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世追悼会悼词最新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去世追悼会悼词最新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逝世追悼词【第一篇】

莽莽黄土高原,蜿蜒长城脚下。公元二0xx年二月二十八日,农历正月十五。陕北大地仍然沉浸在浓浓的春节气氛之中,大家都在忙碌地准备着过一个欢乐的元宵佳节。而对于横山县党岔镇麻地沟村白氏家族来说,这一天是一个万分悲痛的日子。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一位和蔼可亲的邻居,一位乐善好施的慈悲老人,走完了72个春秋,永远地离开了大家。高山垂泪,树木低头。天地为之动容,大风呼啸哀鸣!好长时间未见雨雪的麻地沟,这几天陆陆续续地飘起了雪花。雪花悠悠扬扬,如同老人的性格,温柔地、静静地飘落在大地,滋润着万物生灵。

老人姓刘,名炳兰,民国二十八年,己卯年十一月十四(公元1939年12月24日)诞生于横山县梁家峁村一户普通农民家庭。老人出生于上世纪30年代末,正是日寇肆意践踏中国的年代。那是一个极度混乱、极度饥饿的年代;是一个极度贫困、极度萧条的时期。老人一出生,就饱偿了饥饿、贫穷的滋味。老人兄妹5人,排行老三。父亲刘老先生是一位正直善良的农民。和陕北贫苦农民家庭的孩子一样,没有娇生惯养,更没有条件上学。她从小聪明伶利,十分懂事,自打记事起就帮父亲拔草放羊,下地种田,帮母亲缝缝补补,拆拆洗洗。贫苦的生活造就了她坚韧的意志,朴素的家风培养了她善良、包容的美德。凭着她吃苦耐劳、聪明贤惠的品德,嬴得了周围人家的赞誉。17岁那年,便与现在的老伴白文昌结婚成亲。

17岁进入白家门的刘炳兰,以她积极乐观的心态、坚韧顽强的毅力、任劳任怨的精神,坚定地走过了55载。半个多世纪,老人每一步都走的那么从容,那么坚强,那么实实在在。在她身后的每一个脚印,给亲人,给乡邻,给熟悉她的每一个人,都留下了无尽的思念。她用一生的正直和善良,丰富了中国女性的内涵,树立了伟大母亲的形象,书写了高风亮节的新篇章。老人之高风,在于与人为善。初进白家,上有公婆,下有兄弟姐妹。与家人共处几十年,孝敬公婆,妯娌和睦,从未有过争执,乡邻交口称赞。白家为当地大族,枝繁叶茂,几百余人,无论长幼,相处融洽,虽分门立户,但胜似家人。不仅是本族,即便是异族外乡,只要谁家有困难,老人尽力相帮。儿女成家立业后,对待儿媳女婿如同亲生。孙辈出生后,更视为掌上明珠。家孙外孙十多个,都愿意去看“奶奶、姥姥”,因为每去必不空手而回,老人总是给钱塞物。与孙辈们提起和老人相处的日子,无不记忆犹新,泪流满面。老人之高风,在于勤俭持家。老人一生育有4男2女,生活十分艰辛。老伴常年在外工作,家庭重担全部落在她肩上。一大家子人的穿衣吃饭,6个孩子的上学读书,生产队劳动,自留地耕种,里里外外,独自操持。那时侯老伴工资低,生活不宽裕,粮食不够吃。在有限的条件下,她总是把好吃的、好穿的留给老人和孩子,自己却节衣缩食,辛劳度日。在儿女的记忆中,老人总是起早贪黑,不停地忙碌着。有时候半夜醒来,老人还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做针引线。如此艰辛,老人从无怨言。凭着乐观的心态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把家庭操持的有条不紊,把孩子们拾掇的干净利落。在村人的印象中,白家人总是有精有神,即便在最困难的时期也没有丢帮跌底。这就是一位母亲的持家能力,她以牺牲自我撑起了一个家!老人之高风,在于相夫教子。老人没有上过学,书面文字她看不懂,但做人做事的道理她十分懂得。老人有一个十分朴素的信念:家中再困难,自己再艰辛,也要供子女上学。在重男轻女的年代,她的两个女儿和其他儿子一样,都读到了高中毕业。她经常教导子女的一句话就是:做人要正直,做事要谨慎。在老人言传身教之下,6个子女都积极上进,事业有成。长子白万荣,官至处级,现任榆林市政府某部门领导,曾在该市多个县任过县长之职,政绩突出,有口皆碑。其他子女也都在机关、事企业单位上班,家庭美满,生活幸福。20xx年老伴退休回家后,本该相互照顾,颐养天年。因老伴的为人和能力,村里想让他出任村主任。刘炳兰老人二话不说,大力支持。上任后,为了村集体的事业,老伴提出自家出资8万元弥补村里资金的不足,老人不但没有反对,还将自己手头的2万元交给了老伴。一个农村老太太,自己辛劳一生,在集体事业需要的时候,慷慨解囊,是多么的难能可贵!老人之高风,在于不图回报。老人一生刚强耿直,她给予别人的帮助不计其数,但从不图回报。而她自己有困难,从不诉于别人,即使在最困难的时期,即便是自己的亲生儿女,她都怕给添麻烦。儿女们工作忙的时候,她总是让老伴打电话告诉孩子们:家里挺好,不要回家,别耽误工作。儿女们生活好了之后,每给她带回食品和衣物,她总是说家里什么都不缺,不要破费。老人由于一生辛劳,积劳成疾,但在儿女面前表现的十分坚强。这次病重,在儿女再三劝说下才住进了医院。谁料想,手术之后才发现,肠部已经粘连、坏死,而且此病早在40多年前就埋下了祸根。一个农村妇女,有病自己扛,多少年强忍疼痛,带病操持家务,服侍家人。多么坚强的女性,多么伟大的精神!病魔夺走了她的生命,却给儿孙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老人一生正直善良,聪颖贤惠,虽倍受艰辛,但用当地农村的评判标准,老太太也是有福之人——年轻时吃过无数之苦算不了什么,晚年享受了荣华富贵才是真正的福气——四男二女,子孙满堂,人丁兴旺,叶茂枝繁,而且子女们人人争气,个个孝顺。在村人眼里,这就是最大的福气,最大的荣光。随着国家的繁荣富强和子女们的功成名就,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老人真正过上了安乐、清闲的生活。六个子女,争相孝敬老人,今天儿子拿回了钱,明天媳妇买回了衣服,后天女儿送来了好吃的。逢年过节,或一大家子人团聚在老人身边,或轮流在城里请老人吃饭。老人虽然嘴上总是说“破费,破费”,但高兴之情溢于言表。老人的高兴,不在于吃香喝辣,而在于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气氛。为报答老人的养育之恩,儿孙们总是抽时间带老人外出旅游,一览祖国大好河山。银川沙湖,留下了老人的身影,古城西安留下了老人的足迹。许多令农村老人羡慕不已的小轿车、火车、飞机、轮船、地铁,老人都悉数尽享。20xx年国庆节,儿孙带两位老人在天安门观看了60年国庆大典,并且在全国最有名的王府井中国照相馆合影留念。老人一生谦虚,她从不在外人面前夸奖自己的儿孙,但喜欢在老姐妹面前描述火车有多舒服,飞机有多快,天安门广场有多大,北京有多漂亮,北京照的照相有多好。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表达了老人对晚辈孝敬之心的赞美,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享受幸福的满足!

老人的一生,充满坎坷和磨难,却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她的一生,是任劳任怨、忍辱负重的一生;她的一生,是坦然乐观、积极热情的一生;她的一生,是聪明贤惠、淡泊从容的一生;她的一生,失去了很多,付出了很多,但也收获了很多,得到了很多——她得到了晚辈的爱戴;她得到了村人的敬重;她享受了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她感受到了儿女们的孝心……老人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是普通的一生。惟其平凡而普通,更能解读和领略她的经典和伟大。在人们的心目中,她的人格是伟大的,目光是慈祥的,胸怀是博大的,心地是善良的,精神是崇高的!老人走了,给亲人,给乡邻,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思念。

老人一生正直善良,慈悲为怀,含辛茹苦养育了6个儿女,都已功成名就。母亲去世后,按照当地习俗,为老人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以报答养育之恩。儿女撕心裂肺,族人痛心疾首,村人掩面哭泣。前来吊唁和送行者,有镇上的,有县里的,也有市上的,省城的。村人和十里八乡赶来送行者更是人数众多。大家无不为失去一位慈祥的老人而悲痛万分。老人人缘极好。在老人的葬礼上,亲不论远近,人不分长幼,主动前来帮忙,村人有人出人,有力出力。送来牌匾、花圈无数,寄托了大家对老人的思念。葬礼庄严隆重。按照习俗,子女们举行了二昼夜道场,为老人超度亡灵;请来了四班乐队,为老人送行;孝子成排,三拜九叩,表达了子孙的悲痛之情。祭奠仪式上,长孙白宁怀着万分悲痛,带着对祖母的深厚感情,声泪俱下,宣读祭文,说出了儿孙的心声,引起了大家的共鸣,现场悲声动地,十分感人。在农村,如果对老人薄养厚葬是会遭人耻笑的;而厚养厚葬是令人敬佩的。白家对老母亲生前孝顺,去世后举行厚葬,传为佳话。母亲入土为安后,为表达对父老乡亲的感谢,举行了简单的答谢仪式。长子白万荣在代表孝子表达了对大家的感激之后,十分动情地说:“母亲一生正直善良,慈悲为怀,虽没有给我们留下万贯家产,但给我们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叮嘱兄弟姐妹和子女,“要正直做人,孝敬老人,关心他人,以母亲为榜样,把白家家风发扬广大”。

今天,老人要走了,在亲人儿孙们的搀扶下,走出熟悉的、留下无数身影的院子,走过让老人无限眷恋的麻地沟村,告别前来送葬的乡邻和儿孙们的朋友,留下一路纯净的阳光,留下启迪后人的精神财富,留下让后人永无尽期的缅怀和思念,走向天堂,走向自由,走向极乐!让我们给这位慈祥的老人,可敬的母亲祝福!祝老人一路走好!字幕:懿德如斯传家久,风范同馨继世长。

中年早逝悼词【第二篇】

教师英年早逝绝非个别

“英年早逝”,在悼念李大渊老师的挽联中,这是一个出现频率最高的词。

而写着同样一句沉痛悼词的挽联,两年内,这已是第三次出现在龙泉中学教师的葬礼上。

何梅,女,龙泉中学计算机教师。

7月,因患红斑狼疮辞世,年仅36岁;何文富,男,龙泉中学历史教师。

11月份,因肝硬化辞世,年仅39岁。

李大渊逝世时也只有44岁。

三位老师的平均寿命只有岁。

记者在龙泉中学采访时,无意中得到了另一组数据:该校自1995年至今,共有6位在职教师不幸早逝,平均寿命为岁。

而即便加上另5位逝世的退休老教师,11位教师的平均寿命也仅为57岁。

6位英年早逝的教师中,有5位死于绝症,有一位因忧郁症自杀。

该校老师们均认为,这一现象与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压力过大不无关系。

精神压力过大拖垮健康

龙泉中学与李大渊同教研组的几位老师给记者提供了一份他们的作息时间表:早上6时30分起床;7时15分到校;7时30分辅导早自习———中午不回家,晚上10时30分回家(走读生9时30分下晚自习,住校生10时30分下晚自习)。

而回家并不意味着可以马上休息。

改作业、写教案、出考题———周末,毕业班老师还得给学生们补课。

“现在信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高得多,学生每天都在接受大量的信息,我们做老师的更不能跟不上趟。

我们必须加强自我学习,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

以李大渊来说,他本是中专毕业,但他在工作之余,自学考上了大专,后来又考上了本科。

工作、学习两不误,这份勤奋的背后,往往牺牲的是休息和健康”。

即便如此,老师们并不认为“工作任务重,强度高”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真正让老师们感觉不堪负荷的压力来自精神层面。

一个孩子,长大后能否成才,本来取决于多方面的。原因,但现在,家长们往往把“宝”押在了老师身上。

“孩子们学习成绩不好,或者说学坏了,家长们几乎是无一例外地怪罪我们。

”课堂的“纯洁”教育和复杂的社会现实之间反差太大,这是让担负着育人责任的老师们最感尴尬的事。

义务开放教师心理咨询中心

为帮助老师们减压,成都市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委员会设立了一个教师心理咨询中心。

该中心已于10月12日对教师们义务开放。

市教科所负责心理健康的教研员曹璇即是该中心的志愿者之一。

她告诉记者,目前该中心定于每周星期二、四下午4至6时,星期六上午9至12时开放,既接受面询,也接受电话咨询(咨询热线86637741)。

从开放这半个多月的情况看,前来咨询的老师们没有反映待遇问题的,都是反映自己心理压力过大,主要集中在:工作任务重;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对教师职业的不理解;担忧学生的安全问题。

曹璇认为,现在社会已把教育的功能泛化,这是造成教师心理压力过大的根源:“我们计划在下个月对全市中小学教师做一次心理健康抽样调查,样本量将会很大。

我们希望这次调查能为行政和业务主管部门提供一些决策参考。

另据了解,已有教育主管机构正在努力为教师们“减压”。

成华区教育局在十月下旬为该区3000多名教师推出了“心理阳光工程”,对每位教师建立心理档案,并提供心理辅导。

还给每位教师发送了心理阳光自护手册。

李亚玲

当年,为李大渊老师捐款的场景还历历在目,而今,同一个学校,悲剧再一次上演。

12月29日,龙泉中学物理老师谭光天因肿瘤在华西医院切除了一个肾,但情况仍不容乐观。

我们学校虽然是一所国家示范高中,但一线教师还不到200人,所有教职工加在一起也不过才300来号人。

不知是我孤陋寡闻还是什么,敢问各位天涯网友,你所在的单位有多少人?5年,4个,什么概念?

前些年很多人骂老师,似乎中国所有的教育问题都得要一线教师来承担似的,似乎中国所有的社会问题都要归咎于教育。

骂吧!骂得越猛烈越好!因为这个群体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更不会指挥谁谁驱车几百公里把骂的人逮回去!

但是骂声在这两年小些了,也许是骂累了吧。

或者骂了之后毫无变化,也就疲劳了。

或者,有些事情触动了骂的人,他们发现确实骂错了。

骂声于事无补,更恐怖的是,由一批生活在骂声中的教师培养出来的新的一代会怎样呢?不敢想象。

今年,骂声应该更小了吧。

汶川大地震中,谭千秋、袁文婷、吴忠洪、王x、张米亚、周汝兰这许许多多的老师,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教师”这两个字。

明白了,原来教师声誉的挽回是需要鲜血和生命的。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逝世追悼词【第三篇】

各位: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怀着沉痛而又崇敬的心情来到烈士墓前,深深地悼念我们为国捐躯的烈士。

首先我提议:向我们伟大而又崇高的烈士们三鞠躬,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

回首过去峥嵘岁月不由得使我们感慨万千,革命烈士为了新中国的独立而抛头颅、洒热血,这幕幕往事仿佛如同就在眼前,使我们久久不能忘怀。

烈士们为了民族的解放和独立,国家的振兴和发展,人民的幸福和安定,前赴后继、鞠躬尽瘁与敌人浴血奋战,为祖国、为人民英勇献身,谱写了一曲曲慷慨激昂的正气之歌。

巍巍太行山见证了你们的丰功伟绩,滔滔淅河水传诵着你们的万古英名。

没有革命烈士的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们会永远记得你们为我们做出的牺牲,革命烈士正是因为你们,才让我们有今天的和平生活,正是因为你们让我们拥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你们用鲜血染红了中华民族那面鲜红的五星红旗,你们用光荣勾画出东方雄鸡那块壮丽的版图,你们可敬、可赞、可颂,你们的精神留在我们心里永不磨灭,在清明节来临之际,请允许我们向你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今天我们生活在幸福的社会主义社会,生活在繁荣、民主富强的新中国,我们是幸福的一代。

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做一个积极向上、身体健康、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情趣高尚的好青年,好同学。

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练就一身本领为祖国、为人民贡献自己所有的力量,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让中华民族能够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最后我要大声说:“革命烈士祖国的英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老人去世的哀悼词【第四篇】

各位亲朋好友、各位来宾:

今日,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境深切悼念老人。并向她的遗体做最终的告别。

老人因患肺肠疾病,经手术医治无效,于20xx年xx月xx日上午xx点xx分在xx第一医院与世长辞,享年xx岁。噩耗传来,老人的亲属、朋友无不为之痛惜,以各种形式表达哀悼和思念之情。

老人,一名平凡的妇女,一位伟大的母亲,因疾病突发,带着对子孙后辈儿的依依不舍,带着满怀的幸福,带着人间76载春夏秋冬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老人76年的人生是自强不息的一生。老人历经坎坷,身经新旧社会两重天,走过改革开放前后两阶段。老人1941年6月20日生于吉林省洮南县一个贫困家庭,先后在嫩江镇创办的托儿所和打米站、防寒毡厂等单位工作。大团体企业解体后,她又自我开办托儿所,为身边双职工家庭分忧,为家族奉献。

在她的人生中,遇上自然灾害带来的忍饥挨饿,遭受到十年动乱的政治歧视。老人虽然经历多种磨难,但从没有丧失对完美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从来不抱怨。她靠自我的努力改变人生的命运。

老人的76载人生是以德育后的一生。从很小起,就照顾弟弟妹妹,以瘦弱的身体扛起家庭的重担。成家后,她孝敬公婆,对老人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携夫教子,不怕吃苦,任劳任怨,默默奉献,克服种种困难养育4个子女,把儿女一个个培养成人。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老人始终教育晚辈要坚强自力,做诚实守信、自食其力的人,做有益于社会的人。对丈夫,她是好妻子;对子女,她是好母亲;对孙子孙女,她是好奶奶。一个三世同堂的家庭在她的带领下,幸福美满,其乐融融。老人是一个养育教育下一代的优秀长辈。

老人的76载人生是与人为善的一生。她待人诚恳、乐于助人、为人正直,善良热心,深受家族亲朋赞赏与爱戴。在亲友周围既德高望重,又有很大的亲和力。晚辈们在生活上都愿意与她沟通,与她说心里话,并得到她的理解,支持和帮忙。老人是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好人,在她住院病重期间,亲友们不远千里,纷纷从四面八方前来探望,弥留之际,她也在处处为他人着想。

今日,老人虽然与我们永别了,可是她对亲人和朋友的真挚情感,对人生的进取追求,对生活的执著信念,与天地永恒、与松柏长青。老人给她的子女和后代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我们心中留下了沉甸甸的收获。让我们大家深深地思念她老人家,缅怀她老人家,直到永远!

树欲宁兮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正当老人应当尽享天伦之乐时,却突然患上了重病,无情的病魔让老人带着眷恋轻轻地走了,也给家人带来了无尽的伤痛和永远的思念。我们默默地祝福,愿他老人家一路走好!

老人,您安息吧。

65 442257
");