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优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初中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优质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设计【第一篇】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并理解诗歌。

2、培养欣赏品味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朗读诗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了来别样的诗歌内容,边塞诗是盛唐时期写边塞、从军、守边、战斗的诗歌,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等。边塞诗表现着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建功立业的豪情,描叙了边塞雄奇瑰丽的奇异景色,气势雄伟,意境开阔,情调激越,音韵铿锵,表现出动人心魄的阳刚之美。

你知道哪些边塞诗啊?

二、预习展示

1、作者介绍

投影:岁参:(714-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他与高适齐名,是盛唐时期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其边塞诗歌雄健豪迈,读之令人兴奋。岑参的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摇曳生姿的笔触描绘了壮丽瑰奇的塞外雪景,表达了诚挚浑厚的送别之情,读来感人至深。

2、 读准字音

岑参 cén shēn 散入sàn

狐裘qiú 锦衾薄 qīn báo

瀚海 hàn 阑干 lán

羌笛 qiāng 风掣红旗 chè

齐读全诗——读准字音,初步感知文意。

3、解题——从诗题中能看出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

咏雪、送别。(板书)

师: 请同学们说说哪些诗句是写咏雪的,哪些诗句是写送别的?

学生答教师明确:

诗的前半部分是咏雪,后半部分写送别,同时在送别中进一步描写雪景。这是一首雪中送别诗。从“中军置酒饮归客”一句开始。前十句着重于咏雪,后八句着重于送别。

请一位读书好的学生来读,其余学生感受。

三、赏析雪景

思考:你选择一句写景的诗句,细细品味,来体会用词的精妙。

教师示例: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第一句写风,第二句写雪,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狂雪早。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

“卷”与“折”字写出了北风之迅疾猛烈,有了这样猛烈的风,漫天飘落的雪才能“飞”,“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

根据学生可能会品析到的句子,适时加以指导,参考如下: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重点赏析这句话,教师引导:

这句话里哪些词用得好?运用了什么修辞?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写作风格?

“忽如”二字用得神妙,不仅写出“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惊奇与好奇。以梨花比雪,雄奇明丽,新颖独特,落笔传神。不只写出了雪来得突然,写出了雪的铺天盖地,而且以春天比喻冬天,把冬天写出春意,情调乐观而昂扬。这句话是咏雪的千古名句。“春风”使梨花盛开来喻“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紧接下来,又渲染出了极富浪漫色彩的“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情境。这句体现了作者的豪放风格。

教师:穿插有关资料引导讲解。

引导深解名句

教师:岑参最喜欢梨花,在他的作品里,曾多次写到梨花,请看屏幕,一起朗读一遍。

屏幕展示诗句:“长安柳枝春欲来,洛阳梨花在前开。”“梁园二月梨花飞,却似梁王雪下时。”“梨花千树雪,柳叶万条烟。”

学生:读以上诗句。

教师:由此可见,梨花于诗人的印象何等深刻,诗人写梨花常常是在远离故乡之时,他笔下的花常常总是和思春念归、士逢知遇等情感活动联系在一起。现在你对这两句诗有了怎样的新的理解?

学生:说自己的见解。在天寒地冻的飞雪胡天想到春日千树万树的梨花——豪放。

(2)“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日暮时分,大雪纷纷,诗人把他的视线从酒筵上又转向了辕门外,看到了一幅十分奇异的画面:在暮雪纷飞的背景上,一面鲜红的旗帜凝住不动。其中的“掣”字用得十分精确,真实地描绘出红旗冻住了,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此句运用反衬手法,既突出了天气的寒冷,也写出了瀚海冰雪中的一个“亮点”色彩感强,富有表现力,构画了一副奇异而美丽的画面。不仅写出了边塞奇寒,而且红旗在风中坚强挺立也喻指边塞将士不屈的斗志,写出了作者心中奔涌的豪情。

(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引导:从“瀚海”到“愁云”,视角有何变化?这一句在诗中有何作用?“百丈”、 “万里”是实写吗?运用了什么修辞?

“瀚海阑干”绘出了非常开阔的画面,“愁云”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很自然地引出下面的送别。这两句诗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百丈冰”形容冰雪覆盖面积之广,冰块之大,极言奇寒,后一句写惨淡的愁云布满天空,“万里”形容面积之大,这句是夸张的说法。一个“惨”字,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这里,把边塞将士的'军营置于一个广漠、辽阔的背景上,给人一种奇异而又壮伟的深刻印象。

四、感悟情感

教师:在奇冷的天气里送别友人,这本是伤心之事,然作者描绘的边塞雪景是如此的奇异、壮美,甚至是唯美,为什么诗人能够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呢?

请看材料,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屏幕展示材料:唐代天宝年间,李唐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边境战事不断,许多文人也纷纷投入军人幕府,寻求个人发展,岑参是就是其中之一。他怀着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度过了六年艰苦的军队生涯,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是他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在轮台幕府中送友人回京时所作。

教师:现在明白其中原因了吧。谁来说一下?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作者有理想有追求,热爱生活;诗人所处时代,正值大唐盛世,国家的强盛自然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力量。所以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乐观向上的情怀。

五、赏析送别部分

1、齐读送别部分——诗人写送别写出了对友人怎样的情感?

依依不舍

2、哪些诗句表现了这种情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学生回答,理由自由阐述,句子归纳如下:

①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②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③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重点引导赏析

意思:写友人离去以后的情景:山回路转,友人的身影已经看不到了,此时诗人仍伫立在风雪中,远望友人离去的路,只见雪地上留下一行长长的马蹄印。

师:引导联想想象

教师:这首诗最后两句描绘的画面历来被人称道,给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下面请大家一起将目光聚焦于这两句诗,试着展开你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化身为诗人,说说:当你站在冰天雪地里望着友人渐渐远去的身影,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说自己的设想。

教师:大家的设想都有可能,然而作者不明写,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留白”这种艺术表现手法的魅力。

诗人送友人归去时依依不舍的深情,以及他的思乡之情,都通过“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句诗表达出来了。这句体现了作者送别时的惆怅心情。

明确赏析诗歌的方法:

1抓关键词

2看修辞方法

3联系上下文和课文背景运用联想想象

(五)理解诗意,明确主旨

师:既然是送别,为什么要咏雪?二者有怎样的联系?(再次诵读,加以体会)

答:全诗以雪景衬托别情,情景交融,诗人描绘边塞八月冰天雪地、愁云惨淡、苦寒难耐的景象,更能衬托出诗人送朋友的无限怅然之情。

学生说说有关雪和送别的诗句、谚语或俗语。

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六、深情诵读,尝试背诵

男女生分读全诗:女生读咏雪部分,男生读送别部分;

全班齐读

七、总结

全诗共18句,以“雪”为线索。全诗以雪景起,以雪景结;由雪而发,兼及咏雪与送别两个方面。诗中描绘了典型的具有北方特征的景物,组成了一幅壮阔奇丽的万里边疆风雪图,它既是饯别送行之背景,又是作者抒情之寄托。以写雪景衬托送别,又在送别中写雪景,表达了作者真挚而复杂的感情——对北国风景之赞叹,对灿烂春光的憧憬,对别友之惆怅,对故乡之思念——全部寄托在这壮丽的雪景中了。

八、布置作业

1、 背诵默写。

2、 积累并品评咏雪的名句。

板书设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咏雪:忽如 梨花——豪放

送别:不见 空留——惆怅

学生试背全诗,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归纳本诗的主旨【第二篇】

诗歌主旨:诗人以摇曳生姿的笔触,描绘了瑰丽奇寒的塞外雪景,表达了对友人的诚挚浓厚的送别之情。

临别时(依恋)L【第三篇】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写的是──东门雪中送别情。抓住“雪满”一词,既写出了回京之路的艰辛为送别情凭添了一份凄凉,也说明了作者的情深,与其说“雪满还不如说是“情满”。一切景语皆情语。离别后(回味)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的是──别君之后依依情。诗人在友人离去后还站在送别处迟迟不肯离去,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依恋之情。

诗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第四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通过抓住奇特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想象,感悟诗歌独特的语言美。

2小组合作中积累有关“咏雪”“友情送别”的诗句并学以致用。

3学习作者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而表现的乐观昂扬的精神风貌。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小组合作中体味诗歌精彩的语言。

教学重点:

合作赏析中积累咏雪送别的古诗句并学以致用。

一 检查预习导入

作者简介:岑参,盛唐最典型的边塞诗人。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与另一位边塞诗人高适齐名,世称“高岑”。

2.背景介绍:岑参曾两度出塞,在x疆前后呆了六年,对军旅生活和边地风光有着切身的体会。其诗气势宏大,风格奇峭,想像丰富,色彩绚丽,并充满乐观进取的精神。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3. 解题——从诗题中能看出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

咏雪,送别,边塞诗。

二疏通诗意  合作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小组合作朗读,个体展示,师生评价。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三小组合作  赏析诗句

品读咏雪,送别部分,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谈谈好在何处。

我从                              句或词语中,读出了                                                      的画面或心情。

我喜欢                                             ,我认为

四拓展延伸  资源共享

1小组合作搜集整理写雪的诗句并熟记。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1.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缴《四气诗》

1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13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14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2小组合作搜集整理写友情送别的诗句并熟记。

如: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所寄》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4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5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6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诗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第五篇】

比读,就是选择内容、风格、意境相近或相对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使阅读能力得到迁移、朗读能力得到训练的一种教学思路。这种教学思路的重点是指导学生领悟课文的感情和韵味,培养学生把握文章感情基调的能力,使学生掌握能表现该种感情和韵味的朗读方法。其主导教法是:读中品析,读中感受,比中拓展,比中迁移。下面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教学设计,该设计就把几首诗歌很好地进行了比读。

一、导入

有人说,朋友是冬日里温暖的火炉;是疲惫时可以倚靠的肩膀;是一口可以给你甘甜的深井……有了朋友,我们心灵的天空更高远;有了朋友,我们人生路上的步伐更坚定;有了朋友,我们生命中的某些时刻显得更刻骨铭心。不是吗?我们与朋友分别的那一瞬至今仍历历在目。今天我们就来和身在西北边塞的岑参一道送送他的朋友,重温那难忘的一幕。

二、初读感知

1.正字音。

折 散 裘 衾 角 着 羌 掣

2.明内容。

课题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说说送别的环境。

明确:在西北边塞瑰奇壮丽的冰雪沙海背景下,岑参送朋友武判官回到京城长安去。这是戍边将士之别。

三、品析学读

1.自由读,将写景与送别的过渡句用“——”标示出来。

明确:在“愁云惨淡万里凝”处标示。

2.请同学们任选角度,将前面咏雪的句子和后面的送别联系起来。比如说:雪是冷的,可朋友的心是热的。

雪是洁白的,朋友情是纯真的;雪景美丽得令人温暖,朋友情真挚动人;雪中生活是寒冷的,朋友的归途令人担忧;雪中生活是艰苦的,它令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盼望归去;纷纷大雪,是不是上天为朋友归京而献上的贺礼?奇丽的边塞雪景,是不是为离情别意抹上了军人的豪迈?

3.想像诗句所呈现的画面,自己试读。

4.教师指名读,边点评边示范。

第1、2句陡促,重读“卷”、“八月”、“即”,突出风狂雪早;3、4句轻柔舒缓,重读“春风”、“千树万树”,表现“春暖花开”的美景所带给人的春天般的温暖;然后低沉滞涩,寒气仿佛侵入骨髓。“中军置酒饮归客”及以下三句应读得热烈急促,一气呵成,营造出一种喜庆的气氛;“轮台”四句渐渐舒缓,渐渐低下去,使声音恰如那渐行渐远的马蹄印,营造出低回不已余音袅袅的意境。这一刻,画面定格,时间停止,情感激荡。

5.听读,揣摩:在送别的酒宴上,在挥手的那一刻,“我”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明确:对朋友归京,“我”感到高兴。因为对戍边将士来说,能和家人团聚是可喜可贺的一件事。“胡琴琵琶与羌笛”,在急管繁弦中,在杯来盏去中,仿佛可以听见诗人由衷地祝贺:“� 尽管是军中大丈夫,依依别情仍然袭上心头;千里冰封,沙海纵横,朋友这一路可会顺利?今日我送君,何时人送我?“雪上空留马行处”,那一行马蹄印啊,将“我”的牵挂和惆怅一直延伸到长安。

6. 学生练习读。

7.全班表演读:全班读前四句,女生齐读后四句。

四、对比阅读,迁移养成

在古代,因为交通不便,常常一别经年。因此,“送别”就成了古代诗歌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同学们相互交流一下自己积累的送别诗。下面我们选择大家熟悉的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王维的《渭城曲》作为比较阅读的材料。

1.同学们选取自己喜欢的一首,自选角度,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比较一下。

比较角度提示:

送别人物:《白》诗岑参送武判官;《杜》诗王勃送杜少府;《黄》诗李白送孟浩然;《渭》诗王维送元二。

送别地点:《白》诗新疆轮台;《杜》诗京城长安;《黄》诗湖北武汉;《渭》诗京城长安。

目的地:《白》诗京城长安;《杜》诗蜀州;《黄》诗江苏扬州;《渭》诗新疆安西。

送别环境:《白》诗冰天雪地;《杜》诗烟雾迷蒙;《黄》诗繁花似锦;《渭》诗初春雨凄清。

送别心情:《白》诗百感交集战友别;《杜》诗洒脱少年刚阳别;《黄》诗诗意风流别;《渭》诗深情体贴真情别。

朗读基调:《白》诗慷慨宛转;《杜》诗高亢爽朗;《黄》诗轻快潇洒;《渭》诗舒缓诚挚。

诗歌风格:《白》诗豪放雄奇;《杜》诗开阔俊朗;《黄》诗潇洒飘逸;《渭》诗清新明快。

重要特点:《白》诗咏雪显气概;《杜》诗直抒胸怀;《黄》诗绮丽意境,诗意细节;《渭》诗截取典型情节。

教师小结:《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写给杜少府的,意境开阔,刚健爽朗,文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扫儿女情长的悲伤之态,所以应读得高亢,读得铿锵有力;《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仿佛是一支抒情畅想曲,读来应是轻快潇洒,仿佛一颗诗心随着江水荡漾;《渭城曲》凄清的氛围可以用舒缓的节奏来表现,那对朋友深情体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一种诚挚关切的久久凝视,也是深情的劝酒辞。而我们今天学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则是边关将士英雄气概和儿女心肠交织在一起的高歌,它悲而不哀,因此应读得慷慨而婉转。

2.四人小组表演读,四首送别诗一人读一首。

3.小组推选代表,全班竞读。

五、结语

南朝的文学家江淹在《别赋》里说“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别”岂只是“黯然销魂”?用心去比较,你会发现“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这个教学设计中,学生对课文的品评与朗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朗读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并随时调整教学重点;同时学生又在教师和优秀同学的朗读中,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学习了朗读的方法,互动的课堂充满了吸引力。而比读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发展了学生的能力。总之,对于课文内容而言,比读是一种巩固;对于学生素质而言,比读是鉴赏能力和朗读技能的双重提升;对于课堂容量而言,比读是一种扩张;对思维而言,比读是一种碰撞;对学法而言,比读是一种方法指导;对学生个体而言,比读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对教师而言,比读是一种教学底蕴的锻炼。

17 32606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