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我国的宗教政策》公开课教案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高一政治《我国的宗教政策》公开课教案”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高一政治《我国的宗教政策》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方面:
识记: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
理解:(1)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存在的长期性;(2)理解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内容;(3)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的有关规定。(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能力方面:
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基本观点,分析说明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3.觉悟方面:
通过学习,加强宗教的政策观念,自觉抵制和反对各种迷信活动,特别是认清的邪教本质。
教学重难点
全面理解和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学中紧紧抓住中央一再强调的三句话:
(1)全面贯彻宗教政策;(2)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3)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教学过程
(打出第一张投影)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的宗教政策。
导入新课:(打出第二张投影)最近美国的一些新闻媒体对中国的宗教状况横加指责,认为中国取缔,是对宗教的迫害,它们说,“中国限制宗教活动,没有宗教自由”。是否真象美国所说的中国没有宗教信仰自由。还是先让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什么货色。
播放《反对》录象片段大约4分钟。
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你对我国政府取缔是怎样认识的。学生议论后,找一名学生回答(略)(打出第三张投影)“”不是宗教,是地地道道的邪教。它具备邪教的六大特征。其本质是反社会、反人类、反科学的。它对国家、社会、人民的危害极大,必须坚决予以取缔。
打出第四 张投影: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第五十七届会议4月18日在日内瓦举行唱名表决,通过了中国代表团提出的一项动议,决定对美国提出的所谓“中国人权状况”提案不予审议和表决。这是美国在人权会上利用人权问题干涉中国内政的图谋第十次遭到失败。 这充分说明利用人权干涉它国内政是不得人心的。再次暴露了,美国某些人打着“人权”旗号,利用“宗教”问题干涉中国内政的图谋。
那么,在我国到底有没有宗教信仰自由,我国对宗教实行什么政策呢?
(一)、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板书)
(打出第5张投影)请大家先来看看这几幅画面,第一幅:是按藏传佛教仪轨和历史定制,经金瓶掣签,诞生于藏北嘉黎县的6岁灵童坚赞诺布,被任命为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的转世真身。中央人民政府特准坚赞诺布继任为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其它略)以上事实说明我国存在宗教信仰的自由。再来看看下列数字,(打出第6张投影),新中国50年来,宗教的状况,说明我国对宗教实行的是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那么什么是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我们又如何理解和贯彻这一政策呢?
1.要全面理解和贯彻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打出第7张投影)(见下图)
1.正确理解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
自由的政策 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
全面理解和
贯彻宗教信
仰自由政策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法律、
2. 全面贯彻宗教信 政策的范围内进行
仰自由政策 我国宗教实行独立、自主、自 办
的方针
全面理解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宗教信仰自由?请同学们阅读 并回答。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有“四个自由”(辅板书)从以上含义我们不难看出,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应该包括两个方面,既保障公民信教的自由,又保障公民不信教的自由。不能只理解为一个方面。“两个方面”(辅板书)
全面理解了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那么该如何贯彻执行呢?
宗教信仰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自由权利,国家要给予保护。但是否是保护一切宗教活动呢?不是,而是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请同学们看书,国家保护的范围有几个方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是“三个保护”(辅板书)。
那么什么是正常的宗教活动,它又是以什么标准界定呢?请同学们阅读p128最后一段。教师总结,注意正常的宗教活动是在“宗 教场所内”和“自己家里”进行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到宗教场所外,宣传有神论;同时,任何人不得到宗教场所内进行无神论的宣传或在信教群众中发动有神还是无神的 辩论。由此看出,宗教信仰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自由权利,与其它一切自由一样,也不是绝对的。公民在行使这一自由权利时,不得超越国家的宪法、法律和政策的范围。也就是说,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法律、政策范围内进行。请同学们阅读P129第一自然段,看一看法律上对宗教活动的规定有几个方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对,有“四个不得”(辅板书)。其中不得利用宗教干预行政,即宗教不得干预政府部门的工作;不得利用宗教干预司法,即宗教不得干预法院、检察院的司法工作。(打出第8张投影)请同学们分析下列行为,是否符合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事例1:是利用宗教干预行政;事例2:是利用宗教妨碍义务教育实施的活动;事例3:是到宗教场所外传教,宣传有神论。因此,以上三个事例,都是违背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
全面理解和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还要坚持一个方针,我国宗教实行独立、自主、自办的方针。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这体现了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的问题。(打出第9张投影)我国政府对“梵蒂纲”封圣一事强烈不满,如何认识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呢?教师回答:旧中国,天主教、____完全被帝国主义势力控制和利用,一些外国传教士曾经是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直接参与者和帮凶。对此,梵蒂冈不仅不表示忏悔,反而要把这些作恶多端的罪人册封为“圣人”,这是对中国人民的 公然挑衅,是为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翻案,梵蒂冈的这一行径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和中华民族的尊严。是妄图继续对中国的宗教进行控制。
我国宗教实行独立、自主、自办的方针,在此基础上,还要发展宗教方面的对外关系,如以傅铁山为团长的中国宗教领袖代表团一行8人,于2000年8月28日出席了,“联合国宗教和精神领袖世界和平千年大会”, 傅铁山代表中国宗教 界人士发言。
1994年,国务院先后颁布了一个规定、一个条例,请看教材P129小字材料,教师问,国家为什么要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作出如上规定?教师回答,一方面,通过法律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另一方面,制止一切非法的宗教活动,真正使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贯彻执行, 所以,要
2.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打出第10张投影),什么是依法加强对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为什么要依法加强对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只有依法加强对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使宗教活动纳入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范围内,才能更好的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一方面: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正常的宗教活动以及宗教团体、寺观教堂的合法权益。
另一方面:坚决打击一切在宗教外衣掩盖下的违法犯罪活动。
我国依法取缔,就是打击在宗教外衣掩盖下的违法犯罪活动,它不仅没有妨碍宗教信仰的自由,相反正是对宗教信仰自由的保障,体现了国家依法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因此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与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二者并不矛盾,是一致的。
那么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的目的是什么呢?
3.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打出第11张投影)请同学们阅读P129—130 请学生回答
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含义是什么?
B:有无这种可能?(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相适应是否意味着信仰一致呢?不是的,就是要求教徒在政治上作到“一热爱,两拥护”,就是要求教徒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作到“四维护”(辅板书),并以此作为最基本的行为准则。
C:提问: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否克服了消极作用,只存在积极作用了呢?
学生议论后回答,教师总结:作为与科学世界观对立的宗教,只要存在,其消极作用就不会消失。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就是要把宗教的消极作用限制到最小限度。
综上所述,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三者的关系是。(打出第12张投影)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与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二者是一致的。二者的共同目的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还有那些疑问呢?
学生举手提问,老师,前边我们学过,宗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其作用主要是消极的,我国为什么还允许其存在?还对其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呢?
老师:这个问题提的很好,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以下这一问题。
(二)、我国制定宗教政策的客观依据
哲学上我们学过,制定路线、方针、政策,要坚持唯物论的观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我们制定宗教政策也要遵循这一观点。(打出第13张投影),提问:你对周恩来的一段话是如何理解的?在我国,宗教存在的条件有哪些?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按照唯物论的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社会意识还具有相对独立性。宗教存在的条件有如下几个方面:(打出第14张投影)
1、传统思想、宗教观念不可能在短期内彻底消除。
这是因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2、宗教存在的社会根源不可能很快消失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存在的阶级根源基本消失了,但其社会根源并没有消失。阶级根源是宗教存在的最深刻的社会根源,但不等于社会根源。在社会主义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和文化、科学技术还没有达到高度发达的程度,由此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同时由于某些严重的天灾人祸,因此人们还不可能从宗教的影响下完全解放出来。(社会根源不等于阶级根源)辅板书
3、国际影响的存在。
因此,宗教在我国将长期存在。这也是我国制定宗教政策的客观依据。
(打出第15张投影),这是灵山大佛的开光仪式,有八万人参加。同学们,想一想这说明什么呢?教师;这一方面说明,在我国的确存在宗教,另一方面说明宗教是一只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我国总信教人数1亿人,如何把这一社会力量,引导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正是制定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意义之所在。
(三)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必要性。(正确性、意义)
(打出第16张投影)
1 符合宗教自身的规律
宗教自身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只要宗教赖以存在的根源和条件存在,宗教必然存在,我们要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采取人为取缔宗教的办法。另外,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公民个人的私事,是个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不能用强制的办法解决。
2.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民族和宗教虽属两个不同范畴,但二者往往交织在一起,在我国宗教在少数民族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因此处理好宗教问题,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3. 有于团结信教群众
宗教不仅仅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而且还是一只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就是要把他们的意志和力量集中到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这一目标上来,这也正是实行宗教信仰自由这一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本课小结:(打出第17张投影片)
下面回顾一下本节课讲的主要内容。本节课 我们讲了三个问题即我国宗教将长期存在,这是制定宗教政策的客观依据。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以及制定这一政策的必要性。
巩固练习:(打出第18张投影)
选择题:
下列行为违反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是
某工人信奉____,周日必到教堂参加宗教活动,天天佩带十字架;②中国天主教发表声明,批评罗马天主教委任犯有反革命叛国罪的龚××为红衣主教,干涉中国天主教事务;③某教 徒在大学利用课外活动向学生传教,并根据自愿原则在学生中发展教徒;④某共产党员经组织批评教育放弃宗教信仰;⑤某教徒据不杀生的训诫在教堂里指责国家对某犯罪分子处以死刑是不道德的;⑥某教徒在家对他正在上中学的儿子系统讲述《古兰经》;⑦某教徒受外国某宗教组织的委托,在国内发展教徒;⑧某教 徒把对方信仰天主教作为自己的择偶条件而刊登在征婚启事上 。
A、① ② ④ ⑧ B、② ③ ④ ⑤ ⑥ ⑦
C、③ ④ ⑤ ⑥ ⑦ D、③ ⑤ ⑥ ⑦
学生回答:认为正确答案是C
老师本题应选D,本题所考查的是我国的宗教政策,而全面贯彻宗教政 策可分为以下三点,第一全面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含义,掌握公民有信仰宗教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国家尊重和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是既保护公民信教自由,也保护公民不信教自由,所以①、④都符合这一政策要求,第二,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正常的宗教活动,即在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范围内,超出宪法、法律和政策规定的范围的活动,就是非法活动。则③ ⑤ ⑥显然违反了宗教政策,第三,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支配。②遵循了这一规定,⑦则违反了这一规定,故而违反宗教政策的是③⑤⑥⑦D。
有同学提出:我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共产党员也是公民为什么共产党员不能信教?
教师回答:
(1)在社会主义社会,宗教是公民的私事,是公民的个人信仰问题,是一个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我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2)但是,宗教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则不是个人的私事,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的成员不得信教。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所武装的,共产党员是彻底的无神论者。如果共产党员信仰宗教,就要劝其退党,这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矛盾,因为作为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这就同共产党员的无神论信仰发生了矛盾,不符合共产党员的条件了。
高一政治知识点
1、对政府权力为什么要监督?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的必要性?
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好就能造福人民,滥用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为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利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2、如何监督(怎样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①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②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群众通过法定渠道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政府系统内部的监督。
3、政府接受监督有什么意义?
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①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
②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
③才能更好地作出正确的决策
④才能真正做到对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4、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制度(阳光工程)的原因、作用:一是规范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另一是保障人民的权益。
开放红头文件的意义: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有利于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5、政府的权威,从根本上讲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政府权威的标志:政府的管理是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服从,这是区别有权威与无权威政府的根本标志。政府权威的具体表现:有权威的政府必定是依法行政的政府,它会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从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权威的政府必定是廉洁、高效、团结合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它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较高的信誉;有权威的政府必定是富有威望和影响力的政府,它得到人民的自觉认可和拥护,有令必行、有禁则止;有权威的政府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都会有促进作用!
高一政治学习方法
一、课前预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听课的基础。新授课要求预习教材,因为授新课是传授教材的新内容、新知识,预习功课可提前发现自己在新课学习中的难点,以及自己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与新课有关的问题,从而增强听课的主动性和理解力。凡新课预习要做到“四出来”,即把简单观点背出来、主要观点标出来、重要论点划出来、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在预习过程中要边读、边思、边划、边记,即一边阅读,一边划出重难点,以便在上课时注意留神,把握重点解决难点;一边读一边把自己发现的问题和难点记下来,把自己的初步体会或点滴看法记下来,准备上课时解决或参考。
二、认真听课
听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获得知识的最主要途径。第一,集中精力,专心听课。这是保证听课质量的主要条件,只有集中精力专心听课,才能跟上老师讲课的思路抓住重点、解决难点,才能从老师讲课中受到启发,发现问题,提高听课质量,才能做好笔记,为课后作业和复习打下基础。第二,眼、耳、脑、手并用,看、听、思、记结合。眼睛要看教材,看板书,看老师的手势表情;耳朵听内容;脑要协调眼、耳、手的活动,思维要跟上老师的讲课思路,手要认真做笔记,在书上划出重点、记符号,同时在四者并用,四个动作结合时,要注意协调看、听、思、记四者的关系。首先是听,听是关键,是基础,特别要听对难点的讲解;其次是记,心记不如笔记,听课笔记一定要记,而且要记好;第三是思,只有思才能受到启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得到更多收获;最后是看,看虽处于辅助地位,但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记课堂笔记
好脑子不如勤笔头。记好听课笔记可以帮助思考,加强记忆,有利于课后复习,巩固和提高学习效果。怎么记呢?一般采用两种方式记听课笔记。第一种方式是书上批记,即将主要论点、论据、重点、难点及理论知识的层次等在书上逐一做下各种符号,必要时还做一些文字记述;第二种是笔记本记录(听课摘记)。但无论怎么记,切忌依葫芦画瓢,照搬照抄老师的板书,老师写在黑板上的不一定都记,老师没有写的也不一定都不记。要听记结合,不要贪多求全,把老师每一句话都记下来,要记关键性内容,特别是教材上没有的知识,凡是课本上叙述详细的地方,可以不记内容而记书码和行数,同时记笔记要精简内容、分门别类、使用统一符号。
四、及时巩固复习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及时巩固复习是非常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环节。针对目前的新授课,我们学生自己复习的形式主要是日常复习和阶段复习。其中日常复习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复习形式和方法。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是先快后慢的。熟记以后,一小时忘56%,两天忘16%,六天忘3%,就是说第一次重复最重要,当天学过的内容一定要进行及时复习,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及时巩固增强记忆的效果。否则,日积月累,不会的越来越多,从而导致基础差,以后很难再补,所以当天讲过的内容一定要及时巩固,搞好日常复习。其次是阶段性复习,阶段性复习可以按照笔记把知识编制成简明扼要具体直观的图表,实现知识的系统性。总之通过日常复习和阶段复习就能实现局部到整体,整体到局部知识的相互转化。
五、规范练习与作业
练习与作业是学习过程的继续和深化,关于练习与作业要做到独立规范完成,所谓“规范”,谨记:整洁、认真、清晰、条理。
上一篇:高一语文教案:伶官传序
下一篇:孔雀东南飞汇总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