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石壕吏教案精编范例设计【优秀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人教版初中语文石壕吏教案精编范例设计【优秀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八年级语文《石壕吏》优秀教学设计【第一篇】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积累并理解诗中相关词语的含义。
2、品析关键词句,体会诗人在巧妙的叙事中所表达的对百姓疾苦的同情以及对悍吏的谴责。
3、了解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点
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诗意,体会诗人在巧妙的叙事中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联系作者经历,感知一个饱经忧患、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回顾旧知
1、读对联,猜诗人。以评价杜甫及其诗作的对联导入。
2、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杜甫的诗歌,并交流有关杜甫的资料。
二、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理解字词,读懂大意。
2、教师示范诵读,学生朗读。
3、概括这首叙事诗的主要内容,并补充介绍作者写作本诗的时代背景。
三、品读诗歌,重点研读
1、思考:诗歌题目是《石壕吏》,可是诗中提到“石壕吏”的句子只有两句,主要篇幅却是在写老妇人的诉说,为什么?
提示:细读老妇人“致词”的十三句诗,想一想老妇人的话中包含了几层意思?
老妇人面对官吏怎样的逼问才有这番“致词”的?
讨论交流,想象并补充官吏的问话,从中可以感受到什么?
2、思考:除老妇人的“致词”外,诗中还有哪些诗句让我们感受到当时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结合关键语句进行分析。
四、再次诵读,感悟情感(完成表格,归纳小结)
五、布置作业,拓展提升
1、熟读成诵,掌握关键字词的含义
2、把本诗改写成1篇记叙文。(提示:发挥想象,合理补充故事情节,注意对人物进行具体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适当加上环境烘托。)
人教版初中语文石壕吏教案优秀范文设计【第二篇】
目
标 1、在多层次的朗读中梳理情节,品味诗作的思想感情。
2、体味语言背后潜藏的战乱之苦、家国之痛。
3、理解诗人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感怀伤世、忧国忧民情怀。 教学
重点 在寻读战乱之苦的同时,理解一个苦命的家庭,一个苦难的时代,一个苦闷的灵魂。 教学
难点 感受杜甫忧患苍生、悲天悯人的圣人情怀。 情感
目标 品味诗作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自主学习,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坎坷,因此他的诗广泛深刻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他本人也被称为“诗圣”,著有《杜工部集》。
2、背景解读: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六十万大军包围安庆绪于邺城,由于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援兵打得全军溃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这时,杜甫正由洛阳经过潼关,赶紧回华州任所。途中就其所见所闻,写成了“三吏”“三别”。《石壕吏》是“三吏”中的1篇。
老师板书:石壕吏
3、检查生字词。
壕( ) 逾( )邺城戍( )( ) 老妪( ) 幽咽( )
4、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逾墙走: (2)一何:
(3)邺城戍: (4)长已矣:
(5)老妪: (6)犹得:
(7)幽咽:
学生展示,老师强调。
二、整体感知
1、听录音,理解课文大意。
2、小组合作,根据提示,疏通大意。完成连线题,小组展示。
3、学生整理诗句大意,并齐读。
4、分析诗歌内容,感知诗歌主题。
(1)从内容看这是1篇叙事诗,记叙的时间、地点、事件分别是什么?
明确:时间:晚上 地点:老妇人家里(百姓) 事件:官吏抓壮丁。
(2)文中主要人物是谁?
明确:老妇人和官吏。
(3)这两个人物出场各自态度反应如何?
明确: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4)自请服役时老妇人心理真实想法是什么?
明确:自请服役也暗示掩护老翁和儿媳的心理。
(5)如果用文中一句话概括全文,应该是哪句?
明确:有吏夜捉人。
5、出示一组填空题,引导学生归纳诗作主题。
《石壕吏》教案【第三篇】
学习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词汇,熟读、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和主题思想。
3、体会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通过比较,了解杜甫诗歌风格的变化。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和主题思想。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了解杜甫诗歌风格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直接进入新课讲解。(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诵读。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提示是古体诗,应注意停顿、节奏、语调)
(1)学生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2)听读课文录音。
(3)选一学生读,师生点评。
(4)全班齐读。
2、感知诗意。
方法:从字面上的意思理解到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1)、解释字词的意思。(学生抢答)
投:投宿逾:越过一何:多么附书至:捎信回来
新:最近戍:防守已:停止犹得:还能够
绝:没有了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2)学生质疑字、词、句的意思。
(3)理解文意。
出示图片,学生讨论。
1、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你把这件事告诉大家。
2、写了哪些人物?你认为这些人怎么样?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三、质疑
1、学生自由质疑。(从诗的情节内容入手)
2、教师引导问题,加深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如:1、诗人同情老妇的遭遇,可一言也未发,最后走时也没对老翁表示安慰,你是如何理解诗人的沉默?
2、石壕吏未抓年青的“孙母”,而带走“力虽衰”的老妇,原因是什么?
3、石壕吏为何不抓杜甫?
四、探究
1、作者亲身经历了这件事,你感觉到他的心情如何?我们应用怎样语气来读呢?
2、学生齐读。
3、你认为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可从内容、构思、语
言上分析)
①情节生动
②构思巧妙
③语言精练
4、与《望岳》诗比较。(从内容、构思、语言上进行比较)
5、这首诗与前面的《望岳》比较,风格完全不同,想想:一个作者写出两篇完全不同风格的作品,为什么?
①图片:唐代两幅画面。
②归纳: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我们的写作素材要来自于生活,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反映
源泉
板书:文学生活
③杜甫的诗歌反映生活,揭露社会现实,所以有“诗史”之称。读杜甫的诗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石壕吏》这首诗的内容和主题思想
2、了解了杜甫诗歌的不同的风格。
3、知道了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
六、作业
1、阅读杜甫诗歌,进一步理解他诗歌内容和风格。
2、背诵本诗。
《石壕吏》教案【第四篇】
一、导入:
有两幅对联大家一起看一下:(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同学们能够猜出这是写的唐朝哪位诗人吗?(杜甫)盛唐时期,我国有两位著名诗人,他们一个被后世称为“诗仙”,一个被称为“诗圣”,就是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杜甫的诗大多真实表现了现实生活,他亲身经历“安史之乱”,所作的《三吏》《三别》更真实反映了唐朝末期战争给人带来的苦难生活,今天我们学习其中流传最广的《石壕吏》。
二、整体感知,听读课文
(导)作为一首叙事长诗,故事性很强,不过读起来却也是朗朗上口,配上曲子也别有韵味,请让我先给同学们示范诵读一遍,注意停顿、节奏、及语调变化,大家可默默跟读,准备朗诵。
1、播放录音《二泉映月》教师范读。
2、学生范读,同学们听的很认真,有没有愿意试一下。
3、学生评价,并配乐齐读。(朗读基本功很扎实,很到位。)
三、疏解课文,复述情节
(导)这首三吏三别中的作品, 作者在音律和谐,文字简洁的形式下,同时也赋予了作品深邃的思想和对现实强烈的批判色彩,杜甫想说什么呢,他最终说了没有?这是我们要思考的,下面让我们跟随诗人的脚步去石壕村看一看,那里发生了什么?这个任务交给大家
1、小组讨论,结合注释,先疏解字词,提出疑难一起解决,理清故事情节。
2、质疑并复述课文。(走:跑 前:走上前 且:尚且 更:再 从:跟从)
3、补充并做评价
(明确)因为古诗言虽尽而意无穷,所以在抓住主要情节的同时可以适当发挥想象,不要抱者翻译的心态去学,重在欣赏,领会意韵。
四、分析人物
1、如果用文中一句话概括全文,应该是哪句? (有吏夜捉人)
2、为什么是“捉人”还是“夜晚”?(不是征兵,是强抓,半夜表明官吏凶狠无情)
3、最终抓到人没有?(抓到了,“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暗示作用)
4、文中主要人物是谁? 板书:吏 妇(官吏愤怒的大声呼叫,)
5、这两个人物出场各自态度反应如何?板书:呼 啼(妇人悲伤的哭哭啼啼)
6、抓人的情节以什么形式描述出来的?妇人致辞。
7、思考妇人交代的几层意思?三层:战争惨烈;家境困难;自请服役。
(明确:表明战争惨烈的句子,家境困苦的句子,)
7、自请服役时老妇人心理真实想法是什么?(自请服役也暗示掩护老翁和儿媳的心理。)
8、有人读完文章说显然老妇人致辞的三层意思是一口气表达出来的,你怎么认为?(不是,是官吏再三逼迫的)
9、请出几位同学表演一个改编了的短剧,同学们看一下这样的改编有没有道理?
(演的最突出的谁?官吏,但在原文似乎他没说一句话,不过这样增添故事情节确实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情节更加完整了。采访一下演官吏的同学,你是读了那句话受启发才演的惟妙惟肖的?)
明确:这是本文在艺术构思上的特色,全文虽只有120个字,但情节并不简单,题目以石壕吏为题,但诗人在正文中给他暗写,老妇人用明写,成为1篇抒情独白,但用心品味发现这些语句是官吏逼问出来的,凶残的特点暴露无疑。这叫“藏问于答”文言文经常用到。再次感谢几位同学的表演,使我们加深了对课文的了解。
10、让我们齐读一遍老妇致辞这一段,感受一下气氛。
五、主旨总结
(导)综观全文,你认为是从谁的角度叙述的?杜甫,但作者的内心却没能展露,他一直保持沉默,他心里到底有没有想法?(板书:憎恶官吏的凶残,同情民众的苦难。)他将自己的感情融会在平实的叙述之中,这是本文另一的语言上的特点。诗人怀着深厚的同情之心为人民唱歌当哭,记下了战乱年代一幕惊心动魄的场景。
六、尝试背诵
七、作业:1、背诵并默写。2、续写老妇人走后,这家人的生活,或她在军中生活的日子。200字左右,想象合理。
上一篇:初中数学教案设计优推5篇
下一篇:初中生评语条实用【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