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和鹿》教学反思(精选5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狮子和鹿》教学反思(精选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狮子和鹿的教学反思【第一篇】
进行本课教学时,我重要采用了对比法。即与《白鹅》一课进行对比教学。
比如这两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都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白鹅”的特色。如果能通过比较两篇课文写法的异同,感受作者语言各自鲜明的特色,将会使教学事半功倍。《白鹅》是从鹅的叫声、步态、吃相上叙述鹅的高傲的特色,把鹅称做“鹅老爷”。《白公鹅》是从鹅的慢条斯理、不慌不忙和争抢浅水滩的趣事写出它“海军上将”的特色。虽然两位作者都爱好鹅,但叙述的语气不同,丰子恺更多的是善意的掖揄,而叶诺索夫更多的是欣赏,并且语调轻松,颇有调侃的味道。
通过对比,总结出两篇文章都运用了拟人手段,使鹅的形象变得鲜活。两篇文章都是先介绍鹅的特色,再具体描写。都是“傲”,但各有各的“傲”。同时都运用了反语来表达对鹅的爱好。这样,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鹅的特色,而且感受到作者的语言特色,比较了两位作家的不同写作作风,还教会了他们运用反话写作文的方法,丰盛了学生的语言积聚。
在对比过程中,学生还不会使用名词术语,只是借用原文进行比较阐明,得需要教师辅助他们进行归纳。
《狮子和鹿》教学反思【第二篇】
狮子和鹿教学反思
《狮子和鹿》这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而奋力脱险的故事。平时,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难看细长的腿。当凶猛的狮子向它扑来的时候,鹿的四条有力的长腿帮它从狮口脱险;而美丽的双角被树枝挂住,险些丧了性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还告诉我们,不要光图美丽的外表,更要讲实用;美和实用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条件下都有存在的价值。
这篇文章的重点是理解指导鹿对自己的脚和腿的前后不同的态度。难点是读懂课文,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
为了让学生很好地体会寓意,我先有意识地让学生找出鹿对它的角和腿前后不同的态度。当学生读到美丽的角差点让鹿送了命,而难看的腿却让它狮口逃生时,通过读说到感悟,深化道理,让学生明白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懂得世间的一切都在变化,面对变化着的事物,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要使自己的的想法和行为顺应这样的变化,启发学生关注和发现生活中不断变化的人和事,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总的说来,虽然这节课能够比较顺利、流畅地完成,但是在教学设计、课堂组织、课堂细节等还有很多的需要改进的地方。
《狮子和鹿》教学反思
上完本课,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
一、同类课题,用故事激发阅读兴趣
本文选自《伊索寓言》。《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我们所熟悉的很多寓言故事都选自《伊索寓言》。如《龟兔赛跑》《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骆驼和羊》等。而本文讲的是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奋力脱险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物各有所长与所短;还告诉我们,不要光图美丽的外表,更要讲实用;美的实用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条件下都有存在的价值。
本文的阅读重点是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难点是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针对本课的特点,我讲述了寓言《狐狸和葡萄》让学生听完故事后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故事的大概内容:狐狸找到一个葡萄园,园子里熟得紫亮的葡萄,让狐狸直流口水,它非常想吃,但园子洞口较小,狐狸胖,钻不进去,于是它把自己饿了几天才钻进了园子,它从上吃到下,从下吃到上,开心极了,可是当它吃完葡萄时想出园子,又不行了,因为它太贪吃又长胖了,于是只好又饿几天,把自己饿瘦小了才钻出园子。我设了一问:狐狸倒底获得什么?
教室里热闹了,有孩子说:狐狸很聪明,为了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饥饿。我高兴孩子们的思维,说:“是的,狐狸虽然经历了饥饿的过程,但它毕竟吃着了葡萄,狐狸通过饥饿也就拥有了一种经历,而这种经历又衍生出葡萄到底是什么味道,以及如何吃到葡萄的经验。”接着,我巧设一问:如果你是狐狸会怎样呢?举手的多了争着说,有个男孩子说:“如果我是狐狸,我也会想办法吃到葡萄,要是自己光顾欣赏,而不去尝试结果,怎么会知道葡萄的味道呢?”学生谈的真好。于是我根据学生的论说加以了总结:是啊,如果狐狸永远徘徊在园外,光垂涎三尺却不去尝试,那得到的永远只是一个虚幻的诱惑,留下的是遗憾。
于是,我结合了生活中的实际。比如、在家里,当自己发现家里有自己想吃的东西,或许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实际问题,自己是否真正努力而得到过?学生讲述的不少,也充满了童趣。有个男孩子边讲边笑,说,有一次家里来客人了,妈妈让他去买瓶饮料,在回家的路上越看越想喝,于是想方设法并弄开了瓶盖,喝了个够,然后又灌了些水,妈妈高兴地给客人倒了一满杯,直劝客人多喝点,还说这饮料质量不错,味道好,可客人喝了一口,在嘴里包了好一会儿好像使劲儿才喝下去。妈妈又说,味道不错吧,那客人说:“是有点味道。”那孩子忍不住笑着跑出了门外。
二、阅读中渗透写作方法
出示鹿的图片。引导学生从整体到部分描述了鹿的外貌。这么漂亮的鹿会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生怎样的不幸呢?学生很快走进了文本。我出示了阅读题“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让学生勾画文中鹿的外貌描写的句子。并认真默读,将鹿的美与故事的结果以及揭示的道理用“虽然……但……却……”的句式总结。虽然鹿角像珊瑚美丽,但是差点送了鹿的命;虽然鹿腿细长难看,却帮助了鹿脱离了危险。为了突破难点,我拓宽了知识面,将生活中十分贴切的事物进行说明。如,我说:“虽然我的高跟鞋看起来漂亮,但穿久了特别的累,不注意还容易摔跤。不过女性穿高跟鞋有气质。”点拨:也就是说生活中,有些东西虽然不漂亮,却很实用。同一样东西,在不同情况下,优点也可能变成缺点,如文中的鹿角。我们也不能因为有些东西存在一些缺点而否定它的优点,就像文中的鹿腿。
三、阅读中感悟写法
本文是采用了“正反对照”表现中心思想。但对于三年级学生要悟出这点不容易。于是我出示了句子:1、“……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2、“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3、“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让学生反复读句,从读中比较这三句话之间有什么关系?让学生找出句子的一对反义词:美丽——差点送命
难看——狮口逃生
正反对比(物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点拨、文章的这种构思方法叫做“正反对照法”通过这样的对比,对错误的或不好的事物予以否定,对正确的或美好的事物予以肯定。
出示:高大的骆驼图片,矮小的山羊图片。引导学生编寓言故事。学生所编故事(略)。提示:它们的长处,短处。
怎样学习“正反照应法。”本文先写鹿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细长的腿。在狮子向自己逼近时,美丽的角却差点让它命丧狮口,而四条细长难看的腿却使它狮口逃生。本课中的这种构思方法叫做“正反照应法。”这种方法就是在对比和矛盾中,显示事物的意义。那么,如何选用这种方法呢?这是我要本课阅读与写作衔接的重点。
首先,注意事件的完整性和独立性,叙述要顺畅自然,达到结构和语意上严谨照应的效果。然后围绕文章的中心来进行,目的是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这里我讲述了“大器小成”的故事。“方仲永五岁能写四句诗,十二岁时便不能像先前那样作诗了,二十岁时就跟普通人一样毫无特点。”这是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很显然是纵比。
有人把小草比作生命的强者,而把牡丹比作娇柔而容易凋谢的弱者。这应是横比,就是把同一事物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状况进行对照,着重揭示事物在发展变化中的不同之处,从中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它所蕴涵的道理。
也就是语文教学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折射出新的知识经验,因此,将语文迁移到实际生活中“纵横”交错,相互通融,形成互通的一种能力。
28* 狮子和鹿教学反思
今天又上了一节略读课文,校长来听课,也给我了很多很好的建议,结合他的建议我来说一下我的反思。
一、导入:图片引入,说说对两种动物的印象。
(反思:由于学生预习了课文,对狮子和鹿的印象都能抓到“凶猛”和“美丽”的关键词)
二、初读: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反思:原先有两个学生各说了一半的内容,我想找一个学生来把他们说的再概括一下,谁知道找了两个都是在复述课文,说明学生在审题方面,耳朵还是不都清醒。)
三、再读:把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或者你为什么喜欢这个自然段?
(反思:这个环节是让学生自由读,自己独立去理解课文,把自己读懂的进行交流。其实包含了整节课的重点难点和词句积累。但是,由于自己不够机智,有时会重复学生的话,有些该体会的也没有很好地进行体会。先是一学生说了最后一个自然段,一下子把文章的难点就摆出来了,但怎样引导学生去理解难点,由于怕自己说的多,还是让学生继续说说自己喜欢哪些自然段。有学生说到了第三自然段的比喻句,相机进行了朗读训练,但没有及时进行总结鹿对自己角的看法;特别是有一个学生说道她最喜欢5-7自然段,因为她知道了鹿对自己的角和腿有了新的看法,其实这里可以在进行比较,学习第四自然段,让学生知道路对角和腿的不同态度,然后转折到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引入狮子的追捕,体会危急的时刻鹿的腿发挥了什么作用?然后引导学生从鹿的态度的前后变化去感悟文章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四、感悟:学习了这篇文章,你知道了什么或者受到什么启发?联系生活实际,联系学习说一说。
(反思:学生都能说外表好看不一定有用,难看不一定没用;我们要学会正确的看待别人和自己等等,但是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就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挖掘,感悟的深度还是比较表面的。特别是可以联系残运会之类的,体会残疾人身残志坚的那种精神,对他们的影响可能会深入一点。)
五、拓展:比较《陶罐与铁罐》与本篇课文的相同点。
(经过引导学生还是能得出结论的,到这里我才想起联系生活和学习来说说自己的感悟,只让两个学生说了,都比较浅显。)
总反思:
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我的思维还是比较有限,思想的高度不够,想问题看问题也不够全面,只着眼于眼前,而很难让自己跳出来看世界。自己在联系生活实际方面还是做的不好,还需要多一双眼睛,多一颗敏锐的心,充分去挖掘一些深层次的东西,而不应该贪图于肤浅。
略读课文应该怎么上?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经过不断地听课和思考,我也大概地总结出了上面的五步骤,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就喜欢把简单复杂化,何不试试把复杂简单化呢?
狮子和鹿的教学反思【第三篇】
今天听了陈喻老师《狮子和鹿》的第二次教学后,心里有了很多的想法。课文是1篇故事,它本身就充满趣味性,应该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出现的,照道理应该很容易将清楚,是否我们成年人太低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总怕她们不懂,总要什么事都帮她们想好,包办好,为什么不能放手呢?
《狮子和鹿》这篇课文讲的是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而奋力脱险的故事。鹿平时总觉得自己的角美丽,而总抱怨自己的四条腿长得难看,可当凶猛的狮子想捉它的时候是它那四条腿救了它一命,反而它自认为美丽的双角因被树枝挂住而差点送命。故事其实想告诉我们:所有东西都有它的长处和短处,美和实用在不同的环境下都有它本身存在的价值。
教这篇课文的时候陈老师花了20分钟用不同的形式去让学生认识生字词,我觉得没有这个必要。我们可以尝试把句子渗进在课文当中进行教学,或者先简单的初步了解,在分析课文的时候根据实际情况再随机学习,不要把故事和生字词生生的分开来学,这样会大大的减弱了故事的趣味性。我们都知道,一节课里面,三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只有10分钟,其余时间就要靠老师不断的制造出一个又一个的高潮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生字词的学习可以灵活一点,先把学生吸引到故事中来,然后再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时候理解生字词可能会恰当一点。
学完生字词后教师视频播放朗读课文,因为是动画片形式出现,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过来了,看完后陈老师问:“同学们,看完了视频后你知道刚才说了一件什么事吗?”其实这里我们是否可以换一种方法,给课文设置悬念,因为学生看到狮子狂追小鹿,小鹿美丽的角却被树枝缠住,眼看就要被狮子追上的时候,学生包括我自己在内都很紧张,生怕鹿被狮子追到,如果这个时候老师停一停,问问她们接下来会有怎么样的结果呢?问了后让学生自己来读,我想这个时候学生已经走进了文本,朗读起来肯定很有感情,等学生读完后可以提问学生:“你可以告诉老师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我想这个时候的学生肯定能畅所欲言。过后让学生再把课文读一遍,顺便找找鹿认为自己美丽的地方的词语。找到后再转入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的深入学习,让学生自己说说鹿认为自己最美的双角在危机关头发生了什么事?而它经常抱怨的双腿又怎样了?我想,通过学生自己对比不难发现个中的道理,而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发现问题之余去总结问题,得出结论:每个人都会有优点,也会有缺点,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也要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到这里后我们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多方面去说自己的观点,让思想教育在学生心中进行内化。我想这样我们当老师的就可以把课堂交还给学生,不用牵着她们的鼻子跟着我们走,而我们也可以放开她们自己的思维,让她们有更多思想的空间。
语文的学习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任何人都不能直接教学生走捷径,因为它根本就没有捷径可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只能给学生一条打开知识的钥匙,让学生自己去开启,最终修成正果。
狮子和鹿的教学反思【第四篇】
一、加强口算的学习。通过课前的3分钟的口算练习,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他们自己喜爱的方式来练习,还不定期的举行“速算手”比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对于笔算也是提高和帮助。
二、加强乘、除数的三位数的乘、除法笔算。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乘、除数是二位数的乘、除法笔算,在原有知识及对法则理解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多加强巩固练习,防止学生因粗心大意而计算出错。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好,特别是除法,甚至个别学生的乘法口诀还不会。因此,在教学之外,我让学生天天练几道计算题。
三、应用题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但对于这个班的情况,更是特别,绝大部分学生的应用题的理解能力都差。针对这一情况,我让学生多练、多想、多问,从量到质,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惧怕应用题了。
四、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体会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又蕴涵着数学问题的活动。使学生通过在活动中解决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
五、为了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我还设计了一些带有一定的难度的练习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以便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数学能力。
《狮子和鹿》教学反思【第五篇】
《狮子和鹿》是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七组课文的1篇略读课文。这是一个寓言故事,通过一只鹿在遇狮前和遇狮后对自己的角和腿的截然不同的态度,阐明了一个道理: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不要光图美丽的外表,更要讲实用;美和实用在不通的环境和不同的条件下都各有存在的价值。按照略读课文的课时安排,《狮子和鹿》的教学任务在1节课之内完成。本节课我设置了两个教学目标:第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通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鹿对角、腿态度改变的原因,从而懂得寓言所蕴涵的道理。教学重点是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教学难点在于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
完成第一个教学目标,主要是针对不同阶段的朗读目标而采取不同朗读教学策略。第一次朗读目标设定为“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我通过课件展示比较难读的以及与课文理解有直接帮助的字词,在指读当中发现不正确的字词读音,随即把它们进行正音。第二次朗读的目标是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且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的认识,从而实现由初读到品读的过渡。第三次朗读,是重点句段的品读,此次朗读的目标是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对重点句段的品读,体会鹿的情感态度变化。所以,第一个教学目标的实现,是贯穿于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是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鹿对角、腿态度改变的原因、懂得道理的重要手段。在理解鹿对角、腿态度变化的原因上,我让学生自主发现、自己找出能够体现鹿对角、腿态度的重点句段,然后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从读中感悟,从读中体会鹿的情感态度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我认为,《狮子和鹿》这篇课文的教学,值得反思的是:
教学时间安排显得前松后紧。前面正音、概括主要内容、初步感受划分意义段的部分花费太多时间。另外,在品读鹿讨厌自己的腿的时候,让学生一边做动作“噘嘴”“皱眉”,一边抱怨,这个环节太罗嗦,先全班读、再个别读、再指导学生边做动作边读、指名表演、再全班齐读。一个句子就足足花费了5分钟,实在没有必要。所以,到后来道理的感悟和拓展部分就由于时间的限制而显得十分仓促。如果能够把本节课的重心放在感悟道理上,举出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再次说明问题,最后进行总结,这样安排和组织,就能够使大部分学生明白寓言所蕴涵的道理了。
在教师的语言上也有一些不够准确的地方:比如,“老师给大家布置一项任务”等,没有把学生摆在一个课堂主体的地位,而是把一些主观的意念强加在了孩子的课堂上。
总的说来,虽然这节课能够比较顺利、流畅地完成,但是在教学设计、课堂组织、时间分配等还有十分多的需要改进的地方。
上一篇:幼儿园音乐教学反思【热选5篇】
下一篇:《狮子和鹿》教学反思【精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