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教案【最新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分数在数学中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能够帮助理解数量之间的比较、比例和分配。通过分数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分数的意义教案【最新5篇】范例,欢迎借鉴参考。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下《分数的意义》教案【第一篇】

今天我所讲的《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是学习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和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基础,百分数的意义是分数意义的延伸,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利率、利润、折扣等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教材先联系生活实际呈现了程序格式化进度、服装面料和里料的成分、汽车销售情况的百分数,再结合实例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最后教学百分数的读写,这样的内容编排,不仅注重了知识的迁移,体现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还有利于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意识的培养。

百分数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知识准备上,他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意义,这为学生在理解分数的基础上,完成对百分数意义的自我建构打下了基础;在生活经验上,他们有的可能已经认识了百分数,并且能够正确地读出百分数,但还不能从数学的角度准确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在学习能力上,他们具备了一定的自主看书学习能力、根据具体问题主动预习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因此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及时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完成百分数意义的建构,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情况的考虑,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过程与方法:结合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百分数建构过程,在探索过程中丰富学生的活动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百分数,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在此基础上将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于:

1、我能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我能辨析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和区别,能用百分数描述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体会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优越性。。

教法学法:

本节课本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采用“五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借助导学案,通过“三学一练一测”,即:三学:独学自探、合学互探、展学提升;一练:随机练习;一测:当堂检测,引导学生采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自主展示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亲身经历“认识——完善——理解——应用”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这里我要特别说明的是:本节课我虽然采用了高效课堂的教学流程,但并没有完全的放手,而是在各个环节都进行了适当的点拨,在放手中又适时地扶一把、推一下,使学生能在导学案的引领下更有效的。展开自主学习,从而节省教学时间,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另外为了有效解决课内40分钟完不成既定教学任务这一矛盾,我有意将独学自探环节的内容作为预习作业,让学生在前一天回家独立完成,之所以这样做还有另外的两个原因就是:四年级一年我曾以这个班为实验班级,进行了个人市级实验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预习策略的研究》的实验研究,学生们已经初步形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这种提纲式预习作业对他们来说完成起来难度不大,另一方面将独学自探环节作为课前预习,也能使课堂上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进行合作学习,展示提升及巩固练习,不知道这些算不算是本节课的瑕疵。)

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课前预习,独学自探

按照教师出示的导学问题,学生自己研读教材内容,进行独立思考,理清知识体系,弄清百分数的意义、读法和写法以及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等问题,完成随堂笔记。这里还创设了让学生比较谁的投篮命中率高一些这样一个拓展问题,力求让学生体会百分数更易于比较这一优越性,从而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吃得饱,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拓展问题仅供有能力的同学去探究思考,不作为小组展示内容)。这一环节安排在讲授新课的前一天,作为预习作业布置给学生。在新课开始前教师对学生的预习完成情况进行初步的检查,并给予评价。

第二环节:分享信息,引入新课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所以课前布置了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个实际应用的百分数的作业,开课伊始先让学生展示搜集到的百分数,然后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自己搜集到的百分数,引导学生初步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起学生深入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从而引出新课。

第三环节:分步引导,自主学习

第一步:合学互探

首先小对子间互相检查学习笔记,用红笔修正补充,并根据完成情况作出等级评价;然后各个小组在组长带领下,针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深入交流、进一步修改随堂笔记,准备预展。

第二步:展学提升

各个小组通过抽签明确各自的任务(其中每一个展示单元由一个小组展示,一个小组补充),教师在各组汇报过程中进行随机的点拨指导。如:强调“%”书写时要注意斜线两侧的两个小圆圈要写得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被误认为零;对学生填写的百分数与分数异同的表格进行指导。在学生完成展示任务后,找同学讲解拓展问题,并通过课件帮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的了解将命中率化成百分数更易于比较谁的投篮命中率高,体会百分数的优越性。

这里我想着重说明的是:这节课上我尝试着将教材中“你知道吗?”的内容引入课堂教学,在学生探究完百分数的读写之后,让学生阅读这一材料,既能巩固所学知识,体会百分数的广泛应用,又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数学教材中的“你知道吗?” 穿插于全套教材,内容丰富,极具典型性和概括性,无论是从拓展学生的视野,进行学科间的横向联系,促进学生知识的生活化,还是从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等方面来看都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因为这个版块是作为一个非正式的教学内容呈现的,教学目标是隐性的,所以很多教师对这一版块的内容并没有足够重视,基本上是视而不见,或者只是简单的说一句:“课后自己读一读”。今天这节课我将这一内�

第四环节:同类演练,达标检测

第一步:随机练习

首先通过完成书上的读、写百分数的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然后让学生说出所给信息中百分数的意义,并谈感受,对学生进行“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教育;又通过看图说百分数这样一道开放式练习,进一步检查学生们对百分数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二步:当堂检测

有效的练习设计可以使学生达到巩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所以在随机练习的基础上,设计了当堂检测试题。学生独立完成当堂检测练习后,由老师批阅组长的练习,组长批本组组员的练习,并为有错误的同学讲清错因,实现“兵教兵,兵强兵”的目的。并设计了趣味练习,让学生根据成语写百分数,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体现了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合。

第五环节:总结评价,反思提升

首先让学生交流这节课的学习收获,再次巩固所学知识;并让学生用百分数说一说对老师的课堂评价和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并根据课堂上所记录的分数,评选出本节课的最佳小组。最后通过两句名言结束本节课的教学。

教学始终都是一种遗憾的艺术,虽然我竭尽所能,但由于能力有限,所以本节课无论是在导学案的设计,还是在教学流程的把握方面都还有许多的不妥之处,希望各位领导、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以帮助我不断改进,不断提高,谢谢。

分数的意义教案【第二篇】

课堂上需要解决的问题:(按本节课的顺序)

(1)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读法、写法。 (2)“单位1”的理解。

(3)分数的意义。 (4)分数的“单位”。

重点:所授之识均为重点。难点:既知是难点,上课之前已想办法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予以克服,上课之时何来难点。

教学过程:

一、拉近学生距离:向学生问好(用激情洋溢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情绪,并引导学生观察、读懂教师的表情、动作,使学生被老师的行为所吸引。)

二、有效引导,引出分数,解决“写法、读法、各部分名称、初步理解意义”这4个任务。

1、大家会分东西吗,下面看老师分,大家要注意看,要弄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A老师分的是什么“东西”?

B我是怎么分的?

C分成了几份?

D红颜色的占其中的几份?

连起来说一句话:老师把( )( )分成了( )份。红颜色的占其中的( )份

(1)将一段1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了3份,红的占其中的2份。

老师把(一条1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了(3)分,红颜色的线段占其中的(2)份。

(2)将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6份。红的占其中的5份。

老师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6)份,红的占其中的5份。

(3)将8只羊平均分成4份,红色的羊占其中的(1)分。

老师把(8只羊)(平均)分成了(4)份,红的占其中的(1)份。

2、引导:

(1) 大家注意,我们把下面这句话的意思用简单的形式来表示:

6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18。→=18

数学中许多较为复杂的语言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形式来表示,大家觉得爽不爽?

(2)我们今天再来爽一爽

A课件回到将一条线段平均分成3段的'画面。

“老师把(一条1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了(3)分,红颜色的线段占其中的(2)份。”这句话实在太长了,我现在用一个简单的方法来表示,大家说好不好?引出分数“三分之二”( ),(在显示过程当中明确分数的写法。)教师明题,这个数叫分数,它读作“三分之二”下面的3叫做“分母”上面的“2”叫做“分子”(该部分全部由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教师提问:分母表示什么意思?分子表示什么意思?反过来问一下:在这里“三分之二”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把1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3份,表示其中的两份。

B课件回到将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6份,红的占其中5份的画面。

将“老师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6)份,红的占其中的5份。”用分数表示。(已经可以叫学生自己说、写了)之后让学生回答:分母表示什么意思?分子表示什么意思?反过来问:“六分之五”这个分数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6份,表示其中的5份。

C课件回到将8只羊平均分4份,红色的占其中的1份的画面。

将“老师把(8只羊)(平均)分成了(4)份,红的占其中的(1)份。”这句话用分数表示。由学生来完成。反过来问→“四分之一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把8只羊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1份。

三、单位“1”的认识

给出另一个新的分数“二分之一”问它表示什么意思呢?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表示认可,但提出疑问:你难道知道一定是分这个东西吗?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

A可以分西瓜 B可以分菠箩 C可以分小鸭……

总之,我们很多东西都可以分,但在分的时候,我们都把他们当成“一个整体”来看,是“一个整体”所以我们可以给他们取一个统一的名字:单位“1”,大家说好不好,不好,你取取看。1为什么加引号的问题解决。

(通过课件,使学生明确单位“1”)

四、深入理解分数意义,分数的单位的认识

1、练习巩固:课件演示

(1) 上面是一个空心的圆,下面是一个分数:四分之三

让学生说说:要你做什么?把这个圆平均分成4份,用颜色表示(取)其中的三份。(或: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3份。)

回答清楚以后由学生自己完成。

(2) 出示一条线段:下面是一个分数:十分之七

让学生说说:要你做什么?(让学生用两种方式来回答。)再由学生完成。(除了用颜色涂以外,教师教另一种表示方法,为教学例1做准备。

(3)出示例1,让学生弄请清和(2)的区别,明确是将0~1之间的线段分一下。然后完成例1。

完成其余2~3题。

2、分数单位的认识

1)分母是3的最小分数想一想是几?分母6的最小分数是几?分母是8的最小分数是几?

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到这些分数的分子都是“1”,取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分数单位”

2)练习

三分之一()是哪些分数的分数单位?说一说各含有几个分数单位。

六分之一( )是哪些分数的分数单位?说一说各含有几个分数单位。

八分之一( )是哪些分数的分数单位?说一说各含有几个分数单位。

练一练第5题。

练一练第6题。

五、巩固练习:完成书上其余练习。教师巡视批阅。

六、课堂总结:

以一个分数为例,说一说(1)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读法、写法。

(2)分数的意义。

(3)“单位1”的理解。

(4)分数的“单位”。

六、拓展题

有一位老伯将17头牛留给他的三个儿子,他给大儿子二分之一,给二儿子三分之一,给小儿子九分之一,你会帮他们分吗?怎么分?他们各得几头?

七、作业布置:

《作业本》

《分数的意义》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概括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表示的意义。

2、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创设互助协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建立单位"1"的概念及分数意义的归纳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每个小组1张正方形纸,1条1分米长的纸带,8枚棋子。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揭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一起要来学习什么内容吗?(认识分数)

提问:你们认识分数吗?说说看你对分数已经有哪些认识,可以举例来说明。(板书)

谈话:看来大家对分数确实已经有一些认识,今天我们就在这个基础上更深入地认识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

1、动手操作:

谈话:大家认识了这么多分数,你能动动手,表示出分数吗?请大家拿出材料,表示出它的1/4,不好表示的可以用水笔打上阴影。完成的放在面前,向你的同桌介绍一下你是怎样表示1/4的。

指名口答。突出强调:平均分、每份是这张纸的1/4。

相机说明:1分米的1/4也就是1/4分米。

2、比较、概括单位"1":

谈话:同学们真棒,能将不同的物品通过平均分,分别表示出它们的1/4中。观察一下这里的4份物品,你有没有发现在表示1/4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相机插入板书: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许多物体)

提问:把长方形纸、1分米、4枚棋子、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其中这里1份是1个长方形,这里1份是厘米,这里是1枚棋子,这里是2根小棒,物体不同,数量也不相同,为什么都可以用相同的分数1/4表示呢?(指答)

结合学生回答引导说明:这些"整体"在数学中通常用自然数1表示, 概括一下,这里都是把()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的()份,所以都用()表示。

3、深化理解,概括分数意义:

谈话:通过平均分,我们表示出了这些物品的1/4,那它们剩下的部分又分别可以用几分之几表示呢?(指答)你是怎样想的?

谈话:把这四类不同的物品分别看作单位"1",通过平均分得到了1/4、3/4这样的分数,在以前我们学习时,我们已经知道我们的身边处处有分数,你能把我们身边的某个物体、计量单位或者很多物体看作单位"1",通过平均分表示出更多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这样的分数吗?(板书:1/()、()/[])先思考一下(指答,板书)。

谈话:同学们的`回答很精彩!但是同学们想过没有,写了这么多分数,到底什么是分数?分数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引导学生说各分数的意义,结合学生回答逐步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指名学生再说说各个分数的意义。

4、认识分数单位:

谈话:请同学们打开书,找到分数的意义,读一读。

提问:理解了吗?书中除了介绍了分数的意义,还介绍了什么?(板书)什么叫分数单位?(指答,板书)你理解分数单位了吗?3/4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它里面有几个1/4?你能像这样说说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的情况吗?(指答)

提问:听同学们回答得又对又快,你是不是有什么诀窍啊?(指答。板书()/[]-()个1/[])

5、小结:

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单位"1",并且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认识了分数单位。而且我们的同学很聪明,还发现了分数中分母是几,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分子是几就表示有几个分数单位。学习到这里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吗?

四、巩固练习:

1、练一练

课件出示,要求:独立完成上面的填写,完成的同桌相互交流一下下面的问题。

指名口答。第一个提问:"空白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合起来是多少?",第三个提问:空白部分有几个分数单位?一共有几个分数单位?

2、分数意义

谈话:写了这么多分数,那你理解这些分数的意义吗?

(1)汉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3/25。

引导学生说:把什么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了多少份,什么有这样的几份?

(2)地球表面有71/100的面积被海洋所覆盖。

(3)一根木料长8/9米,李师傅锯下了它的2/5。

提问:看了上面的分数,你知道些什么想到些什么?

3、分圆木问题:

谈话:张老师家这几天在装修,有一根木料也要分一分,想看看吗?

提问:从图中你得到哪些信息?(再出示:张老师想先截下它的1/3)

提问:�

提问:这里又不知道圆木的长度,你是怎样想到在这儿锯呢?你的意思是不管圆木有多长,把它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锯下其中的1份就可以了。是吗?

再出示:再截下剩下的1/3,你又觉得该在什么地方锯呢?你是怎样想的?

再出示:如果再截下剩下的1/3,你觉得又该在什么地方锯呢?说说你的想法。

提问:锯到这里老师有点看不懂了!为什么三次都是锯下1/3,但三次锯下的长度却不相同呢?(指名口答)单位"1"越来越怎样了,那他的1/3呢?

提问:想象一下,如果继续这样锯下去,会出现什么情况?

谈话:是的,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庄子也有同样的发现,他在《庄子·天下篇》中记载了这样一段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句话的大意是:一尺长的木棒,每天取下它的一半,这样取下去,永远也取不尽。

分数的意义教案【第四篇】

教学内容:课本P98-10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物和图形,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了解分数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重点:1、认识几分之一2、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每人准备一张长方形纸片、两张圆形纸片、一张正方形纸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冲突

师:今天是星期天,小明要过生日,他请好朋友小红一起到郊外玩,看,他们都带了哪些什么好吃的?(看大屏幕)(4个苹果、2瓶矿泉水、还有一个大蛋糕。)

师:把这些食品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各分得多少?你会分吗?(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2个;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人得1瓶)

师: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呢?(板书:平均)(一个蛋糕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了这块蛋糕的一半。)

师:怎么分?(动画演示)一半在数学上用什么数来表示呢?(1/2),1/2就是分数,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认识一种新的数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二、操作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二分之一

师:请同学们观察,我们现在把蛋糕分成了几份?2份中的1份,就是1/2。谁会读?我们一齐来读读!

师:这一份是1/2,那另一份呢?(出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它指的是谁?现在谁能说说我们刚才是怎么得到这个蛋糕的1/2的呢?

2、教学试一试

师: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我们可以得到它的1/2。那么一张长方形纸我们怎样才能得到它的1/2呢?(出示长方形纸)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看看谁完成的又快又正确。

师:都完成了吗?谁愿意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大伙儿看看的?展示学生作品,并将其贴在黑板上:

①对折同意他的折法吗?一样的举起来。

②纵向对折涂色的这部分是长方形的1/2吗?

③斜折这样呢?

师:他们的折法不同,有的横,有的竖有的斜,涂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为什么说他们都是1/2啊?(都是一半,都是把长方形平均分成了2份。而涂色的正好是其中的一份。)

小结:只要把一个东西平均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师:认识了1/2,现在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1/3、1/4)

师:想不想用一个图形表示出想认识的分数?用纸折一折,并用斜线表示出来。

反馈交流:讲一讲,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几?(平均)

老师收集了一些纸片,你看到了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出示:正方形1/4、长方形1/4、圆形1/4。

(都表示1/4。)

师:为什么他们形状不一样,却都是1/4呢?(因为他们都是平均分成了四份,表示的都是其中的一份。)

师:那相同的图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出示:学生画的1/2、1/4,比较这两个图形,1/2和1/4哪个更大?你怎样比较1/2和1/4的大小的呢?

生:从图上直接看出1/2>1/4

师:同样大小的两张纸片,一张平均分成2份,一张平均分成了4份,分得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

师:再来看这一张长方形纸片。老师把它平均分成了8份,绿色的部分就表示它的1/8。看看,和上面的1/2、1/4相比,你们知道谁大谁小吗?

3、出示练习

4、写分数

师:现在你们认识了分数,分数怎样写呢?象1/2这样的分数怎样写呢?现在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小手书空,跟老师来一起写1/2。

写法:(1)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板书:)

(2)在横线下面写2,表示平均分成2份(板书:2)

(3)在横线上写1,表示取其中的1份。(板书:1)

师:你们知道吗,分数的各部分还有名字呢!

1/2中间的这条横线叫做分数线(板书:分数线)

分数线下面的2叫做分母(板书:分母)

分数线上面的1叫做分子(板书:分子)

1/2这个分数分母是2,分子是1。

三、练习应用,拓展延伸

1、你能用分数表示涂色的部分吗?

2、(想想做做第1、2、3题)

3、拓展

100页的4、5题

②出示黑板报。

师:同学们出黑板报,分出一块科学天地(二分之一),一块艺术园地(四分之一)各版块各大约占黑板报的几分一?请同桌互相讨论。

反馈:(1)科学园地1/2(2)艺术园地1/4。

师:为什么是1/4,明明分成了3份了吗!

师:这些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分数,我们的生活不光有整数,也有分数。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分数有哪些认识?

分数的意义教案【第五篇】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使学生知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相同的,并使学生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2、动手操作,通过直观认识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引导学生正确地总结出计算法则,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算理,正确总结、应用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

(1)引导学生回忆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根据已知的乘法算式:5×6=30,写出相关的两个除法算式。(30÷5=6,30÷6=5)

2、口算下面各题

×3××

××6×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学例1

1、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出示插图及乘法应用题,学生列式计算。

(2)学生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两道除法应用题,并解答。

(3)将100克化成千克,300克化成千克,得出三道分数乘、除法算式。

2、学生自学后小组间交流

3、全班汇报:

100×3=300(克)

A、3盒水果糖重300克,每盒有多重?300÷3=100(克)

B、300克水果糖,每盒100克,可以装几盒?300÷100=3(盒)

×3=(千克)÷3=(千克)÷3=3(盒)

4、引导学生通过整数题组和分数题组的对照,小组讨论后得出:

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

中一个因数,求另个一个因数。都是乘法的逆运算。

(二)、巩固分数除法意义的练习:P28“做一做”

(三)、教学例2

(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小组讨论操作,如何把这张纸的平均分成2份,并通过操作得出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小组汇报操作过程,得出:将一张纸的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

(3)引导学生数形结合,对照不同的折法,说出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A、÷2==,每份就是2个。

B、÷2=×=,每份就是的。

(4)如果把这张纸的平均分成3份呢?让学生从上面两种方法中选择一种进行计算,通过操作对比,让学生发现第二种方法适用的范围更广。

4、引导学生观察÷2和÷3两个算式,概括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除以整数,等于乘上这个整数的倒数。

三、当堂测评(课件出示)

1、计算

÷3÷3÷20÷5÷10÷6

2、解决问题

(1)、一辆货车2小时耗油10/3升,平均每小时耗油多少升?

(2)、正方形的周长是4/5米,它的边长是多少米?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讲评,小组间批阅。

四、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分数除法的意义及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2、谁来把这两部分内容说一说?

教学后记

20 34591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