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反思案例(精编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教育教学反思案例(精编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教学案例及反思1
〖教学目标〗
1.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估计的策略以及它对计算的作用,培养估计意识。
2.经历独立探究、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从已知求未知的思想方法。
3.掌握6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中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此时学生对编制乘法口诀具有了一定的经验和能力,因此,教材增加了一点新的学习内容,如估计,体验估计的方法以及它在计算中的作用。在探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要体会新旧乘法口诀的联系,逐步学会从已知寻求未知的思想方法。在学生独立思考、独立作业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与数学的灵活性。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地处市区,是一所名校,校领导特别重视“课改”,多年来教改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一部分学生能自觉地超前学习没有教过的内容,所以,不少学生已经会背九九乘法表了。在这种氛围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下,我的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课堂敢于发言,有较强的语言交流能力,喜欢解决有挑战性的问题。 〖教学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境,体验估计的策略
课件演示:将方格图外观设计为高楼,方格作为各层房间的窗户。
师:天黑了,大楼的窗户星星点点亮起来了,最后都亮了,你能估计一下这幢大楼的正面共有几个窗户吗?( 用高楼的窗户代替书中的方格,是因为人们习惯上数窗户都是一层一层地数,不会一列一列地数。后者是九个、九个地数,这不是我们探究6的乘法口诀时所希望出现的。)
师:我们需要搜集哪些相关的数据信息,才能做出“窗户有多少”的估计呢?
(让学生明白进行估计的前提条件是:这幢楼有9层,每层都有6个窗户。)
师:现在,你们能不能都动手列一个算式来表示“窗户有多少”?
(复习乘法的意义,组织学生交流,明确所列的算式是6×9。)
师:6×9=?你们能根据这个算式进行估计吗?
(培养学生列出算式,再进行估计的习惯。)
启发、引导学生进行以下合理的估计,感受估计的策略。
生1:6个10是60,所以6×9小于60,窗户不会超过60个。
生2:“五九四十五”,所以6×9大于45 ,窗户多于45个。
师:这两种估计都是有根有据的,因此都是合理的,它们的区别是与精确答案的接近程度不同。现在谁能利用上面的估计,算出精确的答案呢?
生3:6×10=60, 60-9=54,所以6×9=54。
生4:5×9=45,45+9=54,所以6×9=54。
师:大家看到了,刚才的估算可以成为计算的跳板。我们算出了这幢楼一共有54个窗户。
(二)算一算,探究算法的策略
1. 算一算,把下面的表格填完整。(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共有几层楼 1 2 3 4 5 6 7 8 9 共有几个窗户 6 2.交流算法。
算法1:用加法,逐格加6。
算法2:从2~5,用乘法口诀计算;后续的用加法,逐一加6。(能自觉利用乘法口诀,应加以赞赏与肯定。)
重点引导学生讨论、交流:6×6可以怎么算?
(1) 5×6=30,30+6=36;
(2) 4×6=24,2×6=12,24+12=36;
(3) 2×6=12,12+12+12=36;
(4) 3×6=18,18+18=36。
(体验算法的多样化,感受数学思考的灵活性,培养与发展数感。)
3.小组探究、交流:6×9还有哪些算法,能够应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吗?
(1)4×6=24,5×6=30,24+30=54;
(2)3×6=18,18+18+18=54;
(4)4×6=24,24+24=48,48+6=54。
(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从已知去探索未知的意识和能力。) (三)独立编制并记忆6的乘法口诀
1. 由学生独立编制6的乘法口诀。(学生已具有编制乘法口诀的经验,应当放手让他们独立去编。事实上,6的乘法口诀中已学过4句,只有5句是新的。)
2.同桌交流:
(1) 6×6=5×6+□
6×7=5×7+□
6×8=5×8+□
6×9=5×9+□
(2) 6×8=6×7+□=6×9-□
(体会5的乘法口诀与6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以及6的乘法口诀的内在联系;把握联系既能增强数感,又能加强对乘法口诀的记忆。)
(四)课堂练习,巩固6的乘法口诀
(1) 同桌互相背6的乘法口诀,然后做“对口令”的游戏(第73页第2题)。
(2) 独立完成第73页第3至第5 题。
重点放在第5 题的算法交流上。体会通过移格子的方法,可以把不规则的图形变成规则图形的策略。(利用课件,形象地展示出学生利用移动方格的形式来计算的方法,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提出新的问题挑战,促进知识的迁移。
问题:每个汉堡6元,买9个要付多少元?买15个呢?
①买9个汉堡要付54元。6×9=54(元)。
②买15个汉堡要付多少元?即6×15=?算法是多种多样的:
6×9=54,6×6=36,54+36=90(元);
6×10=60,6×5=30,60+30=90(元);
6×5=30,30+30+30=90(元);
……
(五)全课小结
1. 请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进步;
2.教师小结强调两点:
(1) 在解决“大楼的正面一共有多少窗户”的问题时,我们使用了一个重要的算法策略:基于估计基础上的计算;
(2) 要注意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善于从已知去探究未知,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1. 过去我对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估算,比较困惑。这次教学设计对此作了深入的思考,颇有心得。估算不是随心所欲的猜想,能够列出算式的,要根据算式进行估算;估算基本的策略是对算式进行变换,变得容易口算,得到原来算式的一个近似结果。如果能够根据运算的意义估计误差,那么在近似结果的基础上还能计算出精确的答案。如,估算6×9=?把算式看成6×10,6个10是60,即6×9≈60。而6×9比6×10少1个6,所以6×9=60-6=54。把估算与计算结合起来,能从中体会到估算作为计算的一种策略的价值。
2.体验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学生理解、内化新知识的重要条件;联系的方法也是数学思考与记忆的重要方法。所以本教学设计非常重视引导学生从已有的乘法口诀出发,去探究、编制新口诀。设计时增加了6×6=5×6+□,6×7=5×7+□等练习,其目的就是利用学生最熟练的5的口诀,用联系的方法记住6的口诀,无需死记硬背。
3.我班学生喜欢有挑战性的现实问题。如,“1个汉堡6元,买15个汉堡要花多少元?”这似乎超越了本课的教学要求,但这样的挑战的确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体会乘法口诀的应用价值。当然解决这样的问题对二年级学生不能作为普遍要求。 〖案例点评〗 1. 本课对于估算教学的设计和处理是有参考价值的,有助于克服目前估算教学的盲目性,提高自觉性。估算从具体的算式出发,把估算视为计算的前奏,进而把“在估算基础上的计算”发展为一种计算的有效策略,能更深刻地体会估算的意义和价值,也有利于培养估算的意识和习惯。
2.应用旧知识探究新知识,是本教学设计的一个突出特点。反复体验新旧口诀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意义不仅是为了加强对乘法口诀的记忆,更是为了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使所学的知识变得能动、灵活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4篇《教育教学反思案例》,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教学案例及反思2
点:能够正确读单词vegetable.
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 教学过程
(一)热身(warm-up)
“Hello,boys and girs. Nice to meet you.”
同学们,在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我们曾学过一些食物方面的单词, 现在,大家一起来复习一下:
Listen and do:
“show me the hamburger. Pass me the french fries.
Cut the bread. Eat the hotdog.
Smell the chicken. Make the cake."
(二) 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出示课文插图)Look here, (有这么多的食物,你喜欢什么?)What would you like? Today we’ll learn some new food words,is it ok?
(1)教师作饥饿状:I’m hungry. Can I have some rice, please?引出单词rice.然后出示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教学生读会,学会。
(2)Practise in pairs.(两人互读,互练。)
教完单词,教师引导学生:同学们喜欢吃米饭吗?当我们想吃米饭时,就得说:“Can I have some rice,please? 别人就会说:“Sure,here you are."
(3)接下来,教师边做吃面条的动作边说:“noodles.”“猜一猜是什么?”猜完后,学生跟着边做动作边说单词,然后教师出示图片,说:Read it one by one.
用同样的方法教soup.
(4)教师出示图片:rice,noodles,soup,学生认读。同桌之间操练:(Practise in pairs.)“I’m I have some …,please? Sure, here you are.”
(5)教师依次出示图片:fish, beef, vegetable,学生认读,开火车读。教学中要特别注意vegetable的发音。
(6)"找一找"游戏。教师蒙上一名学生的眼睛,然后将vegetable图片藏在一张课桌里,然后让该学生睁开眼睛开始寻找该图片。全班学生齐说/vegetable\ vegetable,当该学生走近图片时,全班学生声音加强;当该学生远离图片时,全班学生声音减弱。找到图片后,该生需问:Can I have vegetable,please?
(7)课件出示Let’s learn部分的六个单词,让学生整体练习。练习时,可以说:"What would you like? Please read it.(谁喜欢哪种食物就读哪一个。)
(三)巩固与扩展(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Now, let’s practise.”
·Can I have some rice ,please?
Sure,here you are.
·Can I have some fish ,please?
Sure, here you are.
·Can I have some beef ,please?
Sure, here you are.
Can I have some soup ,please?
Sure, here you are.
would you like?教学案例及反思》
教学反思案例3
教学案例
在迈向二十一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实现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我们基础教育高奏的主旋律。我们所确立的培养目标,应由知识型向智能型,再向个性和谐发展转变,强调把学生看成一个个积极主动、独立自尊的能动的人。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阅读教学,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来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我在教学精读课文《观潮》一课中体会得最深:在初步谈话,理解课题,检查预习,反馈交流之后。我马上让学生观看录像,感受大潮雄伟的情景。这过程让我感到如果把传统的阅读教学与现代的计算机教学有机地融合,阅读效率就会大大提 高,具体过程如下:
师:学得真不错,你们对钱塘江大潮一定很感兴趣吧,有没有见到过?
生:(遗憾地摇摇头)没见过。
师:别遗憾,陈老师呀,把这大潮从网上给下载下来了,想不想看?
生:想。
师: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一下这一天下奇观。
(教师播放从网上下载下来的钱塘江大潮录像:随着由声音到影像的越来越响,越来越近,潮水越显得壮观。并出现了一线潮、回头潮、碰头潮等。)
(此时学生看钱塘江潮录像,不同声调的“啊!啊!……”的惊叹声时时发出。)
生:真漂亮啊!
生:真的不一样啊!
……
从学生不时发出的惊叹声,我发现了此时借助的影像资料容易使学生形成较为直观的感受,,这对于下个环节的阅读教学起了个“行军打仗,粮草先行”的作用,于是进入下一环节──让学生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突破重点,指导朗读。
师:配着录像,让我们带着对钱塘江大潮的无限赞叹之情来背诵这些描写潮水的精彩语句。
生:(有感情地看录像背诵。)
在学完课文后,我第三次以大潮影像为背景,布置研究体验性作业:
以电台记者的身份,以课本为蓝本,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写一段解说词,练习观潮“现场直播”。
此时,通过直观的影像和对课文文字的理解,学生已经对大潮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此时学生显得“胸有成竹”。每个学生都爱说话,效果不错。
课后反思
本节课下课后,班上的郭豪、洪于翔、黄礼文等同学马上凑到我的身边,“陈老师,这节课真是有趣极了!”“从小到大,我们还没见过这么壮观的景色啊!”“陈老师,下节课再看一遍吧。”“课文中的三、四自然段的内容你们都能理解吗?”“起先对课文内容还有点不理解,有了电脑上的资料,我们一下子就理解了!”这一群孩子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兴奋劲头,让我陷入了反思之中: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恰当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为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服务。这堂课采用了录像手段,第一次让学生感受观潮时的气氛,第二次让学生边看录像边背诵,第三次作为作业让学生当“现场主播”,既帮助学生理解,又能促进记忆,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注意。
总之,学生对课文内容已经理解透彻。如果像传统教学中那样作滔滔不绝的讲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掌握反而比多媒体教学要低效得多,多媒体教学效果由此可见一斑。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通过创设情境,缩短心理距离,才能促使学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从而积极有效地投入学习。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即在图画、动画及音乐等渲染下,生动地再现课文,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再引导学生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物极必反”。我们在为语文课设计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的时候,首先要充分考虑语言文字自身的特性,不能简单地以为多媒体就是一切。计算机在语文等学科教学中,应是起辅助作用,帮助教师教,帮助学生学。对于在学科教学中运用计算机,应有平常心,不妨把计算机视同于粉笔和黑板,圆珠笔和作业本。它就是工具,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用的工具,不是什么天外来客,完全没必要把它神化。如果学生上完《观潮》只了解了钱塘江潮是怎么回事,那么这堂课就成了地理课。语文课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应该只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应该借助课文内容,设计各种语言训练的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更扎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教学反思案例4
昨天学习了《掌声》一课,我设计了一个练习,让同学们来写一首诗。这原本是受赵燕的《诗心飞扬》一文的影响,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给学生这样一段提示: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掌声。
掌声是温暖的阳光,_____________________。
掌声是柔和的微风,_____________________。
掌声是辽阔的天空,_____________________。
掌声是松软的土壤,_____________________。
掌声是清澈的泉水,_____________________。
掌声是浩瀚的海洋,_____________________。
掌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掌声,包含着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掌声,能带给我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这两句是课文中的原话。)
当我发下小纸条,其中有两句学生几乎能脱口而出,那就是:我的掌声,包含着我的支持、信任、鼓励、真诚,你的掌声,能带给我信心和勇气。因为,这是课堂上我们反复体验到的。我问他们:“知道该怎么写诗吗?”学生们都赶紧摇头。我说:“你们先听老师来说,慢慢的,你们就会找到感觉的。”于是,我随口说了两句:“掌声是温暖的阳光,照亮了人的心房。掌声是柔和的微风,轻轻抚摸我的脸庞。”学生的脸上绽开了笑容,有的同学立刻就找到了感觉:“掌声是温暖的阳光,温暖了人的心田。”“掌声是柔和的微风,给人带来丝丝清凉”……在简单的指导之后,我布置学生自己试着写一写,写完了,可以有声有色的把自己写的诗读给爸爸妈妈听。
今天,当我读着学生们的大作,喜忧碜半。喜的是,有的学生真的很有灵气,忧的是,有的学生真的是不着边际。不管怎样,我先要分享学生们的成功。
瞧,这是蒋聪的诗: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掌声。
掌声是温暖的阳光,照亮着人们的心房。
掌声是柔和的微风,吹在我们的身旁。
掌声是辽阔的天空,让小鸟自由飞翔。
掌声是松软的土壤,让心灵的种子成长。
掌声是清澈的泉水,让口渴的人得到清凉。
掌声是浩瀚的海洋,呼唤着人们的心灵。
(后来我帮他改了一下,改成:掌声是浩瀚的海洋,让船儿乘风远航。)
掌声是洁白的橡皮,能擦去人们的悲伤。
我的掌声,包含着我的支持和鼓励,
你的掌声,能带给我勇气和信心。
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
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我忍不住为他而喝彩!他真正找到了诗的感觉,虽然他还不懂得什么叫做押韵,但,在不知不觉中,他已经做到了!特别是那一句:“掌声是洁白的橡皮,能擦去人们的悲伤。”这是多么好的创意啊!显然,他的父亲也感到非常高兴,他在这张小纸条上写了一句话:“文采飞扬,再接再厉。”
再看,这是徐晨的作品: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掌声。
掌声是温暖的阳光,温暖着每个人的心灵。
掌声是柔和的微风,吹走了忧郁。
掌声是辽阔的天空,放飞你的心情。
掌声是松软的土壤,生长人们的勇气。
掌声是清澈的泉水,滋润着你的心田。
掌声是浩瀚的海洋,让你不怕一切挑战。
掌声是爱,飞进你我心中。
我的掌声,包含着我的鼓励信任和真诚,
你的掌声,能带给我信心勇气和温暖。
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
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徐晨,向来是一个思维独特的男孩,平时总是笑嘻嘻的,可是常常会有独特的见解。但是,他写出这样一首诗来,真的让我太意外了,对“掌声”的内涵,他把握得多么好啊!很可能,很多成年人都不能理解的'这么深刻呢!
当然,除了蒋聪和徐晨的是最突出的,其他同学也有一些好的句子,比如:
赵宇立:掌声是神奇的魔术,给小朋友带来奇特的变化。
卞锦涛:掌声是一双翅膀,让我们飞翔在湛蓝的天空。
薛至君:掌声是碧绿的大树,能让鸟儿快乐歌唱。
陈佳敏:掌声是快乐的天使,挥动着精致的魔棒。
邬泽丰:掌声是圆圆的月亮,在夜晚带给我明亮。
赵志栩:掌声是美丽的鲜花,为我们的人生增添色彩。
何烨:掌声是宽大的床,让人们睡在上面做美梦。
总觉得,孩子的心灵是奇特的,那里,仿佛有无穷的源泉。真的,读着孩子们的诗,我很激动,很感动。唯有写出两句我的“掌声”,表达我的心情:
掌声是守候在孩子成长道路的一盏灯,照亮无尽的远方;
掌声是拨动在孩子情感深处的一根弦,奏响生命的乐章;
掌声是打开在孩子稚嫩心房的一扇窗,洒入灿烂的阳光;
掌声是飘扬在孩子人生旅程的一片帆,迎向浩瀚的风浪;
掌声,是孩子终于遇到了一位好的老师,并为他找到了属于他自己的光芒!
(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孩子心目中的好老师,但愿,我们能发现每一个孩子身上所闪现的光芒。)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掌声》教后反思,掌声,希望对你有帮助!
上一篇:《海上日出》教学反思(精选4篇)
下一篇:怀念母亲教学反思精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