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教案印度【范例1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介绍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河流及山脉,探讨其多样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分析对经济与文化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印度地理的兴趣与认识。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七年级地理教案印度【范例10篇】范例,欢迎借鉴参考。

初中地理课《印度》教学反思 【第一篇】

初中地理课《印度》教学反思

印度和中国的国情相近,具有可比性,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以中印国情的相似为主线,层层深入,贯穿全课,以便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线索。在学习印度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时,注意和中国的比较,加强了学生对我国国情的了解,如由印度人口对资源、环境产生的压力反思我国的人口问题,由印度的水旱灾害联系到我国的三峡工程,由印度的农业改革联系到我国的水稻专家袁隆平,由印度的工业联系到我国软件业的'差距。通过比较来认识事物的现象和特征,在相似国情的基础上了解印度的独特性。我认为学生学习地理,不仅仅是为了识记地理基础知识,更要学会地理思维及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对所学的知识有所判断、解释和运用,以便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扬己之长、补己之短,对别人一些成功的经验善于学习和借鉴。

为了比较的完整性,列举了文明古国、人口大国、农业大国、发展中国家等基本相似点,从而导致本节课容量比较大,加上计算机故障,有些重点、难点(如气候、农业)分析得较为仓促些,原来设计的小组讨论竞答未得以充分施展。开放式多媒体教学容量大,更需要教师把握突出重点,给学生清晰的思路、鲜明的主题。

印度教学反思 【第二篇】

时间飞逝,不知不觉中我带地理课已经快一年了,对于我来说,有很多东西要学习,也有很多不足要改进,这就需要我在平时的工作中进行反思。我认为教与学的反思是教师和学生对教学中的行为及结果进行审视、分析,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现反思如下。印度是初中地理第七章第三节内容,是世界地理的基础章节。印度是南亚地区重要的国家。本节有四个重要内容: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水旱灾害频繁;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发展中的工业。印度在古代文明、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及人口增长等方面的地理特点与我国具有可比性,极具借鉴意义。我上的是第一课时,和学生一起学习前两部分内容。

在地理教学中有关天气、气候的'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知识,大部分学生学起来会感到十分困难,因此我把印度的季风气候作为本节课的难点。我设计了两个与印度季风气候的成因有关的表格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讨论的非常认真,非常积极,但是效果不太理想。这时候我应该即时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于是我就问:“有问题不明白的请举手。”结果没有一个学生举手。于是我就继续往下进行课程内容。课后我对此进行了深思,印度的季风气候的成因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掌握好,如果我能想些办法让学生把问题提出来该多好!这是本节课我最大的失误,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吸取教训改进教学,更加完善自己的课堂。

七年级地理教案印度 【第三篇】

七年级地理教案印度

《印度》教案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印度的人口数量及人口问题;知道印度地形和气候的发布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知道印度的主要农产品以及粮食生产发展状况;知道印度的工业及其发布;知道印度的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及首都和主要城市。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印度的历史资料展示和气候直观讲解,初步学会对一个国家的自然地理条件进行综合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印度人口问题的严重性,进一步懂得人类必须自觉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通过印度实行“绿色革命”后初步扭转粮食不能自给状况的实例,懂得“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通过对印度的历史与文化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印度的自然地理、经济特点。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对印度的自然、经济地理条件进行综合评价。

教具准备

印度课件,世界地理图册,世界地理填充图。

教学方法

读图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板书〕东方文明古国--------印度

〔引入新课〕

唐僧取经是到哪个国家?当时是学习哪种宗教呢?

图片上的荷花就是印度的国花,在许多有关佛教的场所我们能够看到,今天印度的佛教已经不再盛行,大多数印度人信奉印度教。这些也导致印度的政治版图的变化。

〔学生活动〕

恒河沐浴。

〔归纳小结〕

印度同我国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是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由于开发较早和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印度的人口也很多。

〔板书〕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人口问题严重。

〔学生活动〕

提供参考网址:印度的人口,阅读印度人口、民族和语言。

欣赏印度的沙丽和泰姬陵印度世界建筑奇迹泰姬陵。

〔板书〕二、农业生产大国

〔学生活动〕

在“印度”图上,找出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恒河、德干高原、印度洋。

〔板书〕1.亚洲耕地最多的国家。

恒河三角洲世界最大,灌溉和航运价值高。由于降水丰富,土壤肥沃,农业发达,主要种植水稻。是世界最大的黄麻产区。

〔板书〕2.印度河和恒河

〔学生活动〕

为什么恒河没有印度河长,但流量远远超过印度河?

〔板书〕3.热带季风气候

〔学生活动〕

观看影片:热带季风气候。

绝大多数耕地种植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其次是小麦。

〔板书〕4.“绿色革命”

主要通过培育和引进高产的稻麦新品种为中心提高粮食产量,初步扭转粮食不能自给的局面。

〔学生活动〕

看图分析印度的“绿色革命”前后粮食产量的变化。

〔板书〕5.经济作物

棉花种植面积最大,但单位面积产量不高,黄麻种植发展迅速,茶树自我国引种,现茶叶产量巨世界第一位。

分析印度农业主要分布地区及与当地的地形气候的关系。

农作物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水稻东北部,半岛沿海地区水热条件好。沿海地带平原为主。

小麦德干高原西北部

恒河上游地区地处德干高原背风坡,地面起伏平缓、降水较少、日照充足,土壤肥沃。

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中部

茶东北部雨水充足,有排水良好的低山坡。

黄麻恒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气候湿热。

〔学生活动〕

阅读观看印度的牛。

〔板书〕6.印度的牛

是世界养牛最多的国家。

〔板书〕三、发展中的科学技术

〔板书〕1.发展中国家中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

现已形成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纺织工业基础最好,机械、化工发展快,原子能和电子等新兴工业有一定发展,空间技术、核能利用、电脑软件的研究和开发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板书〕2.加尔各答和孟买两大工业中心

加尔各答是世界最大的黄麻加工工业,孟买是著名的棉纺织城,两地分别是重要的海港,并为全国第一和第二大城市。

3.发达的电脑软件业

〔学生活动〕

提供网址:印度的软件业。

布置作业:完成地理填充图。

板书设计

印度

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二、世界农业大国之一

1.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大多数。

2.亚洲耕地最多的国家

3.“绿色革命”

4.经济作物

5.经济作物

6.印度的牛

三、发展中的科学技术

1.发展中国家中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

2.加尔各答和孟买两大工业中心

3.发达的电脑软件业

教后感

这节课的教学是从学生熟悉的印度的古代文明作为导入,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上我又适当对教学内容进行顺序的调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气候部分的知识采取观看教学录像片,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印度的气候,并且客观分析降水对印度的影响,理解降水与农作物生产的关系,将一节课的知识点精心组合,层层深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线索。

印度 【第四篇】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是南亚面积最大国、世界第二大人口国及世界农业大国,人口、民族、种族复杂;

2、根据热带季风气候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分布图,初步学会分析南亚地区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及其影响;

3、通过分析地形、气候图及农作物种类分布图,分析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4、通过讲述独立前后的经济概况,使学生认识到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了解工业的发展状况及主要的工业区。记住的主要城市。

5、了解的人口压力,使学生认识到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

教学建议

关于的教材分析

是南亚面积和人口第一位的国家,所以其自然条件与南亚的差不多,为了避免重复,本节重点突出了的人文地理特征。

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古代的疆域与现在的疆域不同。为避免将地理课上成历史课,重点从古代的文化成就、城市建筑、物产、宗教与语言等方面阐述。

在“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部分,主要侧重农产品的分布自然条件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分析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人口过度增长对农业生产的压力,辩证的认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对于“发展中的民族工业”,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同时明确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也是密不可分的。进而了解主要的城市。

农业历史悠久,矿产资源丰富,有发展经济的良好条件,但是只有在独立后经济才有较快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中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

关于的教法建议

是世界地理中接触到的第一个世界文明古国,首先应使同学了解文明古国的含义,了解灿烂的文化与悠久的历史,可布置学生提前查找资料进行演讲,或通过媒体资料介绍的文化、艺术、建筑等。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使学生了解的近代历史状况,为后面经济发展打基础。

对于的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部分,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1、分析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2、读图分析农业生产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3、归纳表格

4、世界第二大人口国,阅读人口增长曲线图,得出人口增长过快对农业生产压力大

对于工业生产与主要的城市,可以采用谈话讨论法,重点培养观察、分析“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的能力:

1、有哪些工业部门?

2、工业区主要分布何处?为什么?

3、主要的工业城市有哪些?

4、归纳表格

关于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重点的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教学难点 的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用具景观图片;地形与降水图;农作物分布图;人口增长曲线图

教学过程

(引入)展示景观图片(也可为相应的投影片),这是哪个国家的?

(板书)第二节

(提问)谈谈你对的了解

(学生自由回答)

(总结板书)

一、世界文明古国

悠久的历史与文化

民族与宗教

(引申提问)世界上的文明古国除了外,还有哪几个?大家知道这四个国家位置上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课外知识—紧邻大河)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引导学生讨论)

(教师注意总结)农业—生活—交通

(承转)为世界人口第二大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一个国家农业发展对环境的依赖主要表现在地形和气候两方面,通过前面的学习,�

(板书)二、农业生产与人口压力

1、农业发展的条件:有利、不利

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

农作物

分   布

与地形、气候关系

水稻

东北部,半岛沿海地区

水稻需水较多,平原降水充足

小麦

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地区

小麦棉抗旱能力强,棉花后期生长需更多光照,这些地区光照足,降水较少,地势和缓

棉花

德干高原西北部

东北部

雨水充足,有排水较好的低山

黄麻

恒河三角洲

地势低平,气候湿热

(提问)是个农业大国,但是粮食出口较少,请分析原因?

(出示人口增长曲线图)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人口增长太快,数量巨大,急剧增长的人口抵消了取得的成果,对农业生产构成很大的压力。

(引导讨论)如何解决人口与粮食的矛盾?(开放性问题)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科技种田;提高单产;培育良种;修水库等等

(板书)3、人口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师归纳板书)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一、文明古国

二、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农业发展的条件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

人口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 1 2 3 页

教案 印度 【第五篇】

教案 印度

关于“印度”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重点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教学难点 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用具印度景观图片;印度地形与降水图;印度农作物分布图;人口增长曲线图   教学过程   (引入)展示印度景观图片(也可为相应的投影片),这是哪个国家的?   (板书)第二节 印度   (提问)谈谈你对印度的了解   (学生自由回答)   (总结板书)   一、世界文明古国   悠久的历史与文化   民族与宗教   (引申提问)世界上的文明古国除了印度外,还有哪几个?大家知道这四个国家位置上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课外知识―紧邻大河)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引导学生讨论)   (教师注意总结)农业―生活―交通   (承转)印度为世界人口第二大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一个国家农业发展对环境的依赖主要表现在地形和气候两方面,通过前面的学习,�   (板书)二、农业生产与人口压力   1、农业发展的条件:有利、不利 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农作物  分 布  与地形、气候关系   水稻  东北部,半岛沿海地区  水稻需水较多,平原降水充足   小麦  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地区  小麦棉抗旱能力强,棉花后期生长需更多光照,这些地区光照足,降水较少,地势和缓   棉花  德干高原西北部   茶  东北部  雨水充足,有排水较好的低山   黄麻  恒河三角洲  地势低平,气候湿热   (提问)印度是个农业大国,但是粮食出口较少,请分析原因?   (出示印度人口增长曲线图)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人口增长太快,数量巨大,急剧增长的人口抵消了取得的成果,对农业生产构成很大的压力。   (引导讨论)如何解决人口与粮食的矛盾?(开放性问题)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科技种田;提高单产;培育良种;修水库等等   (板书)3、人口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师归纳板书)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印度   一、文明古国   二、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农业发展的条件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   人口对农业(自本网,请保留此标记。)生产的影响   关于“印度”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示例2   教学重点印度的主要工业区及其中心城市   教学难点 印度的主要工业区发展的自然条件   教学用具印度农作物分布图;矿产资源的分布与主要工业区,印度城市的景观图片   教学过程   (引入)印度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加之它的矿产资源丰富,印度具有发展经济的有力条件,但由于长期遭受英国殖民统治,资源被大量掠夺,经济落后。只有在印度独立后,不仅农业得到了发展,工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现在印度已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工业化较发达的国家之一。   (板书)三、发展中的民族工业   (提问)一个国家的工业建设对哪种自然条件要求较高?(矿产资源)   (展示印度矿产资源和工业的分布图)   (提问)印度有哪些矿产?   这些矿产主要分布在哪里?   目前,印度都有哪些主要的工业部门?   (学生回答)教师注意总结:英国殖民者统治期间,印度经济发展畸形,只有采矿业、纺织业比较发达。独立后,印度重视培养科技人员,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了民族工业。其中电力、钢铁、机械工业发展迅速,核能、电子、航空和空间等新兴工业也达到了一定的规模。目前,印度正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向工业―农业国转变。   (提问)印度钢铁工业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为什么?   (展示印度农作物的分布图)   (引导学生思考)印度的棉纺织工业和麻纺织工业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为什么?   (学生讨论)   教师进行归纳(农矿产品与工业发展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并用表格表示,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到孟买、加尔各答、新德里三个城市,确认这三个城市在图中的准确位置,展示印度城市的。景观图片,简要介绍这三个城市的基本情况。   (教师归纳板书)   (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三、发展中的民族工业   工业发展条件   主要工业部门   主要城市   新德里、加尔各答、孟买   关于“印度”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示例3   教学重点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教学难点 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用具相关的印度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在人类漫漫历史长河中,孕育了四大文明古国,除了中国外,另外三个是:埃及、古巴比伦、印度(也可提问学生)。这四大古国创造的绚丽多彩的文明是人类不可多得的财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   (提问)印度从位置看,位于南亚次大陆上,与我们相邻,那么大家对这个有着悠久历史与文化的国家了解多少呢?   (学生联系实际回答)   (教师总结)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但是在18世纪,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从此遭受到英国的殖民统治,直到1947年宣布独立,1950年才正式成立印度共和国。印度保留了很多古老的传统,比如它的饮食和服饰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   (展示课件)世界文明古国   (承转)在印度有一种动物受到特别优厚的待遇,大家知道是哪种动物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牛―印度教)大家都知道《西游记》中唐玄奘到西天取经,目的地是印度,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但今天在印度第一大宗教不是佛教而是印度教。   (简要介绍印度是一个宗教复杂、民族众多的国家)   (课件展示)印度地形图、印度气候类型图   (承转)一个国家要想社会安定及不断发展,必须要有稳定的农业生产作为保障,而农业对环境的依赖主要表现在地形和气候两方面,通过前面的学习,�   (承转)印度是个农业大国,但是粮食出口较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原因?   (展示课件)印度粮食人口对比表   (引导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人口增长太快,数量巨大,急剧增长的人口抵消了取得的成果,对农业生产构成很大的压力。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解决人口与粮食的矛盾?   (教师总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科技种田;提高单产;培育良种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印度   一、文明古国   二、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农业发展的条件   农业发展快,人口压力大         探究活动   利用课下时间收集资料,在课上任选一个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1、收集印度有关的资料,介绍印度文化、历史、风土人情等内容,办一个知识竞赛或表演。   2、讨论:人口对印度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是什么?   3、上网收集印度与巴基斯坦有关克什米尔地区的争议的原因,关注二者之间关系的发展对世界和中国影响。   目的: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印度》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六篇】

学习目标:

1、记住印度的位置、人口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并理解人口过度增长与环境、经济发展的关系。

3、学会阅读图片,分析解释印度水旱灾害严重的原因。

4、知道印度粮食生产自给有余的原因。

学习重点:

(1) 印度的位置、人口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并理解人口过度增长与环境、经济发展的关系。 学习难点:

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学习内容及要求 :

一、填空(小组自主习完成。)

1、印度东南临湾,西南临()海。

2、主要的陆上邻国有()。 3隔海相望的国家:()

4、印度是南亚面积最()的国家。

5、印度人口已超过()亿,仅次于(),居世界第()位。

6、印度人口特点:人口数量(),增长()。

7、人口对() ()()发展造成压力。

8、印度是文明古国,有著名的古建筑()。

9、地形特点: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高原()。

10、印度大部分地区地处()带和()带。

11、印度以()气候为主,全年(),分()。

12、印度水旱灾害频繁,解决的措施是修()工程。

二、简答

1、分析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2、印度多旱涝灾害的原因?

三、综合题

1、读课本35页印度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 山脉:()

河流:()() 高原:()

海域 :()()() 岛屿:()

山峰:()

纵观印度地理事物分布,该地区大致可分为()大地形区。

2、读“南亚地区不同季节的风向路径图”,将符合题意的各选项的字母和数码按顺序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见课本37图图) A 6月至9月

B 东北风

C 由海洋吹向陆地

D 形成东北季风

E 为雨季

F 10月至次年5月

G 西南风

H 由陆地吹向海洋

I 形成西南季风

《印度》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七篇】

教材分析:

南亚是亚洲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在自然、人文地理方面,呈现着独特的区域特征。本节突出了自然要素、人文要素之间的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因此,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材编排简洁、精炼,重点选取了位置、范围、地形与河流、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宗教与社会、人口和经济等,重点突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自然要素知识,三大地形区、两大河流、一个季风气候。通过分析自然要素对农业、工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学习运用地图说明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2、让学生运用文字、数据、地图、图表等说明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口观、环境观。

重、难点:

重点: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热带季风的成因;印度的工农业发展特点 难点: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印度自然环境特征对其农业发展的影响及主要作物的分布;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其分布

教法、学法:

综合法、归纳演绎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教师:同学们,我们这一节课继续学习区域地理中世界地理《南亚——印度》这部分内容,关于南亚的一些地理环境特征我们在初中的时候已经学过,所以这可以看做是一节复习课,但是我们现在不应该还停留在初中的阶段,要把高中学过的一些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规律加进来。我们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思路是:首先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这些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环境特征(包括人口、城市、交通、农业、工业等),这些地理要素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时我们还可以得出区域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区域的发展是对有利的条件加以利用,不利的条件加以治理,从而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一、南亚(印度)的自然环境特征

读图指导老师:同学们打开地理地图册《南亚》这部分,找出南亚的地形,气候,主要河流,并对这些地理要素的特征进行描述。 教师提问南亚的地形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以高原、平原和山地为主。北部和西北部为喜马拉雅山,中部为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地势南北高,中间低。 教师提问在各个地形区内部地势起伏是怎样的呢?

学生回答北部山地海拔高,地势落差大;中部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势平坦;南部德干高原是古老的岩熔高原,平均海拔为600m,饱经侵蚀,高原内部地势平坦。

教师提问印度主要是什么地形?对它的农业发展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印度主要包括中部平原和南部高原,平地低地多,耕地面积广。 教师提问南亚的气候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大部分为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高山高原气候,备备为热带沙漠气候,季风气候典型。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旱季是10月至次年5月,雨季是在6月至9月。 重点分析南亚季风的成因

冬季风(寒冷干燥) 夏季风(温暖湿润)

得出南亚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分析(西部沿海和东部平原区降水多,乞拉朋齐为世界雨极,半岛西部降水少,西北部最少)

教师提问南亚有哪些主要河流?恒河下游的水文特征如何?

学生回答南亚主要有三条河流:恒河、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显著,含沙量较大,无结冰期。 思考探究南亚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

地理位置:印度半岛伸入印度洋,大气运动强烈,水汽来源充足,已形成大量降水

地形地势:北部山地,中部平原,从印度洋带来的水汽被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汇集到中部低平的平原区,易形成洪涝灾害。

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分成明显的旱雨两季,6-9月容易出现洪灾,其他月份容易出现旱灾。

季风风力弱,来得晚,退得早,降水少,造成旱灾;风力强,来得早,退得晚,降水多,形成洪灾

水文:南亚地区河流少,主要是印度河、恒河,分洪泄洪能力差,径流变化大。汛期水量过大,旱季水量不足。

二、南亚(印度)的人文环境特征

教师分析南亚是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人口过亿的国家有3个,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南亚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所以生态环境问题非常的严重。白色人种为主。

主要的宗教分布为:佛教-斯里兰卡 印度教-印度、尼泊尔 伊斯兰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三、印度

读图思考通过这个图,我们可以得出关于印度人口哪些特点

学生回答传统型的人口增长模式,少年儿童及青壮年组的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

教师提问通过刚才对印度自然环境特征的分析,印度农业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学生回答

印度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1.有利条件

耕地面积广,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正常年份西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河流提供丰富的水源。 2.不利条件

水旱灾害频发,这与西南季风的强弱有关。

教师分析我们来具体看一些印度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有水稻和小麦。

水稻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0%,出口量为世界第三。水稻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和半岛东西两侧的沿海地区。这些地区为平原地形,水热条件好,土壤肥沃 小麦是印度的第二大粮食作物,产量占粮食 的30%,在世界上居第二位。分布在德干高原的西北部及恒河上游地区。区位优势有:地面起伏平缓,虽然降水较少,但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光照充足。 印度主要的经济作物有棉花、茶叶和黄麻 糖料作物为甘蔗,油料作物为花生。

教师提问印度的工业系统比较完善,大家根据印度的资源状况,推测印度传统工业有哪些?有哪些主要的重工业部门?

学生回答印度的传统工业为棉纺织和麻纺织工业,棉纺织工业分布在靠近黄麻产地的加尔各答,棉纺织工业分布在靠近棉花主要产区的沿海城市孟买,这两个城市都位于沿海地区,交通便利。

印度的煤、铁、锰资源非常丰富,之前主要为采掘工业,独立之后重工业如电力工业、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快速发展。尤其是钢铁工业,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西北部。

教师提问比尔盖茨认为,21世纪印度将成为软件超级大国。印度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班加罗尔有“南亚硅谷”之称,�

印度教学反思 【第八篇】

教与学的反思是教师和学生对教学中的行为及结果进行审视、分析,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印度是初中地理第七章第三节内容,是世界地理的基础章节。印度是南亚地区重要的国家。本节有四个重要内容: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水旱灾害频繁;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发展中的工业。印度在古代文明、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及人口增长等方面的地理特点与我国具有可比性,极具借鉴意义。

在地理教学中有关天气、气候的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知识,大部分学生学起来会感到十分困难,因此把印度的季风气候作为本节课的难点。设计了两个与印度季风气候的成因有关的表格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讨论的非常认真,非常积极,但是效果不太理想。这时候应该即时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可以问:“有问题不明白的请举手。”结果没有一个学生举手。()这样就可以继续往下进行课程内容。

七年级印度教学设计 【第九篇】

授课章节

第七章第三节

课 题

印度

授课课时

一课时

课 型

新授

知识目标:

1.   知道印度是南亚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文明古国。

2.   记住印度的季风气候特征以及西南季风给农业带来的影响。

3.   记住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及其分布地区。

4.   知道印度重要的工业部门有哪些。

5.   明确印度的北中南三大地形区。

能力目标:

1.能在印度季风图上介绍印度旱雨季盛行的季风,并分析西南季风所造成的水旱灾害。

2.利用作物分布与降水量分布图,分析农作物与地形气候之间的关系。

3.利用矿产与工业分布图,分析矿产资源、经济作物与工业分布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人地观念。

2.树立人定胜天的必胜观念。

教学重点

知识目标2、3、4

能力目标1、2、3

教学难点

能力目标2、3

教学方法

提纲教学法,读图导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    具

板图、地图册、课本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阶段目标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谈话导入

讲授新课

同学们喜欢看《西游记》吗?它记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唐代高僧师徒四人不畏艰险,过流沙、翻雪山,最后到达了佛教发源地——天竺)同学们知道天竺是现在的哪里吗?(现在的南亚)打开课本第三页在图上找出南亚,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哪一国呢?(印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继日本之后与中国陆上相邻的另一个国家——印度。(板书课题,手绘印度板图)

(一)位置

对照地图,介绍一下印度在世界中的位置

(二)历史

印度和中国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阅读材料,说出印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板书: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三)邻国

印度的邻国很多,有陆上邻国,也有海上邻国,对照投影图,完成活动1(1),找出邻国,并说出它们各位于印度的哪个方向上。

学生互相交流。

产生学习兴趣。

学生对照世界地图,介绍印度的位置。

学生阅读材料,了解印度的悠久历史。

学生从课本上找出印度的主要邻国,然后在黑板上指出介绍。

阶段目标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四)地形

在印度的国土上,南北分布着三大不同的地形区,在地形图上,依次找出,并分析印度地形的分布特点。

学生到板图上填出三大地形区的名称。

(五)人口

印度和中国一样,也是一个人口大国,而且人口增长很快,看图说出印度人口已经超过了多少亿?(10亿)仅次于中国,因此成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板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由图推算,未来印度人口增长趋势会怎样?(继续增长,增长数目会越来越大)

读材料分析:印度人口继续增长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政府没有采取行动吗?(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分析统计图表,讨论从表中发现了什么问题?总结众多的人口对印度的资源、环境、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你想对印度的老百姓说些什么?

学生黑板填写出三大地形区的名称。

学生回忆印度的人口数量。

读图计算印度的人口增长速度。

读材料了解印度的政策与人们的思想意识之间的差异。

学生通过总量与人均占有量相比,了解人口众多对经济的影响。

学生有感而发。

(六)水旱灾害频繁

1.看两幅水旱灾害图,说明印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水旱灾害频繁)

2.看“印度气候类型图”,说出印度属于什么气候?这种气候有什么特点?(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降水有明显的旱雨季)

3.对比印度与东南亚的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分析讨论为什么印度多水旱灾害?(降水过于集中,雨季降水量特别多,易形成水灾,其它时间则降水过少,易形成旱灾。)

4.印度降水变化为什么这么大,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季风)对照“两种季风走向图”,明确不同源地、风向、盛行的时间、带来降水的多少?完成投影连线——

学生看图了解印度的自然灾害。

查找印度的气候,读图总结这种气候的特征。

了解两种不同的季风及带来降水的多少。

完成表格连线。

内化知识

拓展延伸

课堂总结

西南季风对印度的农业影响最为严重,它的时间长短与风力强弱会造成不同的水旱灾害,分析讨论活动内容,弄清水旱灾害的形成原因。

6.如何抵御水旱灾害呢?印度人民做了哪些?结果怎样呢?(修了很多水利工程,仍显不足,但是,印度政府和人民一定会想尽办法,治理好水旱灾害,相信人的力量一定会战胜大自然的。

老师指导学生复习巩固,掌握知识要点。

应该说,印度和我国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水旱灾害频繁,我们都是发展中国家,相信我们都有信心团结起来,努力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越来越美好。

学生思考讨论,填写表格。

学生自己了解课本知识。增强战胜大自然的信心。

学生复习巩固本节所讲知识,做基训相应的练习题。

学生谈论自己的收获与体会。

初一地理印度教案人教版 【第十篇】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刚从小学进入初中,对地理学科有较强的好奇心,体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但第一部分较抽象,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化抽象为具体,化验难为易,使学生对地理的学习有良好的心态。

二、教材分析

本学年使用的教材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地理》,教材的主要特点如下:

1、教材在结构设计中加大了“活动”的力度。教材中的“活动”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已经从复习巩固课堂知识,转而承担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通过“活动”这种形式,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强了教材的探究性和实践性。

2、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教材中尝试不同的呈现方式,例如一些地理概念的图释、说明地理问题的对话、展示地理过程的组照或组画等,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激发他们对地理课的兴趣。

3、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尤其是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教材十分重视对每一个教学内容的引入,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鲜活的。

4、平实、生动的语言风格。教材中尽可能避开生涩的地理专业术语,鄙弃板着面孔说教的语言风格。例如,尝试在表现学生对话的对话框中,使用学生的语言。此外,一些小标题也比较活泼,富有启发性。

5、版式设计生动活泼

三、教学总体目标

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2、加强实践和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重视爱国主义情感、环境保护意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

四、教学安排

与同学们谈地理(2课时)

地球和地球仪(1课时)

地球和地球仪(4课时)

地球的运动(3课时)

地图(2课时)

单元复习(1课时)

校运会、国庆节停课

第一单元小测(1课时)

大洲和大洋(2课时)

大洲和大洋(1课时)

海陆的变迁(2课时)

海陆的变迁(1课时)

第二单元复习小测(1课时)

多变的天气(1课时)

多变的天气(1课时)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2课时)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课时)

期中复习考试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3课时)

世界的气候(2课时)

单元复习(1课时)

第三单元小测(1课时)

人口与人种(2课时)

人口与人种(1课时)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2课时)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2课时)

单元复习小测(1课时)

5发展与合作(2课时)

单元复习(1课时)

总复习

17 35762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