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说课稿样例(10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桂林山水说课稿样例(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桂林山水说课稿【第一篇】
教学目标:
1、图文结合,自主赏析,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桂林山水的美,培养自学能力。
2、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认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等方面的资料,用一两个词语表达它们的特点。
3、导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提问:“甲天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意图:通过四处景物与桂林山水风光的比较,凸同桂林山水的特点,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自读交流,感情语言,自学字词。
1、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读完后,同座交流,谈各自感受。
(意图:自我审美,语言表达训练)。
2、结合学生的感受,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问: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2)指名读,教师相对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水的`静、清、绿。
(3)齐读,问:漓江的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意图:自主发现,自主赏析)。
3、同样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问: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点呢?图文对照,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险。齐读感悟。
(意图: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理解。)。
4、齐读第四自然段,引导读出陶醉之感。
(意图:美的享受)。
三、朗读全文,升华情感。
在自主赏析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意图:进一步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体会“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真名不虚传。)。
四、课堂练习。
1、朗读并听写词语。
漓江、翡翠、竹筏、峰峦、波澜。
2、仿照第二、三段的写法,把句子写具体。
公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
3、填空:漓江的水有_____、______、_____、三大特点,桂林的山也有_____、______、______、三大特点。
(意图:巩固)。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语句抄在本上。
(意图:为背诵课文打基础)。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说课稿【第二篇】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
下面我将与各位分享一下我对课文《桂林山水》的教学设想。
为了巧妙的组织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教材研读必不可少。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组的1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以“走进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祖国的魅力,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主题,意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景物以及学习如何描绘具体景物的”能力。《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带着读者观赏了风景秀丽的桂林山水。课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先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同时引起了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学生是课堂的主角,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方式是生动课堂的指南针。
四年级的学生语文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本文的学习对他们来说仍有难度。因为这篇写景的课文有很强的抒情性,许多学生并没有去过桂林,看过桂林的山和水,因此要体会文中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充分考虑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感悟。
好的教学目标是一堂好课的风向标,具有灵魂和统帅作用。
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我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暇、波澜壮阔、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理解、品味文中的精美佳句,掌握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并能够领略大自然的美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如果说教学目标是一堂好课的灵魂与统帅,那么教学重难点则是心脏,处于核心地位。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将理解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并掌握作者的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作为我的教学重点,将理解文章的重难点句子“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含义作为我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品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相结合展开我的教学。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一)导入新课
好的导入是教学通往最优化境界的第一步,也是学生感悟知识情境的开始。
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获取新知识。我将采取谈话导入法,我会让学生描述他印象最深刻的景色,进而引到有一位作家用笔记录了他印象最深的美景,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领略一下。顺势导入新课《桂林山水》。
(二)初步感知
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敢于阅读、乐于阅读、喜欢阅读的习惯,而整体感知环节可以体现这一要求。本课伊始,将首先给五分钟时间学生默读课文,圈划易错易混生字词,并指名写在黑板展示区。
接下来,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就展示区的生字词从读音、字义、字形三方面进行讲解。
通过这种形式的生字教学锻炼了学生独立识字能力,为之后的文本阅读扫清了障碍。
我将从指导诵读入手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首先我会进行示范朗读,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在学生听和读之前,我会给学生设置以下问题:1.概括课文主要从桂林美景的哪些方面进行描写?问题的设置,完全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把握,为接下来深入研读文本奠定良好基础。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是深入的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深入也是对学生思想情感的深入。
为此,在这一环节,我将用大屏幕展示出这样几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放手给学生,学生以同桌探讨,填写表格的方式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文章中山和水有哪些特点呢?你能否找到原文中描写这些特点的词句?作者又是使用什么样的表达方法来进行描写的呢?(这些问题设置,能够培养学生把握重要词句以及归纳概括的能力,同时为后文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做下铺垫)
接下来是对课文更为细致的品读,思考以下问题:如何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话“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及在文中所起的作用?通过小组相互交流以及教师的补充,学生能够得出课文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全文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四)巩固提高
巩固是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内化吸收的过程,也是拓展兴趣的平台。
我将组织一个创编活动,学生自由组合,一位同学朗诵课文,另一位同学创编合适的歌舞,并给予点评和评选。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达到课堂的巅峰,也潜移默化提升了学生们对课文的内化理解和吸收。
(五)小结作业
在语文教学中,小结作业的地位不可低估。首先,我将采用系统归纳与情感升华相结合的方式对本课重难点进行梳理,并烘托出情感主旨:大家要养成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并敢于出现走走,发现新鲜事物,感受祖国的魅力。
课后作业是教与学的交汇点,是与课堂学习内容的对话。我希望通过作业的布置,强化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并能够实现知识的迁移。
基于此,我布置一个开放型的作业,以语文兴趣小组为单位创作一幅桂林美景图,并配上相应的小诗歌。通过布置这个小任务,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扩充了学生知识面与生活技能,体现语文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
我的整个教学过程遵循了语文教学由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思路,体现了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的理念。
以上就是《桂林山水》说课稿,更多教师招聘面试备考资料,请查看教师招聘面试备考频道。
桂林山水说课稿【第三篇】
《桂林山水》是义务教育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第1课。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课文按“总——分——总”的顺序先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静、清、绿和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根据学生实际和我对这课教材的把握,我将本课的教学目的确定为:
(1)会写本课13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情感。
(4)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
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那种独特的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本课我计划用两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课时:继续学习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思,学习作者写作方法,试着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配音磁带一盒。
文章是写景的抒情散文,根据文章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以讲促读”,这一方法进行教学。
语言文字具有意会不可言传的特点,许多妙词佳句往往讲也讲不清楚。《桂林山水》遣词造句严谨,语言优美,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桂林山水的一片热情。如果老师讲得太多,文章会搞得支离破碎,整体的美被破坏。只有通过多读,反复读,读出语感,以读代讲,披文入情,使作者的感情和读者的感情溶为一体。
1、合作讨论法。
重点段两小节的结构、写法颇相似,教师先引导学生揭示规律,掌握方法。学习第二自然段“漓江的水”。按这四步来学习。(1)这小节分几层写?(2)每层各用什么方式来表达?(3)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4)反复诵读。在第二自然段学完之后,让学生回顾一下刚才我们分几步用怎样的方法学习的,现在用这样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桂林的山”。
这样,从扶到放,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2、朗读体会法:
文章是写景的抒情散文,根据文章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以讲促读”,这一方法进行教学。
3、课件展示,直观教学法。
给学生直观出示各种桂林山水的图片,让学生对桂林山水有个直观的感受。
先播放歌曲《我想去桂林》同时配以桂林山水的美丽风景的画面。师: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那画境般的桂林,去领略他山水的美。教师用绚丽多姿的画面、动情的歌曲和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情境,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提出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生字或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课文每一自然段分别在写什么?
2、检查预习情况,读课文。
然后播放录音,创设美的情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这样能让学生尽快融入课文语境中去。
1、播放漓江水的图片,创设课文情境,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要读出美感。
2、按课文的顺序概括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绿)。
作者用什么与漓江的水相比?比的目的是什么?怎么比的?引导学生认识对比句。学生交流汇报后,出示西湖和大海的画面,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印象。然后了解排比句,并仿照本段的排比句句式练习仿说。
4、引导学生照画面反复朗读,品读本段。感受抒情句、排比句、比喻句所体现的赞叹之情。
5、多媒体出示总结感悟本段的写作方法。
抓住特点:静、清、绿(排比句)。
运用对比: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
1、仿照第二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段,师指导。
2、观赏“桂林的山的图片,激发美感。
3、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作者的感叹之情。
教师配乐朗读第四段,学生欣赏画面。体会祖国大好河山的壮阔。
播放贺敬之的《桂林上水歌》配以桂林上水的录像,总结全文。指导朗读。
这一板书,把课文中最优美、最精炼、最关键的语句精编了出来,不但把文章的结构显现出来,而且把桂林山水的特点也表达出来,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指导背诵。把课文中心内容表达完整,使文章的内容一下印在学生的脑子里。(板书如下)。
总甲天下。
水:静清绿。
分
山:奇秀险。
总“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是1篇写景的图文结合的文章,其具体描写了桂林山水的风景,通过本课的学习,借助于文章作者的描绘,观赏桂林山水的风光图片,我们虽未到广西桂林,但已经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现在已经已置身于桂林,正在欣赏美丽的桂林风光一样,真是“人未到桂林,但已有那种感觉”。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我遵循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基本原则,力求语言、文字和思想感情熏陶的有机结合,既突出的重点,又突破了难点,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目标。
桂林山水说课稿【第四篇】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带着读者观赏了风景秀丽的桂林山水。课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先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同时引起了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二)、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荡漾、无瑕、峰峦、游览、骆驼、奇峰罗列、屏障。
2.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培养爱美的情趣。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和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难点是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四)、课时安排。
本课我将分成三个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会生字,理解部分词语和课文的意思。学习课文第一段。
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课文第二、三段,理解作者描写桂林山水特点的具体写作方法;真切地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激发热爱祖国美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第三课时的主要任务是总结课文,仿照2、3自然段句式写景物。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按提纲背诵课文。
1.直观教学法:教学2、3自然段时,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
2.举一反三法:第2、3自然段结构相似、教学要求相同,运用举一反三法,通过反复训练,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3.朗读体会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把"读中领悟,自主探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即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多层次、不同方式的朗读训练中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和感受桂林山水的特点,并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作者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一)、设境激趣,触发情感。
《桂林山水》风光片,让学生听课文朗读,欣赏风光图片。然后教师创设说话情境:让学生先后用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来说自己对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感受。
(二)、自学引导。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文中的一句话说说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在文中勾画:
(1)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总写山水?
(2)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山美?
(3)文中哪个自然段写水美?
(三)、举一反三学课文,品词赏句悟感情。
1.品读第一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哪一句归纳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2)"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2.精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漓江的水的特点。
(1)自由读,思考: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2)作者是怎样描写漓江的水的?运用了什么手法?
(3)读"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作者把比作,突出了.
(4)漓江的水与大海、西湖相比,有什么不同?
(5)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教师小结:作者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把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
(6)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什么方法学习的?
讨论后板书:读——找——品——诵。
让学生自悟学法,使学法得到真正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体会桂林的山的特点。
(1)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2)作者用什么方法写桂林的山?
(3)桂林的山与泰山、香山有什么不同?
(4)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画出比喻句,文中的"画卷"是怎样的?
(3)"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四)、比赛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描述生动、形象,有利于朗读训练。再次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五)、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通过自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分组背等多种形式,达到背诵的目的。
(六)、拓展延伸。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欣赏了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也学习了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具体形象的描写景物的方法。请同学们写一段话介绍一处景物,注意写出景物的特点。
让学生走向生活,把学习语言文字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过程融为一体。。
总述:甲天下。
水:静、清、绿。
分述:
山:奇、秀、险。
总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桂林山水说课稿【第五篇】
今天,我说的课文是《桂林山水》,它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一课。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色,以精美、简洁的语言,活泼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爱好之情。
本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阐明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地位,又交代了作者欣赏桂林山水的缘由。最后,用对比的方法描写了漓江水,桂林山的突出特色,作者把桂林的山和水接洽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示在读者面前。
2、教学目的。
教学是为了增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学提出的崭新的要求,在学习语文中,学生的发展的是多方面的,它包含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情绪世界的丰盛,察看领悟能力的提高以及发明、摸索精力的培育等。
因此,我在设计《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时,着重体现了以下教学目的。
(1)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我们祖国山河壮美的情绪。
(2)领悟作者过细察看、抓住特色、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本篇课文属于图文结合的文章。在教学中让学生先察看图画,初步了解桂林山水的美景。接着,图文结合,进一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通过把大海、西湖与漓江水进行对比,了解漓江水静、清、绿的特色;把泰山、香山与桂林山对比,突出桂林的奇、秀、险的特色。
(3)能仿照句式写景物。
3、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2、3自然段,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重要内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学习抓住景物的特色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物,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首先抓住一条主线。
即以“桂林山水”为主线,抓住这一主线,把“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两个内容串联起来,引导学生去探究漓江水静、清、绿。桂林山奇、秀、险的特色。从而把语言文字的训练,情绪的熏陶、想象力的培育有机的融为一体。
其次,落实两个训练点。
1、理解含义深入的句子。
这是本课训练的重点。本课中有许多含义深入的句子。如“桂林山水甲天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对这些句子的理解。我们不能停留在表面上。要使学生体会其蕴涵的情绪。
2、有情绪地朗读课文。
本文语言精美,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爱好。在教学中,我花大力量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
此外,还要培育两种能力。
1、探究感悟能力。
本文的作者的思想情绪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现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善于引导学生探究文字,从文字中获得感悟,发生共识。在《桂林山水》中,我让学生围绕主问题“桂林山水甲天下”进行探究,要求学生说说是“通过哪些读懂的”。这样的操作情势,首先可以让我的学生有目的地读文探究,同时又让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感悟。
2、想象能力。
本课蕴涵着丰盛的训练学生想象力的因素。第三自然段在描写桂林山的形状时,文中提到有的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那么它还可能像什么,在此部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施展想象。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又培育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桂林山水说课稿【第六篇】
师:上节课我们结合书中的插图,熟悉了课文的内容,下面我们一边看录像,一边把已经记下的课文内容试着背下来,如果记得不太熟我们可以看一下书。(放录象师生共同背诵,师生结合录像内容的顺序,进行背诵。)。
生:我从“桂林观光网”上找到了“桂林山水的由来”和一些关于景点的神话传说故事。
生:我从《伟大的祖国》一书中找到了1篇名为《桂林山水》的文章,不过比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内容介绍得要详细。
生:我是从“桂林旅游”这一网站上下载了一些材料,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象鼻山的介绍。
生:“桂林旅游网”上还有关于桂林历史、人文方面的介绍。
生:我的爸爸去过桂林,我听他给讲了许多桂林的事,有些内容我都记下来了。
生:我从《中国当代朗诵诗选》一书中找到了贺敬之写的《桂林山水歌》。
生:我从85年出版的一本名叫《祖国》的书中,找到了介绍桂林风景区的一段话。
师:看来,大家收集到了许多材料,养成这样一个习惯非常好,这是学习语文的一个好方法,希望大家坚持下去。这些材料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会有极大的帮助。
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一下你们各自搜集的资料。同时看一下我给大家提出的“学习建议”,在你们交流的基础上试着完成一下里面的一项内容.
(课件出示小组学习建议:a.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练习感情朗读。b.结合课文和搜集的资料,写1篇简短的读后体会。c.如果你是桂林人,你怎样介绍自己的家乡?d.文中哪部分内容给你的印象最深,试着说明……学生可以根据能力和喜好自由选择其一,或自行设计题目。)。
(小组结合自己选择或设计的学习题目,交流合作学习。教师巡视参与指导,吸收反馈意见信息。记录下相关的问题。)大约十分钟。
生:我们小组研究的是第一题: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感情朗读。)在读的时候,我们因想了课前观看的录像片,同时我们一起阅读了介绍漓江水和桂林山的材料,努力把自己想象成游客,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去练习的。
生:读第二段。
师:大家感觉怎么样?(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生:评价(略)。
师:在读中我发现句子中有些词语被你们有意地强调了,能说说理由吗?
生:我们突出了“却从没”和“真”这两个词。因为我们认为,这两个词可以表现出作者初见漓江时的惊讶和赞美之情。
师:真正体会了作者之情,谁再来读一下好吗?作者写水清时说“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我认为这没有什么值得惊讶的,清可见底的小河水,并不少见!
生:漓江的水并不是小河水,因为在江中可以可以行驶竹筏小舟,而且我们手中的资料上介绍,漓江白水深达七八米,而且连它的支流都是清澈见底,这样的水就是不多见的了。
师:好,结合材料,抓住桂林山水的独特之处,才能真正体会出“甲天下”的原因所在。写水的部分大家读得不错,其他的内容,我们能读好吗?(生练习,练好就举手,指优生读文。)。
生:我们小组选择了第四题(文中哪部分的内容是课文的最后一段。(读)这一段是全文的总结,写出了作者游览时的真实感受。把山水联系起来,还写了空中的云雾,山间的绿树红花,江上的竹筏小舟,这些组合起来,给人的感觉真像一幅色彩艳丽的画,而且这幅画又不是静止的。所以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深。
生:另外,“连绵不断”一词写出了从船上欣赏桂林山水时所见到的不断变化,通过前面水和山的描写,我们就会想到:船划过时,水动起来,水中的倒影也会动起来,而船要是过去后,水又会平静下来,水中的倒影也会重新复原,随着两岸景色的不断变化,水中的倒影也一定是层出不穷,我们手中的资料里写到:从桂林到阳朔,有83公里的路程,所以这幅应是长卷,而且是有动感的,千变万化的。
演绎着离奇的变化,这也正是桂林山水名冠天下的原因所在,还有其他看法吗?
生:我认为,第二、三段排比句用得好,每一句都抓住了桂林山水的一个特点,句中还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十分具体,形象。
生:排比句我们背起来也很容易。
生:我认为,这两个自然节的“啊”字用得也非常好,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如果去掉了“啊”读起来,就不好听了。
师:试一下好吗?(生试)很有道理。哪一组接着来汇报。
生:我们组选择了第三题进行了练习。(如果你是桂林人,你将如何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乡?)。
师:好,今天就让我们认识一下,哪位是桂林人?
生: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桂林山水说课稿【第七篇】
课文写了作者欣赏漓江的水,桂林的山,还有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走进了人间仙境。
这篇课文的选编意图,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桂林山和漓江水的美,另一方面是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同时,也再现了作者细致观察,描写有序的写作特点,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鉴于上述对教材的初步分析,根据四年级教学要求,课文特点和课后练习题,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课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会认、会写本科生字。能正确读写“观赏、无暇、扩散、攀登、波澜壮阔”等词语。
3、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语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通过朗读品味,感受桂林山水之美,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本节课遵循“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这一原则,坚持导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导读中分析、综合、比较,在分析、综合、比较中导读,以读代讲,寓讲与读,使学生在分析、综合、比较的思考过程中理解课文,获取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根据学生对桂林山水缺乏感性认识,给学习课文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我采用情景教学法,在教学中巧用影视资料,将桂林山水的美景显示在学生面前,是学生入情入境,降低了理解难度,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营造一个“实在、有序、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紧扣主题读、找、认、议,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有机地运用教学插图、挂图等强化感性认识,反复训练朗读,加强对文章的理解;熟读成诵,积累知识。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起动机;
2、抓住主题,整体教学,体会感情;
3、指导初读,感受景象,深化感情;
4、品文析句,理解课文,学习表达;
5、总结全文,练习背诵,积累词句;
6、板书设计:
水:静、清、绿。
舟行碧波上。
甲天下。
人在画中游。
山:奇、秀、险。
1、整理课文,提出问题,质疑问难,统统围绕阅读展开,总体思路无误,具体实施后觉得还可多读,在朗读指导上应多下点功夫,以读悟文,以读体情。
2、学生回答问题声音低沉,是因为平时对学生要求过于生硬。今后教学过程当中,应当更多体现民主,课堂上应多点幽默,少些平淡。
桂林山水说课稿【第八篇】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课文《桂林山水》。本次的说课我设计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
《桂林山水》是1篇典型的写景的文章,全文共四个自然段,以总分总的结构,抓住桂林的水静、清、绿和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生动得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水的思想感情。很显然,这是1篇适合对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好教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阅读能力也也在不断提高,能初步养成与他人阅读感受的习惯。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情的分析,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考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随文学习“翡”“瑕”等生字,理解“拔地而起”“奇峰罗列”“色彩明丽”“危峰兀立”等词语,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桂林山水的美和课文的语言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进行说话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语文是培养学生通说读写能力的科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理解并运用祖国文字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关系,阅读的重点培养学生理解、观察、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法学法:
在教法上,第一我会利用导语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用朗读感悟情境,用声音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让学生入境动情!第二,我会采用“读、找、品、诵”为主要训练方式,鼓励学生多读,在读中促悟,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在学法上,我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注重学生的交流合作观察体会,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发展。
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在上课前,我会这样导入,先出示多张桂林山水美景的课件图片,然后问学生,这是哪里呢,你们觉得这里漂亮吗?揭示课题《桂林山水》。接着再问学生,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桂林山水到底在祖国的哪里呢,它有哪些迷人的风景呢等等。在这这里,我通过出示图片,使他们进入一定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这样就能很自然的讲解下一环节的教学。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整体感知。
在上一环节中,学生们自己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引起他们旺盛的求知欲,引导他们在课文中寻找答案。由于是1篇写景的文章,我会要求学生先听教师的配乐朗读,用声音渲染情境,尽量让学生做到身临其境。在这过程当中我要求学生完成两个任务,学习本文的生字词和将文章分段。接着让学生自己流利、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读不通的句子,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在教室不断点拔得过程中,我们就会明白课文以总分总的关系共分为三大段。
3、细读课文,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首先,我让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并提问“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观赏”又是什么意思,这一段在全文当中有什么作用!
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桂林的水的特点,我主要采用读、找、品、诵的学习方式先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让学生找出描写漓江水特点的词语和句子。也就是文章的这句话,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的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率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提问,这句话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对四年级学生来水,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是司空见惯的,所以很快就能回来出来。
提问,课文明明是写漓江的水,为什么还要写大海,西湖的水呢?让学生明白,原来这里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使漓江的水的特点更突出啊!
为了有利于学生更容易的品读,诵读,我会通过教师的泛读,学生的自由朗读,指名读,分组读等多种形式来感受漓江水的魅力。
教师做总结,这段主要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漓江水的静,清,绿描写的如此生动形象。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也要适时的运用。
教学描写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我同样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式,让学生自学第三自然段。重点是学习对词语的理解,通过配乐朗读,出示课件图片等多个方法让学生声情并茂、有感情朗读,体会桂林山的奇特与魅力。
最后是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我会以读代讲,让学生找出描写山水的词语,结合课文中的插图来有感情的朗读。插图与文章相辅相成,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更有利于将学生带入那优美的画卷,让学生体会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再联系课后问题三,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桂林山水的感受,以此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在这一部分当中,我主要是通过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把握文章的重点语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拓展练习,总结全文。
在拓展练习当中,我会让学生模仿文章的句子,用课件出示这样的句子,公园的花真美啊,美得……。商场里的物品真多啊,多得……等等,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5、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背诵本课,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名。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描写你熟悉的一处景物。
总述:甲天下。
水:静、清、绿。
分述:
山:奇、秀、险。
总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桂林山水说课稿【第九篇】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鞠躬)我是语文组x号考生。
下面我将与各位分享一下我对课文《桂林山水》的教学设想。
为了巧妙的组织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教材研读必不可少。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组的1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以“走进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祖国的魅力,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主题,意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景物以及学习如何描绘具体景物的”能力。《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带着读者观赏了风景秀丽的桂林山水。
课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先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同时引起了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学生是课堂的主角,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方式是生动课堂的指南针。
四年级的学生语文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本文的学习对他们来说仍有难度。因为这篇写景的课文有很强的抒情性,许多学生并没有去过桂林,看过桂林的山和水,因此要体会文中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充分考虑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感悟。
好的教学目标是一堂好课的风向标,具有灵魂和统帅作用。
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我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暇、波澜壮阔、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理解、品味文中的精美佳句,掌握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并能够领略大自然的美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如果说教学目标是一堂好课的灵魂与统帅,那么教学重难点则是心脏,处于核心地位。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将理解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并掌握作者的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作为我的教学重点,将理解文章的重难点句子“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含义作为我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品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相结合展开我的教学。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一)导入新课。
好的导入是教学通往最优化境界的第一步,也是学生感悟知识情境的开始。
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获取新知识。我将采取谈话导入法,我会让学生描述他印象最深刻的景色,进而引到有一位作家用笔记录了他印象最深的美景,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领略一下。顺势导入新课《桂林山水》。
(二)初步感知。
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敢于阅读、乐于阅读、喜欢阅读的习惯,而整体感知环节可以体现这一要求。本课伊始,将首先给五分钟时间学生默读课文,圈划易错易混生字词,并指名写在黑板展示区。
接下来,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就展示区的生字词从读音、字义、字形三方面进行讲解。
通过这种形式的生字教学锻炼了学生独立识字能力,为之后的文本阅读扫清了障碍。
我将从指导诵读入手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首先我会进行示范朗读,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在学生听和读之前,我会给学生设置以下问题:概括课文主要从桂林美景的哪些方面进行描写?问题的设置,完全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把握,为接下来深入研读文本奠定良好基础。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是深入的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深入也是对学生思想情感的深入。
为此,在这一环节,我将用大屏幕展示出这样几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放手给学生,学生以同桌探讨,填写表格的方式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文章中山和水有哪些特点呢?你能否找到原文中描写这些特点的词句?作者又是使用什么样的表达方法来进行描写的呢?(这些问题设置,能够培养学生把握重要词句以及归纳概括的能力,同时为后文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做下铺垫)。
接下来是对课文更为细致的品读,思考以下问题:如何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话“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及在文中所起的作用?通过小组相互交流以及教师的补充,学生能够得出课文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全文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四)巩固提高。
巩固是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内化吸收的过程,也是拓展兴趣的平台。
我将组织一个创编活动,学生自由组合,一位同学朗诵课文,另一位同学创编合适的歌舞,并给予点评和评选。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达到课堂的巅峰,也潜移默化提升了学生们对课文的内化理解和吸收。
(五)小结作业。
在语文教学中,小结作业的地位不可低估。首先,我将采用系统归纳与情感升华相结合的方式对本课重难点进行梳理,并烘托出情感主旨:大家要养成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并敢于出现走走,发现新鲜事物,感受祖国的魅力。
课后作业是教与学的交汇点,是与课堂学习内容的对话。我希望通过作业的布置,强化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并能够实现知识的迁移。
基于此,我布置一个开放型的作业,以语文兴趣小组为单位创作一幅桂林美景图,并配上相应的小诗歌。通过布置这个小任务,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扩充了学生知识面与生活技能,体现语文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
我的整个教学过程遵循了语文教学由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思路,体现了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的理念。
桂林山水说课稿【第十篇】
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于是我们利用暑假的时间,开车去了桂林。
我们上午出发,傍晚才到桂林。我们吃完晚饭后到了漓江边,漓江边上的风景可真美啊。我们租了一艘船,打算夜游漓江。我们游啊游,终于看到了象鼻山。它可真像一只大象,伸着长鼻子站在河中央喝水。导游说,正面看,象鼻山像一个大刺猬。我们仔细一瞧,还真有点像呢。因为晚上光线暗,所以我们也没看清楚象鼻山的真面目。
听说阳朔山水是桂林最美丽的地方,于是我们第二天就前往那儿。到了阳朔后,我们又来坐船了。我们发现坐船的地方就是二十元人民币的背景图。我们观赏了一会儿就去坐船了。风儿轻轻地吹着我们,我们感到非常的舒服。我们去第一个景点了。一座小岛上,那儿可以照相,还有摇篮和蛇,我们可以和它们一起合影,可是需要5块钱。
我们刚想照相,可惜我们听到照相后需要花费15块钱,所以我们就放弃了。我们接着坐船,我们又游到了一个景点,那里也可以照相,可惜也需要钱。那是一片空地,还有一个石碑,上面刻着“九马画山”。远远望去,还真有一座山,上面好像有九匹白马。那儿有马还有牛,牛的脾气比较大,所以把它们放在空旷的漓江边。当我们想坐马的时候,却吃惊了,因为坐马也要钱。我的天啊!为什么所有的东西都要钱?出来旅游可真花钱啊!
桂林可真漂亮!回到家里,我还一直在想念着我去过的那些地方。“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桂林的美真是名不虚传啊!
上一篇:古人元旦祝福诗句3篇
下一篇:朋友的英语我的朋友精选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