地让学生学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全课总结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学生说收获,并进行了生生之间的评价。 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为学习下节课内容做好铺垫。个性化教学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所做的调整:如何记忆4的乘法口诀。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所做的调整:有关4的乘法口诀的计算题。形成性检测知识点编 号学习目标检  测  题 的  内 容—1识别数桌腿,记忆4的乘法口诀—2应用连一连,4的乘法计算题—3解决游戏:找规律,走迷宫评价量表学生自评表知识评价:1、能掌握4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口算。2、知道乘法口诀所表示的意义。 能力评价:和自己比,这节课我能拿个 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很好□好□待改进□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很好□好□待改进□乐于与同伴合作很好□好□待改进□形成性评价形成性练习题中的基础题完成得很好,准确率达到95%以上,而在综合运用部分的解决问题学生完成的准确率非常高,游戏的内容是综合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很多学生不明白题意。通过课堂教学发现学生都很热衷于小组学习,学习中投入性与主动性非常高,也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能很好的解决教学的重难点,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又非常感兴趣。

二年级数学《小熊请客》课堂教学设计案例【第五篇】

一、教材分析

《小熊请客》选自北师大出版社二年上册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的第六课时。4的乘法口诀。他是在学生学习了5、2、3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在这里用“小熊串红果串请客”这一情境入手,引导学生自觉经历用4连加的过程,为编4的口诀做准备。在推导4的乘法口诀时,采用实践探索法,让学生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学得有亲切感。在交流总结时,引导学生总结出口决特点。

根据本册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色,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1、让学生利用4的连加和已学过的乘法口诀得出,经历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理解和掌握4的乘法口诀,并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2、能运用所学口诀,完成表内乘法的计算,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1、在数学游戏中让学生体会数学存在于生活中,从而强化学习数学的兴趣。

2、“乘法口诀”他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可以说是中华民族聪明才智的结晶,他可以培养学生爱国之心及自豪感。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创设“小熊请客”的情境,通过观察发现信息,表达信息,并借助乘法意义编制口诀,而且通过“开火车”和“对口令”等多种形式,观察学生记忆口诀的流畅性和了解口诀记忆的准确程度。同时在教学中,注意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的学习形式的交互运用,达到发展智力,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力能力的目标。

教学准备:小熊玩具、“小熊请客”主题图,试题卡、幻灯片、气球……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首先拿一只玩具小熊让大家猜,并用小熊过生日用红果招待朋友的故事情境导入,使学生一开始就有快乐的心情步入课堂,然后我用大屏幕出示主题图,主题图色彩鲜明, 一定会让学生们兴趣盎然,并在以往的基础上,他们会很快去找主题图上的数学信息,并展示给同学们。他们肯定会说:小熊串的红果串,每串4个,他已经穿了2串,他还要串也一定是4个4个串的,当然在这里也有可能有的同学会把老师刚才所说的小熊过生日用红果招待朋友,小熊自己在家里串红果串等等,说得很完整,这时老师也不要怕耽误时间,让他说没关系的,这也是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这样做不正做到了各学科之间的整合嘛。此时,老师适时点播,小熊串一串需要4个红果,那么2串、3串……9串呢?这时教者可出示“9串需要多少个红果”的问题。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编制4的乘法口诀。

1 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数一数9串需要多少个红果?

在这里学生可能会用很多的方法,如:(1)4个4个的数(连加)

(2)学生可能会运用学过的口诀把9串红果分“堆”计算:如:5串一堆(有20个红果),2串的2堆(每堆8个,2堆有16个)所以一共需要红果36个;也可以3串3串分成3堆,每堆12个红果,3堆一共有36(12+12+12)个红果。 只要学生说出理由,教者都要给以肯定,让学生从中得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乐学、爱学,这正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达到的。另外这种方法,也让学生体验算法多样化,也能体会到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的思考方法。

2 自己完成填一填。同桌交流所填的结果的正确性。并试着编制口诀。教者可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并对口诀编制有困难的同学及时提示,使他们利用已有的知识正确编制口诀。

3 汇报过程。说说你是怎样推导4的乘法口诀的。并填上结果及口诀。找出已学过的口诀,检验口诀编制的正确性。

4 怎样记住4的口诀,共同探讨方法,寻找捷径。在这里我会出一个问题:老师在做4×6时忘记口诀了,不知道得多少怎么办呢?让同学们帮忙解决,同学们一听,老师不会,让我们帮忙解决,多么荣耀!他会跃跃欲试,积极思考,他们会告诉你很多方法,如:(1)可以用连加法就能算出;(2)4×5得20,20+4不就是4×6的结果嘛?(3)可以4个3加4个3……最后老师可以小结:同学们真聪明,想出这么多好办法让老师做出4×6的结果,但是老师还要说,如果你记住了口诀会更快的做出来是不是?向上面的4×6,知道四六二十四一下子就写出4×6的结果了,所以我们一定要熟记乘法口诀,这样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和计算的准确性。下面我们用已学过的方式记口诀,(1)开火车记忆口诀(2)师生对口令(3)同桌对口令,而后教者可以出几道乘法题卡,以检验学生对口诀的掌握情况,教者在提问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看哪个孩子问题较大,并在适当的时机给以弥补。

(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提高口诀的应用能力。

1 组织学生分小组活动练习“说一说”数桌腿的活动,这个可以让学生亲自摸摸、数数强化对口诀的记忆。也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 完成21页的习题。

可以这样衔接:为了庆祝小熊的生日,小兔、松鼠、小狗和刺猬还拿来了好多各色的气球要送给小熊呢!他们都送了多少只呢?这时找到四名同学分别去这四个小动物,让他们找到自己送给小熊的气球。其他同学检验结果的正确性,让他们感受发现的喜悦。

而下面的2题是单纯的计算题,直接让学生做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设计让同学们进行夺气球比赛,3题是看图题,用大屏幕展示出来,要求学生不但说出算式,而且还要说出意义。从而培养学生说话的完整性及条理性。这道题可以设计成抢答题,哪一组的哪一个人抢答的最快就奖励哪一组两个气球,最后评选出气球最多的为优胜组,每人奖本一个。为了让1、2、3题衔接紧密可以这样说:气球终于都准确无误地送给了小熊,小熊非常感谢大家,他希望把气球送给其他的小动物们,于是,他提议,进行上面两项比赛。这个比赛不但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也培养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意识。

21页下面的数学游戏,可以这样进入。 比赛结束,大家玩得正起劲,忽然发现主人公小熊不见了,只看见桌子上留了纸条,上面写道:走过迷宫,你就能找到我,我们就能一起吃上酸甜可口的红果串了。快来吧!这也正照应了开头小熊用红果串请客的主题。

我感觉我这样设计特别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恨不得马上去参加这种学习活动,这正符合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新课程理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枯燥的知识有声有色的注入学生心田,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最后提到的红果串其实也是一个小埋伏,这里边有思考题,那就看时间而定了,最后作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4的乘法。这不但巩固课上的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身边事物的能力。也使生活和数学紧密相连。

点评(王明明)

常说教师要创造性使用教材,但是这种“创造”不是让教师都成为教材的设计者。这种“创造”不应体现在对教学内容在结构和教授方式的改变上,因为一节教学内容的研制是众多专家长期集体智慧的结晶,即便如此,有些内容仍有遗憾之处。试想,教师通过个人力量,来改造教材的结构,那结果一定是非常令人担忧的,且教师也不该承担这样的压力。因此,这种“创造”应主要体现在教师如何根据自己学生和周围生活环境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教材上。教材提供的只是一条教学的主线,通过教师的加工,她会变得非常饱满。

这个教学设计,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教师在高度尊重教材的前提下,非常适宜地发挥了在教学中的“创造性”。“生日聚会”把小熊请客的内容变得有血有肉,所有的练习也都纳入到了故事情节当中。这种加工没有矫揉造作之嫌,也不需要太多的投入,但对于激发二年级小朋友的学习兴趣却极有帮助。

本设计的缺憾是第二部分“合作探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在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数一数9串需要多少个红果?”时,给人的感觉是只有盲目的尝试,没有教师恰到好处的引领。看不出,它与“探究”编制口诀的联系。任何探究活动都是有挑战性的,需要教师认真预设探索过程中“脚手架”式的铺垫性问题,以保证探究目标的实现。而“自己完成填一填。同桌交流所填的结果的正确性。并试着编制口诀。”只是轻描淡写编制的过程,很难想像学生能从中领悟到口诀编制的真谛。当然这个问题是个很大的难题,我也没有找到好的案例,希望何老师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20 28260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