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精编教案精编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文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高中化学教学精编教案精编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高中化学教案【第一篇】

第二节 铝 金属材料

教材分析

铝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金属,铝单质及其合金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广泛,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高中阶段的重要知识点,本节内容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对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认识,给他们一个更为广阔的认识物质世界的空间,也为后面学习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打下基础。同时让学生了解金属及其合金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等方面的重要应用,认识铝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应用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

铝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金属,也是学生接触比较多的一种金属元素,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钠、镁、铁等金属单质,因此,学生学起来会有一种熟悉感。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采取实验、探究、启发教学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对铝的性质能认识得更深入、更透彻,同时,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铝的物理性质及铝与酸的反应,采用新旧知识对比的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拓展的能力。对于铝与氧气、铝与氢氧化钠及铝热反应,主要采用的是实验探究的方法,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最后的活动与探究是为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以及培养学生通过设计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设置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铝的物理性质;掌握铝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增强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加深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方法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深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铝的还原性,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性质

难点:铝及其化合物的特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 设计意图

通过铝的应用创设学习情境,引入主题。

引言在已经发现的110多种元素中,大约有4/5是金属。金属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在历史上都留下光辉的一页。钢铁是工农业生产的基础,即使在新材料层出不穷的今天,金属仍然有它不可取代的地位。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金属,因此,了解金属的性质是非常有必要的。

展示“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图片

设问飞船舱体的成分有什么?

展示身边的铝制品

提问谁还能列举一些你见过的铝制品?

课题引入铝的性质对用途起很大作用。这节课我们一起探讨铝的性质。

回答有铝。

回答包装用的铝箔;化学反应器;医疗器械;太阳能灶;航空航天材料等。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体会化学的实用性。

学生根据阅读和观察归纳铝的物理性质。

通过演示实验认识铝和氧气的反应。

板书第二节 铝 金属材料

一、 铝的物理性质

引导根据课本铝的用途和观察说出铝的物理性质。

板书颜色:银白色;状态:固态;密度:较小;导电性:良好;导热性:良好;延展性:良好;熔点:较低(℃)。

提问铝是典型的金属,你能推测它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追问能否从实质分析铝为什么可能具有这样的性质?

讲述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铝的化学性质。

板书二、铝单质的化学性质

1、 与非金属的`反应

演示实验铝和氧气的反应

(1)将铝箔在空气中用酒精灯点燃

(2)将铝粉洒向酒精灯火焰

(3)将铝箔放入纯氧中点燃

引导加热打磨后的铝片,发现现象不同。说明氧化铝薄膜对铝的保护作用。铝粉在酒精灯上的燃烧,发现改变实验条件会改变实验现象。铝易与氧结合,铝还能夺去金属氧化物中的氧。

板书4Al+ 3O2=== 2 Al2O3

追问铝很容易与氧气反应,为什么生活中有很多铝制品?

小结铝不但可以与氧气反应,还能与其它非金属单质反应。(如Cl2等)

回答颜色:银白色;状态:固态;密度:较小;导电性:良好;导热性:良好;延展性:良好;熔点:较低。

思考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铝是较活泼的金属,具有金属的通性:与非金属反应、与酸反应、金属间的置换等。

回答化合价的角度,铝有还原性,可以与氧化剂反应。

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分析实验现象并讨论得出结论。

书写方程式

实验现象(1)只熔化不燃烧(2)铝粉燃烧,发出耀眼的点点星光。

(3)铝箔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

讨论铝制品表面可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具有抗腐蚀性。

写方程式:

2Al+3Cl2=2AlCl3

引导学生学会用化学思维方式来分析问题。训练学生类比、分析、综合的能力,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在实验中发现特殊现象,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出新知识。

通过比较引发学生认识反应条件的重要性。

铝热反应 板书2、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演示实验铝热反应

追问该现象说明什么?

设问该反应成为铝热反应,铝热反应在实际生产中有什么应用?

板书(1)制备某些高熔点金属单质

4Al+3MnO2 === 2Al2O3+3Mn

2Al+Cr2O3 === Al2O3+2Cr

(2)焊接钢轨

2Al+ Fe2O3 == Al2O3+ 2Fe 观察并写出方程式,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Al+ Fe2O3 == Al2O3+ 2Fe

实验现象有耀眼的白光,并有熔融物生成。

回答铝可以置换出金属,该反应放热。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了解铝的广泛应用,体会化学的实用性。

通过学生分组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板书3、与酸反应

2Al+6HCl==2AlCl3+3H2↑

思考铝还能与哪些酸发生类似的反应?

强调铝在浓硫酸、浓硝酸中常温下象铁一样钝化,生成一层至密的氧化膜。

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现象铝表面有气泡产生;铝片逐渐溶解;试管壁发热;反应一开始比较慢,后来逐渐加快

讨论稀硫酸、醋酸等,所以铝锅不能用来盛食醋。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

演示铝与NaOH溶液反应

演示实验铝与NaOH溶液反应

板书4、与强碱的反应

2Al+2NaOH+2H2O=2Na[Al(OH)4]+ 3H2↑

说明铝是一种两性金属 观察、分析实验

现象铝溶解,产生气泡。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总结 总结通过上述学习,我们知道铝既能与强酸溶液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即铝既具有金属性,又具有非金属性,是一种两性金属。但从氧化还原观点分析铝具有还原性。 领悟、记录。 促进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例题两份铝粉,第一份和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第二份和足量盐酸反应。如在相同条件下放出等体积的气体,则两份铝粉的质量比为 。

解析:铝分别和氢氧化钠、盐酸反应的方程式如下:

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2Al + 6HCl = 2AlCl3 + 3H2↑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只要在酸、碱用量足够的情况下,生成H2的多少决定于参加反应的铝的多少。生成相同物质的量的H2, 消耗掉铝的质量相同。

答案:1∶1

课堂练习

1、下列用途主要体现铝的物理性质的是

①家用铝锅 ②盛浓硝酸的容器 ③制导线 ④焊接钢轨 ⑤包装铝箔 ⑥炼钢的脱氧机 ⑦做防锈油漆

A.①②③④ B.⑥⑦ C.①③⑤ D.②④⑥

2、下列有关厨房铝制品的使用中,你认为合理的是

A.盛放食醋 B.烧煮开水

C.用金属丝擦洗表面的污垢 D.用碱水洗涤

3、由锌、铁、镁、铝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合物10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则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

A.锌 B.铁 C.铝 D.镁

课堂检测

1、属于铝热反应的是

+HCl +H2SO4 +MgO +WO3

2、铝制品比铁制品在空气中不易被锈蚀,原因是

A.铝的金属性比铁弱 B.铝的密度比铁的密度小

C.铝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D.铝不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烧碱溶液与小苏打溶液反应:OH-+HCO3- H2O+CO2↑

B.铝粉与烧碱溶液反应:2Al+2OH-+H2O 2AlO2-+2H2↑

C.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氯水:2Fe2++Cl2 2Fe3++2Cl-

D.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2Cl2+2OH- 3Cl-+ClO-+H2O

4、将等质量的钠、镁、铝分别投入足量的盐酸中,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氢气最多的是

A、铝 B、镁 C、钠 D、一样多

5、除去镁粉中含有的少量铝粉,可选用的试剂是

A 。盐酸 B 。NaOH溶液 C 。硝酸 D 。氨水

课后作业课本课后1、2.

课堂反思

本节课主要采取实验、探究、启发教学方法,让学生对铝的性质能认识得更深入、更透彻,增强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加深学生对“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在课堂环节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中。

专家点评

1、 教学目标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三维目标要求;定位准确,符合单元教学要求以及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发展。

2、 重点、难点、详略处理得当;在正确理解教材、抓住教材特点的基础上,合理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教学过程安排合理、科学、和谐。

3、 合理运用教具、学具及先进的教学手段。

4、 课后能认真对照课标围绕“教了什么”、“怎么教的”“为什么这样教”进行反思,找出差距,明确整改方向和目标。

5、 备课认真充分,体现规范性、实用性、创新性和严谨治学的态度;作业设计量适质优,体现巩固性、层次性和开放性。

2022高中化学教案优秀模板【第二篇】

《醇》教案

一、课标要求:

1、认识醇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醇与醛、羧酸之间的转化关系。

2、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烃的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二、 山东考试说明:(与课标要求一致)

1、认识醇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醇与醛、羧酸之间的转化关系。

2、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烃的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三、课标解读:(教学目标)

1、依据导学案的预习内容,自主学习醇的概述介绍,了解醇的物理性质、用途和一些常见的醇。依据烷烃的命名规则,能用系统命名法对简单的饱和一元醇进行命名。

2、通过小组“交流研讨“活动,初步掌握根据结构分析性质的一般方法;通过分析醇的结构,知道其化学反应主要涉及分子中碳氧键和氢氧键的断裂,并能分析出发生反应类型与对应化学键的断裂关系。

3、根据醇的结构特点,预测可能发生的反应,回忆以前学习的醇的相关性质,整理归类反应类型。

4、结合前面的学习,认识醇与烯烃、卤代烃、醛、酯等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5、结合甲醇、乙醇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了解醇对环境和健康可能造成的影响,体现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评价:

课标评价:

根据课标要求设计出5个教学任务,但5个任务不是均等的,从课标可以看出本节课的重点是醇的化学性质,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侧重醇的化学性质的探讨,设计足够的时间给学生理解醇反应的断键规律,并加强对应练习,充分体现本节课的重难点;对于其他几个教学目标要求知道的层次,能够说出常见几种醇的结构、物理性质、用的即可。

历年考试试题评价:

几乎每年的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都体现了乙醇的知识,重点考察乙醇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与金属钠、与羧酸的酯化反应、醇分子间的脱水反应)、消去反应、催化氧化。具体体现:

(1)学业水平考试试题:

2010(山东省)

4、若从溴水中把溴萃取出来,可选用的萃取剂是

A.水 B.无水酒精 C.四氯化碳 D.氢氧化钠溶液

分析:B选项考察乙醇的物理性质:溶解性。

22、(8分)现有下列四种有机物:

①CH3CH2Br ② CH3CH2OH ③ CH3CHO ④

(1)能与浓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是 (填序号,下同),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

(2)②发生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分析:考察乙醇的的化学性质:消去反应。

2008(山东省)

6、下列物质中加入金属钠不产生氢气的是

A.乙醇             B.乙酸

C.水              D.苯

分析:考察乙醇的化学性质:与金属钠的反应

23、(9分)乳酸是酸奶的成分之一,乳酸可以用化学方法合成,也可以由淀粉通过生物发酵法制备,利用乳酸可以合成多种具有生物兼容性和环保型的高分子材料。乳酸已成为近年来人们的研究热点之一。乳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H(OH)COOH,以下是采用化学方法对乳酸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

请根据乳酸的性质和上述信息填写以下空白:

(1) 写出乳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写出乳酸与浓硫酸共热生成C6H8O4的化学方程式:;

(3)(II)的反应类型是 。

分析:考察乙醇的化学性质: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

(2)高考试题:

2009(山东卷)

33、(8分)(化学-有机化学基础)

下图中X是一种具有水果香味的合成香料,A是有直链有机物,E与FeCl3溶液作用显紫色。

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

(1)H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B→I的反应类型为    。

(2)只用一种试剂鉴别D、E、H,该试剂是    。

(3)H与J互为同分异构体,J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有乙酸生成,J的结构简式为    。

(4)D和F反应生成X的化学方程式为    。

分析:考察乙醇的化学性质:与羧酸反应酯化反应、催化氧化反应。

(2010山东卷)

33、(8分)化学——有机化学基础

利用从冬青中提取出的有机物A合成抗结肠炎药物Y及其他化学品,合成路线如下图: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

(1)D不与NaHC溶液反应,D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BC的反应类型是____。

(2)写出A生成B和E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3)A的同分异构体I和J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在浓硫酸的作用下I和J分别生产,鉴别I和J的试剂为_____。

(4)A的另一种同分异构体K用于合成高分子材料,K可由制得,写出K在浓硫酸作用下生成的聚合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

分析:考察乙醇的化学性质:乙醇分子间脱水(取代反应)

五、学习目标:

1、通过预习交流认识醇与酚的区别,能够列出几种常见的醇的结构、物理性质以及用途。

2、通过教材介绍、表格分析,总结饱和一元醇的物理性质,知道氢键以及影响结果。

3、通过知识回顾,结合分析醇的结构特点掌握醇的化学性质,能够熟练写出醇与烯烃、卤代烃、醛、酯等有机物相互转化的方程式。

4、结合资料介绍和生活实际了解醇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六、教材分析:

(一)教材位置:

本节在有机反应类型及反应规律的学习之后,学生已经具备了根据一定结构的有机化合物推测可能与什么样的试剂发生什么类型的反应、生成什么样的物质的思路和意识。本节内容是学生初次运用所学规律推测一类物质可能发生的反应,让他们用演绎法学习醇的性质并发展这种思路和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处理:

基于醇与酚的区别以及几种常见的醇的性质和饱和一元醇的物理性质的规律学生通过预习能够独立完成,所以此环节教师可以完全放手给学生来完成,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对于醇的化学性质,通过回顾乙醇的化学性质推测醇的化学性质,从断键的角度推测产物,从而总结出醇消去、催化氧化反应的规律。

(三)与人教版教材的比较:

编排的位置:

两个版本都是在介绍了烷烃、烯烃、苯及其同系物、卤代烃的基础上引入的,都是把醇作为烃的衍生物的第一种代表物进行介绍的,呈现的位置基本相同。

知识上的比较:

人教版对于醇的介绍从整体上分析比鲁科版相对简单,具体体现:

1、几种常见醇:人教版主要介绍了乙二醇和丙三醇的结构和物理性质的共性之处,对于甲醇的结构和物理性质没有介绍。

2、饱和一元醇:两个版本都对饱和一元醇的通式、沸点以及水溶性做了详细的介绍,通过表格数据的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但两个版本的切入点不同,鲁科版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人教版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3、醇的化学性质:两个版本都介绍了醇与金属钠、浓氢卤酸、消去反应、氧化反应,但知识的呈现方式不同,人教版注重实验的探究作用,对于醇分子间脱水的反应只是在资料卡片上出现,鲁科版则注重从官能团的角度进行分析,从断键上分析规律,帮助学生理解。

结论:通过两个版本的比较,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重点知识):

1、乙二醇与丙三醇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2、饱和一元醇的通式、水溶性的规律、沸点的规律

3、醇与金属钠、浓氢卤酸的反应以及醇的消去反应、氧化反应的规律。

七、学情分析:

学生在必修内容及前面章节内容的学习中,已经对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有所了解,并且能够从结构上简单区分醇和酚,但是从结构上对性质进行推测方面的能力还不太熟练,尤其对断键位置与反应类型间的关系上不能很熟练区分。

八、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醇的结构推测醇的性质,掌握醇的化学性质

九、教学策略:

课前准备:(学案导学)

通过导学案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准备,填写课前学案,知道乙二醇、丙三醇的结构和物理性质,能够推出饱和一元醇的通式,并根据相关数据分析饱和一元醇的沸点、水溶性的规律;根据已有知识和教材资料总结醇的化学性质,能够写出乙醇与金属钠、浓氢溴酸的取代反应、乙醇的消去反应、乙醇的氧化反应的方程式。

课堂探究:(交流、检测、讲解、练习相结合)

通过小组交流之后进行课堂提问或小测的方式检查预习作业,并对重点知识进行强化和补充,对于醇的化学性质从官能团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结构对于有机物性质的重要性,强化结构决定性质的理念,同时由乙醇的性质引导学生分别探讨1-丙醇或2-丙醇的性质,知识得到提升;结合对应训练巩固本节知识,体现知识的迁移应用。

十、教学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1、重点要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是醇的化学性质,课堂上不要把过多的时间安排在几种醇的介绍以及饱和一元醇的讨论上,这样势必会影响到醇的化学性质的学习,造成前松后紧,重点知识模糊不清。

2、注意课本知识的整合:课本上是从吸引电子能力的强弱角度入手分析醇的结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分析,可以把此环节变为知识的总结来处理,学生掌握了醇的反应之后,再来看键的极性以及断键就更好理解了。

2022高中化学教案优秀模板【第三篇】

教学重点: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方法:创调情境→提出问题→诱导思维→激发兴趣→分析归纳→解决问题

教学手段:实验录像、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投影

教学过程:

[引言]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化学反应分为不同的反应类型。如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若根据化学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又可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

[板书]第二节 离子反应

[复习提问]回顾初中物质导电性实验——第一组物质是干燥的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磷酸固体、蔗糖固体、无水酒精,第二组是 溶液、 溶液、 溶液、 溶液、酒精溶液、蔗糖溶液

[学生回答]还记得吗?哪些物质能导电?哪些物质不能导电?干燥的 固体、 固体、 固体、 固体不导电,而 溶液、 溶液、 溶液、 溶液都能导电。蔗糖和蔗糖溶液,无水酒精及其水溶液均不导电。

[复习提问]为什么有些物质如 、 、 、 在干燥的固体时不导电,而溶于水后却能导电了呢?

[学生回答]是因为这些物质的固体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当它们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使这些物质电离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从而能够导电。

[教师总结]可见酸、碱、盐的水溶液都具有导电性。

[引出新课]

[板书]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概念:

[投影](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如: 、 、 等。

(2)非电解质:无论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例:蔗糖、酒精等。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酸、碱、盐是电解质,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那么,我们进一步来研究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实验1-1

[引导思考]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并对实验现象加以分析、讨论。

[学生回答]根据灯泡发光明暗程度不同,我们可以知道相同条件下,它们的导电能力不同。

[结论]电解质有强、弱之分。

[板书]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投影]图1-10, 在水中溶解和电离示意图。

[讲述]离子化合物与某些共价化合物能够在水分子作用下完全电离成离子,而某些共价化合物只能部分电离成离子。

[投影]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类。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 。

[学生练习]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板书]三、离子反应:

[引导分析]由于电解质溶于水后就电离成为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板书]1.概念:离子之间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学生总结]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板书]

①生成弱电解质,如 、弱酸、弱碱

②生成挥发性物质,如

③生成难溶性物质,如

[引导分析]由上述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我们来分析离子反应的特征是什么?

[总结]3.离子反应的特征:

[投影]向着减少某些离子的方向进行,反应速率快,部分离子反应有明显的现象。

4、离子反应类型:

①离子之间交换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如:

②离子和分子之间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如:

③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如:

[板书]四、离子反应方程式:

[学生实验][实验1-2]中的实验Ⅰ、Ⅱ、Ⅲ,并要求学生们仔细观察,记录现象,思考原因。

[投影]

[提问]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实验Ⅰ无明显现象。

实验Ⅱ中出现白色沉淀,滤液为蓝色。

实验Ⅲ中生成不溶于稀 的白色沉淀。

[引导思考]实验Ⅰ中无明显现象,原因?

[学生回答]只是 溶液电离上的 和 与 溶液电离出的 的简单混和。

[引导思考]实验Ⅱ和Ⅲ中反应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实验Ⅱ和Ⅲ说明了 溶液电离出的 和 溶液电离出的 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 白色沉淀。而 溶液电离出的 与 溶液电离出的 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在溶液中仍以 和 的离子形式存在。

[学生总结]实验Ⅱ中反应实质为

实验Ⅲ中反应实质为

[讲述]由以上实验Ⅱ和Ⅲ我们看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电离出的离子并没有全部发生化学反应,而只有部分离子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其它物质。

[引出]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板书]

[讲述]2.书写:(以 溶液和 溶液为例)

①写(化学方程式):

②离(电离):

③删(两边相同离子):

④查(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投影]

写出上述中和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学生回答]

[学生总结]3.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①表示化学反应的实质。

②表示某一类反应。

[学生练习]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投影]

A.把金属铁放入稀硫酸中

B.碳酸钡和稀硫酸反应

C.澄清石灰水和盐酸反应

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

[学生回答]选项A错在不符合反应的实际情况,因为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 和 ,而不是 和 。应为:

选项B的错误是忽略了生成物 是不溶性物质。应为:

选项C正确。

选项D的错误是只注意书写 和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而忽略了 和 也反应。应为:

[总结]检查离子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时,应注意:

①两易:易溶易电离的物质以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弱电解质、难溶性物质、气体、单质、氧化物等用分子式表示。)

②两等: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原子个数,电荷总数均应相等。

[思考题]在pH=1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B.

C.

D.

[作业]复习课本内容

书第18页习题

特色高中化学教案模板【第四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元素的存在,能说出元素的概念,理解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总结表格信息,提高交流表达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元素,进一步认识物质的组成,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素的概念,初步认识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

难点理解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图片导入课前展示几张图片,内容为“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加铁酱油”等,请同学在观看图片的同时说出图片中物品名称并思考这里的氟、钙、碘、铁表示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元素。

教师引导没错,经过上节课对原子构成的学习,相信大家对于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经过科学家们的不断探索,并利用化学方法分析众多的物质,发现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就是刚刚大家所说的元素,而元素其实有100多种。那么元素到底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解开元素之谜。

环节二:新课讲授

内容一:认识元素的概念

图片展示在多媒体上展示鸡蛋壳、贝壳和石灰石的图片,并介绍它们的主要成分均为碳酸钙,而碳酸钙是由碳、氧、钙三中元素组成,同时请学生思考之前学习的哪些物质含有氧元素,它们与碳酸钙有哪些相同之处。

学生回答氧气、二氧化碳都含有氧元素。

教师引导氧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原子核内都含有8个质子,即核电荷数为8,化学上将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8的所有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同样的,将质子数都为1的所有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将质子数为6的所有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接着请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出元素的概念。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内容二: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播放动画向学生展示一段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微观实验动画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动画中在化学反应前后哪些量没有发生改变。

学生回答在化学反应前后均含有氧元素和氢元素。

教师引导出示硫与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硫以及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以及化学反应式,请同学们再次进行小组讨论,思考“在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相比,分子是否发生变化,原子是否发生变化,元素是否发生变化”。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发生变化,原子种类不变,元素种类也不变。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引导展示和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让学生观察二者结构上的不同。

学生回答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教师总结在自然界中,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几千万种物质都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的。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目有关。

环节四:小结作业

总结请学生以谈收获的方式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作业查阅资料,查找在地壳和人体中元素含量的大小比较。

高中化学教案【第五篇】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一 学习目标分析

(一) 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必修模块要求 选修模块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 《模块学习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 《模块学习要求》

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1、能列举铝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

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1、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

2、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二)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列举铁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合金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对教材和教师给出的合金信息进行分类归纳概括,引导学生信息加工。

(3)体验科学知识和社会生活的互相影响的过程。

(4)通过完成小论文,体验科学研究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并通过相互交流、角色扮演的活动,增进感情,培养合作的精神。

(2)通过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材料发展的历史从生产力的侧面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使,鉴于金属材料在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所以本节主要学习合金的性能、常见合金的组成和重要用途、如何正确选用金属材料等。此外金属材料自身还在不断发展,传统的钢铁工业在冶炼、浇铸、加工和热处理等方面不断出现新工艺。新型的金属材料如高温合金、形状记忆合金、储氢合金、永磁合金、非晶态合金等相继问世,大大扩展了金属材料的应用范围。所以介绍金属材料面临的挑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基于以上观点确立教学重点为:

(1)生活中铁合金及铜合金的主要成分及性能定为本节的知识重点;

(2)培养学生的获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教学的重点;

(3)解决怎样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是教学重点

难点为: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节内容是在初中介绍的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和提高。金属种类选了“钠、铝、铁、铜”,具有代表性:除钠外,其他三种金属都是常见金属,学生有感性的认识,能与日常生活中金属的应用相结合。鉴于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编写一节金属材料的内容,以体现教科书内容的时代性,反应教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1第三章第三节教学内容,是金属知识的。应用,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教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实物、图片、录象等展示,让学生对金属材料形成一个初步概念再学习

合金的性能、常见合金的组成和重要用途。

第二部分:再通过金属材料及有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合理使用金属材料的意

义。

合金以及金属材料的内容学生在初三已有一定知识基础,课标要求也仅为“能列举铁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故不应过多介绍各种合金材料组成、性质、用途,以致过多使用课堂资源。应该着力开展实践活动(小论文要延伸至课外,做好动员和指导即可),组织好关于选用材料的讨论。这些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理应获得相应的重视和教学资源。

(三)学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利用大量的图片信息和视频材料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的教学中,可展示常见铁和铜金属材料的实物,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展示多种金属材料的图片或视频,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合金等金属材料的认识。

(二)引用大量的生活中的事例

(三)可充分利用相关网站

五、教学方法、学习指导策略

这节课在“知识与技能”上要求不高,教学的重点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落实“过程与方法”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建议灵活地应用多种学习方式,把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

1、独立思考

2、交流讨论

3、展示交流

4、学生小结

六、教学资源建议

(一)上网查阅我国材料科学的发展史

(二)可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就是否应该停止使用铝质饮料罐交流讨论

(三)任选你感兴趣的关于合金的课题进行调查,完成1篇关于合金的小论文。

七、课堂评价建议

对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度,可以通过活动表现评价表的方式进行。

小组成员:

小组分工:

评价的内容 评价细目 结果 备注

A B C

主题选择 1、为什么选择此设计思路?

2、对能否完成好此设计思路是否进行论证?

活动过程评价 1、学生的参与意识

2、分析问题的思路是否清晰?

3、收集资料对所学知识的学习、理解是否有恰当的帮助?

资料收集与整理 1、小组成员能否分工?通过多种手段收集相关资料?

2、能否对收集资料进行有序的分类整理?

3、收集的资料是否充分并能围绕设计思路?

交流与表达 1、能否对所选设计思路作准确、有条理的表达?

2、能否对他人观点做准确、恰当的补充?

3、能否对他人的观点提出合理的质疑并能正确回答他人质疑?

整体评价 1、参与意识

2、合作意识

3、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交流表达能力

5、查阅和整理资料能力

6、处理现场提问的应变能力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