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绩观样树立正确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政绩观样树立正确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政绩观样树立正确【第一篇】

去年以来,xx立足换届后市县乡领导班子实际,从任期一开始就把引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摆在突出位置,打出固根基、提素质、强激励、重选用“组合拳”,切实把换届工作成效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跟踪问效”全链条贯彻落实机制,牢记“国之大者”时刻对标对表。用好xx丰富红色资源,实施理想信念宗旨教育培训工程,帮助干部锤炼党性固本培元。、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方面专业本领。组织200名干部在市县乡与省直单位间双向挂职,持续选派优秀干部到中央金融单位、南方发达省份开展体悟实训。实施优秀年轻干部历练提升计划,举办现代农业、现代金融、现代海洋3个主体班次,选派200名优秀年轻干部到省重点工程项目实践锻炼,点名调训500名年轻干部参加省委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在省委党校2022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省委组织部部长围绕“树立践行正确政绩观,为实现‘三个走在前’作出新贡献”进行专题辅导。针对。

疫情。

防控新特点新规律,4月上旬连续举办3期县党政正职专题培训班,提升疫情快速应对、精准防控水平。

抓精准考核传导压力。全面承接国家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指标,区分市县不同发展阶段、功能定位、资源禀赋,设置差异化指标、差异化权重,突出考增量、考增幅、考变化、考实效,引导新班子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平时考核,开展季度监测、半年评估、专项督查。把“考事”与“考人”相结合,对考核优秀的班子和干部,在提拔使用或职级晋升上予以重点倾斜。对xx年度考核后3名的市党政正职,由省领导直接约谈,确保考出精气神、考出执行力。

调研。

及时掌握新一届领导班子运行和干部适岗情况。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

防控。

复杂形势下,各级组织部门及时派出调研组、考察组,深入一线与广大干部并肩战斗,同步了解班子和干部现实表现,对担当作为、表现突出的即时表彰奖励,对作风漂浮、失职渎职的严肃问责,4名县党政班子成员因履职不力受到党纪处分。

政绩观样树立正确【第二篇】

政绩是干部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动性、创造性的综合反映,政绩观是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树立正确政绩观,应当牢牢把握以下几个方面要求。正确政绩观要求政绩必须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当前,极少数领导干部“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工作中醉心于搞“形象工程”、鼓吹“gdp神话”,造声作势,追求个人“政绩”。这样的“政绩”,实则“政疾”。政绩的评判标准应以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增强,是否有利于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标准。政绩的取得必须着眼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政绩观要求政绩能够经受时间的检验。在新的历史时期,领导干部把握好正确的政绩观,要对历史负责。取得的政绩必须经受得住时间的检验。在取得政绩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相统一,局部效益和全局效益相统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短期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统一。不能把政绩定位在即时效应上,动辄“大手笔”,缺乏谋求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不考虑自身优势和劣势,一味盲目决策、蛮干。因此,我们所要的政绩,必须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所取得的业绩,是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实绩。正确政绩观要求政绩必须得到群众的认可。政绩不是领导干部说有就有,上级评定多大就有多大的,而应得到老百姓的认可。用群众观点看政绩,就是要正确认识创造政绩为了谁、依靠谁、谁来评判的问题: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还是为个人谋私利;是真正把群众意愿放在第一位,还是把眼睛仅仅盯在上面,这是衡量领导政绩观正确与否的分水岭。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说到底就是要忠实实践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创造政绩的最高目的。

政绩观样树立正确【第三篇】

按照市委关于开展全市党员干部政绩观专题教育和政治生态突出问题全面整改的工作要求,本人认真围绕“树立什么样政绩观”等五个方面要求,认真查摆存在问题,深挖问题原因,找准整改方向,落实问题整改,回忆起近段时间的所学所思,所想所误,感觉收获颇丰,现就在专题学习中的收获与体会分享给大家。

树立什么样的政绩观方面。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功成不必在我并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本人始终能把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扛在肩上,记在心里,也能跳出“给自己留名,给自己邀功”的小格局,坚持真抓实干、脚踏实地,不舍尺寸之功,不损毫末之益。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本人也积累了相当的工作业绩,面对一些急难险重的工作缺少拼搏精神,有了“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面对一些长期推进的工作,一开始干劲十足,但是坚持一段时间后,往往把注意力又集中在当前上级部署的重点工作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

依靠谁实现政绩方面。本人始终牢记共产党员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就努力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这个宗旨,眼里有群众、心中有群众。但受制于创新能力不足,知行合一不彻底,导致在为群众服务,为群众办实事上本领不够强,业绩不够突出。虽然也做出来一些实绩,但没能真正做出几件让群众都拍手叫好的实事。

为谁建立政绩方面。本人能够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时刻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努力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但,实际工作中往往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当前的重点工作中,上级检查什么准备什么,上级考核什么重视什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到一线调研,了解群众最急最优最盼的精力,降低了为群众办实事的效率。

怎样实现政绩方面。本人始终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严格按照上级党委和镇党委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党的各行规章制度,自觉践行党员义务,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但有时候因为主管工作负担较重,不能经常性以“双重身份”参加组织活动,在一些党建工作的安排上也大多是贯彻执行上级部署,在主动安排党建工作,创新党建工作思路上还有欠缺。

追求什么政绩方面。本人始终牢记干事创业要有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做工作自觉从人民利益出发,决不能为了树立个人形象,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但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候明知道上级的一些决策部署上有些不周全、不到位的地方,但主动提出意见的次数较少。比如,在推进的农村改厕工作中,县里要求由各乡镇开始推进,但是在乡镇完成改厕后,县里连通的主管道和污水处理厂管道还没有建成,仍需要在乡镇建一个三格化粪池作为临时处理,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浪费,影响了群众的满意度。虽然当时在县里的推进会上向上级提出了这个顾虑,但是县里明确将在村级改厕前完成相关配套设施,便不再过多坚持意见,导致没能妥善完成工作。

(一)稳和进的关系。“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是党中央审时度势、科学把握国际国内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提出的。“稳和进”体现在政绩观上,就是要脚踏实地、谋定后动、循序渐进,而不是头脑发热、无视条件、急躁冒进。但为了追求短期的效益,而用牺牲环境资源的代价来换取经济利益是坚决不被允许的!秦岭事件的惨痛教训需要我们始终铭记!我作为党员干部就要坚持推进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坚决贯彻“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绝不贪功冒进,绝不以牺牲群众利益的代价去给自己添政绩。

(二)立和破的关系。世间万物,破旧才能立新。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破除旧思维,树立新理念比任何时候都重要。把握好“立和破”的关系,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地适应、把握新常态的特点,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举措。牢固树立高质量有效益的发展取向,实现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发展,不搞“急就章”“一刀切”,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

(三)虚和实的关系。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但偏偏仍有一些领导为了彰显自己的工作水平和成绩,大干快上甚至弄虚作假搞一些“面子工程”,主要目的不在于服务群众,而在于让这些“特色”“亮点”成为自己仕途晋升的筹码,这种行为不仅害了自己,也愧对党和人民的期望。作为党员干部,我认为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实干精神,不求务虚的政绩,在实干中解决问题,在实干中化解矛盾,在实干中做出成绩。

(四)标和本的关系。要把握好“标和本”的关系,就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理。新时代,要以新政绩观倒逼发展工作,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抓发展的劲头。作为党员干部,我认为需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始终,紧紧扭住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个牛鼻子,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打好三大攻坚战作为对自己驾驭风险、跨越关口的能力检验和担当尽责、攻坚克难的作风检验。除此之外,还要把科技创新、协调发展、生态保护、城镇建设、群众满意等作为自己的绩效评估内容。

(五)近和远的关系。要把握好“近和远”的关系,就是既要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绩,也要做潜绩。作为党员干部,我认为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都应从实际出发,从长远出发,多做打基础、增后劲、利长远的工作,如果只顾当前、不管长远,就会导致“前任政绩后任债”、“一任政绩几任包袱”,这必然会影响发展;如果只顾长远,不顾眼前,就会慵懒懈怠、碌碌无为。

我们党员干部只有处理好这“五大关系”,在工作中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发展理念上来,才能以正确的政绩观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持续强化大局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同在、发展与风险并存的严峻复杂形势。立足于这样的大背景,我们就是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特别是从维护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个大局来看,就是要紧紧围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自觉维护党中央的权威。这是当前最要紧最突出的大局。

(二)持续强化政治意识,自觉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当前,正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离年底还有不到7个月的时间,且第一季度又受疫情影响较严重,但需要完成的任务是一件不能少,一件不能差,可谓是时间紧、任务重。我将坚持“不比基础比干劲,不比当下比后劲”的思想,把镇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办好,把分管工作落实好,把群众所需所盼干好,脚踏实地,不计得失,不贪政绩,切切实实为xx的发展贡献力量!

(三)持续强化为民意识,自觉践行为民服务宗旨。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我将持续强化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在为民服务上做表率,同群众同甘共苦,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有这样才能和广大群众同心同德、和睦相处。在具体工作中,我将继续把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都会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尽心尽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时时同民意对表,事事向民心聚焦。

(四)持续强化担当意识,自觉守初心勇担当。敢于担当是我们党员干部的一种优良政治品格,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一种过硬的工作作风,我作为一名党员干部面对大是大非就要敢于亮剑,面对矛盾就要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就要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就要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的精神。甜瓜生在苦蒂上,辉煌多在苦难中。我坚信只要克难攻坚,忠诚担当,就能守得初心,方得始终。

(五)持续强化廉政意识,自觉维护政治本色。毛毛细雨沾衣裳,点点贪念毁名节。作为党员干部,要时刻警醒,严管小节,不碰红线,严格执行党纪和国家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做到防微杜渐,竖不攀,横不比,扎扎实实管好自己。坚决抵制名、利、财、色等细菌侵袭,自觉维护理想、信念、斗志、党性、原则,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纪检监察干部的政绩观,就是纪检监察干部对纪检监察工作的认识与态度,以及通过其工作产生的社会效果。纪检监察干部树立什么样的政绩观,直接关系到纪检监察工作职能的发挥。科学的发展观,引导着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体现着科学的发展观。纪检监察干部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深入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纪检监察工作的规律,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职能发挥:评价纪检监察干部政绩的尺度。

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此,纪检监察工作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全党的中心工作,通过改善经济运行和发展的社会环境,排除干扰、破坏经济建设的非经济因素,全面履行教育,监督,保护、惩处等职能。要结台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坚持标本兼治,综台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认真学习贯彻《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以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为核心,严格执行党的纪律以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以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权利、谋取非法利益为重点,严厉惩处腐败分子,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不断推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充分发挥行政监察职能作用,加强对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监督,不断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和从严治政;继续加大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力度切实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坚持和完善国有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强力推进国有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纪检监察干部的政绩就是通过做好这些工作来体现,这些工作开展的成效及其在全局性的改革发展稳定中的作用就是评价纪检监察干部政绩的重要尺度。

绩效考核:衡量纪检监察干部政绩的天平。

从纪检监察工作的职能可以看出相对于党和政府的其它工作来说,纪检监察工作具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决定了纪检监察干部的政绩与从事其他工作的干部的政绩在表现方式上有所不同。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考核一个干部的政绩主要是看其工作成果的质的提高与量的增加,而量的增加往往是肯定其政绩的重要依据纪检监察工作则不同尤其是在反腐败工作中,决不能以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的量的多少来衡量工作成绩。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切实推进了,反腐败抓源头工作开展好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增强了,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好转了或者说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有效地建立健全了,违纪违法案件自然就少了。那么,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强调的是整体推进这项工作更应当看重的是社会效果。因此,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同样是衡量纪检监察干部政绩的最终标准。

良好素质:纪检监察干部建树政绩的基础。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纪检监察干部要“公正无私、刚直不阿,不徇私情、敢于碰硬“。这十六个字高度概括和浓缩了党中央对新时期纪检监察干部的严格要求,集中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纪检监察干部的殷切期望。

纪检监察工作的特殊性和任务的艰巨性,要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是一支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因此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加强组织建设,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做好队伍建设工作。要按照干部“四化方针,选拔党性强,综合素质好的干部充实纪检监察队伍,科学规划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抓住选拔、培训,交流、监督等关键环节,不断调整和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保持干部队伍的活力。同时,要加强对派驻机构的领导和管理,确保工作落实,确保派驻机构职能作用的全面发挥。实践证明,纪检监察队伍自身建设得到加强纪检监察职能作用才能得到更好地发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考核条例》),指出干部考核作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重要举措,对于激励党政干部担当作为、促进事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古人云,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考核虽为干部的考核,干部却为群众的干部,干部考核新规最终落脚点还是在为群众服务、赢得群众认可度上。所以要彰显党政考核新规的真谛,必须借助群众之力。

授好考评指标群众力量的“历史课”。“党员干部鞋上有多少泥巴,只有人民群众心里最清楚。”党政干部的考核实质就是考核干部的工作是否得民心、顺民意,所以在考评指标中发挥群众的监督力量乃是大势所趋、民之所向。为什么同样一个矛盾,有的干部只会激化矛盾,而有的干部出面则马上能平息群众的怒火呢?道理其实很简单,有些领导干部热衷搞形式主义,对待群众虽然“门好进、脸好看”,但是“事难办”;但是有些干部实心实意为民办实事、谋实利,群众当然会认可,矛盾自然能降温,问题自然可以妥善解决。党员干部工作是否负责,群众心中是有一杆秤的,只有赢得群众的认可与支持,才能将干群关系的对立变成对话。所以必须强化党政干部的群众意识,发挥群众的监督责任,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其中,成为党政干部考核新规的共同实践者、推动者。

搭建好群众参与考评指标的“连心桥”。干部生活在具体的工作环境之中,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作风好坏、政绩大小,群众最清楚,最了解、最有发言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党政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言下之意,就是要将考核指标进行量化,将“软指标”变成“硬杠杆”,将领导满意的宏观数据变成群众认可的具体数字。群众参与考评的自觉程度、内在一致性和广泛性直接决定了党政干部考评的质量和水平。党政干部考核,不是少数人来考评,也不是在少数人中考评,必须体现群众参与程度,扩大群众参与的范围,加大群众参与考评的权重,增加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绘制好考评指标的群众认可的“晴雨表”。党政干部考核是一张对干部起着导向作用、鞭策作用和激励作用的“晴雨表”。党政干部的任用,大到党和国家事业的成败,小到一个单位的兴衰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群众参与党政干部考评,不是一个口号,更不是考评结束后将考评结果“束之高阁”,然后再无下文。提高群众参与度与认可度,就必须推行实绩考核公示制,将每位干部的工作目标中工作完成情况以书面形式进行公示,让广大干部群众发表意见和举报问题,同时也要将群众对党政干部的评价放置“阳光下”,让民意问询制、群众的反馈与监督等形式,实实在在成为干部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

群众的认可与支持,就应该成为党员干部是否合格的试金石。唯有借助群众力量的星星之火,才能更好地发挥干部考核“指挥棒”的引导作用,才能更好的引导干部把心思放在知民情、解民困、暖民心上。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考核条例》),指出干部考核作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重要举措,对于激励党政干部担当作为、促进事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古人云,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考核虽为干部的考核,干部却为群众的干部,干部考核新规最终落脚点还是在为群众服务、赢得群众认可度上。所以要彰显党政考核新规的真谛,必须借助群众之力。

授好考评指标群众力量的“历史课”。“党员干部鞋上有多少泥巴,只有人民群众心里最清楚。”党政干部的考核实质就是考核干部的工作是否得民心、顺民意,所以在考评指标中发挥群众的监督力量乃是大势所趋、民之所向。为什么同样一个矛盾,有的干部只会激化矛盾,而有的干部出面则马上能平息群众的怒火呢?道理其实很简单,有些领导干部热衷搞形式主义,对待群众虽然“门好进、脸好看”,但是“事难办”;但是有些干部实心实意为民办实事、谋实利,群众当然会认可,矛盾自然能降温,问题自然可以妥善解决。党员干部工作是否负责,群众心中是有一杆秤的,只有赢得群众的认可与支持,才能将干群关系的对立变成对话。所以必须强化党政干部的群众意识,发挥群众的监督责任,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其中,成为党政干部考核新规的共同实践者、推动者。

搭建好群众参与考评指标的“连心桥”。干部生活在具体的工作环境之中,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作风好坏、政绩大小,群众最清楚,最了解、最有发言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党政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言下之意,就是要将考核指标进行量化,将“软指标”变成“硬杠杆”,将领导满意的宏观数据变成群众认可的具体数字。群众参与考评的自觉程度、内在一致性和广泛性直接决定了党政干部考评的质量和水平。党政干部考核,不是少数人来考评,也不是在少数人中考评,必须体现群众参与程度,扩大群众参与的范围,加大群众参与考评的权重,增加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绘制好考评指标的群众认可的“晴雨表”。党政干部考核是一张对干部起着导向作用、鞭策作用和激励作用的“晴雨表”。党政干部的任用,大到党和国家事业的成败,小到一个单位的兴衰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群众参与党政干部考评,不是一个口号,更不是考评结束后将考评结果“束之高阁”,然后再无下文。提高群众参与度与认可度,就必须推行实绩考核公示制,将每位干部的工作目标中工作完成情况以书面形式进行公示,让广大干部群众发表意见和举报问题,同时也要将群众对党政干部的评价放置“阳光下”,让民意问询制、群众的反馈与监督等形式,实实在在成为干部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

群众的认可与支持,就应该成为党员干部是否合格的试金石。唯有借助群众力量的星星之火,才能更好地发挥干部考核“指挥棒”的引导作用,才能更好的引导干部把心思放在知民情、解民困、暖民心上。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要顺利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亟需引导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形成正确的施政导向,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为科学发展保驾护航。为此,我们必须在思想上和实践中着重解答好为谁创造政绩、创什么样政绩、怎样创造政绩、依靠谁创造政绩以及怎样衡量政绩等方面的问题。

什么叫政绩?顾名思义,就是为政之绩,即为政的成绩、功绩、实绩。领导干部真正的政绩应该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辛勤工作的实绩,应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胡锦涛同志曾语重心长地要求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说到底就是要忠实实践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指出:“我们做事情、干工作,如果做到了上有利于国家、下有利于人民;既符合国家和人民眼前利益的要求,又符合国家和人民长远利益的要求;既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又能促进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那就做出了党和人民所需要的真正的政绩。”

共产党人的政绩,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绩,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绩。为人民多干事、干实事、干大事、干成事,为党建功、为国尽职、为民造福,是每个领导干部应尽的职责、终身的追求。领导干部创造政绩,多出政绩,才无愧人民赋予的权力和职位,无愧于人民给予的俸禄,才不负于党、不负于人民、不负于时代。如果不思进取守摊子,空有其位混日子,固步自封保位子,甘当“庸官”,必然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被时代所抛弃。

党和人民所需要的政绩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创造的政绩,是以人民福祉的增加作为主要衡量指标的政绩,是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党员干部主动回应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时代要求,尽快破除片面追求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的旧观念,开辟一条效益优先、富民优先、生态优先、节约优先的发展新路。为此,一是要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片面政绩转变为谋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政绩。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求我们既要高度重视经济建设和物质文明的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又要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全面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地位。二是要从单纯追求局部利益的狭隘政绩转变为谋求全面协调发展的全局政绩。牢固树立统筹协调的观念,坚持发展的系统性、协调性,正确处理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三是要从单纯追求眼前发展的短视政绩转变为谋求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政绩。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能力,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推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是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推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力量。创造政绩必须依靠人民群众这个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既创造了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财富,还推动了社会政治的进步。离开了人民群众,人类的一切活动将无法进行。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的奋斗目标,描绘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光明前景,也为领导干部创造政绩提供了舞台,但这个舞台的主角是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最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最明白困难集中在哪些地方,最知道发展必须解决什么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学习和推动群众的创造,汲取人民群众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和智慧,明晰发展的方向和路子,产生推动发展的办法和措施。创造政绩离不开党的领导这一核心。我们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为人民而存在,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履行党组织的决议、决定和指示,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政绩。在创造政绩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须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创造出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政绩。

的事物中发现和寻找其内在的本质和规律性。抓工作首要的是要吃透所做工作本身的内在规律,按照这个规律所要求的逻辑来做工作。现实中,有些人对一个新事物望文生义,不求甚解,跟风跑,跟口号跑,徒有热情,所谓“思路不清胆子大,情况不明点子多”。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了解国情、通晓国策、掌握国法,研究和把握执政规律、市场经济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从而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回应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要务实,狠抓落实创政绩。我们要牢固树立“落实就是责任、落实就是水平、落实就是政绩”的思想,坚持以尊重经济建设规律为前提,以实事求是为基础,把工作的立足点放在真抓实干上。在精心筹划、精心组织、精心协调、精心指导、细致工作中,确保抓落实的质量,确保工作落实到位。要创新,锐意进取创政绩。创新能力是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能力结构体系中的一个最本质的要素,也是领导干部价值的最高体现。面对今天的发展时代、竞争时代,领导干部一定要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敢闯新路、勇为人先,在改革中消除积弊,在探索中开拓新路,在前进中创造业绩。庸碌无为的“守成”干部干不出骄人政绩;三分钟热度的“烟花”干部绝对干不好工作;而不负责任的“三拍”干部,更是创不出政绩的。

政绩有真假之分、显潜之别、得失之论、是非之争。正确评价领导干部的政绩,有利于形成凭政绩用人的正确导向。测试政绩离不开人心这杆“公平秤”。古人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对领导干部的政绩感受最直接、最真切,也最有发言权。只有为老百姓所公认、为广大人民群众真心拥护的政绩才是真正的政绩。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为人民群众服务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创造政绩的最高目的。衡量政绩离不开实践这块“试金石”。实践出政绩,实践是创造政绩的大学校。同时,实践也是检验政绩的试金石。我们的一切工作要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只有实践检验是正确的,在历史上经得住考验的,才是真正的政绩。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紧紧抓住当前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多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创造有形的政绩;又要干当前、想长远,多做一些诸如“百年树人”这样的长远之事,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创造无形政绩。

评判政绩离不开科学的干部考评体系这部“检测仪”。干部能否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科学的考评机制。建立科学的政绩评价体系,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是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政绩观的制度保证。要按照中央《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及配套的地方考核、部门考核、年度考核等三个考核办法的要求,全面考核干部德、能、勤、绩的情况,切实解决公认不公、实绩不实、识人失真、用人失准的问题,切实做到让善于科学发展的人上,不会科学发展的人让,阻碍科学发展的人下。

按照上级党委的统一部署,最近集中学习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通过学习,我感到,贯彻落实“两个纲要”,党员干部要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所谓政绩观,就是指领导干部对如何履行自身职责及取得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是否正确,不仅会影响到一个单位或地方的发展,也会影响到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建设,乃至影响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因此“要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这是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意义的。能否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归根到底取决于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因此共产党人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荣辱观,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自觉性。

人应当有理想和信念,理想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信念是人生实现追求的动力。理想和信念是世界观、人生观的核心内容。“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的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毫无疑义的,我们党的名称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明确地指明了这个将来的,无限光明的,无限美妙的最高理想”。共产主义这一人类社会最高理想,激励了几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惜赴汤蹈火而为之奋斗。在今天,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坚定信念,仍然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的精神支柱。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决心为之而奋斗终身,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坚定自身理想信念的首要条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处在这一历史使命,必须把理想同现实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把坚定的信念同踏实的工作结合起来,既要坚信共产主义事业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又要充分认识到共产主义前进道路上的曲折性和长期性。我们领导干部唯有树立远大理想和信念才能够在胜利时不骄不躁,谦虚谨慎,才能够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不悲观失望,才能够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砥砺意志,坚定信念,奋斗不息,不断前进。共产党人的理想和信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上的。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反对一切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思想,用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去支撑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去指导我们的改革实战,从而推动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尤其是经济和分配上多元化的现状,促使人生价值成为人们思考和争论的热点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价值观错位的状况屡见不鲜。他们把人生价值定位在权力之中或金钱之中或享乐之中或绝对自由之中等等。显然这些都是错了位的价值方向。马克思主义以为,价值是一种关系,它体现的是一种主客观之间的关系,价值观是人们对外界事物能否满足个人和社会某种需要的评判标准。党的干部无论职位高低,其自身价值必须体现在甘于奉献,淡泊名利之中。党员干部应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鞠躬尽瘁,先人后己。任长霞和牛玉儒二位同志是我们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他们的事迹虽然不同,但他们所表现出的心系人民群众,用满腔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为民排忧解难,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用生命的代价换取人民的利益,他们都表现出了领导干部真心为民的高尚的思想品德。相比之下,有些领导干部对共产党人的价值观产生了动摇,甚至怀疑否定,产生了极端个人主义思想,他们片面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以是否对个人有利作为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唯一标准,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他们置党纪国法不顾,只顾自己名利官位,以权谋私。王怀忠,肖作新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以权谋私行为的发生,都是对权力的滥用。而造成滥用权力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缺乏正确的权力观。腐败分子之所以有腐败行为。关键在于他们脱离了立党为公,掌权为民的权力观,视权力为谋私的手段和工具。于是大权在握,头脑发昏,权欲膨胀,胡作非为,结果必然自食其果,在官位上摔下来,落个被世人唾弃的下场。权力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是指对权力的性质,作用和运行机制的基本看法。受不同权力观的支配,必然产生不同的行为结果。共产党人的权力观是立党为公,掌权为民。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由于我国现在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没有发展到由社会成员的大多数或全体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程度,人民只能通过少数代表来掌握和行使国家权力。由于我们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是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分配宗旨的,人民便把这些权力赋予我们党,委托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来行使权力,也就是说权力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如果说领导干部对人民给予的权力拥有使用权的话,那么,这种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必须掌握的常识。权力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作为领导干部,人民给予的权力越多,职位越高责任也就越大。因此,各级领导干部无论在什么岗位上掌权,用权,都要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需,为人民谋利益,坚定不移地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无私无畏地同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作斗争,永葆人民公仆的本色。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人的荣辱观,主要体现在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之中。以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为光荣,以侈奢浪费,以权谋私为耻辱。励精图治,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法宝。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好,一直要抓60—70年”。“我们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提倡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在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中丢掉了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出现了讲排场、摆阔气,追求奢侈豪华的不良风气。有的人沉溺于灯红酒绿之中,狂吃豪赌;有的人全身珠光宝气,豪华在年年翻新,招摇过市,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一个比一个威风,已经使一部分领导干部意志衰退,有的甚至跌入了犯罪的泥坑,我们应当引以为戒,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态度如何、关系亲疏,主要是看领导干部是否为群众谋利益,关心群众的疾苦,解决群众的困难,改善人民的生活,是否与群众风雨同舟,有福同亨。我们的党员干部做到了这些,群众就与党亲近,就拥护党,党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否则就离心离德,甚至产生对抗。从我们党走过的80多年艰难历程也可以看出,艰苦奋斗,廉洁奉公能够密切联系群众,贪图享乐,奢侈浪费就脱离群众,因此,我们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只有树立和发扬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精神,才能够在思想上、感性上热爱人民,关心群众,在工作上努力拼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作风上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与群众打成一片;在生活上不搞特殊化,与群众同甘共苦。

总之,共产党人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自身利益,不断增强拒腐防变,抵御各种不正之风的能力,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弘扬真、善、美,实践公、正、廉,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组织放心,群众放心的好干部。

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也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核心内容。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都应从实际出发,从长远出发,多做打基础、增后劲、利长远的工作,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心胸和格局。只有自觉把自身工作置身在全旗经济发展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切实树立起“一盘棋”思想,才能在推进具体工作张既跳出一域谋全局,又在谋全局中抓好一域。任何事物都有他的发展规律,我们在推进每一项工作时,都必须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科学制定任务目标和工作措施,力戒“情况不明决心大”、“拍脑门决策、拍胸脯蛮干”。

同时,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必须符合新时代下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结合组织工作而言,就是既注重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培育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同时也要建立良好的干部考核机制,在领导班子和干部的实绩考核中正确评定他们的工作政绩。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要顺利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亟需引导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形成正确的施政导向,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为科学发展保驾护航。为此,我们必须在思想上和实践中着重解答好为谁创造政绩、创什么样政绩、怎样创造政绩、依靠谁创造政绩以及怎样衡量政绩等方面的问题。

什么叫政绩?顾名思义,就是为政之绩,即为政的成绩、功绩、实绩。领导干部真正的政绩应该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辛勤工作的实绩,应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胡锦涛同志曾语重心长地要求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说到底就是要忠实实践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指出:“我们做事情、干工作,如果做到了上有利于国家、下有利于人民;既符合国家和人民眼前利益的要求,又符合国家和人民长远利益的要求;既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又能促进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那就做出了党和人民所需要的真正的政绩。”

共产党人的政绩,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绩,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绩。为人民多干事、干实事、干大事、干成事,为党建功、为国尽职、为民造福,是每个领导干部应尽的职责、终身的追求。领导干部创造政绩,多出政绩,才无愧人民赋予的权力和职位,无愧于人民给予的俸禄,才不负于党、不负于人民、不负于时代。如果不思进取守摊子,空有其位混日子,固步自封保位子,甘当“庸官”,必然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被时代所抛弃。

党和人民所需要的政绩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创造的政绩,是以人民福祉的增加作为主要衡量指标的政绩,是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党员干部主动回应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时代要求,尽快破除片面追求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的旧观念,开辟一条效益优先、富民优先、生态优先、节约优先的发展新路。为此,一是要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片面政绩转变为谋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政绩。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求我们既要高度重视经济建设和物质文明的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又要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全面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地位。二是要从单纯追求局部利益的狭隘政绩转变为谋求全面协调发展的全局政绩。牢固树立统筹协调的观念,坚持发展的系统性、协调性,正确处理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三是要从单纯追求眼前发展的短视政绩转变为谋求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政绩。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能力,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推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是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推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力量。创造政绩必须依靠人民群众这个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既创造了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财富,还推动了社会政治的进步。离开了人民群众,人类的一切活动将无法进行。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的奋斗目标,描绘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光明前景,也为领导干部创造政绩提供了舞台,但这个舞台的主角是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最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最明白困难集中在哪些地方,最知道发展必须解决什么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学习和推动群众的创造,汲取人民群众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和智慧,明晰发展的方向和路子,产生推动发展的办法和措施。创造政绩离不开党的领导这一核心。我们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为人民而存在,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履行党组织的决议、决定和指示,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政绩。在创造政绩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须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创造出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政绩。

的事物中发现和寻找其内在的本质和规律性。抓工作首要的是要吃透所做工作本身的内在规律,按照这个规律所要求的逻辑来做工作。现实中,有些人对一个新事物望文生义,不求甚解,跟风跑,跟口号跑,徒有热情,所谓“思路不清胆子大,情况不明点子多”。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了解国情、通晓国策、掌握国法,研究和把握执政规律、市场经济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从而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回应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要务实,狠抓落实创政绩。我们要牢固树立“落实就是责任、落实就是水平、落实就是政绩”的思想,坚持以尊重经济建设规律为前提,以实事求是为基础,把工作的立足点放在真抓实干上。在精心筹划、精心组织、精心协调、精心指导、细致工作中,确保抓落实的质量,确保工作落实到位。要创新,锐意进取创政绩。创新能力是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能力结构体系中的一个最本质的要素,也是领导干部价值的最高体现。面对今天的发展时代、竞争时代,领导干部一定要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敢闯新路、勇为人先,在改革中消除积弊,在探索中开拓新路,在前进中创造业绩。庸碌无为的“守成”干部干不出骄人政绩;三分钟热度的“烟花”干部绝对干不好工作;而不负责任的“三拍”干部,更是创不出政绩的。

政绩有真假之分、显潜之别、得失之论、是非之争。正确评价领导干部的政绩,有利于形成凭政绩用人的正确导向。测试政绩离不开人心这杆“公平秤”。古人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对领导干部的政绩感受最直接、最真切,也最有发言权。只有为老百姓所公认、为广大人民群众真心拥护的政绩才是真正的政绩。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为人民群众服务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创造政绩的最高目的。衡量政绩离不开实践这块“试金石”。实践出政绩,实践是创造政绩的大学校。同时,实践也是检验政绩的试金石。我们的一切工作要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只有实践检验是正确的,在历史上经得住考验的,才是真正的政绩。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紧紧抓住当前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多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创造有形的政绩;又要干当前、想长远,多做一些诸如“百年树人”这样的长远之事,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创造无形政绩。

评判政绩离不开科学的干部考评体系这部“检测仪”。干部能否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科学的考评机制。建立科学的政绩评价体系,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是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政绩观的制度保证。要按照中央《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及配套的地方考核、部门考核、年度考核等三个考核办法的要求,全面考核干部德、能、勤、绩的情况,切实解决公认不公、实绩不实、识人失真、用人失准的问题,切实做到让善于科学发展的人上,不会科学发展的人让,阻碍科学发展的人下。

按照上级党委的统一部署,最近集中学习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通过学习,我感到,贯彻落实“两个纲要”,党员干部要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所谓政绩观,就是指领导干部对如何履行自身职责及取得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是否正确,不仅会影响到一个单位或地方的发展,也会影响到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建设,乃至影响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因此“要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这是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意义的。能否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归根到底取决于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因此共产党人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荣辱观,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自觉性。

人应当有理想和信念,理想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信念是人生实现追求的动力。理想和信念是世界观、人生观的核心内容。“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的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毫无疑义的,我们党的名称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明确地指明了这个将来的,无限光明的,无限美妙的最高理想”。共产主义这一人类社会最高理想,激励了几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惜赴汤蹈火而为之奋斗。在今天,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坚定信念,仍然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的精神支柱。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决心为之而奋斗终身,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坚定自身理想信念的首要条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处在这一历史使命,必须把理想同现实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把坚定的信念同踏实的工作结合起来,既要坚信共产主义事业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又要充分认识到共产主义前进道路上的曲折性和长期性。我们领导干部唯有树立远大理想和信念才能够在胜利时不骄不躁,谦虚谨慎,才能够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不悲观失望,才能够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砥砺意志,坚定信念,奋斗不息,不断前进。共产党人的理想和信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上的。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反对一切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思想,用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去支撑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去指导我们的改革实战,从而推动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尤其是经济和分配上多元化的现状,促使人生价值成为人们思考和争论的热点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价值观错位的状况屡见不鲜。他们把人生价值定位在权力之中或金钱之中或享乐之中或绝对自由之中等等。显然这些都是错了位的价值方向。马克思主义以为,价值是一种关系,它体现的是一种主客观之间的关系,价值观是人们对外界事物能否满足个人和社会某种需要的评判标准。党的干部无论职位高低,其自身价值必须体现在甘于奉献,淡泊名利之中。党员干部应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鞠躬尽瘁,先人后己。任长霞和牛玉儒二位同志是我们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他们的事迹虽然不同,但他们所表现出的心系人民群众,用满腔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为民排忧解难,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用生命的代价换取人民的利益,他们都表现出了领导干部真心为民的高尚的思想品德。相比之下,有些领导干部对共产党人的价值观产生了动摇,甚至怀疑否定,产生了极端个人主义思想,他们片面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以是否对个人有利作为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唯一标准,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他们置党纪国法不顾,只顾自己名利官位,以权谋私。王怀忠,肖作新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以权谋私行为的发生,都是对权力的滥用。而造成滥用权力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缺乏正确的权力观。腐败分子之所以有腐败行为。关键在于他们脱离了立党为公,掌权为民的权力观,视权力为谋私的手段和工具。于是大权在握,头脑发昏,权欲膨胀,胡作非为,结果必然自食其果,在官位上摔下来,落个被世人唾弃的下场。权力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是指对权力的性质,作用和运行机制的基本看法。受不同权力观的支配,必然产生不同的行为结果。共产党人的权力观是立党为公,掌权为民。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由于我国现在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没有发展到由社会成员的大多数或全体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程度,人民只能通过少数代表来掌握和行使国家权力。由于我们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是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分配宗旨的,人民便把这些权力赋予我们党,委托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来行使权力,也就是说权力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如果说领导干部对人民给予的权力拥有使用权的话,那么,这种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必须掌握的常识。权力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作为领导干部,人民给予的权力越多,职位越高责任也就越大。因此,各级领导干部无论在什么岗位上掌权,用权,都要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需,为人民谋利益,坚定不移地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无私无畏地同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作斗争,永葆人民公仆的本色。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人的荣辱观,主要体现在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之中。以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为光荣,以侈奢浪费,以权谋私为耻辱。励精图治,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法宝。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好,一直要抓60—70年”。“我们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提倡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在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中丢掉了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出现了讲排场、摆阔气,追求奢侈豪华的不良风气。有的人沉溺于灯红酒绿之中,狂吃豪赌;有的人全身珠光宝气,豪华在年年翻新,招摇过市,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一个比一个威风,已经使一部分领导干部意志衰退,有的甚至跌入了犯罪的泥坑,我们应当引以为戒,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态度如何、关系亲疏,主要是看领导干部是否为群众谋利益,关心群众的疾苦,解决群众的困难,改善人民的生活,是否与群众风雨同舟,有福同亨。我们的党员干部做到了这些,群众就与党亲近,就拥护党,党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否则就离心离德,甚至产生对抗。从我们党走过的80多年艰难历程也可以看出,艰苦奋斗,廉洁奉公能够密切联系群众,贪图享乐,奢侈浪费就脱离群众,因此,我们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只有树立和发扬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精神,才能够在思想上、感性上热爱人民,关心群众,在工作上努力拼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作风上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与群众打成一片;在生活上不搞特殊化,与群众同甘共苦。

总之,共产党人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自身利益,不断增强拒腐防变,抵御各种不正之风的能力,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弘扬真、善、美,实践公、正、廉,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组织放心,群众放心的好干部。

政绩观样树立正确【第四篇】

干部履行职责所取得的绩效。领导干部肩负着党组织的期望和人民的期待,在任期间通过扎实而勤奋的,作出突出贡献留下突出政绩,这是任何一个有责任心、事业心的领导干部应该有的追求,同时也是一个干部德才素质的综合反映和对其进行评价的依据。对于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政绩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引导着我们去该为谁而建立政绩,该追求什么样的政绩,以及该通过怎样的途径去实现政绩。

作为青年党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正确地践行政绩观至关重要,概况起来就是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

仰望星空,就是要志存高远。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对于青年而言,有没有远大理想,能不能志存高远,也决定着青春的成色与分量。有远大理想、有鸿鹄志向,才能向着这个目标去努力、去奋斗,才会不断地激发出自己最大的潜能。如果没有方向,任何风都可能是逆风。

徐特立老人曾经说过:“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而一个人一旦没有了理想,就像大海里一只漂泊的小船失去了方向。当前,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各种文化相互交流交融交锋,多种思潮相互激荡,给广大青年在辨别是与非、对与错、真与假、美与丑等问题上,带来了许多困扰。广大青年只有在理想的烛照下不断提高判断力和鉴别力,才能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才能肩负起时代重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功成不必在我并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自觉把个人的理想与党和人民的事业,与社会的需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自己建立更高追求、更高标准,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站在群众角度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行动上深入群众、在工作上服务群众,使自己的远大理想在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中得以实现,做到让党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而不是急功近利、好大喜功,追求“形象工程”“面子工程”。

脚踏实地,就是要立足岗位扎实工作。理想信念,从来都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应该是具体的、实践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抬头看天,离不开低头看路;仰望星空,也需要脚踏实地。

青年员工只有把远大的理想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当中,落实到每一件具体的事情上,才能不断地接近自己的理想。要把远大志向和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克服浮躁心理,沉得下身、静得下心,从小事做起,以小见大,以小成大,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透,用心干好本职工作的每一件事,不断提高能力、提升境界。

立足岗位实践理想抱负,仰望星空坚持脚踏实地,把“小我”融入“大我”之中,始终做到与民族同命运、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齐发展,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写下灿烂的青春篇章。

政绩观样树立正确【第五篇】

郑培民同志在20多年领导生涯中,艰苦奋斗,励精图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取得了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工作实绩。组织部门作为“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学习郑培民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关键是要端正“五观”,突出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强有力的干部支撑和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牢固树立朴素的群众观,让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提供力量之源。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老百姓比天还大”。这是郑培民同志群众观的形象概括。在郑培民身上,表现出职务越高,离群众越近,与群众感情越深。所以,老百姓亲切地称他为“好朋友”、“好兄长”和“贴心人””。而我们有些基层干部的群众观却表现为:有的嫌“烦”,怕面对群众;有的嫌“土”,远离群众;有的嫌“刁”,绕着群众;做群众工作浮在面上;深入群众走马观花;对群众的疾苦麻木不仁;对待群众利益不闻不问……。这样的群众观,怎么能够实现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呢?为此,正确的政绩观应建立在朴素的群众观上,朴素的群众观的根本要求是心中经常有群众,时时处处为群众。树立朴素的群众观,就要多深入群众,做到进百家门,察百家情,想百家事,真正把群众的冷暖记心头;就要时刻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结穷亲,搞帮联,送温暖,看群众最盼什么,最恨什么,最需要解决什么,最想得到什么,真正做到知民情、答民意、顺民心;就要把群众同意不同意,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做决策、谋政绩、干实绩的根本出发点,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让广大群众真正成为正确政绩观的最终受益者。

二、牢固树立全局的利益观,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提供信念支撑。

“当干部就要多做造福人民的事”,这是郑培民同志利益观的集中体现。为了加快湘西脱贫致富步伐,他欣然从湘潭平调到湘西,牺牲了个人小利益,维护了群众大利益。不论什么地方,他都坚持做“打基础的工作”、“对长远有利的工作”,从不往自己脸上“贴金”,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但是,我们有些基层领导干部看问题、做决策、干工作总和自身利益相联系,有的为了个人利益,主动往基础条件好的地方调;有的为了早出政绩,热衷搞虚张声势的“形象工程”,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和花里胡哨的“面子工程”;有的怕出现工作失误,工作中拈轻怕重,专捡好的干,绕着问题走;在他的利益观中,全局的利益,长远的利益,国家、集体、群众的利益轻如鸿毛,而个人利益、眼前利益、小集团利益重如泰山。正确的政绩观应建立在全局的利益观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全局的利益观的本质所在,树立全局的利益观,就要像郑培民同志那样,经常注意加强党性修养,坚持做到“一日三省吾身”,牢固构筑起思想上拒腐防变的坚强防线;就要像郑培民同志那样,在对待个人利益上做到“警钟长鸣”、“严以律己”;就要时刻牢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谁给的、为谁掌权、如何掌权;就要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改造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就要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记“两个务必”,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不断锻炼意志品质,陶冶革命情操,提高精神境界,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

三、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提供发展导向。

带头推广“双两大”地膜玉米新技术,积极引进“大电网”,支持扩建湘泉酒厂,坐阵指挥修通火禾公路……这些实实在在的工作都是郑培民发展观的科学实践。科学的发展观是以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现在,有些基层领导干部的发展观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盲目性和功利性,主要表现为:有的是不计成本地实现gdp的快速增长,有的是标新立异地搞新规划、绘新蓝图,上新项目、作新调整,有的是急功近利地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有的则陷入了重“经济gdp”,轻“人文gdp”和“绿色gdp”的发展误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各级领导班子谋政绩,干实绩,办实事指明了方向。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按照“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要求,坚持“三个文明”整体推进,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敦煌是一个干旱缺水、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失调、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县市,因此,在发展上更要注重优化经济结构,要始终坚持以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为基础,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统一,只有确立这样的发展观,只有把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作为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前提和基础,才能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才能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取得的政绩才能经得住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为政之要,关键在于用人。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各级党组织要不断创新选人用人观念,坚持用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民主的选人用人程序,科学的选人用人手段,规范的选人用人决策机制,好的作风选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努力把广大干部的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到发展第一要务上,把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智慧统一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上。树立创新的用人观,必须坚持从以下三个方面选人用人。一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选人。要把能否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选人用人的首要条件,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平衡照顾的用人观,根据事业的发展需要,把那些政治素质好,靠得住,有本事,想干事,能干成事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干部工作岗位上,尤其对那些能干成事而有争议的干部,要坚持“观大节、看主流、看本质”的观点,大胆使用,让群众、实践和历史检验干部工作实绩。二要坚持以实绩选人。看一个干部最终要看他的实际工作效果。考察干部时不仅要听“唱功”,而且要看“做功”,既看本单位的客观条件和基础,又要看本人的客观努力程度,既看“显山露水”的显绩,又要看“后人乘凉”的潜绩,既看近期工作目标完成如何,又要看为长远发展打了那些基础,既看经济效益,又要看社会效益;既看个人作用,又要看群众贡献,真正把那些敢抓敢管,勇于创新,实绩突出的干部用起来。三是坚持让群众选人。干部生活在群众之中,群众对干部的德才表现、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工作实绩最有发言权。配备领导班子、选拔领导干部要扩大民主推荐范围,严格民主推荐程序,变“领导认同”为“群众公认”;大力推行干部任前公示制,广泛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严格实行干部考察预告制,增强群众参与选人用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要加大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力度,引入竞争机制,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总之,真正把对群众有真感情,坚持为群众办实事、务实效、求实绩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工作岗位上。

五、牢固树立公正的考评观,用制度约束干部行为,以机制激励干部创业,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提供制度保障。

干部政绩的考核评价观如同一个无形的“指挥棒”,直接影响着各级领导班子的工作方向和重心。如何从制度上遏制谋假绩,做假事,急功近利,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形式主义现象,进而从机制上激励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重实际、务实事、求实效的求真务实精神是新形势下各级党组织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新课题。今后,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树立公正的考评观,坚持在经济建设的实践中去考察考核、发现干部,坚持以“政绩评价干部,以经济增长评价干部,以群众满意程度评价干部”,着力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构建一整套以德才素质为基储以工作实绩为核心、以量化考核为手段的科学的干部考核机制,增强干部考核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激励干部队伍在经济建设的大潮中开拓进娶干事创业。公正的考评观必须建立在科学、规范、合理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上。建立健全科学、规范、合理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首先,要准确界定干部政绩的考核标准。干部考核中要突出发展主题,区别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标准,建立健全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岗位责任制,不断增强干部政绩考核指标的客观性、可行性。其次,要正确采用干部政绩考核方式。要不断改进干部政绩考核办法,坚持做到集中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现实考核与历史考核相结合,实绩考核与素质考核相结合,显绩考核与隐绩考核相结合,不断增强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操作性、真实性。第三,要明确干部政绩考核主体。要扩大民主,广泛调动群众参与干部考核的积极性,要让群众来做干部政绩考核评价的“总裁判”,不断落实群众在政绩考核评价工作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增强干部政绩考核的广泛性、准确性。第四,要强化政绩考核结果运用。要建立有关专家剖析政绩机制,准确分析政绩长期利弊,全面地历史地看待政绩;要建立重大决策责任追究制,坚持谁决策谁负责;要建立和完善奖惩制度,以真实的政绩决定干部去留,激励干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建功立业。

政绩观样树立正确【第六篇】

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考核虽为干部的考核,干部却为群众的干部,干部考核新规最终落脚点还是在为群众服务、赢得群众认可度上。所以要彰显党政考核新规的真谛,必须借助群众之力。

但是有些干部实心实意为民办实事、谋实利,群众当然会认可,矛盾自然能降温,问题自然可以妥善解决。党员干部工作是否负责,群众心中是有一杆秤的,只有赢得群众的认可与支持,才能将干群关系的对立变成对话。所以必须强化党政干部的群众意识,发挥群众的监督责任,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其中,成为党政干部考核新规的共同实践者、推动者。

搭建好群众参与考评指标的“连心桥”。干部生活在具体的工作环境之中,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作风好坏、政绩大小,群众最清楚,最了解、最有发言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党政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言下之意,就是要将考核指标进行量化,将“软指标”变成“硬杠杆”,将领导满意的宏观数据变成群众认可的具体数字。群众参与考评的自觉程度、内在一致性和广泛性直接决定了党政干部考评的质量和水平。党政干部考核,不是少数人来考评,也不是在少数人中考评,必须体现群众参与程度,扩大群众参与的范围,加大群众参与考评的权重,增加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绘制好考评指标的群众认可的“晴雨表”。党政干部考核是一张对干部起着导向作用、鞭策作用和激励作用的“晴雨表”。党政干部的任用,大到党和国家事业的成败,小到一个单位的兴衰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群众参与党政干部考评,不是一个口号,更不是考评结束后将考评结果“束之高阁”,然后再无下文。提高群众参与度与认可度,就必须推行实绩考核公示制,将每位干部的工作目标中工作完成情况以书面形式进行公示,让广大干部群众发表意见和举报问题,同时也要将群众对党政干部的评价放置“阳光下”,让民意问询制、群众的反馈与监督等形式,实实在在成为干部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

群众的认可与支持,就应该成为党员干部是否合格的试金石。唯有借助群众力量的星星之火,才能更好地发挥干部考核“指挥棒”的引导作用,才能更好的引导干部把心思放在知民情、解民困、暖民心上。

政绩观是指人们对政绩的看法。政绩观反映的是党员的党性修养、政治立场、格局境界。政绩观端正不端正、正确不正确,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我们事业的成败。所谓政绩,按字面的解释当是指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所取得的绩效。领导干部肩负着党组织的期望和人民的期待,在任期间通过扎实而勤奋的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留下突出政绩,这是任何一个有责任心、事业心的领导干部应该有的追求,同时也是一个干部德才素质的综合反映和对其进行评价的依据。对于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政绩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引导着我们去该为谁而建立政绩,该追求什么样的政绩,以及该通过怎样的途径去实现政绩。

作为青年党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正确地践行政绩观至关重要,概况起来就是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

仰望星空,就是要志存高远。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对于青年而言,有没有远大理想,能不能志存高远,也决定着青春的成色与分量。有远大理想、有鸿鹄志向,才能向着这个目标去努力、去奋斗,才会不断地激发出自己最大的潜能。如果没有方向,任何风都可能是逆风。

徐特立老人曾经说过:“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而一个人一旦没有了理想,就像大海里一只漂泊的小船失去了方向。当前,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各种文化相互交流交融交锋,多种思潮相互激荡,给广大青年在辨别是与非、对与错、真与假、美与丑等问题上,带来了许多困扰。广大青年只有在理想的烛照下不断提高判断力和鉴别力,才能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才能肩负起时代重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功成不必在我并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自觉把个人的理想与党和人民的事业,与社会的需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自己建立更高追求、更高标准,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站在群众角度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行动上深入群众、在工作上服务群众,使自己的远大理想在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中得以实现,做到让党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而不是急功近利、好大喜功,追求“形象工程”“面子工程”。

脚踏实地,就是要立足岗位扎实工作。理想信念,从来都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应该是具体的、实践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抬头看天,离不开低头看路;仰望星空,也需要脚踏实地。

青年员工只有把远大的理想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当中,落实到每一件具体的事情上,才能不断地接近自己的理想。要把远大志向和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克服浮躁心理,沉得下身、静得下心,从小事做起,以小见大,以小成大,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透,用心干好本职工作的每一件事,不断提高能力、提升境界。

立足岗位实践理想抱负,仰望星空坚持脚踏实地,把“小我”融入“大我”之中,始终做到与民族同命运、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齐发展,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写下灿烂的青春篇章。

无论是什么岗位、承担什么责任,都要全身心投入工作,不做虚功,不图虚名,用心想事干事成事,多一些“真功实招”,少一些“花拳秀腿”,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令人信服的成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组织和群众的信任。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为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明了方向。组织部门要抓好贯彻落实,发挥政绩考核指挥棒作用,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立好政治标准“高标杆”,考出政治过硬的“老实人”。政治能力是新时代党员干部的第一能力,政治标准始终是衡量干部的第一标准。干部政绩考核要立好政治标准这一“标杆”,为干部干事创业提供“方向标”“指明灯”,让政治过硬的规矩人、正派人、老实人脱颖而出。要通过考核“标杆”引导党员干部涵养“政德”,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落实工作不偏不倚、不打折扣,不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不在政绩上“抖机灵”,确保各级领导干部政治上过得硬、靠得住,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

立好多种考核“长节杆”,考出改革攻坚的“开路人”。考核识别干部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环环相扣的过程,要将干部考准、考实、考细,就要用好平时考核、专项考核、年度考核、任期考核等多种方式,将干部考核的触角延伸到工作一线、延伸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方方面面,干部工作到哪里,考核的“长节杆”就要跟到哪里。干部考核不仅要注重干部短期的“显绩”,更要将考核之“杆”拉长到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为肯为高质量发展打基础、做“隐绩”的干部搭建起干事创业的平台,为干部担当作为保驾护航。

立好群众评价“华表木”,考出群众拥护“贴心人”。“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要把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古代尧舜为了能经常听到老百姓的意见,在宫外和路口设立一根木柱,方便百姓在上面书写对为政者的意见建议,这便是“华表木”。立起政绩考核“华表木”,就要引导广大干部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农村人居环境等民生方面将工作做实做细,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做人民拥护的好干部。

立好奖优罚劣“硬杠杆”,用好高质量发展“带头人”。干部考核结果运用的“杠杆作用”要硬起来,让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为干部管理使用立起奖罚单、警示牌。通过干部考核结果的运用,充分激励先进、鞭策落后,让优者更优,劣者变优。而这样奖罚分明、能上能下的“硬杠杆”,给大部分“不优不劣”的中间干部、年轻干部以鲜明的用人导向,激发干部队伍内生动力,引导干部素质不断优化。

“主题教育”关键在培树“政绩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开展主题教育,是全面提升党员干部整体素质的关键举措,也是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迫切需要,正当其时。开展好主题教育关键在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着力解决好干事创业的方向性问题。

树立一切为了人民的政绩观。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群众利益无小事”。作为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起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政绩观,始终牢记初心使命,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政绩的“硬”标准,要从多方面看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健全干部考评机制,把群众意见作为考核干部工作的重要标准,把真正群众公认、实绩突出的干部选出来。坚持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基层一线、田间地头,扑下身子了解人民群众的真实想法,为人民群众做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切实担负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树立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政绩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的“十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艰难,面对深化改革、脱贫攻坚等工作,比较容易的工作我们已经完成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起敢于攻坚克难、“啃硬骨头”的政绩观,始终牢记历史使命,勇于直面矛盾,增强斗争精神,改革创新、紧抓机遇,敢于牺牲自己、默默奉献,埋头苦干实干、开拓进取,知重负重、攻坚克难,敢于担当、勇挑重担,抓工作不拈轻怕重、推诿扯皮,碰到困难迎难而上,自觉提升工作本领,强化自身工作能力,能尽责、敢担责,面对重大原则问题立场坚定旗帜鲜明,面对急难险重任务豁得出来、顶得上去,建立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考验的“功业”,争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

关键词:政绩观,关键,主题。

“立”考核之“杆”“见”发展之“效”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为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明了方向。组织部门要抓好贯彻落实,发挥政绩考核指挥棒作用,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立好政治标准“高标杆”,考出政治过硬的“老实人”。政治能力是新时代党员干部的第一能力,政治标准始终是衡量干部的第一标准。干部政绩考核要立好政治标准这一“标杆”,为干部干事创业提供“方向标”“指明灯”,让政治过硬的规矩人、正派人、老实人脱颖而出。要通过考核“标杆”引导党员干部涵养“政德”,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落实工作不偏不倚、不打折扣,不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不在政绩上“抖机灵”,确保各级领导干部政治上过得硬、靠得住,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

立好多种考核“长节杆”,考出改革攻坚的“开路人”。考核识别干部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环环相扣的过程,要将干部考准、考实、考细,就要用好平时考核、专项考核、年度考核、任期考核等多种方式,将干部考核的触角延伸到工作一线、延伸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方方面面,干部工作到哪里,考核的“长节杆”就要跟到哪里。干部考核不仅要注重干部短期的“显绩”,更要将考核之“杆”拉长到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为肯为高质量发展打基础、做“隐绩”的干部搭建起干事创业的平台,为干部担当作为保驾护航。

立好群众评价“华表木”,考出群众拥护“贴心人”。“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要把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古代尧舜为了能经常听到老百姓的意见,在宫外和路口设立一根木柱,方便百姓在上面书写对为政者的意见建议,这便是“华表木”。立起政绩考核“华表木”,就要引导广大干部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农村人居环境等民生方面将工作做实做细,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做人民拥护的好干部。

立好奖优罚劣“硬杠杆”,用好高质量发展“带头人”。干部考核结果运用的“杠杆作用”要硬起来,让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为干部管理使用立起奖罚单、警示牌。通过干部考核结果的运用,充分激励先进、鞭策落后,让优者更优,劣者变优。而这样奖罚分明、能上能下的“硬杠杆”,给大部分“不优不劣”的中间干部、年轻干部以鲜明的用人导向,激发干部队伍内生动力,引导干部素质不断优化。

政绩观样树立正确【第七篇】

政绩观,是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对干部如何从政、如何施政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领导干部中的根本体现。怎样看待政绩,秉持什么样的政绩观,这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体现,是衡量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

用以下的态度去对待政绩:

正确的政绩观需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因此,要始终把读者需要作为第一选择。

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做到言行如一、表里如一、始终如一。不提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喊哗众取宠的空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假政绩。

即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真真实实地给切实按照客观规律谋划图书馆工作的发展。

只关注局部利益,不顾及全局得失。会妨碍发展大局。我们公共图书馆行业也是如此,我们应该抓出成果,应是对广大读者有益的成果,图书馆的工作应重在服务、重在公共性、重要对广大读者有利,这样的政绩才是真正的政绩。如果只着重自己的学术成就,或局部利益或小团体的成绩,对广大读者却无利用价值的成果或成绩,就不是真正的政绩。共产党人的政绩,说到底就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当代共产党人的政绩,就是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就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一定要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把全部精力用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用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把工作重点放在贯彻广州市委市政府有关《市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多办实事,以这样的眼光看待政绩,以这样的尺度检验政绩,以这样的精神追求政绩,才能创造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政绩。

政绩观样树立正确【第八篇】

但是有些干部实心实意为民办实事、谋实利,群众当然会认可,矛盾自然能降温,问题自然可以妥善解决。党员干部工作是否负责,群众心中是有一杆秤的,只有赢得群众的认可与支持,才能将干群关系的对立变成对话。所以必须强化党政干部的群众意识,发挥群众的监督责任,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其中,成为党政干部考核新规的共同实践者、推动者。

搭建好群众参与考评指标的“连心桥”。干部生活在具体的工作环境之中,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作风好坏、政绩大小,群众最清楚,最了解、最有发言权。***总书记强调“要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党政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言下之意,就是要将考核指标进行量化,将“软指标”变成“硬杠杆”,将领导满意的宏观数据变成群众认可的具体数字。群众参与考评的自觉程度、内在一致性和广泛性直接决定了党政干部考评的质量和水平。党政干部考核,不是少数人来考评,也不是在少数人中考评,必须体现群众参与程度,扩大群众参与的范围,加大群众参与考评的权重,增加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绘制好考评指标的群众认可的“晴雨表”。党政干部考核是一张对干部起着导向作用、鞭策作用和激励作用的“晴雨表”。党政干部的任用,大到党和国家事业的成败,小到一个单位的兴衰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群众参与党政干部考评,不是一个口号,更不是考评结束后将考评结果“束之高阁”,然后再无下文。提高群众参与度与认可度,就必须推行实绩考核公示制,将每位干部的工作目标中工作完成情况以书面形式进行公示,让广大干部群众发表意见和举报问题,同时也要将群众对党政干部的评价放置“阳光下”,让民意问询制、群众的反馈与监督等形式,实实在在成为干部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

群众的认可与支持,就应该成为党员干部是否合格的试金石。唯有借助群众力量的星星之火,才能更好地发挥干部考核“指挥棒”的引导作用,才能更好的引导干部把心思放在知民情、解民困、暖民心上。

关键词:真谛,新规,借力,群众。

60 24379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