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说课稿【实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说课稿【实用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第一篇】

国学诵读

完成背诵,课堂听写。

学习目标

(分层次设计)

1、根据学案,学生完成知识积累,教师点拨;

2、分析人物刻画技巧:对话描写、动作描写;

3、深入探究孔子思想,展示孔子理想世界;

4、熟悉文本,尽可能当堂完成背诵。

自学导引

适当补充相关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积累整合

检查预习情况,由学生板演答案,教师订正。

感受鉴赏

一、阅读《孔子世家》分析:

1、对“郑人”描画的孔子形象,孔子为何“欣然笑之”?(处世态度):

2、孔子为何被称为“丧家之狗”?

思考领悟

1、结合文章层次,诵读课文;

2、诵读“四子述志”一节,根据对话描写把握人物性格(以同学分角色读、说为主 )

(1)、子路:

(2)、冉有:

(3)、公西华:

(4)、曾皙:

3、在人物性格的刻画中,动作描写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文本找出不同人物相关动作加以分析分析(请同学注意模仿)

发现创新

孔子为何要“与”点呢?(理想世界)

课堂检测

引领学生背诵课文

巩固练习

《孔子世家》训练习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第二篇】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论语》的常识,了解孔子的教学思想和风格。

2、关注文言词语和句式,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3、了解孔子的教育观和人格魅力以及古人的政治思想和行为规范。

学习重点

1、了解和掌握如、夫、则、尔、以、而等词语的用法以及文言句式。

2、品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性格和志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习难点

1、品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性格和志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了解孔子评判学生的标准,学会联系孔子的政治思想。

学习过程

知识链接:

(一)辨析下列加黑加横线的词的含义:

以①以吾一日长乎尔因为方①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方形

②毋吾以也通“已”认为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土地纵横

③则何以哉用、做③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礼仪、礼

④以俟君子就,连词,表顺承④方欲行,转视积薪后,狼洞其中刚

①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果、假如①吾与点尔赞同

如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者与②唯求则非邦也与

同“欤”语气助词

③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③遂与外人隔绝和

④宗庙之事,如会同或者④往借,不与给

(二)下列句子中加黑加横线的词有什么特殊用法(词类活用)?

①端章甫:

②鼓瑟希:

③风乎舞雩:

④可使足民:

(三)下列句子与现代汉语的句子有什么不同。

①毋吾以也

②不吾知也

④何以哉

⑤④求,尔何如?

⑥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⑦⑥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⑦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四)翻译下列语句:

①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②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⑧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⑨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答案:

(二)①端章甫名词活用为动词②鼓瑟希名词活用为动词

③风乎舞雩名词活用为动词

④可使足民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使动用法

(三)①毋吾以也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②不吾知也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省略句

③则何以哉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④求,尔何如?省略句宾语前置

⑤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介宾短语后置

⑥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省略句

⑦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定语后置

(四)翻译句子

①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礼乐教化的事情,就只好等待有才能有德行的人去做了。

②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诸侯祭祀祖先的事,或者诸侯会盟、共同朝见天子的大典,我愿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司仪。

③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结束,放下瑟站起来。

④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暮春时节,春天的夹衣都穿上了,约五六个成年(行过冠礼)人,六七个少年人,一起到沂水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着歌回来。

学习小结

知人论世

初读课文

学习过程

一、合作探究研读剖析

1.简析孔子对三人述志的态度。

对子路:赞成他的治国志向,但认为他谈话的内容和态度不够谦虚,这属于“其言不礼”。

对冉有:没有正面加以评论,但可以看出是满意的。

对公西华:认为他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

小结:“因材施教”是被人所公认的科学的教育原则,在这方面儒家创始人孔子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本文是孔子“因材施教”的范例。通过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写出了学生们的志趣、性格,表达了孔子的思想、态度。

2.孔子为什么要“与点”呢?

首先结合孔子的思想来分析。孔子政治上主张“礼治”,即以礼治理国家。针对子路“率尔”作答,孔子“哂之”理由就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针对冉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回答,孔子当时不语,在回答曾皙的询问时,反问“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也是国家,既然如此,礼乐教化之事,怎能非要等到君子去做呢?针对公西华“愿为小相”的观点,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只有曾皙真正了解老师的意图,结合“国情”,既陈述了自己的具体治国措施,又灵活地将老师的“礼治”思想体现出来。

3.结合课文中的言、行、神态描写,具体分析孔子的形象。

课文中的孔子是一个既热情而又严格的老师。开始便用“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的劝导打消弟子们的思想顾虑,态度谦和、亲切,接着引用学生平时发牢骚的话,既激发他们发言,又作了一点含蓄的批评(因为孔子主张“人不知而己不愠”),可见他了解学生,注意引导;再如,他虽对子路的“不让”有所不满,但为使弟子能畅所欲言,只是微笑了一下,没有加以评论;曾皙因与其他弟子志向不同,没有立刻说出自己的志向,孔子也没有加以责备,仍耐心地诱导、热情地鼓励。述志后,对曾皙的问题,孔子不厌其烦地答问析疑。

课文中的孔子既是一个有抱负,也是一个苦闷的活生生的形象。孔子本来是问他的弟子在政治上怎样施展自己的抱负,曾皙却答非所问,讲了一通投身自然怀抱、恬然自适的乐趣,离开了政治。孔子“喟然”而叹,对曾皙所说的深表赞许。这表现了孔子思想上的矛盾。孔子一生,其思想的主导方面是积极用世的,他周游列国,希望按其“仁”的观点对当时的政治作一些改良,但却四处碰壁,在其“道不行”的时候,他的内心有过苦闷,他的“喟然”之叹,便形象地表现出这种苦闷。所以,课文中的孔子,较之那个挂着“大成至圣文宣王”招牌的孔圣人,更为可信动人。

达标检测

(一)基础知识题部分:

1)读准下列加下划线字的读音。

①千乘之国②愿为小相焉③舍瑟而作

2)为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居①坐②处于③住④住处⑤处在某种地位或某地方⑥占,占据⑦积蓄,储存⑧平日,平时⑨用于“有顷”“久之”“顷之”等前面,表示相隔一段时间,意义较虚,相当于“过了……”

A.居则曰,“不吾知也!”(⑧)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⑤)C.年且九十,面山而居(③)D.居十日,扁鹊复见(⑨)

E.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左,鲁直居右(①)

F.囤积居奇(⑦)

(2).异①不同②奇特,与众不同③奇怪,惊奇

a.异乎三子者之撰(①)b.。渔人甚异之(③)

c.永州之野产异蛇(②)d.览物这情,得无异乎(①)

e.父异焉(③)f.异曲同工(①)

(3).安①安稳,安定,安全②安逸,安乐,安全③安心④安抚抚慰⑤安置,安放⑥什么,什么地方⑦怎么

a.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⑦)

b.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

c.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⑤)

d.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⑦)

(4).知①知道②知觉,感觉③见解,知识④了解⑤交好,交往⑥主持⑦zhì通“智”。

a.居则曰:“不吾知也。”(④)

b.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⑥)

c.不知木兰是女郎(①)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首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⑦)

e.人不知而不愠(④)

f.孰为汝多知乎(③)

(二)课内语段阅读题

阅读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却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1.给下列词语注音:

①子路率尔而对曰

②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③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2.下列四句中有关加下划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D)

A.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侍奉

B.居则曰闲居

C.如或知尔了解

D.以吾一日长乎尔成长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是(B)

A.以吾一日长乎尔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C.如或知尔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D.如或知尔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4.翻译句子

①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译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在大国之间,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接连下来,又有饥饿。

②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译文:平日里说:“没有人了解我。”如果有人了解你,那你打算做什么事情呢?学法指导

注意探究总结方法规律。

小组成员各抒己见,组长做好总结提升,形成小组意见,再在班内交流。

仍未解决的问题一定写下来,通过各种途径解决。

学习小结

写下自己的收获,在一点一滴中体会自己成功的快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第三篇】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设计五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作用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篇,是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当中自主赏析的首篇课文,该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感受文章的生活气息,感受其情趣,欣赏它的摆脱拘束、务去陈言。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记载了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论语》当中篇幅极长、最富文学色彩的篇章。文章通过孔子探问学生的志向,四弟子各述其志,寥寥数语,人物的性格特点、神情态度宛在目前。

2、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经过高中阶段一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知识储备,在初中时也曾学过《论语十则》, 对《论语》的语录体散文特点和孔子的政治主张有了初步了解,但是只是停留于表面,孔子丰富坎坷的人生经历和博大精深政治思想并未深入领会。

二、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反复朗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

(2)过程与方法:学习课文通过人物对话和简单的动作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热情。

2、目标设定的依据

根据新课标五个课程目标:积累 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展创新,结合本单元教学重点及高二学生的实际学情制定以上教学目标。

3、重难点及其依据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通过人物对话和简单的动作来刻画人物的方法,品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

鉴赏人物形象是高考文言文阅读中考察的重点,鉴于此设定上述教学重点。

新课标阅读与鉴赏部分第8条目标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据此要求学生突破上述难点。

三、教学方法

1、 教法及选择依据

教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

新课标五个课程标准之一感受鉴赏目标要求:通过阅读和鉴赏,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诵读也是学习文言文的有效途径之一。依据新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运用“合作探究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品尝发现的乐趣,激发求知欲和创造欲。蔡澄先生倡导的语文点拨教学法其精髓是:“相机诱导,适时点拨。”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出现自卑厌学心理时,我会把握时机,当众点拨。在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指导下运用“画龙点睛”、“举一反三”的办法,将学生逐步引入“自动”“自得”“发现真理”的佳境。

2、 学法及主要目的

(1)课前认真预习;(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3)合作探究,共同成长。

学生课前认真预习课文,对所学内容已有了大致的了解,哪些地方看懂了,哪些地方有疑惑,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听课时可以紧跟老师的思路,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能够有效提高听课效果,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情境法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音乐、动画等调动学生的视听,使其身临其境,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身心愉悦的参与课堂活动。合作探究法可以使学生深入文本,大胆探索问题本质,在与同学的合作交流中,增强友谊,共同成长进步。

四、教学评价

手段和依据

手段:三维教学目标和学生参与课堂能力。新课程理念下课堂评价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这一理念首先体现在三维目标中。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热情,鼓励学生探究,实现高效课堂目标。当然评价要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反思,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五、教学设计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课件展示《论语》经典语录,让学生集体诵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导出课题。

(二) 复习旧知,温故知新

通过让学生自主谈论孔子、《论语》,完成文言知识检测题复习巩固第一节课所学知识。

(三) 朗读诗歌,梳理结构

苏东坡云:古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诵读课文将贯穿整个课堂,其中有以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为背景音乐的集体诵读,更有学生的段落集体诵读和示范朗读。通过诵读让学生寻找本文的线索,梳理课文结构。探究人物思想。

(四) 深入文本,赏析人物

此环节设计如下两道问题:

1、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他们四人的志向分别是什么?从四人的言谈中可以看出各自的什么性格特点?孔子对他们的态度如何?

2、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的志向分别侧重什么?他们之间有何共同之处?

这两道问题旨在让学生学习课文通过人物对话和简单的动作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五) 孔子评志,借评传志

本环节设置如下两道问题:

1、曾皙的志具体是什么?

2、孔子为何喟然“与”点?

本环节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突破本节课的难点——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思想。

(六) 传承文化,源远流长

孔子的智慧闪耀着璀璨的光芒,本节课堂小结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热情,主动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七) 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本节课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学习完本篇课文,理解了孔子“礼乐治国” 的思想,你认为要实现中国的长治久安,我们需要加强自身的哪些方面?这个作业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理解孔子“礼乐治国”思想的基础之上,联系现实,为中国的长治久安献言建策。

(八) 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依据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和重难点而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第四篇】

教学目的:

1、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

2、了解以人物语言及简单动作描写展示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人物语言、动作与人物性格的一致性。

教学难点

1、文字疏通、词类活用现象。

2、对孔子政治思想的理解。

教学要点:

反复诵读,从体会作品语言着手,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学新课前,先来检查一下昨天字词的学习情况。

以吾一日长乎尔 你们

率尔而对 助词,……的样子

铿尔,舍瑟而作 同上

求,尔何如 你

方六七十 方圆

且知方也 礼义

如或知尔 如果

如会同 或者

吾与点也 赞成

唯求则非邦也与 同“欤”,助词。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本文的大致内容

(1)这篇文章选自哪里?《论语》

(2)《论语》是哪个学派的经典著作?儒家学派

(3)《论语》这部书是什么体裁?语录体

(4)语录体的特点是什么?文字精练、质朴含蓄、概括力强。

(5)“精练”等于不等于“简单”?不等于。“简单”就是容易流于肤浅,而“精练”则不同。我们刚学过《简笔与繁笔》这篇文章,从中知道,精练的文字同样能够描写复杂的典型环境,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文章是《论语》里最具有文学色彩的1篇。我们就来看看本文是怎样运用精练的文字塑造人物形象的。

二、齐读课文,分析人物性格。

人物性格分析,以学生读、说为主。

(1)本文共提到了哪几个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孔子。

(2)按课文题目顺序来分析,先看子路。

子路有何性格特征?

直爽、豪放、自负。(夸耀、善于渲染气氛、语气果断)

通过副词“率尔”就可看出。不假思索。说明他素怀大志。

(3)请一位同学读一下子路的话,要把他自负的神情态度读出来。

(4)曾皙、孔子很赞赏他的志向。作品特意把他安排在最后一个出场。问他有什么志向,他并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先说“异乎三子者之撰”。如果本文是1篇小说的一个片段,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悬念抑制法。在散文里,这种手法叫欲扬先抑。目的一样,引起读者的兴趣。

(5)他怎么谈自己的志向的?请一位同学先读一读。试着把握一下人物的特点。

(6)子路与曾皙做一下比较,性格上有何不同?(讨论)

子路比较性急、直爽,而曾皙就显得文质彬彬,非常洒脱。

(7)找一下哪些动词能体现曾皙的洒脱?

舍、作、浴、风、咏。

(8)曾皙的回答不同于其他几位,没有直接豁达自己有什么才能,胜任什么样的工作,而是描绘了一幅春日郊游图,非常形象。从中可以看出他向往什么样的生活?大同世界,悠闲自在。在这种生活图景中寄寓了曾皙淡泊的情怀。

(9)再来看看冉有和公西华。他们两有个共同的特征:谦让。

在孔子点名后才开口,且出言谨慎。冉有刚说“方六七十”,马上觉得有些夸张了,可能会引起孔子的不快,所以又改为“如五六十”,而且说自己治理的话,仅能“足民”,至于礼乐,需要其他高明之士。

公西华更为谦虚。我们知道他是个外交家。但他却说自己做不了什么事,希望能有学习的机会。(此处可把中西文化进行比较,谈谦让)

由此可见,孔子的弟子都是胸怀大志,并且有才干的。只是人的性格不同,表达的方式不一样而已。

(10)孔子这个人大家怎么看他?他有没有谈自己的志向?从他的问志、评志的方式,可以看出他是个怎么样的人呢?

他有句话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也很谦逊,其实他做到了这两点。尤其是对学生循循善诱,善于用含蓄的语言点拨学生。

总结:我们写文章要考虑,如果让你来表现一个人物,能否三言两语就抓住人物特征。

三、点分角色读。

四、布置作业:随笔“难忘的教诲”写作训练,要求:通过语言描写抓住人物特征。

探究活动

可以把《季氏将伐颛臾》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相结合,通过两课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以及作为政治家的孔子对自己的政治主张、政治原则的坚持和作为教育家的孔子循循善诱的风范、温柔敦厚的君子之风。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全文翻译【第五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你们不要因为我(年纪大一点就不说了)。你们平时总在说:‘没有人知道我呀!’如果有人知道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办呢?”

子路不加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常受外国军队的侵犯,加上内部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的功夫,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

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得另请高明了。”

孔子又问:“公西赤,你怎么样?”

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够做到,只是愿意学习。在宗庙祭祀的事务中,或者在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时,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

这时曾点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接着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的才能不一样呀!”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点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青少年,到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呀!”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都出去了,曾皙留在后面。曾皙问:“他们三位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究礼让,可是他说话却一点也不谦让,所以我笑他。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吗?哪里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呢?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讲的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赤只能做个小小的赞礼人,那谁能去做大的赞礼人呢?”

18 27275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