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精彩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精彩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新编【第一篇】
一、 教材简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这是一首以写景代送别之作。作者以眼前景物入诗,构思别致,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毕竟”、“映日”、“别样”等词的意思;
2、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
(二)能力目标:
1、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已的所想、所感;
3、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三)情感目标:
了解诗所描写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四、教学设想:
本设计将“感悟诗意、品味诗情”作为研读目标,运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模式,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环节中处处以学生为主,努力体现“以课本为凭借,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现代教学理念。并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创设氛围,再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提供有关资料(作者、时代背景、字词意思、课外阅读资料等),给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提供平台。
五、媒体选用情况表:
六、教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过程:
1、创设氛围,导入课题:
(1)cai课件出示:《别董大》(高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赠别》(杜牧),学生读诗;
(2)问:这三首诗在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送别之作)
(3)师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首送别之作——《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初读古诗,引入意境:
(1)cai课件出示:西湖初夏时的美景,范读课文;
(2)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cai课件)。
3、小组交流,感悟诗意:
(1)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讨论、解读诗意,遇到困难时,可点击鼠标,在多媒体课件中查找自已想要了解的内容;
(2)各小组推选一名学生在全班交流,学生自由更正、自由补充。教师归纳、点拨。
(3)cai课件:再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学生反复吟诵古诗。
4、写写画画,品味诗情:
(1)各学习小组用自已喜欢的方式,把诗中所描绘的意境表达出来。(cai课件播放背景音乐,学生作画、写话等)
(2)交流、评析。
5、拓展阅读,积累语言:
(1)cai课件出示:杨万里的其它诗作,学生自已吟诵;
(2)选一首自已喜欢的诗改写成短文;
附:(一)板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西湖六月独特景致不与四时同 欣喜心情 莲叶 无穷碧 美好风光荷花 别样红
(二)教学流程图
八、形成性练习:
1、课外搜集、背诵杨万里的其它诗作,选一首自已喜欢的诗改写成短文;
2、课外搜集、背诵其它写送别的诗词。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和译文【第二篇】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背诵古诗。
2.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映示图片)
杭州的西湖景色怡人,妩媚多姿,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西湖,谁能背诵一些?
即使是同样的风、同样的雨、同样的花,在不同的诗人眼里也是不尽相同的。有位名叫杨万里的诗人,一天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林子方,看到西湖的美景,不禁赞叹道:(师读诗)
(映示诗句)
二、学诗
1.试读
同学也想来读读这首诗吧?好,那就大声地自由读几遍这首诗,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检查
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
2.细品
想进一步读读,把它读懂吗?
我们要读懂古诗,可以(映示四步法:1、释诗题 2、知诗人 3、明诗意 4、悟诗情)
请同学们参照这样的方法自学古诗,把读懂的记在心里,不懂的地方作个记号。
学生自学。
小组合作:把你不懂的地方在小组中提出来,讨论解决。
交流:通过自学讨论,你知道了什么?
[诗题: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林子方
诗人:杨万里 南宋诗人,字廷秀,好诚斋,世称“诚斋先生”,一生写了两万多首诗,著有《诚斋集》、《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诗意:
(1)相机映示:“接天莲叶无穷碧”
读了这句你感受到了什么?
荷叶多:“连天”、“无穷”
颜色绿:“碧”
指导朗读
(2)诗人看到了无穷无尽碧绿的荷叶,还看到了什么?
映示:“映日荷花别样红。”
细细品味这句诗,你读懂了什么?
你能用朗读来告诉大家,你已经读懂这句诗了吗?
指名读、齐读。
多美啊,真想到西湖边亲眼看一下荷花,可是西湖太远了,
别急!老师这有一些荷花的照片呢?(播放)
你能用个词或一句话来描述一下你看到的荷花吗?
交流。
这样婀娜多姿,颜色鲜艳的荷花在阳光的映照下,真正是“别样红”。
读句
读诗下两行,边读边想,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再读,要求边读边想象。
六月的西湖除了有“接天的莲叶”、“映日的荷花”,还可能有些什么美景?
交流
(3)六月的西湖波光粼粼,鱼儿在莲叶间自由嬉戏,在阳光的映照下,亭亭玉立的荷花显得特别红润,这样的景色真是与其他季节截然不同呀!难怪诗人会发出这样的赞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扫除词语意思
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夸夸西湖美景吗?
谁也愿意学学诗人来赞一赞?(指名读)
(4)读诗
多么美的景色,多么美的诗呀!如果有优美的乐曲来配一配那就更美了。老师这里有段优美的音乐,很适合这首诗,请你欣赏一下,并配上乐曲练习朗诵这首诗。
指名朗诵。
三、拓展
诗学完了,但西湖的美景还深深的印在我们的脑海里,请你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可以写一写,画一画,也可以唱一唱,把它表现出来。
四、板书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第三篇】
教学设计示例(一)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5个生字。
2.了解诗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重点学习《游园不值》,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诗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重点学习《游园不值》,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
赏析《游园不值》中“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写法,以小见大,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我们今天学习三首描写春夏不同景色的诗。板书课题 :《游园不值》《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处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检查预习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三首古诗。(读出诗的节奏,读准确)
注意这些字的读音:屐齿 扣 潋滟 亦 抹
3.简要交流三首古诗的作者资料。
(三)指导学习《游园不值》
1.指名读课文。(读准、读熟)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划出不理解的问题。
3.在小组里讨论,解决质疑。
4.交流:按小组向全班汇报,学生自由更正自由补充,教师适时点拨:看图(或出示相应的课件)展开想象,说一说“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春天美好风光的赞美和喜爱)
5.反复吟诵。(要求体会感情,读出语气。)背诵古诗。
提问:诗人向我们描述园子里的景象了吗?为什么?
让学生品读:“一枝红杏出墙来”体会着画龙点睛之笔,这比那一览无余、面面俱到描写春天景象,不知要高妙多少倍。因而能发挥读者的形象,使诗句委婉含蓄,耐人咀嚼。
6.开拓联想,激发创作。
我们已经充分感悟古诗所描述的意境的了,同学们愿意把它画下来吗?
学生绘画,自由创作。
(四)作业
你还能背一背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吗?
附:板书
《游园不值》
屐齿 扣 潋滟 亦 抹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处净慈寺送林子方》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1.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比较《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处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两首诗同一景物的不同描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背诵描写春天的诗《游园不值》,今天我们学习描写夏天景色的诗。板书课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处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回忆学法
谁还记得我们是怎样学习第一首诗的?
小结板书:
1.结合注释自读自悟(什么景象?)
2.质疑、讨论和交流
3.反复吟诵,
4.看图想象,绘画创作。
(三)学习新课
1.我们已有了学诗的经验,下面请同学们自学后两首诗。
出示自学提示:
(1)同是描写夏天的景色,苏轼笔下的夏天和杨万里笔下的夏天一样吗?请你从内容和写法上比较着来阅读。(在诗中画批)
(2)观察图画(或播放课件)想一想诗人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
3.在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先叙后议,写西湖晴雨天气;《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先议后叙,写了满湖荷花荷叶;但都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
4.朗读诗句,展开想象。(教师可播放课件,学生吟诵)
5.指名吟诵,背诵。
(四)激情创作
请同学们任选一首你喜欢的描写夏天的诗,把诗中的景象画下来。
(五)作业
1.默写三首古诗。
2.完成自己创作的画。
附:板书
《饮湖上初晴后雨》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苏轼) (杨万里)
西湖晴雨天气 满湖荷花荷叶
学法:
自读自悟,质疑,讨论交流,
反复吟诵,想象,绘画创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新编【第四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3、结合本课第一首古诗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意思。
教学难点:
比较两首古诗异同,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诵读描写西湖的古诗和送别诗。
一、回顾旧知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4课《古诗两首》[板书]
1、课件出示:
A、背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B、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作者描写的是(六月)时间(西湖)地点(疾雨)事物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表现了西湖(奇特)的景色。
2、被誉为“人间天堂”的西湖的魅力不仅于此,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奇景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者宋代诗人杨万里。[板题齐读]
二、知诗人,解诗题
1、我们先来了解诗人[课件出示:杨万里(1127-1206年)南宋诗人。字廷秀,学者称诚斋先生。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绍兴进士,曾任秘书监。主张抗金。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家”。以构思精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独具的诗风,号为“诚斋体”。
杨万里学问渊博,才思健举。亦能文,对理学亦颇注意。相传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余首,诗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名《诚斋集》,今存。]
2、我们班的学生个个都是聪明的孩子,谁来说说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3、交流:晓,晴好的天气;净慈寺,西湖旁边的一座寺庙;林子方,诗人的朋友。
4、小结:题目告诉我们,这首诗是诗人杨万里在一个晴好的天气里在西湖边送别自己的好朋友林子方时所作。看来它不仅是一首写景诗,也是一首送别诗。[板书]
三、正确、流利朗读古诗
1、这首古诗诗句很简单,如果你能一遍读正确,我们就送给你掌声。
个别诵读。
2、如果你能流利诵读,读出节奏感,我们会送给你更热烈的掌声。
个别诵读
3、课件出示,划出节奏线齐读。
四、明诗意
1、大家都很了不起,请同学们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句意思,自己学习完后先在小组内交流。
2、集体交流,请同学到台前依次板书诗句并讲解意思。
A、毕竟,到底。四时,指四季。无穷碧,一片碧绿,无边无际,写莲叶之多,望不到头。映日,与太阳相映。别样红,与往日不一样的红,因为荷花在阳光映照下,显得特别红艳。
B、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到底西湖六月中的景色不与四季相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莲叶与天相接,无边无际,碧绿碧绿,荷花与日相映,谁曾见过这样的鲜红。)
C、找找藏在诗中的小奥妙。倒装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西湖六月中风光,毕竟不与四时同。夸张:接天莲叶无穷碧。对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理解了诗意,相信你会读出更深的韵味。
个别诵读——集体诵读——尝试背诵
五、感情诵读,想象奇景
1、这么美的诗句,如果配上音乐,会给你以独特的享受,请闭上眼睛,在你脑海中描绘出这幅美景吧。师配乐诵读。
2、把你脑海中的奇景和我们一起分享吧。
六、比较异同,体会诗人感情
1、又到了展示你智慧才华的时刻了,看看谁的思维敏捷吧。
课件出示:
A、《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的是(六月)时间(西湖)地点(疾雨)事物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表现了西湖(奇特)的景色。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写的是(六月)时间(西湖)地点(接天莲叶)和(映日荷花)事物的奇丽美景。
B、你能说说两首诗的异同吗?
交流:相同点:都描写的是西湖六月的奇景。
不同点:第一首描写的是风雨天的景色,第二首描写的是晴天;前一首描写的景物多,重点描写的是西湖之水,后一首景物少,重点写“接天莲叶”和“映日荷花”。
对比读,读出不同的感觉。
C、诗人送别友人不诉离别之情,为何写景?
交流:借景抒情,这么美的景色,希望友人留下。他们的友谊就像莲叶与荷花,就像莲叶连接着碧空,就像红日映照着荷花,互相映衬,难舍难分。这也是两首诗的不同点之一。
2、就请你把杨万里对友人的眷恋之情融入到你的朗读中,让我们感受到。
七、课后作业
1、拿起画笔,把这首诗描绘的美景画下来。
2、把这首诗变成1篇写景的文章。
上一篇:小学教学反思【参考4篇】
下一篇: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优秀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