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集体备课教案有哪些【优质8篇】

美好 分享 时间:

集体备课教案包括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验设计、课堂活动、作业布置及评估标准等,如何有效整合资源以提升教学效果?以下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的初中物理集体备课教案有哪些相关文章,便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初中物理备课教案 篇1:

课题

长度的测量:误差

重点难点分析

知道长度的单位,对于长度的进率的指数表示是一个难点,但是不宜要求过高,以形成新的难点。能准确使用刻度尺并对使用的准确和错误能有准确的判断。准确记录测量结果,能在准确值的基础上估测一位,误差是难点,讲解时不宜过深。

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新课

条件较好的学校能够组织学生观察动画或图片,条件一般的学校能够观察课本上的1-1和1-2,使学生得到结论“感觉不总是可靠的,需要实行实际测量”,从而引出测量在物理中的重要地位。

说明在一些方面测量的决定作用,要注意联系实际:发射一颗人造卫星,卫星的运动是否正常,就需要持续的各种各样的测量,并且这种测量要求的精度很高。

2、新授课:测量和长度的单位

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测量要有标准,所以长度有单位,能够引申各个物理量都有单位。介绍长度的单位。

教学中要使学生建立长度单位大小的观点,条件较好的学校能够用动画(自然世界的尺度)、图形、图像来协助学生想象一些长度的数值。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在自己的身体上找出大约是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部位,看看谁的更准确。

学生练习单位的换算和判断数值的单位,以便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3、新授课: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测量长度的一般工具是刻度尺,观察刻度尺,说出自己的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再观察一些图形,说明这些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最小刻度。

学生能够观察图形和图像素材,或者观察课本上的1-5、1-6、1-7图,组织学生讨论,并总结出使用刻度尺的准确方法: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的应测部位,零刻度线磨损时,能够从其他刻线量起;观察测量结果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同时,学生理应讨论不按照准确方法使用时出现的问题。

记录结果时,要注明单位,并理应在读出准确值后,再估计一位,教师利用板图,读出木块的长度:准确值是2cm,再估计一位数值,约是,所以木块的长度是:。

在此基础上,加上毫米线,此时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mm,再读出木块的长度,对比这两次的数值,能够看出测量相同的物体,用不同的精确度的刻度尺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能够再出示一些问题,巩固学生的准确读数。教学中要注意养成学生的这些学习习惯。

4、新授课:误差

对于“误差”的教学,仅仅把握三个问题:什么是误差,误差是怎么产生的;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这三个问题能够让学生讨论后得出。

因为估读的数值不同,不同的刻度尺有差异,一些环境等因素对测量工具的影响,造成了误差,所以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我们把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而错误是测量上的方法错误,能够在测量中改正的,这是二者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是选择精密的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

查阅关于长度的一些单位

活动的组织

以小组为单位

教师指导

1、提供关于长度的一些学史资料

2、不同国家中关于长度的不同单位

3、长度的国际单位制中,单位的换算关系

评价

1、资料来源的丰富水准

2、内容的祥实水准

3、资料本身的丰富水准

物理集体电子备课教案有感 篇2:

集体电子备课教案,对于东丰物理教师来讲,绝对是一个新鲜事物。对于写了大半辈子教案的老物理教师来讲,也许是梦寐已久的。这是历史车轮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传统观念无法抗衡的必然产物。

纵观古今,所有新鲜事物的成长都要经历或大或小的波折,甚至是夭折后的重新诞生。但历史的脚步不会屈服于传统观念的扼杀。哥白尼的日心说、美国的南北战争、中国的改革开放·····。无不鲜活的说明了这个问题。

我很高兴的赶上东丰县教师进修学校周密组织这次物理电子集体备课的活动。就我个人而言,我在此次活动中受益匪浅。看到来自各个学校老师以严谨的态度精心备出的电子教案,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见识了很多。我认为电子教案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集体电子教案是一个难得的教学资源。

凡是参加编写教案的人,都是我们东丰教育第一线上的物理教师。他们都有着极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拜读这些教案的同时,我们能看到很多我在以往教学中没有发现的小窍门。利用集体电子备课教案这种方式可以让我们在教学中少走弯路,提高教学效率。

比如在过去几年的“天平的使用”教学中。我的授课总是有板有眼的一一罗列天平的使用方法。但看过四中贺老师的教案后,才知道她把天平的使用总结为:“看、放、调、称、记”,这五个字就能概况了所有内容。“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识记知识要点。我在今年的教学中一改以往的教学方法,欣然采用这种教学思路。在教学中,果然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往的备课,让我们深刻的体验到了孤军奋战的感觉。现在,这种冥思苦想终于可以转变为智慧碰撞后的火花。

二、集体电子备课教案给我们小乡镇物理教师创建了一个与外界沟通交流的平台。

东丰的各个乡镇学校规模都很小,每个学校只有两个左右的物理教师,甚至有些学校只有一位物理老师。他们能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很少,很多人多年来一直墨守陈规着他的老一套教学思路,在教学中毫无新意可言,有的已经不能适应现在学生的'发展特点。这本集体备课教案正好给了我们这样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在备课时,虚心揣摩别人的教学理念;同时也要大胆的沿用自己好的教学经验。扬长避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比如:在”机械运动“这一节课,可以分成三大块:什么是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我在以往的教学中,讲完第一部分,往往非常生硬的过渡到参照物的教学部分。一直都忽略了甚至没想过如何过渡这部分知识。但看过孙海丽老师的教案后发现,她只用了一句非常精短的话,就将两个知识很自然地过渡。使学生很容易就能体会到这节课知识的连贯性。她说:”为什么我们说运动是绝对的,而我们还经常说身边很多物体,比如说黑板、房屋等是静止的呢?“就是这样一句很简单易懂的过渡句,很容易拉着学生的思路走进”参照物“的教学中。可以非常明显的起到驾驭课堂的效果。但她在总结参照物的特点时,教案中只体现了一条:参照物的选择具有任意性。而缺少”参照物是人们假定不动的物体“和”抽象的空气、天空、宇宙的最好不要选作参照物“及”被研究物体本身不能选作参照物“这几条。这些都是我在以往的物理教学中总结出来的一点体会,我及时把他们加到”修改栏“里。这节教案就非常适用于我了。

三、电子教案适用于我们的教学实际

我们的集体电子备课教案,虽不能比市场上很多现成的优秀教案,但它最大的优点在于,它最适合我们东丰的物理教学。因为它是我们东丰物理教师自己根据东丰现有的教学设施,切合实际编写出的我们自己的教案。

四、电子教案使物理老师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45分钟教学中

电子教案节省了时间,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及工作强度。为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教法、学习专业知识、准备实验、准备教学课件及网上资源提供了空间。原来我们需要备整本教材。可是有了这样一本集体电子备课教案,就可以不用浪费时间去写教案,我们只需要备一节现成的教案,发现他的优点,找出他的不足。然后再完善成1篇完全适用于自己的教案。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致使每一课时都成为一节展示课、精品课。

同时,作为物理教师,我也对我们的备课方式提出点意见:

这种备课方式不能体现出”集众人智慧采众家之长“的思想。如果利用一些时间集中全县物理教师在一起,发挥众多老师的聪明才智,挖掘出更先进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生涯中总结出的小技巧;或每为教师多备几章,让其他老师从中选出适合自己需要的教学设计,解决了因没有得到这节课的备课任务,以至于无法与全县物理老师交流。使好的教学资源白白浪费。或者说,如何能够使我们的教案精益求精,使我们的活动继续弘扬,使那些纸上谈兵的阻挠者对我们的教案另眼相看,是我们日后应不断探索的课题。

总之,我希望教师进修学校能力排众议,坚持这一项利师、利生的好活动继续开展去下!

初中物理集体备课教案有哪些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研究电流跟电压关系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电路图。

2.知道研究电流跟电阻关系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电路图。

3.在r一定,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4.在u一定,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5.掌握欧姆定律,能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6.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与科学研究活动,并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能对电流、电阻、电压的关系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出实验方案,对获得的数学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欧姆定律。

2.体验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建立电压的初步概念;通过实验观察理解电压的作用。

教学难点

电压表的正确选择、连接及读数。

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

教具准备

干电池若干、灯座、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电压表、电流表、投影仪、家用手电筒。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基本了解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并学会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今天请同学们先看老师的这组实验。

[演示]小灯泡和电池、开关组成串联电路。

演示一:一节干电池和 v小灯泡串联发光。

演示二:两节干电池和 v小灯泡串联发光。

演示三:两节干电池和 v的小灯泡串联发光。

同学们仔细观察三次演示小灯泡的发光情况。

[师]通过观察实验,根据上节课的学习,你能告诉大家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一个灯泡,两节电池比一节电池时亮,说明灯(电阻)不变,电压大时,电流也大。

[生]同样的两节电池, v的灯比 v的灯亮。电压不变时,电阻大的电流小,电阻小的电流大。

[生]能不能知道电流、电阻、电压之间数量上的关系呢?

二、进行新课

[师]根据同学们对电阻、电压、电流的学习,你可以大胆地猜测一下它们之间可能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生]电压越大,电流越大。

[生]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生]也许其中的两个相除或相乘会等于第三个。

[生]电压不变时,电阻大,电流就小。电阻小,电流就大,可能电流乘以电阻能等于电压。

[生]同一个电灯泡,电压大时,电流就大,也可能电压除以电流等于电阻。

[生]…

[师]同学们能有根据地推测、猜想非常好,你已经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迈出了正确的一步。接下来,同学们可以选择面前的仪器设备,想办法检验你的猜想是否正确。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师]我们要探究电阻上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必须要经历哪些过程呢?

[生]首先要设计实验,然后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再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论证,得出一般的结论,最后进行评估和交流。

[师]大家还记得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规则吗?

[生]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并且都让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师]电路中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会使用吗?

[生](同学讨论后)仍然是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测谁的电压,就将电压表并联在谁的两端。

[师]同学们没有问题的话,可以开始实验。

要求探究过程中首先设计好实验。实验过程中记录实验步骤;如实填写实验数据;对自己的实验进行认真的分析、论证,客观评估自己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写出完整的探究报告,并和其他组的同学交流。

(同学们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选择2~3组同学利用投影展示自己的探究报告,并逐一讲解自己的设计思想、实验步骤,分析论证的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和大家进行交流。

[投影]

第一组 探究报告

[题目]探究电阻、电压、电流三者的关系

[猜想和假设]

1.电流和电阻成反比。

2.电流和电压成正比。

[设计实验]

(一)设计思想

根据我们的猜测,现在已知道定值电阻的阻值是已知的且不改变,干电池的电压值也是已知的,每节 v.把定值电阻连入电路,用电流表测出电路中的电流值,用电压表测出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就可以知道电阻、电压、电流的数量关系,换用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及改变干电池组电池的节数进行多次测量,就能得出电阻、电压、电流关系的一般规律。

(二)实验电路

根据实验思想,画出如下电路图:

(三)实验数据表格

实验次数 电阻r(ω) 电压u(v) 电流i(a)

(四)实验器材

根据实验思想及所画电路图,选择如下器材:

电池组、定值电阻(三个不同阻值)、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进行实验]

步骤一:按设计好的电路图正确连接实验电路。

步骤二:先保持电池组的电池节数不变,分别将5 ω、10 ω、15 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合上开关,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将数据依次填入第一、二、三次数据表中。

步骤三:保持定值电阻不变,改变电池组电池节数(分别为1节、2节、3节),合上开关,分别读取三次电流表、电压表的数值,依次填入第四、五、六次测量数据表中。

[分析和论证]

分析由实验得到的数据

1.第一、二、三次测量中电压基本不变,电流随着接入电阻值的增大而减小,但每次电流值和电阻值的乘积都近似等于电压值,甚至有一次完全相同。

2.第四、五、六次测量中,电阻的阻值不变,随着电池组节数的改变,电压表指示数值几乎成倍地增加,但每次都很接近电池组的电压。电流表的指示数也几乎成倍地增大,并且和电压增大的倍数相同。每次电压除以电流的值都近似等于电阻的值。

综合以上分析结果,可以得到结论,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电流i,电阻r,电压u的关系是:电阻越大,电流越小;电压越大,电流越大。

[评估]

从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看,尽管数据之间不是完全吻合,但基本能反映规律,所以测得的数据和结论是可靠的。

实验过程中不太完美的是:

操作过程中读完数做记录时没有及时打开开关,可能会浪费电;在更换变阻器和电池组电池时,也没有打开开关,这也是不允许的。

[疑问]

测量过程中,电压表每次测量的值和电池组电压值几乎相同,是否可以不用电压表测量,直接由电源电压读出来?

[师]对同学的表现给予充分肯定,引导同学们对探究过程及问题进行积极交流。

[生]我们设计的电路是这样的(用投影展示),也能得出和他们相同的结果。

[生]我认为我们组设计的电路比他们的更好一些。(投影展示)

引起学生争论。

[生]我认为前面的那两种设计合理,可以不用电压表,直接由电池电压就能知道电阻两端的电压,省事。

[师]认为自己设计的更好的这组同学能不能说说你们的设计为什么好,好在哪里?老师怎么看见前两组同学还比你们少用了器材,不好吗?

[生]前面两组虽然少用了器材,但操作起来麻烦。每测一组数据,就得改变一次电源,就要重新连接一次电路,很容易出错。我们这样的连接虽然增加了一个滑动变阻器,多用了器材,但不用改变电源,利用滑动变阻器就可以方便地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还能提高测量效率。

[师]同学

[生]在实验中还要注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选择正确的接线柱,这样读出来的数才准确。我们是用“试触”的方法来选择量程的。

[生]电流、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不能接反了,否则会损坏电表。

[生]我认为也可以测出滑动变阻器的电压。

[师]同学 不过实验探究的是定值电阻的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测出滑动变阻器的电压后,还得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求出定值电阻的电压。这样的话,电源电压必须先知道。

[生]我还有一个问题,实验时电压表是必须并联在电阻两端,电流表一定要串联在电路中。但是有的是先用电流表和电阻串联,电压表接在电阻和电流表两端,有的是电压表先并联在电阻两端,电流表再串联。(教师可让学生画图说明)这样测出的结果没有差别吗?

[师]这位同学观察得非常仔细。对于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可以先大胆猜测,在下节内容的探究实验中验证你的猜测。

[师]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有没有同学注意过自己的测量方法和其他组同学的完全一样吗?

[生](同学们经过相互交流)有的组先固定电压测电流,比较电流和电阻关系;有的组先固定电阻,测电压和电流,比较电流和电压关系…

[师]在电流、电压、电阻三个量中,我们先限制其中一个量不变,来讨论余下两个量的关系;然后再限制另一个量不变,研究剩下两个量的关系,这就叫“控制变量”法。在以后的探究活动中即使遇到更多的物理量,同学们也可以尝试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这样处理可以把一个多因素的问题转变成一个单因素的问题来研究,可以为我们研究问题带来许多的方便。

课后,同学们可以进行更充分的探讨、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探究报告。

五、例题讲解

例1、现有一支试电笔,其中的电阻为880kω,氖管的电阻和人体的电阻都比这个数值小得多,可以不计,使用时流过人体的电流是多少?

例2、实验测得一个未知电阻两端的电压是,流过的电流是320ma,这个电阻的阻值是多少?

三、小结

四、作业

高一物理《自感》集体备课教案 篇4:

课题名称:自感(第2周集体备课)

课程模块及章节:选修3-2第2章第2节

课型:新授课

应用课时:1

备课时间:/3/3

学科:物理 备课组:高一

主备教师:方x 备课组长:符xx 组员:方群 粟xx教师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1、掌握自感现象及自感电动势的表达式,能解释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

2、了解自感系数的决定因素,了解自感现象中的能量转化,知道自感系数的单位。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自感现象的原因及分析。

教学难点:在断电自感中,错误的认为与线圈并联的灯泡都会闪亮一下。

教学准备、教学资源和主要教学方法

断电自感和通电自感现象实验,PPT,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目标引领

展示目标,齐读目标,教师解读目标,学生明确目标

活动导学设问导入:

如果线圈中的电流发生变化,必然会使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这种由线圈自身的电流变化而引起的磁通量变化是否也能产生电磁感应呢?

新授课:

一、自感现象

1、实验与探究

课本P29

①实验:接通电路,使两个灯泡亮度相同。断开电路,观察两只小灯泡的亮度变化。

②现象:灯泡1缓慢息灭,灯泡2立刻息灭

③结论:电路断开瞬间,通过线圈的电流突然减小,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也随之减小,从而产生电磁感应。这个电动势会阻碍电流的减小。

2、定义:这种由导体自身的电流变化所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叫做自感现象。

3、例题:

如图是用于观察自感现象的电路图,设线圈的自感系数较大,线圈的直流电阻RL与灯泡的电阻R满足RLR,则在开关S由闭合到断开的瞬间,可以观察到(  )

A.灯泡立即熄灭

B.灯泡逐渐熄灭

C.灯泡有明显的闪亮现象

D.只有在RLR时,才会看到灯泡有明显的闪亮现象

答案:C

二、自感电动势

1、定义:由导体自身的电流变化所产生的电动势叫做自感电动势。

2、实验与探究

课本P30

①实验: 通电路,调节R0,使两灯亮度相同,然后断开开关;再次再通电路,两只小灯泡的发光情况有什么不同?

②现象: 灯泡2要略迟一会儿才与小灯泡1同样亮。

③结论:接通时,通过线圈的电流增大,引发电磁感应。线圈中产生自感电动势,阻碍了线圈中电流的增大。

注:自感电动势总是要阻碍导体自身的。电流发生变化

3、例题

在如图所示的甲、乙电路中,电阻R和灯泡电阻值相等,自感线圈L的电阻值可认为是零;在接通开关S时,则(  )

A.在电路甲中,A将渐渐变亮

B.在电路甲中,A将先变亮,后渐渐变暗

C.在电路乙中,A将渐渐变亮

D.在电路乙中,A将由亮渐渐变暗,后熄灭

答案:AD

三、自感系数

1、物理意义: 描述线圈产生自感电动势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2、决定因素:①线圈的圈数; ②是否有铁芯;③线圈的大小;④线圈的形状

3、单位:亨利(H)1 H = 103H = 106μH

板书设计

自感

一、自感现象

1、定义:这种由导体自身的电流变化所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叫做自感现象。

二、自感电动势

1、定义:由导体自身的电流变化所产生的电动势叫做自感电动势。

2、自感电动势总是要阻碍导体自身的电流发生变化

三、自感系数

1、物理意义: 描述线圈产生自感电动势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2、决定因素:①线圈的圈数; ②是否有铁芯;③线圈的大小;④线圈的形状

3、单位:亨利(H)1 H = 103H = 106μH

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备课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机械运动

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水平目标:

1、观察实验水平:能从生活中观察到物体机械运动的实例。

2、思维水平:判断和分析机械运动,结合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运动和静止的情况。

3、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解释、判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

情感目标:

1、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育。

2、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

3、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分析

教材从实例中引出了物体运动的问题,并称物体位置的变化为机械运动,再推广到自然界的实例中。参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实例引出,并联系实际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实例,要求学生会联系实际判断已知参照物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情况和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的参照物。在此基础上,感性的分析了匀速直线运动,并说明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即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渐深化,最后分析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并思考一些问题。

教法建议

尽量不加深课本上的内容,而理应多联系实际,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水平和由实践中学习的习惯,加深一些物理学习方法的体会。

通过讨论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直接界定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理应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并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关于参照物的问题要由学生列举实例,学生分析,教师能够做评价,最后总结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内容的教学中能够使用适当的媒体资料,例如能够用课本的配套录像带“运动的相对性”并回答本节的练习。

匀速直线运动的教学,观察和分析课本上的实例,说明这是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由学生思考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加深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感性理解,在此基础上给出定义。定义中只须讲清快慢不变,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

初中物理备课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2、能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水平目标:

1、观察和实验水平:初步了解物理实验的基本过程;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应用水平:解决实验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思考实际现象中的问题。

情感目标:

1、教育学生爱护仪器设备,培养爱护公共财务的品德。

2、良好的实验习惯。

3、记录数据要如实,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

教材分析

学生要先观察所使用的刻度尺,清楚其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理应让学生养成好的测量习惯,使用测量仪器前理应观察清楚。教材对减小误差没有做过多的要求,没有要求学生在实验中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所以在测量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和宽时,只注意要在记录结果时,估计一位,并注明单位。

测量细铜丝时,要强调紧密缠绕,测量的长度值除以圈数,就是细铜丝的直径。测量硬币的直径时,要求学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 主要使学生在动手中学到知识,并强调实验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

教法建议

本节为学生第一次动手实验的课程,理应遵守实验室的规则,做实验一般应注意的问题,养成严肃认真的实验态度,记录结果时,理应尊重实际,不能随便改动数据,对于结果要有一定的分析水平。

初中物理备课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其他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好米、微米、纳米。各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2、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能准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3、能准确读出测量结果,知道测量数值由准确值和估计值组成。

4、知道什么是误差,什么是错误并区别误差和错误。

水平目标

1、培养观察水平:对图形和图像观察,了解通过视觉判断的长度与实际测量不同;通过观察刻度尺,理解刻度尺的量程、最小刻度、零刻线。

2、培养思维水平:通过单位换算,学会换算的一般方法。

德育目标

养成认真、细致的好习惯,例如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图和估测1分钟的时间,理解到人的感觉并非可靠的,从而引出了用测量工具实行实际测量的重要性。列举了学生熟悉的测量工具,并指出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刻度尺是最常用的测量工具,教材利用图片协助学生分析如何准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教材要求教学中注重观察的环节。对于“长度的单位”提供了两个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使学生联系生活形成一般长度的概念。在关于“误差”的内容中,教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了误差为什么产生,和错误的区别以及减小的方法。

教法建议

关于测量部分,因为学生缺乏定量研究自然现象的经验,对测量的重要性理解不足,所以理应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两个例子,有条件的学校,还能够用其他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到利用感觉器官做判断的局限性,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总结出“感觉并不总是可靠的,需要实行测量”的结论。教师能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系实际,说明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应用大量的测量、精确的测量等。

关于长度的单位,理应着眼形成长度的具体观点,所以在教学中展示图片、图像和一些关于长度的视频资料,教学方法理应注意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实践。

关于准确使用刻度尺,先观察刻度尺的零点、量程、最小刻度,并告知其他的测量工具也有类似的问题,从而形成学生“不同事物的共同规律”的观点。在此基础上,用观察法自己得到准确的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中组织讨论小组,其后,引导学生勤于思考着重理解,分析准确的和错误的测量方法的不同,而能深入理解什么是准确的测量。

关于准确记录测量结果,结果要注明单位,理应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巩固,提示学生要重视这个问题就能够了。在准确读数这个问题上,讲清得到读数的步骤,学生在此基础上,用练习巩固,形成学习习惯为宜,不宜让学生弄清细节和原理。

关于误差的教学,讲清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并知道减小误差的方法,关于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具体应用,在初三物理测量电阻中才会较高要求的应用。

初中物理集体备课教案有哪些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深刻理解电功率是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w。会用电功率的公式p=w/t=ui进行简单的计算。掌握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意义。

过程和方法:观察体验电能表铝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通过科学探究电功率与用电器两端电压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使学生懂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有关社会实践活动,渗透新课程标准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及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形成节约用电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深刻理解电功率的定义,学习用探究实验研究电功率问题。区分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

教学难点

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区分及实践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简易家庭电路示教板:接有电能表,一个保险盒,一个开关,一个15w电灯泡和一个100w的电灯泡(包括灯座),一个插座;学生用稳压电源,直流电流表、电压表、导线若干、开关、额定电压为的小灯泡一个。节能型电灯一只(功率16w)。教学课件等。

学生准备:观察家庭中常用的灯泡上面的数据;复习有关机械功率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让学生观察(或课件展示、实物投影)手中的2个灯泡(其中一个是100w的,另一个是15w的),看上面有哪些数据?你能从中发现什么?(pz220-100,220是什么意思?100是什么意思?)

由学生讨论交流:15度(度:生活中常用的说法)和100度是代表了什么?

先让学生猜想:如果接入电路将会怎样?

(此时大部分学生会知道100w的比15w的灯亮,此时应引导学生的思路:为什么100度的灯泡亮?做功的快慢即消耗电能的快慢)

2.实验演示:分别将15w和100w的灯泡接在电路中。

注意提醒学生:要观察灯泡的亮度(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信心),更要观察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

谈话与引导: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跟什么有关系?(说明了什么?)

(引导得出:电能表铝盘走的快慢不同,表示用电器消耗的电能的快慢不一样)

3.谈话导入课题:可见只有做功的多少还不行,还有做功的快慢。那么我们应如何表示不同用电器的做功快慢呢?

板书:2、电功率

二、学习新知:

(一)电功率

1.通过讨论和让学生对比第一册学过的机械功率的知识,引导学生得出电功率的知识:

投影: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启发:如果来比较不同用电器做功的快慢呢?(应引导学生得出:可以让时间相等,看做功多少;或者让其做功相等,看消耗时间的多少;只要说出大体意思即可,关键是让学生真正理解。)

得出:电功率是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或所消耗的电能)

(特别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单位时间?在课堂中应启发学生自己说出来)

2.投影:电功率的定义公式:p=w/t

注意:要让学生深刻理解此公式的意义。

谈话:我们上一节学习的电功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引导学生推导电功率的另一个公式:p=ui。

3.投影展示:电功率的单位:瓦(w) 千瓦(kw)

要求:应明确他们之间的进率

4.解决导入本课时的问题:

告诉学生:pz220-100中的100就是电功率是100w,它的意义是此灯泡在1s内消耗的电能是100j(前提:在220v的电压下)。

20 35649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