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四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案汇聚(优质5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2024年四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案汇聚(优质5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四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案【第一篇】
略。。。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有:分数的认识(一)、小数、三步运算和应用、统计表和条形图。
(一)数和运算的教学。
1、分数的认识;2、小数;3、混合运算;。
(二)统计图表的教学。
(三)数学思维专项训练的教学。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学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和分数乘整数的乘法。
2、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小数乘整数、小数除以整数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四则计算和简单的口算。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的近似值。掌握乘法运算定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3、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计算三步计算式题,会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和比较简单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4、会制作简单的统计表,利用作图纸绘制简单的统计图。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对统计图表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
四、教学措施。
(一)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五、教学进度。
略。。。
四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案【第二篇】
1.口算乘法。
2.笔算乘法。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类推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三、编排特点。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学计算。
本单元选取不同交通工具的运动为素材,引导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为后面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提供丰富的资源。
2.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一个因数的位数由两位变成了三位。教材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将旧知迁移到新知。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整数乘法的算理,达到自主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用它解决简单问题的目的。
3.加强估算,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时候往往只需要估算就行了,不一定都要精确计算。所以教材专门安排了一个例题来学习估算,让学生理解估算的合理性,也就是理解什么时候应将因数估大一些,什么时候应将因数估小一些,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观点。
四、具体编排。
1.主题图。
提供了六种不同交通工具的行驶速度,为后面的例题提供素材。在这儿第一次出现“千米/时”的表示法。
2.口算乘法。
例1: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100以内)――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
(1)16×3可以用口算法,也可以想竖式。
(2)以16×3为基础来学习它的变形160×3,让学生自主探索。通过对比16和160的关系,总结几百几十乘1位数的口算方法。
2.笔算乘法。
(1)例1。
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笔算。教材这里给出了估算、笔算、计算器计算三种算法,其中笔算的算理让学生自己自主探索,教材在这里只呈现了竖式结果。
(2)例2。
教学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整十数。计算时,要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算法,能口算的就用口算,不能口算在笔算。
(3)例3。
首先用直观描述的方法教学“速度”的概念。这里注意突出速度的内涵是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路程,如每分钟、每小时等。接下来教学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让学生来体会这种符号表示的简明、快捷的特点,并学会速度单位的写法。例3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索速度、时间与所行的路程之间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再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4)例4。
教材以两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并尝试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这里还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地理解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同时渗透函数思想。
(5)例5。
教学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估算。估算也是解决问题常用的方法,但是估算没有固定的法则,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适当的策略。教材在解决买票要准备多少钱的问题时,提供了两种估算方法。教学时,引导学生思考哪一种估算好一些,也就是说要选取怎样的估算策略,这是解决问题最重要的一点。让学生结合实际来理解,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估大,什么情况下要估小,才能符合要求。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五、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旧知,让学生迁移类推,自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
2.允许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不同计算方式。
四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笔算方法。
2、独立列式:145×12=。
3、请学生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围。
4、尝试算出145×12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
5、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应说以下几点:(1)先算什么;(2)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3)最后算什么。
6、师生共同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一般方法的过程。
7、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检验自己运算的结果。
二、巩固练习。
1、课本49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完成后,可能计算器自行检验。
2、练习七第3题。
164×32=54×145=254×36=。
217×83=43×139=328×25=。
提示学生: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对比的基础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便。同时提醒学生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
3、练习七第2、4题。
这两题的知识背景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学生练习后,让学生根据每题的知识背景简单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三、课堂小结。(略)。
四、教学反思:
四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案【第四篇】
1.知识与能力: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经历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规范有序的解决问题的步骤。
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一、知识回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二、自学指导。
1.情景导入:
(用蒜苗生长的动画图片引入新课)。
2.由学生动手,演示笑笑的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
3.动画演示蒜苗生长情况折线统计图(要强调学生注意观察画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让学生分析在格子图中画折线统计图可以分成哪两步。
三、习题巩固。
课本p89练一练1。
四、实践应用。
课本p89练一练2。
五、课堂小结。
1.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点呢?
折线统计图有利于直观了解事物的变化情况。
2.怎样画折线统计图呢?
(1)先在格子图中描点。
(2)连线。
3.统计图一般有几种形式呢?
统计图一般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三种形式。
4.进行预测时,先要找出数量变化趋势中的规律,再进行预测。
六、知识拓展。
为了寻找小玲跳绳成绩提高的秘密,笑笑帮助小玲记录了锻炼的情况,并制成了统计图。
(1)小玲跳绳中哪一阶段成绩提高最快?哪一阶段成绩提高比较缓慢?
答:小玲第5~10天成绩提高最快,第15~20天和20~25天成绩提高比较缓慢。
(3)估计小玲第8天的成绩大约是多少,达到每分135个大约是在第几天?
答:估计小玲第8天的成绩大约是118个,达到每分135个大约是在第12天。
七、目标检测。
1.要表示上海20xx年全年每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用()表示合适。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
2.统计图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的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李明从9时到11时由甲地到乙地骑车行驶的情况。
(2)李明在中途停留了吗?如果停留了,那么停留了多长时间?
(3)李明在最后30分里行驶了多少千米?比他骑车行驶全程的平均速度快多少?
八、实践作业。
根据十几天观察蒜苗得到的结论,写1篇《我的蒜苗长得快》数学实践小论文。
四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案【第五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借助观察、比较、概括等方法,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理解并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乘法交换律和结合率的运用。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口算卡片。
50__70=125__8=40__5=11+7=4+25=。
70__50=8__125=5__40=7+11=25+4=。
2、复习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板书:5__4=20。
因数因数积。
二、教学实施。
1、领会主题图。
(1)、观察图意。
(2)、说说你从图中你了解到了那些信息。
(3)、根据图中带给我们的信息,可解决那些问题?
2、出示例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1)、分析数量关系。
(2)、列式计算:4__25=100(人)或25__4=100(人)。
(3)、引导观察,比较两种解决的结果,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4__25=25__4)。
(4)、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把4和25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5)、举例。
(6)、归纳总结: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叫乘法交换律。
(7)、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
a__b=b__a。
说一说a、b可以是那些数?(a、b可以是任何两个不同的数)。
(8)、找一找,主题图中哪个问题可以用乘法交换律来解决。
师:加法中有结合律,乘法中是不是也会有结合律呢?乘法的结合律会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研究一下。
2、出示例2:有25个小组,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1)、读题,分析数量关系。
(2)、请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板书解题思路。
方法一:(25__5)__2方法二:25__(5__2)。
=125__2=25__10。
=250(桶)=250(桶)。
(3)、小组讨论两种解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板书:(25__5)__2=25__(5__2)。
(5)、观察下面三组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15__6)__1015__(6__10)。
(125__80)__3()125__(80__3)。
(12__25)__4()12__(25__4)。
(6)、归纳总结:
三个数相乘,先乘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叫乘法结合律。
(7)、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a__b)__c=a__(b__c)。
这里a、b、c表示的是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3、比较、概括、归纳。
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
交换律是两数相加(乘)的规律,既交换两个加(因)数的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是三数相加(乘)的规律,既可以从左往右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
4、巩固提高。
(1)、填一填:
75__26=()__()8__2=2()。
a__b=()__()a__()=15__()。
125__7__8=()__()__7(40__15)__[]=40__([]__6)。
25__(4__[])__([]__4)__132__4__6__5=(4__6)__([]__[])。
(2)、学校教学楼共有4层,每层有5间教室,每个教室安6盏灯。一共需要多少盏灯?
6、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