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管理办法范例精编4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环境监测管理办法范例精编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环境监测管理办法1
关键词 环境监测制度 问题 对策
1 概述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但是由于还处在我国发展前期,对环境保护不够重视,当前我国环境面临着严峻的问题。京津冀地区的雾霾天气就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因此要想构建和谐社会,人与环境的关系必须和谐。值得庆幸的是,当前我国自上而下都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开始对那些已被破坏的环境进行治理。而对环境的治理工作必然涉及到环境监测。作为一项集系统性与复杂性于一体的活动,环境监测在环境治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环境监测制度是指为了保障环境监测的正确、顺利进行而对环境监测机构进行设置,对其职责、运行等进行规定的一项制度。可以说如果环境监测制度科学合理,那么在其指导下的环境监测活动能够顺利进行,获得的数据将更具代表性、准确性、完整性,更能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出当前的环境状况,为相关环保部门下一步的环境管理与治理工作提供准确的依据。
2 我国环境监测制度存在的问题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目前已经初步具备组织机构网络化和监测分析技术体系化的雏形。但是由于发展时间短,经验较为缺乏等原因,我国的环境监测制度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监测区域划分不科学
环境监测法律制度不健全
某一项制度的建立必然依据某一项法律制度,但是尽管当前我国颁布了众多法律法规对环境治理与保护进行了专项规定,但是并没有一部专门的的法律法规是就环境监测进行规定的,法律规定的空白直接导致环境监测地位的不明确。尽管2009年国家环境保护局颁布了《环境监测管理办法》,但该管理办法规定并不明确,无法对环境监测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同时由于《管理办法》法律位阶过低,其规定又存在漏洞,无法对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扯皮现象进行有效治理。各地方部门的监测工作随意性较大。由于对环境监测制度的法律规定不明确,无法对各地方部门的监测工作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造成监测质量低下。
环境监测制度过于行政化
当前我国的环境监测机构主要是由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每一级政府都有自己的环境监测站,尽管环境监测站在名义上属于事业单位,但其经费主要由各级人民政府进行划拨,监测任务也是由政府进行管理,因此环境监测站的法人地位极为薄弱,环境监测行为实际是一项政府行为。而这种制度的行政化导致各种弊端不断出现。由于受行政机关领导,监测机构的检测活动完全受政府领导,其主动性不强,监测活动无法连续进行,监测数据极易出现断层;同时由于各级政府都具有自己的环境监测站,上下级政府的监测站之间必然会出现重复监测,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除却环境监测站之外,各级政府下属部门,如农业部门、交通部门、水利部门等也会对其所属职责范围内的环境进行监测,一旦他们监测数据与监测站所得数据不一致,就会人为制造矛盾。
3 改进我国环境监测制度的对策
我国当前环境监测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要改善我国当前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必须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监测制度。
完善法律规定,提高环境监测的法律地位
为了提高环境监测制度的法律地位,首先必须提高法律位阶,因此国务院有必要制定一项专门的行政法规,从国家层面就环境监测问题进行规定;其次要完善《环境监测管理办法》,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能过于原则化,其必须以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为依据,因此有必要对《环境监测管理办法》进行完善,加强其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建立起环境监测制度的法律网,为环境监测制度提供法律依据。
统一环境检测机构管理
为了改变环境监测各自为政的局面,有必要将环境监测机构的管理权进行统一,鉴于我国环保部的权威性,应当由环保部进行统一管理,从而节约监测成本,减少因监测数据不一致导致的矛盾。此外环保部可以根据需要在各地区设立区域性环境监测机构,摆脱各级地方政府的控制,实现监测独立。
建立环境监测机构评价机制
当前我国环境监测机构重叠,很多机构无法满足环境监测的需求,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有必要提高环境监测机构的市场准入制度,并建立环境监测评价机制,定期对环境监测机构进行评审,对不符合资质认可条件的机构,取消其资质认可。此外将环境监测机构引入市场竞争中,加强其紧迫感,促使其不断更新观念,提高技术,增强竞争力,为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制度保障。
4 结语
除上文提到的问题外,我国环境监测制度还存在其他问题,如监测范围过于狭窄,监测机构过于单一,民间力量不强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扩展监测机构的监测范围,发展环保NGO等。总之,环境监测工作是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的基石,我们必须从制度上进行完善,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联系我国实际情况,从立法、执法、机构建立等方面进行努力,完善我国的环境监测制度。
参考文献:
[1]国青。强化环境监测能力提升环境监测水平[J].北方环境,2001,07.
环境监测管理办法2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环境监测网络,除在部级层面设立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之外,还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区(县)三级监测站网,从事环境监测的队伍规模不断壮大,队伍的专业素质也越来越高,环境监测的硬件设备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在空气质量、地表水和城市噪声等三大常规监测方面的水平不断提高。环境监测体系已成为污染物总量减排的三大支撑体系之一,在环境保护中发挥出巨大的前沿性和基础性工作。环境监测要充分发挥政府行为,这是由环境监测工作本质属性、社会效应和监测工作的效能所决定的,在污染减排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是通过环境监测及时将环境质量状况尤其是污染物排放量现状向社会及时公告,让公众及时了解污染现状;其次是环境监测可以为相关职能部门执法提供依据,因此,环境监测也是执法取证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次是环境监测能够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环境质量也就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环境监测可以帮助人们及时发现影响环境质量、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从而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发挥环境监测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对策
准确的污染减排监测是实现节能减排的一项基础性贵州,环境监测作为污染减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切实发挥其在推动节能减排中的功能作用。
提高环境监测质量
环境监测作为节能减排重要支撑体系之一,只有高质量的环境监测才能为节能减排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环境监测作为一个系统性工程,只有保证各个环境质量才能最终保证监测结果与实际相符合,为此,应从监测布点、采样、现场测试、样品制备、分析测试、数据评价和综合报告、数据传输等全过程均应实施质量控制管理。通过高质量的环境监测结果为节能减排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严格执行《环境监测管理办法》
环境决策执行的效果好坏离不开环境监测结果的验证,只有严格执行《环境监测管理办法》,规范环境监测行为,增强环境监测的法律属性、规范性,提升环境监测结果的公信力,并将其运用到指导节能减排措施的制定,从而充分发挥其在污染减排中的重要作用。
强化环境监测重点
把强化环境监测能力,为节能减排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作为环境监测工作重心,重点对国控、省控等重点污染源企业进行现场环境监测,加大对重点污染源的监测频次,确保及时全面地掌握重点污染源企业及污染物排放情况,污染物处理设施运转情况和限期治理项目进展情况,为“节能减排”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环境监测管理办法3
关键词:地市级环境监测站;存在的问题;对策
1 概述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工业化程度提高,我们居住的自然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人类对环境的破坏程度越来越大;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保护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环保部门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参与政府的综合决策工作,为政府的决策提供环境方面的技术支持。环境保护工作在社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因此环境监测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1,2]。
2 环境监测的重要性[3-6]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加强环境监测受到了高度的关注,《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加强环境监测,定期公布环境状况信息”。由此可见环境监测的重要性。环境监测为制定和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城市规划等提供技术支持,没有环境监测,环境管理就是空谈,因此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3 地市级环境监测站的地位和作用
目前我国环境监测站大致分为三个级别,分别为国家环境监测总站、省级环境监测站、地市级环境监测站、旗县级环境监测站。环境保护的管理工作主要是由地市级环保局负责,环境管理的对象绝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是由属地进行管理,地市级环境监测站最了解企业的环境污染治理情况及污染物排放情况。因此地市级环境监测站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作用是其他不同级别监测站不可替代的[7]。
4 地市级环境监测站存在的问题[6-11]
5 对策[6,7,10-15]
环保主管部门应重视环境监测在环保工作中的地位
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对环境监测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和支持。尊重监测数据的法定权威,不应以经济发展、政府考核等各种因素干扰环境监测的正常工作。
加强环境监测队伍的建设
加大经济投入
环境监测工作是通过科学的实验测试方法对环境因素中的污染物浓度进行监测,这就需要加强对监测仪器设备等硬件设施的投入,只有硬件设施建设好才能保障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加强专业技术、监测能力的建设
环境监测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监测站的发展,环境监测需要吃苦耐劳同时又具备专业素养的监测人才,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系统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国家总站或省级站应积极组织培训活动,为地市级监测站提供系统的人员培训机会。
加强地市级环境监测站的管理
地市级环境监测站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一套符合自身要求的、科学的、规范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使监测站的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提高环境监测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6 结束语
目前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不断提高,对环境的重视程度相应提高,因此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地市级环境监测站作为环境监测的基础力量应加强自身的建设,提高自身的环境监测能力,建立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为环境保护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谭劲松,陈任翔。浅谈如何加强二级环境监测站的建设和发展[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7(1):85-87.
[2]刘卫先。我国现行环境监测体制述评[J].中国环境监测,2009(3):5-10.
[3]郜宗智,郑梅。强化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中的技术监督作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9(10):16-18.
[4]党瑞华。浅析环境监测在污染减排中的地位与作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22):172-174.
[5]胥树凡。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及管理探讨[J].中国环保产业,2008(10):21-25.
[6]徐广华,陈静。加强环境监测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环境监测,2009,25(5):1-4.
[7]王延军,蔡焕兴,王荣俊。地市级环境监测站历史转型期管理体制与职能定位探讨[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0,22(6):1-5.
[8]但德忠。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测试技术,2005,31(5):1-5.
[9]徐丽。浅谈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环境科学导刊[J].2010,29(增刊1):115-118.
[10]张哲海。加强市级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的思考[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5,17(3):4-5.
[11]彭刚华,梁富生,夏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初探[J].中国环境监测,2006,22(2):46-48
[12]柏仇勇,黄卫,姜勇。创新我国环境监测体制和机制的构想[J].中国环境监测,2007,23(6):1-4
[13]刘穹,孙中欣。浅谈提高实验室质量体系运行效果[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06(6):38~39
[14]王心芳。再接再厉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整体水平[J].中国环境监测,2004,20(1).
[15]柏仇勇,胡冠九,袁力。创新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初探[J].中国环境监测,2008,24(4):1-4.
环境监测管理办法4
关键词:社会化监测机构;质量监管;动态监管
在2014年全国环保工作会议上,会上明确提出要积极研究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向社会购买服务,特别是环境监测社会化[1]。2015年2月环保部下发《关于推进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的指导意见》,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环境监测。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社会化监测机构数量也不断增加,由于社会化监测机构出具的数据是为政府管理服务的,如何对其进行质量监管成为环保部门亟需解决的问题。
1 建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
环境监测有别于其他监测活动,针对不同监测业务、监测项目有其自身的要求和特点,这就对监测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监测人员的技术能力、质量意识都直接影响数据质量,这就需要环保有关部门对社会化监测机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参照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对地方环境监测人员的要求,通过理论考试和现场考核的方式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能力认证,认证合格后发放上岗证。专业技术人员要按照上岗证内容工作,对于超出上岗证范围的工作需要在持证人指导下开展工作,数据质量由持证人负责。
2 人员信用登记及评价制度
由于社会化监测机构人员流动性较大,特别是关键技术岗位人员,较大的人员流动不利于监测数据质量的稳定性,为了保障数据质量,需要对社会化监测机构技术人员实行信用登记及评价制度。技术人员更换监测单位,需到环境主管部门进行登记备案,并核查在此工作期间有无影响数据质量行为,这样既可以了解技术人员的工作履历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技术人员由于外界因素影响监测数据,或者人为改变监测结果的概率。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从业信用等级制度,这样就提高了人为影响环境监测结果和质量而付出的代价和成本,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3 定期核查制度
社会化监测机构都要接受计量认证资质评审,评审合格后方可有资格实验,其监测行为也在已确定的质量管理体系中运行。但是CMA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是一个通用的管理办法,适用于所有领域,不能完全体现出环境监测行业的管理特点[2]。所以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在社会化监测机构定期上报材料的基础上,对机构的检测水平与质量进行不定期的检查,采用盲样考核以及实验室之间比对监测的方法来评估其监测能力,侧重于监测项目方案合理性、现场采样质控措施落实程度、监测报告编写质量等环节。对曾被举报或者有不良信用记录的社会化监测机构重点进行核查,并将考核结果进行公布。
4 信息披露制度
对社会化监测机构的基础信息,如办公地点,实验室基本情况等进行信息公开,并对社会化监测机构可承担的检测项目范围、可监测的污染物种类、资质认定有效期、技术人员持证情况以及社会化监测机构上报的材料进行信息披露,并公示每次核查结果以便群众监督。
5 预警与退出制度
对于超资质、超范围开展监测活动的;逾期未对业务能力认定延续的;资产、技术、资质证书等发生变更,未及时变更登记的,予以通报,并取消业务能力认定。
对于监测活动不符合相关管理规定的;监测过程中编造数据、与客户串通故意影响监测的客观性,或者有弄虚作假行为的;有不良记录的以及其他影响监测活动客观性、公正性的行为,经查情况属实的,将取消业务能力认定,并不再允许其进入环境监测市场。只有提高违法成本,才能促进社会化监测机构自觉守法,规范其自身监测行为。
社会化监测机构其数据的准确性关系到监测机构的水平,更涉及到监测结果的公正性,为了推动整个社会化监测机构的健康发展,构建长效化、常态化的质量管理体制是一个必要条件[3]。政府部门应通过建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人员信用登记及评价制度、定期核查制度、信息披露制度、预警与退出制度等对社会检测机构进行动态监管,并逐步完善质量监管体系。
参考文献
[1]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周生贤在2014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环境保护,2014(4):14-24.
[2]李娟。浅谈环境监测社会化的质量管理新思路[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4,26(4):9-11.
[3]陈传忠,等。关于环境监测社会化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环境监测,2015,31(1):1-5.
[4]王奇,马君。关于推进我国环境监测社会化发展[J].深度,2015,13:38-41.
上一篇:军训板报范例(5篇)
下一篇:关于六一的诗歌范例优秀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