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设计教案精编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教案“单元整体设计教案精编3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小学语文整体单元教学设计1

小学语文整体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是以小学语文教科书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为目标,以每个单元组中的训练重点和习作要求为主线,以改革阅读教学为突破口,以加强读写结合训练为落脚点,以整体备课、综合训练、及时评价、反馈矫正为保证措施,以有导向的阅读积累活动和有指向的生活实践活动为辅助手段,而进行的阶段性、系列性教学活动。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是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高耗低效的问题,运用系统论的整体原理,学习借鉴国内外现代教学研究的理论精华和我省单元达标教学的优秀成果,以每个单元为基本教学单位,而构建的整体教学模式,即把每个单元的教学过程分为相互联系、递进循环的四个阶段:教学准备—学习研讨—综合实践—反馈评价和为完成每个单元组的教学任务而使用的十种基本课型:整体预讲课、研读训练课、自读训练课、读写结合课、基础训练课、综合复习课、习作指导课、达标测试课、习作评讲课、矫正补偿课以及贯穿整组教学过程始终的两项辅助活动:有导向的阅读实践活动、有指向的生活实践活动。

一、四个阶段的任务

1、做好教学准备。它包括教师的整体备课和学生的整体预习两个方面。“整体备课”是优化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重要前提。它要求教师从整体出发,围绕一个训练重点(读写例话),遵循一条训练主线(习作要求),来全面系统地研究教材,理解教材,处理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统筹安排教学任务(每篇课文教什么,怎样教;每一课时教什么,怎样教),设计读写训练序列,安排综合训练和两个活动计划等。整体备课可采用表格式,先由教师个人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按要求认真填写,然后以教研组为单位集体研讨,互相取长补短,以求得教师对全组教学的整体把握。

“整体预习”就是在单元教学之前,指导学生以全组教学目标为依据,以“导读”提示为线索,来感知教材内容、训练重点、习作要求和基础知识,确定自己的学习方法。主要目的是运用目标定向,激发学习动机。预习的方法可采用分组讨论式、提纲导学式、逆向通读式、列表分析式等。

2、引导学习研讨。引导学习研讨就是以训练重点为主线,以每单元的4篇课文为载体,通过6-10个课时及相关课型和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情感体验启迪,培养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它是单元教学的重点所在,包括研读训练、自读训练、读写结合三种基本课型。

3、指导综合实践。综合实践是以巩固深化基础训练和读写例话的学习为重点,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完善知识结构,将基础知识转化为基本技能为目的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引导学习研讨的延伸和拓展。包括积累运用、综合复习、习作指导三种基本课型。

4、组织反馈评价。这是在综合实践的基础上,对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检测,反馈教学信息,总结学习得失,及时查漏补缺,实现段段清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包括达标测试、习作评改、矫正补偿三种基本课型和教师的教学活动总结。

二、十种课型的操作

1、整体预习课。其主要任务是以单元教学目标为依据,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教材,进行目标定向,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调动学习的情感前提。课堂结构一般为:谈话激情导入——学习目标定向--独立阅读预习——小组交流研讨——教师概括总结。一般为1课时。

2、研读训练课。此课型一般用于每单元的精读课文教学。教师运用导学式,指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读、思、划、批、议”来领会课文的内容,学习读书的方法,接受语言文字训练。基本课堂结构为:激情导入,学习目标——边读边想,抓住中心——分析条理,学习表达——质疑研讨,课堂总结。

3、自读训练课。此课型一般用于略读课文的教学。其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自学的机会,使之能将在研读训练课上获得的读书方法运用于学习实践之中,以增强独立自学的能力。基本课堂结构为:研读阅读提示,明确读书方法、要求和目标——自读自悟自得,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基础知识和技能——交流畅谈收获,师生多方互动,反馈学习信息,整合拓展问题。

4、读写结合课。读写结合课是围绕训练重点和习作要求,凭借课文的个性特点,抽取读写规律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大作文部件训练的一种课型。基本课堂结构为:复习导入(激情谈话,整体读课文,回顾写作特点)——训练指导(提取结合点,领悟特点方法,指导方法应用)——结合训练(提出任务,讨论方法,交流收获)--课堂总结(学习方法)。一般1课时,安排在各类课文的学习之后。

5、基础训练课。基础训练课是以阅读训练为主要内容,同时指导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的基础知识(拼音、字、词、句、点等)进行拓展性复习巩固训练的一种课型。教学时间为2-3课时(包括1节写字课)。基本课堂结构为:谈话导入——回顾旧知——巩固练习——矫正点拨——课堂总结。

6、综合复习课。综合复习课的目的在于强化读写知识训练,帮助学生完善已有知识结构,指导学生将读写知识转化为技能。教学时间一般为1-2课时。基本课堂结构为:激情导入 ——综合复习(整体切入,课例剖析,发现规律)——对应练习(自学例话,记忆图表,拓展尝试)——课堂总结。

7、习作训练课。习作训练课是以指导学生将掌握的读写技能在习作实践中加以运用的一种课型。一般为2课时。基本课堂结构为:明要求,拟题目——定中心,选材料——列提纲,打草稿——互交流,师点拨——自修改,誊清文。

8、达标测试课。达标测试课是用于检测学生达成训练目标情况,做到段段清的专用课。一般为1课时。

9、习作评改课。习作评改课是继习作训练之后,在对学生已完成的习作进行批改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评析和修改指导的一种课型。一般为1课时。基本课堂结构为:总结导入——举例评讲——矫正修改——交流赏析——课堂总结。

10、矫正补偿课。矫正补偿课是在习作训练和达标检测试之后,安排的总结学习得失,矫正存在问题,消除知识缺陷,给学生创造再次学习的机会,以达到相对平行,同时为后继学习鼓劲加油的一种特定课型。一般为1课时。基本课堂结构为:总结评价——矫正补偿——强化训练——平行测试——课堂总结。

三、“两项活动”的配合1、有导向的阅读积累活动。阅读一是为了巩固课内学到的读书方法;二是为了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语言材料。“有导向”是说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和明确的要求下进行的,即尽可能地围绕着本组的训练重点来阅读和积累,以增强对应性和实效性。首先,教师要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诸如内容、范围、方法、任务等;其次,要采用一定的阅读组织形式,像小组讨论式、提纲导读式、自由品读式等;第三,不动笔墨不读书,每周要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或积累优美的词语、句子、段落,或摘抄好的开头、结尾、具体描写、抒情议论等片断,或记下自己的读书感想等;四是对这种课外阅读积累活动要定期进行总结评价,以不断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机,确保活动的有效性。

2、有指向的生活实践活动。生活实践活动是为了给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习作素材。所谓“有指向”,就是组织活动要以习作要求为中心,通过对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设计、组织和安排来创设客观的生活情景。活动的内容及方式要根据训练组的习作要求而定。如四年级第第一单元的作文是要记暑假里的一件事,第二单元写“我敬佩的一个人”,均可采用回忆讨论式或参观访问式等。第三单元的习作是要“写一种小动物(或植物),抓住特点、写出对它的喜爱之情”。就可以安排一个参观养鸡场的活动,带领学生去看鸡、访鸡、说鸡、画鸡,使学生对小鸡有一个整体的感性认识。同时,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实践活动既可以班为单位,也可以小组为单位,还可按要求学生单独去做。

实践证明,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机运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对教学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和控制,从而可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这是因为:

第一,该研究建立了语文整体教学思想,所有教学活动都围绕整体主线展开进行,而且环环相扣,内在联系紧密,形成了一个可控的有机整体——新的教学常规,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和管理效益。

第二,该研究整合一切现代语文教学新思想、新策略,坚持学生为主体,教 /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思想,并提出了“好的阅读教学就是一堂阅读实践课”的教学主张,始终把学生推在学习活动的最前沿,鼓励他们学习提出有价值、有创新、有实效性的问题,让他们自主地去探究、研讨、悟得。倡导读书的多样性,要求层层推进,注重实效。

第三,该研究注重学习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既强调要从生活中吸收大量的信息、资料,加入到课堂教学中,又要求始终围绕着教学主线,展开一切教学活动来积累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突出了重点,分散了难点,有的放矢。

第四,该研究引导教师“退居二线”,成为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指挥者,疑难问题的启发者、点拨者、讨论者,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减少向学生提出问题,主要提出学习要求,突出了教师整体把握、全面驾驭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促进了教师思想的转变和能力的提高。

第一单元整体设计2

第一单元总揽

本单元的5篇文章都是叙事性作品,它们或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使学生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藤野先生》——鲁迅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文章重点叙述了自己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追述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我的母亲》——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的深远影响,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一位既普通又伟大的母亲的形象。

《我的第一本书》——是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第一本书”折射出的是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人间温情和生活乐趣。《列夫·托尔斯泰》——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再塑生命》——表现了一位富有爱心的教师形象以及她那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展示了一个盲聋哑女孩的精神追求。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了解作者及相关的写作背景。

2、积累本单元中的重点字词。

3、学习细腻描写人物言行的方法并应用。

(二)过程和方法

1、理解课文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感情。

2、学习传记和回忆录的写作方法,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细心揣摩其叙事风格、描述手法和情感表达。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而了解社会人生,体会人生奋斗的意义,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思考、感悟社会人生。

2、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揣摩文章的叙事风格、描述手法和浓郁的感情色彩等。

四、教学设想

1、本单元的文章具有浓厚丰富的人文内涵,涉及深广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自主地查阅搜集资料,培养他们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

2、教学时引导学生质疑,在探讨交流中加深文意理解,领会文章艺术表达的特色。

3、叙事性作品比较适合朗读,在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揣摩玩味作品的叙事风格、描述手法和其中的感情。

4、品味名家的人生历程,诱发学生的人生体验,感悟社会人生哲理。第一课《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藤野先生》是鲁迅对20世纪初自己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经历的回顾,重点叙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热情歌颂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追述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作者的一腔爱国之情。教学目标: 1. 积累词语。

2. 理清文脉,把握本文的叙述线索,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3. 揣摩语言,领会本文语言的感情色彩。

4. 学习藤野先生高尚的品质,体会鲁迅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学重点:

1.理解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2.领会本文语言的感情色彩。教学难点:

联系背景解读本文主旨,思考和感悟人生意义。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让学生说说自己所崇敬的老师,并说出崇敬的理由。

(由此导入: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注重阅读与生活的联系。)

二、资料助读

1.作品《朝花夕拾》 2.时代背景 3.疑难字词

三、诵读,整体把握

1.速读全文,理解文意,回答问题

(1)本文作者写了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在这段经历中,作者转换了三个地点,请找出相关语句。

(2)文章是以什么为中心记叙的,请结合文意说说自己的理解。(3)文章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是围绕什么线索来组织的? 2.学生搜索信息,回答,教师指正。

(这一环节意在训练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分析、搜索信息的能力。)

四、研读,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 1.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①找出文章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的四件典型事例,并说说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格?

②“我”对藤野先生怀有怎样的感情?结合课文内容回答。2.学生交流研讨结果,教师明确。

3.学生再读课文,体会文章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

(这一环节意在使学生懂得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五、布置作业

搜集本文所出现的生字词,并给予解释。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

二、精读,体会文章语言的感情色彩

学生自读课文1、2、5、24-

31、38段,划出明确表现作者感情的词句,互相交流,质疑,教师明确。

比如:“居然睡安稳了”句中的“居然”是什么意思?对表达思想感情有 什么作用?

(这一环节意在使学生体会文章语言丰富的感情色彩,也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要互相协作,才有共同进步的。)

三、合作研讨,体验反思。1.关于课文的主旨的理解,有下列几种说法,你更倾向于哪一种?结合文意,谈谈自己的看法。

(1)标题是“藤野先生”,课文主要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2)课文大半内容写作者的经历和思想,主要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课文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经历,因此既写了藤野先生,又写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提供参考意见。)2.鲁迅弃医从文的人生选择对你有什么启示?

(学生联系自身思考人生的意义,教师引导、鼓励。)

(这一环节意在使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进行情感体验。)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以“我最尊敬的一位老师”为题,写1篇小作文。板书设计: 藤野先生

— 鲁迅 —

(明线)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暗线)爱国感情

第2课《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学中应抓住一个“情”字,在品读课文的基础上,紧扣精彩细腻的语言,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母爱的真挚、深沉,进而理解生活中的母爱。让学生学会感悟亲恩,学会做人。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词

2、了解胡适的成长经历,理性思考母爱及其深远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课文,概括文中的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2、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把握自传的语体特点。

3、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4、感悟胡适及其作品所包含的人文内涵,丰富文化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学生孝敬母亲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概括文中的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2、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把握自传的语体特点。

3、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

2、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引入主题

二、了解作者

由学生介绍胡适及其母亲的资料,教师再视情况进行补充。

三、整体感知

1、学生速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分析母亲的形象。思考:(1)文中写了母亲的哪几件事?

(2)勾画出文中揭示母亲品性的语句,试用“母亲是一个 的人。”的形式进行概括,并精当评价母亲的形象。

3、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四、探究活动

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法,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求统一答案,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

五、小结

这是一首质朴动人的对母亲的赞歌,作者怀着深深的敬意和爱戴,记下了自己的母亲这可亲可敬的美好形象,唱出了一支深情的颂歌,“爱”的感情贯穿全文。

六、布置作业

收集自己母亲常说的饱含母爱的话语或一些最让你感动的关于母爱的故事。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合作探究 人们常说: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回顾人生历程时,胡适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念之情,但在文中却极少运用直接抒情的语句,那么作者的感情是如何体现的?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三、协作质疑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四、赏析语言:

1、课文中哪些话语、哪些细节让你动情?请在书上圈点批注。

2、学生找出有关语句,把自己对作品的解读、感悟与大家交流;并把自己对作品的感悟通过朗读展现出来。

3、议论的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常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你能从本文中找出议论句吗?

五、写作训练:

1、这感人的一幕幕,充分表现了母爱的光辉,情真意切,感人至深。那么,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来表达这些情感?(学生讨论)

(1)截取人物最典型的经历来写。(2)细腻而饱含真情的语言。(3)穿插必要的议论。

2、假如让你来写《我的母亲》,你准备捕捉哪些闪光的瞬间?你打算采用哪些写人的手法?

3、学生列写作提纲,口述作文。教师给予点评。

六、小结

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小结。

七、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推荐:《感悟母爱——震撼心灵的118个真情故事》

2、完成作文《我的母亲》,并上交。板书: 我的母亲 胡适 童年经历

怀念 敬爱

母管教——“严师”“慈母” 母当家——宽容隐忍

母尊严——捍卫名节 影响深远

第三课《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1篇随笔。他的“第一本书”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人间温情和生活乐趣。通过本文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生活的底蕴,感悟读书对于人生的意义。在学习此文时可以让学生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能力达的训练,指导学生对人物进行分析与归纳。在讨论问题的平台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读书观,联系阅读积累与生活体验,谈对读书的认识。[教学目标] 1.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2.结合具体例子对人物进行分析与归纳。

3.揣摩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4.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学会思考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 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2.揣摩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学会思考人生。[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人

从自己的书籍导入,联系到课文的主体内容。

点到核心词语:第一

二、简介作者

三、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2.解释词语。

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把握课文的记叙方式:按照时间顺序;记叙的顺序是:倒叙。

请一学生快速的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人物:我、乔元贞、“弄不成”、我的父亲

环境:20~30年代、动荡;贫困落后的乡村

情节: 分书——深厚的同学情谊

补书——对孩子的理解

送书——真挚的同学情谊

主题:本文以我的第一本书为线索,写出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的情感、同学之间的真挚情感,同时也点出了作者对于贫困落后的家乡的独特感受。

五、学生自主阅读探究

1、这篇文章中让你感受最深的人物(结合具体例子对人物进行分析与归纳):(父亲)

父亲: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感情,对孩子乐于负责,同时也乐与助人。(可以和《羚羊木雕》一文中的父母相对照。)

父亲为什么要修书:(1)对孩子之间情谊的支持。(2)与乔元贞父亲乔海的友情。

2、我:同学间真挚的情谊。

3、乔元贞是一个很聪明有出息的孩子,为什么中途要辍学?(贫困)

4、“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的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人生第一课)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感激之情)

5、从我和乔元贞的不同人生经历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人生启迪?(略)

六、品味语言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七、拓展延伸

师生交流若干读书改变人的命运的故事或者名人名言。

八、小结

九、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练习三。

第四课《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教材分析 《列夫·托尔斯泰》是一幅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示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全文主要刻画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和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赞美了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并揭示了他人生的不幸。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文中“轩昂、器宇、犀利、郁郁寡欢、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等词语。

2.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

能力目标

1.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2.品评语言,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描写形貌的手法。

3.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德育目标

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点

诵读,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外貌的刻画,理解本文独特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联系背景材料,深透理解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教学方法

诵读法 研讨合作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CAI课件 录音机 教学时限 2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诵读、感知课文,整体感知托尔斯泰的外貌,学习作者在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描写形貌的手法。

一、新课导入

二、作者简介

三、整体感知

1、听录音范读,扫清字词,要求:听准字音,体会感情,积累掌握词语。⑴、注音 ⑵、词语解释

2.学生自由朗读,探究文中描绘托尔斯泰独特的形貌特征。

⑴、文中前半部分对托尔斯泰的描写,突出了哪两个特点?

⑵、请在文中找出描写托尔斯泰的形态给人的总体印象的句子。

3、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比喻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眉毛、须发、发肤、鼻子、眼睛的语句,用自己的话概括它们的特点;并品评其表达效果。(结合课后练习三)

4、“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的眼睛充满智慧,让人感受到的是一位品格高尚的伟人,是一位给人类创造巨大精神财富的伟人。在文中找出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句子,并品味其内涵。(研讨与练习第二题)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查找关于托尔斯泰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通过问题及托尔斯泰生平资料的研讨,进一步探究托尔斯泰内心的精神世界。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作者已经为我们描绘了托尔斯泰的肖像画,那么你对他的代表作了解多少呢?请说说作品名称和主人公的名字。

二、合作探究

1、请你介绍有关托尔斯泰的作品。

由学生展示

2、展示搜集到的关于托尔斯泰生平的材料

三、扩展与延伸: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变化),与同学们一同讨论:托尔斯泰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

请你联系生活的实际,与全班同学探讨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由学生畅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四、小结

五、作业

1、学习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写1篇300字的人物小作文。板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 茨葳格

须发:多毛

肖 面部:失调、平庸

像 眼睛:犀利的目光、丰富的感情、无比的威力

画 表情:忧郁、压抑

长相:平平 第五课《再塑生命》 海伦·凯勒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海伦·凯勒的有关知识,学习她的优秀品质。

2.通过速读,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与概括能力。3.通过阅读,理解课文的主旨,说出作者为什么将自己的老师──莎莉文小姐称为“再塑生命”的人,理解文章中“再塑生命”的含义。

4.理解作品中关于“爱”的讨论,理解“爱”的多种形式,并用自己的语言对“爱”进行诠释。教学重难点

1.通过阅读,理解课文的主旨,理解文章中“再塑生命”的含义。2.理解作品中关于“爱”的讨论,理解“爱”的多种形式,并用自己的语言对“爱”进行诠释。

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3

自然奇观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组单元备课思考

一、内容简介

本组教材的单元主题是“自然奇观”,包括两篇精读课文《观潮》《鸟的天堂》和两篇略读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火烧云》,还有很多与主题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

通过学习本组教材,学生会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学生会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注意事项。从预习、理解内容、领悟表达方法、知识点提醒 1预习课文

导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认识字词,书写字词。

2理解内容

4篇课文都描写了大自然的神奇景象,都可以“奇”字为突破口,采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找出描写神奇的地方,画下来,读一读,体会体会,并交流体会。观潮》景观之奇可从大潮的声音、形态和观潮者的神态、动作两方面进行感受。《鸟的天堂》景观之奇可从榕树和鸟两方面进行感受。榕树大,茂密,碧绿,非常美;鸟声鸟影,形态多样,姿势各异,非常热闹。

《雅鲁藏布大峡谷》景观之奇可从地理位置、峡谷比较、生物多样等方面进行感受。

《火烧云》景观之奇可从色彩绚丽和形态多变两方面进行感受。划出相关语句,让学生朗读体会,但是不能把朗读指导的重点只放在这些句子上,要放在课文的语境中,让学生在理解了整篇课文的基础上朗读。

3领悟表达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四处自然景观的“奇”,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表达

我们要想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就必须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钱塘潮的“奇”?怎样写出鸟的天堂之“奇”?怎样写出雅鲁藏布大峡谷之“奇”?怎样写出火烧云之“奇”? 可以让学生先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

(一)作者是怎样写出钱塘潮的“奇”?

1.画出描写大潮来时声音的词句。说说这些词句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2.比较句子。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地飞奔而来。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你觉得哪一句好?为什么?

评价:第一句把意思说完整了,第二句写出了颜色和数量,第三句更具体地写出了大潮发出的巨响和浩大的声势。

(二)怎样写出雅鲁藏布大峡谷之“奇”? 1.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列数字,作比较。

2.作者怎样说明大峡谷景观奇异?

运用了“从„„到„„”的排比句式,气势非凡,让人感到大峡谷的自然景观真如神来之笔。

(三)怎样写出鸟的天堂之“奇”? 1.作者怎样说明榕树奇?

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近处先写枝干,再写绿叶。2.作者怎样说明鸟奇?

先写各种鸟儿的形态(大、小、花、黑),又写鸟儿的姿态(叫、飞、扑),最后专门写一只画眉鸟。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鸟的可爱。

(四)怎样写出火烧云之“奇”?

1.作者连用7个“„„了”的句子,不仅展示了栩栩如生的美景,也渲染了人们欢乐的心境。2.“烧”字准确、形象,写出了火烧云的特点,以“着火”作喻,言其鲜艳无比,光亮耀眼()。

3.作者以多个不同构词形式的词语描述了颜色变化,如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4.形态奇妙多变:由小到大,由清楚到模糊,最后不见。

4知识点提醒

A生字:音:称 屹 应接不暇 秘鲁 树干 兴奋 不禁

红彤彤

形:薄 规律 蒙

耀 隙 暇

B词语:特殊格式的词语:AABC AABB ABB 近义,反义。

C关于鸟的天堂的引号的用法,设疑进一步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鸟的天堂》的结尾写道:“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教师教学用书》上说:‚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这是引用别人说的话;第二个不加引号,这是作者亲眼所见的、确确实实的鸟的天堂。‛ 有的资料上说:‚第一个加引号是指大榕树;第二个不加引号,指榕树上自由自在生活的鸟儿们,不会受到任何伤害,是它们的乐园。‛(令怡按:这是个病句)以上两种说法哪个正确? 作者(巴金)以赞叹之笔‚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作文章的结尾,前一个‚鸟的天堂‛是人们给这棵大榕树的特定的称号,故加上引号;后一个‚鸟的天堂‛是作者亲眼看到大榕树上活跃着那么多的鸟,感到大榕树的的确确是鸟儿自由生活的乐园,把它说成鸟的天堂是名副其实的,一点也不为过,所以没有加引号。其实教参和别的资料上的说法并没有发生矛盾,特定的称号也是当地人和游客给予的,说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是引用别人的话也并没有错,只是没有第二种说法来得确切。(令 怡)

(四整本书阅读──《青少年自然百科探秘》安徽人民出版社

本套图书包括十五册,分别是《1.宇宙探索》《2.地球万象》《3.气象万千》《4.人类探险》《5.生命微观》《6.植物世界》《7.动物天地》《8.动物与人》《9.自然生态》《10.环境保护》《11.江河博览》《12.湖泊风光》《13.飞瀑涌泉》《14.名山异洞》《15.海洋奥秘》。

搜集资料──交流资料──积累成语──创办手抄报 附:

1.带“绿”意:一碧千里翠色欲流千山一碧碧波荡漾翠绿欲滴绿草如茵

2.描写景色:万紫千红花红柳绿姹紫嫣红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翠色欲滴五彩缤纷五光十色 3.带“春”:春光明媚春意盎然春色满园春暖花开春和景明春山如笑

4.天气:风和日丽烈日炎炎和风细雨彤云密布晴空万里万里无云狂风暴雨倾盆大雨天昏地暗绵绵细雨

5.花:百花齐放百花盛开百花争艳花团锦簇含苞欲放花红柳绿争奇斗艳姹紫嫣红五彩缤纷万紫千红鸟语花香

6.草: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绿草如茵草长莺飞奇花异草 7.树: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红叶似火枯木逢春苍翠欲滴

8.山:危峰兀立崇山峻岭怪石嶙峋奇峰罗列山明水秀蜿蜒盘旋山光水色冰消雪融

9.水:水平如镜汹涌澎湃波澜壮阔微波粼粼浩浩荡荡水花四溅波涛汹涌 10.天空:碧空如洗晴空万里万里无云(六口语交际与习作

课前搜集资料──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总结──说印象深刻的自然景象──思考如何写──学生作文──讲评作文。

板块一:口语交际──交流各自了解的自然奇观 1.课前观察、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资料。

2.启发谈话:有人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峭壁深渊、怪石云海当然神奇,风雨雷电、花鸟虫鱼等平常的事物也有令人称奇的地方。让我们交流一下我们各自了解的自然景观吧!

3.小组交流: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要求:讲清楚景观的奇特之处,还可以说说这样的奇观是这样形成的,要言之有序。4.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代表说一说。

5.教师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6.延伸拓展:把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板块二:习作教学──写一处自然景观

1.作前指导:这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在美丽、神奇的大自然中旅游。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

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也可以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还可以联系“我的发现”,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复习本单元学习的词句。5.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

6.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

7.作文讲评

描写春天的古诗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描写夏天的古诗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宋·陆游《初夏绝句》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描写冬天的古诗和描写冬天的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20 1668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