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决心书范例精编3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中考决心书范例精编3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中考决心书1
20__年中考工作结束了,我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努力下,中考再创辉煌,总成绩A以上110人,其中贵高线44人(全区205人)再居港南区第一。语文科成绩A+为48人,占区,数学科成绩A+为49人,占区,英语科成绩A+为43人,占区,政史科成绩A+为63人,占区,理化学科成绩A+为36人,占区。二、重视备考,早作准备,工作细化
1、成立领导机构
我们知道衡量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高低,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看教学成绩,尤其是中考成绩,它是学校发展与生存的重要生命线,所以我们学校非常重视中考工作,早在20__年秋期一开学,就成立中考工作领导小组。刘福威校长亲自担任组长,庞海松副校长担任副组长,成员有教导主任谭定华,政教主任莫裕宁,总务主任刘展森,从人员设置配比都较合理,制订好工作计划,落实分工,全方位为中考工作服务。
2、调整任课教师,分管好实验班
根据“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也根据我校积累下来中考成功经验:“分槽喂养,全面发展”,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1)周边学校暑假都上了一个月的功课,我校没上。(2)个别的教学骨干教师有调走的情况,经学校研究决定调整好任课教师,准备好两套教学人员的工作方案,把原上届实验班的教师放一个班的人员到八年级去把关,其中:班主任陈建瑚老师上八年级语文,英语廖伟英、伍海燕分别上七、八年级,班主任大胆起用苏海健(政史),语文用吉秋梅,数学用梁志红,英语用梁婉蓉、杨玉兰,化学用转科的董福英,这样在上届的基础上保留原来刘纪棉这一班的人员,进行重新调整搭配,新旧结合,形成了两个班的教学人员:苏海健、刘纪棉各带一个班。这些人员的设置都是经过严格挑选,多方论证,大胆起用的,这些教师当初都有些胆怯,信心不足,经鼓励教育,都能大胆去工作。
其次就是挑选生源,分出两个利于竞争的“实验班”,教导处严格把关,从七年级起到八年级各期段、期考各科成绩,综合起来,选出最好的120人分成两个班,基本上能杜绝人情关,并且我们对这两个班实行“动态管理”,“能者上,庸者下”,其他各班优者上,实验班跟不上的就下来。
3、抓好实验班师生的思想教育
刚开学,宣布了实验班师生名单后,首先召开了实验班任课教师的会议,鼓励老师大胆工作,增强教师的信心,都表达要鼓足干劲,做好工作,学校从各方面配合老师的教学需要,从后勤到教导资源等各方面,全力协助两个班的需要。接着召开了两个班的学生动员大会,明确要求,鼓励上进,贯彻“动态管理”的思想要求,激励学生的竞争意识,成为学校的栋梁之材。
4、制订计划,认真总结
在教研室的具体指导下,领导小组研究决定,教导处制订了秋季期的教学计划,特别是授课计划,争取在段考时上完九年级一半内容。到20__年三月份上完九年级全册内容,从时间上赢得战机,通过段期考的情况,认真做好总结成功的经验,调整不足之处,完善各项措施:做到了“真抓”,实行年级组长负责,组长负责组织开展教学研究,交流教学的得失、分析教学的动态,引导教师为中考备考出谋献策,“早抓”,实行“月考”营造竞争好学的氛围,进入备战状态。“狠抓”校风、班风,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抓好班主任的培训带好班级,“稳抓”尖子生的培养,争取完成上级下达一类考生35人的指标,稳住尖子生、提高临界生。
5、积极做好培尖工作
中考成绩要上去必须要有拔尖的人才,所以培尖工作非常关键,上完新课,就要进入了全面复习阶段(先是分册复习,后分类再综合复习,争取一模前复习完成第一遍,这是较关键的)。培尖工作是后阶段重要的工作,先定好在区前列的学生,及临界生名单,开好教师会,找差距,找存在问题,再开这些学生的教育会,了解学生的成绩情况,了解掌握了具体数据后,研究确定各班定好指标,定好人员,定好科目,落实任务,进行各个别谈话辅导,班主任做好尖子生,临界生的思想动员工作,做好全程跟踪,成绩建档,教导处定期检查培尖工作情况,记录各人全科的情况,对他们成绩进行分析,便于我们看清哪一个同学哪一科缺腿,对此类学生及时对他们进行补缺补差,比如92班有一个姓李的女生,她的文科特别好,物理、化学还算过得 去,她是我校前十五名的学生,可她的数学总徘徊98分左右,她的成绩令我们全体老师很头痛,如果她不缺腿,考贵高是不成问题的,为了培养她,我们全体数学老师共商良策,在确保她其它科不掉的前提下,每次考完试都叫她拿试卷到办公室帮她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详细给她讲解,经过她不懈的努力中考她考考出了A 的成绩,这成绩真来之不易,今年她顺利考取贵高。群策群力,开设专题讲座,可以告诉你们:困难是有的,但办法总比困难多一个,如果那一次考试真的出现这种现象,我们会发扬我们科组一直以来的光荣传统:那就是:一遇到问题便集群策群力,大家来解决,我们打算用晚饭后那段时间进行小组辅导,进行知识讲座,比如上个学期莫仲新副主任给学生讲了解直角三角形这一章在考试中如何出现各种知识的综合题,其他教师也给重点培养对象讲了一元二次函数有关的知识,通过讲座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好了,我们每晚留一个老师在办公室等候我们的学生到来,只要我们能坚持这样做,相信尖子生会不断地增多,缺腿率会逐渐下降。
6、对普通班补差补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尖子有了,但普通班不能拖后腿,否则影响全校的总成绩,我校也十分重视对普通班的教学工作,制订计划,要求与实验班基本同步,上课进度,复习要求,测试同步,只是程度有些差别而已,关键是找出差距,各科争取有优分,稳定良好分数层,即中层,消灭不及格现象,故各班各科制订好补差补缺计划,划出名单,开好动员会,鼓励学生学好争取提高分数。每个班都发动学生写下决心书,决心各科提高多少。班主任、教导处监督落实。
7、加强测试,认真评改,做好总结
我校实行各年级都进行月测一次,毕业班更不例外,各班各科根据情况而定,隔周一测,教导处统一安排监考,科组集中评卷,测试多,工作量大,各组发动七八年级教师抽空帮忙,发扬团结协作精神,基本能做到当天考完,次日评讲,评讲“在练习中掌握,在考试中考会”起到强化作用,各科教师每测一次都有成绩记录,有总结分析,存档以备检查,多次测试综合分析出各人情况情况是否进步,提高了。这样就有针对性,并且加强了课外辅导,有效地提高了整体成绩。
8、重抓模拟的检测,师生共同总结
一模是中考备战的第一次实战模拟演习,全校师生必须高度重视,我校各科都能在一模前己经全部至少复习完第一轮,这时师生的工作能得到充分的肯定,对增强师生的信心必定起到了鼓舞的作用,结果一模成绩:我校取得区前100名27人,前200名47人的好成绩,居区第一,这全取决于我校抓得早,抓得实,二模情况区前100名我校26人,前200名42人。三模区前100名我校占47人,前200名65人,这三次模拟我校取得优异成绩,关键在于做好总结——改善——提高的工作。学校科组,班级、教师、学生各级必须认真总结,找出存在问题,有针对地改善措施,切实做好落实工作,为下次考试的提高做好准备。
9、加强后勤服务
后勤处加强卫生管理,特别食堂饮食卫生,改善伙食,提供开水、热水等服务,定期检查宿舍卫生,进行评比,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让同学们有个舒适的环境,学得更轻松,加强两操及体育课管理,确保有充足的精力参加中考,组织校医进行心理咨询及辅导讲座,让学生们克服压力等,让学生们保持良好的心态去考试,这样它能考出好成绩。
三、一些不成熟的经验和作法
1、绝对跟踪辅导
制订了培尖工作计划后,落实到人,到科目,各班列出尖子及临界生,如区前100名内的各个学生,各科成绩是否均衡,如能提高了几分就能上贵高或江南。这样下来各科的教师只是负责几个同学而已,利用课间、餐间、自习时间专门辅导,调整落实各科下班辅导时间,星期一语文;星期二数学;星期三英语;星期四理化;星期五政史。这样每天自习时间、课间都有教师到班里去管理辅导、谈心,这样取得显著收效:88班梁彩武语文科成绩原来96分左右,中考得A 的好成绩,梁爱静数学科平时95分左右,中考得A 的好成绩。这些例子不胜枚举,这关键在于跟踪辅导。
2、聘请区教科局教研员到来对中考工作专门辅导
今年一模总结分析会请张建号副主任和陈慕才老师作重要发言,对我校中考备考起到了指导性作用。还请各科的教研员多次到校作中考备考的指导。
3、加强班级管理
我校强化班级管理,实行年级组长负责制,春季期还实行了领导带头做班主任,12个领导9个分别担任班主任,其中九年级3人,八年级4人,七年级2人。在班级工作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促进学风、校风、班风的根本好转。
4、加强对外交流
教学资料的交流,与一些名校交流校本资源,扩大了资料来源。教学交流,上期钦州钦南区犀牛脚中学一行几十人到我校参观、听课,并共同探讨了有关教学管理的问题,特别是中考备考的问题,使我们的教师开阔了视野,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及时调整,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木格高中20__年中考工作总结
木格高中
20__年中考,我校共有110名考生参加考试。对我校来说,这是有较大突破的一年。20__年中考,我校的政史科获得区第4名,数学科获得区第1名,语文科,理化科获得第2名,英语科获得第5名,总分取得第3名的好成绩。超额一倍完成了教科局给我校下达的上贵高人数。以下是我校今年抓毕业班工作的一些做法。
一、领导高度重视,把毕业班教学工作放在全校教学工作的首位
毕业班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过去的一年中,我校充分重视毕业班的管理工作。秋季期开学初即成立了以施校长为组长,年级主任周兴政、蔡增干为副组长,各班班主任为小组成员的毕业班工作领导小组。毕业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毕业班各项工作的开展。有了毕业班工作领导小组,就等于有了毕业班工作的“领头雁”。实践证明,成立毕业班工作领导小组,是做好毕业班工作的前提和保证。
同时,我们也虚心地听取和接受教研室对我们备考工作的指导,记得第一次模拟试期间,张建号副主任到我校指导工作,帮助我们认真分析了20__年备考工作的方向,指出了我校备考工作的不足,使我校能及时明确地调整备考工作重点,最终,取得了中考的决定性胜利。
二、注重毕业班教师团队协作精神的落实,形成合力,齐抓共管,营造良好的毕业班教学工作氛围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我校要求教师,不管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团队中,都要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变以往“同行是冤家”的传统竞争观为“同行即合作伙伴”的现代竞争观,摒弃喜欢“单打独斗”的工作作风。实践证明,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的教师,他的个人工作能力、工作状态、工作竞争意识,都会比以往来得更强,来得更佳,来得更积极,从而营造出良好的毕业班教学工作氛围。
三、德育先行,把做好毕业班学生的思想工作和纪律管理工作作为毕业班教学工作的前提
毕业班学生的思想波动比 较大,不稳定他们的思想,是不能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的。因此,我校在学生进入初三第一个学期初,就十分注重毕业班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成立了毕业班德育工作小组,先摸清学生的思想动向,掌握每个学生心里的想法,以及对毕业以后的去向选择。明确了学生的想法,才能对症下药。利用校会、班会、课余等时间,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稳定他们的学习情绪,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一旦发现有学生情绪产生波动,我们几位领导成员和班主任立即找学生谈话,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第一次模拟试后,1班的梁静坚同学成绩仅排在区的78名,显得信心不足,后来经过老师的耐心辅导鼓励,二模成绩跃升为区25名,最终考上了贵高。同样是1班的冯冠锋同学,一模时仅排在区1000多名,经过领导和老师耐心谈话教育,二模时区排名在60多名,最终考上了江南中学。
除了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纪律管理也是我校狠抓的一个方面。“纪律是学习的保证”,没有良好的纪律保证,要提高教学质量是很难做到的,在备考过程中,时间很紧张。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和效率,我校安排晚自习下课后继续开放教室让学生加班复习50分钟。每一节的自习课,安排一名老师到堂维持纪律,补差补缺,解疑释难。每周的星期六晚安排一科进行测试,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高标准,严要求,狠抓教学常规的管理,注重尖子生的培养,确保教学质量上升
学校工作最终的凝聚点就在教学的质量上,学校的兴衰与中考质量息息相关,我校中考备考领导小组一班人统一思想,视质量为生命,确保中考创优,每人分工明确,一人负责一个方面,做到细致,扎实,不留疏漏,尤其对每次测试测评认真做好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研究相应的措施。老师与老师之间加强听课的力度。采取推门听课,相互听课,领导蹲点听课的形式,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做到老师的自查和教导处的检查相结合,对教学各环节的检查情况,都作好详实的记载,按照学校制度,奖罚分明,严格兑现。
在尖子生培养方面,我们都知道,升学要靠尖子生。不注重尖生的培养,就不会有好的升学率。我校的做法是,专门组建了一个初三尖子生培优小组,对这部分学生进行集中教学。在尖子生中间,我校实行专人负责跟踪制,在每次的测试、模拟考过程中,发现尖子生的薄弱科目或薄弱环节,则立即安排相应学科的教师进行谈心,了解原因,找出对策,深入辅导,促使学生能平衡发展,全面提高。良好的班级学习环境,竞争环境和均衡的师资力量,使得这部分学生得以取得最佳的学习效率。同时,加强学生应试能力和中考适应能力的培养,通过教研室、学校组织的多次模拟考,让学生熟悉各种题型,提高综合应试能力,从而在中考中发挥出最佳的答题水平。
以上是我校20__年备考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希望能和各兄弟学校交流,取长补短,以便我们更好地备考20__年中考。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3篇《中考决心书范文》,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
中考决心书2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高中阶段教育的半壁河山,作为一个从事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育的工作者,我在思考:面对现状,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语文教学呢?
一、唤醒学生的主观学习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中考成绩远远低于重点高中的学生,面对他们,我从来不去讽刺、挖苦,我深知,中考的失败已经给他们的心灵带来了阴影,我不能再使他们的心灵受伤,因此,从他们步入中等职业学校大门的那一刻,我就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当然,这并非讳疾忌医。当我逐渐和学生的心灵贴近后,我便和他们一起分析原因,寻找不足。告诉他们跌倒了没关系,关键是知道自己从哪里跌倒的,然后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告诉他们,年轻就是资本,同学们还有时间弥补遗憾。告诉他们殊途同归的道理,重点中学的学生可以成才,我们中职学生同样可以成才。在我的努力下,学生们重新拾起学习的信心,重新扬起希望的风帆。我知道,这很重要。我也知道,这是一个良好的契机。
二、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效率
在之后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基础的确是很差。开学来的决心书便错字连篇,甚至闹出笑话来。但我没有表现出惊讶,我知道一切原本就是这样。这也使我头脑中绷紧了一根弦,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一刻也不能放松对我自己的严格要求。课堂四十五分钟是教学的主阵地,因此,自己要在课前备好课。到图书馆借书,利用网络资源,因材施教,制定出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案。这里我要说说课堂上提问的艺术。作为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问题,切忌那些“好不好”“是不是”之类看似热闹其实不利于学生思考的问题。要有适宜的难度,应当是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桃子”。学生回答完毕,教师要恰到好处地做出点评,及时鼓励学生的哪怕一点点思维的火花。同时,在课堂上,不只是教师有发问的主动权,也须留出时间来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自己能质疑,这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们踊跃发言,思维活跃,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与作者互动,在那一刻,我看到学生真正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在多项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造,在自我满足与愉悦中高效达成教学目标。同时,这也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能驾驭课堂,收放自如。
三、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靠老师讲得好、深、透,学生只管默默聆听,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打破。学生不能只做聆听者,这一次我要让他们自己当一回“老师”。开始时,我在班上挑选学习较好的学生,我把自己的教学用书等资料提供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拟定教学方案。我再把自己早已备好的教案拿出来与学生交流,最终一套新的可行的教案形成了。之后我便把课堂交给了他们,让他们充当“老师”,而我则坐在学生的座位上,当起了学生。这个活动使学生们感觉很新鲜,于是讲课的认真讲,听课的认真听,积极思考,课堂上呈现了空前的活跃,不时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境界在逐渐形成。
四、给学生树立“大语文”观念
我平时注重向学生渗透一个观念,那就是语文学习不能仅限于课本,处处都是语文学习的课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要想“活”起来,别忘了他的“源头”——生活。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学习语文。身边发生的事情,随时都可以作为我们的话题,融于作文教学中。记得当初“汪峰诉旭日阳刚组合”这一话题谈论时,学生们各持己见,争论得面红耳赤。我还充分利用电视、网络这些现代化的教育资源,推荐《道德观察》、《百家讲坛》等一些很有教育意义的电视节目。另外,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如《时文选粹》、《智慧背囊》等。
五、以活动促学习
为了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焕发语文特有的生命力,我相当重视语文实践活动。例如办板报、出班级作文周刊、排演课本剧、演讲比赛、专题辩论会,组织学生看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视频。“动锯就有末儿”,在我为学生搭建的这一个个活动平台中,学生们都非常投入,他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语文学习的兴趣。
中考决心书3
关键词语言劣化;多读与精读;轮流批改;装扮语言
语文教学离不开语言。只有具有一定美感的语言,才引人思考,让人回味!初中学生往往是学知识做习题为学语言,这是不正确的。
语言,是一种交流工具,也是表情达意的一种载体。它与思维,情感、记忆等因素相关。学生写作的同时,还是他们审美情趣、思想情感的培养过程之一。如何正视学生作文中“语言劣化”的现象,培养学生作文中的语言美感,是我们语文教师不容忽视的问题,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一种职责。
我常常对着学生的作文感叹:这是什么意思?他们的脑子在想什么呀?其原因是学生作文的语言废话太多,有的竟是粗陋不堪,毫无美感而言。有一回,学生在写《品一品古诗____》一文时,其中有这么一段开头:
“在历史的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名人,有的是政治家,还有的是文学家,其中就有许多出名的诗人,有唐代的、也有宋代的、还有元代的。”
显然,学生自以为作文的内容丰富,殊不知读来让人觉得语言平淡无趣,甚至显得累赘多余。有些学生在作文结尾处还经常像写决心书一般,说一说大道理就结尾了。像什么“为了建设祖国,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这一类的大话、空话,不切合实际,这不但让作文失去个性,还直接影响了作文的质量。
在学生的作文中,充斥着许多废话、假话、空话,甚至恶语、俗语。他们很少顾及语言的自身审美功能,常常背离汉语的基本语言法则,或生造词语,或表达不伦不类,或中英杂糅,或夹杂方言。他们还常常认为这是一种时尚,而语文老师教的那一套已经“落伍”了。我认为初中学生作文语言劣化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错别字多,病句多。“应(因)为”、“印(映)象”、“既(即)使”、“委屈(曲)求全”、“迫不急(及)待”、“人情事(世)故”、“在考试之前,我们要事先做好各种必要的准备。”、“通过老师的教育,使我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作文中的错别字、病句俯拾即是,不胜枚举,有些汉字还是字典上查不到的呢。
(2)用语不准确,不得体。比如“在”与“再”分不清,再如量词,通篇文章往往只用“个”和“只”这两个量词,使用时根本不考虑搭配是否正确,更谈不上巧妙使用或叠用可能产生的效果。在一次语文综合性活动中,我请学生给不走天桥,横穿马路的行人几句话。竟然有四分之一的学生采用了这样的措辞:“我奉劝你们”、“否则小命不保”、“撞死活该”。
(3)语言苍白贫乏。“急死了”、“烦死了”、“痛死了”、“笑死了”……这样单一枯燥的口语充斥着作文。相当比例的文章平淡无味,只是枯燥地叙述一件或若干件事,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4)用语多空话、套话,缺少个性化的语言。大家在文章中争相使用着“晕”、“郁闷”、“呵呵”、“倒”等词汇。“痛,并快乐着”、“将……进行到底”、“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呼吁……”等语言在作文中泛滥。
(5)华丽文风盛行,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一部分学生行文走笔或诗意或空灵,信手拈来或李杜或苏辛。然而,华美的外表包裹的却常是一卷空洞!学校一次期中考试,初一的作文题是《生活处处有语文》。在这次的阅卷中,我发现相当一部分所谓的尖子生谋篇时不约而同地以春夏秋冬为四个片断,各片断再缀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等诗句。全篇文章就是诗词堆叠,根本谈不上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更不用说什么真情实感了。
(6)网络语言泛滥,使用胡编乱造的词汇。“你真是286!”这实际是说你脑子转得慢;“蛋白质”指“笨蛋、、神经质”;“很S”形容的是说话拐弯抹角;而最常见的TAXI(出租车)在网络语言中是说“太可惜”;……一部分学生把它们当作书面语言在作文中使用,有的甚至还以会用这种网络语言为荣。
写作是心与心的沟通,语言就是桥梁,如何引导学生学会真正的“美好表达”,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切实的问题。
学生作文中“语言劣化”的现象,不是单一的,教师内部的问题。随着影视媒体,网络语言,英式中文的发展。汉语言的表达受着不少挑战。有些娱乐节目中,主持人嗲声嗲气,语言不得体,却风光无限;有些网络术语一茬接一茬盛行;还有些英语句子或单词带进了汉语,形成了“洋泾浜”。再加上学生阅读量太少。学生课业负担重,平时忙于应付学习,阅读时间有限是造成阅读量少的主要原因。学生由于阅读量不够,也没有相对固定的报纸、杂志阅读,对语言、文学、历史缺乏积累,也缺乏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造成语言苍白肤浅,行文流于表面,容易被一些快餐文学所左右。
语言是鲜活的,若将学知识理解为学语言,学生是不可能将美好的语言贯穿于平时的口语交际与日常写作之中去的。怎样让学生作文中的语言美起来呢?这是我一直思索的问题,我认为这是一个潜移默化、逐步积累与提高的过程。
首先,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读文质兼美、风格多样的名篇佳作。一要多读。多读能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意境,并通过自己的再创造,再现作品的形象,当作品的内容烂熟于心,并和个人的经历发生碰撞时,作品那优美的语言就会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二要精读。精彩片段要让学生背诵。只有在读书的过程中做到“量变”,才能让学生有“质变”的可能。语言也是重在积累的。
其次,给学生一个展示语言的平台,在实践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用来交流的。倘若不说,不运用,语言这一功能就可能会丧失。语文教师就应该定期地或定时地让学生“说”。与此同时,听人家说的同学应注意记。教师也应注意发现学生说的过程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词语用的好或说得有感情,都应及时鼓励。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这样一段时间地训练之后,我相信:学生会更愿意“说”,也更能“说”。
再次,给学生作文多找个“老师”。往常学生总认为自己的作文交给老师,只有老师一个读者。有些话不一定会仔细推敲,有些作文也是照抄不误。如果让学生的“读者”多起来。学生应该会想一想自己的作文是不是会雷同,自己的语言是不是会有失分寸呢?所以,我认为:让学生小组轮流批改学生习作之后,教师再来批阅,有促进学生认真写作文之功效,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懂得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最后,公正、及时地提出学生写作中语言出现的问题,并加以引导也很有必要。有时候,学生完成1篇作文之后,并不知道语言有什么不妥,有时还会自认为语言运用的不错。作为语文教师,这个时候就要及时发现学生作文中语言的优劣。面对优点,我们要大大地鼓励,让学生来借鉴;面对学生的语言表达不当,我们更要给予关注,不是简单粗暴地给予否认,甚至批评,而是应该耐心地寻找角度,与学生一块品析语言,体会其是否恰当,思考怎样才能让我们的语言美起来?
俗话说:“三分姿质,七分打扮”,写作文也是如此。教会学生使用一定的修饰技巧,可以让学生作文扮靓。注重生活积累、阅读积累,学生的语言才会富有文采。教师也要注重对当代汉语发展的情况加以吸收学习。因为贴近生活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感兴趣,语言才更活了。讨论积累语言有哪些好方法?语言的朴实无华也是语言美的一种形式吧?
参考文献:
[1]上好课:问题与对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