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确定位置》教学反思(实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学范文“四年级数学《确定位置》教学反思(实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

关键词:说课;教材处理;教学流程;重点难点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3-029-03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

doi:/

在今年的8月中旬,我市举行了晋升副高职称教师的说课面试活动,共有60多位老师参加,其中参与《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第一课时)》专题说课的有18位教师,从总体上看,大部分教师能按说课的几个环节展开,但许多老师在说课的时间安排、环节处理、说课技巧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部分老师把说课当成了上微型课。现结合该课题的说课并根据现场记录、教师上交的说课稿和笔者对说课的理解谈谈怎样才能说好化学课,供同行们参考。

一、说课概述

说课是教师针对某一特定的教学内容,说课者以口头讲述的方式向同行或考评人员系统地阐述自己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理解、教学程序的设计及与之相关的理论依据的过程。它要求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一般为15-20分钟)讲清“教什么”,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之类的教学问题,从而展现教师对课程标准、教材的理解程度,驾驭教材和课堂的水平,以及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的能力。说课一般包括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等过程。

说教材主要应说清楚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教材的地位及前后联系,该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什么?该教学内容在教材、单元乃至整个学习阶段中所处的位置,所起的作用以及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2)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维度,学习目标要做到正确、具体、全面、可测量;(3)要合理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并能说明其确定依据。

说教法学法:为了上好这节课,你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你采用何种教学手段,为什么要采用这样教学手段?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你准备指导学生学会和掌握什么学习方法,培养哪些能力。教法和学法是指本节课确实要用到的主要教法或学法,一般两到三种为限,不要蜻蜓点水,不是多多益善,如一位老师在本节课列举了四种教法:归纳法、分析法、演示实验法和提问法,学法达六种之多:类比归纳法、实验观察法、问题思考法、科学探究法、模型建构法和练习法,这显然过多了。

说教学流程:包括课堂环节的具体安排,如何导课(重在收心和激趣),如何讲授新课(尤其讲清楚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化学教学最好要有实验操作或活动的安排,以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之目的),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练习以及课后作业的布置等等。这部分是说课的重点,既要有具体步骤的安排,又要有针对性的理论阐述,要达到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目的。在教学流程中要做到“结合学生实际,灵活使用教材”,衡量教材是否用活了,唯一的标准即是学生的学习效果。改变教材是“活用”,利用教材也是“活用”,关键在于教学内容的选择、重组与改变是否是有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

二、说好化学课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1. 时间要分配有度

说课课题一般是在1小时前告知说课者的,也就是说允许应试者进行说课准备的时间是1小时。从老师们上交的说课稿看,大多数老师写了满满的3-4页(A4稿纸)说课稿,最多的一位写了6页,试想这位教师那还有时间思考教材的处理呢?可见说课准备阶段的各部分时间分配安排要合理有度,切不可备到那里算那里,应做到心中有数,合理分配。

说课者应把主要时间用于教材的处理和教学流程的设计上。一般要花40分钟左右的时间用于教材的处理和流程安排上,在阅读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好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确定导课的角度方法、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策略以及板书的设计等。这个阶段不要拘泥于细节的描述,更不要把时间放在教师怎样问、学生怎样回答上,而应采用画流程图的形式将自己的导课思路、怎样突出重点、如何突破难点、实验或活动的安排以及板书的设计简明地加以呈现。然后用20来分钟时间,在流程图旁边注明采取该实施该策略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理由,并对流程图加以修正和完善。

2. 目标要定位有当

新课程强调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层面上的目标要求。具体到课堂教学中的一节课,首先应明确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说得具体一点就是这节课要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然后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获取有效的学习方法,发展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升化学学习的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在制定学习目标时要考虑目标的具体、全面和可测量性,学习目标中的用词要与课程标准中提供的目标动词相一致。

《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内容安排在空气、氧气的性质后,其第1课时的主要内容有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利用分解反应制氧气,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以及化学方程式与计算的学习应安排在第1课时之后。下面是一位教师制定的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说出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概念,能辨别具体的反应是否属于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知道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三个特点,会写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中有关物质的化学式,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会组装固体加热法制取氧气的实验室装置并能说出制取氧气的七个主要步骤,学习用两种方法收集氧气;(2)过程与方法:学会组装固体加热法制取氧气的实验室装置并知道制取氧气的七个主要步骤等技能;(3)通过制取氧气过程的学习,养成认真严谨操作的习惯和态度。上述学习目标制定的依据是课程标准和本节课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学生的学习基础,并且这些学习目标在课后容易测量。

3. 导课要新颖有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导课新颖别致,就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入课堂学习角色,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紧紧吸引住学生。这次面试者的引课大多采用复习旧知的方式来展开导课,虽然也能引导学生进入化学反应的世界,但由于缺少新颖、独特能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事例,使得说课变得沉闷和单调。其中有一位老师的引课是采用让学生猜谜语的方式:“看不见摸不着,人人活命离不了,每时每刻需要它,请你猜猜我是谁?”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紧接着老师马上抛出“氧气又是怎么获得的呢?”,瞬间就让学生进入到制取氧气的奇妙境界。这种引课方式源于对八年级学生敏于思考、喜欢挑战以及乐于探究的学情把握,源于老师善于利用新奇的信息来唤醒学生相关记忆痕迹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更源于教师日常的教学积累。

4. 重点要突出有效

教学重点是依据教学目标,在对教材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而确定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教学内容,一般是一门学科所阐述的最重要的原理、规律,是学科思想或学科特色的集中体现。如果某知识点是某单元内容的核心、是后继学习的基础或有广泛应用等,即可确定它是教学重点,也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有一位教师在《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第一课时)》中将重点定位于区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装置、步骤和化学原理,这样的教学重点显得偏多,多重点等于没重点。而另一位老师把氧气制备的装置和过程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其依据是固体加热法制取气体是中学化学三大经典装置之一,今天是首次学习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且对后续化学制取气体的学习能起到开创性的作用,所以将其确定为重点,这种方法定位准确、依据充分,值得充分肯定。

5. 难点要突破有据

教学难点,一般指对于大多数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困难的关键性的知识点或容易出现混淆、错误的问题。每一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要根据教学的环境、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精心设计。对于不同的地区、学校教学环境和学生,教师在讲授同一节课的内容时,教案中设置的教学难点也会有所不同。

有一位教师在《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第一课时)》中将难点定为催化剂的概念,其依据该概念抽象,催化剂的作用在本节课中无法进行对比实验,化学性质与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也无法在课堂上加以验证,而由课本直接给出。而另一位教师也是将催化剂的概念定位本节课的难点,但他的依据是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二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个依据就写得过于笼统,缺乏说服力。

6. 板书要精致实用

板书能简练地、系统地体现教学内容,以明晰的视觉符号启迪学生思维,提供记忆的框架结构。设计巧妙的板书,往往是教师对教材进行了深入钻研的结果,这种严肃认真的钻研态度,对学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于学生记忆,便于学生理解相关内容,也便于学生记录和课后复习,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说课教师上交的板书大多按照教材顺序进行罗列,未能按照知识的内在联系来加以串联,让学生感受到的是知识的简单叠加,缺少的是知识的有机联系,下面的板书就是一例,这对学生的学习帮助不大。

一、氧气的制法

KMnO4K2MnO4+MnO2+O2

KClO3KCl+O2 H2O2H2O+O2

二、过氧化氢制氧气

1. 气密性 2. 收集方法

三、催化剂

四、化合反应

五、分解反应

六、比较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异同

四年级数学《确定位置》教学反思2

1、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学生的座位是本节课的重要的学习资源,本节课力求把这一教学资源用足。写出自己的位置,说自己好朋友的位置等一系列活动,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在认识和描述生活中的位置的基础上,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这一新的表示位置的方法,渗透*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这样设计,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2、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问题化理念,创设思考数学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积极地探究“数对”这一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整节课的设计,始终贯彻这样一个原则: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能探索的不替代,能发现的不暗示,设计更加开放的课堂,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尝试的机会。如:让学生说位置,让其他同学来猜一猜;又如让学生写出自己的位置,为学生创设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尝试、探索、思考、猜测以及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使他们能够主动发展。

3、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下,重视课堂上的互动与生成。课前,对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认真思考,学生有可能出现的答案,并想出如何应对。经过周密考虑,备出详细的教案。在此基础上,在课堂上再随机应变地处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所提的问题。整堂课,多次让学生说位置,其他学生猜猜“他说的是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营造师生、生生互动的氛围。再如,在学生汇报表示小青同学位置的时候,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展开后面新知的教学,使环节之间连贯自然。

总之,本课力求用精彩的设计吸引学生,将愉悦的情绪和热情鼓励毫不吝啬地传给学生。为使自己在新课改的浪潮中有更大的进步,我将继续奋力前行!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3

问题的提出。我们知道,专题复习不是对已有知识的简单重复、回忆、重现,而是对原有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巩固、综合、概括,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目标是领会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是实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极为关键的一步。

重温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二氧化碳与碱液反应”是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知道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主要性质,并用它们的性质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分析近几年的北京市中考题及各区模拟题,由二氧化碳与碱液的反应引出的题型较多,如压差问题,可能引发其它反应(化学多米诺实验);变质问题,设计实验说明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装置问题,定量分析变质后某物质的质量分数;混合物的分离及除杂;物质的签别等等。通过分析学生的一模试卷,得知有关二氧化碳与碱液反应的综合题学生得分率较低,希望通过专题复习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二氧化碳与碱液反应”的专题复习安排了两课时,第一课时:定性分析二氧化碳与碱液反应,解决压差问题及变质问题;第二课时:定量分析二氧化碳与碱液反应,解决实验装置的分析及实验中某物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等问题。我的研究课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教学目标的定位。布卢姆指出:“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为专题复习课教学目标进行准确定位至关重要。

分析学生的现状,学生知道二氧化碳与碱液能反应,但如何分析和解决反应所引发的有关问题,学生的认识是模糊的。因此确定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是:掌握用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用氢氧化钠溶液除二氧化碳;理解二氧化碳与碱液反应后压差的形成及判断碱液是否变质(即是否有新物质产生),学会判断一个化学反应是否发生。

2 教学的关键问题及相关策略

教学目标的“定位”与实施过程的“到位”之间有一个目标差距。而要消除目标差距,得有一个非常关键的中介,即教学策略。教学目标的达到,不仅取决于教学内容的确定,还在于教学策略的选择。中考专题复习课在选择教学策略上,更需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更需突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和训练,讲究方法,追求“落实”。

用“问题驱动”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本节课以问题驱动进行学习,多次采取设问、反问及追问方式,在复习、引课、内容过渡、习题分析及课堂小结中提出相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利用导、读、讲、议、练、评相结合,为学生建构化学知识,提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的主要问题有:问题1:如何用实验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都能发生反应?提出此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用实验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容易发生反应,只要把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就能判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是否反应;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无明显现象,如何用实验说明呢?这样用问题创设情境,聚拢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既展示了本节课的重点,又为例题的学习做好铺垫。问题2:我们知道浓氢氧化钠溶液能很好地吸收二氧化碳,如果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会产生什么后果呢?如何分析产生的原因呢?你能全面准确地描述实验现象吗?第一问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能比较快地回答出来,密闭容器中气体减少会造成压强差;然后追问如何分析压强差,这正是学生不太清楚、想知道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体会全面准确地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

解决了上面两个主要问题,学生基本上理清楚了判断二氧化碳与碱液是否反应的方法:对于有特征现象发生的反应,可以直接根据现象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对于无特征现象的反应,则要根据实验数据进行量的分析;可以通过判断反应物气体量的减少造成气压差的变化,还可以通过分析是否有生成物来说明反应是否发生。这一方法适合判断所有的化学反应是否发生。

采取“讨论――交流”发现和解决问题。这节课设置了三次学生“讨论――交流”:采取小组讨论、各组代表交流,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这种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先发现问题,再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印象特别深刻。讨论:如何检验一瓶放置在空气中的石灰水是否完全变质?发现问题:学生不理解“完全”的含义。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完全”的含义,“完全”关键看是否存在Ca(OH)2,无Ca(OH)2说明完全变质。学生理解了题意就不难回答出此题。

四年级数学《确定位置》教学反思4

一、共同的地方:

1、明确小组学习目标。小组学习目标明确之后,每个组能带着他们的目标进行学习,并且小组长更能关注他们组员的学习情况,这样也就能带动学生学习的精气神。在课后**学生的想法时,学生也认为小组学习目标还是要的。

2、学生初步学会了总结方法。学生在自学例题后,能把课本中例题的知识总结成方法或步骤展示出来。

二、上面两点是课堂较好的地方,但也有共同的问题:

1、学科班长的培训还不细致,例如在课堂流程**节的衔接不流畅;在小组自学后要展示时不会观察板面选择小组展示等等。

2、小组长的`培训不细致。例如:在自学后板书时虽然有总结的步骤,但每个步骤也要明确的说明;每个组有2个组长,这2个组长的分工不够明确;组长在辅导组员时辅导什么,怎样辅导可以让组员形成学习力等等。

3、时间上前松后紧。在独学、对学、群学和预展的时间上过多,主要还是小组长的培训没有达到一个高标准。

三、不同之处:

1、时间方面。

在昨天的课堂中,时间上刚刚好。一是五(2)学生他们自己的班级,他们的小组成员是固定的,组长负责的四个组员是固定的,在小组学习时更有默契;二是他们的小组阵地是固定的,每个小组知道他们的板面位置,板面怎样规划。在今天的课堂中,从12:05——12:55超时10分钟。原因是五(1)学生到了五(2)的教室后,随便找了位置坐,小组成员临时组成,组长临时选取的,在小组交流时没有默契,并且不清楚本组的板面在哪里,这也是我特别疏忽的地方。

2、补充质疑方面。

今天的课堂中质疑更多一些。五(1)班能有更多的学生提出问题,解答问题。昨天五(2)的课堂中更多是精英展示。这也是需要在五(2)班要加强的地方。

四、努力方向:

1、明确小组学习目标,提起学生的学习精气神。

2、学科班长、小组长通过每节课加强培训,从细节开始。

3、*时与学生多交流,多沟通,多向学生要方法。

4、努力使课堂实际尽可能的实现所备课堂设计。

21 5977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