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教学反思【参考4篇】
【导言】此例“高三数学教学反思【参考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高三数学教学反思【第一篇】
(许昌学院 体育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摘 要: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对河南省高中体育教师反思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了解我省高中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现状;结果发现我省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三个维度中,平均得分最高的是理论反思能力维度,其次是毅力维度,最低的是经验反思能力维度;通过对反思现状的讨论分析,发现问题,为提高高中体育教师反思能力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高中;体育教师;反思能力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5-0109-03
体育教师不仅是体育课程的实施者、执行者,更是其开发者、建设者,其教学水平和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终身锻炼意识,关系到学生身体的未来发展。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能力的发展必须立足于教师自己的教学经验,通过教师自己的反思而形成。[1]体育教学反思是体育教师思考过去的教学过程,从中总结教学经验教训,它是体育教师教学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性因素,是提高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和途径。美国学者波斯纳曾经说过“成长=经验+反思”,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在对教师的发展研究中也将反思作为了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素质。[2]本文以施小菊的《中学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量表》问卷为基础,对河南省高中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进行调查,旨在了解我省高中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现状,为提高高中体育教师反思能力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1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文献收集和检索工作,查阅了有关教师反思能力大量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了方法和理论依据。
问卷调查法
使用施小菊《中学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量表》问卷第二部分,其共20个题目,分为三个维度:理论反思能力(8题)、经验反思技能(5题)、毅力(7题).[3]理论反思能力是指体育教师以特定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根据进行相对理性的反思的能力;经验反思技能是指体育教师借助体育教学与教育经验对自身主体性和体育教学行为与观念进行相对直觉的反思的能力;反思的毅力是反思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持续”的追求与不断的督促自己去实现体育教学的合理性及战胜教学困难、忍受痛苦等的“韧劲”上。
在河南省随机向212名高中体育教师发放问卷,回收208份,有效问卷200份,有效率为%.
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进行整理输入Excel表格、和,获得相关数据结果。
逻辑分析法
对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2 结果与分析
河南省高中体育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随机抽取河南省高中体育教师212名作为调查对象,并发放问卷,回收问卷208份,有效问卷200份,对问卷进行数理统计,得出表1、表2:
由表1、2可知:河南省高中体育教师以男性为主,占总人数的78%;学历以本科学历为主,占总人数的80%;教龄基本在10年以内,占总人数的70%.
河南省高中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现状和差异比较
河南省高中体育教师整体教学反思能力以及不同维度的现状
对河南省高中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表中三个不同维度和总量表的得分进行统计,得出表3:
《中学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量表》采用5级评分制,以3为参照值。因此,由表3可知:河南省高中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整体得分平均值为,程度为中等偏上范围,总体教学反思能力并不很高,需要进一步提高。在教学反思能力的三个维度中,理论反思能力最高,为;其次为毅力;经验反思能力最低为所以,我省高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行为、教学观念等的反思能力相对较低,缺乏主动性教学反思。
被试特征变量对河南省高中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影响
本研究以被调查者的性别、学历、教龄、学校类型(是否为示范型学校)4个方面的特征为变量,这4个变量对我省高中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有什么样的影响?对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与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来探讨以上4个变量对我省高中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影响。
性别因素对我省高中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影响
以性别为自变量,以毅力、理论反思能力、经验反思能力和三维度的总得分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表4:
由表4可知:我省高中体育女性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平均总得分高于男性教师,且在三个不同维度上的平均得分都高于男性教师,特别是在经验反思能力上要明显高于男性体育教师平均得分;高中男性体育教师的经验反思能力的平均得分最低,为,中等偏下。在三个不同维度方面,理论反思能力的平均得分相对较高,其次是毅力,最低的是经验反思能力。经显著性分析,三个维度的P值和总得分的P值都高于,说明我省高中不同性别体育教师之间的教学反思能力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学历因素对我省高中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影响
以学历为自变量,以毅力、理论反思能力、经验反思能力和三维度的总得分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得出表5:
由表5可知:我省中专学历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平均总得分高于其它三组,为在毅力维度方面,中专学历的平均得分最高,为;其次为本科和研究生学历。在理论反思能力维度方面,研究生学历的平均得分最高,为在经验反思能力维度方面,中专和本科学历的平均得分较高,而研究生学历的平均得分最低,为不同学历的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在三个不同维度方面,理论反思能力的平均得分相对较高,其次是毅力,最低的是经验反思能力。经显著性分析,三个维度的P值和总得分的P值都高于,说明我省高中不同学历体育教师之间的教学反思能力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教龄因素对我省高中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影响
为发现不同教龄高中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之间的差异,以教龄为自变量,以毅力、理论反思能力、经验反思能力和三维度的总得分为因变量,对数据进行了单因素分析法及进行多重比较结果(LSD法),得出表6:
由表6可知:我省不同教龄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平均总得分基本相同。在毅力维度方面,随着教龄的递增,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平均得分递增。在理论反思能力维度方面,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平均得分,出现中间(6-15岁阶段)高,两端(1-5、16-20岁阶段)低的现象。在经验反思能力维度方面,教龄在6-10年的平均得分最高;而教龄在1-5名的平均得分最低,为不同教龄的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在三个不同维度方面,仍然是理论反思能力的平均得分相对较高,其次是毅力,最低的是经验反思能力。经多重比较,得出三个维度的P值和总得分的P值都高于,说明我省高中不同教龄的体育教师之间的教学反思能力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学校类型(示范、非师范)因素对我省高中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影响
为发现不同学校类型的高中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之间的差异,以学校类型为自变量,以毅力、理论反思能力、经验反思能力和三维度的总得分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表7:
由表7可知:我省示范型学校的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平均总得分略高于非示范型学校体育教师,在三个不同维度上的平均得分也都略高于非师范教师,但基本相同*山草香 *。不同类型学校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在三个不同维度方面,依然是理论反思能力的平均得分相对较高,其次是毅力,最低的是经验反思能力。经显著性分析,三个维度的P值和总得分的P值都高于,说明我省高中不同类型学校体育教师之间的教学反思能力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3 结论
河南省高中体育教师中男性比例较高,教师学历中以本科学历教师为主体,教龄基本在10年以内。
河南省高中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整体程度为中等偏上范围,其总体教学反思能力并不很高。在教学反思能力的三个维度中,理论反思能力最高,其次为毅力,经验反思能力最低位,因此,我省高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行为、教学观念等的反思能力相对较低,缺乏主动性教学反思。
高中体育女性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平均总得分不仅高于男性教师,而且在三个不同维度上的平均得分也均高于男性教师;高中男性体育教师的经验反思能力的平均得分相对最低。
不同学历的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中,中专学历的平均总得分高于其它三组。在毅力维度方面,中专学历的平均得分最高,其次为本科和研究生学历;在理论反思能力维度方面,研究生学历的平均得分最高;在经验反思能力维度方面,中专和本科学历的平均得分较高,而研究生学历的平均得分最低。
我省不同教龄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平均总得分基本相同。在毅力维度方面,随着教龄的递增,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平均得分递增;在理论反思能力维度方面,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平均得分,出现中间(6-10、11-15岁阶段)高,两端(1-5、16-20岁阶段)低的现象。在经验反思能力维度方面,教龄在6-10年的平均得分最高,而教龄在1-5名的平均得分最低。
我省示范型学校的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平均总得分略高于非示范型学校体育教师,在三个不同维度上的平均得分也都略高于非师范教师,但基本相同。
不同性别、学历、教龄、学校类型的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在三个不同维度方面中,均理论反思能力的平均得分相对较高,其次是毅力,最低的是经验反思能力。经显著性分析,三个维度的P值和总得分的P值都高于,说明我省不同性别、学历、教龄、学校类型的高中体育教师之间的教学反思能力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参考文献:
〔1〕王冬明,张小菊,谭鸳鸳。教育实习中师范生教学反思状况的调查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3,33(1):107-110.
〔2〕张瑞红。师范院校教师反思现状及校本培训策略探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6):45-46.
〔3〕施小菊。中学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量表的编制与测查[D].福建师范大学,2006.
〔4〕洪燕,曹曦东。中学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发展的研究[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7,22(2):76-77.
〔5〕廖祖英。“课例研究”反思性教学:培训体育教师反思能力[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24(12):14-15.
〔6〕韩梅,张连。反思性学习:体育教师教育智慧的意蕴[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23(12):8-10.
高三数学教学反思【第二篇】
一、教学内容
函数的奇偶性、周期性和对称性是函数的重要性质,是研究函数的重要工具,也是高考热点。本节课是在复习了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及基本初等函数后的一节内容,也是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函数对称性有了基本了解,但缺乏深入的研究,抽象思维能力弱,对问题隐含的“对称性”不能正确理解、区分、运用,原因是不能将符号化的语言向描述性语言或图形语言转化。基于以上分析制订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函数对称性等性质综合应用和符号化语言的转化。
难点:掌握描述性的语言和符号语言之间的转化。
三、教学过程
1.师生共同探究
例。函数f(x)=x2+bx+c对于任意t∈R均有f(1+t)=f(1-t),则f(1),f(2),f(4)大小关系是 。
(1)设计意图
从学生熟悉的二次函数对称引导其关注自变量,掌握符号化语言和描述性语言之间的转化,正确理解f(1+t)=f(1-t),从“关注函数自变量具有什么关系时函数值才能相等”的代数角度分析对称。
(2)问题启发
①现在的问题是什么?
②一般的,如何比较几个数的大小?
③这几个数是二次函数的函数值,如何比较大小?
④如何判断二次函数的单调性?
⑤如何理解f(1+t)=f(1-t)这个数学表达式?它反映了函数的什么性质?
(3)反思
学生一般先画图,教师可追问上面的问题,帮助学生转化符号语言:在x轴上,自变量所取的两个值在轴上所对应的点是以1为中点,其对应的函数值相等。对任意t∈R均有f(1+t)=f(1-t),图象又有什么特征?显然图象关于x=1对称。故函数在(1,+∞)上单调递增,则f(1)
由上例可知:若函数f(x)满足f(1+x)=f(1-x), 则图象关于直线对称。教师可继续启发并由学生自主探究。
追问1:若函数数f(x)满足f(2-x)=f(x),图象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发现的?
追问2:你能写出“函数f(x)关于直线x=a对称”的数学表达式吗?
结论1:f(x)图象关于x=a对称的充要条件是f(a+x)=f(a-x),即f(2a-x)=f(x)。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探究一
例1.若函数f(x)满足f(1+x)=f(1-x),图象有什么特征?你是怎样发现的?
(1)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分析自变量,得到函数图象中心对称,培养其观察探究能力与合作精神。充分思考并对比结论1符号化语言的意义,探究自己的结论。
(2)问题启发
在x轴上,自变量所取两个值所对应的点还是以1为中点,且其对应的函数值相等吗?如果不是,哪些地方变了?(在x轴上,自变量所取两个值所对应的点以1为中点,函数值互为相反数,故关于点对称)。
结论2:函数f(x)图象关于点(a,0)对称的充要条件是f(a+x)+f(a-x)=0,即f(x)+f(2a-x)=0
追问:你还能说出函数f(x)的图象关于点(a,b)对称的充要条件吗?[f(x)=f(2a-x)=2b]
(3)反思: 学生类比引例,得出关于点对称的充要条件,教师可指导学生多表达。
探究二
例2.在R上定义的函数f(x)是偶函数,且f(x)=f(2-x),若f(x)在区间[1,2]上是减函数,则f(x)( )
A.在区间[-2,-1]上是增函数,在区间[3,4]上是增函数
B.在区间[-2,-1]上是增函数,在区间[3,4]上是减函数
C.在区间[-2,-1]上是减函数,在区间[3,4]上是增函数
D.在区间[-2,-1]上是减函数,在区间[3,4]上是减函数
(1)设计意图
巩固对称性的符号表达,引导学生探究两次轴对称可得到周期性。
(2)问题启发
①现在的问题是什么?
②一般的,如何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③这个函数没有给解析式,怎样判断它在某区间上的单调性?
④画出示意图,还能得出什么结论?为什么会产生周期?
⑤你能说出一个一般性结论吗?
结论3:若函数y=f(x)图象同时关于直线x=a和直线x=b成轴对称 (a≠b),则y=f(x)是周期函数,且2a-b是其一个周期。
(3)反思
教师搭建问题台阶,引导学生数形结合,发现周期性和对称性的关系。
探究三
例3.设y=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且f(x+2)=f(x),当0≤x≤1时,f(x)=x,则f()= ( )
B.- D.-
(1)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对已知一段解析式的函数性质进行探究。发现具有周期性的奇函数也具有对称性。
(2)问题启发
①现在的问题是:已知自变量的取值求函数值。
②一般的,如何求函数值?
③这个函数的解析式是已知的吗?
④只知道函数在一段区间的解析式,怎么求其他区间上的函数值呢?
(3)反思
高考常考查分段函数的周期性和对称性,学生利用周期性和奇函数易得结果,但画图得知函数有周期且为奇函数,故得知又有对称性。
3.归纳小结
高三数学教学反思【第三篇】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课前反思;课堂反思;课后反思
中图分类号
为了培养出更能符合社会需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人,我国课改的力度在不断加强,实践也在不断的深入。到目前为止,小学数学教学当中的反思性教学法经过一系列的摸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在课堂活动中,教学模式也在不断从教室为主导转向与学生为主题,教师进行辅导的模式。反思性教学对于培养出高素质的,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何谓反思性教学法
所谓的反思性教学法就是根据新课改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根据不同的教材和学生的不同素质及水平,优选出适合学生的、科学的、优选的教学方法,并且,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地进行引申,提出问题,由学生进行讨论、探索、分析来解决问题,进而根据学生的反馈来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从而达到完善教学方式的新的教学方法。反思性教学法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中,课前对前一节课的回忆思考,课堂介绍前对一节课的归纳和总结,而是应该把反思性教学贯穿与整个教学活动中。
反思性教学从本质上说是教师通过自身的实践努力探寻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教学和学习于一体,以达到教学自身教学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当然,反思性教学的最终目的还是提升教学效果。反思性教学将教师自身的“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予以完美的结合,这样就达到提高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从而也就提高了教学水平。
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行反思性教学
小学数学处于教育的启蒙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逻辑思维有重要作用,而反思性教学对于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有重要作用,因此要把反思性教学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一)课前反思是反思性教学的基础
课前反思是指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课前的调查和了解,对班级其他的基本情况进行信息收集和分析,在对信息进行整理后,有意识地针对存在问题和缺陷进行改革教学。在课前有意识地考虑到学生的基本知识结构和教学反应,能够有的放矢地确定小学数学的重点、难点、从而使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达到更好的效果。只有对班级的整体情况熟练了解和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足够的掌握之后,教师才能有意识、有目的、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合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才能使数学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实践表明,一切忽视班级和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都是很难取得程度的。因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师教学的对象,任何教学方式都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只有充分掌握学生的知识结构,了解学生那部分学得好,那些知识还不足的基础上,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二)教学过程反思是反思性教学的主体
教学过程中的反思主要是指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的教学反思,教师根据小学生对数学的掌握情况,根据数学教学过程的的进度以及学生的反馈进行反思,从而改善教学方式。对小学数学课堂的反思性教学主要是通过三个部分反思教学来实现的:第一,开始上课前几分钟,对前一节课的数学知识进行简要的回顾和复习,例如可以出一些复习题让学生做,然后马上进行解答;第二,在上课过程中穿插一些已经学过的重要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对于数学中相关联的知识进行连起来讲解,不但增强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知识;最后,是在课堂快要结束时,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归纳和总结,尤其是对重点和难点问题着重强调。课堂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最主要方式,因此,课堂教学的反思也是整个反思性教学法的主体。
(三)课后反思是反思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顾名思义,课后反思教学则是在小学数学课堂结束之后,对课堂的教学进行总结、归纳,对学生的反应和反馈进行分析和反思,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从而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优选教学方式。对于一节课的总结和反思,为下次课的数学教学总结了信息和资料,提高了教学经验,对其他单元的数学教学有借鉴作用和示范作用,对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也提高了示范性作用的经验。
三、结论
综上所述,反思性教学是小学数学新课改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的产物,是适应新时代人才发展需求的一种教学方法,本质上要求教师通过自身实践努力探寻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教学和学习于一体,以达到教学自身教学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最终提升教学效果。具体而言,反思性教学要做好课前反思、教学过程反思和课后反思三大环节。三个环节环环相扣,互为补充。
此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反思性教学对于增强小学生的数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对改进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整个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坚持贯彻反思性教学法,对数学教学进行总结、分析、实践,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国荣。反思性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高三数学教学反思【第四篇】
一、反例教学,突出要点
在初中数学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如若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反例合理地加以运用,能够很方便地将所教授内容中涉及到的要点突出出来就针对反例教学而言,最主要的必须要注意到的就是反例引入的合理性教师在引入某一具体的反例时,要结合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等这一阶段学生大都并未形成健全的知识结构体系,思维有一定的局限,因此,所引入的反例必须具备切实可行性;另外,教学过程中反例教学的构建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反例构建不能就事论事,而是需要教师将构建反例的整个思维过程向学生们展示出来,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将反例与数学推理的整个过程结合起来这样的一个有机结合,能够使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缜密思维得到很好地培训和提高反例教学中,反例构建的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学生在其中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充分的想象,最终能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深刻而透彻的理解
例如,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讲授“实数”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向学生们安排这样的一个思考题,“将两个无理数相加,它们的和一定是无理数”,从而激发出学生自主举出反例表示反驳,如-[KF(]2[KF)]和[KF(]2[KF)],其和等于零,是一个有理数,继而教师可以给出结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无理数他们的和是有理数,通过对于这一反例的讲述,学生很容易就会了解到这一课题的要点所在,及相关无理数、有理数的知识,内容教师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对这一问题继续做出探究,这样一来,在教学的过程中,关于对反例的运用,使得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了培养提高,同时还使其学到了本节课的要点,更深刻地了解到有理数、无理数的相关概念,并深刻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反向思维,提高速度
基于初中生的生理特点,他们并不能自主地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知识框架、知识体系,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必然会接触到大量的、抽象的、不易理解的问题如果不能正确的对待这些问题,对于初中生而言,一定会紧接着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审题错误、解题过程出现错误或是计算结果出现错误等多个方面总之,针对这些问题,按照常规的解题思路和理解思路同学们是很难接受的,并且会使得解题的情况越搞越复杂,这时,恰当地采取反向思维,使学生能够更容易地解决相关难题这样的解决问题方式,更多的出现在判断题、选择题上,利用反向思维进行判断选择题目的解决是一个非常快速的途径,不容易做出判断的内容,直接给出反例的话自然就可以某一说法或者某一选项,大大提高了解题的速度和效率
例如,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有这样的一道判断题:“对于任意正整数a,a+7一定是一个质数”这种问题,直接让学生从正[HJ135mm]面进行证明解答,对于初中生而言,显然是有很大的难度的,并且不容易给出最终的答案,这时教师就可以引领学生运用反向思维进行考虑问题,教师要求学生主动地举出反例进行解答,题中涉及到了7,那么我们就可以将7代入原式中,发现其结果并不是一个质数,因此这道题的判断结果自然就是错误,大大提高了解题速度再如,在做初中数学小测验时涉及到了选择题,学生同样可以利用反例,继而进行反向思维的判断模式进行一一排除,熟练地对反向思维、逆向思维加以运用,将可以举出反例的选项排除掉,自然就可以选择出正确的选项,并且由于已排除的选项中确实有反例,那么在保证正确率的基础上又大大地提高了解题的速度
三、反面素材,循序渐进
初中数学教师在授课时,所引用的反面素材必须要有一定的层次性,盲目地应用必然会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数学教师在应用反面素材时,务必要做到的是根据不同的层次结构,结合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和所学知识的难易程度,有层次有规律地进行运用,难度较大的问题应划分为一定的梯度,逐渐加深,循序渐进使学生能够在层层递进的学习关系中找到学习的捷径,“步步为营”,扎实基础另外,反面素材在初中数学的教授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类似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逻辑性思维、缜密性等总之,最为重要的一点,即是教师在对反例加以运用的过程中,务必注重循序渐进的运用原则,由浅入深,使学生产生一种层层递进的学习环境,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综合素质
上一篇: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范例4篇】
下一篇:儿童诗教学反思【优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