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反思范例【推荐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学范文“数学教学反思范例【推荐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数学教学反思【第一篇】

关键词:五年制大专;师范类专业;数学教学;反思

一、五年制大专师范生数学教学现状及成因

对于五年制大专师范类专业学生学习高等数学是有一定的难度的,特别是高等数学中关于极限、微分等较为抽象的定义时,学生往往不能够理解,对于证明题也是不明白,即使是一步一步的分析讲解,也听不懂,这样就使得学生做题的时候缺乏解题思路,混乱的思路,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放弃对数学的学习。对于五年制大专师范类专业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非常的不乐观,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被较多因素所影响,归纳起来有几个方面,如从理论知识方面来看,知识复杂,难度系数大,在高等数学中,有不少的概念性的定理是从高中的数学知识中延伸出来的,以函数和极限来说就是对初中和高中基础数学知识的漏接结构的考验,需要一个较好的想象力,这些相互之间的逻辑性是非常严格的,经常互相牵绊无章法,不明白是什么限制,什么是连续性、概念或定理不明了,如无限大和无穷小。与此同时,高等数学也有更多的知识点,推论和定理,其灵活性,强大的理论和系统特征,这需要学生必须在逻辑思维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论点。辩证又富有逻辑的思考,这对五年制大学教师来说非常难。同时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进入大学时的思想意识不是很明朗,数学基础也很不好,代数和几何就是最基本水平,有些甚至是基数为零,有很多抽象的概念,他们无法真正理解,他们的思维思想没有固定的问题解决模型,也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自律能力差、年龄小,在心理上仍然幼稚。在这样一个不完整的阶段,他们还需努力抵抗大学生活中过度自由的诱惑。对学生来说学校的各种社团组织的文化活动,往往比数学课更重要、更有趣,不少学生总是觉得自己对数学是不感兴趣的,最糟糕的是某些学生完全被一些花钱的在线游戏、戏剧所吸引,他们往往更喜欢每天都面对虚幻的网络。此外,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合适。很多时候,教师都会关注自己的教学结果,忽略数学教学质量。特别是在数学课上,例如,在高等数学中,有关定积分和不定积分的两个问题,尽管不好理解,但是它的含义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但其内容包含逻辑非常严谨和深奥,如果你不详细解释,那么学生很难了解这两个问题。很多老师都在寻找课堂上的速度很多时候会给出一个简单的解释。

二、五年制大专师范类专业学生数学教学的思考

要想提高五年制师范类专业学生的数学成绩,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这是需要长期的努力工作才能实现,首先,要对基础数学知识和高级数学知识进行整合,这些都是学学数学的基础,在高校的数学教学中,需要教师将所有的知识点进行一个整合排序,不仅仅是局限限于书本上的知识和顺序,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在进行教学计划制定的时候适当修改,将所教授知识的相关所有知识点都进行一个整理,并在教学中将高中的知识点穿插其中,让大学生重新审视这些概念和基本公式,并逐步学习新授知识部分的内容。并在课本中衍生今后所涉及的知识,空间几何和计算都可以遵循相同的原则归纳整合法,将知识点进行有条理的分析,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轻松的弄清楚数学知识点,同时,要激发和培养大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不管教授什么学科,第一重要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数学的教学也是这样的,那么想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从数学的起源和知识的发展历程来给学生进行解释和阐述,不是简单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述,这样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加深对自己所学知识点的理解,一方面也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产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必须让学生在特定的教学中理解数学,真正的现实生活中没有抽象概念,只有实践的应用。学习数学这门课程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能力,五年制大专师范学生,多数时间都是在班级自学,大学生活中学生的空闲时间很多,学生很少利用课后时间独立学习。所以在课堂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类讨论方法,同一个类分为四组,同时从几个角度反映数学问题课程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进行交流,讨论,回答和证明,激发他们不同的思想,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让他们变得活跃起来,为我们提供探索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最后,还要加强学生的基本数学技能,不管做什么都要从低做起,要打好自己的基础,没有基础做什么事情都是没有办法做好的,从学习来看也是这样的,五年制大专师范类专业学生主要是基础教育和技能的培养,这也是大专师范类学校存在的一种很普遍的现象,要想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首先就要打好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好基础知识,在教师的授课计划中应突出每个基本概念的知识点,分析更多的数学解题思维。总而言之,对于数学教学工作,帮助五年制大专师范类专业学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一方面要及时观察和总结学生的一个学习的情况,对于在数学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公平公正的处理。并与每个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工作,同时,要积极鼓励背景不佳的学生发展自身的学习观念及态度,才能提升其自信心,同时在教学中因实际情况及时改变教学方法和思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学习过程中反思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江祥花。五年制师范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现状与对策[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03).

[2]张进新。浅谈五年制师范大专生数学能力的培养[J].今日科苑,2007(06).

数学教学反思【第二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数学教学

与其他的基础性学科存在明显不同,数学知识是由数字和几何两部分组成,难记的公式、难懂的运算只会加剧学生的厌烦感,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成为摆在数学教学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难题,能否适应新的教学节奏,对于每位老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各种教学资料的研究,本文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基础、切实提高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重效率和促进数学课堂实效性的提高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用心的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基础

课前准备对教师和学生同样重要,对数学教师而言,将课前准备做到细致入微,全面深入地把握教材,融会贯通自己的教学经验,在课堂教学中基于教材,但不完全拘泥于教材,以教学大纲为主线,要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并用,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有动力。教师要以学生求知探索欲为教学突破口,制定的教学目标要由浅入深、由简到难,使学生能够将分散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根据学生整体数学知识的认识水平,能够找到便于教师讲解的教学契机,使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得到落实。将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吃透,适当的扩充教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二、切实提高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重效率

1.在课堂开始阶段快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经国内外教育专家的研究发现,学生在充满兴趣的前提下学习,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就会成倍的增加。因此,在课堂开始的时候就要克服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出教学内容。2.针对不同学生实施差异化教学法。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学习成绩必然会有差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不同的认知基础,因材施教依次开展教学工作。为每个学生有针对性的打造学习方法,才能让数学课堂的教学产生效用。教师要积极发现不同学生的长处,挖掘出学生学习的短板,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课堂知识,从而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针对优等生要拓展延伸知识的广度,除了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外,还要利用业余时间多做些难度系数高的练习题;中等生要在理解每节重难点内容后,能够实现独自解决课本上的练习题;弱等生要做好课前预习工作,从基础性练习题做起,在稳扎稳打基础上追赶教学时间进度。3.积极引导学生课堂中进行有效提问。素质教育倡导提升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积极有效的发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推动力。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意识较为成熟,对于未知的领域充满强烈的求知欲,有深度的疑难问题会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其能积极自主进行思考钻研。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的环节,给学生留足思考问题的时间,不要为了盲目追赶时间进度直接给出过多的指导意见。同时教师所提的问题要难易适中。过于简单的问题无法激起学生的思考动力,难度太大的问题会彻底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科学合理的设计每个教学环节的问题。

三、教学后的反思促进数学课堂实效性的提高

要想快速提高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实效性,单纯依靠充足的课前准备和合理的教学计划是完全不够的,教师要对每节课堂出现的问题加以总结概括,尤其重视教学后的反思工作,这部分也是容易让教师忽略的细节。针对教学内容真正做到查缺补漏,其实实践反思的过程中也是重新认知自身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的过程。具体表现在从教学方面来看,教师要认真全面总结课程的闪光点,也要发现存在的亟待改善的问题,找到针对出现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思路和方法。此外,从学生的认知方面来说,教师最终还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由于课堂需要落实的数学知识点较多,教师更要讲究日常教学的方式方法,学会从学生的思维视野出发,研究出容易让学生出现困惑和问题的原因,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数学课堂的实效性。

四、结束语

为了更好的推进和落实新课标的发展,教师要务必重视提高初中数学课堂实效性。无论是课前备课掌握教学内容,实现教与学的有效融合,还是对课堂教学方式和观念的反思工作,都是实现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渠道。此外,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工作,在构建高效课堂中真正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吉永菊。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5(27).

数学教学反思【第三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反思能力

数学思维活动中,反思是核心,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能够使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初中数学知识有很强的逻辑性,内容也相对枯燥,只有学生不断地对数学知识进行分析研究,强化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才能够掌握初中数学知识的本质。

一、初中数学学生反思能力培养的意义

反思能力主要是学生自主的对数学学习过程进行分析、总结与归纳等能力,也就是对以往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再认识和再思考。在初中数学学习中进行反思能够很好的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反思是学生内在的思维过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强化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培养是极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当前很多教师十分注重反思,但是在教学时通常注重学生的读题、审题和解题,忽视题目练习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1],这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是不利的。随着新课程改革,初中数学教学十分注重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注重改变传统机械化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信息搜索以及处理能力,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树立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和自主性。

二、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策略

1.优化情境创设,强化学生反思意识

强化学生的反思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以往初中数学教学教师忽视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没有将数学教学与反思教学相结合,不利于学生反思能力的提升。创设好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发现、分析和处理问题,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数学教学内容有效开展。结合数学教学内容,教师提前备课,将问题有目的的提出,积极鼓励学生,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反思能力得到提升。如学习“相交线和平行线”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找出教室、校园中能够看见的相交线和平行线,并说出理由。学生在校园这一巨大的空间中能获取很多的线,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可以利用自己对“相交线和平行线”的理解寻找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会出现新的想法、观点,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答案,明确学生答案中的不足,学生可以反思答案,判断答案是否正确,使学生的反思意识得到培养和提升。

2.开展生活化教学,优化学生学习方法

传统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是教材———黑板———教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初中数学教学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从课堂中走出去,自主的学习数学知识,扩大学生的学习范围,将数学思维渗透到生活中,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还需要指导学生细心的观察生活,能够用生活化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利用书本中学习到的知识形成数学思维,并有效的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做到举一反三。如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布置学生实践性的作业,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所在小区中老人、中年人、青年人以及儿童的休闲娱乐方式[2],并统计下来,结合统计的数据制作成统计表或图,并对制作的图表进行分析,了解背后反映出来的社会问题。通过这种生活化的实践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让学生掌握理想的学习方法,形成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3.注重学生课堂体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初中数学教学中,有些数学知识是比较简单的,学生可以利用自身的数学知识对逻辑思维进行培养,让学生积极的探索,思考解决问题,使学生从多个方向角度分析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找到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总结数学学习的经验。

三、结束语

总之,反思是学生思维训练的提升,经常地让学生反思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有助于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初中数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教会学生反思的技巧与方法,使学生形成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实现理想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爱宏。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J].理科考试研究,2016,23(02):52.

数学教学反思【第四篇】

问题教学法是当前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所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本文以“高中数学问题教学法应用案例”为主要研究对象,从问题设计、创设情境以及实践探究三个角度来展开讨论。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为当前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提出全新的、有针对性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

问题教学法;应用案例;高中数学教学

所谓的问题教学法,指的是将教学过程中的相关知识点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探索答案,寻找解题方法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思维的拓展与活跃,进而实现学习能力和解题技巧的提升。但是就目前我国高中数学的课堂现状而言,要想实现这种教学方法,需要学生拥有较高的活跃度与配合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潜力,通过提问实现“问题教学法”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1尊重学生差异,合理设计问题

“问题教学法”的核心就在于提问,因此教师在选择和设计问题时要格外注意和慎重。基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性,教学在设置题目时,要酌情考虑不同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和记忆能力,认真选择提问的方式和突出的重点。以三角函数的正弦定理一节为例,笔者首先组织学生对之前学习的三角函数相关概念进行复习,而在复习过程中有学生不经意间发现内角正弦值在计算上的特殊性,笔者立刻以此为切入点,在原有公式的基础上稍加变化,就得出一个全新的有关三角形边、角关系的,适用于任何一种角的通用函数公式。这时笔者就会根据这一个全新的公式进行提问,提问的内容就是这个以直角三角形为基本模板推导出来的公式,是否适用于所有的三角形?然后就将不同难度的三角形验证问题,交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比如将较为容易验证的锐角三角形,交给平时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将验证较有难度的钝角三角形交给平时学习基础较为扎实的学生。而经过全体同学的验证,这一公式在锐角三角形中得到了百分之百的验证,而使用钝角进行验证的学生成功率极低。基于这种情况,笔者和学生一起进行了讨论,并以分类的方法完善了对于三角函数的正弦定理的相关证明过程。

2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是一切学习和教学活动展开的主体,而对高中数学教学而言,其一切内容的展开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完整而系统的数学知识,提升其综合运用能力,故而要想真正意义上提升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将学生置于中心和重心,以必要的方法与手段提升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基于这一点,教师在展开问题教学时,需要充分把握好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以适当的方式将二者之间有效结合起来,创设出合理、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当中进行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例如,在学习“平面向量的实际应用“一节内容时,笔者以大部分学生都很关注和感兴趣的奥运会铁人三项为情境设置模板,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铁人三项比赛当中,某运动员在静水中游泳的速度为Akm/h,水流的速度为bkm/h,假设运动员将要横跨某个区域到达对岸的距离为sKm,那么运动员要想实现横跨水流游到对岸,实际的运动轨迹将会如何?速度如何?如果想实现以最短的距离到达对岸,那么应该朝着哪个方向出发,实际的速度又如何?通过这样充满现实意味的情境设置,将教材中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利用现实生活中可以感知的素材加强对于知识的理解。如此也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当中,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

3注重实践探究,提高应用能力

作为一门本身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高中数学在展开问题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增加所提问题的实践应用能力,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通过自身对于问题的思考和实践,实现对于知识的获取与掌握。因此在展开问题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基于学生学习的特点和知识认知规律,有目的性地引导其投身到问题情境的参与过程当中,将书本当中固定的知识,专户为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来展开实践与探索。例如,笔者在讲解等差数列这一章节内容时,引入了日常生活中乘坐出租车的案例,并提出了这样的思考问题:某市出租车起步价8元,3公里以内不另行计费,超出3公里的部分,按元/公里收费。假设路面不拥堵的情况下,乘坐出租车到20公里外的某地,一共需要支付多少车费?鉴于这道题目本身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故而有的同学根据实际经验会立刻回答出“8+(20-5)×=26”的计算方法与结果。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解释这一现象,整个称作出租车产生计费的过程,可以视作以5公里为基点,每超出1公里,多产生元的计费,那么对应6公里和7公里,期间的计费差距,也就是元的差距,那么这一则计费问题就可以看成是一个等差数列的雏形。通过引导,学生纷纷举出与乘坐出租车较为相似的案例,也从这些案例当中提炼出了当差数列的原型。而在此过程中,课堂的气氛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活跃,效果自然可想而知。

4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教学法是能够提升学生积极性,维护其学习主体地位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要想真正实现对于教学效果和质量的促进,教师就必须要在问题的设置和选择上下功夫,唯有在尊重学生差异性的基础上,实现创设情境的趣味性和实践性,才能从本质上抓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点,实现其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作者:张志刚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

参考文献:

[1]杨玉华。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的几点原则[J].学周刊,2014(19).

[2]裴荣娥。以“问题教学法”构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J].高中数理化,2014(10).

第2篇:高中数学体验式教学价值

近年来,很多学生反映高中数学学习枯燥无味,不喜欢学习数学.显而易见,高中数学比较难懂,并且教学方式不适用于学生.对于学生来说,最好的教学方式是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体验式教学是给学生创建一个情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且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只要找对方法也可以很容易.体验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还能促使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

一、体验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设立情境式教学.

在教学中,教学环境是有局限的,教师可以换位思考,模仿数学家,以课本为主发展出一些有情节故事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慢慢体会到数学的优点,给他们输入正确的学习观念,激发扩展他们对于数学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和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具体举例来说明数学的优势,如一个小数点的位置.有的企业甚至因为数学上的失误而承担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然后教师鼓励学生换位思考,积极地参加学习活动,使学生用自己的想法去深入解剖数学知识.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启发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难题.

2.互相合作,提高交流沟通.

学生共同完成一个课题是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安排学生一起去执行操作,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再逐步结合课本深化教学的难度,适当地去引导、点拨他们,促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应当给予学生一定的交流时间,让他们对于课堂内容互相交流总结,鼓励学生勇敢地说出自己的见解,然后教师进行总结,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促其反思;表扬表现突出的学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这样,可以加强学生的感情和凝聚力,还能使学生产生很多新想法,提高学生的口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深化课后作业,丰富内容.

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怎么让学生的课后作业丰富多彩也是很重要的.教师可以经常组织活动,提出一些有研究性的课题,让学生放学后主动地去学习探讨,鼓励他们多出去走走,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这样多彩多姿的课后学习可以充分地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心情保持愉悦,让他们的手和脑都动起来.教师准备教学内容时可以设置和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让学生能够对于学习的知识有深刻的体会和理解,帮助他们自主思考和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主动探寻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了解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思考学习的真正意义.

二、体验式教学的注意事项

1.体验式教学的优弊.体验式教学有其优势,教师在使用时应该因材施教,合理布置.对于学生学习的环境气氛,应当把握在相对开放活跃的程度,调动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

注意力.在教学中,教师应适当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去发现领悟数学的魅力,指引学生以数学为主题进行交流,给予他们自由学习的空间.在学生交流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于自己的思绪作总结、反思,培养他们的逻辑能力.数学是需要反复复习的,在学生交流后适当布置课外题,让学生思考解答,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数学活动,有助于整理他们的思绪.教师应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2.对于体验式教学的认知.

高中数学的逻辑性比较强,难度比较高,很多学生对于数学都不感兴趣.有些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只不过是为了在高考时能拿个好分数,考个好大学.体验式教学旨在于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能够主动地发自内心地去学习,改变以往对于数学的看法.

3.成果与收获.

体验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和抽象是数学这门基础学科的特点,学习数学会多思多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知一通百,所以平时数学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其他学科都不会很差.高中生在高考复习阶段气氛都会紧张,这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时候到了.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不但学生的数学分数能够提高,思维能够开阔,对于其他值得深思的问题也能够深入研究,其他学科的成绩也不会太差.

三、结语

总之,体验式教学有很大的实践价值空间,它所赋予的教学意义不仅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多的意义在于影响学生的一生,给他们一个更好的未来.所以,体验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值得广大教育者深入研究、探讨和推广.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于基础数学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王晓燕 单位:河南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第3篇:高中数学教学小先生制教学初探

当今,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历史性转变。而以往我们的数学教学过多的关注了知识的传授,而大大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想改变这一状态,仍然延续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自然就行不通了,为了寻求一种新型的、适合于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模式,我选择了在数学课堂中进行“小先生制”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小先生制”教学模式

“小先生制”最先由陶行知先生提出,何谓“小先生”,陶先生这样说:“生是生活。先过那一种生活的便是那一种生活的先生,后过那一种生活的便是那一种生活的后生,学生便是学过生活的人,先生的职务是教人过生活。小孩子先过了这种生活,又肯教导前辈和同辈的人去过同样的生活,是一名名实相符的小先生了。”他又曾说:“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子队伍里最进步的小孩子!”从他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理解:学生也可以做老师,每个学生都可以去参与知识信息的交流。所以我在自己的教学中实施了“小先生制”教学模式的初探。

1选课

“小先生制”的操作就是让学生从备课到走上讲台充当先生,由学生自己上课。所以要先由学生自主选课。每节课至少三人,至多五人,确定一个同学为主讲,即组长,进行后期的统筹策划安排:召集组员进行备课,进行讲课分工,组织教案书写、课件制作,上课前组员碰头汇总,讲课中进行穿线、连接。

2备课

“小先生制”的操作过程中,必须把好备课这一关。这绝不是老师自己设计好一节课,告诉小先生们如何讲,而是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宏观的指导,之后他们自己钻研、看透、备好才行。因此,备课要分为集体备课与自主备课两方面。

2.1集体备课。

让讲同一章的学生都参加,老师从宏观上给出一章的整体知识框架,使学生有一个宏观认识,大致了解这一章要讲解的内容,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这一章教材中每一节课的前后关联。这样,对学生备课有一个指导作用。同时,针对每一节课,老师给出教学的重点、难点,提出要求。针对每节课的内容,老师还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些疑问,学生从能回答清老师提出的问题角度去看书、准备材料,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升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他们创新性、自主性,总结数学规律、形成数学的思维。

2.2自主备课。

主要是学生自己准备的过程。这是耗时最长,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过程。学生只有真正用心去准备,才能做到真正的参与,即情感的参与、认知的参与、行为的参与,也才能切实的做到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创新性的能力。自主备课共分为:①阅读教材②查阅资料③重组教材④汇总整理⑤课件制作⑥教案书写六部分内容。集体备课与自主备课都完成之后,学生可以到老师这里做二次备课,如其中还有些地方自己解惑的,可以向老师寻求帮助;自己再将教材进行了重组,增添了新的东西,然后可以让老师帮忙把关,以防将错误信息传递给同学们。自主备课,每个学生都是要经过仔细认真的准备,才可以登上讲台。而正是这个难能可贵的准备过程,才是最锻炼学生的。可以纠正不会看书、看书不细的坏习惯;可以养成遇到问题自主寻求方法解决的习惯;可以从过程中体会如何学习;可以从总结中寻找数学的规律及学习数学的感觉。

3上课

上课也是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临场发挥能力的绝佳场所。知识都是自己感觉学会了还是不够的,要能讲出来,并且讲明白,那么它才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了,可以随用随取,甚至能够从中进行二度创新。这也就达到了,我们的教学不是受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的目的,真正培养了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在上课过程中,讲课同学为了严格遵守时间,还经常团队合作,有人帮忙写板书,有人帮忙展示课件等等,让他们学会了合作。听课的同学和老师除了听,还要记,有时需要去看书,更要去思考。以便于在评课时给出自己的不同知识框架与见解。

4评课

4.1同学互评: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小先生制”根据具体要求设计有专门的评价表。在听课的过程中,学生根据每位讲课同学的各项表现进行打分。除了评价表,在学生授课结束之后,还要有几分钟的同学互评,说出讲课同学的优缺点。

4.2教师讲评:

每节课学生的讲课时间定为32分钟,学生互评大概用去3分钟,其余10分钟必须是老师的讲评时间。在这几分钟里,老师要将在听课中学生讲错、或遗漏的知识进行纠正与补充,不能让学生带着错误离开课堂。同时,如果可能还要给出另一个角度,重新诠释一节课的知识点。既给学生进一步理解的机会,也帮学生打开思路,换角度思考问题。

5效果与反思

5.1效果:

我在所教的两个班级进行了“小先生制”教学模式的实验,从一学期的两次月考,一次期中一次期末成绩来看,这两个班成绩在逐步提升。当然,考试题目的设立,以及成绩的分析方式都并不是参照“小先生制”制定的统一标准,因此,这并不能完全确定是小先生制带来的效果。但是,由学生自己讲课,学生的成绩仍然可以稳步提升,还是我们所高兴见到的结果,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小先生制”教学模式的科学性。

5.2反思:

通过“小先生制”的教学实践,提升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终身发展所应具备的能力。但学生准备费时较多,要经历讲课才体现出好处。如果能多个学科同时进行,或全员预习准备课上答疑的方式也许可以弥补不足。这也需要我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逐步摸索、完善。

作者:贺亚军 单位:长春希望高中

参考文献

[1]李士琦.数学教育心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1.

[2]皮连生.学与教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3.

[3]张奠宙.数学教育研究导引[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01.

[4]张敏.多元智能案例研究:学生、教师与学校[J].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05.[5]许世桐.陶行知教育理论及实践简介[J].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2009.06.

第4篇:高中数学教学问题导学法应用

问题导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引领教学各个环节的课堂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以问题作为导学的桥梁,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通过不断地问题探究,有效地解决了面临的问题,主动获得了必要的知识技能.随着数学新课改的深入发展,问题导学法被广大教师所认可,并被广泛地运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不但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有效地提高了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率.本文结合自己的多年教学经验,简要阐述一下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具体应用策略.

一、积极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创设是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法教学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是比较抽象的、枯燥的,并且难度较大,学生对所学内容缺乏必要的兴趣,这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兴趣激发,而通过问题情境创设可以把教学内容通过问题的形式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进行展示,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关系,即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发掘数学问题,并且在课堂中将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问题建立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指数函数”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大家对“非典”应该有一定的了解,这种高危害的传染病与其他传染病一样,在感染后并不是立即爆发,而是要潜伏一段时间,在潜伏期内病原体在人体内不断分裂繁殖,病原体细胞从1个分裂成2个,从2个分裂成4个,从4个分裂成8个,……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两个变量,一个是分裂次数,一个是细胞数量,如果我们把分裂次数用x来表示,把细胞数量用y来表示,那么y与x满足怎样的函数关系?然后让学生通过计算推演、思考讨论的方式,最终得出y与x满足的函数关系.这种根据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进行推演计算,最终得出结论的过程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问题导学法的优势,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发展,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当然在问题创设时一定要注意将创设的问题与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等有机结合起来,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密切联系起来,提高问题导学法的实效性.

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是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法教学的关键环节.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在课堂中学生毫无主动性可言,这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已经成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客观要求.问题导学法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教师通过运用问题导学法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教师通过问题导学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效率,不断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子集、全集、补集”一课时,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运用问题导学法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结合问题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自主学习的效率.教师可以先出示两组集合(1)A={1,2,3},B={1,2,3,4,5};(2)A={直角三角形},B={三角形}.然后提出问题:集合A中的元素与集合B中的元素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用图示法将这两个集合的关系表示出来吗?这种关系如何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学生根据教师设置问题自主探究两个集合的元素以及集合之间的关系.这种通过问题导学让学生自主探究并最终得到结果的学习过程,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引导学生实施小组合作

高中数学内容的难度比较大,在学习过程中有些问题仅仅依靠个人力量很可能无法解决,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重视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讨,通过小组合作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从而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但是,在运用小组合作研讨时,教师并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要积极参与研讨,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积极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将需要解决的问题与相关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研讨,通过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与讨论能够发现规律,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得出结果.例如,在学习选修1-1的“2.2椭圆”一课时,因为椭圆与函数的关系学生感觉较为陌生,这时教师可以对椭圆与函数的关系先做一下简要介绍,接着在学生对椭圆定义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为什么必须2a>2c呢?如果2a=2c时,图形运行的轨迹是什么?如果2a<2c时,图形运行的轨迹又是什么?然后引导学生对椭圆的定义进行再认识,通过动手操作和小组研讨最终得出结论:当2a>2c时,是椭圆;当2a=2c时,是线段;当2a<2c时,轨迹不存在.通过这种形式,能够发挥问题导学法的优势,提高学生小组合作研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不断提高学习效果.

四、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

古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思维的重要性,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也可以说思维是数学的灵魂,没有思维的数学是可怕的,也无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运用问题导学法,通过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潜在思维,使数学学习过程充满思维活力,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当然,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设计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多样性,有利于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例如,在学习必修四第二章第一节“向量的概念及表示”一课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1)老鼠由A向西北方向逃窜,速度是每秒7米,而一只猫则以每秒9米的速度向正东方向追赶,请问猫能抓到老鼠吗?(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3)猫要想抓住老鼠,应作出怎样的调整?教师通过为学生创设趣味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这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训练.

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

反思总结是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法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步骤,也是纠正错误、梳理知识、提升认识的关键.数学是具有反思性的学科,数学教学中对问题的反思与总结,并不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简单机械的回顾与重复,而是对所学内容、方法等进行系统总结,进而能够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运用问题导学法,通过设置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积极的反思总结,有效地帮助学生将杂乱的知识进行整理与综合,学生通过整合能够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例如,在学习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圆与方程”后的反馈总结时,教师可以先设置这样的问题:(1)当圆心为C(a,b),半径为r时,圆的标准方程是什么?当圆心在O(0,0),半径为r时,圆的标准方程是什么?(2)方程x2+y2+Dx+Ey+F=0什么时候可以表示圆?(3)如何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教师引导学生对上面三个问题进行总结与反思,通过对问题的总结,学生可以了解自己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明确自己有哪些问题还没有理解,同时,教师通过学生的反思与总结也可以找出本节课教学中的不足和优点,并能积极采取措施进行补救,为下一步的教学奠定基础.在学生进行反思与总结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反思的闪光点,并及时予以正面的、肯定的鼓励评价,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反思总结的积极性.

六、结语

总而言之,问题导学法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焕发出强大的功效,被广大数学教师所认可,并广泛应用于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新课改形势下,高中数学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这种方法的重要性,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研讨、积极思维和反思总结,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蔡雨花 单位:江苏省启东市第一中学

第5篇: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

新课程提倡教师要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从“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高中数学实施“分层次教学”的策略,两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告诉我们,对于不同的学生要“因材施教”。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来进行教育教学。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用同一方法来授课,对学生的发展将会产生严重的影响。所以,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要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次教学”。

一、“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心理学依据

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数学教学中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因而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分层次教学中的层次设计,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通过逐步递进,使学生在较高的层次上把握所学的知识。

(二)教育教学理论依据

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教育教学实践依据。

现在的高中数学教材理论性强,运算能力要求高,课本习题及复习题量大,但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导致教与学陷入困境。在目前教材与学生的现状下,若依《大纲》规定按部就班完成授课,根本无法保证使全部学生“一步到位”地通过会考,于是平时加课时、节假日补课,教学中精简内容,极力压缩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及早进行会考、高考复习之目的。由于没有照顾到成绩较差学生的感受,并过于倾向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导致大大挫伤了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两级分化越来越严重。心理学、教育学以及教育实践都告诉我们,实施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是必要的,可行的。

二、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

(一)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因能划类,依类分层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并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可将学生依下、中、上按2:5:3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C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C层同学请教;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A层的难点,与A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

(二)施行“分层次教学”

1.教学目标层次化

分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简单综合应用、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达到简单引用目标;学习中等的学生达到简单综合应用的目标;成绩较好的学生达到较复杂应用目标。

2.课前预习层次化

针对高中生阅读理解能力相对提高,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明显增强的特点,只要教师能深钻教材,领会一“纲”两“说明”之精神,把握其弹性,根据己定的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各层次的预习目标,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看书预习方法,就会获得满意的预习效果。数学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定下不同目标。

3.课堂教学层次化

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安排课时的时候,必须以成绩中等的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学习困难和成绩优秀的学生,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至于受冷落。一些深难的问题,课堂上可以不讲,课后再给成绩较好的学生讲。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证成绩较好的学生在听课时不等待,学习困难的学生基本听懂,得到及时辅导。此外还要安排好教学节奏,做到精讲多练,消除“满堂灌”,消除拖泥带水的成份,把节省下来的时间让学生多练。在此基础上可适当补充些趣味数学,以便活跃课堂,努力做到全体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教学全过程。

4.布置作业层次化

在教完一个概念、一节内容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作业一刀切,往往使学习困难的学生吃不消,成绩优秀的学生吃不饱。为此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基础性作业(课后练习),B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课后习题),C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课后复习题)各半。如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教学中,布置如下三个层次的作业供各层次学生选择教师要做补缺、提高工作,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因材施教,给没有过关的学习困难的学生补课,给成绩优秀的学生增加次竞赛讲座。这样可进一步使学习困难的学生奋发向上,成绩优秀的学生“吃得饱”,能充分发展,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三、结语

分层教学符合新课程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要求,与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育实践是统一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有利于学习较困难学生的提高,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更上一层楼,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追赶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作者:甯顺玲 单位:重庆市华蓥中学校

参考文献

21 616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