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一次方程组优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优推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元一次方程组【第一篇】

第1课 二元一次方程组(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会把二元一次方程化为用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

2、使学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含义,会检验一对数是不是它们的解。

3、通过和一元一次方程的比较,加强学生的类比的思想方法。通过“引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数学是根据实际的需要而产生发展的观点。

教学分析

重点:(1)使学生认识到一对数必须同时满足两个二元一次方程,才是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掌握检验一对数是否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书写格式。

难点: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含义。

突破:启发学生理解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是什么方程?是什么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是什么?它的解如何表达?如何检验x=3是不是方程5x+3(9-x)=33的解?

2、列方程解应用题:香蕉的售价为5元/千克,苹果的售价为3元/千克,小华共买了9千克,付款33元。香蕉和苹果各买了多少千克?

(先要求学生按以前的常规方法解,即设一个未知数,表示出另一个未知数,再列出方程。)

既然求两种水果各买多少?那么能不能设两个未知数呢?学生尝试设两个未知数,设买香蕉x千克,买苹果y千克,列出下列两个方程:

x+y=9

5x+3y=33

这里x与y必须满足这两个方程,那么又该如何表达呢?数学里大括号表示“不仅……而且……”,因此用大括号把两个方程联立起来:   这又成了什么呢?里面的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新授

1、有关概念

(1)给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观察上面两个方程的特点,未知数的个数是多少,含未知数项的次数是多少?你能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给出新方程的定义吗?教师给出定义(见P5)。

结合定义对“元”与“次”作进一步的解释:“元”与“未知数”相通,几个元就是指几个未知数,“次”指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二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都是整式方程,只有整式方程才能说几元几次方程。

(2)给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见P5)式子:

表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它由方程①、②构成。当某两个未知数相同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成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应加上大括号。

(3)给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定义及表示法。

三、练习

P6练习:1,2。

四、小结

1、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2、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如何检验一对数是不是某个方程组的解

五、作业

1、P A:1(3、4),3,4。

元一次方程组【第二篇】

课程教材研究所 田载今

一、本章主要内容和课程学习目标

(一)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属于《课程标准》中的“数与代数”部分。

涉及求多个未知数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而方程组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力工具。本章在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对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行讨论,并由此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方程组及不等式组奠定基础。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相关概念,消元思想和代入法、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其中,以方程组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含有多个未知数的问题是全章重点,同时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使学生经历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组这种数学模型并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组的特点和作用,掌握运用方程组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精神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是本章的中心任务。由于含有多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比较多,在某些问题中数量关系比较隐蔽,所以列方程组表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通常是教学中的难点。

全章共包括三节:

二元一次方程组

消元

再探实际问题和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节首先从一个篮球联赛中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直接用x和 表示两个未知数,并进一步表示问题中的两个等量关系,得到两个相关的方程。然后,教科书以这两个具体方程为例,让学生体验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特征,归纳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并估算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第节的标题“消元”点出了这一节的核心。二元一次方程组含有两个未知数,如果消去其中一个未知数,由两个方程得出一个方程,就得到前面已学习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由它可以先解出一个未知数,然后再设法求另一个未知数。这一节首先从讨论解方程组的需要出发,引导学生从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的角度认识消元思想。然后,教科书依次讨论了两种通过消元解方程组的常用方法——代入法和加减法,并结合具体问题用框图形式表示了这两种解法的一般过程。

本章最后的节特别安排了“再探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内容,选择了三个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 “牛饲料问题”“种植计划问题”“成本与产出问题” ),提供给学生利用方程组为工具进行具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增加运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把全章所强调的以方程组为工具把实际问题模型化的思想提到新的高度。为切实提高利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节内容的问题形式包括:估算与精确计算的比较(探究1),开放地寻求设计方案(探究2),根据图表所表示的实际问题的数据信息列方程组(探究3).安排这节的目的在于:一方面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突出方程组这种数学模型应用的广泛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本章在列方程组的讨论中,重视数学与实际的关系,突出其中蕴涵的建模思想;在解方程组的讨论中,重视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突出消元化归思想。后一讨论也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背景下进行的。

此外,本章对于数学文化也予以关注,“阅读与思考  一次方程组的古今表示及解法”中,从《九章算术》中有关一次方程组的算筹表示和解法说起,联系现代的矩阵表示和解法,介绍了中国古代数学的光辉成就。编者希望学生通过学习本章不仅在数学知识和能力方面得到提高,而且能够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

(二)本章知识结构

1.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2.本章知识安排的前后顺序

(三)课程学习目标

概括地说,本章教学应考虑以下四个目标:

1.以含有多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为背景,经历“分析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组,解方程组和检验结果”的过程,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中含有多个未知数的问题的数学模型。

2.了解二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能设两个未知数并列方程组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两种相关的等量关系。

3.了解解二元方程组的基本目标(使方程组逐步转化为x=a, 的形式),体会“消元”思想,掌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代入法和加减法,能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具体形式选择适当的解法。

4.通过探究实际问题,进一步认识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见下图),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10课时,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

二元一次方程组                                         1课时

消元                                                   4课时

再探实际问题和二元一次方程组                           3课时

数学活动

小结                                                       2课时

二、本章的编写特点

本章的编写在指导思想和内容安排方面具有两个主要特点。

(一)注重知识的实际背景,突出建摸思想

同七年级上册的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一样,在本章的各个阶段编者选择了一些比较典型的实际问题作为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背景材料。实际问题始终于贯穿全章,对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相关概念的引入和对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的讨论,是在建立和运用方程组这种数学模型的过程之中进行的。

本章开篇的引入问题是篮球联赛中的胜负场数问题,虽然这个问题可以用已学的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但是直接设两个未知数列方程组是顺理成章的解法,本章就从这个想法出发引入新课题。在后面关于两种消元解法的讨论中,教科书也注意结合实际问题,把列方程组和解方程组结合起来。最后的节的设计意图为:使学生在探究如何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组并解方程组、检验结果的合理性等能力,感受建立数学模型的作用。这一节共安排了三个实际问题,这些问题比前面的问题更接近现实,数量关系相对比较隐蔽,因此这些问题的分析解决难度比以前的问题也要大些。对于这些问题,教学中应发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先独立探究,再进行合作交流。

(二)注重解法背后的算理,强调消元思想

方程组中含有多个未知数,消元思想——解方程组时“化多为少,由繁至简,各个击破,逐一解决”的基本策略,是产生具体解法的重要基础,而代入法和加减法则是落实消元思想的具体措施。本章在有关方程组解法的讨论中,注意了先使学生了解消元的基本思想,然后在其指导下寻求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从而使具体解法的合理性凸现出来。

在提出消元思想后,教科书对一种具体的消元解法的过程进行了归纳,即对代入法的基本步骤进行概括。代入法通过“把一个方程(必要时先做适当变形)代入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为什么要实施这样的步骤,把具体做法与消元结合起来,使学生明确如此操作的目的性。类似地,教科书在两个简单例子之后,对另一种具体的消元解法——加减法的过程进行了归纳。加减法通过“把两个方程相加减”实现消元,而加减的条件是“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同或相反”。教学中仍应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为什么要实施这样的步骤,把具体做法与消元结合起来,使学生明确如此操作的目的性。教科书还以框图形式表示了两种解法的程序,突出了它们是如何实现消元这一关键步骤的。

加减法和代入法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通过消元解方程组,使二元问题先转化为一元问题,求出一个未知数后再求另一个未知数;它们的不同点是,消元的方法不同,或通过“代入”或通过“加减”。对一个方程组用哪个消元方法解都可以,但应根据方程组的具体形式选择比较简便的方法。为使学生认识这些,可以引导他们用不同方法解同一方程组,然后对不同方法加以比较,逐步积累经验,提高选择能力。

三、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前面已介绍了本章的主要内容、教学目标、编写特点等,使用本章教材进行教学时,应关注下面的问题。

(一)注意在对方程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发展,做好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化

本章从一个篮球联赛中的胜负场数问题开始讨论,其中含有两个未知数。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一元一次方程的内容,用代数方法解决上述问题有两种不同方法:一种方法是设一个未知数为 ,并用含有 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数,根据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另一种方法是直接设两个未知数 和 ,根据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由它们组成方程组。比较这两种方法,可以发现,第一种方法的难点在于“列”,第二种方法的难点在于“解”。由于列一元一次方程时要综合考虑问题中的各等量关系,因此有一定难度,但是学生已经熟悉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可以分别考虑两个等量关系,分别列出两个方程,一般说这比将这个问题列成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容易,但是由于方程中出现两个未知数,因此如何解方程组成为新问题。用方程组是新方法,这种方法对于解含有多个未知数的问题很有效,并且它的优越性会随着问题中未知数个数的增加体现得更明显。二元一次方程组是方程组中最基本的类型,通过学习它可以了解一般的一次方程组,提高对多元问题的认识。

由于前面已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内容,学生已经对方程有一定的认识,会用一元方程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一元一次的方程。从解法上说,多元方程消元后要化归为一元方程,即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奠定了基础。本章的内容是在前面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即对由“一元”向“多元”发展,所涉及的实际问题未知数多,数量关系较复杂,解法步骤也增加了“消元”和“回代”,更强调未知向已知转化中解法程序化的思想。 本章学习中,应注意所学内容与前面有关内容的联系与区别,明确本章内容的特点,做好从“一元”向“多元”的转化。

(二)关注实际问题情景,体现数学建模思想

现实中存在大量问题涉及多个未知数,其中许多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是一次(也称线性)的,这为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提供了大量的现实素材。在本章教科书中,实际问题情境贯穿于全章,对方程组解法的讨论也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列方程组”在本章中占有突出地位。在本章的教学和学习中,要充分注意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现实背景,通过大量丰富的实际问题,反映出方程组来自实际又服务于实际,加强对方程组是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重要数学模型的认识。本章明确提出“方程组是解决含有多个未知数问题的重要数学工具”,并在多处体现方程组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工具作用,实际上这就是在渗透建立模型的思想。

设未知数、列方程组是本章中用数学模型表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步骤,而正确地理解问题情境,分析其中的多种等量关系是设未知数、列方程组的基础。在本章的教学和学习中,可以从多种角度思考,借助图形、表格、式子等进行分析,寻找等量关系,检验方程的合理性。教师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更贴近学生生活的各种问题,引导学生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分析解决它们。

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见前面的图),在本章中小结中出现,它与第2章中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图基本一致。通过用框图概括这样的基本过程,可以再次加强从整体上认识方程(组)模型与实际问题的关系,在教学、学习和复习时对此应予以注意。

(三)重视解多元方程组中的消元思想

本章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包括两个:一个是由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组这个过程中蕴涵的符号化、模型化的思想,这已在上面进行了讨论;另一个是解方程组的过程中蕴涵的消元化归思想,它在解方程组中具有指导作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各个步骤,都是为最终使方程组变形为x=a, 的形式而实施的,即在保持各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关系的前提之下,使“未知”逐步转化为“已知”。解多元方程组的基本策略是“消元”,即逐步减少未知数的个数,以至使方程组化归为一元方程,先解出一个未知数,然后逐步解出其他未知数。代入法和加减法都是消元解方程组的方法,只是具体消元的手法有所不同。

在本章的教学和学习中,不能仅仅着眼于具体题目的具体解题过程,而应不断加深对以上思想方法的领会,从整体上认识问题的本质。数学思想方法是通过数学知识的载体来体现的,而对于它们的认识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既需要教材的渗透,也需要教师的点拨,最后还需要学生自身的感受和理解。如果认识了消元思想,那么对于代入法、加减法等的具体步骤就不会仅是死记硬背,而能够顺势自然地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从这里也能够看出:数学思想方法是具体的数学知识的灵魂,数学思想方法对一个人的影响往往要大于具体的数学知识。

(四)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

设计本章教科书的内容和结构时,比较注意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本章内容涉及许多实际问题,多彩的问题情境容易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本章的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从身边的问题研究起,主动收集寻找“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作为学习材料,并更多地进行数学活动和互相交流,在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对于第节“再探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应不等同于一般例题内容的教学,而以探究学习的方式完成。本章的“数学活动”及“拓广探索”栏目下的习题等都设置了带有探究性的问题。对于这些内容的教学应注意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启发诱导,设计必要的铺垫,让学生在经过自己的努力来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体验如何探究,而不要替代他们思考,不要过早给出答案。应鼓励探究多种不同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探究过程活跃起来,在这样的氛围中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得到更大收获。

(五)注重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基本能力

本章中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概念和消元解法是基础知识,通过列、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是基本能力,它们对于今后进一步学习有重要作用。教学和学习中应注意打好基础,切实掌握基本方法,并力求能够较灵活地运用它们,逐步培养提高基本能力。由于本章教科书多处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为线索展开,而将基础知识寓于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所以教学和学习中应注意对基础知识进行提炼、归纳、整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要有清晰的认识,需要通过必要的练习途径来掌握基础知识和提高基本能力。对于代入法和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过程,要一一切实掌握,可以通过具体案例结合教科书中的框图加深认识。对于教科书中的练习题以及“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栏目下的习题,应切实掌握。在此基础上,再探究更高层次的问题(例如“拓广探索”栏目下的习题等).

(六)关注相关的数学文化

本套教科书力求能够成为反映科学发展和文化进步的一面镜子,既体现数学的科学性和应用性,又体现数学科学中蕴涵的文化。人们运用方程组解决含有多个未知数的问题已有很长的历史,这个问题对于代数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现代高等代数中的许多内容都起源于对线性方程组的研究。中国古代数学在方程及方程组的研究方面也有许多成果,例如,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就是可以利用方程组解决的多元问题,《九章算术》等古代数学著作中也记载了有关方程组的一些内容。它们体现了人类对客观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不断探究,从中可以看出人类追求真理的长期努力,折射出科学文明的源远流长。本章教科书对于这方面的内容有所反映,教学中除关注学生在数学知识和能力方面得到提高之外,还可以考虑在传承数学文化方面的工作,结合方程组的内容进一步挖掘其文化内涵,使学生进一步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

元一次方程组【第三篇】

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的“消元”思想,“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二)能力训练要求1.会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2.了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消元”思想,初步体会数学研究中“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在学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消元”思想,从而初步理解化“未知”为“已知”和化复杂问题为简单问题的化归思想中,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良好习惯。二。教学重点1.会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2.了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消元”思想,初步体现数学研究中“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三。教学难点1.“消元”的思想。2.“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四。教学方法启发——自主探索相结合。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并从中启发学生如果能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便可获解,从而通过学生自主探索总结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五。教具准备投影片两张:第一张:例题(记作§ a);第二张:问题串(记作§ b).六。教学过程ⅰ.提出疑问,引入新课[师生共忆]上节课我们讨论过一个“希望工程”义演的问题;没去观看义演的成人有x个,儿童有y个,我们得到了方程组 成人和儿童到底去了多少人呢?[生]在上一节课的“做一做”中,我们通过检验 是不是方程x+y=8和方程5x+3y=34,得知这个解既是x+y=8的解,也是5x+3y=34的解,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定义得出 是方程组 的解。所以成人和儿童分别去了5个人和3个人。[师]但是,这个解是试出来的。我们知道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有无数个。难道我们每个方程组的解都去这样试?[生]太麻烦啦。[生]不可能。[师]这就需要我们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ⅱ.讲授新课[师]在七年级第一学期我们学过一元一次方程,也曾碰到过“希望工程”义演问题,当时是如何解的呢?[生]解:设成人去了x个,儿童去了(8-x)个,根据题意,得:5x+3(8-x)=34解得x=5将x=5代入8-x=8-5=3答:成人去了5个,儿童去了3个。[师]同学们可以比较一下:列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列一元一次方程设未知数有何不同?列出的方程和方程组又有何联系?对你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有何启示?[生]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设出有两个未知数成人去了x个,儿童去了y个。列一元一次方程设成人去了x个,儿童去了(8-x)个。y应该等于(8-x).而由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个方程x+y=8根据等式的性质可以推出y=8-x.[生]我还发现一元一次方程中5x+3(8-x)=34与方程组中的第二个方程5x+3y=34相比较,把5x+3y=34中的“y”用“8-x”代替就转化成了一元一次方程。[师]太好了。我们发现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便可寻求到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即将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便可。如何转化呢?[生]上一节课我们就已知道方程组的两个未知数所包含的意义是相同的。所以将         中的①变形,得y=8-x  ③我们把y=8-x代入方程②,即将②中的y用8-x代替,这样就有5x+3(8-x)=34.“二元”化成“一元”。[师]这位同学很善于思考。他用了我们在数学研究中“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下面我们完整地解一下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解: 由①得  y=8-x  ③将③代入②得5x+3(8-x)=34解得x=5把x=5代入③得y=3.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 下面我们试着用这种方法来解答上一节的“谁的包裹多”的问题。[师生共析]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分析:我们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第一步需将其中的一个方程变形用含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把表示了的未知数代入未变形的方程中,★★从而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解:由①得x=2+y  ③将③代入②得(2+y)+1=2(y-1)解得y=5把y=5代入③,得x=7.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 即老牛驮了7个包裹,小马驮了5个包裹。[师]在解上面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我们都是将其中的一个方程变形,即用其中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然后代入第二个未变形的方程,从而由“二元”转化为“一元”而得到消元的目的。我们将这种方法叫代入消元法。这种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思想为消元思想。我们再来看两个例子。出示投影片(§ a)[例题]解方程组(1) (2) (由学生自己完成,两个同学板演).解:(1)将②代入①,得3× +2y=83y+9+4y=167y=7y=1将y=1代入②,得x=2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 (2)由②,得x=13-4y  ③将③代入①,得2(13-4y)+3y=16-5y=-10y=2将y=2代入③,得x=5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 [师]下面我们来讨论几个问题:出示投影片(§ b)(1)上面解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什么?(2)主要步骤有哪些?(3)我们观察例1和例2的解法会发现,我们在解方程组之前,首先要观察方程组中未知数的特点,尽可能地选择变形后的方程较简单和代入后化简比较容易的方程变形,这是关键的一步。你认为选择未知数有何特点的方程变形好呢?(由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深入参与到学生讨论中,发现学生在自主探索、讨论过程中的独特想法)[生]我来回答第一问: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消元,把“二元”变为“一元”。[生]我们组总结了一下解上述方程组的步骤:第一步:在已知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选择一个适当的方程,把它变形为用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第二步:把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代入没有变形的另一个方程,可得一个一元一次方程。第三步: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得到一个未知数的值。第四步:把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回到原方程组中的任意一个方程或变形后的方程(一般代入变形后的方程),求得另一个未知数的值。第五步:用“{”把原方程组的解表示出来。第六步:检验(口算或笔算在草稿纸上进行)把求得的解代入每一个方程看是否成立。[师]这个组的同学总结的步骤真棒,甚至连我们平时容易忽略的检验问题也提了出来,很值得提倡。在我们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养成反思自己解答过程,检验自己答案正确与否的习惯。[生]老师,我代表我们组来回答第三个问题。我们认为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尽量选取一个未知数的分数是1的方程进行变形;若未知数的系数都不是1,则选取系数的绝对值较小的方程变形。但我们也有一个问题要问:在例2中,我们选择②变形这是无可厚非的,把②变形后代入①中消元得到的是一元一次方程系数都为整数也较简便。可例1中,虽然可直接把②代入①中消去x,可得到的是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并不简便,有没有更简捷的方法呢?[师]这个问题提的太好了。下面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如果你发现了更好的解法,请把你的解答过程写到黑板上来。[生]解:由②得2x=y+3  ③③两边同时乘以2,得4x=2y+6  ④由④得2y=4x-6把⑤代入①得3x+(4x-6)=8解得7x=14,x=2把x=2代入③得y=1.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 [师]真了不起,能把我们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而且不拘一格,将“2y”整体上看作一个未知数代入方程①,这是一个“科学的发明”。ⅲ.随堂练习课本p1921.用代入消元法解下列方程组解:(1) 将①代入②,得x+2x=12x=4.把x=4代入①,得y=8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 (2) 将①代入②,得4x+3(2x+5)=65解得x=5把x=5代入①得y=15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 (3) 由①,得x=11-y  ③把③代入②,得11-y-y=7y=2把y=2代入③,得x=9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 (4) 由②,得x=3-2y  ③把③代入①,得3(3-2y)-2y=9得y=0把y=0代入③,得x=3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 注:在随堂练习中,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交流,各个学生消元的具体方法可能不同,不必强调解答过程统一。ⅳ.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介绍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第一种解法——代入消元法。了解到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消元”即把“二元”变为“一元”。主要步骤是:将其中的一个方程中的某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并代入另一个方程中,从而消去一个未知数,化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一元一次方程。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便可得到一个未知数的值,再将所求未知数的值代入变形后的方程,便求出了一对未知数的值。即求得了方程的解。ⅴ.课后作业1.课本习题解答习题第3题ⅵ.活动与探究已知代数式x2+px+q,当x=-1时,它的值是-5;当x=-2时,它的值是4,求p、q的值。过程:根据代数式值的意义,可得两个未知数都是p、q的方程,即当x=-1时,代数式的值是-5,得(-1)2+(-1)p+q=-5         ①当x=-2时,代数式的值是4,得(-2)2+(-2)p+q=4       ②将①、②两个方程整理,并组成方程组 解方程组,便可解决。结果:由④得q=2p把q=2p代入③,得-p+2p=-6解得p=-6把p=-6代入q=2p=-12所以p、q的值分别为-6、-12.七。板书设计

§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一)一、“希望工程”义演二、“谁的包裹多”问题三、例题四、解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消元即二元—→一元五、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步骤

元一次方程组【第四篇】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本小节的重点是使学生学会。这也是一种全新的知识,与在一元一次方程两边都加上、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或者都乘以、除以同一个非零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但运用这项知识(这里也表现为一种方法),有时可以简捷地求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因此学生同样会表现出一种极大的兴趣。必须充分利用学生学会这种方法的积极性。加减(消元)法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方法之一,因此要让学生学会,并能灵活运用。这种方法同样是解三元一次方程组和某些二元二次方程组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难点:灵活运用加减法的技巧,以便将方程变形为比较简单和计算比较简便,这也要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来解决。

2.教法建议

(1)本节是通过一个引例,介绍了加减法解方程组的基本思想和解题过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观察这个方程组中未知数系数的特点。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在两个方程中y的系数互为相反数或在两个方程中x的系数相等,让学生自己动脑想一想,怎么消元比较简便,然后引出加减消元法。

(2)讲完加减法后,课本通过三个例题加以巩固,这三个例题是由浅入深的,讲解时也要先让学生观察每个方程组未知数系数的特点,然后让学生说出每个方程组的解法,例题1老师自己板书,剩下的两个例题让学生上黑板板书,然后老师点评。

(3)讲解完本节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比较代入法与加减法这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虽有不同,但实质都是消元,即通过消去一个未知数,把“二元”转化为“一元”。也就是说:

这时学生对解题方法比较熟悉,但还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这时教师应及时点拨、渗透化归转化的思想,并指出这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掌握的步骤。

2.能运。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训练学生的运算技巧。

(三)德育渗透点

消元,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渗透化归的数学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

2.学生学法:观察各未知量前面系数的特征,只要将相同未知量前的系数化为绝对值相等的值后即可利用加减法进行消元,同时在运算中注意归纳解题的技巧和解题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使学生学会。

(二)难点

灵活运用加减消元法的技巧。

(三)疑点

如何“消元”,把“二元”转化为“一元”。

(四)解决办法

只要将相同未知量前的系数化为绝对值相等的值即可利用加减法进行消元。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通过复习上节课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及其解题思想,引入除了消元法还有其他方法吗?从而导入  新课即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通过引例进一步让学生探究是用代入法还是用加减法解方程组更简单,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用加减法解题的优越性。

3.通过反复的训练、归纳、再训练、再归纳,从而积累用加减法解方程组的经验,进而上升到理论。

七、教学步骤

(-)明确目标

本节课通过复习代入法从而引入另一种消元的办法,即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整体感知

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键在于将相同字母的系数化为绝对值相等的值,即可使用加减法消元。故在教学中应反复教会学生观察并抓住解题的特征及办法从而方便解题。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2)用代入法解下列方程组,并检验所得结果是否正确。

学生活动:口答第(1)题,在练习本上完成第(2)题,一个同学说出结果。

上面的方程组中,我们用代入法消去了一个未知数,将“二元”转化为“一元”,从而得到了方程组的解。对于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否存在其他方法,也可以消去一个未知数,达到化“二元”为“一元”的目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教法说明由练习导入  新课,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引出了新课题,教学过程 中还可以进行代入法和加减法的对比,训练学生根据题目的特点选取适当的方法解题。

2.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第(2)题的两个方程中,未知数 的系数有什么特点?(互为相反数)根据等式的性质,如果把这两个方程的左边与左边相加,右边与右边相加,就可以消掉 ,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进而求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解:①+②,得

把 代入①,得

学生活动:比较用这种方法得到的 、 值是否与用代入法得到的相同。(相同)

上面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因为 的系数互为相反数,所以我们把两个方程相加,就消去了 .观察一下, 的系数有何特点?(相等)方程①和方程②经过怎样的变化可以消去 ?(相减)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尝试用①-②消元,解方程组,比较结果是否与用①+②得到的结果相同。(相同)

我们将原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相加或相减,把“二元”化成了“一元”,从而得到了方程组的解。像这种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叫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提问:①比较上面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是用代入法简单,还是用加减法简单?(加减法)

②在什么条件下可以用加减法进行消元?(某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

③什么条件下用加法、什么条件下用减法?(某个未知数的系数互为相反数时用加法,系数相等时用减法)

教法说明这几个问题,可使学生明确使用加减法的条件,体会在某些条件下使用加减法的优越性。

例1  解方程组

哪个未知数的系数有特点?( 的系数相等)把这两个方程怎样变化可以消去 ?(相减)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后,独立完成例1,一个学生板演。

解:①-②,得

把 代入②,得

(1)检验一下,所得结果是否正确?

(2)用②-①可以消掉 吗?(可以)是用①-②,还是用②-①计算比较简单?(①-②简单)

(3)把 代入①, 的值是多少?( ),是代入①计算简单还是代入②计算简单?(代入系数较简单的方程)

练习:P23  l.(l)(2)(3),分组练习,并把学生的解题过程在投影仪上显示。

小结:的条件是某个未知数的系数绝对值相等。

例2  解方程组

(1)上面的方程组是否符合用加减法消元的条件?(不符合)

(2)如何转化可使某个未知数系数的绝对值相等?(①×2或②×3)

归纳:如果两个方程中,未知数系数的绝对值都不相等,可以在方程两边部乘以同一个适当的数,使两个方程中有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绝对值相等,然后再加减消元。

学生活动:独立解题,并把一名学生解题过程在投影仪上显示。

学生活动:总结的步骤。

①变形,使某个未知数的系数绝对值相等。

②加减消元。

③解一元一次方程。

④代入得另一个未知数的值,从而得方程组的解。

3.尝试反馈,巩固知识

练习:P23  1.(4)(5).

教法说明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地并能在练习中摸索运算技巧,培养能力。

4.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1)选择:二元一次方程组 的解是( )

A. B. C. D.

(2)已知 ,求 、 的值。

学生活动:第(1)题口答,第(2)题在练习本上完成。

教法说明第(1)题可以用解方程组的方法得解,也可以把四组值分别代入原方程组中,利用检验的方法解,这道题能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第(2)题通过分析,学生可得方程组 从而求得 、 的值。此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总结、扩展

1.的思想:

2.的条件:某一未知数系数绝对值相等。

3.的步骤:

八、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P24 1.

(二)选做题:P25 B组1.

(三)预习:下节课内容。

参考答案

(一)(1) (2) (3) (4)

(二)1.(1)与(4) (2)与(3)

17 125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