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说课教案【精选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化石吟》说课教案【精选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化石吟》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本课生字词语;学会抓住课文关键性语句,理清文章思路;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对文章内容进行整体感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品味赏析诗歌优美的语句,培养学生对于未知世界无限丰富的科学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抓关键性语句整体感知课文,赏析文句,体会、理解课文所蕴涵的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加强对文章的深刻理解体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教学方法

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美,倡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加深理解,不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如果有条件采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化石图片(鱼、始祖鸟、恐龙等),并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如果不用多媒体,可出示恐龙的图片,然后设疑:“你们现在看到的是-----”“恐龙”

“我们在小学自然中学过恐龙在7000千万已经灭绝,那我们今天又怎么知道你看到的就是恐龙,而恐龙确实是长得这样呢?”学生自然就会想到‘化石’。

“那么什么是化石呢?”科学告诉我们: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

“那化石有什么用呢?”学生纷纷讨论。总结: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虽然相继灭绝,但它们的生命信息却被化石保存了下来。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赞美化石的诗歌《化石吟》。

二、学生练习朗读课文

我们先听读一遍课文,试着感受一下诗歌的大体内容。在听读时,请大家注意诗歌的节奏、重音,从范读中汲取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1、字词积累

奇huan()guo()藏conglong()zhuoyue()

骸()骨潜()行躯壳()档()案

这首诗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

2、反复朗读诗歌

(1)各自练读。

(2)学生在小组内朗读。

(3)每小组找一名学生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在朗读中要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对读的出色的一定要多加表扬,给予掌声。

(4)让2―4名学生说出自己读完这首诗后的初步印象、第一感受。

学生只要敢说,就要多鼓励。让学生大胆发言。

三、在反复朗读基础上,让学生找出理解课文思路的关键性语句,体会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1、学生分小组讨论,找关键性语句。

2、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稍有见解要及时表扬。

3、总结:

“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总领下文

前后照应:

“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

“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

4、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结构:“总一分一总”;

分为三层:1―2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

3―6节具体抒写,无限遐思;

7节回应发问,照应开头。

并板书:发问想像――遐思飞跃――回答呼应

四、集体诵读1、2节诗歌

1、诗的第一节连用了四个反问句,有什么作用?(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思考)

可以让学生想像四个问句是怎么引起的,可能是参观博物馆时生发的疑问。

2、理解苏醒:化石从亿万年前的岩石中被人类发掘出来;化石打开了人类认知地球生物进化史的大门。

①这扇被打开的大门,向我们人类展示的是什么?

是一个个奇幻的神话。

②那么它奇幻的表现是什么?你们想知道吗?石头到底说了些什么话?下一节课我们将把谜底揭晓

五、作业:

阅读3―7节,通过丰富的想象把“奇幻的神话”变成自己的文字。写写苏醒的石头到底说了什么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学生齐读课文,再次理解文章的前后照应和总分总的结构以及对化石的赞美之情

二、分享作业

上节课作业在于训练学生的想像力,鼓励学生到讲台上朗读自己的作品。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和肯定。

三、自主合作探究:

1、学生分小组分别研讨3至6节,找出不理解的句子。

对不懂的问题全班讨论,引导学生把语文知识和自然知识结合起来。对于问题的答案理解就行,不去细究/

研讨要点:问题组例举:

a.“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文中的思绪引向远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现了作者的思路。)

b.“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一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要点:否定造物主愚昧→科学西方,上帝造人;

东方(中国),女娲造人。

平凡的真理:人是进化来的。类人猿→类猿人→猿人→古人→今人。

c.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因为在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d.“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脸皱纹,说明化石是地球历史的见证,这样设喻,生动形象,将抽象的事理具体化。)

e、反映生命的进发(不息)

近年,在东北发现了一座山,山上有明显的地质分层,发掘出了不同地质时期的鸟类化石标本,反映了鸟类的进化史,吸引着全世界各国的科研人员前往采撷标本,由此可见,化石为我们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实物依据,也为我们展现了生物进化的规律。

2、小结:

综合3至6节的内容可知,化石的确可以帮助我们认知逝去的世界,其实,化石还有很多的未解之谜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化石已经苏醒,化石也刚刚苏醒,这个苏醒与第2节的“苏醒”前后照应,更加突出了化石的巨大研究价值。正如第7小节所总结的:它还有很多令人神往、惊讶的故事等着我们去领略。

四、情感体悟:

诗歌是要表达感情的,诗歌当中哪些词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呢?

《化石吟》让我们认识到化石是人类很好的老师,是一部极妙的教科书,是一本活生生的地球生物进化史和地球变迁史。

我们不仅要尊重、珍惜化石这样的自然文化遗产,我们也应该同样尊重、珍惜我们人类创造的人文遗产,比如:敦煌莫高窟。

五、布置作业

学生四人小组,搜集古生物图片或文字资料,根据搜集到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写1篇介绍某种古生物的文章,字数要求在600字以上

六、板书

(1-2)发问引发联想总

化石吟(3-6)具体抒写化石讲述的内容分

(7)回应发问,照应开头总

神奇景色----人类的伟大----赞美科学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完成练习,巩固所学,提升能力。

教学内容:《练习册》、《全效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

1、 基础知识与能力训练,要注意中考演练题型。

2、 课内阅读注意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

3、 课外阅读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化石吟》教案设计【第二篇】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理清诗歌结构,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学习重点: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节奏韵律之美;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发挥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结合生物课了解生物的进化;拜访教师或专家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化石,写篇介绍某种古生物的小短文。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晋代葛洪《神仙传王远》中写道:“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变为桑田。”大海变为桑田,桑田变为大海。在地球的历史上,真的如此吗?如果真的这样,何以为证呢?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虽然相继灭绝,但它们的生命信息却被化石保存了下来。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赞美化石的诗歌《化石吟》。

(《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说话……它诉说善良……它讲述美好”石头真的会向我们讲述美好的传说吗?让我们怀着好奇共同来研读科学抒情诗歌《化石吟》。)

明确学习目标。

检查学生预习字词的情况。

整体感知:范读课文(或放录音带)。

1、学生体会,思考下列问题(投影显示)。

1)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以及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赞美了自然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2)诗歌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结构上有何特点?(第1、2节为一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第3—6节为第二层,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第7节为第三层,回应第1、2节。结构上首尾呼应。)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特点。

学法指导:阅读诗歌的时候需要有节奏,反复吟诵感悟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重点字词需要用心体会,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诗歌的情感。

发问想象——遐思飞跃——回答呼应

神奇景色——人类伟大——赞美科学

探究研讨:朗读3~6节,思考问题组:

a.“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b.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c.“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你是怎样理解的?

d.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呢?(利用多媒体出示恐龙、猛犸的复原图片)

e、从诗歌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仔细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四人小组讨论以上题目,然后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可作补充说明)。

齐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质疑释疑: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先在四人小组内探讨,四人小组不能解决,提交全班讨论。若仍不能解决,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理解。

拓展延伸: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或光盘等,并宣读自己撰写的介绍古生物的短文。

布置作业:1、将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等办成手抄报,在班内交流。

2、当参观自然博物馆或在翻阅介绍古生物的资料时,你有何感想呢?能否也写一首小诗,来抒发你的思想感情?

课后记:本课授课过程中,学生对于化石的形成过程中,以及它对研究地球历史以及生物变迁过程缺乏必要的理解,但却充满了好奇心。课前布置学生们进行的资料查阅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如果本课能够进行生物和语文的合作教学探究,辅助多媒体实施教学,那将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成果。

化石吟教案【第三篇】

化石吟教案范例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下面是化石吟教案范例,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一、说化石,导入课题

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化石吗? 你们知道哪些有关化石的知识?

(出示一些化石的图片资料。)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诗人张锋的《化石吟》,谁来谈谈“吟”的含义?

明确:吟是赞颂的意思。

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赞美化石?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读课文。

二、读课文,体会感情

1. 听读,在听读中整体感知,读准字音。

2. 跟读,在跟读中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

3. 自由读,在读中思考这首诗的层次、结构特点以及诗歌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 (1) 诗歌可分为三层:1 -2 节发问引发联想;3 - 6 节具体抒写联想想象内容;7 节照应开头,回答呼应。(2) 这首诗在结构上前后照应,最后一节照应第二节。(3) 这首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

三、品美点,研读赏析

任何1篇美文,都必须深入品析其好词佳句, 才能体会其妙处。现在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自由朗读,并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 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3.“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写的是什么? 为什么这样写?

4. 从诗中找出你喜欢的一句或一个词,说说你喜欢的理由。明确:(1) 引起下文的作用。(2) 因为在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存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3) 言之成理即可。

四、联想想象

1.“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一句中“平凡的真理”包含些什么?

2. 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有何感想?

3.“沉睡千年的石头说了话”,它说了些什么? 明确: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

五、悟学法

学生自由谈本课的学习心得。

明确:诗歌学习第一步是读,读出节奏韵律,读出感情;第二步品析好词佳句;第三步联想想象,深入意境。

六、拓展作业

1. 收集有关化石的文字资料、图片等,办一份手抄报。

2. 你喜欢科学诗吗? 请模仿着写一首。

拓展阅读:《化石吟》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科学抒情诗,读这首诗可以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思。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诗共7节,可分3层。1、2节是第1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象与思考。连续不断的问句表现出作者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也打开了读者思维的`闸门,使读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亿万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3、4、5、6节是诗的主体部分,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是表现作者思路的句子,承上启下。接下来就是写飞扬的思绪了。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得出了生物进化的科学观点,所谓上帝创造万物的说法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你看,那冰冷的骸骨不就是明证吗?古代生物虽已死亡,其肉体经过亿万年早就化为乌有,但它们作为曾经有过的生命之躯的证据是实实在在的,有这些深埋地下的化石的存在,就足以证明地球上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繁衍不断的。在这些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这些有机物的残余不就是生命的信息吗?科学家的研究工作不就是破译这些密码吗?第5节的前两句写“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很自然地使读者联想起人。人脸上的皱纹就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这是每一个读者都明白的道理。但是作者并不是写人,还是在写化石。作者的思绪飞向那远古洪荒,海枯石烂,沧海桑田,物换星移,无论多么久远,无论变化多大,都阻挡不了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生命的形式也由低级向高级演化。皱纹和化石是什么关系?作者为什么要写皱纹呢?假如化石是人的脸,那么刻在这张脸上的皱纹不就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吗?第6节,作者转入现实。当你参观古生物博物馆,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你会作何感想呢?你可能想像它在引颈长吼;当你站在重现的远古林木之中的时候,难道你不会赞叹大自然的高妙吗?“叹服大自然”,这是作者由衷的赞叹,大自然是魔法师,是雕刻家。至此,作者的感情达到高潮。读到这里,我们会突然感到,诗的第1节中接连四个问句是怎么引起的呢?可能是参观博物馆时生发的疑问。

最后一节回应2节,使全诗结构完整,有放有收,有问有答。

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作者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它,显得亲切自然。教学时要注意诗的韵律,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音韵美。

二、问题研究

这首诗比较好懂,是引导学生展开想像和联想的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局限在语文的小圈子里,应该放开让学生去想,去说,去朗读。要注意把语文知识和自然知识结合起来,既学到了有关诗的知识,又学到了自然科学知识。当然,语文教师对于化石可能了解甚少,不妨在备课时找一些资料,也可以请生物教师帮忙。

对于诗中某些字词的含义不必细究,能基本理解就可以了。

《化石吟》教案设计【第四篇】

如今,教案设计成了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的目的,教师们纷纷把自己的教案设计上传到网络上与人分享交流,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个《化石吟》教案设计,大家都来看看怎么样。还有需要优化改进的地方吗?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②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

③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像,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课前准备

教师可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并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进一步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为学习本课做准备。

教学内容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学习这首诗,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设计

精心导入

①可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用大屏幕展放有关化石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旁白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②也可用音乐导入 :《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善良……讲述美好……”同学们听了歌曲,也会想像到,精美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它怎样讲述着善良和美好呢?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石头真的能向我们讲述神奇的故事吗?让我们共同研读一首科学抒情诗《化石吟》。

出示课题及学习目标。

感知内容

在听读前,检查预习练习:读一读,写一写。

(过渡)《化石吟》是一首生动优美的科学抒情诗,它向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并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本诗前后呼应,节奏鲜明,音乐性强,易于诵读,在诵读中能体会诗人的感情。请听老师范读。(配乐范读课文)

有感知才有思考,请同学们跟读课文(跟教师朗读一次)。好诗不厌百回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问题组](大屏幕投影出示):

a.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b.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c.本诗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大意。

学生可在自由诵读中思考,然后讨论,讨论时要给予充分的时间。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

a.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b.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

c.诗歌分为三层:—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节具体抒写,无限遐思;节回应发问,照应开头。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后,可以再次指导朗读,为进一步理解诗歌做铺垫。

研读赏析

①教师导学:对文章的大体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了解,还应学会细致研究好的章节、词语,以便把握文章的主旨。

②自主探究

(大屏幕出示问题组,学生思考并体味)

问题组:研读—节,思考下列问题。

a.“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b.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c.“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d.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此时可以出示一组图片,也可以利用课本的图片。)

e.从诗中找出你喜欢的一句,品味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以上内容在朗读后由四人小组讨论。每组讨论一个题,e题每组都要讨论。发言时可以展开小组竞赛,比比哪个小组思考的最深刻,最有启迪意义。学生发言可以畅所欲言。假如学生希望教师指点或总结时,教师可做指示:文中的思绪引向远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现了作者的思路。之所以是“一本珍贵的密码”,是因为在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脸皱纹,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吗?其余的内容,只要想像合理,赏析到位即可。

③学法指导

好诗阅读有节奏,反复吟诵感悟深,重点词句细品味,联想想像悟中心。

简单的内容归结、板书:

发问想像——遐思飞跃——回答呼应

神奇景色——人类伟大——赞美科学

④合作探究

通过导学、探究、学法指导的学习过程,学生可以继续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可以调动学生的想像力和从小积累的一些生物知识,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注意将语文知识和自然知识结合。如:“沉睡千年的石头说了话”能说些什么呢?除课文之外,还能想像些什么?

a.质疑交流

研读文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或有哪些疑问?教师与学生可以相互质疑,形成参与式讨论。

b.拓展延伸

◆教师出示录像或图片,介绍某种古生物。

◆ 学生也可展示自己搜集的材料,做口头介绍。

延伸作业

参观或查阅资料后,写一点感想,题目可定为《远古的遐思-------读(观)××有感》

点 评

此教案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精彩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科学抒情诗产生了探究的欲望;同时在教学中注重了诗歌韵律的教学,在理解的过程中加强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特别在赏析研读和拓展延伸中,鲜明地体现了想像的层次性。如“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你最喜欢哪一句?品味赏析一下,说说理由”,这些内容激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畅所欲言,明确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值得一提的是,此教案在注重人文性的同时,还注重了语文的工具性的特点,使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地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另外,板书设计方面也有较强的概括性和艺术性。

17 15361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