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记者问精编3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答记者问精编3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答记者问1
活动目的
通过模拟小记者与采访对象的问答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实现语文学科作为工具的实用性,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掌握一些问答的技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
分为两个活动小组,分别取名为:“追星一族”采访组,“慧眼伯乐”采访组。
“追星一族”采访组采访对象:采访的不是歌星、影星,不是港台明星,而是那些事业有成,为人类进步、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名人名家。为了更有针对性,追星的范围仅限于我们这个学期学过的课文中的人物。采访对象由本班同学扮演。
“慧眼伯乐”采访组采访对象:采访的是身边的人和事,以一双慧眼去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结合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就所关心的问题向最熟悉的同学、朋友、老师提问。
教师:我想这将会是一场别开生面的穿越时空的大行动,希望同学们作好充分的准备,到时候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二、启发诱导
教师:有个典故叫“问牛知马”,讲的是一位商人,来到牲口市场想买一匹马。但他却先问了牛的价钱,又问了骡子的价钱和羊的价钱,然后根据这些情况推断出马的价钱,才去问马的售价。这个商人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会问,而且对要问的问题做到了心中有数。
那么,同学们对自己的采访对象的情况有没有做到心中有数呢?下面请几位同学来介绍一下自己所了解的情况,并说说自己想围绕哪一方面对其进行采访?
徐春:我的采访对象是我们班的褚旭同学,一年前他的父亲不幸因车祸而离开了我们,过去他淘气不懂事,经过这次打击,他成熟了很多,尤其在学习上进步很大,现在他学习刻苦,坚强乐观,是我们班的优秀生。我想就他的成长进步和坚强乐观向他提问,向他学习。
刘伟红:我采访的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是一位被誉为“当代神农氏”的科学家,他成功地培育了籼型杂交水稻,掀起了粮食生产上的“绿色革命”,席卷了神洲,震惊了世界。我想就他取得的巨大成就向他提问,学习他成功的经验。
褚旭:我的采访对象是我们的班长刘慧,她从小在外婆家长大,母亲是残疾人,家境很苦,但她却品学兼优,工作能力强,又很愿意帮助别人,我觉得她的优点实在是太多了,我愿意向她学习,也希望通过我的采访使我们全班同学都能更好地向她学习。
李璐:我的采访对象是叶文玲,她是一位酷爱读书的作家,从小就对书有着痴迷的感情,从小画片、连环画到文学名著,她读了很多书。我采访她是为了了解她的读书生活。
熊莉:我采访的是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1946年李公朴先生因参加爱国民主运动被国民党特务杀害,闻一多先生去参加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并作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散会后,他被特务杀害了,但他视死如归的豪迈气概,令人感动,让人折服。我由衷地敬佩他,所以我采访他。
刘慧:我采访我们班的余杰同学。这次校运会上他是男子3000米金牌获得者。我被他的拼搏精神所感动,我准备采访他获奖的感受。
教师:在同学们提问之前,我还要提醒大家一点,除了对采访对象要做到心中有数以外,更要对自己所提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像以上这些发言的同学就做得很好,你究竟要问什么?围绕一个什么样的主题来问?问题的设计是否做到了环环相扣,井然有序?问题是否都有意义?是否跑题了?有没有废话?等等都是要注意的。
三、正式采访
1.“追星一族”采访组采访
(1)刘伟红采访袁隆平。
问:您是一位很有才干的科学家,您是怎样走上水稻研究之路的?
答:我从小生活在贫困的农村,亲眼看到农民过着吃不饱的生活,我就想自己是搞农业的,应该培育出适合农民种植的好稻种来,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
问:在您从事这项科研工作的同时,您有没有想过要求回报?
答:我那时所想的就是怎么尽快把科研搞成功,解决大家的吃饭问题。
问:在您研究杂交水稻时一定遇到过种种困难,您是如何从这些困境中走过来的?
答:当时的社会并不重视科学,一些人常常对我冷嘲热讽,“四人帮”的爪牙们砸碎了我的试验器材,捣毁了我心爱的秧苗,我并没有被吓倒,在党和人民的支持下,我一次又一次地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继续进行试验。
问:您被人们誉为“当代的神农氏”,还有人说您的贡献是继指南针后的对人类的第五大发明,您有何感想?
答:这是大家对我的鼓励,我对这样的荣誉真有些不敢当,我觉得自己还做得不够好,我今后要为人民做更多的事。
(2)李璐采访叶文玲。
问:请问您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
答:因为读书能带给我愉悦的感觉,使我的精神生活充满阳光,对生活充满激情,所以我说书是我的“长生果”。
问:您对文学如此痴迷,请问您是如何爱上文学的呢?
答:从小看连环画、故事书,使我萌发了对文学的热爱,后来又接触了一些较出色的文学作品,更使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爱上了文学。
问:您读了那么多的文学作品,您最喜欢哪一部?
答:我最喜欢的文学作品是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
问:您是不是认为只要多多地读书就能成为一名作家?
答:我想除了博览群书以外,更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观察生活,了解生活,多积累,就一定能成功。
(3)熊莉采访闻一多。
问:闻一多先生,您刚才的演讲实在是太精彩了,请问是什么原因促使您的演讲这么精彩?
答:李先生的死太令人悲愤了,李先生的大义凛然,国民党的卑鄙无耻,都激励着我们每个有良知的人为自由、正义而呐喊。
问:对于李先生的死,您除了悲愤以外还想说些什么?
答:李先生是我们的榜样,他的血不会白流,相信不久将会看到政协会议的召开,可惜李先生看不到这一天,但我们为他而骄傲。
问:您为什么那么痛恨国民党?
答:记得鲁迅先生曾这样评价过国民党当局:国民党治下的是连年内战,空前灾难,卖儿救穷,砍头示众,秘密杀戮,电刑逼供……这一切难道还不够吗?还不能令人感到痛恨吗?李先生的死更让人们看清了国民党当局的嘴脸……
2.“慧眼伯乐”采访组采访
(1)徐春采访褚旭。
问:你的父亲去世一年多了,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是什么力量让你变得这么乐观坚强?
答:在这一年里我时常想起父亲,想起他对我的关怀,想起他让我在暑假最炎热的日子里去他的建筑工地帮他提水泥桶,我当时并不理解他,只怪他心狠。现在他不在了,我好像失去了依靠。正如顾老师所说的那样:“生活本已如此了,你就必须面对它。所以我从容地面对这一切,令我感动的是老师和同学们给了我太多的帮助,还有就是我的亲友们,我实在感谢他们。
问:你在学习上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你的母亲一定觉得很欣慰吧?
答:是的,当我把考试的分数告诉她时,她那吃惊的表情和欣慰的笑容在告诉我,她在为我高兴,因为他儿子从没有这么争气过,她那激动的泪花在眼眶里打着转,好久说不出一句话来。
问:你能不能谈一谈学习进步的心得体会?
答:学习是自己的事,学到的知识也是自己的,认识了这一点,你的学习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再加上合理地利用时间,给自己订一个周密的时间计划表,但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在相对较为轻松的环境下学习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2)褚旭采访刘慧。
问:真对不起,又提起了你的伤心事。请问你在外婆家生活帮她们做卡卡纸,辛苦吗?所得的报酬又是如何分配?你觉得这样公平吗?在外婆家生活你感到满意吗?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答:说辛苦,我倒不觉得,我折纸盒只是在课余时间帮帮大人罢了,做纸盒的钱放在外婆那里,留着给我交书杂费,这样当然好,我感到在外婆家生活得很充实,虽然生活艰苦些,但亲人们对我都很好,我想对她们说:“感谢你们一直对我的爱……”
问:你最想要什么?或者说,你最渴望得到什么?
答:目前我最想得到的是一辆自行车,因为没有它,上下学实在是太不方便了……
问:在担任那么多职务的同时,你的英语为什么学得那么好?一定有什么秘诀吧?
答:你太夸奖我了,说实在的我的英语成绩也只是中上水平,比起刘伟红我还差远了,这都怪我不重视语法知识的学习。
(3)刘慧采访余杰。
问:当你那天跑完男子3000米长跑并获得冠军时,我看到你已是嘴唇发紫,脸色惨白,你当时感觉如何?
答:说实话,很痛苦,我当时觉得自己气都喘不过来了,脚发软,四肢像瘫痪了一样不能动弹……
问:你觉得这样拿命去拼一个第一名值得吗?
答:当然值得,我不仅是为自己争得了荣誉,更为我们班集体争了光,我觉得很光荣。
问:当你在远处听到同学们在为你助威呐喊,为你加油时,你有什么感觉?
答:心里感到很温暖,我想一定不能给咱们班丢脸。
问:如果你用汗水换来的第一名被裁判错判给别人,你会怎么想?你会去和裁判争辩吗?
答:我会觉得很委屈,但我不会去和裁判争辩的,因为我相信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
问:古罗马的奥维德说过:一匹马如果没有另一匹马的追赶并超过它,就永远不会疾驰飞奔。对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当我在前面跑,对手在后面紧追不舍,我感到很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又化为一种动力,促使我奋力拼搏,勇往直前。我想这句名言的意义也在于此,它告诉我们有竞争才有压力和动力,才能进步得更快。
四、分析总结
1.学会“问”--围绕主题,有的放矢;环环相扣,步步紧跟;用词准确,不说废话;不卑不亢,大方得体;含义深刻,富有启迪。
2.关于“答”--遵循随机应变的原则。怎么问就怎么答。问得礼貌--答得客气;问得明确--答得清晰;问得含蓄--答得婉转;问得幽默--答得机智;问得真诚--答得恳切;问得刁难--尖锐反击。
五、布置作业
课外练笔:《我出色地完成了这次采访》
答记者问2
教学目的:
1.了解口语的特点和学习好祖国语言的重要意义。
2.了解汉语在世界上的影响及其原因,以激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
对学生来说,简直是难以学以致用的,因此对这种新闻传播方式和它的形式,我们不宜谈得太多,而喧宾夺主,应把重点放在对《张志公先生》一文的内容理解上,通过对例文的剖析,以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的自豪感,提高他们加强口语训练的自觉性。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步骤 :
(一)解题
是报纸传播新闻的一种方式,它通常有两种形式,一是举行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由一人或几人回答众多记者的提问。这种形式常用来传播重大新闻,解决重要问题。二是一对一的回答记者提问,常用来传播值得注意的信息,解决某方面的具体问题,这篇文章就是第二者形式。
(二)内容分析
在阅读时要思考以下两个问题,把内容要点划在课本上。
(1)张志公先生是围绕什么问题回答记者提问的?
(2)针对记者提问,张志公先生回答了哪些具体问题?他对问题的看法是什么?
(板书)
(一)关于汉语在世界上的影响及其原因
2.“汉语热”的原因
(1)汉语在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信息的掌握离不开汉语
(2)了解中国,也需要学汉语,识汉字
(3)语言也是友谊的桥梁
(二)关于汉语学习的有关问题
1.计算机语言与自然语言的关系:
要利用计算机,就必须很好的掌握语言
2.关于重写作轻口语的问题:
其实不然(以运动员谈感想为例)
3.口语的特点:对外来信息接收得快,反应得快
4.对口语表达的要求:
经济、准确、可理解性、高效率
(三)希望:学好祖国的语言是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要从小立志学习好它,为祖国为世界做贡献
答记者问3
——“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之
感受共和国的巨变
我是一个体育爱好者,激情夏日,迎来了盼望已久的伦敦奥运,也迎来了计划之内的远程研修,“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我只有“舍鱼而取熊掌”了,以远程研修为重点,将奥运放在收看新闻上,今天早上,打开电视,再次听到小将叶诗文的答记者问,心中感慨万千,以一个思品老师对课堂素材的搜集的敏锐性,心想,新学期的国情教育课上又有新材料了,看到今天的研修作业,就想如何将早上看到的新闻用到此设计中,于是便有了如下设计:
“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
——感受共和国的巨变
一、教材分析
“感受共和国的巨变”是初四思想品德课的第一课,可以说是入门课,该项目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给我国带来的深刻变化,意在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2、能力:提高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
3、知识: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三、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1)搜集百姓生活大变迁的最新数据。
(2)搜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科技、国防、外交等方面的成就的资料,感受祖国的发展变化。
2、教师准备
整理学生搜集的材料,根据教学内容选取教学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循环播放宋江祖英的《越来越好》,采用无意注意的方式,创设学习氛围。
环节一:导入新课
展示课件:(可用视频)XX年7月31日,中国小将叶诗文在伦敦奥运会游泳女子200米个人混合泳决赛中,以2分07秒57的成绩再次获得冠军,并创造新的奥运纪录,自从打破女子400米混合泳世界纪录后,叶诗文这几日除了收到各方的祝福外,她的神奇速度也遭到外媒过度“询问”,尤其是叶诗文在400米混合泳夺冠之夜的最后一个50米冲刺,居然比男子奥运冠军罗切特还要快秒。这一不可思议的壮举让很多人都开始怀疑,这个看起来并不强壮的中国姑娘,怎么会比男子奥运冠军游得还快?
一位美联社记者甚至问叶诗文,“中国运动员90年代出现过使用兴奋剂的问题,对于你这个十几岁的小女孩一下子打破世界纪录,人们都在怀疑你是否服用过兴奋剂,你怎么回应?”叶诗文直视对方说,“我们的运动员只坚信一点,坚决反对兴奋剂,坚决不用兴奋剂。”她还请中国记者转告给外国同行:“我想让他们"放心",中国人是清白的。”
教师:同学们,看完这则新闻,相信大家在激动兴奋之余,更为小将叶诗文的“我想让他们"放心",中国人是清白的”而拍手叫好!那么背后支撑她取得如此成就的是什么?你从她的话语中感悟到什么?(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对,是“日益强大的祖国”;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展示课题),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小将叶诗文的骄傲,一起来“感受共和国的巨变”。(展示课题)
教师板书:感受共和国的巨变
(设计理念:意在用最的时事,强有力的社会热点新闻,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与学习兴趣,从而“水到渠成”地进入本课学习。)
环节二:感受“百姓生活大变迁”
教师:同学们,课前你听到的那首歌曲是什么?(学生答:《越来越好》)这首歌映出了改革开放之后老百姓生活大变迁、过上好日子的喜悦心情。具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学生们畅所欲言)。
师总结后引导思考:1、请同学们观察课本p3-4页的照片,说说你看到了哪些变化?
2、围绕衣、食、住、用、行几个方面说说自己家庭生活状况的新变化。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后班级集中学生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感受一:百姓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教师启发思考:我国老百姓的物质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精神文化生活呢?让我们来看一个节目的片断(播放视频:百姓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看完之后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学生谈感受,后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感受二:百姓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
教师引导:上节课老师布置让同学们搜集反映百姓生活十大变迁的最新数据,下面是同学们收集的资料,我们一起来感受。
(学生活动,交流。)
教师引导:通过刚才的交流学习,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百姓生活的巨大变迁,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一下百姓生活的巨大变化是什么?你生活在这机关报祖国感受是什么?
(学生发言,师生共同总结。)
课件展示:
感受三:我国人民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由温饱到总体上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更为生活在这样的祖国而自豪!
(设计理念:本环节设计是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感受到百姓生活中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实现了由贫穷——温饱——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从而激发学生以热爱祖国为荣的情感)
环节三:感受“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一)引言:同样的奥运,不一样的感受
课件展示:(此处可视频)
①1932年第10届洛杉矶奥运会上,日本帝国主义筹划派运动员代表伪“满洲国”参赛,企图通过体育比赛使伪政权合法化。消息传出,舆论哗然。迫于外界压力,当时的全国体协出面筹资,最后只派出刘长春一人参加比赛。刘长春到达美国后第2天便仓促上阵,参加100米以及200米赛跑,但终因旅途劳累,体力尚未恢复,在预赛中便出局了。
② 80年后的今天,伦敦奥运会开幕仅仅4天就获金牌10枚。
2、两张图片对照:
一是刘长春当时留下的老照片:他抱歉地看着后人,目光无奈,身影单薄。
二是叶诗文自信、骄傲的目光。
思考:
1、对比材料中刘长春的落败与伦敦赛场的捷报频传,刘长春的落寞的身影与叶诗文自信、骄傲的目光你感悟到什么?
2、谈谈自己观看伦敦奥运会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思考、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并将意见汇总后,各小组代表在班级中集中交流。)
老师引导总结:身后没有强大国家支持的中国运动员,在奥运竞技场上只能无可奈何!成绩的背后是国家强有力的支持。
(设计理念:再次引用伦敦奥运中叶诗文的事例,与80年前的刘长春的奥运会做对比,让学生在鲜明的对比中感悟没有祖国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个人在国际比赛上的自信,从而真正认识到“国盛民才会强”。)
教师引导学习:不仅体育如此,中国在各个领域寻找到了参与国际竞争的自信:加入世贸组织、实现飞天梦想、在国际事务中拥有越来越重要的发言权……背后支撑这一切的都是中国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
同学们,你们知道综合国力的含义吗?
展示课件5:名词点击:认识什么是综合国力,经济力和科技力是综合国力中的决定性因素
(二)感受经济与科技的发展:
教师:课前老师布置让同学们搜集我国经济与科技发展成就的资料,与同学们交流与分享,从中感受祖国的发展变化,下面我们进行交流。
(学生到前面用课件展示搜集到的我国经济与科技发展成就的资料,与同学们分享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展示的内容,适当补充:(用视频展示)XX年以来,我国经济总量的数字变化,特别是到XX年我国的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的成功对接。
启发思考:这一组组数据说明了什么?
(学生思考,交流,师生共同总结)
课件展示:
感受四: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教师:刚才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点课件)祖国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那么,我国的国防和外交方面有哪些巨大成就呢?请同学们用刚才分析经济与科技方面成就的方法,继续分享交流同学们收集到的这方面的资料并进行总结。
(学生活动,师适当指导,关注学生的总结。)
课件展示:
感受五:我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由感受四、五,我们可以总结: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设计理念:本环节先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用学生收集到的事例分析,引导学生用理论进行总结,认识到我国经济和科技方面的成就,然后“举一反三”,让学生用学习经济与科技成就的方法自己学习总结国防和军队建设方面的成就,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环节四:课堂小结:学生谈本课学习收获。
环节五:板书设计
感受共和国的巨变
一、百姓生活大变迁:
感受一:物质生活不断提高
感受二:精神生活日益丰富
感受三:实现了贫穷——温饱——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跃。
二、综合国力日益增强
感受四: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感受五: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环节五:教师寄语:
课件展示:同学们,踏着改革开放的旋律,共和国一路走来,她用辉煌的成就向世界展示了一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壮丽画卷,现在建设祖国的画笔将要交到你们手中,你准备怎样用手中的画笔为这一壮丽画卷画上更美丽的色彩?努力吧,壮丽的祖国在等着你们!
上一篇:《寓言四则》教案设计(精彩4篇)
下一篇:初中篮球运球技术教案【优秀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