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论文(15篇)
信息技术在初中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如何更好地整合这些技术以优化教学效果呢?以下小编整理的初中信息技术论文相关内容,供大家借鉴参考,感谢支持。
初中信息技术论文 篇1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课堂结合的现状
(一)学生应用能力较差
在初中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是为了让学生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物理学习的工具,从而在物理学习的效果上有所提升,这也就说明了掌握信息技术基础运用对物理知识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在现实的教学中,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各不相同,在日常教学中,学生有的基础比较差,使得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结合效果不理想。
(二)教师信息素养不高
一部分的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结合的理解偏差,他们通常认为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就是结合了信息技术,从而将教学的内容有所忽略。此外,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忽略本身的教学主导性,反而更加依赖教学课件,脱离了物理教学的实际运用,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提高。
二、加强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课堂结合的方式
(一)协调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进行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结合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应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能够进行自主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学生不管,反而教师应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出自身的主导作用,在学生思想出现偏差或者遇到问题时给予他们帮助和指引。引导学生想正确的`方向发展,并学会如何正确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的完美结合。
(二)重视兴趣的作用
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最佳手段,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导入到多媒体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达到教学效果提升的目的。不仅能够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能激发学生获得新知识的动力[2]。此外,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方式,利用集体的力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重视知识的实质
多媒体教学能够通过声音和图像等来想学生传递信号,使他们提升对物理知识的兴趣,但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单单的只重视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结合的形式,更应重视起知识的本质内容。也就是说教师不能为了丰富物理课堂教学形式,而盲目的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反而对教科书上的知识和教学的实际需要有所忽略,这样长久以来可能会导致在教学中无效的教学资源泛滥,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在实际知识上,反而影响了教学的效果。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一定要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重视起物理知识的实质,将信息技术作为物理教学中的一项辅助工具,帮助初中物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四)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
当代社会是信息主导的社会,一定要掌握足够的信息技术知识,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要想为国家培育出能够适应社会的全能型人才,在教学中教师就一定要鼓励学生对信息技术进行自主探索和学习,利用自己的方式将信息技术手段与初中的物理知识相结合。在初中物理教学总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提升学生对资源整合的意识,使他们能够在学生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帮助自己学习,同时扩展视野[3]。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资源整合,并开展一些关于信息技术找寻的相关活动,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及时的为学生引导正确的学习方向,避免在学生利用信息资源的过程中出现辨别知识的能力下降的问题,而受到一些不良知识的扰乱。
三、结语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进行信息技术的结合在现代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有效的转变传统教学的方式,建立起全新的现代化教学模式,同时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对奋斗在一线的初中物理教师来讲,一定要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物理教学中,让信息技术服务于物理教学。虽然在当前的初中物理中信息技术结合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只要我们不断努力,积极的探索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结合方式,就一定能够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使教学更加有意义。
初中信息技术论文 篇2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被广泛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但在历史课堂和多媒体信息技术整合的过程中,出现许多不和谐现象,教师为了更好地处理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学科整合中的问题,进行慎重思考。教师以自身、学生、教材等方面为切入点进行优化升级,把信息技术的辅助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的有效整合,从而打造高效历史课堂。
【关键词】初中历史;信息技术;整合;理性思考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往往出现诸多不合理现象,比如历史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在课堂运用时形式单一,课堂效果不明显;过度注重多媒体信息的呈现,忽略对教材的挖掘;依赖信息技术引领,师生、生生互动环节较少等等,教师在历史教学的实践中,重新开始定位、思考信息技术的运用,从而真正为历史课堂增添活力,推动历史课堂教学的良性发展。
一、注重教师信息素养,确保信息技术灵活运用
现在的课堂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教师必须会熟练操作多媒体信息技术,为课堂展示丰富的音视频、图片、文字等媒体信息,帮助完成教学任务。这些对于历史教师来说,同样重要,一线历史教师要多参加信息技术培训活动,多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不断学习、反思,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只有这样教师的操作水平才能提升,才能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正确处理好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课堂之间的关系,确保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如在学习《“丝绸之路”的追忆》探究活动课时,对于此课的学习,教师需要呈现与“丝绸之路”相关的大量图片,这就需要教师会用多媒体展示图片,会设计PPT,知道PPT设计技巧。在展示“丝绸之路”沿途的风景时,教师要会选取视频,会对视频进行截取加工,选出最适合的呈现内容,凸显教材知识。还有对于“丝绸之路”的路线,教师更应该下功夫,除了网上现成的历史地图,还有必要深加工,比如在地图上标注关键地点,利用动态标志展现“丝绸之路”发展历程。这些信息能够显示的前提,关键因素是教师自身信息技术操作水平的提高,只有教师信息技能达到一定水平,才能真正实现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达到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完美配合。
二、启动教材支撑作用,提升信息技术针对程度
信息技术只是历史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历史教材才是课堂教学的`导向。多数教师在信息技术的运用时,只顾课堂教学的热闹,忘记课堂教学的目标,这容易使一堂课学生感官受到多次冲击,海量信息交替出现,其实课堂教学没有多少内涵。因此,教师应该以教材为依托,利用多媒体技术拓宽信息传递渠道,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加深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针对性。如在课堂进行《唐诗中的社会风尚》探究活动课时,教材要求是让学生通过相关唐诗感受盛唐气象和唐朝时社会生活。一般情况下对这一课的讲授,教师利用多媒体时多呈现诗歌、诗人、历史故事等感性资料,信息量大,虽然学生感知到诗歌的魅力,但针对性不强。学生只能对唐朝诗人和诗歌有大致了解,但是对唐诗中的社会风尚体会不深,达不到教学效果。教师应该以教材为支撑,认真搜集唐诗,进行分类,按唐初、盛唐、唐末三个阶段,展示自然风光、社会气象、人文情怀等专题。这样课堂教学才更具针对性,学生才能轻松从形象资料中,获得深刻认知。这节课,教师转变观念,以教材为依托结合信息技术直观性强的特点,学生积极介入课堂学习,这样课堂针对性强,历史课堂效果才更显著。
三、深化课堂互动指数,体现信息技术实用品质
信息技术最主要特点就是可以在课堂通过视频、动画、图片等形式呈现教学内容,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时,可以把历史材料直观化、形象化,这容易导致教师通过多媒体直接指导学生思考,得出教学结论。教师没有机会参与教学,生生之间交流太少,思维缺少碰撞,不能获得满意互动效果。如在学习《科技成就与书法艺术》时,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对我国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有一个整体认知,教师就简单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展示功能,让学生欣赏这些成就。这导致学生一堂课都在观看,没有深化、交流的机会,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不出来。教师重新调整教学方式,在用多媒体投放科技和艺术成就时,给学生留出交流时间,让学生与教师和同伴谈谈这些成就的体会。比如在展示王羲之的楷书和行书作品时,教师可以与学生探讨感受,让学生交流一下对这些书法作品的初步认知,尤其有过书法练习学生发表见解更多,课堂互动氛围高涨。教师使用多媒体协助课堂教学,重在引导学生探究、互动,学生在互动中,思想得到快速启动,为历史教学带来重要成长力量。信息技术融入初中历史课堂,可以给历史教学带来许多便利。但任何手段的使用,都需要从课堂和学生情况出发,理性思考、反复整合,在初中历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中,实现师生的共赢。这样才能促使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课堂的整合,不断向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郑西坡。信息化环境下的初中历史教学[J]。广西教育,20xx(10)。
[2]沈斌。例谈信息化历史教学情境创设的几种方法[J]。中学教学参考,20xx(03)。
初中信息技术论文 篇3
一、信息技术的广泛性
21世纪是网络时代,信息技术作为网络的工具,给大家带来了很多方便。如何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初中地理教学中,首先需要电脑教学,把真实的图片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对地图、地形、地貌的轮廓,方便记忆学习。信息技术的广泛性适用于地理这门特别的学科,摆脱了原来单一的讲课模式。信息社会,信息量比较大,信息技术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在新教学模式下,老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大脑创造力。地理这门学科范围比较广,不仅有中国地理,还有世界地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必须有很强的大脑创造力。学生的想象力丰富,运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条件,更好地把它带到学习生活中。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让信息技术和地理知识相结合,新的教学模式的形成,有利于新的教学活动的实施。
二、网络平台的运用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但对于初中地理这门学科,它把地理变得更加真实了。上网搜索地球的轮廓,详细的图片、资料一下子就出现在学生的眼前,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网络平台的运用,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多好处。不仅更好地把老师的教学方法展现在学生面前,还有利于老师和学生的交流。新的教学模式需要老师与学生的合作。地理这门学科,其实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在新的教学模式下,需要老师多进行实验研究。把地理教学带到生活中来,联系实际生活。生活带入教学,地理就是生活,让学生轻松学习地理。初中地理教学是初级地理教学,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打好基础很重要,这就需要在新课标教学模式下,利用电脑教学,把网络平台带给学生,让学生广泛利用并学习。
三、运用信息,实际操作
把信息技术带到地理课堂,这是一个落实新课标的过程。地理知识有些是比较抽象的,比如介绍地球。在课堂上,老师应该把地理知识活学活用,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还开阔了视野。学生应该学会实际操作,利用网络平台,把地理课堂气氛带动起来。比如老师可以让学生做幻灯片来展示所要学习的地理知识,展开知识竞赛,学生积极学习地理知识,对新模式进行肯定。新的教学模式,就是为了把知识变得更加灵活。运用先进的技术,让学生投身到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地理在初中生眼里不再那么抽象了。地理属于文科,需要大脑的记忆。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知识变得不那么复杂化,而是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轻松完成上课教学的内容,让地理学科更接近实际生活。没有完美的人和事,中国的教育模式存在着不足。在新教学的模式下,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初中地理的教学中。受益的不仅仅是学生,也减轻了老师的教学任务;提高了课堂效率,把初中生的积极性带动起来。这也是广大家长希望看到的。还有一点就是信息技术的硬件设施也需要学校和教育机构的大力支持,为了学生的未来,需要共同努力。
初中信息技术论文 篇4
摘要:传统的教学真的适合初中学生来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吗?一周一节的课程安排并不利于初中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点的掌握,传统课堂一周12节课的重复也不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所以信息技术课程急需创新,而在此时,微课流行起来了,它“短、小、精”的特点实在对信息技术课知识点的掌握,有着颠覆性的进步。
关键词:微课;初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
一、微课概述
当今世界,随着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教学,使得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远程教学、网上培训等成为主流,因此,多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应运而生。其中流传度极广的微课以“短、小、精”的特点,渐渐流行于各个学校的学习中。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技能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对传统教学“颠覆”的微课,成为信息技术教学良好的载体。
二、微课的概念
微课由传统教学中一个个具体的、小的知识点为主题,与知识点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课件素材、教学反思及学生评价反馈等辅助性教学资源也或多或少是其不可缺少的元素,这些元素有机组合在一起。因此,微课是在传统教学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另外一种创新型教学资源。
三、微课的特点
1、时间短。微课的主要载体是教学视频。根据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微课的教学视频时间短,一般在5~10分钟。微课将传统教学内容碎片化,将传统教学内容化繁为简,以一到两个知识点为教学主题;只学习单个的知识点,不需要繁冗的理论体系;只给学生最想学的.,让学生快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2、知识点较小。微课的每个视频只教给学生一两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内容少,碎片化教学,每个微课视频只有几十兆左右,目的是让学生更方便下载保存,在课上、课中、课后都可以进行学习,这样既提高了学习的灵活性,也节省了学生的时间。
3、内容精致。微课是通过教师悉心构想、精心设计并且制作出来的;微课讲解形式极具创意,微课的时间较短,因此它承载了相对较少的教学内容。如何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尽可能地学习到自己喜欢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微课知识点的选择以及设计上尽心尽力。要在短时间内认真学习、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就必须让学习有乐趣,首先微课教学形式要新颖。在微课制作过程当中,使用颜色鲜明的素材和恰当的软件是吸引学生的一种方式,例如:动画花哨的PreziDesktop软件、简单大方的图片等,这些内容都能让学习视觉化,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习变得更有乐趣。
四、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优势
根据微课的特点,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优势显而易见,以视频形式为主要媒介的微课给学生提供了很多便利。
1、信息技术教师在制作微课方面有明显优势。微课的制作不仅需要平板、手机、电脑、摄像机等硬件,还需要借助形形色色的录屏软件来将教师的讲解和操作过程记录下来,然后再经过后期视频编辑软件的加工处理,最后再应用到实际的学习中。信息技术教师不管是在前期的视频、语音录制环节还是在后期视频的编辑加工环节,都要比其他学科的教师有优势。一般情况下,信息技术教师在这些方面不需要专门的培训,就算使用新软件,软件上手能力也比其他学科教师强,技术方面的障碍和困难几乎为零。
2、“分层教学”得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划分成若干个小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制作层级不同的微课,按照不同知识点的难易,可以将微课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学生可以根据个人需要选择性地学习,能力好一点的学生可以选择高级知识点进行学习,能力差一点的可以选择先了解学习初级知识点,最后达到查漏补缺和弥补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目的。
3、信息技术教学环境更有利于微课的实施。微课课程的学习途径主要是电脑,而信息技术教学也是在机房进行。这就为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硬件基础。虽然通过平板、手机也可以学习微课课程,但是普及度还是不及电脑。当然微课课程的实施更大程度上还需要一个平台,这就需要教学环境是网络化的,这样学生才能利用网络随时登录平台,根据个性特点选择相应难度的课程学习。信息技术课堂为微课课程更好地传播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
4、微课的实施减轻了信息技术教师的重复性工作量。信息技术为小学科,通常都是一个年级只配备一个信息技术教师,每个教师每周十二节课,每周都要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十二次重复讲解,这样不仅消耗了教师的精力,还浪费了教学时间。如果将信息技术教学的所有知识点做成微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爱好、能力程度进行选择性自主学习,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提高了教学效率。作为新生事物的微课,为广大初中学生提供了崭新的学习平台,其“短、小、精”的特点不仅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也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将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和软件操作方法,转换为更易被初中学生接受的微课形式。微课对于传统教学课堂是一种创新,尤其是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传播更是如鱼得水。它让学生学得更快乐、更高效,让教师教得更轻松。
参考文献:
[1]薛亚冰、带领微课“慢步”中职校计算机基础教学[J]、经营管理者,20xx(12)、
[2]龙敏敏、微课视野下远程开放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xx(5)、
初中信息技术论文 篇5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初中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初中信息技术课是以传授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自学创新能力为目的,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与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时代主题相一致的。那么,初中信息技术课怎样上才能培养出既会学习又懂创新的信息技术预备人才呢?
上好信息技术第一课
俗语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的文化和初步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为此,我每学期都会精心准备第一堂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激发学生的兴趣
皮亚杰说:“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因而,使它看起来容易做,而且减少疲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探索真理的精神力量。一节课,如果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便意味着成功了一半。因此我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动手做网页》时,我先让学生浏览《合兴初中》网站,同学们学习、生活的画面赫然呈现在眼前,同学们感觉既熟悉又亲切,都惊讶地问道:“生活中自己这么熟悉的画面究竟是怎么被做到网页里去的呢?我能够学会吗?”然后教师再介绍网页制作方法,同学们就会很乐意接受,效果也会很好。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应尽量唤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入迷和喜爱这门学科,才能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求知识,才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使他们跟上信息社会发展的潮流,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采取分层教学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受遗传和后天环境及教育均衡程度的影响,在知识的接受过程中学生的差异性较大。比如我们农村初中的学生一部分来自中心小学,另一部分来自村小,由于条件有限,有的村小没有机房,导致他们从未接触过电脑,个体差异悬殊。如果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模式,就会造成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后进生“吃不了”的局面,这样势必加大两极分化,难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我在教学中通过研究,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潜能的'差异把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优等生,他们电脑基本功扎实;B层为中等生,电脑基础一般;C层为后进生,电脑基础差或没有。上课时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因材施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以“任务驱动”为教学原则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该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活动。我在教学过程中将每一阶段的学习任务明确化、通俗化、具体化,让学生每次上机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上机时确有事做、确有收获。例如,在学习Word表格制作时,我要求学生制作一张精美的课程表;在页制作时,我要求学生制作班级网页,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任务”驱动下进行学习,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任务,从而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提高了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多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和探索的余地
如果上课时生怕哪个问题没有讲清楚而面面俱到,那么留给学生的则是简单模仿、按部就班的操作,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惰性和依赖心理,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老师讲过的问题都能解决,而一旦遇到难题便会束手无策。为此我在上课时注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合作探究。如讲Word表格修饰时,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边框粗细”、“边框颜色”、“设置单元格底纹”等的操作方法,而是让学生通过模仿、合作探究等方法小组合作完成,他们很快就解决了问题。实践证明,只有经过自身探索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才能真正做到深刻理解,扎实掌握。
多元化评价
积极的评价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有利于激励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培养学生自信自强、积极进取的精神。为此我上课总是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对于不会的学生,我从不训斥,而是鼓励和耐心辅导他,即使有一点小小的进步,我也会真心地表扬。事实证明,这样才能使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课堂主人翁意识,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很多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还有待于我们去摸索,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力避传统教育的缺陷,使信息技术课成为亲切易学的实用课程。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更要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为信息技术的普及作出应有的贡献。
初中信息技术论文 篇6
摘要:初中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比较大。为了解决好学生“跑不快”、中等生“提不高”、后进生“赶不上”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根据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学生两极分化严重的现状,对信息技术教学进行思考和探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PPT;计算机;微机室;任务驱动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
1初中生信息技术能力差异性存在的原因
学校条件原因许多乡镇农村初中学校,微机室里的电脑数量很有限,就一个微机室或两个微机室,每个微机室中只有50台电脑左右,但学校从初一至初四的学生相对较多,这就出现电脑供不应求的状况。甚至有些学校微机室的电脑虽然能够使用,但是设备相对比较陈旧,一些新的软件安装不上,以致于限制了学生学习和接受新知识的机会。教师原因学校对信息技术教育不够重视,担任信息技术课的大部分教师不是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的,而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代课。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近些年来各个地区各所学校陆续开设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但信息技术课程在初中普及的时间并不长,许多教师甚至有些领导都不太重视信息技术课,他们还是用学生的考试成绩、中考升学率来评价和考评教师。由此导致担任信息技术课的教师缺乏教学热情,上课不规范,管理不严格,学生也不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家庭原因学生从小生活的家庭环境不一样,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不同。有些家长比较重视现代社会对孩子的信息量的要求,所以从小就让孩子对信息技术方面的内容接触比较多,孩子对电脑的基本操作也都非常熟练,甚至有些学生能够帮助教师做一些PPT课件等,或参加学校的相关活动时,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制作出比较优美的背景等。而有些孩子的父母就是普通的农民,对信息技术了解本来就少,更谈不上培养孩子去接触计算机,所以这些孩子有的只会上网打游戏,其他知之甚少,有的孩子连最基本的开关机都不会。
2缩小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差异性的具体措施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堂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很喜欢上计算机课,但他们喜欢上计算机课的原因是可以上网玩。当教师讲课时,有的学生和旁边的同桌一起聊得眼笑眉飞;有的学生自己拿着小说在下面看;有的学生干脆自己玩自己的,根本不听,上机操作的时候,教师一看不到就自己玩;还有些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课去补其他科目没有完成的作业,当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操作时,他们就东看看西瞧瞧,乱点一气,什么都不会做。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必须要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堂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改善中等生、后进生学习内在动力不足的状况。首先,教师要重视信息技术这门课,做到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如笔者在上第一节课时,通常会给学生展示信息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精彩画面,例如:展示一次有意义的旅行之后做出的一本图文并茂的电子相册;播放一段通过录制并剪辑制作的动人心魄的篮球赛视频;展示设计精美的班级小报;等等。学生看得目瞪口呆,兴奋不已。在他们兴奋的时刻告诉他们,这些都是同学们自己制作的,只要大家认真学习,自己肯定能制作出比这更棒的作品,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其次,教师要认真上课,在课堂教学中多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素材时一定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出发。再次,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杜绝做与课堂学习无关的事情,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集中精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做到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设计教学内容尽量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相关联。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组成社团,对喜欢信息技术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带领他们多参加一些比赛活动,并将学生获奖的优秀作品展示给同学们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学生尤其是中等生、后进生只有对信息技术课产生兴趣,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才会提高。
(1)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1)任务驱动教学法。课堂教学没有固定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探索各种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教师通常会给学生安排本节课要完成的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尤其当讲到任务中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难点时,再次强调知识掌握和理解运用的重要性。比如在教学应用PPT的合并形状功能时,首先出示任务——“为小明换装”:一张小明穿着红色T恤的半身照片,一幅卡通的小熊图片,请学生给小明换装,上衣变为中间有卡通小熊图片的蓝色T恤,要用到PPT中合并形状中的形状相交。给学生应用其他素材讲解操作的基本方法,请学生自己练习。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有一部分学生还是操作错误,此时请学会操作的学生在全班演示,演示的同时强调学生注意选择图片的顺序不同,相交的图片效果也是不同的;之后再次让学生完成操作,并尝试完成教师一开始抛出的任务。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许多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时可以让学生提出,请其他学生帮助解答或演示操作,让学生明确难点和易错点,从而真正理解知识。2)分组合作教学法。分组主要采用异质分组,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合作学习[1]。根据班里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和信息技术水平的不同,将班级分为七个小组,每组有六人:组内1、3号学生负责帮助5号学生,2、4号学生负责帮助6号学生;前4号的学生靠在一起坐,5、6号学生坐在两边。当需要组内学生共同完成任务时,组长带领组员一起讨论,组员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为任务的完成献计献策,共同商定解决方案;然后组长根据每位组员的特点分配各自的任务,最后集合大家的精华在一起,共同完成任务。如在教学PowerPoint软件之后,给每个小组布置一个作业:小组合作共同制作一本精美的相册。要求小组长组织安排任务,如哪位学生负责拍摄照片,哪位学生负责文字编写,哪位学生负责编排版面,等等。小组成员之间要相互配合,在全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作品。最后,师生一起评选出优秀的作品,在全班进行展示,并给这些学生和小组一定的奖励。通过这种活动方式,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给生活带来的快乐。3)实施分层教学法。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针对这些存在差异的学生进行教学,就必须实行分层教学[2]。如可以设计不同难度层次的基本题、变式题以及综合题,在布置任务时,要求所有学生都尽量完成基本题和变式题,便于达到规定的教学要求;学有余力、操作熟练的学生则要求完成综合题。这样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吃得了”,又能“吃得饱”。如在教学八年级Flash动画时,给学生设计不同的任务:信息技术基础及操作较好的学生,要求明确动作补间动画与形状补间动画的区别,在操作中能够完成形状补间和动作补间动画的设置方法,并且能够将两种动画同时运用到一个动画中,调整动画对象的属性;能够主动帮助组内遇到困难的学生答疑解惑;能组织组内成员共同协作完成任务,共同提高。而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则只要求能完成两种动画的简单制作。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练习任务,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教师当堂布置的操作任务,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最重要的是能让学生渐渐地树立起学好信息技术课的信心,也让他们渐渐地喜欢上信息技术课。
(2)及时做出课堂评价,保证教学效果
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往往一句话就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能毁掉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应用最后的课堂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首先,一般让学生先进行自评,给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意图和想法,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问题,又是采用什么方法解决的问题,应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习的哪方面的知识解决的。其次,请其他学生对该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说一说作品中值得自己学习和借鉴的优点有哪些,并对该学生的作品设计提出宝贵的改进意见等。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及时总结归纳各小组学生的评价情况,多以肯定、鼓励为主,指出学生作品的优缺点,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以及掌握当堂所学知识对自己学习、生活能够带来的帮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巩固了课堂知识,在通过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和评价他人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也提高了创新学习的能力和兴趣。教师激励学生,目的是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因此,课堂评价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利用课堂评价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兴趣。
3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差异性,正确对待每一层次的学生,既重视好学生又关注中等生,更关心和爱护后进生,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多种教学方式,努力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能力,逐步缩小差距,以促进全体学生的进步和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蔚.初中信息技术课分层分组教学模式研究:基于北师大株洲附属学校七年级的案例研究[D].河北:河北大学,2013
[2]胡晓篪.中学信息技术课分层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初中信息技术论文 篇7
一、前言
首先,课时不足,导致教学任务不能真正完成。我们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容量上是非常大的,需要较多的课时来有效的落实教学任务,但是很多学校一周往往就安排一节微机课,这就导致实际微机教师掌握的课时仅够完成教学任务的一半,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增加每节课的教学容量来完成教学任务,这就造成了学生消化难的问题,学生消化不了所学的知识就导致了我们教学的无效。最后,教师教学模式相对单一,这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实现。我们很多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之前都教授过微机课程,基本上是采用的之前微机教学采用的教学模式,但是从实际来看,我们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和微机教学是有一定的差异的,但是我们很多教师在教学模式上缺乏变化,基本上就是教师讲授学生操作,久而久之学生因为太习惯反而会失去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会大大下降,这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所谓时效性是指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上具有很大性质上的差异,教学实效性是指我们在单位时间内尽可能高地完成教学任务,在学生收获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自身能力和综合素养,最终使学生能够切实的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我们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们课堂教学的时效性,这不利于我们学科教学的发展。所以,我们教师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存在的问题。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存这些方面着手。
二、精心备课,准确把握教材
教材是我们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主要参照,学生是我们落实教学任务的出发点。就目前来看我们确实难以解决课时紧张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对已教材内容的准确分析,来有效的整合教材,精简学习任务,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好、教师教好。信息技术是不断发展的,其发展速度是非常惊人的,经常出现教材跟不上时代的现象,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在备课时,不能照本宣科,要适当调整、拓展教材的内容。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师在熟悉教材、研读教材的同时,逐渐地会产生一个如何教的完整的思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诱导即是教学思路,诱导的过程即是教学思路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一般地说,学生对教材的学习主要是循着教师的思路进行的,因此教学思路就有了鲜明的实践性的特点。它不只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教案中,而必须转化为课堂教学活动。
三、联系实际,深化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学科本身和学生的生活是联系非常密切的,生活中学生有经历、有感受的东西是他们学习过程中最为感兴趣的,也最容易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我们要利用好学生们的这一心理特征,把我们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经历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会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比如教学“上网络搜索”这部分内容时,我就通过“搜搜自己的网络知名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这堂课的的第一个任务,打开百度搜索引擎,让学生输入自己的姓名,然后看一下搜索的结果。学生通过自己的姓名搜索,发现网上与自己同名的人有好多。搜出来的人,有当领导的,也有各种明星,同时也可能有犯罪分子,五花八门,这样学生一下子就关注了自己,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的引导,还很好地进行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渗透。
四、合理采用组内协作,建立合理的`帮助体系
由于学生的起点参差不齐,通过教师的统一演示或个别辅导,有时效果并非很显著,这里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是进行分组协作学习。分组形式可以采用“异质分组和自由分组相结合”,也就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力强弱、兴趣爱好进行异质和自由分组。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会出现小组内部分同学完成所有任务的情况,这就要求组内小组长需建立明确的责任制,保证每位同学都有任务,只有小组内成员都达到了预定目标,小组才能算获得了成功。这种共同的目标促进了学生自愿性的互帮互助,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和能力。建立一个完整的帮助体系,更有助于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实效。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设置创设自己的帮助体系。总之,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调整,如何在现有的时间内提升我们的学科教学效果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只要我们多反思、多实践,一定会把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
初中信息技术论文 篇8
一、领导重视,彰显特长
“绵羊带领的狮子队永远胜不了狮子带领的绵羊队。”这一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充分体现了领导的决策机制,一些学校领导,尤其是农村中学较为突出,为了一贯追求升学率,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只是挂在嘴上,其实质是背道而行之。具体体现在师资的不合理分配方面,一些基本功扎实,具有计算机专业的高素质教师专业特长得不到充分展示。相反,安排一些非专业的教师上信息技术课,这些非专业教师基本是身兼另职的中层领导,由于忙于处理政务,导致正常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无法顺利实施。这一现象值得深思。
二、精心准备,删繁就简,适当调整,合理安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可能取得战争的胜利。教学工作也如此,需要教师在课前充分准备,巧妙构思,绝对不能上没有准备的课。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针对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信息技术课教师要根据课程结构,对七到九年级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取舍,删繁就简。绝对不能照本宣科,采取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授课方式。要做到查缺补漏,即夯实基础,又能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三、更新教育理念,结合学业水平考评实际和素质教育纲要,抓住中间,牵动两头,促前带后,整体提高
教育理念是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向标,没有明确的目标,信息技术教育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计划,目标体系,认知结构,评价方法,软、硬件设施要根据时代特征不断更新和完善。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促前辅后、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目的。
初中信息技术论文 篇9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 教育教学领域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全新的变化, 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手段更灵活,这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传统教学的被动局面与低效现象, 是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将其运用于英语教学中, 更能突出英语作为语言学科的生动性与交际性,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更加利于学生语言综合运用水平的整体提高。 中学英语新课标明确提出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优化教学结构,激发学习兴趣。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从英语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与所要注意的问题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英语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英语学习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普遍重视。 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 集图文声像于一体, 可以将传统教学中单一的语言讲述教材转换成图文并茂、 声像俱全、 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更具直观性、趣味性与动态性。 所展现给学生的不再是静止而枯燥的文字材料, 而是逼真的画面、活跃的场景、动听的音乐,变单一的听觉为全方位、多感官的综合刺激,能够带给学生视觉与听觉上的强烈冲击, 从而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将学生的思维与注意力由丰富的形式转向生动的教学内容,有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学习行为, 这样的教学自然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丰富英语教学内容传统教学中以教材为中心, 教与学的视野限定在教材内, 课改后虽然许多教师着眼于教学资源的开发,践行大教学观,但是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并不能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信息。 现代信息技术为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技术平台与资源支撑。 我们可以利用强大的信息资源库来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教学信息, 可以将课堂教学与宽广的现实生活空间结合起来。 将这些丰富的教学信息经过教师的.精心处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特殊功能来直观而动态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将英语教学引向一个全新的局面,让教学内容更丰富,更具生活性与时代性。
(三)开阔学生文化视野英语不仅是一门语言,更是一门文化。著名文体学专家王佐良教授曾经说过:“不了解语言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掌握语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要真正地掌握这门语言,就必须要深入理解语言的深层基础———文化。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正是向我们展现了语言这门百科全书。我们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影视剧片断、节目片断等来让学生深入地了解西方世界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变革等,这样更能让学生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如直呼年长者的大名比起叫爷爷、奶奶等更令人开心,初次见面时所谈论的大多是运动、天气等。
(四)培养学生英语思维对于母语非英语的学生来说学习的最大干扰来自于母语。 在教学中可以发现许多学生习惯于用汉语的思维方式来学习英语, 出现了许多非英非汉的说法。 要让学生能够掌握英语语言的精髓, 就必须要培养学生英语思维的良好习惯。 而思维的培养是建立在丰富的表象基础之上。 为此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大的表现与虚拟功能来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开母语的干扰,让学生养成用英语的良好习惯,这样自然可以有助于学生英语水平的全面提高。
二、 英语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注意事项
(一)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现代信息技术集形、声、光、色等于一体,确实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重要优势。 但它只是一种教学手段, 是为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所服务的。因此,在运用时要注意与教学内容的密切联系。运用要把握好时机,运用时对于素材的选择更能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 要选取那些最具代表性与典型性的素材, 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内化新知。
(二)符合学生实际需求新课改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是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主动构建。因此,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时要切实以学生为中心,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规律、学习水平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只有基于对学生情况全面把握基础之上的运用,才能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能够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来掌握新知。
(三)重新定位教师角色计算机具有很强的人机互动性, 在运用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来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切忌盲目于操作,以机为主或是以机代人, 而是要对教师的角色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指导者,是与学生平等的学习体, 而现代信息技术只是一种电教工具,它不可能代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为了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要驾驭好现代信息技术,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一个平台,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展开积极的对话与互动, 以确立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地位。
总之, 现代信息技术的加入使得英语教学更具生机与活力, 更能彰显语言学科的教学魅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这正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手段。 但在具体的运用中还要注重与教学内容的密切联系, 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意形式的新异、内容的丰富以及方法的启发,这样才能让英语教学更加富有成效。
初中信息技术论文 篇10
摘要:
媒体引入初中数学教学,为数学教学增添了活力。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出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多媒体利用其形象性和直观性,将抽象的理论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表现出来,本文从化枯燥为生动,提高学习兴趣;化静态为动态,突破教学难点;化抽象为具体,提高创新能力三个方面探讨了初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数学;多媒体;兴趣;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信息技术成为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多媒体引入初中数学教学,为数学教学增光添彩,多媒体以其特有的绚丽的图像、悦耳的声音、逼真的动画,让学生身临其境,刺激学生感官,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1化枯燥为生动,提高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引入数学教学,为数学教学注入新活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数学教学效果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多媒体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局限,学生学习更加投入,多媒体教学把文本、声音、图像、视频、动画有机结合在一起,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出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多媒体利用其形象性和直观性,将抽象的理论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表现出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身心愉悦地投入教学内容。例如,“反比例函数”的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设置一个有趣的故事“圆柱的烦恼”,一下了激活了课堂气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在个圆柱王国里,居住着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胖胖瘦瘦的圆柱,其中有一个高为0.4米,底面积为10平方米的圆柱,是一个膀大腰圆的胖子,苗条的圆柱嘲笑它,他也感觉自己太胖了,爱美的胖子圆柱,想让自己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瘦下来,变得苗条,把自己的身高变成10米,谁能帮这个胖子圆柱能实现他的愿望?”多媒体展示的童话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大家为解决问题积极思考,探究问题答案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认知内驱力,激活学生的思维,使教学知识变得新颖有趣、生动形象,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2化静态为动态,突破教学难点
多媒体集各种信息于一体,画面绚丽多彩,演示生动形象,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拓展与延伸了数学教学的效率,媒体的展示使数学教学更高效、方便、灵活。应用计算机教学辅助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体现使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形象,弥补了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便于突破教学难点。例如,“环形跑道上的行程问题”一直以来是教学的难点,学生理解比较困难,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运动员长跑的视频,化静态的教学内容为动态的画面,学生通过画面很快认识到,跑得快的比跑得慢的多跑一圈时,两人第一次相遇。抽象的理论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表现出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经过思考和理解,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多样化的演示方式,有效调动学生听、说、想的欲望,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抽象复杂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出来,便于学生进行形象记忆,化难为易,学生更容易掌握。教师对多媒体展示的内容进行适当讲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开阔学生的思维,提高空间想象力,强化教材内容的重点,使学生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结构,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化抽象为具体,提高创新能力
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是初中数学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利用信息技术生动直观地展示数学概念的内涵,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例如,“角的概念”教学,如果只是通过钟表指针演示,学生对“角”的理解局限在平面内,限制了学生们思考的空间,用多媒体在一个立体空间里演示,拓宽了学生们思考的范围,思考的空间更宽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准确理解“角”的概念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探究能力,借助信息技术的优点,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圆锥体积”教学,利用多媒体演示,等底等高的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将圆锥体内装满沙子,然后再倒入圆柱体内,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圆锥与圆柱的体积的关系,在复习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总之,在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融入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给数学教学带来了活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扩充课堂容量,化难为易,使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参考文献
[1]陈越、相礼,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数学课堂,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18)
[2]胡传菊,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青年文学家,2009(02)
[3]孙丽玫,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6)
初中信息技术论文 篇11
题目: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当今社会处于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作为一门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操作能力为主的基础课程,在初中阶段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广大教师必须做好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从新的角度出发,研究出适合当代学生的一套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案。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理念;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1 引言。
当前,各行各业对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也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和互联网。在这种背景下,信息技术走进了学校,成为了一门必修课。初中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学生不仅可以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还能学会如何获取和处理信息,更有利于拓宽视野,提升信息素养。因此,要重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然而,长期在“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低效化的情况严重,阻碍了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发展。鉴于此,有必要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进行改革,让初中信息技术课堂重新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
2 更新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教学中,教师占据着主体地位,完全控制着课堂,根本没有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情况下,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和交流,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不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是要转变角色,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直以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扮演着知识传授和灌输的角色,这种单一的角色不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今天,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的角色,变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者为学生学习的启发和引导者,与学生共同学习,一起进步。二是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互动过程,尤其是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师要认识到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过程,改变以往“高高在上”的姿态,以平等的身份、真诚的态度面对学生,在课堂上多与学生互动、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以学生为主体,确保学生的自主空间和时间充足。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为学生留出充足的合作讨论、动手操作的空间与时间。四是要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操作体验。尊重是师生之间平等交往的必要条件之一。
3 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倡导愉快式教学,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初中信息技术的内容更新快、实践操作性强,非常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但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学生的兴趣仅仅围绕在玩电脑这方面,并未对信息技术知识产生深层次兴趣。那么,如何挖掘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趣味因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一是巧妙利用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是一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否成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生动、新颖的导入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相反,平淡的开场白根本不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更别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导入方式,如悬念导入法、情境导入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二是组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烈的好胜心是学生的一大特点,教师不妨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堂中引入竞争机制,组织一些竞赛活动,如指法输入比赛、绘图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你追我赶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三是适当安排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信息技术课中一些基本技能的操作需要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来掌握,为了避免因枯燥的操作练习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结合学生喜爱游戏这一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利用电脑上自带的游戏软件,开展一些操作训练,让学生在愉快的玩乐中轻松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
4 围绕新课程改革,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大都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先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然后由教师机控制学生机为学生演示操作步骤,最后让学生动手操作练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主动发展的空间,他们的积极性不高,主体作用无从发挥,根本不可能很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鉴于此,教师要围绕新课程改革,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精神,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下面简单介绍两种教学方法。一是要精讲多练。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多动手操作,才能真正做到熟能生巧,灵活运用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分配讲解、演示和学生操作练习的时间,变多讲为精讲,将节省出来的时间交给学生自由利用,让学生多实践、多操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二是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主动、有目的地获取学习材料,通过不同途径、方法完成活动“任务”,从而使自己的各方面都获得一定发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尽可能地设计一些有趣、实用的任务,并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空间与时间,从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知识、思维、技能和情感都得到一定的锻炼和熏陶。
总之,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只要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新课程改革精神,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就一定能开创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美好明天。
参考文献:
[1] 马静 .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初探 [J]. 学周刊,20xx(21).
[2] 蒋昌才 .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思路 [J]. 科学咨询 ( 教育科研 ),20xx(08).
[3] 王春济 . 浅谈新课标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J]. 新课程 ( 中学 ),20xx(03).
[4] 刘妮娜 . 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与思考 [J]. 时代教育,20xx(04)。
初中信息技术论文 篇12
作为教学的辅助性手段,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始终围绕着教学而展开,它的普及和使用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了实质性的改革。教师可以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解决教学内容中的疑难点等。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初中生物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还能够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生物教学的改革实践与发展。
一、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优化教学过程
初中生物教学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同时,生物教学中对物质形态、结构的表现,是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如果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授课为主,忽略了学生的直观感受,一味地将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工具,仅仅运用简单的模型和挂图等传统媒体手段,无法周全地顾及到每一个学生,并且缺少教学过程的层次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于初中生物课程的学习。然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生物的演化和发展进行动态展示。例如在学习“花粉的传播方式”时,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花粉在微观视角下的形态,让学生明白花粉分为自花传粉与异花传粉两种方式。通过显示花粉放大后的图片,学生可以观察到花粉具有粉粒较大、外壁粗糙、富有粘性等特点。传粉是植物有性生殖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也可以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花粉是怎样借助风、昆虫来实现异花传粉的。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开展一切学习活动的前提,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保障。传统的教学手段不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生物教师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往往导致课堂气氛沉闷,久而久之学生渐渐失去了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初中生物教学的课堂质量无法得到保障。教师只有通过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探索欲与好奇心,利用丰富的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感受到初中生物课程的魅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让学生更加快速地融入学习环境。例如在学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以动态的`方式呈现出细胞是如何分裂并且产生新细胞的,医学中的癌细胞又是怎样在人体内扩散的,动物或者植物体内的细胞又是怎样运动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增加学生的感官认识,理解性地记住相关知识,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同于传统教学,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文本、图片活动动画的同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此外,由于学生生活环境的限制,许多植物、海洋生物都只能通过信息技术予以实现和还原。
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生物世界丰富而广阔,而生物教学的教材内容不过是大千世界的一隅,想要领略生物世界的神奇奥秘,就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教师还应该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认识世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给学生的未来发展搭建一个崭新的平台。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而课堂时间毕竟有限,因此存在“讲少了不够用,讲多了记不住”的现象。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师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获取最新的资料与信息,以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可以利用大量的视频资料以及大量的有声读物为保障探究过程的顺利进行而提供服务,对于一些珍稀植物或者灭绝的物种,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其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进行认知和了解。例如在学习企鹅、北极熊时,由于学生不可能亲临极地去进行考察,因此必须通过信息技术让学生了解北极熊、企鹅的生存环境、形态以及繁育等,借助信息技术的辅助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
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在信息的获取、传播等领域都有了新的发展。为了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从网络中获取信息、查阅资料,并且对生物教学进行不断的扩充与完善,以实现日益发展的生物技术紧扣现实生活,让学生学习中不断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锻炼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可以通过建立生物教学资源中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课堂教学成果,对于自己不懂的地方可以通过反复观看多媒体课件、及时查阅资料、增加课外阅读等方式予以解决。五、结束语正确认识并适当运用信息技术对初中生物教学进行辅助,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知识量储备,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
初中信息技术论文 篇13
传统数学教学是靠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笔、一面黑板展开的,课堂容量小、教学不够生动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很容易进入到单纯解题环节,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走,难以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而如果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学习,就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内容与生活生产联系紧密. 也可以说,数学是从生活中来,并不断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的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数学特点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快乐学习数学. 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单靠教师的一张嘴是不够的,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具有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特点,能够为教学创设丰富的情境,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的这种优势,促进教学的发展.
例如,在讲“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定理”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有效学习其中的难点内容. 如,在证明“顺次连接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到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这个命题时,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进行现场演示,为学生展示不同的四边形,进行相关操作,使学生直观上看到得到的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 在教师进行演示之后,可以具体某一个四边形,利用几何画板再次进行现场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在拖着四边形一个顶点在平面内缓慢移动的过程中,四边形的形状与对角线的变化的关系,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的测算长度及角度的功能测出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关系、两对角线夹角度数对于四边形形状的影响. 在情境展示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理解证明此观点( 略) .
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现场演示
在数学教学中,许多知识的抽象性是很强的,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抽象的内容演示给学生,可以促进学生理解相关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要把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整合,利用计算机将教学内容加工成文字、图形、影像资料,通过生动的演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在讲“等腰三角形”时,对于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理解,抽象性很强,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如果教师利用计算机和几何画板中的软件,在大屏幕中作斜三角形ABC及其角A 的平分线、BC 边的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之后用鼠标在屏幕上随意拖动点A,利用软件功能,此时△ABC 和“三线”在保持依存关系的前提下随之发生变化. 在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直观地发现存在这样的点A,使得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三线重合. 这样,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演示,学生能够理解有关概念. 同时,在演示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也被调动起来,教学效果显著.
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课堂内容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给学生多种感官刺激,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自己的审美体验,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例如,在讲“三角形的认识”时,对于三角形的稳定性,学生的理解不是很深刻,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现实生活中多种物体,利用的是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师可以把相关内容制成演示文稿: 使画面在舒缓的音乐中徐徐展开,如蓝天中展翅飞翔的飞机、蓝天白云下的'埃菲尔铁塔、车水马龙中承载的杨浦大桥等画面. 通过画面,学生可以有效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能够认识到其稳定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生在优美的画面中,在动听的音乐中,可以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与价值,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热情也能被调动起来.
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鼓励学生进行自学
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自学是很重要的 只有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升,他们才会不断地追求新知,不断探索,获得发展,而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自学提供了方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重视自学的价值,要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习,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不要急于作答,而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上网查资料的方式搜集信息,解决问题,要使学生把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作为学习的常态,作为学习方式创新的一大措施,使学生充分认识信息技术手段,认识网络的价值,使学生自觉利用网络学习,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这对学生学习数学、未来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有效掌握有关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信息技术论文 篇14
一、坚持自主探究原则,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因为初中生在学习活动中已经具有了强烈的参与意识,以及政治教学具有拓展性与开放性的特点,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活动空间,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为原则,创造合适的学习载体,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在教学活动中,尝试开展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的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以往“主讲”的地位发生了转变,侧重于对学生开展启发引导,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出探究题、讨论题、研究题,作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线索,而学生按照均衡分布的原则,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研究学习,教师适时进行点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深入进行。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发挥了启发引导的作用,学生成为了学习活动的主人,在完成学习目标的同时,自身的研究分析、归纳梳理等方面能力也显著提高,实现了“知识、能力、情感”的'同步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在一些内容的教学中,我还指导学生走上讲台,担任教师的角色,就某一点问题或是某一项内容开展讲授活动。学生对于这种新颖的方式充满了兴趣,为走上讲台,事先都开展了深入的准备工作,其他学生在这种教学活动中也满怀兴趣,整个教学活动都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坚持结合实际原则,深化思想引领成效
初中的政治教学除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以外,还要发挥对学生的思想引领作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对于教学信息要开展本土化与丰富化改进,一方面要适当增加课堂教学信息容量,另一方面要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让学生从内心产生强烈的震撼,同时增强教育成效。我在教学中,一方面选取一些发生在社会生活中的典型案例作为信息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来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
初中信息技术论文 篇15
一、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优势
1.增加趣味性,吸引学生加入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在目前的初中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化学作为一门新开的课程,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此时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便能够为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化学作为一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很多时候仅仅依靠老师的语言是难以进行描述的,同时很多实验缺乏相应的操作环境以及材料,学生对于这些知识仅仅是一种机械的记忆.然而,信息技术的加入,便能够弥补传统课堂中的一些不足,能够采用视频,动画演练等的方式进行展示,相比较于单一的教师的讲授,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化学课堂能够更加具有趣味性,学生也是能够更加主动的加入到课堂中来.
2.增加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
对于什么样的知识来说都是通过自己的加工之后的知识印象最深,而这样便需要学生更多的主动性的学习,探究式的学习,而传统的化学教学方式根本没具备这样的条件,学生更多是以一种被告知的方式进行的学习,同时教师在整个课程中所展示的内容也是有限的,这样更加限制了学生整个的思考.而信息技术加入初中化学,是化学的教学方式上的一种改革,在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将课堂还给学生,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而这样的知识也会变得更加的深刻.想在进行环境保护这一单元的时候,我们便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利用互联网收集信息,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样的方式,学生更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中来,并且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远远比教师单一的讲解、学生被动的接受效果好的多.
二、信息技术和初中化学教学整合的措施
1.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的兴趣
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远远比传统中的依靠教师进行简单的`语言上的讲述更具吸引力.所以,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堂的整合,首先便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信息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中,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能够紧紧地跟着教师.同时信息技术也给以将一些空泛的知识利用信息技术(幻灯片、录像、多媒体等)变得更鲜活、有生气[2].比如在进行化学的绪言的讲述中,任凭老师用怎样的语言去描述化学的神奇,学生都是无感觉的.或许,在这个时候任何语言都是没有感染力的,所以,要借助信息技术,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感受化学的神奇.教师可以制作一些简单的具有代表性的化学实验的视频或者是幻灯片,特别是在一些实验的操作上,学校没有条件时,便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观看实验的具体过程,这样的观看远远比老师拿着课本单纯的讲吸引学生的多.让学生利用视觉以及听觉去感受化学的神奇,从而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去感受化学的魅力.
2.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化学的教学内容
现如今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老师的任务不再仅仅是课本上的一些知识了,相应的还有便是生活中的一些知识,能够与时代接轨的,而这种知识的迅速传播便是信息技术在起作用.所以说,利用信息技术,初中的化学课堂上老师便能够尽可能的将知识更加直观的教授给学生.与此同时,老师更是在有效地时间内对于教学内容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扩充,而对于学生来说,老师进行的教学不再是课本上的“过时”知识,而是重要的同时也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知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更加的兴趣.在进行第一节“化学世界真奇妙”的时候,老师需要的便是从生活入手,应该进行知识的扩充,进行相应的例证说明的时候,更多的应该从生活中来,丰富学生的视野.特别是利用信息技术对于教学内容的丰富,在学生面临一些物质推断题时是相当有益的.比如,蓝色絮状沉淀为Cu(OH)2,红褐色絮状沉淀为Fe(OH)3等一些课外题的学习,都是需要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的,将这些学生不易看到的知识利用信息技术展现到学生面前.
三、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的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这都要求我们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不断地进行创新,而这便要求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中学习知识.但是如何进行有效信息技术和初中化学课堂进行融合,如何根据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的改革,正确的使用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的作用能够在化学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是每一个初中化学的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思考、探索的。
上一篇:初中散文节选【最新17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