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元宵民风民俗(优推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热闹元宵民风民俗(优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热闹元宵民风民俗【第一篇】
元宵节那天,广场上的花灯可多啦!于是,那天晚上,我们全家都去看花灯。
看过花灯,我们又去看放礼花。
只见一颗花炮冲上了深蓝色的夜幕,紧接着它就在空中爆炸了。花炮爆出了绿色的火花,火花闪着绿光,慢慢消失在空中。后业,礼花还爆出了红色、黄色、蓝色、银色……是啊,在新的一年里,我也会象礼花开出美丽的花朵一样,更加努力学习,争取做个“三好学生”。
回到家里,我一边吃着热腾腾的元宵,一边想着新一年的目标和计划……。
年的目标和计划……。
热闹元宵民风民俗【第二篇】
转眼间,春节过去了,接下来,我期盼的是能热热闹闹的过这个元宵节了!家家户户都早已经备足各式各样的爆竹和烟花,过了这个十五,这个春节,算是要正式过完了!
正月十五按理来说是要吃元宵的,可是,按我们老家的习俗,可不兴煮元宵吃。在我们家乡正月十五都兴吃饺子。所以十五这天一大早,妈妈就忙得不亦乐乎,又是择菜,又是剁肉馅......中午放学,我急急忙忙跑回家,迫不及待的推开门,哇,一股饺子浓香扑鼻而来。不用说,妈妈已经煮好饺子啦!我可是大饱口福了。下午放学回来只见邻居们都正在门口准备放炮,我急忙大叫:“先别放,让我进了屋再放!”哈哈哈,大家都被我逗乐了,没办法,谁叫我胆儿小呢!这不,刚进屋,我听见身后噼里啪啦的炸开了锅!
晚上六点多,花园要放烟火了,于是我连饭都没有吃,撒腿就向花园飞奔而去。只见花园中、跑道上早已是人山人海了。年轻的父亲搀扶着老人,慈祥的妈妈牵引着小孩,人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瞧!一位戴眼睛的父亲背上驮着一个漂亮的小女孩,女孩手中拿着一支荧光棒快乐的像一只小鸟。只听大喇叭里提醒说:“请大家注意安全,烟火将于七点一刻开始燃放......”盼星星,盼月亮,好不容易盼到了七点十五分,大家的'目光齐唰唰地投向水泥台。突然,不计其数的鞭炮声响了起来,响了很久很久……伴随着鞭炮声的消失,“嘭嘭”几声炮响一朵朵烟花窜上了天,在空中绽出了万道光芒。接下来,接连不断的烟花在空中炸开舞动,好多人拿着手机,摄像机,把这美丽的瞬间留住。看!五颜六色的烟花在空中齐发,犹如百花齐放,光彩夺目。虽然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的,但是它却让人们大饱了眼福。不远处,一闪一闪的红光在空中舞动。原来,是人们在放孔明灯啊!
就这样,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中,在皎洁的月光下,热热闹闹的度过了春节的最后一天——正月十五。
热闹元宵民风民俗【第三篇】
aoueom。
元宵节到了,我和妈妈一起去蟠龙公园玩。
一走进公园我就惊呆了。只见那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美丽的孔明灯升上了高高的天空,远看就像一颗颗小星星在天空中眨着眼睛。店铺门前卖牛角的卖牛角,套圈的套圈,不管卖什么东西,店铺门前都挤满了人,非常热闹。美丽的烟花不停地射入空中,有的像绽开的菊花,有的像含笑一现的昙花,还有的像一座五颜六色的小桥。公园里到处是放鞭炮的人。他们三五成群坐成一堆,玩起了各式各样的游戏。公园的石门上挂着十二生肖,有调皮可爱的猴子,威武凶猛的老虎,还有伶活雪白的兔子……数不胜数,美丽极了!
元宵节不但是最快乐的一天,而且是最热闹的一天。
aoueom。
热闹元宵民风民俗【第四篇】
传统元宵佳节在中国古代对青年男女来说是一个很浪漫的节日。
在中国古代,由于受封建礼教的约束,“闺女”直到出嫁是足不出户的,唐朝的首都长安,实施宵禁。但是在传统元宵佳节前后三天,却取消宵禁的限制,以方便人民赏灯,称为“放夜”。在这难得的三夜内,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无不出外赏灯。这几天,姑娘们也可以成群结队的走上街头赏灯、猜谜。青年男女也可以趁此机会给自己物色伴侣。
在台湾,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葱,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
由于此晚男女无拘,可以同游共乐,也就留下了许多的爱情佳话。如:辛弃疾的词《青玉暗》“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传统元宵佳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这些都是传统元宵佳节晚上的场景。
所以说,与七夕节凄美的情人节不同,它是中国另一个具有热闹气氛的“情人节”。
热闹元宵民风民俗【第五篇】
在我们潮汕地区,有着许多传统的节日,在这些传统节日当天也会举行一些习俗的活动。
今年的元宵夜,我们来到妈妈的娘家凑热闹。据小姨说,这个活动是从我妈妈嫁过来的第二年就开始举行的,所以妈妈也不太清楚是个怎样的活动。活动最热闹的是在晚上,当天白天,我们祭祀拜祖后,吃完晚饭,就出发前往外婆家“大长陇”。我们一起去的有妈妈,小姨,弟弟妹妹和表弟表姐,浩浩荡荡的一群人开着电动车去。
只见我们刚开车进村子,就看到一行行人手里拿着一根t字型红色的木材把,两边个挂着两个灯笼,中间插着几柱香就这么走着。小姨说那是“游佑灯”,我想应该是保佑的意思吧。大家要拿着灯笼,从家里出发到老爷的神庙前排队围着神像绕一圈!然后再走回家。大长陇是个镇地区很广,外婆那里有分为寨内和寨外。迎老爷在寨内。我们把车停在舅舅家,然后走路到寨内,等待迎老爷的仪式。仪式很热闹,在队伍还没来前,沿路的各家户会自己出钱购买鞭炮烟花放。,许多的鞭炮铺满一路,各式各样的烟花彩色绽放,照亮亮整天空。烟花过后,才开始迎老爷。就这样在寨内游行三圈后才开始到寨外游行,据说要到第二天白天老爷才回庙,一整夜,热闹的很。
这个元宵,我在外婆那里体会到元宵的热闹。
。
热闹元宵民风民俗【第六篇】
红红火火的春节、香气四溢的端午节、登高望远的重阳节、细雨纷纷的清明节中国的传统节日五花八门,各具特色,然而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那热热闹闹的元宵节。
每年的元宵节我都是在外婆家过的,外婆家的元宵节热闹非凡。从初六就开始了,习俗也很多,有搭刺门,抬菩萨出游,摆棕轿而我最喜欢的要数游灯了。游灯活动是在正月初十的晚上。每当夜幕降临,人们便拿出了自己早已准备好的排灯,来到村口集合。在高高举起的龙头之后。一个个的灯排紧随其后连接成了长长的龙身。咚!咚!咚,阵阵的锣鼓声中巨龙游动起来了,慢慢地从马路上,朝村里的那条小溪游去了。每当这时,我就会拿起自己的小灯笼,飞速地跑向溪中的石桥,桥上聚满了赏游灯之人,大家聚精会神地盯着溪头的方向。来了,不知谁喊了一声,龙头出现了,人们放起鞭炮礼花,点燃了柴火。巨龙在鞭炮锣鼓声中缓缓地游动过来。绚丽的烟火、轰鸣的爆竹、闪耀的柴火、璀璨的巨龙、欢乐的人群,都映衬在溪面上,好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面啊!
巨龙沿溪一直游到宫庙里,在那里分发寓意吉祥的平安丁饼后,回村里进行最后的重头戏圈灯,只见在龙头的带领下,龙身一圈绕着一圈,一环套着一环,从上往下看像一朵闪亮的祥云。烟火爆竹声里龙头在祥云中高昂着头,带领人们奔向幸福。
节到元宵兴倍生,普天人共乐生平。外婆家热闹的元宵喜气与美好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
热闹元宵民风民俗【第七篇】
每年的阴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人很重视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你知道元宵节的民风民俗吗?下面本站网友精心整理了(*),希望可以帮到你!
元宵节放天灯也是一大民间习俗。天灯又称孔明灯,为三国时代诸葛亮所发明,放天灯的习俗,据传是由福建惠安的移民传入,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传说天灯能将愿望上达天神,所以施放者均以毛笔在白纸灯上书写姓名、地址和祈求的心愿,并燃放鞭炮助长天灯升高的气势。
耍龙灯,又称玩龙灯、舞龙灯、龙舞,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文化活动之一。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备受各民族的崇敬与爱戴,一直被视作中国五大瑞兽之首。每至年末岁尾,或重大节日节气,上至国家庆典,下至民间活动,都要欢欢喜喜耍龙灯,以祈求神龙降瑞,保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百业兴旺。
民间过元宵节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过元宵节的风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1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又有一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是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1、山东:千家万户百种灯。
山东的元宵花灯以种类繁多、各具特色闻名。
在胶东半岛、鲁中和鲁西南地区,当地人们习惯用豆面和玉米面做成生肖灯,按照家庭成员属相,每人一盏属相灯,节日晚上放在一盘中点燃,俗传谁的灯燃亮的时间长,谁必长寿。乳山等地会做一盏“看场佬”灯,形似一肩扛各种农具的老人,节日晚上由家中男孩点燃送到打谷场院中间,燃尽之后由家中长者据燃烧情况预卜当年各种作物的丰歉。滕州的萝卜灯别具一格,人们利用萝卜的自然颜色雕成各种花样,十分美观。元宵节傍晚,男孩子们会提着满篮的萝卜灯到村外放灯,几十步一个,从村头一直摆到山顶。放眼远眺,就像一条光芒四射的钻石项链,远接天宫,近连山村。德州牌坊灯的制作则最为复杂,先以木杆跨街扎起拱门,再蒙上彩绘绢纱,里面点燃无数灯火,巍峨壮观。
元宵节期间,山东省的花灯活动不少。如滕州市第三届“幸福滕州·魅力梨园”彩灯文化艺术节作为“好客山东贺年会”的一项重要主题活动,灯展分为七大板块62个灯组。枣庄的花灯节是山东省延续时间最长的灯展,正月十五仍可观赏到“幸福”的花灯。曲阜孔子六艺城则以“闹”“乐”为主线,推出灯谜竞猜、抬花轿等民俗表演和矍相圃射礼、九射格比艺、书厅挥毫等项目,让游客充分感受孔子故里的节日氛围。
2、江苏:秦淮灯彩甲天下。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江苏也颇为兴盛,一般从春节前后开始点灯,到正月十五达到高潮,至正月十八渐近尾声。
南京秦淮灯会可谓声名远扬。秦淮灯会兴起于魏晋时期,唐代时迅速发展,明代达到鼎盛。朱元璋建都南京后,为了招徕天下富商,竭力提倡灯节盛事,并将元宵节张灯时间延长至十夜,使之成为我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灯节。自此以后,每逢农历新年、元宵前后,秦淮河畔处处张灯结彩,逐渐享有了“秦淮灯彩甲天下”的美誉。
1985年,南京市秦淮区举办了首届夫子庙元宵节花灯晚会,迄今已成功举办26届。秦淮灯会上,游人可以在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景区内欣赏到来自各地的精美花灯。今年举办的第26届江苏·秦淮灯会更是隆重,来自中国台湾的巨型灯组“神龙腾跃”与中华门瓮城顶端的“龙腾盛世”主灯交相辉映。本届灯会在夫子庙陆上、十里秦淮河水上、明城墙空中立体布展,“灯展、灯景、灯船、灯市”同展,再现秦淮灯彩盛世美景。本届秦淮灯会也是第三届江苏·中国台湾交流灯会,为了参加此次秦淮灯会,中国台湾特意选聘灯艺师傅,扎制了高达14米的“龙腾盛世”等40余组灯,希望借“龙”这一全球华人共有的图腾,祈求两岸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事事如意。
热闹元宵民风民俗【第八篇】
这个寒假,我回到了妈妈的老家江西过年。江西和深圳不同,除夕和春节期间天天都有鞭炮噼里啪啦地响个不停。晚上,还能从窗外看到五彩缤纷的烟花。
这个春节,我在江西最难忘的事就是我学会了玩甩炮!大年初三,我去给我朋友刘泽奇家拜年,他家里有各种鞭炮。于是,我们就去放炮玩了。刘泽奇拿了十盒甩炮出来玩。甩炮是这样玩的:你把炮用力甩到地面上,它就会“砰”地一声巨响,威力大极了!我们时而把炮扔在墙上,时而把炮甩在树根下,时而把炮扔到路边的菜地里,震耳欲聋的炮声无处不在。我们还调皮地把炮故意扔到小孩、大人、公鸡和小狗的脚下,把他们吓得哇哇大叫,一副鸡飞狗跳的景象,把我们俩乐得捧腹大笑。我们想出了更好玩的方法,把炮互相往对方的脚下扔,脚下突然的爆炸声,使我们的脚不听使唤地跳起来,这真是令人心惊胆战啊!我们玩得流连忘返,过瘾极了!
后来,刘泽奇又拿来了刮炮。我不敢放,只好在一旁看。刮炮的声音大极了,刘泽奇把它刮着后立即扔到水里,炮在水里炸出了巨大的水花。我们还玩了一个冲天炮,这次是我给炮点着了火。一开始我有点害怕,犹豫不决,不过最后我还是鼓起勇气,按下打火机按钮,对准炮的引线,它一触即发,立刻像火箭似的冲向天空,瞬间爆炸,“砰”!!!有趣极了。
这次在江西过年,让我感受到了过年的精彩,而且玩甩炮的经历让我终生难忘。
上一篇:春节寒假生活小学【通用8篇】
下一篇:2024年冬至祝福语优选通用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