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册庄周买水精编4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第二册庄周买水精编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庄 周 买 水1
《庄周买水》选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课本。本文篇幅短小,但就是在千余字中引出重大的社会问题,并传达出作者对重大问题的深刻思考。像“官倒”这样重大的经济问题,写几十万字甚至几百万字的专著加以阐述,也未必说得透彻;作者却以千余字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深刻而敏锐的思考,实属不易。
在一次公开课教学中,老师遭遇到了一件尴尬事:学生总是启而不发,或是回答不到位,或是干脆“不知道”,或是驴头不对马嘴的乱说一通。听课的老师在下面议论说,看起来,这些学生的素质太差。在说课时,授课老师自己也说:“我带的这个班是省招班,虽说学生总体成绩很好,但语文素质也并不咋地。”,后来在小组讨论会上,授课老师一再说,语文越教越不会教了,越来越难教了。
为什么学生在语文的课堂上会有这样的“死气沉沉”的表现?让我们先把这堂课整个教学过程来回述一下。
课题:庄周买水。课时:一课时。
首先让学生填写《庄周买水》故事情节表,让学生分析表中所透露出的相关信息。接着老师就课文阅读设计了几个问题,然后就故事新编类作文,如何利用好“故事”、如何进行“新编”进行总结,最后结合几篇故事新编类作文进行写作训练。
应该说,整个教学设计是颇为精心的。正像一位资深的语文教学专家所评说的那样。这一课很好地体现了“三维目标”达成。老师不断引导学生去思考,引导学生去表达自己的想法,把学生的活动看成是最重要的。同时,老师还把阅读与写作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整堂课思路清晰,效果明显。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教者始终关注价值观的导向,注意思维训练与价值观导向整合起来,帮助学生去深刻认识分析。
但为什么会出现学生“入不进去、动不起来”的现象呢?我们组织老师再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细致地分析,认为问题出现在老师就阅读文章所设计的几个问题上。试看这几个问题:1、根据表格低得出了哪些信息?(学生回答不对路)2、明明在东海可以买到水,却让庄周绕了许多弯子,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学生回答不到位)3、(从一元一吨水,到50元一吨水)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学生回答准确)4、这些人比喻现实生活中什么人?(在老师的反复的诱导下得出了“官倒”、“官商”“倒爷”)5、这些人做了什么事给庄周带来了痛苦?(费了很多的口舌,老师导出了“买空卖空”“哄抬物价”)6、为什么海神若自己不赚钱,却让给别人发财?(学生多回答“用钱买政绩”、“上下勾结”,老师目的是导出“把持资源,以权谋利”)7、这揭示了社会上的怎析的现象?(学生回答不到位,老师用“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来引导)8、庄周喻指社会上的什么人?(学生回答:“普通老百姓”“弱势群体”,老师不想得这个结论,而是“作家”“弃文从商者”)9、鲁迅的杂文像“匕首”“投枪”,聂绀弩的杂文像一把箭,杂文都会直接批判某种不良社会现象,这篇文章为什么不这样,却选择了庄周买水为什么?(这一说法本身就存在问题,学生回答更是很难到位)10、作者为什么用海神若这个人物?(学生结合上学期所学过的课文,回答较好)……
研究人员认为这10个问题大多是无意义的问题,教者力图循序渐进地对课文进行分析,从而为读写结合做好铺垫,但是由于太注重了这一点,把问题切分得过小、过细、过密,甚至循环往复,没能调动学生思维兴奋点。正是由于过于注重了这一点,反而把这篇文章更有价值的东西遗漏了。
在阅读教学中教者从“教”的角度出发,循序渐进地设计问题,这是教学中常见的现象。关键是问题的提出要有意义,什么是最有意义的问题?
有利于教学目标达成的问题。切合学生实际的问题。在恰当的时候提出的难度适中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探究兴趣的问题。
嚼碎了的东西没味道。有一位老师提出了一个有意义的阅读概念“阅读的思维模块”,他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阅读就好像“鸭子吃乌牛(田螺)”,或曰囫囵吞枣。事实上阅读者在阅读时对问题的思考决不会单打一的,披文以入情是形象思维,不同于逻辑思维之点就在于,它是把感觉表象综合起来,甚至是把各种概念综合起来涵泳、体验、感悟。那么阅读教学为什么不遵循这种阅读的规律呢?阅读规律告诉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能把问题切分得过于琐屑,而又追求所谓循序渐进。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有时可以是“散打”的,不妨留有空白,进行跳跃式思考。从这一点上来看,阅读中问题应该是包含有大量信息的、有分量的问题。
只有这样,问题才能像一把火正好能点燃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他们就会妙语连珠,课堂就充满了精、气、神。
庄周买水2
江苏省江都市丁沟中学 张广祥
学习目标了解本文的寓意:学习寓言式杂文的写法。
教学的重点、难点文章所包含的寓意:文尾对深化主题的作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1.有一则应用题:一百吨水,甲卖一元/吨,乙卖五十元/吨。因搞活动,乙的水打九折出售。问:买谁的更划算?
经过解答发现,买甲的更划算,但买水人偏偏买了乙的水,这是为什么?还要从《庄周买水》说起。
2.高一上学期我们学习了《秋水》一文,它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而今天我们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刘征写的《庄周买水》一文,看看现代的河伯们、海神们在作些什么?
二、作者简介
刘征,可是语文有着很大的关联啊,我们的语文教材的顾问就有他。他是著名的语文教育家,现代作家,又是写故事新编的好手。有作品集《刘征文集》和《刘征十年集》。
著名诗人臧克家说过刘征的杂文:他的杂文不同凡响。《人民日报》几次评奖,他都获得第一名。他的杂文他二味:啦味和甜味。辣得令人痛快,甜到心的深处。有一种非凡诡怪的艺术魔力,有讽有刺,但是不剑拔弩张。读后得到启发,引起思考,与之共鸣,令人心喜。
三、朗读课文
梳理思路;文中几个典故;文章寓意。
四、分析课文
1.文中典故:
庄周梦蝶
“庄周梦蝶” ,道教掌故之一 ,典出《庄子·齐物论》。根据该书的记载,庄子梦见自己化成蝴蝶,翩翩而飞,竟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 ;醒来之後,又觉得自己是庄周 。 到底是庄周做梦化成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化成庄周?在道家与道门中人看来,不论庄周也好,蝴蝶也,其实不必进行人为的彼此区分,因为让思维处于物我一体的状态,彼此没有分别,大道也就在心中。
仓颉造字
这算得上是老古话了。
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那时,当官的可并不显威风,和平常人一样,只是分工不同。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仓颉这人挺聪明,做事又尽力尽心,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心里都有了谱,难得出差错。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当时又没有文字,更没有纸和笔。怎么办呢?仓颉犯难了。
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绳子打的结代表每个数目。但时间一长久,就不奏效了。这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便当,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仓颉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替他所管的东西。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这法子顶管用,一连用了好几年。
黄帝见仓颉这样能干,叫他管的事情愈来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数,回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也统统叫仓颉管。仓颉又犯悉了,凭着添绳子、挂贝壳已不抵事了。怎么才能不出差错呢?
这天,他参加集体狩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几个老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说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人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了机会。仓颉一问,原来他们都是看着地下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头头是道。
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全推广开了。就这么,形成了文字。
仓颉造了字,黄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称赞他,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仓颉头脑就有点发热了,眼睛慢慢向上移,移到头顶心里去了,什么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马虎起来。
这话传到黄帝耳朵里,黄帝很恼火。他眼里容不得一个臣子变坏。怎么叫仓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黄帝召来了身边最年长的老人商量。这老人长长的胡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个结,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岁的人了。老人沉吟了一会,独自去找仓颉了。
仓颉正在教各个部落的人识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后,和别人一样认真地听着。仓颉讲完,别人都散去了,唯独这老人不走,还坐在老地方。仓颉有点好奇,上前问他为什么不走。
老人说:“仓颉啊,你造的字已经家喻户晓,可我人老眼花,有几个字至今还糊涂着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
仓颉看这么大年纪的老人,都这样尊重他,很高兴,催他快说。
老人说:“你造的‘马’字,‘驴’字,‘骡’字,都有四条腿吧?,而牛也有四条腿,你造出来的‘牛’字怎么没有四条腿,只剩下一条尾巴呢?”
仓颉一听,心里有点慌了:自己原先造“鱼”字时,是写成“牛”样的,造“牛”字时,是写成“鱼”样的。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颠倒了。
老人接着又说:“你造的‘重’字,是说有千里之远,应该念出远门的‘出’字,而你却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过来,两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该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远门的‘出’字。这几个字真叫我难以琢磨,只好来请教你了。”
这时仓颉羞得无地自容,深知自己因为骄傲铸成了大错。这些字已经教给各个部落,传遍了天下,改都改不了。他连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忏悔。
老人拉着仓颉的手,诚挚地说:“仓颉啊,你创造了字,使我们老一代的经验能记录下来,传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会记住你的。你可不能骄傲自大啊!”
从此以后,仓颉每造一个字,总要将字义反复推敲,还行拿去征求人们的意见,一点也不敢粗心。大家都说好,才定下来,然后逐渐传到每个部落去。
濠梁观鱼
《庄子·秋水篇》记载有庄周惠施同游濠梁观鱼事:一日,两人同游于濠上,见一群鲦鱼来回游动,悠然自得。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就是这一段简单的对话,对于我国的思想界、哲学界和文学界等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后人将他们对话的地方称为“庄惠钓鱼台”,它就在凤阳的临淮镇附近,它位于凤阳县临淮镇南郊老塘湖中,原为濠河边一个高岗。现在是麦田包围中的一个土堆,当地又称为胡大海钓鱼台。相传庄子和惠子以后,胡大海也曾于此垂钓。今天虽然“庄惠钓台”没有什么特别出众之处,几乎与荒冢野坟没有什么不同,(江苏省江都市丁沟中学 张广祥)可是千百年来老百姓的口就是碑,将一个两千多年来流传的故事一代又一代地延续到如今,就凭着这一点,钓台便有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涸辙之鲋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注释:贷――借贷。
诺――答应的声音。好、可以的意思。
哉――文言语助词。呢、吗的意思。
激――引导。
邑金―封地上所得到的财产收入。
肆――卖东西的铺子、商店。
评点:作者用十分简练的文笔,描绘出一个吝啬鬼的形象,揭示出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诚心诚意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决不能只说大话,开空头支票。
成语“涸辙之鲋”,比喻在困境中亟待救援的人。
2、文章寓意
提问: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是怎样的?
绘一张环形图,有助学生理解庄周从若处出发,最后却回到若处的尴尬与无奈。(几个环节分别注明:1、庄周买水;2、海神若/一元一吨;3、河伯女秘书/十元一吨;4、吴主任/五十元一吨;5、提货票。最后的箭头指向2。)
提问:为什么庄周无法直接从若那里提水呢?请在课文中找出答案。
明确:第10、12自然段,也就是吴主任说的两段话。(“为了赚钱”“生财有道”等语。)
让学生读一遍这两段。
提问:如果你是买主,在经历了那么一圈却得到提货单,又听到吴主任这样说,会不会生气?
明确:当然生气。
提问:那吴主任为什么敢那么大胆的说出其中的利害关系?是谁给了他这样的胆?(或者问:他的这番话说明了什么?)
明确:是若大人的支持,他们官官相护或者强者欺辱弱者。因为最终的得益者是若大人他们几个卖水的,至于买水的人吃亏不吃亏可就不在他们考虑的范围内了。
至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本文的寓意——
提问:寓言诗人拉·封丹认为读寓言,要从“身体”读出“灵魂”,即从所述故事中读出道理,请大家想想,这篇寓言式杂文 有什么寓意。
明确:由庄周买水养鱼的经历,揭露了社会中腐败阴暗的一面:各级官员层层剥皮,加重百姓的经济负担。当然,这是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时出现的一种现象,是市场经济发育不成熟的表现。官员下海以权谋私助长了腐败。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作者把社会转型时期官员将手中权力变为资本这一重大问题概括为庄周买水受阻这一典型情节,使历史人物庄周和神话人物海神若成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寓深刻的道理和鲜明的倾向于寓言之中,又体现了杂文大中取小、以小见大的艺术特点。
这篇文章写于1988年,开篇就说“潮流不可阻挡”。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我们知道,这个潮流显然是指当时席卷中国大地的下海经商的大潮。各个领域包括文化领域都受到大潮的冲击,许多官员下海,许多文人也下了海。本文大中取小,虚构了庄周弃文从商的寓言故事。了解了这个时代背景,对于我们正确地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意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末段文字对深化主题的作用
提问:文章结尾一段,写甘霖欲降和庄周敲桶而歌,对深化主题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归纳总结:
(1)革命的风暴到来,腐败分子将受到惩罚。(2) 这是一种浪漫主义的笔法,表现出庄周在经历一段腐败、黑暗现实的磨难后,对清明政治的渴望与欢呼。(3) 渴望人与人之间少欺骗,多层性的社会到来。……
4、讨论课后练习三
提示:此题并没有统一的答案,重在引发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思考,言之成理即可。
如:这样修改是可以的。“又走了十天十夜”与前文“走了十天十夜”相呼应,使文章显得前后连贯,浑然一体。“到了东海。……共计一百元。”这样修改,说明腐败之风已经渗透到每一个环节,反腐败已成当务之急。(江苏省江都市丁沟中学张广祥)
这样修改不如原文好。通过涸辙之鲋这一典故,形象生动地说明庄周买水的艰辛,也揭示了社会上乱涨价等不正常的现象,对社会危害之大;同时也增加了杂文的文学性和思辨性。
5、 总体品味鉴赏。学生讨论回答:这篇杂文写得富有情趣,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呢?
明确:(1) 巧妙的构思,折射出现代生活的面貌。作者借用了与庄周有关的一些事情巧妙的贯穿起来,形成一个真实完整的情节。同时作者用当代人的眼光来观照古人古事,用现代意识加以改造、生发,让内容折射现代生活的色彩。(2) 旧瓶新装。作品中人物穿古人衣服,说现代人的话。如长发披肩的女秘书耸耸肩说:“sorry,没货了。” (3) 通过语言、动作等细节活画人物形象。如女秘书“耸耸肩”,“吴主任又黑又圆的脸上凝着经久不息的笑容”,一连串的“嘿嘿”,“哈哈”的拟声词的使用,活画出人物形象,并使之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五、布置作业
庄周买水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及寓言的文体特点。了解文中的典故“庄周梦蝶”“濠梁观鱼”“仓颉造字”“涸辙之鲋”及《秋水》等。
2.领悟这篇寓言式杂文所蕴含的道理。
能力目标
1.理清文章的思路,复述课文,体会作者巧妙、合理的想象。
2.理解课文的寓意,把握课文形象说理的特点。
3.品读课文,感受寓言式杂文调侃的笔调、诙谐的语言、借树开花的写法、古老的神话色彩。
德育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形象说理的特点,理解课文的寓意,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教学难点
1.理解结尾甘霖欲降、庄周击桶而歌的深意。
2.品读赏析课文,对文章进行美点寻踪。
●教学方法
1.朗读法。通过跟录音仿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法感知寓言的故事情节。
2.复述法。
3.讨论点拨法。本文构思新巧且富有趣味,教师宜在学生反复朗读、互动探究的基础上给予必要的点拨指导。
4.品读鉴赏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复述课文。整体把握文意;合作研讨,探究本文的寓意,理解课文的主旨;品读鉴赏,体会寓言式杂文的美点。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今天,我们学习1篇当代寓言故事《庄周买水》。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跟读,初步感知文意。
教师选几位同学解释文中的典故。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力求形象生动。
叙述人应读出调侃的语调,东海、河伯、濠梁三处的办事员由一人充当,应读出世故、自得的情态,庄周的话应读出无奈、困惑的语意。
三、复述故事情节,整体把握文意
1.小组推荐两位同学复述故事,其余学生评点。
2.教师出示全文情节简图,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文意。
图示:
四、合作研讨,深层探究,理解寓意
1.提问:寓言诗人拉•封丹认为读寓言,要从“身体”读出“灵魂”,即从所述故事读出道理,请大家谈谈,这篇寓言式杂文有什么寓意?
学生前后座四人组成学习小组。共同讨论研究,要求人人发言。小组组长负责记录发言情况。教师巡视各组,参与学生讨论。
2.各小组组长代表本组发言,全班交流。
成果展示:
第一小组:这则寓言鞭挞社会上乱涨价乱收费的不正之风。文章中:水在东海每吨1元;到河伯处每吨10元,另加2的好处费;到濠梁每吨50元,九折优惠;最终一吨水变成47元,这分明是“生财有道”的不正之风,哄抬物价,囤积居奇,坑害百姓。
第二小组:这则寓言讽刺社会上商业部门受利益驱动而投机取巧、坑害人民利益的不正当行为。庄周到东海买水的戏剧性情节让人哭笑不得。到东海买水,几经周折(从东海到河伯处到濠梁),最后又回到东海。不变的是东海水,变了的是水的价格还有身心劳累的庄周。河伯处和濠梁处巧取豪夺,让庄周劳心竭力又破财。
第三小组:这则寓言讽刺了社会各部门的趋利倾向。庄周呕心沥血创作的《南华经》因征订数只有3本而被出版社恭恭敬敬退回,这是出版社受利益驱动做出的选择;河伯买水,囤积居奇,转手倒卖提货单,水价暴涨,还是为了利;东海波臣苦于干渴,濒临死亡,是利益驱动的牺牲品。
第四小组:这则寓言讽刺了社会经济大潮初来之际,人们的意识、观照事物的价值取向、情感态度所发生的急剧变化——盲目、畸形、扭曲。
……
教师总结:同学们在讨论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相信大家都有了明确的理解。是啊,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意识形态都会发生一些变化。有些变化源于利益驱动往往不成熟,甚至有些盲目、扭曲,往往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危及社会的整体利益,危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如庄周被迫弃文从商、庄周买水几经辗转受尽劳苦、东海波臣受渴濒死等等情节,都暗示着这一切。
3.学生自由质疑,或指名请别的同学回答,或请教师回答。
学生提到的问题有:
(1)文章结尾写甘霖欲降,庄周敲桶而歌,对深化主题有何作用?
(2)文章有关车辙中的小鱼求救这一部分文字能否删掉?为什么?
或者把这一部分文字改成“好不容易又走了十天十夜,才到东海。负责提水的倒很热情,拿过提货单,又是忙着咋唬大车,又是忙着提水,不让庄周动手。桶装满了,庄周忙捧上烟表示感谢。提水者手一推:‘不抽烟。手续费每吨一元,共计一百元。’”下接原文“庄周睁大了眼睛,不说也不动”。这样修改好不好?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合作研讨。
明确:天降甘霖,无疑会给缺水受干旱之苦的庄周、车辙中的鲋鱼以安慰,暗示社会经济大潮的涌来会给我们带来变化,我们应理性地认识生活,认识变革。这一情节的安排,表现了作者对理性的热切呼唤。更加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去掉“车辙中的小鱼呼救”这一情节,加上提水的手续费一百元,与下文衔接较恰当,也更淋漓尽致地鞭挞了卖水者随意加价、恶意勒索的丑恶行径。但是无形中削弱了文章的批判力量,限制了文章的写作范围,过于直白,失却了原文表达的空灵、蕴藉。
作者活用了“涸辙之鲋”这一典故。“涸辙之鲋”比喻陷于困境急待援助的人。文中的小鱼是东海波臣,就连东海波臣都因饥渴而濒临死亡,那这种畸形的价值取向所带来的危害就可想而知了。
五、品味赏析,美点寻踪
提问:这篇寓言式杂文颇受读者喜爱,你认为它的艺术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思考,并自由发言,集体交流。
学生甲:我认为文章的艺术魅力表现在新奇而又合理的想象。作者善于将有关庄周的诸多典故通过想象巧妙组合在一起,赋予鲜活的时代内容,如庄周弃文从商、河伯倒卖水、涸辙小鱼身为东海波臣却受干渴之苦等。
学生乙:浓浓的神话色彩和古老的意味赋予本文不凡的艺术魅力。
学生丙:杂文是用文字描绘的漫画,寓深意于幽默讽刺中。作者用调侃的笔调,将讽刺对象漫画化,让人忍俊不禁,如:河伯手下长发披肩的女郎,濠梁吴主任那经久不息的笑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学生丁:本文最大的艺术特征是形象说理。借寓言故事谈重大的社会问题,举重若轻,引人深思。
……
六、课堂小结
文章巧借庄周买水的故事,揭示了社会转型初期在经济大潮的猛烈冲击之下,人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发生急剧变化的社会现实,批判了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的思想倾向,呼唤理性的到来。文章说理形象而深刻,想象巧妙而合理,语言幽默含蓄不乏讽刺色彩,是杂文园地的一朵奇葩。
七、布置作业
1.课外选读刘征的杂文。
2.阅读下面一则寓言,说说其中蕴含的道理。
多扑上十下
猫妈妈用一个皮球当老鼠,训练罗东、罗西和罗南的捕鼠本领。她把皮球滚出去,让几个孩子去追赶,谁先追上,猫妈妈就表扬谁。
开始,三兄弟感到这个游戏很有趣。妈妈一丢出皮球,他们就争先恐后地去追去抢。大家吵着嚷着,跳着蹦着,玩得十分开心。但是时间一长,罗东和罗南就感到腿也疼了,腰也酸了,身上也没劲了,脚步渐渐地慢了下来。练到最后,他们干脆躺在地上,看到皮球到处滚,也懒得动一动。只有罗西咬紧牙关继续训练。
罗西的体力并不比罗东、罗南强多少,他比罗东、罗南扑皮球的次数也就多个十下。但是,他坚持每天多扑上十下,一个星期如此,两个星期如此,一年12个月,他月月都是如此。
到一岁的时候,妈妈测验三兄弟捕捉老鼠的本领。罗东、罗南能够抓到的老鼠,罗西都能抓到;罗东、罗南抓不住的老鼠,罗西也能抓住。
罗东、罗南很不服气,他们说:“比起我们来,罗西每天不就是多扑了那十下吗!”
妈妈说:“孩子们,可别小看了这‘十下’,你们的差距,就在这‘十下’上。”
(选自《古利特和罗西》,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XX年1月版)
提示:“坚持就是胜利”“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
●板书设计
●延伸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河水和大堤
刘 征
河水在两条蜿蜒的大堤之间流着,像一条银鳞闪闪的大蟒。
“好啊,河水!”河上各式各样的船只大声地唱着。它们有的摇橹,像蜈蚣伸开长腿;有的吐出白烟,像蛟龙喷着云雾,凭着水力轻捷地航行着。
“好啊,河水!”水中的鱼虾、龟鳖、萍藻、菱芡,还有无数浮游生物,齐声唱着。它们或俯或_____________,或沉或_____________,顺应着和谐的水流,自在地生活着。
“河水啊,你就是生命之源,你就是自由之母!”白鸥踏着浪花的旋律,向河水高唱赞歌。
可是,河水并不这么想。它满怀愠怒,瞪着两条大堤,心想:“自由之母?笑话!我给这两条大堤紧紧地夹着,只能在狭窄的河槽里沿着指定的方向流动。这大堤,像两条锁链捆住我的手脚,我的生活跟囚徒差不多,还谈得到什么自由?要自由,就得砸碎这大堤!”
于是,河水举起高山一般的大浪向着大堤砸去。
轰!大堤颤动了一下。
“别胡闹,否则你会毁灭!”大堤喊着。
“谁怕你的威胁!”河水轻蔑地吹着口哨。
于是,河水又一次举起大浪,用尽全力向着大堤砸去。
轰!大堤崩裂了。
河水哈哈大笑,它狂热地冲出河床,漫过大堤,向着四面八方流去。
霎时间,一场水灾发生了。
河水像千万头横冲直撞的野兽,吞食了村舍,吞食了四野,吞噬了家禽,吞噬了一切山林草树。船只折帆断桨,有的搁浅,有的沉没。各种水族冲得晕头转向,有的在洼里喘气,有的在山崖上碰死。
一切幸存者都在咒骂河水。河水哪里去了?它变成漫山遍野的浑浊的泥浆,漂浮着各种尸体和杂物,发散着令人恶心的臭气,河床早已干涸,裂出横七竖八的大缝子,像在一块破布上画着无数歪歪斜斜的大问号,在问:
自由在哪里?
自由,___________。
1.仿照文章第2段中加横线的句式,再写一个与船的特点有关的句子。
2.请在第3段横线上各填入一个恰当的字。
3.文章最后一句用象征性的手法点明了全文的主旨,既与上面一句照应,又总结了全文。请根据行文思路在横线上写出这句话。(提示:用开头第一句中的7个字组合而成)
4.请用一句恰当的格言,概括本文的中心意思。
参考答案:
1.有的扬帆,像老鹰鼓动翅膀。
2.仰 浮
3.在两条大堤之间
4.纪律约束人的自由,但纪律又给予人自由。(无标准答案,凡能正确表达约束与自由辩证关系,语言富有格言意味的句子均可)
庄周买水4
《庄周买水》教学设计
形式:阅读与写作指导相结合
教学目的:
1.通过分析文本与庄周原文的改编之处,把握作者对材料的创新设计及构思,进而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
2.再读文本,分析并归纳语言特点。
3.摹写,学习寓言式杂文的写法。
4.通过学习和写作,初步学会鉴赏与评价流行文学。
教学难点 和重点:作者对文本的创新再创造和寓意的展现。
教学课时:2-3课时,未定
教学步骤 :
一。作者介绍,导入 新课,告诉学生学习任务。
著名诗人臧克家说过刘征的杂文:他的杂文不同凡响。
《人民日报》几次评奖,他都获得第一名。
他的杂文有二味:辣味和甜味。辣得令人痛快,甜到心的深处。有一种非凡诡怪的艺术魔力,有讽有刺,但是不剑拔弩张。读后得到启发,引起思考,与之共鸣,令人心喜。
今天我们在课堂一起学习他的《庄周买水》,而且希望能学习到一些写作技巧,并模仿课文写1篇特立独行的杂文。
二。初读课文,找出文中用到了几处典故,分析原材料与文本的变化之处,思考体会作者的改编意图,感悟写作意图(文章寓意)。
1.文中典故:
庄周梦蝶
“庄周梦蝶” ,道教掌故之一 ,典出《庄子•齐物论》。根据该书的记载,庄子梦见自己化成蝴蝶,翩翩而飞,竟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醒来之後,又觉得自己是庄周。到底是庄周做梦化成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化成庄周?在道家与道门中人看来,不论庄周也好,蝴蝶也,其实不必进行人为的彼此区分,因为让思维处于物我一体的状态,彼此没有分别,大道也就在心中。
仓颉造字
这算得上是老古话了。
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那时,当官的可并不显威风,和平常人一样,只是分工不同。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仓颉这人挺聪明,做事又尽力尽心,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心里都有了谱,难得出差错。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当时又没有文字,更没有纸和笔。怎么办呢?仓颉犯难了。
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绳子打的结代表每个数目。但时间一长久,就不奏效了。这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便当,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仓颉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替他所管的东西。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这法子顶管用,一连用了好几年。
黄帝见仓颉这样能干,叫他管的事情愈来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数,回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也统统叫仓颉管。仓颉又犯悉了,凭着添绳子、挂贝壳已不抵事了。怎么才能不出差错呢?
这天,他参加集体狩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几个老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说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人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了机会。仓颉一问,原来他们都是看着地下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头头是道。
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全推广开了。就这么,形成了文字。
仓颉造了字,黄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称赞他,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仓颉头脑就有点发热了,眼睛慢慢向上移,移到头顶心里去了,什么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马虎起来。
这话传到黄帝耳朵里,黄帝很恼火。他眼里容不得一个臣子变坏。怎么叫仓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黄帝召来了身边最年长的老人商量。这老人长长的胡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个结,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岁的人了。老人沉吟了一会,独自去找仓颉了。
仓颉正在教各个部落的人识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后,和别人一样认真地听着。仓颉讲完,别人都散去了,唯独这老人不走,还坐在老地方。仓颉有点好奇,上前问他为什么不走。
老人说:“仓颉啊,你造的字已经家喻户晓,可我人老眼花,有几个字至今还糊涂着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
仓颉看这么大年纪的老人,都这样尊重他,很高兴,催他快说。
老人说:“你造的‘马’字,‘驴’字,‘骡’字,都有四条腿吧?,而牛也有四条腿,你造出来的‘牛’字怎么没有四条腿,只剩下一条尾巴呢?”
仓颉一听,心里有点慌了:自己原先造“鱼”字时,是写成“牛”样的,造“牛”字时,是写成“鱼”样的。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颠倒了。
老人接着又说:“你造的‘重’字,是说有千里之远,应该念出远门的‘出’字,而你却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过来,两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该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远门的‘出’字。这几个字真叫我难以琢磨,只好来请教你了。”
这时仓颉羞得无地自容,深知自己因为骄傲铸成了大错。这些字已经教给各个部落,传遍了天下,改都改不了。他连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忏悔。
老人拉着仓颉的手,诚挚地说:“仓颉啊,你创造了字,使我们老一代的经验能记录下来,传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会记住你的。你可不能骄傲自大啊!”
从此以后,仓颉每造一个字,总要将字义反复推敲,还行拿去征求人们的意见,一点也不敢粗心。大家都说好,才定下来,然后逐渐传到每个部落去。
濠梁观鱼
《庄子•秋水篇》记载有庄周惠施同游濠梁观鱼事:一日,两人同游于濠上,见一群鲦鱼来回游动,悠然自得。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就是这一段简单的对话,对于我国的思想界、哲学界和文学界等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后人将他们对话的地方称为“庄惠钓鱼台”,它就在凤阳的临淮镇附近,它位于凤阳县临淮镇南郊老塘湖中,原为濠河边一个高岗。现在是麦田包围中的一个土堆,当地又称为胡大海钓鱼台。相传庄子和惠子以后,胡大海也曾于此垂钓。今天虽然“庄惠钓台”没有什么特别出众之处,几乎与荒冢野坟没有什么不同,可是千百年来老百姓的口就是碑,将一个两千多年来流传的故事一代又一代地延续到如今,就凭着这一点,钓台便有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涸辙之鲋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2.文章揭示了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原本应该理所当然拥有售水权的东海管理人员海若,转手将水倒卖给河伯,河伯又倒手将“水”权,“下放”到濠梁,;一倒——将水价提为原来的十倍,二倒——水价变成原来的五十倍。但水最终却要到东海去领取。《史记》上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倒买倒卖的背后,不就是一个“利”字吗?当然,利从何来?靠“倒买倒卖”,怎样才能称心如意的“倒买倒卖”?当然,只需手中有权,说实话,“利”的靠山是“权”,“弄权”是“牟利”的依据,“牟利”是“弄权”的一种表现方式罢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政治经济生活空间的一小部分就是被这样一些东西填充着。作品也正是着眼于这种“弄权有道”与“谋私有方”的现实,用“故事新编”的方式,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心之块垒,起到借古喻今,借古讽今的目的,也是一种喻世名言,醒世恒言吧。
3.文章结尾一段,写甘霖欲降和庄周敲桶而歌,对深化主题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归纳总结:
(1)革命的风暴到来,腐败分子将受到惩罚。
(2) 这是一种浪漫主义的笔法,表现出庄周在经历一段腐败、黑暗现实的磨难后,对清明政治的渴望与欢呼。
(3) 渴望人与人之间少欺骗,多层性的社会到来。……
(补充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1988年,开篇就说“潮流不可阻挡”。这个潮流指当时席卷中国大地的下海经商的大潮。各个领域包括文化领域都受到大潮的冲击,许多官员下海,许多文人也下了海。本文大中取小,虚构了庄周弃文从商的寓言故事。
三。学习文本的写法,构思仿作的材料和主题。
推荐材料:孔子(孔子办学)
四。总体品味鉴赏文本,学习写作技巧。
1.这篇杂文写得富有情趣,文章的叙述有何特点?
文章的叙述很有特点,随处可见作者用心。
庄周要养鱼,必需大量的水。首先,老天大旱,水又十分紧俏,怎么办呢?这时,文笔趋紧。下面庄周决定到东海买水,可谓“智者”。东海之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真乃绝佳去处,但谁知东海竟然“门上吊着一把大锁”,而且“无货”,连东海都无货——那,何处有啊?无怪乎庄周“几乎哭出来”,文笔为之陡然一紧,但仔细想想——“‘无货’两个大字是后来写上去的,写的是仓颉体,苍劲有力。”不难看出其话中有话的的言外之旨了。眼看走投无路,突然峰回路转,“走来一位西装笔挺的办事员”,前面讲过“门上吊着一把大锁”——分明无人,怎么这么巧(无巧不成书),偏偏就有人来呢?——看来,非无人也,正“守株待兔”呢!果然,指点一二:“听说河伯那里也许有些存项,你快去问问吧。”文笔一松,读者也为庄周稍松一口气。但仔细再想,东海之大尚且无货,小小河伯水从何来?不由又暗地为庄周的买水前景倒吸一口凉气。结果,不出所料,庄周在东海的遭遇,再次上演。好歹到了濠梁,令人惊喜之余,不由被价格吓得半死,这还不算,——钱,你的留下;水,却要到东海去领!领就领吧。费尽周折与磨难,半道所遇暂且不谈,结果秋雨马上就要下来了!——这是怎样的一个“国际玩笑”啊,这是怎样的一个“人生嘲讽”啊。
可见,文章的叙述绝不是平铺直叙的,而是跌宕有致,一波三折,耐人寻味的。
2.总体品位文章的情趣所在
(1) 巧妙的构思,折射出现代生活的面貌。作者借用了与庄周有关的一些事情巧妙的贯穿起来,形成一个真实完整的情节。同时作者用当代人的眼光来观照古人古事,用现代意识加以改造、生发,让内容折射现代生活的色彩。
(2) 旧瓶新装。作品中人物穿古人衣服,说现代人的话。如长发披肩的女秘书耸耸肩说:“sorry,没货了。”
(3) 通过语言、动作等细节活画人物形象。如女秘书“耸耸肩”,“吴主任又黑又圆的脸上凝着经久不息的笑容”,一连串的“嘿嘿”,“哈哈”的拟声词的使用,活画出人物形象,并使之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五。开始摹写。
六。课堂评赏学生仿作。
1.四人小组交流,推荐佳作,要求写好简短的推荐理由。可以是构思特别巧妙的,语言突出的等等,只要有一方面突出就可以推荐。
2.每组代表上台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评说。
六。小结
当今文坛寓言式杂文出现得比较多,我们不能只看到改编后的好笑,更应该看到改编背后的寓意,这才是文章的真正价值所在。这类文章,应该和香港盛行的“无厘头”文化区别对待,后者是除了好笑别无其他,真正有价值的文章是要笑过之后仍有回味、咀嚼的东西。这就是真正的“幽默”。
高考作文,目前为止,还是以话题作文为主,如何在短短的考试时间中出奇制胜,夺得创新发展分呢?我们也可以学学这类“文本新编”的写法,主题、构思、写作技巧也得相应跟上。
上一篇:春秋战国的纷争精编2篇
下一篇:《周庄水韵》教案【精选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